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梅坡10篇

时间:2018-10-29 来源:日记大全 点击:

卢梅坡篇(1):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出自宋代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赏析】 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人们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显得他是真豪杰,体现出他的真性情来。鲁迅先生有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这首《柳梢青·送卢梅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时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这首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读者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语句间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舵尾”(《惜双双》)句意,说明在离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卢梅坡篇(2):中考语文必背80句诗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远《三峡》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1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33.几处早莺争暖树,夜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6.商女不天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1.他家但愿富贵,*妾与君共饣甫糜。——汉乐府《东门行》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5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5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5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5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5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58.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59.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6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6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63.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64.明月高楼休独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65.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67.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
  68.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69.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70.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风定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7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宋·黄庭坚《登快阁》
  72.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73.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外,如今又添,一段新愁。——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7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畿《三衢道中》
  75.日落潭照树,川明风动花。————宋·陈与义《出山》
  76.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7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78.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宋·杨万里《插秧歌》
  7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80.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卢梅坡篇(3):梅之韵_650字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都喜欢用美好的诗句赞赏梅花。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佳句来赞美梅花;卢梅坡着名的《雪梅》也曾用“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来赞美梅花。这些家喻户晓的佳句名诗,都表现了梅花凌霜斗雪,风骨俊傲,不趋荣利,坚强,忠贞,高雅、谦虚的品格。梅花,在寒冬开放,花瓣共有五片,有的白的像雪,有的红的似火,还有的粉的如霞。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清玉洁、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她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和竹并称“岁寒三友”。梅花,在冰天雪地中慢慢的绽放,没有绿叶的衬托,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娇艳……它傲然屹立在寒冬中,它的香也沁人心脾。
  百合代表清纯;玫瑰代表永恒;雏菊代表天真明朗;牡丹代表富贵;兰代表高洁;而梅代表坚强。
  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她与中国人有相同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那傲然屹立的梅花,开得那样娇艳。它敢与风雪争斗,敢与风雨搏斗。她是春的使者,不怕冬的胁迫,屹立于天地间,飘撒春的芳香、播种春的种子。
  梅花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梅花香,却又有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难、谦虚乐观。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天地!
    初一:张雨塘

卢梅坡篇(4):与名家同行_450字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是幸运的我生活在书的世界里,可以与名家同游同乐。
  高兴时,我与李白同饮“将进酒,杯莫停。”;同卢梅坡共赏“梅须逊学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和苏轼一起看月,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失意时,我感受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怅惘;体会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失路之悲;了解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外的名着也是一条宽广的路。
  与鲁迅同行,看他笔下那黑暗的社会和可怜的人民;与冰心同游,感受她心中的美和爱;与三毛同游,领略她文中的大塞风光;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同行,体验保尔的坚强和毅力。
  提着冰心的《小桔灯》,在郭沫若的《静夜》,走在《天上的街市》,去听鲁迅的《祝福》。
  少年作家的作品,更让你有种熟悉的感觉。
  郁秀的《花季雨季》是感悟,韩寒的《三重门》是创造。
  与名家同行,有的是新的体会,少的是心中的郁闷。
  与名家同行,有的是读书的愉悦,少的是世事的嘈杂。
  有名家即有书,有书即有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卢梅坡篇(5):冬韵_400字


  刚下完一场雪,地上,书上,楼房上,到处都是银白色的。
  “雪树”
  树上的雪融了,又冻上,变成了一簇簇的小冰晶,经太阳的照耀,折射出夺目的光芒,风一吹,它落到了我的手上,凉凉的,但这只持续了几秒,又随即化开。
  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亦是美丽的,更是平凡的,它用它那短暂而平凡的生命,将美丽长留人间。
  这是冬韵。
  “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笔下的《卜算子·咏梅》,古有“晋陶渊明独爱菊”,有“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更有“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陈与义……各种各样的花不少,我却独爱梅花一种,卢梅坡曾说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香气清新,淡雅,闻起来格外沁香怡人。
  我欣赏梅花不只是因为它的香气,更因为它冷傲,骨戒,以强者的目光傲视天下,藐视众威,多那天凌风而开,逆风而败,无论花开花败,却总是有那分傲骨。
  这也是冬韵。
  春天不死春天温暖,不似夏天阉人,不似秋天凉爽,它只有寒冷,也正是因为寒冷,造就了雪树的美丽和梅花的傲骨。……
    六年级:七月雪

卢梅坡篇(6):观梅记_600字

  卢梅坡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又逢寒冬腊月,寒风阵阵。余尝植梅有二,分栽偏宅中天井,分栽房前左方。天井之上,余以透塑遮之。原一吾惧冰寒,原二吾惧天井中梅不禁受寒。听闻此梅之花甚香,故余竭心栽培;房前左方之梅,品种非为极佳,故余几乎未用心。今恰逢梅花盛开之际,吾欲赏之。
  行不数步,便至偏宅。
  看梅花时,但见:
  烂银一片,碎玉千重。幽馥袭和风,贾午异香还较逊;素光映丽日,西子靓妆应不如。绰约干能做冰霜,参差影偏宜风月。骚人题咏安能尽,韵客杯盘何日休?朵朵红梅傲然怒放,片片小花斗寒争艳。梅枝纤细,形态不一,婀娜多姿。
  偏宅天井之梅甚是美艳。余近红梅,细观形色。忽然心有疑惑。余探头嗅花,其香平常,几乎无香。这乃为何,余百思而不得其解。若非天太寒也?余欲出宅见外梅如何。
  余行至宅门,远望西梅。但见两三彩蝶盘旋于梅四周。吾顿感欣喜。奔走梅前,距梅有数步,一股清香便扑鼻而来,令余顿然神清气爽。见梅红花之上白雪沉浸,红梅有力托雪而绽。其余之态大致与偏宅中梅无所巨差。此时,之前疑云豁然开朗,余已明晓。拂梅者凛冽寒风也,耀梅者寒冬残阳也,润梅者寒雪雨露也。如此这般,成就其梅。梅啊,梅啊!香自苦寒来!余不禁忆起黄

