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使10篇

时间:2018-11-02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一:[转运使]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今属安徽),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左右。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一、人物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着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二、作品一览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另,《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三、史籍记载
  《旧唐书》、《新唐书》并没有刘长卿的专门传记,现较早文献中可见其事迹者,多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
  《新唐书》志第五十.艺文四:
  《刘长卿集》十卷字文房。至德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辨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
  《唐诗纪事》卷二十六.“刘长卿”条:
  刘长卿,字文房,至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之辨者,除睦州司马,终隋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

二:[转运使]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着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一、人物简介
  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鼻祖。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着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

三:[转运使]2012南宁中考语文试题


  广西南宁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0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丰硕(shuò)默契(qì)养精蓄锐(chù)
  B.静谧(mì)鞠躬(jū)顶礼膜拜(mó)
  C.畸形(qí)睿智(ruì)藏污纳垢(gòu)
  D.逞能(chěng)酝酿(yàng)张皇失措(c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精致暗然失色束手无策B.惟幕风餐露宿自知之明
  C.炫耀胸有成竹狂妄自大D.寂寞春华秋实故名思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场车祸突如其来,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赢得了"最美女教师"称号。
  B.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C.做学问一定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即对每个问题都追根究底,吹毛求疵。
  D.上下班高峰时,拥挤的车辆常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一项是()(2分)
  A.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B.妈妈提醒你游戏别玩太久,你说:"你怎么那么烦啊?让我清静清静,一边去!"
  C.小刚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D.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
  6.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轻淡的,,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①②③④
  A.④①B.②③C.②①D.④③
  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格列佛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孤身救舰队"后又"奇招灭火灾"。他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B."守株待兔""龟兔赛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都出自《伊索寓言》。这些寓言既散发
  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C.《海底两万里》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等情节惊险离奇,极富幻想,读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
  D.鲁智深三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为了避免官司,他一边骂郑屠诈死,一边拔腿就走。这些情节表现了鲁智深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食虫植物开花
  ①曾经无数次想象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近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内的"白颈"、"朱思迪"等多个品种的瓶子草已进入花期。瞧!花儿虽然没有它叶子的那份趾高气扬,但是也绝不低调,花茎高高挺出,有的甚至比叶子高出许多,柔弱的花茎支撑着硕大的花朵显得有些吃力。紫色,粉红的花朵明媚中带着几分羞涩,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②瓶子草是奇特的食虫植物,它利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苍蝇、蚊子等昆虫。其瓶状叶是有效的昆虫陷阱,瓶状叶外部色彩鲜艳,内壁能分泌消化液,与瓶内贮藏的雨水相混,起到溺死并消化昆虫的作用。瓶状叶的开口处常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诱昆虫前来采吃,一旦受骗的昆虫爬进内壁,滑落到瓶内的消化液里,将受到内壁的倒刺毛挡住去路,最终溺死其中无法逃出生天。昆虫的尸体在瓶子草消化酶的作用下,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
  ③吃饱喝足的瓶子草在每年的4-5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单生茎顶,两性,花朵较大,呈紫色或粉红色。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花朵具有复杂而精密的构造。
  ④瓶子草最主要的授粉者是蜜蜂,蜜蜂要采蜜的时候,由于花朵的构造,它们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才能进入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在空腔内,它们不免会沾到一堆来自花药或者掉落的花粉。离开的时候,也由于花朵的构造,蜜蜂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蜜蜂经过柱头造成自花授粉。正是瓶子草的这种异花授粉也就决定了它的不简单。
  ⑤当然聪明的瓶子草不会对所有造访的昆虫都格杀勿论,为了避免授粉的有益昆虫掉进"瓶"内被误食,它的花茎往往高出叶子很多。瓶子草设下美丽的陷阱,只吃它们"相中"的食物,而对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则温柔地网开一面。
  (摘编自2012年5月7日《光明日报》)
  9.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总分顺序
  10.下列句子属于平实说明的一项是()(2分)
  A.曾经无数次想象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
  B.紫色,粉红的花朵明媚中带着几分羞涩,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C.瓶子草是奇特的食虫植物,它利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苍蝇、蚊子等昆虫。
  D.瓶子草设下美丽的陷阱,只吃它们"相中"的食物,而对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则温柔地网开一面。
  11.根据文意,下列与瓶子草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瓶子草的花儿虽然没有它叶子的那份趾高气扬,但是也绝不低调,花茎高高挺出。
  B.瓶子草叶子分泌的消化液,与瓶内贮藏的雨水想混,可以溺死并消化昆虫。
  C.瓶子草花朵的构造复杂而精密,花单生茎顶,两性,呈紫色或粉红色。
  D.食虫植物瓶子草的授粉方式一般是异花授粉,蜜蜂是其唯一的授粉者。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A.聪明的瓶子草利用自身的氨基酸把昆虫的尸体变为营养物质消化酶吸收。
  B.蜜蜂采蜜的,要进入瓶子草花朵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
  C.蜜蜂经过花朵柱头会造成自花授粉,所以离开花朵空腔时,可以不从盖状的花瓣飞出。
  D.瓶子草的花茎往往高出叶子很多,是为了引诱那些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掉进"瓶"内供其享用。
  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荡胸生曾云D.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D.管夷吾举于士/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第Ⅱ卷(共90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二)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④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选自郑

