扶与不扶论文10篇
篇一:[扶与不扶论文]“扶”与“不扶”_650字
最近,网络上流行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马路上摔倒的陌生人,我们到底扶还是不扶?
现在,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在你面前有一个老人不小心摔倒了,你到底扶还是不扶。我们心里其实是非常矛盾的:如果扶了,明明做了好事,一旦被讹诈了怎么办?如果不扶,我们心里又觉得过意不去。在这两个情绪控制着你的心让你犹豫不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可能会有另一个人冲上前去,连忙把老人扶起来。也可能大家都不去理会,害怕自己的名誉和利益受到影响。我个人认为,扶,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良好品质。自然我们都应该支持这种做法。不扶,有一.部分是由社会因素,也有一部分是人的自私自利之心和冷血淡漠之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摔倒的人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摔倒,需要别人的帮助。也有一部分是为了一己之力,损人利己。我们都希望能够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去做一件好事。就算最后没有得到等值的回报。我也奉劝一些损人利己的人,你之所以是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获得利益和钱财,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你的尊严在哪?如果这种情况再不杜绝,社会上可能再也没有真情可言了。当然,在我们扶起别人的同时,最好有其他人在场,这样,我们既做了好事,有帮助了别人。可谓是一举两得。
所以,扶还是不扶这个话题已经有了答案,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必是难能可贵,如果我们能在不损害他人和自己的利益的情况下去帮助别人,这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六年级:苏运佳
篇二:[扶与不扶论文]我感触的一件事——扶与不扶_3000字
“小伙子,你知道吗?哥以前是开大奔的,自从扶了两三个老太太后,就改开自行车了。”
——春晚着名台词
它没有怎么经历时间的蹉跎,却有着深深道德的阴霾。它是道德的体现,却又是道德的沦失。它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
一日在新闻上看到;2006年11月20日上午,65岁的徐寿兰老太太在公交车站跌倒受伤后,被江苏泗阳籍26岁青年彭宇扶起,并在老人请求下将其送到医院。结果老人说自己是被彭宇所撞,彭宇坚决否认,后来,老人把彭宇告上法庭。经四次审理后,南京市鼓楼区法院的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法院认为,如果彭宇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是好心相扶。”
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震惊。公众对老人跌倒出现的冷漠和麻木不仁,整个社会都应该检讨,甚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检讨。以前一直觉得类似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应该怎么扶这些事情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还真成了一个大问题。类似南京法官、武汉老人这样的案例,虽然不能说是普遍的现象,但其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却是很严峻的。一位七旬老太摔倒在地,附近居民应该把她扶起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大家想过没有?老太太年事已高,假如有人去扶起她万一发生意外,这个责任由谁来负呢?这也是警察来到都不敢扶起她的原因。
老人有人扶是‘彭宇情结’在作祟,从中可以看出人情的冷漠来。可是,一个老人摔倒,有人贸然把他扶起来,就很可能好心办坏事,害了老人。我们对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这绝非故意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而是针对目前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坡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类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跌倒老人身上,还有更多其它的案例,比如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比如围观跳楼自杀时出现一片幸灾乐祸的“快跳”的喊声,比如公车上乘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常态等等,不一而足,这都早已成了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完全是一个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现在是道德沦丧。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没有发生过像现在这么道德沦丧、道德败坏的时期,而且道德还要进一步恶化。“道德沦陷”根深蒂固。拯救“道德沦陷”任重道远。一天,一位老人倒在我的面前,我竟有些不知所措……
初二:深海未眠
篇三:[扶与不扶论文]扶不扶,不服_1200字
扶不扶,不服
“小伙子,你知道吗?哥以前是开大奔的,自从扶了两三个老太太后,就改开自行车了。”
——春晚着名台词
不知不觉,雷锋月悄然来临,周围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关于雷锋的字眼。但是,雷锋能够“存在”多久呢?是不是说“三月来,四月走。”这是一个问题,毕竟现在“人心惶惶”。
为什么?
一切都要从几年前说起——那个时候,天还是蓝的,草还是绿的,扶老人是要受表扬的,“雷锋”还没有成为一种只出没在各大媒体上的生物,好人是有好报的。
但是,不知怎么的,令人寒心的“扶不扶”立即席卷全国!“小学生上前扶起摔倒老太,不料反被敲诈”“一男子因扶摔倒老人被讹,自杀证清白”“女记者趟地五十分钟,却只有寥寥一人动手搀扶”等各式新闻占据了网络论坛的大块版面,想找一个“暖心”的帖子似乎变得有点麻烦,忧郁的看着这些网页,最后带着“一堆死结”关了网页。
是怕了吗?是怕了呀!怕了。
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这些“受害者”,他们又是带着怎样的想法去讹诈好心人的呢……“我只是想……只是想弄点钱治病……没想到啊……”以上是一位“受害者”在得知受害人自杀后时所说的话。是的,谁没有事会去跑到大街上挨冻呢?谁不想享受一下来自家人的温暖呢?他们也许是一群缺爱的人,最后因为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获爱,便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法。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
暂时先抛开这个沉重的话题,请允许我来报告一下我个人的一些小调查。
对三种类型的人提同一个问题:如果你看到有一个老人躺在路上了,你会去扶吗?
