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残月的意思9篇

时间:2018-10-30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篇一:[晓风残月的意思]杨柳岸,晓风残月_900字


  初秋,风也是悲凉的。
  独立江边,心中有着无限的思绪,宛如一团乱麻,没有一丝的头绪,所谓剪不断,理还乱。今夜,晚景似乎不那么美灰蒙蒙的星空中只有几颗独星和一轮残月,比起前几晚,充满着一些许的遗憾。但,此景恰与我相似罢,显得更多的则是一缕缕忧伤。这是我到异乡的第一次晚后散步,没有朋友的陪伴,亦无恋人的相依,只能与那弯月共度分秒,共享惆怅。为了前程,为了以后,也为了自己当初的声声承诺,我只有适应,只有融入,不能逃避和放弃,更不能迷茫。因为这样会辜负多少滴的泪水,多少双眸亮的眼睛,这么沉重的代价,我似乎是背负不起的。河边。杨柳树很多,许些根丝垂入水中,倒映着连为一体,昏暗的灯光下,微风吹起湖面,吹得涟漪丝丝荡漾,此时水中宛如有位美女在翩翩起舞,颦颦相笑,想着想着,心中不禁一喜,静谧的河道上看着轻柔的舞动,岂不是一番快哉!河那边,霓虹灯不停的闪动,人群熙熙攘攘,与这边总是另一番格调。或许,我注定该享受忧伤吧!然而,不眨眼间发现,热闹的街道下面,有几个女孩也静静的坐在那里,或许她们是在思考着什么;或许,她们和我一样,也是这城市的陌生者。但是,她们终究是几个,而我,终究只是我自己,但我们终究还是一样的,一起享受这晚夜的寂寞,一起享受着青春的苦恼,隐约记得诗经中有那么一句‘所谓伊人,在谁一方’。我想,情景虽似,但伊人这两个字眼,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疼痛和不着调啊。想着想着,心中溢满了悲伤,呆呆的望着天空,只有月亮能读懂我的思念。不知何时,天空出现了一抹红色,紧接而不暇。伸个懒腰,匆忙整理了下思绪,便走上河道上,广场中一群人在悠闲的摆弄着,天空上飘动的就是他们的作为,一个个承载着他们梦想的孔明灯,一对对恋人、父母和儿女,小心翼翼的把自己的梦想放入灯里面,然后点起火儿,慢慢的望着它们上升,直至消失在这茫茫的黑夜,脸上洋溢着丝丝的幸福和满足。惟有我这一位看客,只能默默的欣赏,默默的羡慕,最后默默的离去……
  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伴随着我的残影,在秋风中慢慢消逝……
 
    贵州省锦屏县锦屏中学高三:龙正标

篇二:[晓风残月的意思]我有一帘幽梦_450字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
  ——题记
  梨花一枝春带雨,阡陌间梨花烟雨点点,雨丝织成了一幅素绢,在唐王朝的翰墨遗韵中,我手执一把油纸伞,走在婉约旖旎的宋香里。抬望眼,那一袭珠帘下是我光影交织的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秋深了,霜浓了,萧瑟的风送来阵阵凉意。远处,红色俏丽的身影飘然而过,白衣少年紧紧追寻。怎奈河水汹涌,仅依稀看见群袂在空中飘扬。年轮流转,时光荏苒,河的岸边伫立着一个挺拔的身影,他在期盼,他在守候。千年以后,繁华落幕,可他不悔,不怨,甘愿在此守着心中的美丽。
  杨柳岸,晓风残月。
  晓风习习,杨柳萧萧,一弯残月悄悄地爬上了树梢。转身回望,身后空无一人。耳边响起一丝蝉鸣,是那样的无力。冷落的清秋何时才能再执子之手,如今要天涯永隔。不舍,惆怅,万般思绪涌上心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离别之绝唱,唯有“晓风残月”。
  染指流年,泼墨年华。
  流年经转,大梦初醒的我依然沉醉于文字的韵味。沏一壶香茗,点一盏油灯,墨笔点染在宣纸上,时轻时重。深夜,手捧长卷,星星垂顾,冷雨相随,清风为伴,飞雪作陪,轻酌一口茶,满齿余香。
 
