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9篇

时间:2018-10-31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篇(1):诗坛北斗星_900字

  洒脱不拘,率意驰骋,豪放浪漫——完善了一代“诗仙”独特的个性。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渴望大展宏图。你发出自信的信号。
  “摧眉折腰势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成功做了金钱权势的主人。你自豪的嚎道:“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世人同。”
  你的锋芒过早流露,“贵妃磨墨,力士脱靴”你为这种“狂妄”而付出了代价。此时你又叹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后,你便开始云游四海。与友同酌,一道谈诗论世。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你的诗中透露着你的重情重义。偶然的机遇注定比你小十多岁的杜甫与你成为好友知己。“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正是杜甫对你真诚的劝戒。“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是诗圣的他对你的认同和肯定。然而,你并没有因这些而受到约束。“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你依旧是豪情万里。
  绝世才华的你有了再次机会出仕。你自信满满,“总为浮云能蔽日,长按不见使人愁。”到出了你再次渴望为国效力的愿望,可你万万没有想到会再次失望而归。你对朝廷失去了信念,你对玄宗失去了幻想。你决定安心做你的“酒中仙”,明知“举杯消愁愁更愁”,却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起伏的一生似乎注定你成为酒中梦人。“酒入嚎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了剑气。吐一口就是半个盛唐。”这是后人为你这个“酒中仙”所给予的评估。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也许是你对生活的无奈,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吐出了你对生活节节不屈的追求与寄托。“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挑明了你对生活的向往。“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你成了真正的“仙人”。喝酒呤诗,隐居深林,游历世界。好比快乐似神仙……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你与世间争执无奈挥别……安然度过一生。
  传与世人万卷诗篇。你的豪情永远为诗坛留下了一颗闪亮的星。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篇(2):知音难逢_1000字

  我怀着淡淡的忧伤,举杯问天:何以解忧?拘一捧皎洁的月光,我盼望我的知音越过田间的小路,与我共话桑麻。
  然而知音难逢。
  无数次与他人的擦肩而过中,知音也许错过。我从何处找到我的知音?
  知音相逢需要机遇,一旦错过,便难觅知音了。
  难逢断弦知音!“我死后,将我葬在江边,待八月十五日与伯牙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当伯牙再一次站在子期面前,已是生死两隔了。他再一次在他的知音前,最后一次操起他心爱的琴。琴声时而如高山,时而如流水,捎带着无尽的悲痛。“这世间,知我者已经逝去了,而后谁懂我心弦之音?!这是最后一次,用这张琴在我的知音面前最后一曲。”瑶琴易碎,知音难逢,最终琴断了,而知音也走了。命运偏偏捉弄了他们,子期走了,普天之下,还有谁懂得子牙的琴声?难怪他摔了琴,只因知音难逢!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们因一曲邂逅了,知音相逢了;又某个悲痛的日子,他们永别了,互相失去了知音。
  知音相逢,需要一个机遇。
  知音相逢需要两颗心坦诚相见,以心互知。
  知音之间,惺惺相惜,凭两颗真挚的心去感知。心胸狭隘的人,不必怨天尤人,长叹:我的知音在哪?因为知音之间没有各自小肚鸡肠的猜测。有言道:君子近而交之,小人敬而远之,正因为君子向他人敞开心扉,小人却暗地使诈,相比之下,你会选择君子做你的知音还是选择一个小人呢?当李白毅然离开朝廷,坚决不做大唐的御用文人醉倒在长安街头,一直有双眼睛注视着他,注视着他的背影,注视着他凄凉的心里。他是谁?杜甫。于是他大笔一挥写下“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满目繁华,纸醉金迷的长安城,杜甫只看到李白憔悴的身影,只因知音是靠心相知的。杜甫心里,唯有一个知音的身影—李白的身影在不得志的时代迷惘。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即使知音相逢也不能共展抱负,或齐游于山林之上,对月长啸。浩浩九州,知音联系靠的仅是心灵的对话。杜甫与李白即使不能朝夕相对,心灵之间的互通也造就了他们的知音佳话。
  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你的知音是在你跌倒时,给予你鼓励和帮助的人,是在你跨过一道坎沾沾自喜时,提醒你谦虚向学的人,知音是在清晨为你采集一束鲜花的人,是在黄昏为你招来一捧落霞的人;知音是你生活的良师,是你心灵的益友。因此,我需要一位知音,与我分享我的成功,替我分担我的忧愁,与我共看潮起朝落,云卷云舒。
  而我的知音在哪?众里寻他千百度。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我何时能够从月色蒙胧的小路中看见我的知音含笑而来,与我共话桑麻?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篇(3):我的歌_750字