正处于童年时期的孩童A君笑嘻嘻的说着:“扶不动!”
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B君一脸严肃的回答道:“如果周围有人的话,我可能会……恩,就是这样。”
进入了更年期的中年妇女C君一脸淡然的飘出了一句话:“清者自清。”
就以上的情况来看,将要成为社会主要流动人员的青年和祖国未来的花朵都对着这一个问题抱着或“围观”或惧怕的心理。只有知天命的C君才会对这种问题抱着正常的心态。
但是,这群知天命的人们在将来的某一天也会成为一位老年人,成为新的一批真正需要人搀扶的人民。而A君和B君将会是组成这个世界上的主要人物。
向他们提出另一个问题:两年前的你会去主动扶摔倒老人吗?
这个问题简直不用思考,连我都会毫不犹豫的说:“当然!”
因为那个时候天还是蓝的,草还是绿的,扶老人是要受表扬的,“雷锋”还没有成为一种只出没在各大媒体上的生物,好人是有好报的。
而现在的我们,即使知道这些也会保持着淡淡的“围观态度”。
终究是有点惧怕了。
真正的勇士、英雄是无所畏惧的,可惜没有一个城市全是由英雄组成的。
这真是一个令人难过的分析结论。
那么,我们还能改变现状吗?
当然!
请举起你的手,从围观群众中“脱颖而出”!大声的向世界展示人间的公正!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沉默时就沉默。去平静自己的心,去抚慰他人的心,去温暖雷锋的心!去发扬我们的爱心!
引用春晚的一句话:墙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了。对于“扶不扶”这一事件,我不服!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最后,@雷锋先生,我知道你一直在隐身。
初二:徐欣冉
篇四:[扶与不扶论文]扶不起的人格尊严_1200字
在现代社会,往往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我将它称之为漏洞,何为漏洞,就是生活中的弱点和缺陷。我们往往都说:“人格尊严是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但并非如此,这些容易被忽视或被忽略的事物,往往在我们心灵造成无尽的伤害,这种无尽的伤害,我也将其称之为“扶不起的人格尊严”。
尽管我处于一个多好的环境,外围的事物对我来说还是影响很大。校园,知识的海洋,一个能让我成为人才的地方,或许它是美好的宁静的,但校园也让我感叹和悲伤。听闻“广西梧州一初中近日发生“暴力剪发”事件:一名副校长将几十名长发男生集合到校内的空地上,并广播让其他师生前来围观他对部分长发男生强行理发”。这件事情的发生在学生们看来,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惨无人道、伤天害理。但以学校来说的话就是:“学校认为学生应遵循《中学生守则》,规定中学生不能留长发”,学校的这种认为是合理的也是符合节章的。但其在方式和方法上没有做的很好,如果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学校已经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再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这种惩戒式的剪发行为,小则可能给违纪学生烙下羞辱阴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则可能会酿成苦果,原本有理的事情显得失礼又失节。学校与家长怎样在管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顾及学生的尊严与人格,还有就是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要多以说服教育为主。应让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不要让人格尊严扶不起来。
从家长的思想上来说:“我们的头发很长,给我们的代称都是长毛或者长毛贼这些”。父母是不会想让自己的孩子当长毛贼的,导致父母逼着我们去理发店。在理发店洗着滚烫的洗头水,不锋利的理发工具扯的头皮生痛,还有众人异样的目光,在那时是感觉挺痛苦的,尽管这样,也并没有给谁留下心里阴影,让我们终生不去理发吧?让我们抬不起头见人吧?别把我们想的太脆弱,或许我们还会在父母从裤兜伸出抖动着的手指指着我们说:“还不去剪头发,想变长毛贼是吧”,在他们说这句话之前就去了理发店,但也并不代表不会继续留长头发。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弱者,我们一切所作所为,学校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包容,但是这不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的理由。如果说学校没有规章制度,校长把我们的头发剪了,是校长的错误,学校有学校的制度,学生不去遵守,学校就有权利给予纠正。学校行为是合理的,但缺乏灵活多变的方法,尤其做为学校的管理阶层更应该给广大教师做表率。校长的方法简单,行为粗暴。在伤害学生尊严的同时,还在学生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尊重学生人格,别让人格尊严扶不起来。
我认为遵守学校规则是合理的。但在“暴力剪发”这件事情上是从合理的角度出发,但是在过程已经发生曲折性的变化,因为它的性质已经改变了,缺少了灵活和变通,尽管是这样,我也不在这件事情上作出我的态度认为合不合理,因为我们所遵循的是“其规不可变,但应有其理,”这句话也说明了对这“暴力剪发”的事件所应有的做法。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别再让人格尊严扶不起来。
初三:陶健锋
篇五:[扶与不扶论文]老人跌倒了到底该不该扶起来呢_1000字
老人跌倒到底我们该不该扶起来?
