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窥人10篇

时间:2018-11-02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杯中窥人篇(1):杯中窥人_600字

  当一口气读完韩寒的《杯中窥人》后,不禁拍案叫绝。在文中,韩寒将一个人出生到经历社会的过程,形象地比做一块布沉入杯中的过程。这一精彩的比喻,实在令人折服,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接触周围人群的过程,更像是一块溪边的石头被流水冲刷的过程。
  我认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我看周围的一切都是单纯的、表面的,眼中的世界是完美的。这一错误的理解,给我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伤害。
  那时候的我,就像一块充满棱角的石头:我爱笑、爱哭,性格外向、活泼;我愿意与一切人交往,我可以不顾身份,与大人争个面红耳赤……
  那时,或许是周围的人认为“童言无忌”,没有过分地留意我的行为,但是后来大人们不止一次警告我“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也不止一次地嘲笑我“整天说个不停就像个长舌妇”。这一切的一切,就好像一股洪流,拼命地冲刷着石头上的棱角,拼命抹杀着我独特的个性,直到有一天……
  我发现,一向好动的我,竟然能面对天花板发一个下午的呆!我才真正发觉我变了。大人们也许会说,这是长大了。可是,又是谁定下的规矩,爱说爱笑就是孩子气呢?难道沉闷就是成为大人的标志吗?
  如今的我还不能想太多的东西,因为毕竟我还只有十三岁,我正在努力保存身上仅剩的几个角。我个人也不想与大人们挑起太多的争辩,因为我怕,怕有更大的洪流向我袭来,可我却又实在是不想被磨成光溜溜的卵石,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
  愿充满个性的人们一路走好。
 

杯中窥人篇(2):杯中窥人_800字

  一张写满了文字的叫做中国文化的布掉进了一个叫做现代生活的杯子中。
  布本不应该向下沉的,因为她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给撑着。布上写着《诗经》,写着《春秋》,写着《论语》,写着《史记》,写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她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
  可她已经开始向下沉了。
  透过明亮的杯子,我依稀看到“网络”二字。网络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火热的对外开放,已经快速地进入“寻常百行家”,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小说网站个个建起,而网络写手更是多如牛毛。他们只需随手一挥,一篇过百万字的小说就诞生了。这如果在前几年,可以说成文化繁荣。但在这一切都要你快速、更快速的年代,也该是“文化快餐”了。大家知道,快餐对人体是弊大于利,而那些“快餐文化”呢?大多丝毫没有章法,更不必谈中国的文化底蕴。他们只在追求吸引读者、追求更高的点击率却忽略了小说的思想性,宣扬消极的、拜金的、享乐的比比皆是。如果事势只发生于此——大家只把“快餐文化”当成茶余饭后闲谈的笑话的话,它还不足以撼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地基。然而,情势却为止于此……
  那张布已经沉到杯子的中间了。
  更多接触网络的人是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学生是什么?是我们祖国的明天!但看吧,看学生的作文,有几个能真正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千篇一律的样式、千篇一律的例子。屈原从汨罗江中一遍遍爬出又一遍遍跳下,项羽一次次在乌江边上上演生死大戏,韩信更像是靠爬别人胯下而活的小丑。耳边也充斥着“哈韩”“哈日”的语句,人家一部《大长今》把你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可又有几个人能饶有兴趣的看中国类似这种历史剧的《红楼梦》呢?当背诵古诗是为了考试中那几分的填空,当学习文言文是为了高考中那篇阅读,当以种种理由删减语文课本中的千古名篇时,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在执着的追逐一个特定目标时,而丢了我们本身就有的,传统文化呢?
  布终于不情愿的沉到底了,杯中的水更加清澈,清澈到足以看穿每一个人……
 