  生命是用来接受灵魂的洗礼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生命深处最原始的美丽就始于灵魂的歌唱。心中一个念头潜滋暗长,不经意间吓了自己一跳——它在低低地吟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湿窗台红绫绡。”其实,生命本就该如此——今朝红,明朝绿。生如夏花,灿若流星。
  征途中,我在一路歌唱,一路流浪。总有一些人会与我相伴路上,一起唱着青春这只明媚而忧伤的曲子。但他们注定要与我檫肩而过,我的歌只有我一人能懂。我与他们就像是两条渐近线,无限逼近却永不相交。当时间的手风化所有,我发现我仍是一个人,一首歌,唱遍天涯。
  一个人的歌是悲凉的,是凄怆的,但却是最具力量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悠悠大唐,难觅诗仙余踪。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皓月当空,惟有长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明月亦徘徊,感其歌伴其舞抑或悲其人?我不得而知。
  无休无止的音符在生命中漫无目的的跳动,碰撞着日渐苍白的灵魂。不羁的思想终于重新找回了节奏。
  青春呵,青春。你就像一把修罗刀。我肆意挥霍着你,将你化成一个个音符从我口中吐出。每日游走在你的边缘,我又要避开你的锋芒,避免为你的锐气所伤。无休无止的逃避似乎只是为了证明我在现实面前的苍白无力。
  我声嘶力竭,可在我的歌中我只能听出两个字:孤绝!
  孤独的人是高贵的。他们的身上流淌着冰蓝色的血液。他们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却在口中吟着:“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绝望的人是伟大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灵魂似乎苍白得没有一丝颜色,但他们仍仰天长啸,放声高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水独钓一江秋!
  现世的孤独是为了将来的永久,暂时的绝望是为了以后的不失望。
  此愁一起风云哀,此歌一出天地哭。我的歌,谁能懂?出与我口,入子之耳,听好:
  谁说我不能跃马乌江,剑指华夏,我非绝世谁成千古?在我的歌中,我,就是旷世绝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篇(4):[2012暑期征文]注定,独属容若——《采桑子》有感_1500字



  “而今才道当时错”,劈头道来,恍如禅师的当头一棒,我不愿信它是言简意赅,却又无法证明这句子装带了些许华丽的词藻。可偏偏就是这样的言语,直抒胸臆、平淡如话,最能引起人的沉思。
  苏樱说,有些句子的好需要用岁月来体会,譬如“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有些句子的好需要反复吟哦才能体会,譬如“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有些句子的好是在读不明白的困惑中体会到的,譬如“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精心挑选出的意象,夹带着诸多情感的融入,伤由景现,寄情于景,大抵是好的。可容若的好,却好的是直白,好的是动人心弦,好的是点透了读者的心。错了,当初是真的错了,容若的直白,毫不避讳,少了几分遮掩,多了几许坦荡。常人孰能无过,贵就贵在错了能够认识到了错,最平常不过的悔意,更增添了让人心疼的感触。
  我读《采桑子》,与容若倾谈,“满眼春风百事非”的现实,许是将他弄得伤痕累累。“情知此后来无计,强颜欢期”,许是让他久久无法释怀。“红泪偷垂”,容若借了薛灵芸的典故,许是无奈离别。注定,独属《采桑子》,独属容若,独属满清第一才子的点点心事。
  一入宫门深似海,与表妹的离别,让他写下“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一别如斯,从此再无相逢日,与卢氏的死别,让他忆起“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天南地北双飞雁,与沈宛的生离,最最叫他心凉,“心字已成灰”。
  如何叫人不哀叹?
  君本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抛却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弃离了文人墨士的惺惺作态,与梁汾,容若自比“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这样的自由,如此的洒脱,让我不得不惊叹,就是这份心境,让他如此直指人心地道出:“而今才道当时错。”
  我无从剥夺那属于容若的错,更无从道明这错,错的因何。也许,人在生存,本身就是在历经着错。因为害怕错的抉择而使自己随波逐流,这是错;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无法去看到是否损害的别人的利益,这是错;因为得到了世人的信任而去造假,这是错;因为错了而不愿去承认错了,这更是错。又如两年前的汽车召回门事件,那时曾网络上各抒己见、媒体们议论纷纷,即便是顶着这样的压力,销售方也毅然决定召回。错,无法避免的发生了,让伤害降到最低,承认这错,弥补这错的行迹,此心境比若纳兰。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知道,知道他的词没有青莲居士的磅礴大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我知道,知道他的词亦没有杜少陵胸怀兼济之情。有人说,这样的细腻,难用言语、诗词表述的直白,世人难晓,容若难遇。
  箫音渐起,筝瑟在和,水汀荇,池中鲤,画船听雨眠。容若的词,注定独属他的天地;容若的情,注定独属那些年代零零总总的往事;梨花落尽月又西,伊人离去,这便是故事的终结吗?容若的情不随词终,不随词止,那些独属容若的心事儿,几人知。
    高三:陈方曦
  点评:书评写得很潇洒有文气,可见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偏好,也有着很深的积累,在写作时信手拈来。这样使文章变得很有文采。这会吸引爱好文学的读者去阅读《采桑子》这本书。用这样的文笔去《采桑子》的读书笔记,是非常适合的,文章和书之间有一种相得益彰的感觉。以作者的积累和文字表达功底,相信能够写出很动人的文章来,希望能经常看到作者的文章,祝越来越进步!


