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文10篇
一:[江苏作文]历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历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年份
作文题目
查看题目
2017
车辆与时代变迁
查看题目
2016
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
查看题目
2015
智慧
查看题目
2014
什么是不朽
查看题目
2013
关注细微变化
查看题目
2012
忧与爱
查看题目
2011
人和平庸
查看题目
2010
绿色生活
查看题目
2009
品味时尚
查看题目
2008
好奇心
查看题目
2007
怀想天空
查看题目
2006
人与路
查看题目
2005
凤头、猪肚、豹尾
查看题目
2004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查看题目
历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作文网独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江苏作文]2018年江苏省中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8年江苏省中考满分作文汇总
点击标题查看作文
城市
题目
徐州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常州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南通
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
连云港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满分作文
淮安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满分作文
盐城
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
扬州
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镇江
2018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满分作文
泰州
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宿迁
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满分作文
南京
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
无锡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满分作文
苏州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三:[江苏作文]2018年江苏苏州中考满分作文
2018年江苏苏州中考满分作文尚未公布!作文网会在满分作文公布后的第一时间更新发布。请各位学生和家长及时关注作文网,了解更多中考资讯。
四:[江苏作文]2017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诚信归去来_750字
诚信如春蚕,作茧自缚。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己,往千秋后万载,皆看今朝,归来吧!
——题记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过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诚信”,百年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
“诚信”似乎永远属于那个诗意而华丽的年代,属于英雄的誓言,属于唐诗宋词,属于繁华的朝代,属于一本厚厚的《三国志》。
现代文明的文明使得本已很累的人们更加模糊了诚信的影子,使得本已寂寞的影像隐藏于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中,抽象地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罗兰曾说“人在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美貌、健康、才学、金钱、荣誉……生命的小舟要装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不知失掉诚信的某些人哪,能否驾驶生命之舟。因此,便想到了林肯最爱读的那首诗“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与尸衣,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呵!人何必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瀚海吞没了美貌与健康,吞没了金钱与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呵,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啊,你还剩下什么?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唯有与高处皎洁对视,方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生命摇摆不定,放上它,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另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圣火,能够洗尽浮华,涤尽躁动,荡去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日本人为历史教科书闹得沸沸扬扬时,当国内“三鹿”奶粉、染色馒头、地沟油等劣质商品得证时,世人何不用诚信的尺度衡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文明人的某些行为常常荒谬得超乎想象。
文明社会展现的是一张张夸张的画孔,在“兵不厌诈”的商战中的拼博与挣扎,该歇一歇了!耳边又响起那句谚语:“聪明而又诚实的人应当寻觅聪明而又狡诈的人当警惕。”在生命的俯仰之间,诚信真的远去了吗?
诚信,归来吧!沉睡的啸虎呵,世界的文明啊……
五:[江苏作文]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解析
江苏卷审题围绕以“这个时代,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有切入点,围绕“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两种观点进行立意;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是影响生活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的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够灵活应对,能够完成任务,就是合理有效的方式。如何围绕合理有效的传播,话多少不是依据,话的质量才是根本,所有创新的有段都是适应现代变化、快速的社会。
结合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与朋友和家人的沟通中,减少矛盾,强化沟通,构建和谐的关系,在创新层次上我们需要构建更为高效的沟通方式。
另一方面,彰显个性当中能够有创新更是一场双赢的方式。这个时代,我们要彰显个性,更要执着于更多创新的手段,那些能够拉近感情,彼此融合、构建良好关系的处理方式都是可以追寻的。
总而言之,江苏卷重视辩证看待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在传统处理方式和现代高效中取得平衡。
爱智康高中语文教师 夏丛生
六:[江苏作文]江苏满分作文:播种?丰收_750字
你付出了努力,接受了成功;你付出了真诚,接受了友谊;你接受了荣誉,付出了艰辛;你接受了爱情,付出了忠贞……接受与付出,就是这样意味深长,让人琢磨不透。?
我喜欢接受的痛快,付出的慷慨。如果付出是春天播种的辛劳,那么接受就是秋天丰收的喜悦。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在失望的荒地上付出你宽大的胸怀,在希望的沃土上会得到你心灵的慰藉。"是啊,当你手捧玫瑰,那诱人的香气飘入心扉时,你会感到心灵仿佛被晶莹剔透的水流洗刷过一样舒畅愉悦。?我喜欢接受的美丽,付出的伟大。如果付出是充满荆棘的漫漫征途,那么接受就是到达后蜂飞蝶舞的锦簇花团。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告诉我们,没有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气节,哪会有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历史漫漫的长幅画卷告诉我们,没有科学家的钻研开拓,得出伟大的结论,哪会有如今的美好生活?前辈在"山重水复"中付出,我们在"柳暗花明"中接受。?
我喜欢接受的公平,付出的豁达。如果付出是储藏真诚的货轮,那么接受就是满载而归的货物。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获得真挚的友谊需要付出,付出真挚的友谊需要一颗善良纯洁的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接受与付出就是这样,如同亲密的伙伴,形影不离。?
接受不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语,只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心。付出不需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痛苦,只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
携一缕接受的阳光,系一丝付出的绸带,整理行装,踏上实现自我的道路!
【点评】开篇巧引古诗词名句,形象地点出了"接受"与"付出"的内在联系,起笔不俗。然后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反复强调没有"付出"便没有收获的主旨,思路清晰,论述充分,表达富有思辩性和哲理意味。?