杯中窥人篇(3):杯中之人_1500字

  一篇脍炙青少年口的《杯中窥人》,让“才露尖尖角”的韩寒一举成名。小寒从水杯里窥到了肮脏的社会,窥到了一杯让“性本善”者沉入杯底的水,这是他对人生的思考。
  然而我更喜欢另一种对人生的比喻:把萝卜、鸡蛋和咖啡放进滚烫的沸水中,结果萝卜变软了,鸡蛋的内部反而变硬了,咖啡则改变了环境,和沸水融合在一起,散发出浓香。
  这三种物质,或者说,这三类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他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我不能评价哪种命运绝对得好或坏,因为人生本来就不能用好坏来定义,这给我们的启示或许是:不同的人生取决于不同的人生态度。
  尽管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但站在经验的角度上来看,我们不得不否认荀子的“人性本恶”或其他的“人性本无”,而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帕斯卡尔也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可见,伦理上我们总是认为“人之初”是集人类的美好于一体的。这就告诉我们,所有杯中之人的主观起点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客观环境里,他们在主观上的不同表现确立了他们不同的人格,书写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萝卜型的人,我们习惯于称之为“弱者”,这倒不是说他们是所谓“弱势群体”,只是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具备人们所认同的反抗斗争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人类进化中至关重要。达尔文的《进化论》向我们阐述了“自然选择”的理念,严复在近代译着赫胥黎的《天演论》时又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萝卜在接受自然的选择面前挂起了白旗,所以沸水淘汰了他;萝卜型的人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里打了退堂鼓,于是环境放弃了他,使他成为失败者。
  相比于萝卜,鸡蛋应当是那种喜欢硬碰硬的人,不达目的,绝不被白煮一顿,即便最后两败俱伤。《水浒》中的草莽英雄大多有这个习性,但也是这原因,使他们终究还是一帮草莽英雄。但至少鸡蛋敢于斗争,这是难得的。普罗米修斯的斗争使他受到埃斯库罗斯的歌颂,甚至马克思说他是“哲学历史上最高贵的圣者和殉道者”。这类人在斗争中使自己强大,但这往往很难把握尺度,而方法和尺度是非常重要的,万里长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个人来说也一样,鸡蛋的斗争使他成就坚硬的五脏六腑,但我们不得不为文天祥、孙武这类人的命运感到庆幸——斗争精神应该与方法结合起来,否则鸡蛋迟早要龟裂,“圣者”迟早要成为“殉道者”,英雄主义迟早也会成为悲剧英雄主义——要知道,“活着是革命的资本”!
  如果人类史是钱锺书按照《围城》的手法写成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萝卜和鸡蛋是那些繁多的比喻,咖啡才是构成小说情节的骨架——普遍的观点认为历史是强者谱写而成的,但这显然是错误的。但如果把前两种人都看做普通人的话,那么也只有咖啡能称得上是强者了,因为只有它对环境产生了大的影响——只有强者才会对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咖啡不像萝卜的逆来顺受,不像鸡蛋的横冲直撞,他敢于反抗,更善于反抗,正如美国年初常说的“巧实力”;他了解环境,更了解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不喜欢正面的冲突,而是运用头脑,用智慧变换问题的性质,运筹帷幄。如果说人类今天的发展是建立在改变环境、开发自我的基础之上,那么这种人完全顺应了时代的真正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优秀者应当是“外圆内方”的——不管他用多么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那都应该是基于纯粹的正义和大爱之上的,否则这类人只会成为反角儿。
  也许用萝卜、鸡蛋、咖啡远不能概括杯中人的所有类型,正如现在已经不能用男人女人来给人类分类了。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他的人生更大程度上在于于自己,在于自己的态度。
  然而,杯中之人无一不会沉入时间的杯底,但不甘做萝卜的,总会给时间留下一些沉淀,即使暂时得被认为是浑浊,但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些沉淀总会在清澈的水中留存下来,供后人瞻仰,那应当是智慧的沉淀,亘古不灭!
 

