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远方6篇
去远方篇(一):我想去远方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总会有向往的地方,或者向往做的事。也许,你想去英国,去美国,去韩国……,也许,你想去冒险,想去旅行,想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向往,是我们的梦想。也许,这只是你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但有些却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我想去远方。也许会有人觉得可笑。的确,我也会为此感到迷惘——远方?远方在哪?是什么?那里会有什么?
其实,我也没想过。只是在我心里,我觉得,远方,它本就是未知的:也许那很近,在你这边,在他那边;也许那很远,离你千万里,或者遥不可及。也许那里很美,有河流,有草原,有茂密的丛林;也许那很荒凉,戈壁,沙漠,一眼望不到边。
我不知道远方是什么,在哪儿,但在我的想象中,我希望它是美好的:不需要高耸入云的楼房,不需要人声鼎沸的街市——一个安静、自在的空间足矣。不需要各种各样的声响,一声鸟鸣,一声水声就够了。
其实细想过来,我真的向往的是远方?也许吧,但我心里所想的,是鼓励着我勤奋学习的美好的愿望。我愿意为了这个努力,为了这个拼搏,为了这个改变。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景。
每个人,不管你是否想到,不管你是否承认。它总会让你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改变——或许它为你改变。
相信吧,这个远方一直都会在。它不仅仅属于我,而是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憧憬“远方”的人。
这个远方,不是地点,是方向,是信仰,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光芒。
去远方篇(二):去远方
我有一颗不肯安生的心,当我叩响我的左胸,就在它往里一寸的地方,有一个存在,用它一次次温热的搏击告诉我:继续走,一刻不停地走,去你想去的那个远方。
有时风清云淡,即使是夜,也有明月朗照,我便将脚下的路看得分明。放学后有时我独自一人,路灯投下孤零零的影子。“嘿,朋友。”我向影子挥手致意之时,一举手一投足,都仿佛有了“对影成三人”的意境——我喜欢文字,常以此自娱。自己向往的远方大概是这样吧:我和日光,稿纸四散、水墨张扬,一切,付与这平凡却又将注定不凡的纸张——可是,且慢。
我固然艳羡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气,却只能对着自己普普通通的理科成绩叹息;我能凭读音拼写出许许多多英语生词,却不能像许多“学霸”一样与牛顿和他的定律相谈甚欢。于是就又多了那么多的不眠之夜啊:霓虹灯光水一样地泻下来,我正辗转难眠。我不停地问自己:这条路对么?这样走下去,真的能去往自己想去的远方么?
没有回答。我只能以苍白无力的字句一日日麻痹自己:“要坚强,一切都会好起来”,或是“最可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念得多了,自己都觉得可笑。母亲说她不相信我的理科成绩只有这样,父亲却说:少年时当立少年志,遵从你的内心吧。如果觉得累了,干吗不停下来思考一下你到底想干什么呢?
原来有时,这条路上正有乌云笼罩。月光遁形时,我才发觉脚下的泥泞。可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有些荆棘只有自己去拔。我做过的英语阅读题说:澄清一池浑水最好的方法是顺其自然。我便安下心来,等那个最初的声音领我前行……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它说:接受自己,别让自己囿于对自己的成见中而裹足不前。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崇高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高层建筑。”我开始放得开,考试前不再思前想后,只求把握当下、尽力发挥。我把床头的字换成“每天醒来,都朝自己的远方又近一步”,极目远眺之时仿佛就看到了那个应许之地。我想走遍全球,那么我的远方从中国开始。我要扛着相机去凤凰,拍江南女子发间美得空灵而不经雕琢的流苏;工要背着画夹去墨脱,画一个无名的男了向雪山拜谒的庄严;我要抱着吉他去北京,在空无一人的地下通道唱一首古老的英国民谣……当然还有我最好用的笔和最顺手的本子,记下这一切,记下那些我爱着的土地、期待着的风景。