这个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尊老爱幼、救死扶伤历来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谁家没有老人,谁人不会变老?
由于媒体曝光出诸多诸如彭宇案之类的扶助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诬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断”等逻辑推理的理由判决巨额赔款等案例,越来越多的人对搀扶跌倒老人心存忌惮。
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有可能惹来无尽的麻烦。社会公德,传统道德,在我们犹豫的目光中渐渐丧失。
当跌倒老人该不该扶作为问题,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无良的南京法官、天津法官,以及制裁那些诬赖彭宇们的老人,理应受到谴责,但见死不救的围观者,是否也会受到道德、公义和良心的谴责?
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震惊。公众对老人跌倒出现的冷漠和麻木不仁,整个社会都应该检讨,甚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检讨。以前一直觉得类似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应该怎么扶这些事情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还真成了一个大问题。类似南京法官、武汉老人这样的案例,虽然不能说是普遍的现象,但其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却是很严峻的。
我们对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这绝非故意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而是针对目前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坡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类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跌倒老人身上,还有更多其它的案例,比如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比如围观跳楼自杀时出现一片幸灾乐祸的“快跳”的喊声,比如公车上乘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常态等等,不一而足,这都早已成了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完全是一个社会问题。
自从南京徐老太事件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国民道德沦丧期,开始瓦解中国人民的道德,想徐老太这种人开始肆意妄为,有法律支持,又可以获取巨额的回报,而且没有任何成本。而彭宇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从而开始冷漠国人的同情心,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尔后如钓鱼执法等一系列事件,彻底麻木人们的怜悯之心,造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八旬老人倒地1个多小时而无人敢伸出援助之手。我可以肯定,大多数围观昔都是善良的人,可是谁也承担不起那巨大的代价。你能说人们冷漠?
苍蝇多的地方,是垃圾的原因还是苍蝇的原因?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北田中学初三:郑源远
篇六:[扶与不扶论文]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_2000字
当你走在大街上,见到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看起来急需要帮助,由于彭宇案让你很受伤,于是你害怕伤不起,可是善良的你见不得这种事情的发生,怎么办呢?专家为你解答
一、先确定一下你有没有带手机
最好是NOKIA的,因为据说该品牌的手机耐摔,当然耐不耐摔和你接下来救人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该手机要有照相和录像功能,并且该手机的像素和分辨率要灰常灰常的高才行,因为预防法官说你PS照片,尽管世界人民都很清楚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PS照片,但是法官会问你“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照片不是PS的?”所以第一条最重要的是像素。
二、确定你的摄像功能优不优良,因为接下来救人的视频要保持高度的清晰,并且可以捕捉到任何一个救人的细节才行。因为如果不清晰的话,法官完全可以说你的视频是经过编辑的,虽然你并没有时间编辑,并且完全不懂视频编辑是怎么一回事,但你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你没有编辑过这段视频?所以摄像功能的健全与安全同样很重要
三、确定你有没有带硬币,或者旁边有没有固定电话可以打,因为你不能用自己的手机打,因为法官会说“不是你干的,你打什么电话?你的行为有悖常理嘛”。所以求救的电话需要用固定电话打,既然是固定电话,那么零钱必须要准备,所以这一条最重要的是零钱和固定电话
四、请确定你有没有带长筒丝袜,当然必须是肉色的,如果你没有我不会借给你的,因为我不爱穿短裙。为什么要带长筒丝袜呢?因为你要把丝袜套在你的脑袋上,这样电话亭的老板就记不住你的模样了,这样你做好事就不会被人记住了。这一条最重要的是丝袜(PS:长筒+肉色)
五、请在附近小店购买一副工地手套,并带上它去打电话。因为你的指纹将会成为法官判决你赔偿最重要的证据。所以要注意一切细节,不能让法官得逞!这一条最重要的是工地手套,嗯
六、如果你所在的那个路段有监控摄像头,那么请立刻打电话到**大队,确认该摄像头是不是处于正常监控状态,如果对面的交通人员说“一切正常”,好吧,那请你将此段对话录制下来,因为**大队可能会说“当时监控失灵”或“当时停电,没能拍摄到画面”等措辞,而那时候你就可以把这段电话录音放给法官听,所以这一条最重要的是“确认监控摄像的故障问题”
七、请打电话到119,让火灾救援队迅速的赶往现场,因为如果在你扶人的那一刻刚巧旁边的大楼发生了火灾或爆炸,那么这一切可能都会赖在你头上,因为法官会说“怎么偏偏就在你扶人的那一刻旁边就爆炸了呢?这明显有悖于常理嘛”,即使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你没有这样的特异功能,可法官会说“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场爆炸不是因你救人而导致的呢?”,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请先拨打119火警电话,谢谢!