杯中窥人篇(4):[为学杯C组]心灵上的一片净土_800字


  曾读过韩寒笔下的《杯中窥人》,他把未踏入社会之前的人比作一张干净的纸,但人一旦进入社会则像杯中慢慢沉沦的纸团,受其环境改变而变质。事实或许也正如此,但我更愿相信仍有一块净土在我们的心灵上。
  心灵上的净土,我更愿将其阐而简之称呼为“原则”这二字,原则似乎更加有直观的认知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但我并不了解是否每个人都苛己遵守心上的原则,但生活这面镜子为我们呈现了社会的不完满一面。
  当今社会,看似平静的面具下,掩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阴暗,社会官员为其自己利益贪污受贿,盗取国家公款。裸官的现象也大有存在,那么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违法的同时,是否了解在社会的另一端仍有大批贫困者为了食物而挨饿,住所只是破旧的棚户区。这些官员在物质上确实富有,但在精神层面上则是一贫如洗。他们失去的不仅只是原则,心灵上的净土竟也是如此荒凉,让世人讥笑。
  以上提及的人是原则的抛弃者,并不是他们丢弃了原则,而是原则以他们为耻。这为我们提供了忠告和警戒,努力去守护自己心灵上的一片净土。
  有人曾说,我们最终都会变成当初我们讨厌的模样。在我看来这是偶然并不是必然,关键还是在原则上面,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我们无法左右,我们不知道生活会在何时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的大逆转,也不知道下一秒是怎样一个未知,面对客观事物,我们付出的应该是主观的努力,守护心灵上的净土,遵守原则。
  社会这个复杂的体系改变了太多的人事物。但总有人为我们竖起榜样的标杆。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婉拒美国为他提供的优越条件,守着“报效祖国”的原则毅然踏回祖国这片土地。宋元之交,世道纷乱年间,也有学者怀揣“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原则不摘梨解渴。
  为人处世要有原则,不去干道德败坏,伤天害理的事更是其基础之石。
  现如今,我们心灵上的那片净土也还算得上澄净,努力守护那片净土,苛守原则。这或许是我们所能做到的。世界复杂多变,但仍要做个有小小追求的人抵达精神世界的另一端守护心灵上的那片净土。
 
    高二:凌佳怡

杯中窥人篇(5):三重门_1200字


  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精神的跋涉,是一种须臾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有一本叩开我心灵的书叫——《三重门》
  《三重门》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已经微微泛黄了,我原本对于《三重门》没有太多的兴趣,它在书架上完全处于摆设状态,但,从寒假时我无意看到书的序言的那一刻时我就对这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啊,这本书的序是曹文轩写的啊!”看完书的序,我长叹一声:“怎么以前没看到这本书呢,该死该死,曹文轩可以对于韩寒所写的这本书有极大的好评,那这一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了。”我放下了手中的事儿,开始阅读这本书。看着韩寒的简介我不由一惊,六门功课高挂“红灯”而留级,这个韩寒是何许人?留级生的身份却以一篇《杯中窥人》获得了大赛一等奖!看完简介我知道了,这本书是韩寒以自己为真实写照而写。随后,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了。因为对此书的浓厚兴趣,我花了不到两个星期就看完了,晚上睡觉时看,早上起床看,甚至连上厕所时都会看,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捧上这本书来阅读。妈妈说:“你这么如饥似渴的看书,真是少见啊。”
  这本书写了林雨翔一九九五年到二零零零年的事儿。林雨翔善于文科,父母为了让他可以考上重点中学给他买补品,报补习班,但他没有考上,而在父母的“努力”下,林雨翔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市南三中……
  读后,我感叹道:“难怪曹文轩会给出如此好的点评,这本书完完全全的道出了生活。”我认为,韩寒的笔,十分的尖锐犀利老成,倘若我不看作者简介,我还以为韩寒是位老爷爷,谁让他的文章那么悲观和犀利呢?有好多句子都让我惊讶,这还是一位年幼的韩寒吗?怎么这么悲观?我记得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当一个人要死的时候,什么名,什么利,什么爱,什么恨,都是棺木上的一缕尘埃,为了一缕尘埃而辛苦一辈子,值吗?还有一句是这样的: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了。这本书中的好句段多得数不胜数,记得结尾处讲到:走还是不走呢?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的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他所写的每一句话都好深奥,让我一会儿明白一会不明白。他还在后记里提到‘将一句话谨献给所有正春风得意或秋风不得意的人们,非常平凡,但你一定要坚信自己: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我想他这最后一句话一定鼓励了很多人吧,或许他也鼓励了我,对啊,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尽管我很平凡,但我相信以我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发出闪闪金光!韩寒他就是一块上海大金子。在书里面的一页我发现了这句话:我这辈子说的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不用叠
  ——本来就是要摊开来睡的——然而这是第一个被人反驳掉的。懂么,这是规矩。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被子是摊开来睡的,这句话还真是那么个样子,悲哀是因为规矩,这句话把我带入了迷雾,第一句我还可以明白,而后我就似懂非懂了,他的成熟真的好不符合,或许是因为他那几门功课的“红灯”照亮了他的前程。
  我梦想着自己也可以成为韩寒这样文笔极好的人,我认定:我是金子,有那么一天我会发光的!
 