点评老师:陶流林








向老师提问:在线报名
提出关于作文写作的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篇(5):在水一方_1200字

  屈子、王勃、苏轼乃旷世奇才,屈原自沉与汨罗,王勃罹难于南海,苏轼泛舟于江上。他们一生沉浮,却最终只是“望美人兮天一方”,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故为此文,以抒心中愤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你满目疮痍地望着美人在水一方,无奈自己只能在水的另一方。城毁国灭,你的心魂也跟着散了。你说你是多么地希望让你王做个旷古绝今的圣明天子,你想保住他的江山不让任何人染指,你想助他承开平盛世。我说我不明白,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楚王不义,你又何必要以身殉国?
  你说我是不会明白的,那个人是你今生最大的执着。
  然后你投身江中,像断了线的纸鸢,岸芷汀兰,瞬间失色。你说我的王,我现在只想靠你近一点,再近一点,便是拼却了性命,我也要和你的江上一起沉浮。
  曾经你为他唱招魂,千百年来世人都在为你唱挽歌,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不知你如今是否欢喜?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
  或许少年天才都有些恃才傲物的毛病,这不妨碍你成为绝代的才子,却难免才高见妒。祸患连连、伤痕累累,你索性弃官就养,却做不到一走了之。马当山下,你说你要去看看滕王阁,南来的风吹过你瘦削的肩膀,吹散你齐腰的长发,你目光幽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好风肯与王郎便,世上唯君不妒才。”一夜横渡七百里之遥,这样的奇迹,只因你是王勃。滕王阁上,你字字珠玑、句句警言,旷世才情,一览无余。那满座的凡夫俗子都震惊于你的风采,你那仿佛耗尽了生命的惊采绝艳。
  探望完父亲,你便踏上了归程。可我却听见了你极尽忍耐的啜泣声。天下之大,却无容身之处;旷世才情,却无用武之地。少年心性、天之骄子,却不得不韬光养晦、收敛锋芒。我知道这太苦了、太难了。
  我知道这求不得、放不下的滋味太苦了。你这样忍耐太难了。
  我昙花一现的王勃,当年那些嫉妒你、排挤你的人早已身名俱灭了。你就伴着这江水亘古长流,与你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日日相依,你看可好?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你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扁舟,举匏尊相属。世人都说你豁达潇洒,你却笑而不答。宦海沉浮、屡经贬谪,不潇洒又能如何?妻离子散、月圆人不圆,不豁达又能怎样?大半生都是漂在被贬谪的路上,又怎能不爱这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呢?潇洒豁达不过是最绝望的一种姿态,“穷则独善其身”说穿了也不过只是看破红尘之后的妥协罢了。
  然后你自己给自己斟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说不醉不休,想了一会儿,你又说恐怕醉也难休。你在孤舟上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唱到“多情应笑我”的时候,你便渐渐没了声音。我看见你斜倚在船桅上,左手捧琼觞,右手摇折扇,微醺的眼轻乜了遥远的远方,落在了你朝思梦想、魂牵梦绕的地方,落在了你冠盖满京华的汴京。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篇(6):古韵悠长_1000字