    五年级:小纸条丶

篇三:[晓风残月的意思]雨语_300字

  在陆上,是淡淡的黄油纸伞,在陆上慢慢地走;
  在水上,是偏偏的一叶轻舟,在湖上悠悠地游。
  在江北,是雄壮的魏武雄壮的碣石,挥挥鞭是鲸吞天下的一口;
  在江南,是残月的李龟年残月的轻烟,回回头是落花时节的回首。
  在官场,是挺拔的苏轼挺拔的杨柳,一首竹仗芒鞋有歌舞升平的风流;
  在民间,是晓风的柳永晓风的云雾,一阕晓风残月是落魄载酒的烦忧。
  在天下,是范仲淹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上;
  在个人,是诸葛亮的初若溟朦,豹隐南山口。
  在京华,是李师师的琴声里,说一个故事带着淡淡的愁;
  在苏杭,是苏小小的歌阕中,讲一段心情有关冷冷的秋。
  是震撼亦或是安逸;
  是常有又永不停留。
  落地是水,人说:春水贵如油。
  落在物质的土地上,更敲在灵魂的心头。
  听雨语,是一种享受。

篇四:[晓风残月的意思]断弦_100字

  
  晓风残月,落木枯心。晚来虫鸟飞急,寒蝉凄切。蜂恨蝶痛,尽是泪丝如麻。乐渐熄,独倚岸边,问苍天,人生何在/
  蝶莺戏舞,纤云弄拙。风轻云淡,轻掀罗裳。鸡鸣惧热,三五成群,邂逅林荫/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几度残阳照,晴空一片红。暖殇未灭,心却如虹。
 

篇五:[晓风残月的意思]别离愁煞多情人——《雨霖铃》赏析_800字

  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应无言,凄恻委婉,愁肠百结。
  一片残柳,一弯残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深情脉脉,离恨悠悠。
  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愁煞多情人。时间定格在《雨霖铃》上,成为永恒。
  ……
  整首词以“离别”为线索,条理井然,感人至深。
  第一句为离别前之景。起句便写“寒蝉凄切”,蝉声喑哑凄裂,为全词定下了浓重悲苦的感情基调。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骤雨初歇,秋风携卷着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以哀景写哀情,烘托出悲苦凄凉的气氛。
  尔后,作者笔锋一转,由景入情。城帐外饯别,却无畅饮之情,心系知己,眷恋不舍。无奈,船家催促,不允停留。两人心连手牵,泪眼迷离,此时此刻,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如此朴实的句子,不含一丝娇柔造作,却能把作者的眷恋之情、无奈之心一笔囊括,不得不佩服耆卿技法之高妙。
  离别之后,舟已入江,前行中看到“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廖阔楚天”,内心愈发惆怅。心中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绵长,如沉沉暮霭般浓重,如楚地天空般无边无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成功地写出漂泊无依的一叶行舟上孤寂行人无比寂寥的内心。
  上篇实写情人在长亭分别的不舍之情,下篇则着重用想象虚写了离别后孤独冷落的凄凉之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该句为全词的主旨。古人重情,吟咏离别之作多感人肺腑。离别使人黯然销魂,而作者融情与词,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深。
  借酒浇愁,殊不知举杯销愁愁更愁。醉时尚无绪,醒后复何如?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寓情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缺透露离情别绪。婀娜柳枝道出别离时的柔情,清秋凉风恰和别离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暗合凄清冷落之感。
  心潮澎湃,霎时心中所有的空白都被愁绪填满。想到年复一年,无知己相陪,良辰美景已然成为虚设,此后既有千般情意,也无人可诉。
  整首词就这样在凄冷的情景下开场,又在忧愁的氛围中结束。
  赏析的仅为诗句,可那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眷恋,谁能一语道破?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愁煞多情人。
 

