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观后感8篇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一):读《拉贝日记》有感_1000字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二):《唐山大地震》观后感_3000字
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志国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电影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电影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97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CN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CN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CN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电影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电影,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浦口2中初二:龙星赢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三):《帝企鹅日记》观后感_800字
有一种团结一致的力量,使它们战胜一切。有一股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它们生存下去。有一颗互帮互助的品质,使它们能够让下一代出生。只有它们!拥有这一切,它们是帝企鹅!是我心中的榜样!更是我心中的英雄!
在帝企鹅中孵化企鹅蛋的过程,最让我感动。企鹅妈妈们把蛋放在企鹅爸爸们的足下,企鹅爸爸们用白色棉袄——身上的白毛把蛋封住,蛋如果骨碌在地上,就会死掉——南极温度为零下50度,很快就会把蛋冻死。企鹅妈妈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把蛋缓缓地送到企鹅爸爸的足下——企鹅妈妈们得长途跋涉,去觅食,来喂养孵出来的小宝宝。企鹅妈妈慢慢地向企鹅爸爸走去,垂下头,用脚轻轻地抬起蛋,送到企鹅爸爸足下,蛋有些摇晃,我真为它们捏一把汗。它们企鹅爸爸用身体来盖住蛋,防止蛋冻僵。再接下来的几个月,由爸爸们孵化孩子,等着妈妈们回来。
企鹅妈妈们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它们得行几百英里,那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啊!!顶风、冒雪、受严寒、受饥饿,是什么能让它们坚持不懈?它们有一种信念,为了能让小宝宝们成长,得去面对。它们没有退缩,它们是勇敢的化身,是坚持不懈的使者,是一股永不放弃的小溪。谁又能像企鹅妈妈那样不怕困难、永不退缩呢?我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企鹅迈着小步,缓缓前进,得走三四个月,如果换我,肯定会倒在这茫茫的冰雪世界里,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企鹅妈妈们在我的心中是一尊雕像,在这尊雕像里,刻印着顽强、勇敢、坚持的精神。这些精神像一颗火红的太阳,在空中高挂,绽放光彩,永远不熄!!
企鹅爸爸们很聪明,它们为了抵御严寒都围在一起,像一个黑白色的圈。这样可以获得热量,不被严寒冻死。为了保护企鹅蛋,企鹅爸爸们屹立在雪中,为了宝宝,它们肯付出一切。它们像一座大山,大风来袭,它们坚不可摧,纹丝不动,挺到风减弱为止。我不禁称赞它们是坚强不屈的英雄。在寒冷的风中,它们那高大的身影刻在我心中!!
几个月后,小企鹅们破壳而出,那雪亮雪亮的小眼睛,像一对宝石发出亮光。小企鹅们与父母依偎在一起,一片温馨的场面。我不禁露出了笑容。
帝企鹅们,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榜样!!!!!
河北迁安蔡庄小学五年级:蔡宇华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四):《安妮日记》读后感_450字
《安妮日记》是妈妈推荐给我读的一本书,据妈妈说她小时候读完这本书很受震撼。我在寒假期间也阅读了这本书,读了之后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我还想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坚持学习写日记,记录了周围环境、人与事对自己的考验、磨砺和成长的经历。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她的坚强快乐去鼓舞身边那些绝望到极点的大人们,使他们重燃信心和勇气。
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西工大附小五年级:崔皓为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五):《安妮日记》读后感_550字
1942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刚见到这本书,知道这是二战期间安妮在密室中写的日记时,我很惊讶又有些怀疑,不相信在那种环境下,还会有人静下心来写日记。可当我查阅资料确认这本日记是真的时,我就感动了,为安妮的勇气、为她那一颗不惧的心。
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便是安妮那强大的内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们在密室中艰辛的生活和她通过广播知道的外面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这些事情,都作为了她日记的材料。那是一种怎样的乐观与淡定啊!