  风不语,风过流年,风化着时间……
  时光终是无言,回忆穿越千年的尘烟,灵魂忧伤地滑过寂寞纤指。回望中华五千年,丹青揽尽春秋韵,岁月悠悠之上驰。诗词若一杯香茗,回旋在历史的隧道中,恬淡却不失芬芳,越品越香……
  诗鼎盛于唐,词则是宋,固有称号“唐诗宋词”。诗中佳句仿佛有魔力,引人入胜,美景如画,诗词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景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热情奔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缤纷;“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无限愁思,还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傲然芬芳。
  似“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一句,画中之景感人,而诗中之画迷人。诗词本就很美,美丽的风景,复杂的心情在诗词中展现,古韵悠长。
  我并不喜欢拔地而起的高楼,川流不息的道路,而更倾心于古色古香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恬淡……即使喧闹,也如“车水马龙”形容的一般。为此,我在书海中找寻,历史、诗词,去翻阅,去徜徉在其中。读过于丹的《最美古诗词》,安意如的《陌上花开》诗词的评析,背后的故事,品味着其中的韵味,乐意之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若然,唐诗宋词,我能背出许多,里面的哪些意象,寥寥几字就让人浮想联翩,是靠自己去悟得的,并不同于白话文的通俗易懂。
  我很佩服那些才子佳人,诗仙李白的浪漫,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诗豪刘禹锡的豪情壮志,才女李清照的婉转清丽,纳兰性德的“冠盖满京华”。诗中寓情,不论是什么情,读者那朗朗上口的文字,也不论你是否亲身经历过,若你感性,也会被深深触动吧!
  从小练习书法的我,一笔一画,这是先人的智慧,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研究它的写法,也探索它的意境,诗文、碑文总有那么一段故事,我想听它的诉说……
  诗情画意的文字能打动人心,而韶华流逝,浮光掠影,就像一场海市蜃楼,渐渐长大的我,笔下流淌出的文字也渐渐换了个味儿。
  周围的人惊诧于我所了解的历史之多,出口的诗词之多。那是二者互相结合,从古诗文中探索历史的痕迹。
  《诗经》之雅,汉赋之韵,建安风骨,唐诗浪漫,宋词理性……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不会消失殆尽,香飘十里,宛如一坛美酒,越酿越醇。
  心因这古韵悠长而暖,物随心转,以一种浪漫不乏理性的心态看待万物,在时光的长河里,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用有情的笔,为岁月写就衣袂诗行。心随着那缕古韵飘向远方……
    初二:张温唯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篇(7):教育家名人故事: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夸美纽斯