八、请拨打110,寻求当地警方的帮助,因为你需要先疏散人群,因为助人为乐做好事放在以前是看的人越多越好,放在当今社会是人越少越好,最好没有人看见。这样你不仅落得个救人不留名的美誉,而且能够最大限度杜绝围观好事者的一句“我看见了,就是他撞得,这老太太当时就昏了,我当时都无语了”,所以这一条中拨打110叫来**疏散人群是最重要的
九、这时候你还愣着干吗?你终于可以拨通120的电话了,不过在这之前你要买来一大批小板凳和矿泉水之类的,因为120估计没2个小时是来不到的。而你绝对不能让110和119的兄弟们累着或渴着,所以这一条最重要的是110和119的后勤保障工作。
十、等一切准备就绪,你以为现在你真的可以扶了吗?NO!还早,你需要打114查询当地有可能受理这起案件的法官大人,让他老人家屈身跑一趟,如果他推脱自己比较忙不能来的话,你可以这样说“你知道某法官带人家老婆开房谈公事并且没过夜的事情被曝光了吗,不想上百度首页的话,就乖乖来”,放心,那个法官一定会来的。所以这一条最重要的是叫法官。
十一、请打电话到当地电视台邀请记者们赶赴现场,因为“人民公仆”法官大人到了,没有记者采访怎么行?怎么说这也算是丰功伟绩嘛。并且记者可以全程记录你的救援过程,保证你绝对不是肇事者,这年头,记者们还是可以相信的。好吧,这一条最重要的是记者
十二、等以上所有条件你都具备了,那么你可以走向那位等待被救的老太太了。记住,在碰她的身体之前一定要冲着记者的镜头喊一声“看着啊,我可是来救她的,她要是讹我,你们可要为我做证!”并且一定要再三叮嘱记者朋友摄像机不能有问题,否则在你扶人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障,法官大人还是会说你缺乏物证的。这一条最重要的是“直播”
十三、新闻发布会
不管你救援最终是否成功,那么新闻发布会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那代表你真心为人的态度。如果老太太并没有讹你,还十分的感谢你,那么你可以在发布会上这样说“对于被救人对我的施救行为并没有提起法律诉讼,而且还感谢了我,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
山西太原杏花岭区东华门小学六年级:张晓薇
篇七:[扶与不扶论文]呼唤退却的美德——浅谈中国社会道德_1500字
前记:在生活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了,社会文化繁荣了,然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却大大降低了,似乎日渐忘却了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希望通过这一篇文章来呼吁人们提高道德水平,关爱他人!
纵观华夏历史,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美德之邦,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道德品质却日益沦丧。翻看一页页新闻杂志,那么多关于“冷漠”、“道德缺失”“食品问题”等字眼进入了眼球,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着中国人的道德心怎么了?我想,“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中国人应该拾起一个友爱的心灵,建设一个有道德的世界。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就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一个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就犹如一个不经洗礼的心灵。康德曾说过:“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然而,最近一些火热的新闻事件警醒了我,案件一是这样的:06年,彭宇出于见义勇为将跌倒的徐老太太扶起,却无奈被徐老太指认是撞人者,并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时至五年之后,案情才终于水落石出,彭宇也洗清了自己无辜的罪名。案件二是这样的: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南海黄岐,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被捡垃圾的陈贤妹抱起并送医院,但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去世了。留下了人们无止息的悲伤,也让国人对中国社会道德的反省。
纵观上述案件,这让我们看见了在中国的法治发展不断挑战着道德的进步,日益进步的法治文明换来了道德的忽视,换来了人们见义勇为的淡化,换来了对生命权利的漠然。道德滑坡五十年的噩耗,不得不要求我们重拾那份友好互助的美德,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冷漠远离人们,让助人为乐成为美德。
实践贵于理论,中国人一定要重新树立一份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心灵,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首先,学会尊重和善待生命。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没有理由漠视他/她,小悦悦的悲剧是国人对生命的践踏,活在世界的人们,要手把手、心连心的相互支持。其次,学习传统美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健全人格。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再到如今的彭宇被控告,小悦悦被碾压,他们的悲剧,从侧面反射出了国人人性扭曲、美德退却的现状,所以,必须以道德教育来匡正人们的道德,去净化人们的灵魂。最后,牢记法律制度,树立良好道德观,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疑问困扰着人们,拿起法律的手段去行善,规范的助人,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总而言之,接二连三的社会道德问题还在继续,“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人造蛋”等一例例震撼人心的案件拷问着人们的良知,匡正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中华美德要历代传承,礼仪之邦的优良美德却在21世纪被践踏。呼唤着退却的美德,谈论着中国的社会道德,扪心自问自己的道德良知。才发现,美德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拾起迂腐不堪的浑浊人性,抛出不法的道德行为,诚心举起灵魂的标尺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事物。让我们呼唤退却的美德,让我们的社会、我们活着的中国多一些阳光多一些和谐吧!