    初一:安唯糖

杯中窥人篇(6):那句话改变了我_800字


  梦想虽破灭,但我却多了份成熟。
  ——题记
  小时候,我吵闹任性的时候,外婆总会唱歌哄我,那首歌好像是这样唱的:“天黑黑,欲下雨,黑黑……。”
  现在想想已多久没有再触碰过音乐了。四岁时,妈妈让我去学钢琴,幼稚的我乖乖听从,学到12岁时,妈妈告诉我;“现在好好学习就行了。”于是那时的我又不得不放弃。现在当我面对梦想时,我无奈地摇头,当我靠近它时,又不得不后退。
  望着桌子上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能把事情写得那么真实了。是啊,“得不到”和“失去”我想我还是更喜欢前者——“得不到”,心里至少还还有美好的幻想和那份雾里看花;“失去”心里却始终会有个洞,风一吹变空荡荡的痛。
  韩寒的《杯中窥人》不得不让我叹服,或许我现在就像杯中那张纸慢慢融入水中,融入到那个所谓的世界。韩寒总能把一切都看的那样淡泊,把残缺看得那么坦然,或许我也该尝试一下。
  小时候躺在外婆怀中,听着外婆唱着歌仰望星空,心里总在想,我要快快长大,那样就能长大长高离天空就更近了。可是长大后,却在嘲讽自己那时的幼稚。长大后的我对自己那片天空想靠近却又望而却步。
  一颗小小的音乐梦的种子被妈妈在八年前种下,它早已发芽滋长,可八年后却又被妈妈连根拔起,谁也不会了解自己内心的痛苦。望着课本,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嘴角始终上扬不起。好吧!现在让我脱掉那层虚伪痛痛快快地哭吧……
  “现在好好学吧”改变了我。
  “天黑黑,欲下雨,黑黑……”原来外婆的道理早就唱给我听,下起雨也要勇敢前进,天黑了也要勇敢……我或许也该有自己的想法,我或许以后也要有自己的规划。以前我想妈妈手里的风筝,她让我往哪飞,我就往哪飞,现在或许是该剪断的时候了。
  “现在好好学习吧”,虽改变了我的音乐梦,让我心痛,但也让我懂得了独立,我或许也该庆幸吧。
 