四:[转运使]《爱莲说》鉴赏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淡泊名利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4]作者用自己与莲花相照应,鄙视了那些追奉名利的人。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通过对莲花的高尚品质的描写,赞赏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与洁身自好的处事态度。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因此在赏析此文的时候,能感动于文中。
  全文119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1])道判署内写作的。正如《爱莲说》抒意,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着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宋代着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便是他在赣州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他做官也和别人不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一种小官)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终于使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囚不得死。周敦颐在赣州为官多年,清廉勤勉。《爱莲说》据传系他一次游览于都罗汉岩之后所作。
  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了专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由于几经兵燹,原来书院、祠和池均已无存。此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与文章中所讽刺的庸人、俗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今星子县)郡守,曾在庐山的濂溪书院中赞叹周敦颐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黄庭坚亦称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后来,赣州人为纪念他,建立了濂溪祠,刻周敦颐的图像及一些文章于石壁。此时,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来到九江,把他曾祖写的《爱莲说》墨本送赠,于是赣州人就在书院莲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流传千古。

五:[转运使]考场作文素材: 2009高考优秀作文素材大集萃宝典(二)3

  一个普通人说道:“也许我们注定终身吃苦,但也要活得精彩”。
  隔阂
  墙隔断了空间也隔断了时间,世上没有永远屹立墙也没有穿不过去的墙。
  潜力
  汉时名将李广喜爱打猎,一天黄昏时分,朦胧不清,忽然看见草丛中蹲着一只猛虎。李广大惊,情急中立即拉弓搭箭向虎射去,正中虎身。殊不知,哪里是虎,竟是一块酷似虎形的大石,而箭头已深深地射进了石头之中。
  每个人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没有人没有才华,不才者是那些不善于或者懒于发挥自己才能的人。
  磨练
  朋友递给我一根火柴说:“你能让它在你手里烧完吗?”
  “嗤——”,我把火柴擦着了,火苗从火柴头开始沿着火柴杆慢慢地向前,我的手指不断后退,最后终于无路,火苗烧痛了我的手指,我一哆嗦,未烧完的火柴杆掉在了地上。
  朋友笑一下,“看,应该这样。”他右手拿着已烧到一半的火柴,左手捉住了那已经烧得焦黑,在隐隐中有些猩红余火的火柴头,整根火柴就这样全部烧完了!
  结论是:如果总是停留在舒适的一端,人的潜力便难以发挥。
  期待
  过去,结核病是一时难以治愈的疾病,没有什么特效药。为了有效地大面积地治好这种病,在德国的一所治疗结核病医院里,一位颇有名望的叫马切的医生郑重而神秘地宣布:“德国发明了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不久就能运来。”患者果然大受鼓舞。几天后马切医生又宣称:药物已运到,并开始用于治疗。果然,没多久许多患者的精神和表情明显地好转了,有的人竟声称病已痊愈,出院了。接着奇迹出现了,该院久治无效的若干老病号自我感觉良好,都说已经康复。实际上,马切医生说的是谎话。他给患者注射的并不是什么特效药,而是普通的蒸馏水。但马切医生的谎话,确实使病人消除了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增强了病人的抵抗力。
  期待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倾注全部心血和感情,精心制作了一位美丽姑娘的雕像并钟情于她,诚心希望雕像能够成活。在长期的热望中,雕像竟获得了生命,复活了!心理学家运用这种效应,说:只要有信心、热情的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创造
  日本人具有水一样的思维,即“液态思维”。这种思维无形态、无定势,以其柔性来紧贴现实的硬性,随形就势,富有灵性,善于变通,在经营中往往能达到从地上捡根草绳就能牵出头牯牛的效果。阿联酋气候干燥,淡水奇缺,每年都要花费大笔钱来解决淡水,前往该国运载石油的日本三菱公司灵机一动,顺便将日本的雨水运往阿联酋。在日本毫不起眼的雨水成了三菱公司源源不断的财源。雨水能换回钞票,孩童也可赢得巨额利润。近年来,日本服务行业又突出奇招——出租孙儿,即让稚气未脱的孩童去陪伴膝下无子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夫妇,让其享尽天伦,每小时收费5万日元。此项业务开通以来,生意十分兴隆。雨水和孩童实在是太普通了,而日本人却能化平凡为神奇。
  操守
  高天梅和柳亚子
  高天梅和柳亚子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1923年6月的时候,曹锟“逼宫”,驱逐总统黎元洪下台。然后曹锟则以五千元到一万元不等的价格贿买诸议员,让他们在选举中投他的票,并最终当选总统。不久,东窗事发,举国哗然。孙中山下令讨伐曹锟并通缉贿选议员,高天梅便是其中之一。当初,他拒收贿赂,可家人一再怂恿,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收下了厚贿。柳亚子闻讯后,给高天梅发去一电:“骇闻被卖,请从此割绝二十载旧交。哭君无泪,可奈何!”高天梅无颜以对师友及弟子,自闭于一室,不久便命归黄泉。
  国家
  “一家哭”与“一路哭”
  《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庆历三年十月,中书分枢密院为整顿吏治,决定逐路(路,行政区划名称)选拔转运使,不称职者皆罢去。为此,范仲淹在审查名单时,把那些庸碌无能的转运使的名字,都一笔勾掉。富弼见勾掉甚多,很为不安,便劝范仲淹说:“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仍然坚持勾掉。
  罢掉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会造成其一家哭。但是,如果留用这样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却会导致一路百姓的痛哭。“一家哭”与“一路哭”,孰轻孰重?
  “作秀”
  成克杰
  贪官成克杰为掩盖其贪官嘴脸,时不时地表演一把,“作秀”一番。他在广西任职时,作报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想到还没有脱贫的乡亲,我这个主席连觉都睡不好”。那诚恳劲儿,就和真的一样。然而,后来真相大白,他睡不着觉不是惦记乡亲们脱贫,而是在琢磨怎样多捞不义之财,然后和情人一起过“好日子”。
  于志安
  武汉有个叫于志安的人,他绞尽脑汁编出一个“10-1=0”的公式,说“领导干部如果用十分之一的权力谋私,也会丧失全部威信”,并印出来让干部们学习。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背地里用公款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很快找机会叛逃了。
  个性
  大书法郑板桥的书法造诣很深,独树一帜,很有风格,但在成名前他曾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揣摩、探索前代书法名家的字帖。功夫用得很深,虽无甚突破,仍练笔不止,以至睡觉时竟入神地在妻子的背上写来写去。其妻问道:“你在干什么?”郑板桥回答:“在练字。”“练什么字?”其妻怒道:“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是在别人体上缠什么?”真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言惊醒梦中人”。郑板桥听后恍然大悟。从此,抛开别人的碑帖,脱颖而出,独创了自己的风格——板桥体。
  成材
  有人曾对球王贝利说:“你的儿子现在长得很壮实,今后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这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的竞争意识,而我自幼非常贫困。”
 