篇六:[晓风残月的意思]写作基础:引导学生学“用典 ”_3000字


  小引
  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使单薄的内容充实丰富、使繁琐的语言简单洁明了,因而引用历史故事、名人轶文、寓言笑话、诗词格言等,这种表现手法叫做“用典”。特别是杂文写作,常常“用典”之法不可弃置不用。同样一段文字,“用典”与否,效果是不一样的。
  事例分析小引
  试以《学会照镜子》两个开头做一比,孰优孰劣,相信大家自有明鉴。
  ※镜子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但不是人人肯用、人人会用的。因为镜子不单是放到眼前看看的事,而是跟照镜子人的思想素质、胸襟气质等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学会照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铜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代明君的“照镜”之论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我们应学会照镜子。
  可是,写作“用典”常被人斥之为“掉书袋”、“倒胃口”云云。我们以为此论颇有偏激、武断之嫌,很有商榷之必要。
  的确,有些人以为写文章“用典”是既时髦又省劲的事儿。他们用“按点索文”法,冥思苦想地搜寻出一两个“漂亮”的典故,作为文章的骨架,再跟现实一掺和,拉扯几段,便凑合成篇了。其实,这对“用典”来说虽不一定是曲解,至少也可以说是误解。要知道,“用典”是一件费神费力的事情。有人把它喻为武林中的“内家功”,这是极有见地的。在旁观者看来,作者“用典”似乎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殊不知作者已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典”相融、借“典”升华,故能运思成风、涉笔成趣。这犹如内家功似的、一呼一吸、一招一式,都蕴藏着深厚的功力,岂是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可比?
  请再看看下面的这段文字:
  课内课外多学点古代诗词,不同的审美内容就会多方面的作用于我们同学的心灵:诵“大江东去”,会发出关西大汉之慷慨;吟“晓风残月”,会抒发十八少女之柔情;“采菊东篱”会使人心境趋于恬淡平静;“娇莺啼鸣”会使人心田洋溢春之情趣;“位卑未敢忘国优”,唤起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国牺牲敢惜身”,激励着我们献身祖国的决心……
  这一段文字引用了苏东坡、柳永等数位名人的诗句,虽只是点到为止,但内涵极丰,旁征博引而不显芜杂堆砌,读起来朗朗上口,极易引人共鸣!
  这里涉及到作者(包括习作者)善不善“用典”的问题。不善者,用的典故或无病呻吟、俗不可耐,或贩卖文字、肆意堆砌,或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写出来的文章总脱不去肤浅拼凑的斧凿之痕。这样,自然难免要使人感到“倒胃口”了。而善“用典”者则不然,行文通俗而不粗俗,选典灵活而不呆板,因而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当然,学生习作一下子是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写作水平的,故不妨从弓步、马步开始,试练“用典”的一招一式、一呼一吸。首先,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名家的“用典”实例,读毛主席《愚公移山》,学生自然会为领袖巧用寓言故事而击节;读鲁迅先生的《人生识字糊涂始》,学生一定会为大师活用古人诗句而赞叹。如果课外多翻翻邓拓的《燕山夜话》等,借典、批典、反典、串典、改典等例子更会使学生眼界大开。这些名家高手“用典”时或含蓄讽刺,或直言褒贬,或借题发挥,或影射比附,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饱含着对世相的深沉透视,闪烁着激浊扬清的锐利锋芒!其次,老师要结合课文给学生提供一些掌故趣闻、名言警句等,并让其互相交流,或两星期一次,或一个月一次。自然,最后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试着“用典”。写带有议论性的文章,无论是开头,还是中间,抑或结尾,均可试着“用典”。当批改这些作文时,我常会读到一些自己闻所未闻的典故,从而增长了见识。不过,话得说回来,学生的习作毕竟是习作,“用典”时堆砌、曲解、失误等是在所难免的。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积极加以引导,使之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模仿、揣摩、探索而逐渐成熟起来。
  需要指出的事,习作善不善“用典”,不仅取决于学生心头“典”的多寡,运用时熟练与否,而且更取决于学生认识层次深浅、理解水平的高低和思维能力的强弱。名家高手之所以能写出一“典”见血、一“典”破“的”的好文章,无不与他的深邃思想、渊博学识、过人胆识等紧密相连。不过,任何名家高手不是天生就有神来之笔,他们“用典”亦少不了这学步过程,所以我们学生没有必要因为眼下不如名家高手而不敢“用典”、不肯“用典”。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作如是说,决不是把评判作品的优劣定位于“用典”与否。事实上,没有“用典”的精品佳作,俯拾皆是。另外,我们还应让学生懂得,“典”的界定并非一成不变的,今天不是“典”的,明天说不定就是“典”了。正如阿Q、九斤老太,在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大抵是算不得“典”的,但是现在如用在你的作品中,其“典”的味道跟伯乐、东郭先生是极难分轩轾、辨伯仲的。
  写作文用典故,首先要懂典故,如“折柳”、“折桂”、“伯乐”、“伯仲”、“雕龙”、“雕虫”……邵伯街上有条甘棠路,可是知道“甘棠”这一典故的人,恐怕不是很多。《诗经·召南·甘棠》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讲的是西周召伯巡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曾在甘棠树下断案、休息。后人思其恩德,使用“甘棠遗爱”、“甘棠之惠”等成语来歌颂清官廉吏,故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诗云:“闻道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典故用途广泛,数量极大。用之于口头或是书面,往往是语言精练而又含蓄。下面是一组以数字开头的典故:
  一鸣惊人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意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日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即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二竖为虐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公(晋侯)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既不可为业,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意义:指病情危重,癖好根固,不可救治。
  三顾茅庐
  出处: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意义:表示诚心诚意地去拜访和邀请。
  四面楚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意义:形容途穷受困,四面受敌,处境孤危。
  五斗折腰
  出处:梁萧统《陶渊明传》:“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意义:表示有骨气,不屈身事人。
  六龙回日
  出处: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意义:古代神话,太阳乘着有六龙牵拉之车,日行于天。后指太阳的驭者,亦指太阳或时光。
  七擒七纵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意义:本义是诸葛亮打孟获,七次擒拿七次释放。后指运用策略使对方口服心服。
  八斗陈思
  出处:李宗谔《馆中新蝉》诗:“八斗陈思饶赋咏,二毛潘岳易悲凉。”
  意义:喻能力高,有才学。
  九乌应弦
  出处:周

