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原文及翻译9篇

时间:2018-10-07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篇1:《观沧海》原文及注释译文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篇2:《望天门山》原文及注释译文


  《望天门山》
  作者:[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篇3:《望洞庭》原文及注释译文


  《望洞庭》
  作者: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⑷,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hé):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翠色”,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篇4:《愚溪诗序》原文及注释译文


  《愚溪诗序》
  作者: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篇5: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种树郭橐驼传全文翻译: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它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真好啊!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种树郭橐驼传对照翻译: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它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问的人说;“真好啊!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篇6:《赠刘景文》原文及注释译文


  《赠刘景文》
  作者:宋朝苏轼
  荷尽⑴已无擎雨盖⑵,菊残⑶犹有傲霜⑷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⑸,正是橙黄橘绿时⑹。
  注释
  ⑴荷尽:荷花枯萎。
  ⑵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盖:伞,诗中比喻荷叶。
  ⑶菊残:菊花凋谢。
  ⑷傲霜:不怕风霜。
  ⑸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⑹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
  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篇7:《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溥嗜学

【原文】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倾利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本文又名:《温额外·温录斋》。

【译文】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用手亲自抄写,抄完朗读一遍,马上烧掉,再抄写,这样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满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敏捷,各方人士向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

【阅读训练】

1、 解释:(1)已: ;(2)焚: ;(3)是: ;(4)钞: ;(5)草: ;(6)毫:

2、 翻译:(1)日沃汤数次:

(2)俄顷立就:

3、文中两处“名”字的词性和意思有何不同?① ②

参考答案

1、 解释:(1)停止,完成;(2)焚烧;(3)这样;(4)通“抄”,抄写;(5)草稿;(6)毛笔

2、 翻译:(1)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几次。 (2)一会儿马上完成。

3、动词,命名、提名 ?名词,名声

【注释】

(01)嗜(shì ):爱好

(02)钞:通“抄”,抄写

(03)已:停止,完

(04)一过:一遍

(05)即:就

(06)焚:烧

(07)如是:像这样。是:这样

(08)始:才

(09)管:笔管

(10) 皲(jūn):冻裂

(11) 沃:泡浸

(12)汤:热水

(13)名:命名

(14)斋:指书房

(15)征索:索取

(16)草:草稿

(17)毫:毛笔

(18)俄顷:一会儿

(19)就:完成(靠近)

(20) 以故:因为这个原因

(21)名:名气

(22)录:抄写

【道理】

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表达了张溥很有才华的精神。

【启示】

(1)我们要学习张溥,勤奋学习,认真刻苦。

(2)只要像张溥这样以学习为乐,就能达到这种求学的境界。

(3)努力,兴趣加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篇8:《送灵澈上人》原文及注释译文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⑴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着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
  ⑶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⑷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⑸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
  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
  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
  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篇9:《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注释译文


  《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