后记:这是一篇针对当下一些社会问题而写的文章,本文主要侧重谈论了关于中国人社会道德退却,道德心冷漠的现状,目的是为了呼吁更多的中国人拾起道德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福建泉州南安市南安市延平中学高二:李小鑫
篇八:[扶与不扶论文]道德风暴_700字
道德风暴
——论“老人倒地扶不扶”
经过数据统计,如果有老人摔倒在地,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会选择找到证人之后再扶;12。6%的人则选择拨打110;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的主动扶起老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原来是因为现在的“碰瓷”事件太多,弄得人们不得不防,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果扶了,那么对方讹诈自己怎么办?如果不扶,道德与心灵上又会受到谴责。那么,对于这种事件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在我个人看来,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问题,其中心点在于人们对于这种“碰瓷”事件的处理方法,当然,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和道德有关。
为了塑造一个和谐而道德的社会,对于摔倒的老人我们也不可以不管不顾,而且“碰瓷”事件也不是百分百会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来解决此类事情的好方法:
一、老人摔倒,我们不应该马上去扶,应该迅速上前询问伤势,观察老人的状态。因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随便搀扶的,会导致病人的二次受伤,如果老人当时发生了骨折等情况,你的好心搀扶就有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绝不能轻易移动。
二、我们应该迅速观察老人的伤势之后再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如果老人伤势并无大碍,他不需要搀扶也能够站起来;如果老人伤势较重,那么,你就应该联系老人的家属并及时联系警察和救护车,让他得到更专业的救护。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不搀扶老人,但是你完全可以选择守护在老人身旁,替他遮阳挡雨,递上水,保护老人的安全,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搀扶,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要知道,对于摔倒的老人,要“敢扶”也要“会扶,”对于此类事件我们要按情况处理,不应拘泥于老的处事方法,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样才可以造就美好社会。
以上是我的论点,谢谢!
初二:顾文
篇九:[扶与不扶论文]作文点评:水饺(二)
作文讲评《水饺》(二)
先看上午的讲评文:
准备馅料最重要的是虾仁。我的重任是剥虾,只见一只只“虾兵虾将”张牙舞爪地向我宣战。我仿佛一瞬间化身为哪吒,手舞混天绫、脚踏乾坤圈,披挂上阵,一阵“乒乒乓乓”,就把它们打得“稀里哗啦”,落花流水。不一会儿,一个个虾兵虾将就被打成了瞎兵瞎将。我剥了它的皮,抽了它的筋,放入盘中。白里透黄的虾仁盛在银白色的盘子里,显得格外的剔透。不由得让人吟诵起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我们来讲解这一段点评后的作文。需要说明的是,小作者原来的作文就写得很精彩,我们只是突出强化一下技法,难免会有一些画蛇添足的成份在里面。但也正如包饺子一样,首先要教会小朋友包饺子,那还得将饺子掰开揉烂了,包给小朋友看,这样才能让小朋友看到包饺子的全过程。在本段中,我们要讲的第一点就是采用了一个借音借义的技法:不一会儿,一个个虾兵虾将就被打成了瞎兵瞎将。借虾兵虾将的“虾”为“瞎”,结果就变成了瞎兵瞎将。这样,就增加了文字的趣味性。
借音借义的技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法,希望大家用好功,与孩子一起认真地学。今天我们会多讲一些高手的文章,来深入地体会和运用这个技法。
下面,我们来比对一个原文与点评文:
原文是:我仿佛一瞬间化身成为哪吒,披挂上阵,勇往直前,势不可挡。只听一阵“乒乒乓乓、稀里哗啦”。
点评文是:我仿佛一瞬间化身为哪吒,手舞混天绫、脚踏乾坤圈,披挂上阵。一阵“乒乒乓乓”,就把它们打得“稀里哗啦”,落花流水。