    河南新乡长垣县河南宏力学校初中部七(1)班一年级:张晓阳

杯中窥人篇(7):文非字

  望着窗外皎洁的有些虚伪的月亮,不禁叹道我已经16了。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老去,一天一天的回想。伴随我的花朵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伴随我的书已经泛黄,我知道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永不休止的旋转。
  数不清从小到大写过多少文字,写过多少文章,用过多少墨水。但是我知道,从我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时候就已经用最古老的方式来说话。古老并不代表落后,反之新潮并不一定适合。
  我很自信自信到了有些自大的地步,一味的一意孤行,走着自己的路,我的房间里到处都贴着日本哲人说过的:我是我,他是他,走自己的路。我的这条路真的很逶迤,任何善意的提醒都被这里的风无情的带走,带到最遥远的海然后沉浸与底。我一直觉得只要文章语句华丽,观点明确就称得上一篇范文。我一直觉得只要多看书多写多练就可以成为一名作家。在自己的路上我不断的挥墨洒汗,可到头来只有那一去不复返的稿子,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的文章登载哪个报刊、杂志。留给自己的只有时间的煎熬和苦涩的等待。
  偶然间在电脑上看到一片文章,是韩寒写的《杯中窥人》这是他在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金奖的文章,我读了下去,可能是出于名气的缘故,也可能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怀才不遇’的嫉妒感,或许是连我自己都不怎么相信的第六感。
  读完的那一瞬间,我拼命的对这窗户大喊,喊道嗓子隐隐作痛,然后倒在床上呆呆的定定的望着太阳光折射斑斓的玻璃的倒影,然后眼泪簌簌落下,就像是秋末时节的雪花,没有冬季时分的刺骨,但是那种寒冷是在心底最深处最脆弱的地方扩散而出,形成了一种悲伤、抱怨。
  文章的语句并不华丽,而且大量的运用一些典故,一些古人,为什么现在他大红大紫,而为什么我拼命的写,拼命的看书,拼命的投稿,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去不复返’的‘放鸽子’。难道真的像笛安说的那样:任何人都逃不出宿命。
  时间在指缝间轻盈的流逝,浓烈的日光已经化成橙色的夕阳,在没有灼灼的烈火,只有浓浓的让人窒息的悲伤。
  儿子吃饭了。妈妈的一个声音打破了针一般的恬静。
  我没有应声,一如既往的望着窗外,紧紧的握住拳头,眸子红红的。
  妈妈笑了笑坐下来,又在为什么事情发愁,你不是经常给我看你最喜欢的《从不抱怨》吗?现在应该把手环转一个圈了,要不然威尔鲍温牧师就不会保佑你了。
  熟悉的安慰,熟悉笑容,熟悉的关怀。我永远都抵御不了这些,坚强的爬起来,然后转动手环,硬生生的一个笑容,妈妈你先去吃吧,我还要在看一遍《杯中窥人》。
  对,这样才是我们未来的作家。
  这一次,我放下了所有的抱怨,所有的不满,所有的情绪,全身心的观看。一分钟两分钟,指针不停的转动,我浑然不觉。须臾间,一股内疚涌上心头,它们不停的荡漾游弋,化成最锐利的剑,向胸口刺去。
  我错了,第一次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我错看韩寒了,我更错了对文章的认识。
  文章并不是华丽的文字,而更多的应该是作者的思想,文字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前进,而思想不会,它并不是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反之是走在时代的前言。这些最肤浅的道理却被我遗忘,我真的错了。
  逝去的15年中,我总是跟着作家的步伐前行,促使我的文字里都是另一个人的身影,即便自己写的再好,也永远都逃不出另一个人的桎梏,因为我是在一个圈里,无论怎么走都是绕着这个圆圈前行。
  文章重要的并不是字数多少,更不是华丽的语句,而是一种思想,带动人民的思想。数百年以后文字都被腐化,还有几人能认识,但是思想永远都不会埋没。
  书可以让你开阔世界,足不出户便可之大千世界。但是思想是需要自己找寻的,这便是一种风格,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韩寒,尖利的文字,苍老的笔锋,锐利的语句,塑造了今天的韩寒,这是他的特点风格。
  更多的并不是抱怨,而是学会欣赏汲取,把那些好的东西,独特的思想都吸纳过来,从而来武装自己。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的努力又有谁知道呢?古人有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这十年是一个过程,让自己成长的过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找寻自己的独特点,然后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能天下闻。
  思想并非一朝一夕,仰或你已经成功但是你不能说自己的思想已经完善了,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把自己的思想画上一个圆满的句话。
  我希望我的错误不要再有更多的人犯了,记住,文章并不是文字,而是思想。
        大连弘文中学初三 王江子一

杯中窥人篇(8):棱角_550字


  当一口气读完韩寒的杯中窥人,我不禁拍案叫绝。在文中,韩寒将一个人出生到走入社会,形象的比喻成了一块沉入水底的布。这是一个精彩的比喻,实在是令人折服。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接触周围人群的过程,更像一块溪边的石头。
  我认为,我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懂事时,在我眼中的世界都是美好的,纯洁的。但这错误的理解,给我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也在同时,给了我独特的性格。
  那时,我想一块充满棱角的石头。我爱笑,爱哭;性格外向,活泼,我愿与所有人做好朋友;我不顾身份,和大人争个面红耳赤。也许也是因为人们认为‘童言无忌’,也没顾忌什么,不过后来,大人们不止的警告我:“多说话小心变长舌妇。”这一切的一切,像一股洪流,冲刷着石头上的棱角,抹杀着我独特的个性。
  直到有一天,我才发觉爱说爱笑的我竟能望着天花板发一下午呆,我才觉得——我变了。也许按照大人的说法,我长大了。可是,又是谁规定呢?不爱说爱笑是孩子气呢?沉闷难道又是大人的标志吗?
  我现在不能想太多的事。因为我毕竟只有12岁,我正努力的保存着自己身上的棱角。我不愿和大人们挑起争论,我怕,怕有更大的洪流向我冲来;可我又不愿被磨成光溜溜的石头,不愿被遣埋在历史的角落中。
  愿大家能保存着自己的棱角。
 