卢梅坡篇(7):关于雪的作文:描写雪的诗句_800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卢梅坡篇(8):中国的文字最难懂_1500字

  自古以来,中国就出现了文字。像对联、诗歌、元曲、散文和小说,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瑰宝。
  对联有很多种。如:
  寿联:“从古称稀尊上寿,自今以始乐余年。”;“鹤龄频添开旬清健,鹿车共挽百岁长生。”;“鹤延千年寿,松龄万古春。”;“日月双辉惟仁者寿,阴阳合德真古来稀。”等。
  情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鸣。”;“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等。
  骂联:“榜蟹浑身甲胄。蜘蛛满腹经纶。”;“示老思阁老,无才做秀才。”;“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未来道者来。”;“弱小书童,不识三代夏商周。俊秀才子,只读四诗风雅颂。”;”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仁)。”;““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潜水糟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

卢梅坡篇(9):爱梅花的理由_900字


  我喜欢荷花,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独特美丽;我喜欢桂花,喜欢它十里飘香的芬芳;我喜欢菊花,喜欢它赏心悦目的淡雅。但我更喜欢梅花,喜欢它的高雅,更是那坚贞不屈的顽强。
 
  冬寒刺骨,大雪纷飞,万花凋零,一片沉静。正当这死气沉沉之际,梅花开了,主宰了寒冬的一切。它,凌风傲骨,迎寒独自开;它素雅芳香,为寒冬点缀了无尽的色彩;它优雅中也不乏勇敢与强势。踏着冰冷的雪地,梅花树一行行、一列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像边疆的战士,昂首挺胸,时刻保卫着祖国。树上,朵朵梅花早已在一瞬间竞相开放,傲雪迎风。它娇小、柔嫩,像开在树上的小冰灯,绽放出冬天中最美丽的朵朵瑰丽“奇葩”。它似乎穿着保暖内衣、坚盔甲,无论数九隆冬,多么寒风刺骨,它毫不畏惧,生命虽短暂——只有一个短暂的冬天,它却用自己最美好的身影留给了大地。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被梅花的精神折服。卢梅坡笔下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王安石也曾感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看,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而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更是把梅花描绘得淋漓尽致“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浩浩历史长河,回想中华悠久历史,又有多少像梅花精神的人。文天祥虽身处逆境,被敌人俘虏了,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却毫不动摇,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秋瑾更是如此,同样身处逆境,面对敌诱严刑,却坚不吐供,一位女性,竟有如此坚强不屈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还有刘胡兰、赵一曼、江姐……他们面对敌人冰冷的枪口,却显示出那坚定、顽强、无畏的心!
 
  是啊,同样生活在这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也一样吗?我们要始终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无论走在正道,还是身处逆境,我们都应该勇往直前,再多的苦难、再坎坷的道路、再严峻的挑战都应无畏向前,因为只有像梅花那样,经得起风吹雨打,我们的人生才能因此美好,绽放出最绚烂的“梅花”。
 
  梅花啊,你没有桂花的十里飘香;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秀美;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你不与桃李争春,不与百花争艳,你只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勇敢无畏,因为你我为你写下这篇“梅花赞”,不仅仅因为你的唯美,更因为你那坚贞无畏的精神时刻鼓舞着13亿中国人!
    六年级:曾哥哥

卢梅坡篇(10):我最爱的一首诗_800字


  美妙的诗句伴随着人们度过了数个春秋,但诗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一直散发着它那独特,又富有诗意的香气。
  很多人都喜欢诗句,不仅是因为诗人能将博大的道理融入仅有几个字的诗中,而且诗句还很美,美得迷人,美得无比。好诗句更是如此,瞧,看我这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就很美吗?再细细的品味这句诗,就像品茶一样,越品越有味。
  这句诗出自卢梅坡的《雪梅》中的后两句,这句诗给了我们一幅美丽的画面: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飘到了树上、院子里、衣服上,还飘到了梅花上,他们俩好像在比,比什么,比谁白,比谁香。梅花要逊色于雪的洁白,而雪却不如梅花的清香。品过这句诗,我由衷地佩服诗人,以往的诗人都是梅和雪一起报春、迎春,但诗人却用巧妙的方法描绘出梅和雪在比赛似的,写出了他们的长处和短处,这也是我喜欢这句诗的原因之一。品完诗,我也明白诗人在借梅和雪的例子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一直都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仅仅发现不行,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诗人想借梅和雪告诫人们的真理。
  诗句几乎都是根据生活来创作的,这句诗也不例外,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那则寓言故事:有一头大象和一只猴子,一直对河对岸的野果垂涎欲滴,但猴子虽然能爬树摘果,却过不了河,而大象能过河,却够不着果子,然后他们俩协商,大象驮着猴子过了河,而猴子摘了果子与大象分吃。连动物都懂得这些,我们也更要懂得这个道理。还有在学习上,和一位同学相比,这位同学不仅数学考的分比我高,而且脑子比我灵活,但我的英语学习比较好,每次都是班上的佼佼者。所以我们两个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要保持自己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补自己的短处。人要谦虚,光看到自己的长处远远不够,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并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缺点。
  就是这一句千古传诵的诗句,蕴含了多么深厚的道理,使人在诗句中“流连忘返”。啊!诗句就如灌溉心灵的知识,一句一句地在脑海中留下深邃的刻印。
 
    高一:晓岚

扩展阅读文章

日记大全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日记大全推荐文章

日记大全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