  1592年,夸美纽斯在捷克诞生,他以一生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全面总结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和教育经验,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开创了班级授课制,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为近、现代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
  时隔400年,重温夸美纽斯的故事及其思想,是因今日之学校教育仍在沿用其教育思想,而他颠沛的人生也足以成为一本成长课本。
  “兄弟会”的牧师与校长
  12岁以前的夸美纽斯是幸福的。他诞生在摩拉维亚南部的一个村落里,他的父亲是“捷克兄弟会”一位受人尊敬的会员,所以他在家庭和公学里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然而在1604年,12岁的夸美纽斯成了孤儿,被寄养在姨妈家里。命运的打击中断了他在兄弟会初等学校的学习生活。
  四年后,16岁的夸美纽斯在“兄弟会”的资助下进入拉丁文法学校学习。毕业后夸美纽斯被“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伯恩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兄弟会选中该校,是因这所大学盛行加尔文派思潮,它和兄弟会的宗教观点大同小异。大学期间,他在阿尔斯泰德(1588——1638)等进步教授的影响下,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着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着名教育家拉特克和安德累雅等人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从那时起,夸美纽斯就开始收集资料,准备为祖国同胞编写一本捷克语词典和捷克文的百科全书。
  1613年,夸美纽斯在欧洲各地旅行,终点为阿姆斯特丹。旅行归来,即报名进入海德堡大学。这所大学跟赫尔伯恩大学一样,在宗教思想的倾向方面,与“兄弟会”接近。但他在中途因病辍学,为了恢复健康,不得不易地疗养。他从海德堡步行到布拉格,再由布拉格回到故乡摩拉维亚。
  夸美纽斯就这样用旅行完善他的教育。这些旅行使他对于自然、民生以及各地风俗和语言的各种特点获得了正确的印象。
  1614年,22岁的夸美纽斯成为校长。他从海得堡徒步回国,被“兄弟会”委任为他的母校——普列罗夫拉丁文法学校的校长。他以极大的热诚献身于教育事业,开始研究教育改革。在这所学校里,他在教育革新上作了第一次尝试,参照克拉克的方法编写了一本小型的语法指南《简易语法规则》。
  夸美纽斯24岁时,兄弟会推选他担任了牧师职务。1618年,夸美纽斯被调到波西米亚的一个繁荣的城市富尔涅克城。除了牧师职务外,兼任兄弟会学校校长。
  在这个城市里,夸美纽斯把他的全副精力和注意用在自己的会友身上。除了一般牧师所担任的慈善事业外,他还关心会友的福利,推行了当时还没有人知道的养蜂事业。他热情地教授学生,每到夏天即带领他们出城,教他们认识和爱好自然。业余时间则全部用于研究哲学和教育书籍。他特别注意研究西班牙哲学家和教育家路易·维夫斯等人的着作。同时学习绘图,特别是地图学。他画了一幅很好的摩拉维亚地图,于1627年出版发行,曾经多次再版,在17世纪被广泛采用。
  1618年,这是夸美纽斯一生中最后的平静,天主教征伐“异教徒”的三十年战争爆发了,夸美纽斯开始了流浪。
  亡命教育家
  1618年,战火首先燃烧到了捷克,因为它拥有最激进的新教徒。白山一战,“天主同盟军”打败了捷克军队,捷克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驱逐、流放,财产被没收,人民遭屠杀;“兄弟会”倍受迫害。1621年,西班牙雇佣军攻占富尔涅克,并放火烧城。夸美纽斯的家产、藏书和所有的论文手稿化为灰烬,他本人幸免于难,带着几件仅存的衣服逃出了富尔涅克。当时妻子怀有身孕,只好回到了娘家,跟父母暂居。
  祸不单行。1622年初,战争带来瘟疫,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染疫丧生,他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战争夺去了祖国的尊严和妻儿的生命,也夺去了他研究教育的美好的时光。
  夸美纽斯在这国破家亡的黑暗时代,伤痛祖国的沉沦,愤恨弱肉强食的掠夺战争,渴望和平、安宁、光明世界的到来。他以顽强的斗志,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同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成为反封建斗士。1618年,他发表《致天国书》,以“被压迫的贫民对上天的控诉”自称,深刻揭露了种种不平等现象,他对上天控拆道:“不公平的是,那些人(富人)有无数的人世上的财物,而我们却贫穷困苦,可是我们本来跟他们一样都是你创造的1他们的粮食囤积满仓,任凭老鼠啮食,我们却沦为饿殍……”
  1624年,德皇斐迪南二世颁布了一项法令,把所有新教徒从捷克驱逐出境。夸美纽斯同其他“兄弟会”成员隐居在波希米亚的密林中,继续从事救国活动,并进行教育研究,教导会员子弟。他们深信良好的教育是复兴祖国和改良社会的主要手段。
  1625年3月,“兄弟会”在杜布拉维查村举行元老会,会议决定马上跟波兰取得联系,要求避难,并推选夸美纽斯为谈判代表。为了“兄弟会”和祖国的利益,夸美纽斯冒着被捕的危险,来回奔波,终于达成了有关协议。
  1627年,德皇再次下令,以天主教为捷克唯一合法的宗教,市民必须在六个月内公开信奉天主教,否则要被流放国外。因此,1628年2月,夸美纽斯同三万多户“兄弟会”家庭告别祖国,迁往波兰黎撒避难。在离别祖国之际,夸美纽斯的心情极其沉痛,想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在异族的统治下痛苦地呻吟,可她的子孙们为了生存和图强却要离开她……,此时此刻,他怎么也压抑不住对祖国的炽热感情,他愤然爬上高山,面对可爱的祖国,双膝跪倒,泪如雨下,用赤子的热泪滋润着母亲的心田:“祖国啊——母亲,再见吧!”
  随后的13年,夸美纽斯栖身于波兰,这段相对平静的日子帮助夸美纽斯完成了几部影响时代的巨着:《语言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物理学概论》都完成于这个时期。其中《大教学论》一书奠定了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基础。
  1641年,夸美纽斯应邀赴英国建立一所泛智学院,但因英国国内战争爆发而未能实现。1650年,他又应邀去匈牙利担任常年教育顾问,办起了一所泛智学校。1654年,夸美纽斯再次回到黎撒,继续从事泛智教育研究。就在此时,三十年战争波及到波兰,波兰当政者怀疑捷克“兄弟会”支持瑞典人,遂将黎撒城付之一炬,捷克“克弟会”失去了最后的主要避难所。夸美纽斯的住宅、图书馆和他准备了40年之久的《捷克语宝库》手稿毁于一旦。
  也许由于首次驻留阿姆斯特丹有良好印象的原因,那里商业的繁荣冲淡了战争的阴霾,让流浪者找到一个宁静而无偏见的栖息之所。晚年的夸美纽斯决定定居于此。1670年11月15日,颠沛流离一生的夸美纽斯带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在阿姆斯特丹逝世,终年79岁,遗体葬于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尔登。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篇(8):斯人已去尤忆影_3000字