我要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我再也不要整天驼着背弯着腰像只可怜的虾米,我要永远骄傲地挺胸抬头,告诉自己,只要肯花时间在自己想做作的事上,你一样可以很出色。只要诚意正心地踩着脚下去远方的路,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很久之前我看到顾城的一段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永远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样的人啊,如同漫漫长夜中仍健步如飞的人,她心中惟有一个信念——
那么走吧,背上行囊。不,不要让自己有累赘,只带上一支笔、一颗心。此生此世,朝远方去,我不回头。
去远方篇(三):我想去远方作文
【篇一:我想去远方……】
走在拥挤的客运中心,我有那么一个强烈的欲望,我想去远方!我想去流浪!我特意走过候车室,去感受离别的站台,去感受送别的离愁,看着背着行囊,牵着行李行色匆匆的行人,我羡慕他们,我想和他们一样去远方————
我想去远方——
我想有一个长长的旅途,我可以坐着火车,靠着窗边,一路的风景尽收眼底,走过山走过水,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去看看另一个城市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去看看那个城市是不是也一样淳厚朴实,是不是一样山明水秀,一样烟雨朦胧,一样诗情画意。
我想去远方——
我想去那个陌生的城市,因为那个城市有你,我想看看那片生你养你的土地,我想看看你那忙碌的生活,我想看看你端坐屏前的沉思,我想看看你神思飞扬时的浅笑,我想看看华灯初上,月色朦胧时你临窗而立的背影,如果上天给我一个机会和时间,我只想去远方看看你……
我想去远方——
去远方看你,是我最深的期待……碧海云天丽日灿烂,想去看你就在这个季节的那么一天,我想穿一件洁白的连衣裙,是你永难忘的白裙子,我就是你此生永恒不变的挂牵,就是“年年相望安然梦,岁岁沉醉文采中”的那个知己。你就是“为文而醉,为文而生”的那个诗人。也是我衔在心底的那份淡淡的惦念。让我们陶醉在心底那份洁净的世界,享受彼此低吟浅酌字字灵犀的默然……
我想去远方——
我只想和你去走远方,去一个临山
去远方篇(四):走着去远方
远方是自由幻想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我走着去远方,一边孤自埋怨自己脚步的拖沓,一边不禁驻足,或于清流边低嗅雏菊,在山之巅俯望沧浪,仰天放歌;或侧耳倾听他人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以至泣下沾襟。然而我始终相信,那最美丽的东西,仍在远方。
我想要独自流浪,去向远方,看一看这世界。我披着晨曦,带着行囊,皈依天地。
远方喻意往古之时,我去往荏苒光阴的深处。历史埋葬于洪荒,但人类文明不曾止步——远方“人权的自由”越来越明晰。假想一个可怜人自今返古,古人视之,必是上下打量一番,心生疑,便窃窃问:“官人于远地来否?”在古人看来,现代是难以理解的远方,那么现代人看未来,亦是如此。书卷中记载的文人遍履山川,煮酒烧红叶;今人在随性的他乡远行中洗脱苦闷,渐息尘心。中国人借着远方,第一次可以真正开眼看世界了。匍匐于天子脚下的黎民,看见了远方,才知道这是真正的自由。世界没有变大,认知却在变化,我们探索到了远方的未知,正如一个懵懂的孩童尝到一颗糖的甜蜜,愈向往远方的自由,于是,人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追求。
远方暗喻空间之遥,我去往灵魂希冀的归宿。生灵之气,飘若游丝,正是这轻盈,造就了自由。于飞鸟,春去秋来;于走兽,夏现冬隐;于草木,种子被风载着去往远方。生命从来不拘于被束缚的状态,流动的水暗示长久不息。何况人类对于未知的远方,向来不掩饰自己渴求而不得的灼灼目光。人们总是希望自由地追随着心中所想,不去理睬那些鄙夷不屑的目光,跳着,奔跑着,像个幼稚的孩子,人类中那些闪耀的群星不正是如此么?百岁如梦蝶,蝶似去远方。索性当一回画家吧,也不管画布上映出的图案是不是符合审美标准,尽情涂绘远方的影子。止于至善,志定而安,当生活逐渐展开它的胸怀,科学就有了创新的火花与敢于突破的信心,艺术就有了创造的思想与书画舞美的灵动,社会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改造力,终而民族繁荣、国运昌盛。
有人说远方是执著、笃诚的信仰,是一片极乐净土;但在我眼中它象征自由,是自始至终燃烧的无限希望。日夜辛劳中自我鼓励,渐渐成熟;拥有一颗自由不羁的心,踏实地迈着步子去向远方,顺便热情地搂过明天的肩膀,轻轻亲吻今天的面颊。