《安妮日记》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历史,但却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启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因为困难而乱了脚步。
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初一:逸的速度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六):《安妮日记》读后感_400字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更多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握了太多的财富。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世界应该是和平的,没有战争的,请不要伤害自己的同类。
日记中的小女孩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同时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见,爱思考,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在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以微笑面对生活。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应该向她学习。
前山小学五年级:郑伟涛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七):《帝企鹅日记》观后感_2000字
昨晚,看完《帝企鹅日记》这部纪律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带给我心灵的震撼也不止一点点,而你之后上网查找了有关帝企鹅的资料后,更是心潮涌动,思绪万千,影片中的一幕幕又不时浮现在了我眼前……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片白茫茫的南极冰川,随后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帝企鹅——小小的脑袋、短短的脖颈、肥胖的身体、柔滑细腻的羽毛、尖尖的长喙以及白、黑和金黄的体色搭配,这些无不让帝企鹅显得更加可爱。然而上帝却好像跟它们开了个玩笑,让这些企鹅家族中最大、最漂亮的成员偏偏生活在天寒地冻,荒无人烟的南极洲,而且帝企鹅们对生活环境的选择十分有限。温暖的北部,广阔的海洋孕育着充足的食物,寒冷的南部,冰雪覆盖但环境稳定。然而为了保护新生的小企鹅免受气候突变的威胁,帝企鹅家族毅然离开安逸的北部,前往寒冷的南部繁衍生息。也许也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的抉择才正凸显了这群勇敢的精灵特有的精神和品质,也才更加触动我们的内心深处。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影片中,帝企鹅向世人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它们无畏恶劣环境的生存的勇气,更是它们为了繁衍下一代所表现出来的坚毅与顽强,以及那份纯真无私的爱情。
影片用一男一女的解说以帝企鹅第一人称的方式开始叙述整个故事:帝企鹅从温暖的北方海洋出发,一只企鹅,两只企鹅,越来越多的企鹅自发的汇聚成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寒冷的南方进发,目的地奥默克。在前进的途中,当遭遇暴风雪的袭击时,帝企鹅都互相紧紧偎依,长长的队伍便形成一个球形,大家都深埋脑袋,坚强地忍受,团队的力量更容易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而那些沿途落队的帝企鹅在空旷的冰雪高原上“嗷嗷”地叫着,寻找同伴,黄昏时刻来临,后果便是死亡。在几百公里险象环生的旅途中,企鹅作为一种行动缓慢的物种,这样的历程是艰苦而寒冷的,而它们却顽强继续着。这一切只为了物种的繁衍和生命的延续。这种看起来柔弱笨拙、容易受伤的动物,在从北部前往南部繁殖的九个月的旅程中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抗恶劣环境的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到达奥默克才是一切的开始,影片将这里称为爱情的约会胜地,一对对企鹅开始在这里约会示爱,伴随着一系列我们看来难以理解而独属于帝企鹅爱情世界的舞蹈和嘶鸣,帝企鹅们开始了求爱仪式,很快它们就会形成一对一对的“夫妇”。等过了一段时间,雌企鹅拨开浓厚的羽毛,露出的双脚上就多了一个“蛋宝宝”。这时,雌企鹅已经筋疲力尽,要到北部补充能量以回来哺育孩子。蛋宝宝被小心翼翼地转交父亲,由父亲孵化。而当寒冷的冰雪降临奥默克,在这个平均温度只有-40°的地方,雄企鹅黑黑的背部全都结上了白色的冰霜,而他们依旧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责任,因为这是一个爱情的承诺,是一个永远的约定!漫长的日子过去了,帝企鹅爸爸们早已饥肠辘辘,小帝企鹅也已出壳,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雪白的世界。此时有些体力不支的雄企鹅早已倒在了风雪严寒之中,那一刻仿佛意味着这群刚出生的小生命中蕴含着何其沉重的份量……其实,人类的爱也不过如此。仅仅是静静地等待,没有华丽的画面和生动的词藻,然而这些美丽又勇敢的精灵却在无声中谱写了一曲震撼心灵的生命的赞歌!
雌企鹅的使命也并不轻松,它们再次历经漫长的跋涉。当企鹅们终于寻找到入海口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跃入那小小的冰洞,刹那间镜头中的帝企鹅们已不再是步履缓慢的动物,它们变成了一支支脱弦之箭,在海洋中畅游。然而,大自然的规则向来是弱肉强食,当企鹅们在海洋中捕食小鱼来积聚食物时,同样也面临着更强大动物的威胁,于是总会有雌企鹅丢失生命,这就是生命的代价。然后又是漫长的返回奥默克的归途,另一边是小企鹅的饥饿的召唤和雄企鹅的等待。母亲们用声音寻找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相逢是令人激动的,然而幸福总是短暂得令人可怕,接下来便又是离别,雄企鹅出外觅食,雌企鹅照顾孩子。这样直到小企鹅长大,它们也会回到北方,接下来便又是一次次的轮回,生命的轮回,伟大的轮回!
闭目凝思,在南极洲那样恶劣的环境中拥有生命本就是个奇迹,哺育生命更是一个奇迹,然而帝企鹅们却用自己的坚毅与顽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确,帝企鹅为下一代所作出的一切令我们敬佩,而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细想想,从自己呱呱坠地的那天起,父母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操心,虽然没有帝企鹅那样寒冷的环境,却着实扛起了生活的艰难,我想这种艰难并不亚于帝企鹅哺育后代的艰难。当然我们的父母与帝企鹅也有相同点,其实也是一切生灵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子女无私的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不需粉饰的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是自然界最伟大的爱!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还沉浸在《帝企鹅日记》给你的感动中,何不收起那份感动来体会我们身边的感动,来感恩我们自己的父母呢。从这一刻起,作为已经成人的我们更应该发掘出人性中最可贵的品质,学会感恩父母,珍惜生命;学会承担责任,担起生活;学会无畏艰难,回报社会!
高三:丁晓娟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八):《安妮日记》读后感_800字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详细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还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品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物,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自然,是极其枯燥,烦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限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望自由,快乐。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感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愉快!
上海松江区上海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初一:小问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