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安在翻译7篇
沛公安在翻译篇(一):高中文言文阅读方法总结
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在“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总的要求之下,按语文考试的能力层级分为“理解Β”级和“分析综合C”级两项。在这两项下面,共列六条具体要求:
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的理解
3.文中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1.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
2.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3.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
以上六条具体要求说明:高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比较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是做到“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首要条件,基于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考题设置上,一般理解题:
实词两道:
其一,考古今词义变化
其二,考一词多义
虚词一道,常考比较意义、用法的异同
句子一道,既可以有实、虚词的理解,也可以考句式的理解
再说说分析综合。对于信息的筛选提取、内容的归纳概括以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则又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因为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因此,分析综合考题设置必考两题:
一道是,辨析从文中摘取的信息,是否能完全表达人物的思想、性格、功劳、业绩等;
一道是,对归纳概括的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辨其正误。
二.如何具体复习
(一).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这条要求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是“常见实词”即浅易文言文中常用与次常用的词,这是从词语在运用时出现频率的角度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应当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词多义和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第二点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即词义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虽然一个词理性地看有若干个意思,可一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最恰当的应该只有一个,这就需要调出该词的有关义项比较判别,确定哪个义项最恰当,这就是能力。
1.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本考点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教材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主要包括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1).注意词的古今异义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这两种情况,对学习文言文困难不大。困难大的是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的词,这类词的词义发生了演变,其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词义扩大如:
“江”长江
一切大的河流
“好”女子相貌好看
一切美好的性质
②词义缩小如:
“臭”表示好坏气味均可
只表示坏气味
“让”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
后一意义不用了
③词义转移如:
“涕”眼泪
鼻涕
“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
偷窃
④词义弱化如:
“很”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
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
“怨”仇恨、怀恨
埋怨、责备
⑤词义强化
“恨”遗憾、不满意
仇恨、怀恨
“诛”责备
杀戮
⑥感情色彩变化如:
“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
品质恶劣(贬义词)
“爪牙”得力帮手(褒义词)
帮凶(贬义词)
“锻炼”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贬义词)
(褒义词)
⑦名称说法改变如:
“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
(2).注意偏义复词
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词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①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的如: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异同”为偏义复词,用意偏在“异”。
②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句中的“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
(3).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意、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
“畔”: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又借用为“背叛”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蚓无爪牙之力”的“爪牙”是用其本义;
“祁父,予王之爪牙”,这里是用“爪牙”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是用其比喻义。
(4).注意常见的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里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字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
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如“莫”,在“至莫夜月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应按“暮”解。
因此,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对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词句意义,关系很大。
(5).注意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
①名词活用
a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思仍和这个名词本身的意思
沛公安在翻译篇(三):“平阳侯曹参”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
沛公安在翻译篇(四):“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趋治行,曰:“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z
沛公安在翻译篇(五):“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知道
B.故世人未之奇也 奇特
C.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授官
D.光和末,黄巾起 起事
5.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不治行业 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 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3分)
译文: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3分)
译文: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课内部分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 B (“奇”在文中的意思是“认为……奇特”,意动用法。)
5.C(“有谋略”不仅指能对眼前形势看得准确并决定取舍,也指对未来的形势预测恰当。①指曹操不注重修养德行和学业,不合题干要求。②治理地方有胆识和办法,符合要求。③指治理地方的结果,不合题干要求。④指曹操不愿与与董卓同流合污,是有谋略的行动。符合要求。⑤指曹操“东归”的目的,这也是有谋略的表现。⑥描述曹操“东归”时被抓,与题干不符。综合起来,答案为C。本题对“权数”“谋略”词语的理解是关键。)
6.A(原文第一段所描述的是曹操的父亲曹嵩的身世不被人所知,不是曹操的身世。这里张冠李戴。)
7.①他没去赴任,声称有病,回乡静养。
②县里有人暗里认出了他,为其求情,
③见课文
沛公安在翻译篇(六):“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①。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②,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③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遣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④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注:①勤于长养:尽心尽力赡养老人、抚养子女。②雅道陵迟:合乎道德规范的正道衰微不振。③逸足:快步。 ④治中、别驾:汉代官名。治中,州刺史的属吏,主管文书案卷;别驾,汉代州刺史的佐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统在树下 坐:让……坐
B. 始当展其骥足耳 骥足:马蹄
C. 先主见与善谭 谭:同“谈”,谈论
D. 初不顾谢 谢:道歉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说明庞统具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共语自昼至夜 ②每所称述,多过其才
③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④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
⑤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②⑤⑥ D. 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朴实而又不外露才华,在他二十岁时候拜见颍川司马徽而得到司马徽的盛赞后,名声才渐渐显扬起来。
B.庞统每每夸耀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言过其实,目的是想在乱世之中淳化社会风俗时尚,增强人们道德观念和社会公益心,让人们去仰慕仿效完美的人去做好事。
C.吴将鲁肃致信刘备,夸耀庞统才略,诸葛亮也在先主刘备面前夸奖庞统,刘备当面考查后也很器重他,而且亲近信任庞统仅次于亲近信任诸葛亮。
D.先主刘备攻下成都后在成都举行了庆功宴,宴会上庞统对刘备的得意之话语进行了理性的评价,却招致刘备的不满而被逐出宴会。后因刘备有后悔之意又被叫回到宴会之上。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5分)
(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5分)
沛公安在翻译篇(七):徐胡二王传
陈寿
【原文】
徐邈宇景山,燕国苏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人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颖川典农中郎将,所在着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余,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俯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了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子武嗣。六年,朝廷追思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余财,朕甚嘉之。其赐邈等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邈同郡韩观、曼游,有鉴识器干,与邈齐名,而在孙礼、卢毓先,为豫州刺史,甚有治功,卒官。卢钦着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右问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以为通,自在凉州及还京师,人以为介,何也?”钦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