六:[转运使]“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阅读答案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宋史•王曾传》)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寇准奇之 奇:认为……奇异 B.出知应天府 知:主持、掌管C.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 班:排列、位次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解:解释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 而君幸于赵王B.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余不敢以戏也 皆以美于徐公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①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②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③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④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⑤仲淹服其言⑥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在个人感情上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⑵ 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⑶ 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参考答案]9.D(此处意为“开脱’’) 10.B (B顺接连词,就;A介词,到、向/介词,被;C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这;D连词,相当于“而”/动词,认为) 11.B(①③⑥属于直接描写,分别写了他的行为、语言、神情,表现王曾的威严)12.A(慨叹是大臣王亿发出的)13.(1) 因为早些时候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2)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间的传言罢了,不值得忧虑。(3)老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

七:[转运使]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欧阳修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畅、委婉曲折。
  一、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出生贫寒
  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1029)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来年(1030)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1]1030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仕途生涯
  步入官场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官职。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成了他的恩师胥偃的女婿。
  新婚不久,欧阳修就辞别家人,到洛阳去做官。当时他的领导是一位着名的前朝贵族,钱惟演。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一个吴越国,钱惟演就是末代吴越王钱

八:[转运使]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
  一、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四书五经”。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视众,后砍头)。[4]
  步入仕途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南下地方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着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人生起落
  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1195年春,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隐居生活
  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

九:[转运使]哲理故事:转运


  苹果电脑的创办人乔布斯在对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演讲中,分享了他生命中的三个真实故事。分别是:“从贵族学校自动退学”、“被自己创办的苹果电脑开除”、“被医生诊断罹患胰脏癌”。他的口头禅竟是,在碰到厄运那一刻说:“这是我最棒的……”
  “自动退学”,是他最棒的决定,因为后来他转学了,投入真正有兴趣的学科。“被苹果开除”,是他最棒的遭遇,因为后来重新创业,推出《玩具总动员》。“罹患胰脏癌”,是最棒的提醒,因为后来他手术成功,更了解生命的真谛。
  每一次遭逢不如意的事情,他都有最正面的想法和最积极的行动,他说影响他最深的一句话是:“常保求知若渴;常存虚怀若谷。”道理大家都懂,但我想关键字是“常”这个字,别以为厄运时转运,靠的是随机应变,其实更重要的是“例常”的准备,它让你在步入绝境时有退路、转机。

十:[转运使]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陈寿

【原文】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也,其先建武中自陇西东迁。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毗,毗不得应命。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大悦。后数日,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望太祖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太祖,太祖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乃谓天下可定于己也。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显甫见显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谨并臻,国无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