既然小朋友写到了哪吒三太子,那我们就干脆将三太子“太”得更为彻底一些,所以我们就加上了“手舞混天绫、脚踏乾坤圈”,这样写不仅可以增加文字的数量,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时,原文中将“乒乒乓乓、稀里哗啦”这个声法放在了一起。
而我们还可以用驴头不对马嘴的技法改成:我一阵“乒乒乓乓”,就把它们打得“稀里哗啦”。一阵“乒乒乓乓”,是用声法来表示打斗的场面,而“稀里哗啦”则是用声法来表示败落的场面。这样不直接写战斗场面,而用声法来表现战斗场面,就更有趣味。
《实战篇》177页。有一首诗:
哥舒歌
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画意:作者并不直接表现战场与英雄,而是写大以小,通过北斗七星,月夜带刀的侧面,将英雄的英武,戍边的艰苦,渲染于画中。
大家可以通过两者的比对,得到一些启发,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本文的最后,运用了“引经据典”的技法将作文引向了一个深度。在小作者的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我剥了它的皮,抽了它的筋,就成了我们的盘中馅。
小作者写的“盘子”让我们得到了“玉盘珍羞”的一个启发,所以不妨就来这句:白里透黄的虾仁盛在银白色的盘子里,显得格外的剔透。不由得让人吟诵起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下一段的原文:
和好了馅,我们就开始包饺子了。我跃跃欲试,看完妈妈包饺子,就依葫芦画瓢,包了起来。结果,我包出来的“元宝”千奇百怪:有的像面疙瘩;有的像一只空口袋;还有的像枕头。放在妈妈的“元宝”里,就像“鸡立鹤群”一样。后来,妈妈告诉我了一个小窍门,我又一遍一遍地练习,终于包出了一个“小元宝”。我看着手中的“小元宝”,不由得想起,很久以前也跟妈妈学过包饺子,但是那时不但没有坚持也不够耐心,所以没有学会。
在本段中,小作者最为可取的是运用了张冠李“代”的借代手法,将饺子比喻成了“元宝”,我们还可以再进行一些提升,写得更有趣一些:
开始包饺子了,看完妈妈包饺子的过程之后,我就跃跃欲试、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包了起来。结果,我包出来的“元宝”千奇百怪:有的包成了一个疙瘩,皱着眉像老太;有的疲疲塌塌像扶不起来的阿斗一样;有的嘴尖皮厚腹中空,像一只麻袋做成的破枕头。放在妈妈的“元宝”堆里,就像“落水的凤凰平原的虎”。后来,妈妈告诉了我一个小窍门,我又一遍一遍地练习,摊平饺皮,放入肉馅,鼓肚紧捏再收腹。终于,一个一个的“小元宝”昂首挺胸绽开笑脸站立在眼前。我看着这些“小元宝”,不由得想起,很久以前也跟妈妈学过包饺子,但是那时耐心不够,观察不细,所以没有学会。
在讲解前,我们再重复一个故事:一群人去深造--学MBA,教授让大家自学一本书,学习时间为一个月,学完以后,交一篇论文。结果大多数同学都认真地看了书、写了论文。有一位同学,找到教授,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跟教授讲:“老师,我认真地看了您的书,我发现您的书中,有若干的错别字,有若干的标点不对,有若干的语法错误。您看,我记了厚厚一本,全是我挑出来的错。”
态度不一样,学习的效果就不一样;关注的焦点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如果我们不是用正能量,对所讲的东西一味地进行排斥,而不是吸收,怎么能有收获?
在本文的原文中,小朋友写的是:
我包出来的“元宝”千奇百怪:有的像面疙瘩;有的像一只空口袋;还有的像枕头。
从文字本身来看,小朋友写的没有问题。表达的也清晰,意识也很好,也能想着运用意法,但从生动性上讲,还可以提高。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疙瘩像什么?空口袋像什么?枕头像什么?
所以改成:结果,我包出来的“元宝”千奇百怪:有的包成了一个疙瘩,皱着眉像老太太;有的疲疲塌塌像扶不起来的阿斗一样;有的嘴尖皮厚腹中空,像一只麻袋做成的破枕头。
我们这样改,实则是为了表现小作者包的饺子,要么是揉成一团,要么是面厚馅小,要么是软软塌塌。所以,我们用拟人的手法提到了老太太、阿斗与破枕头,就是来表现孩子最初时包饺子的不成功。
在原文中,小朋友用的“鸡立鹤群”本无大碍,运用了借音借义的技法,思路非常棒!但我们不妨改动一下、换个思路,用“落水的凤凰平原的虎”,既是对称的句式,同时也进一步通过比较来说明自己包的饺子没有精气神。而若是用“鸡立鹤群”,似乎“我”包的饺子的精气神不如妈妈包的--这一点体现得并不充分。理解了吗?重点不在于文字的讲究上,而是来说明“我”包的饺子无精打采的样子。
有一些妈妈提到,是不是要有一些包的过程?于是,我们可以用对称、略写的方式一笔带过:后来,妈妈告诉我了一个小窍门,我又一遍一遍地练习,摊平饺皮,放入肉馅,鼓肚紧捏再收腹。终于一个一个的“小元宝”昂首挺胸绽开笑脸站立在眼前。