    浙江温州瑞安市新纪元六年级:瞿竹聆

杯中窥人篇(9):乱侃韩寒_800字

  小学五年级时我第一次读韩寒的文章,佩服他;初中二年级我视他为偶像;高中二年级时我很有理由鄙视他。以一篇《杯中窥人》捧走新概念一等奖。我很承认韩寒的才华。事实上有很多成了名的人只是机遇问题,那时的韩寒可以说是既有才气,又得到了认可,韩寒火了,于是就装逼了,狗眼看人低了。真的,别老以为会讲几句抬杠子的小屁嗑就天下无敌了,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在下读过,我承认,如果韩寒近年写的作品可以称为‘文学’的话,那的确说的没错,文学还真就是个屁,挺响挺臭挺令人作呕的屁。
  我父亲曾对我讲,他平生最讨厌有点资本就狂装乱耍的人。我继承了父亲的观点,所以由喜欢韩寒变成鄙视韩寒。如果你韩寒真的是才高八斗,那么接着先前的路走出更精彩的步伐给我们看看啊。靠着当初的威名出了几本乱七八糟的破书,自以为苦心孤诣,实则平淡无奇。拿什么赛车生活来混稿费,真不知道出书的傻逼还是买书的傻逼。干掉韩寒,刻不容缓。这小僵尸一天有事没事的瞎蹦达,是时候贴一张急急如律令的黄纸符了。不用如来大佛的神咒,偏远小庙的小和尚完全可以解决。涸辙之鱼,蹦达不了几个时辰的。赵本山说,整那臭氧层有用啊?我想这句话说给韩寒正好。文雅一点的,少在这故弄玄虚的装逼。
  这个时代,不是说可以随随便便地打倒谁的,谁奴颜卑膝,谁就是孙子。如果尸居余气就趁早KO了他,完全不用有任何怜悯之心,不需要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我们的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少几个瞎得瑟的有利于GDP的增长。我想起了身披黄马褂的太监。终究有那么一天,黄马褂破了,坏了,那么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光着屁股满大街丢人现眼。谁都不会扔一件脏抹布让他遮体,因为谁也不会忘了当初的那个太监装逼卖老的狗样子。这个时代就得激浊扬清,不行了的,仍旧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必须一脚蹬开,马上滚蛋。蛋不是扯的,是形容某些人的结局的,而且还是动态的过程:滚蛋。事实就是这样,装逼卖老,必须干倒。干的要彻底,深刻。谨以此文告诉某些人,中国N多亿人口每个人都会骂人,都会厚颜无耻,你韩寒不算什么,别老以为自己是一盘菜,就算是,烂了的大酸菜一盘,没有人得意!
 

杯中窥人篇(10):花开花落_600字

  
  此时我想到的不是时间飞逝而是灵魂是人性。鲁迅向人们阐述了他的《死魂灵》,韩寒也一直在探索灵魂与人性,像《杯中窥人》,他们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三字经》中讲“人之初,性本善”,我不同意,我想应该是“人之初,性本恶”吧!
  传说中,每当天使犯了错误,上帝就让他转世为人,历经沧桑,除去他身上的邪恶,才能再世为神。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出生都是错误惹的祸,而成长则是在改变错误。我不敢说是往好的方面改,因为有太多人铤而走险,走上了歧途。我也不敢说是往坏的方面改,因为世上还是好人多,所以我说,改变是一个等量,向左还是向右,就要看自己的灵魂是怎样抉择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间想到了“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美丽”这句话,仔细想想,人生就如同这花开花落,我们的出生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美丽。这是一种灵魂的美,是一种人性的美,我们不断地追求着,慢慢地在灵魂深处的魔性就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正直、善良。当然,有的人也许会相反,放弃了人性的美,结果,他的灵魂就提前走向了死亡。
  有时候,我想,改变到底需要多久?一年还是一辈子?后来,我的脑间突然蹦出两个字“瞬间”,我想一个人的人性在瞬间就能改变吧。魔鬼可以在瞬间变成天使,天使也可以在瞬间变成魔鬼,这一切都要看你灵魂的取舍。
  多去用心聆听那花开花落,我们的人生亦会在瞬间开出美丽的花朵!
  后记:“豪华落尽见真淳”,脱去华丽的伪装,让灵魂升华,哪怕你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野花。
 

上一篇:一束阳光10篇
下一篇:空中旅行6篇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