看似信手拈来的名言,不仅增添了文彩而且加深了底蕴,小作者行文的大气与才情让人刮目相看。
七:[江苏作文]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大智若愚
智慧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系苍生,积极入世;另一种则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潇洒出世。
但此两种,都要有“愚”。这里的“愚”,并非愚钝,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们忘记一些东西,让智慧成其为智慧。
这几年来,网上涌现许多“大V”,粉丝也是动辄上百万。其中有如孔庆东,时常与人掀起骂战,粉丝皆叫好,称其为“犀利”、“智慧”。要我说,这并非智慧,充其量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智慧者,首先着眼于大事,从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须无杂念。像那些左顾右盼者,心中其实充满了“欲”,实在难以称之为智慧。
不免有人要说,要人心中无“欲”,岂不是个个都去当和尚吗?非也!我所谓的“无欲”,乃是专注心中所思,摒除杂念,笃定地行己,抑或是坚持人生的某种信念。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讲究中庸的,而当下却戾气不少。于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争吵乃至网络骂战时,若能平和以待,坚守“中庸”,这便是智慧。这种智慧,本于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智慧也是一种“欲望”,是一种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中的欲望。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风餐露宿,周游列国,只为传播“仁”,恢复礼制,乃至被农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吗?他确实有点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永远像箭一样,一往无前;愚就愚在明知会失败,却尽力一搏。“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以他的失败,以他的智慧,丰富了人类精神,启示着我们民族的心灵远游。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纠葛的一种超脱。王维正是有了这种智慧,才会在官至右丞后突然隐去,才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张潮也是在看破物质喧嚣后才写出《幽梦录》,才有了“人生三境界”。这时,智慧之愚便是对于人间烦恼的忘却,对生命大自由的执着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实是我们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无“欲”有“愿”,故能渐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八:[江苏作文]2016年江苏泰州中考满分作文:学着这样做_700字
每个人都会有掌握自己人生的机会,但当命运之石放在你的手心时,你知道该如何使它变得有意义吗?也许你会说,有意义的人生就是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啊!
于是我常常问自己:怎样做才算值得?才算没辜负我这一生?翻开史册,我找到了答案。
只因为罪臣的一句伸辩,他下放监牢、受尽折磨,在这样曾使无数人心胆俱裂的环境中,他用自己不屈的意志挺了过来。他在受酷刑折磨的同时,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生命——着《史记》!他用生命,呕心沥血完成了这一部恢弘的巨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评价一点都不过分,与其用它来评价《史记》,不如用它来评价司马迁。但为什么司马迁能顶着这样的痛苦去写《史记》呢?原因不言而喻。但我明白,他的“值得”是一位文学家对“真”的一种向往、一种渴望、一种追求,他相信他是值得的。
而赵普呢?身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荐贤不惜屡屡冒犯皇威,在当时看来,这是拿自己的仕途和性命开玩笑。可是他不改其行,一次又一次。因为他明白,他的人生是自己的,更是国家的,为了国家的富强,他的冒险是应该的,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样做才是值得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的人文之光会永远洒在我身上,而我们呢?
为了名利不惜铤而走险;为了私欲,多少次忘记了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样做为了什么?名利、仕途、享受……这些被欲望附加在生命中的无数毒瘤。他们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真,忘记了人生怎样才是有意义的,怎样做才算是值得的。而另一些人为了所谓的“值得”,沽名钓誉,善恶不分,迷失了自我,殊不知浩然历史,早已明示了一切:只有种下“做”的因,才会结出“值得”的果。在这里希望所有人都能面对历史之镜,坦然地说一声:“这样做值得”!
九:[江苏作文]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智慧的境界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
“什么是智慧”的争辩绵延千年,智慧的内涵无限地拓宽。今人窥古人的书卷以收获智慧,成了一种时尚捷径。殊不知这样的体悟或许只是入门。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关心灵,事关生命,它瞄准的是一个圆足的灵魂。
十:[江苏作文]06年中考江苏优秀作文评析_2000字
江苏?南通卷[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5分 其中含写字5分)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题目自拟。
③立意自定。
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⑤不少于600字。
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⑧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文题诠释]
这是南通市继2004年以后又一道人文性和情感性极强的中考作文题,完全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作文题仍是由提示语和要求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中提示语一样充满诗情画意,很富人情味,写作的要求和形式与前两年相比是在继承中有发展,解读文题,得出以下启示:
1、人称的稳定性。近几年来,南通市的中考作文的命题风格尽管有所变化,但是始终没有变化的就是以“我”为中心,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展示自我”“完美自我”成为命题的主旋律,如果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忽视“我”这一主体形象,那么只能导致审题错误,一旦审题错误,就意味着你的失败。
2、选材的宽泛性。针对“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话题,我们认为可供选择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再加上那一大段让我们近乎有些“目不暇接”的提示语,使得我们的考生在选材时产生了一种难以“取舍”的难度。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唯有抓住材料中的那一个个“一”去立意,从一个小的角度出发,重点写一个细节,一个情节,然后把它写深、写透,要注意捕捉那些闪光的细节,写出真切的体会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才能写出“怦然心动的感觉”。
3、语言的情感性。可以这样说,“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个话题,是一个重点写情感的话题,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没有情感投入,那么怎么能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呢?“心动”起于情,发于情,情感是否真实、是否丰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要找准寄情的载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事。要用心去感受,用语言去表达,使情感能够借助于语言表达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刻。
4、文体的自由性。话题作文的出现,使得考场作文的文体也跟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虽然“文体不限”,但你写作的内容已经决定了所要选择的文体。审视一下提示语,我们会发现,这个话题一定不能写成说明文,至于选择其他什么文体,考生还得根据自己平时的喜好来选择确定,笔者认为针对这样的一个话题,我觉得还是首选记叙类文体比较好一些,记叙类文体写起来也更容易出彩,如果在文体的选择上大胆创新,形式上适当作些包装,定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一定会使阅卷老师也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佳作点评]
“痛”爱一生
南通一考生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