摊平饺皮,放入肉馅,鼓肚紧捏再收腹--这些便是对称的句式,简单扼要地说出了包饺子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继续本着借而不还的原则,将“小元宝”进行到底:终于,一个一个的“小元宝”昂首挺胸绽开笑脸站立在眼前。这里的“昂首挺胸绽开笑脸”, 实则是与前面包得不成功的饺子作了呼应。前面饺子的不成功,表现在精气神上,便是疲疲塌塌松松软软,而经过认真地学习,达到了“昂首挺胸绽开笑脸”。
同样,我们之所以将“鸡立鹤群”换成“落水的凤凰平原的虎”,也是为本句“昂首挺胸绽开笑脸”作一个前期的铺垫。如果还是沿用“鸡立鹤群”,似乎那“鸡”虽入鹤群,但也可以昂首挺胸的。这样的话,下面再说“昂首挺胸绽开笑脸”就显得对比不是很强烈了。
我们接着看下段原文:
忽然,一阵清香飘过来,饺子煮好了!看着一个个香喷喷、白胖胖的饺子,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塞进嘴里:“哇!”烫得我哇哇直跳,手舞足蹈。后来我小心翼翼地慢慢品尝。啊!鲜中带甜,甜中带鲜,既有虾的鲜,又有玉米的甜,比起速冻水饺,真是无比美味。不仅吃得放心,更加吃得开心。
这一段小作者写得特别生动,也十分有趣。主要体现在“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诙谐有趣。那么,我们不妨沿着小作者的思路,发现小朋友的亮点,再来扩大小朋友的亮点:
忽然,一阵清香飘过来,饺子煮好了!看着一个个香喷喷、白胖胖的饺子,端坐在盘子中,腾云驾雾而来,真如“疑是元宝落九天”,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慌不择“宝”夹起一个,慌不择“嘴”吞进一只,“哇!”烫得我舌头活蹦乱跳。
我们来对提升文进行讲解。在本文中,因为小作者“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严重”启发,就有了用“端坐在盘子中,腾云驾雾而来,”来写出饺子煮熟端上来时热气腾腾的样子;同时,也启发我们:元宝,正襟危坐,如天上来一般。所以就有了“疑是元宝落九天”一句。这些都是受小作者亮点的启发。功在小作者,我们只是照猫画虎,试着去提升小作者的思路。虽有不妥,但重在启发。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让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接下来,我们运用借音借义的技法,把小作者吃饺子迫不及待的样子写出来:我慌不择“宝”夹起一个,慌不择“嘴”吞进一只。这里借用的是“慌不择路”,这样写起来就越发有趣了一些,读起来让人会心一笑,这便是借音借义的作用。
在原文中,小作者是这样写的:“哇!”烫得我哇哇直跳,手舞足蹈。这样的写法没有问题,但我们可以用一个驴头不对马嘴的方法,不写“人”哇哇直跳,手舞足蹈,而改成“舌头活蹦乱跳”,便增加了少许的趣味。
大家可以看《实战篇》第55页的一篇文章,叫《我的新玩具》。当小朋友听到妈妈送给他一个果宝战神的玩具时,写道: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都高兴得鼓起来了!好大一个惊喜啊!
文中“我的心都高兴得鼓起来了”与我们刚才的讲评道理相同。更深入一点来讲,写一个东西既可以抓住一个大的方面来写,而如果能抓住一个细节来写,会更为活跃。比如,我们说很开心,总会说:我开心得手舞足蹈。这是一个大的描写。不妨换个思路从小的地方来写:我高兴得眉毛都跳跃起来。是不是就有所不同?
以此类推,我们在写害怕的时候,可以从大的方面来写:我害怕得全身哆嗦。也可以从小的方面来写:我害怕得汗毛竖立;我害怕得连脚上的小拇指都抓住了地。是不是有趣了?同样的,我们学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也是从小处讲发怒、生气,并没有写:我全身都生气,后果很严重。而是抓住“头发倒竖”这样的一个小细节,来表示自己的生气。
所以在本文中与其用“烫得全身活蹦乱跳”,不如写“舌头被烫得活蹦乱跳”,这样的意味,也显得与众不同。
再看一下修改后的这段:
忽然,一阵清香飘过来,饺子煮好了!看着一个个香喷喷、白胖胖的饺子,端坐在盘子中,腾云驾雾而来,真如“疑是元宝落九天”,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慌不择“宝”夹起一个,慌不择“嘴”吞进一个“哇!”烫得我舌头活蹦乱跳。后来,我小心翼翼慢条斯理地慢慢品尝。啊!鲜中带甜,甜中带鲜,既有虾的鲜,又有玉米的甜。比起速冻水饺,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小朋友在本文中运用了一个回环的技法:鲜中带甜,甜中带鲜。不仅让文字的技法有了回环,也让饺子的味道有了回味(借音借义)。
最后的脚:通过这次包饺子,我体会到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不但要坚持不懈,而且要善观察、会思考,才能取得成功。
身子丰满了,脚也就无足轻重了。这样写并无大碍,只在文字上稍作精炼即可。
饺子,有许多种。有黄橙橙的煎饺、脆生生炸饺,有晶莹莹的蒸饺、还有水灵灵的煮饺等。我们今天做的就是煮饺。