  在那年的仓促和离奇的一刻,你带着恐惧和无奈离开了这个世界。逝去的是一片怅然和痛楚,留下的除了微笑还有善良和真诚。我无法忘却这个令人折煞的惆怅,常独自一人徘徊在夕阳下暗自忧伤。去年今日的花儿开得如此娇艳,今年此刻,这里却失去了你真切的身影。
  那个身影便是我爷爷的身影。
  爷爷是我最敬重的人,因为他生前对我十分的关怀。如今我就拿着爷爷的照片,坐在繁星点点的星空下,回忆爷爷……
  我的爷爷长着一双大眼睛,挺着高高的鼻子,银白色的头发根根竖起,显得很有精神。他老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朴素得有点寒酸。爷爷是历经沧桑的人,在我还没出生的那个年代,爷爷就是家庭的顶梁柱。我长大了之后爸爸就告诉我,爷爷为了让爸爸们生活得更好,他不辞辛苦地在外奔波,对此他毫无怨言。爷爷生活很简朴,对任何事物从不挑剔,对于什么潮流呀,时尚呀,它可从来没有奢求过。只要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比吃什么穿什么都让他高兴。这就是我爷爷的生活观吧。
  别看我的爷爷是生活在那个穷的年代,但是我的爷爷非常爱读书。在爷爷的房间里都堆这书呢!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天龙八部》等,还有好多书呢!爷爷简直就是一个书迷。我的爱读书性子大半也都是受爷爷的影响。爷爷总是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我十分佩服。听奶奶说,爷爷小时候家里穷也没什么钱买书,他总是把家里给的零花钱一点一点存起来,然后拿去买书看。
  现在爷爷去世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爷爷的精神总是印在我心中。或许我应该作一个特别的祷告,为此给彼端的爷爷捎去希望的菩提叶.吟唱着悲歌并非要有标准的旋律,即使心绪再乱也一样可以和爷爷共同演奏。
  “斯人已去,余香远。墨韵尚留,风拂过,无痕可寻。”如今我也只能拿着爷爷的照片怀念爷爷。清风吹拂着,吹走了许多许多,但从未吹走我对爷爷的思念。
    初二:覃博荷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篇(9):任冠星个人简介


  姓名:任冠星
  年级:八年级
  学校: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个人格言:Everyone has his inherent ability which is easily concealed by habbits, blurred by time, and erodedby laziness
  获奖情况:市级三好学生等,曾在各级报刊发表个人文学作品数十篇
  擅长写作题材:记叙文散文
  点评作文:落花也美丽 网址:http://www.zuowen.com/e/20120921/505beb0eba8bd.shtml
  评语:题目新鲜,像春天的竹笋,又嫩又脆……题目很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看下去……流畅生动的语句,好似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通顺极了……借花喻人,显示了作者文学素养之高。结尾适当的升华主题、卒章显志。如果文章中加入适量的对现实的描写会更好!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