篇七:[晓风残月的意思]墨痕书香_800字


  邀一轮明月,携一丝清风,品一盏香茗,捧一卷好书,任思绪畅游其中。——题记
  千里的蒹葭散发着晚香,细品纯洁的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景,铭刻着离别的惆怅,花落人亡,红楼梦断,感慨着失败的悲伤,可是,人生一路走来,有书为伴,才丰满了青涩的青春。
  开卷有益,在书的海洋里,我可以朝拜曹子建,暮访李太白,悲白娘子于用镇雷峰塔,叹孟姜女之寻夫哭长城,感李清照之悲愁之美,赏曹操之英勇之美,赞苏轼之旷达之美!
  悲情的雨蝶
  风摇枝叶,雨泣残红,雪欺哀草,深院锁玲珑;芳魂孤寂,空阙只影,美人迟暮,游子泣秋风;温婉灵秀,小家碧玉,壮士未归,深院锁清秋。李清照,从书中我认识了你,你就如那悲情的雨蝶,柔情中透露着一丝倔强,你的少女时代过得那么悠闲惬意,在半亩池塘中“惊起一滩鸥鹭”,在果园中“却把青梅嗅”,然而,人到中年万事休,你又十分不幸,你凭栏回首,望见的是悲伤的一切,你倚扉而望,却又一片迷茫。你的事迹,不得不让人们备受感慨!
  我从书本中认识了你——李清照。
  英勇的雄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车辚辚,马萧萧,旌旗遮蔽了天日,兵戈如林,重兵压境,你却面如止水。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远征乌桓,打败单于,东临碣石,横槊赋诗,知天命之年却依然戎马倥偬,你身下的战马了解你,不用扬鞭自奋蹄。你就好似那英勇的雄鹰,永远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我从书本中认识了你——英勇的雄鹰曹操。
  旷达的野马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你的旷达;“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你的狂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你的乐观,你就如那旷达的野马乐观而又狂放。
  我从书本中认识了你——旷达的野马苏轼。
  我从书本中不仅仅认识了满怀愁思的李清照,满怀壮志的曹操和满怀豪情的苏轼,我还认识了李白、杜甫等伟大的人物,我只想说四个字:开卷有益。
  墨痕书香,伴我成长!——后记
 
    江苏泰州海陵区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初二:邱旭琴

篇八:[晓风残月的意思]关于月亮的好词好句


  好词:
  残月如弓 新月如眉 满月如镜 淡月笼纱 月上柳梢 阴晴圆缺 月色朦胧 月色撩人
  月朗星稀 一轮新月 月光如洗 皓月当空 众星捧月 明月入怀 流星赶月 九天揽月
  皓月千里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明如水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黑风高 日月如梭 吟风咏月 月晕而风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晓月残星 镜花水月
  风清月朗 兰荷碧月 新月如钩 月悬碧空 月影婆娑 月笼轻纱 月色迷离 月出星隐
  星月交辉 秋月惨白 星月皎洁 冷月凄风 月明星稀 清风明月 月夕花朝 众星捧月
  好句:
  1、 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2、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3、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4、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5、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6、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7、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8、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9、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10、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篇九:[晓风残月的意思]书_600字


兼葭苍苍,曲不哀
秋更深了,寒露更浓了,河边一丛丛芦苇迎风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莹的露珠在闪烁,好似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而又单纯——远处俏丽的身影飘然而过,少年沿河追溯,可是河水汹涌阻隔,只能蒙蒙陇陇地看到她的裙据飘在风中,转眼间她隐约在河的中央。河水无语,岸边伫立着一个期盼的身影,任凭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化为河底柔柔的青荐,守候在她脚下的柔波中,伴随着日出日落,潮涨潮汐,始终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美丽。
晓风残月,更与何人说?
晓风习习,疏柳萧萧,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这是哪里?我身处何处?一丝蝉鸣,是那样的无力,对了,我已离开了京城,昨日已经告别了朋友,此处已是异地他乡。寒蝉声再起,这个冷落的清秋啊!何时才执子之手呢?从此天涯永隔,美好的年华只有在长久的空寂与思念中度过。“杨柳依依,今我别昔”,离别的绝唱唯有“晓风残月”。
红楼梦断,何处是香丘?
妮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小小一园不可能避免悲剧的上演。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还洁去”吧,“一枉净土掩风流”,何处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
有书陪伴,不仅是装点的青涩,更让我走向成熟。
    浙江宁波慈溪市杭州湾初级中学初一:周家乐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