饺子的馅料也有很多种,有朴素的芹菜馅、有味重的韭菜馅、有清淡的白菜馅,还有带着山味的香菇馅。我最喜欢吃的,是色味俱备、素荤搭配的玉米虾仁馅饺子。
准备这个馅料,最重要的是虾仁。我的重任是剥虾,只见一只只“虾兵虾将”张牙舞爪地向我宣战。我仿佛一瞬间化身成为哪吒,手舞混天绫、脚踏乾坤圈,披挂上阵。一阵“乒乒乓乓”,就把它们打得“稀里哗啦”,落花流水。不一会儿,一个个虾兵虾将就被打成了瞎兵瞎将。我剥了它的皮,抽了它的筋,放入盘中。白里透黄的虾仁盛在银白色的盘子里,显得格外的剔透。不由得让人吟诵起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开始包饺子了,看完妈妈包饺子的过程,我就跃跃欲试、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包了起来。结果,我包出来的“元宝”千奇百怪:有的包成了一个疙瘩,皱着眉像老太;有的疲疲塌塌像扶不起来的阿斗一样;有的嘴尖皮厚腹中空,像一只麻袋做成的破枕头。放在妈妈的“元宝”堆里,就像“落水的凤凰平原的虎”。
后来,妈妈告诉我了一个小窍门,我又一遍一遍地练习,摊平饺皮,放入肉馅,鼓肚紧捏再收腹。终于,一个一个的“小元宝”昂首挺胸、绽开笑脸,站立在了眼前。我看着这些“小元宝”,不由得想起,很久以前也跟妈妈学过包饺子,但是那时耐心不够,观察不细,所以没有学会。
忽然,一阵清香飘过来,饺子煮好了!看着一个个香喷喷、白胖胖的饺子,端坐在盘子中,腾云驾雾而来,真如“疑是元宝落九天”,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慌不择“宝”夹起一个,慌不择“嘴”吞进一个,“哇!”烫得我舌头活蹦乱跳。后来,我小心翼翼慢条斯理地慢慢品尝。啊!鲜中带甜,甜中带鲜,既有虾的鲜,又有玉米的甜。比起速冻水饺,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通过这次包饺子,我体会到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不但要坚持不懈,而且要善观察、会思考,才能取得成功。
篇十:[扶与不扶论文]人心亦凉_900字
人倒了,不去扶,那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
——题记
走吧,远离这黑暗冰冷、尔虞我诈的社会;走吧,去创造一个处处温暖、淳厚朴实的社会;走吧,去呼吁人们看清事实、找回自己的良知吧。
看了多年的央视春晚,只有一个小品,深深地触动了我,触动了我的灵魂。这是一个围绕着今年最热门的话题: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一个很现实的小品。其中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不就扶不起来了。赢得了阵阵掌声,也正是这句话触动了我心灵的最深处。
第一次看见“彭宇案件”的时候,让我很愤懑!彭宇只是去把老人扶起来,可反而却让老人诬陷成肇事者。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我遇到了一位摔倒的老人,我是否会义无反顾地把老人扶起来?然而,我的答案是——一定会!
扶与不扶确实是件很矛盾的事情,但千万别被少数的负能量事件遮蔽了双眼。因为确实,人心若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在金钱与良知面前,我们应该选择良知。在面对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弃老人于不顾时,面对跌倒的道德,当社会已无力扶起时,正义的法律应当义不容辞地帮忙。
在某市发生了这样一起事件:一位老人被恶徒殴打在地,满身是血。围观的人有数百,但却没有人上前察看老人的伤口或者扶起老人。到最后,终于只有两个人报警了。警察赶到时,老人已暴毙。当民警询问一些路人为什么不施救时,人们都冷冷地答道:“怕被诬陷,怕惹祸上身。”
看了这些路人的回答,我的心已经凉了,瓦凉瓦凉。我认为现如今的人只知道为自己的利益而着想,连扶起老人这种举手之劳的事情也不愿去做,也要再三去衡量利弊。就算被老人诬陷那又如何呢?!你也要相信法律是公正廉明的。尊老爱幼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连这种事也要打着小九九的话,那这还算美德吗?还能传承下去吗?
想想看,如果一位老人倒在你面前,你伸伸手,一条生命就被拯救,你转身离去,可能一条生命就此终结。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本就是一种美德。现在的人们一直嘲笑古人庸俗无知,可是,这乐于助人的道理,连古人都懂,为什么现代人却不懂?反而一直将这美德给恶化、抑制,直至消灭。
人们啊,请你们好好的反思反思吧!别让人心倒在冰冷的大地上,别让社会把善良带走,别让正能量被负能量取代!
初二:颖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