远方就是南冥,我自比鲲鹏,终究会扶摇而上。去以六月息,尚可,倘若走着去远方,实属不易。因为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走着走着,我们就老了。可叹生命太短暂,而远方太远。我们身边的人,谁不是姗姗来迟,又匆匆离去,各自赶往各自的远方?于父母而言,孩子就是他们的远方——始终被盼着回家的人。自由惯了,走得累了,就回头看看吧。自由的人,也需要依靠,遥不可及的远方,也需要慢慢走。
暮日将息,云燃晚霞,我独自吟着诗歌,走着去远方。
去远方篇(五):踏着乡路去远方
曾读过一篇文章叫做《北京,太偏僻了》,讲述一个乡野成长的男孩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场景:来自城里的老师给同学们看了北京的录像后,问这个男孩北京好么,男孩清晰的吐出了这样的话:好是好,就是,太偏僻了。
你也许会笑,北京,怎会偏僻,那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心脏?而我却认为,不是男孩的无知,而是一种无法忽略的心的距离,抑或是一种无法消除的气息——一种深沉的乡味。
记得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描写即将离开家乡的自己“沉重的背包里满当的塞着家乡的霉干菜,霉豆腐……”而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会不禁联想到6年前的自己,跳下车,背着沉重的包,带着属于家乡的特产。霓虹灯下,仿佛只存在一个渺小的我,而背上弥漫出的,则是那整一个千里之外的家乡。
“每个人都有计划去远方,而这远方有多远,也许我的近处,就是别人的远方……”听人说,看看那个人的动作,听听那个人的言语,就可以知道他是远行者还是本地人,当我身处异乡时,感受犹为强烈。当我在别人的近处、我的远方时,那一种乡味,愈加浓烈,当一个人轻轻的在我耳边说:“你不是这里人吧。”我欣喜,因为那一种气息并未褪去,“她”在不知不觉中跟着我到了远方。
在这远方,我有感于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文字,更发现自己会在远方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事物,一棵树,一朵花,一张照片,将鼻子靠近,深深呼吸,让那些积淀了相思的气味冲进鼻腔,带进脑海。
余光中去了远方,于是他那弯淡淡的乡愁,载着那阵淡淡的乡味;刘亮程去了远方,于是,他那份深深的思念,载着那份深深的气息。我亦去了远方,于是那鼓鼓的背包,捎上了那些无法褪去的味道……
每个人都可能行走在一条通向远方的看不见尽头的路;但,带着家乡之味远行,乡味便在尘路漫漫中慢慢弥散开来……
去远方篇(六):我要去远方
许巍的新歌一出,其中的歌词就霸占了整个微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远方,一直是大家向往的地方。它或许掺杂挑战,或许隐含着失落,但只一点,远方,一定充满着未知的诱惑。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家住山顶的小女孩向往着对面山头的小福子。在阳光照耀下,小屋子就像一个城堡,干净,想铺满了钻石一样美好。她会想,我要去对面的山头,我要去远方。远方充满着未知的诱惑,吸引着你一步一步前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便是我想去远方。世界那么大,仅仅是从图片上了解的世界远远不及真正看过的风景。《徐霞客游记》不正是在一次次的“我要去远方”后留下的吗?如果不是哥伦布的“我要去远方”念头,美洲大陆不可能这么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一次次的前行,去远方,总能了解更多的事物。知道大地的广阔,无边;知道大海的深不可测,充满惊奇。
远方不一定充盈着美好,也可能充斥着艰辛。但,那又怎样?我,要去远方。
陈坤的徒步西藏活动可能引起了不小的震惊。去西藏,登雪山,前途充满着挑战,但正因为没有尝试过,才更要向远方前行。远方的未知才更加诱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尝试骑行,骑行入藏,一路上充满着挑战。听过骑行途中大桥坍塌,听过骑行路上路面受损,在我看来,骑行需要极大的耐力和毅力,可在大的困难依然阻挡不了骑行者的“我要去远方”。
因为远方有美好的景色,因为远方有未知的挑战,因为远方不仅有生活中不能轻易发现的美好,因为远方还有对人们求知欲的巨大满足。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要去远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