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烘托6篇
第一篇环境烘托:写作指导:作文攻略之如何写好环境描写
写作指导:作文攻略之如何写好环境描写
作文中的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摹。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故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写好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渲染气氛,突出文章主旨帮助很大。而在初中阶段,更多的用到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较少涉及。本文将针对记叙文写作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做一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因所有环境均服务文章主题,故写环境时,需注意环境描写并非文章主体。也即一篇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文字不一定要多,但要“得体”。所谓“得体”即是说文中描写的自然环境须与其记叙的事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对其要表达的情感,主旨或其中的人物形象能起到烘托,突出的作用。针对如何做到“得体”,下面给出两个思路,仅供参考。
1.局部映衬法
局部映衬是指在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时,可在任何部分用自然环境映衬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文章的主旨、情感,从而让文章品格得到提升。使用局部映衬法,景物描写的文字并不求多,而求“精”而“得体”。某个地方可能只有一句景物描写,但就因这一句话,提升了这篇作文的整体质量。如一同学暑假回农村老家探亲,目睹了兄妹换亲的封建陋俗,写了一篇《探亲》的作文,文章结尾写到“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时山村好静,走过童年的小树,我不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呢。”作者描写山村茫茫的雾气,并以此暗示山村人们还未从梦中醒来,亦即还未丢掉封建陋俗,文章的主旨因此得到升华。
使用“局部映衬法”,需要注意的是须根据自己描写自然环境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描写何种景物,并去寻找景物与达到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如果要表现一个人物的某种品格,可用和煦的春风映衬“温暖”“温馨”,用各种表现纯净美好的景物映衬人物的高尚品质……这一笔能使文章不仅停留在记叙层面,而有了一个精神的升华;如果要表现亲情主题,可用明媚的阳光象征与突出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与温馨;如果要突出怀念主题,可适当描述秋景;如果要渲染紧张气氛,可以电闪雷鸣;如果要表现伤感,可以阴雨连绵……这个对应之处同学们可在平时进行优秀作文阅读的时候加以积累。
2.整体烘托法
所谓“整体烘托法”指的是作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从整体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定下了故事的发生氛围,或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第一,将同一环境描写作为某种氛围的衬托放在文章开头,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仍不时提到。这个环境描写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围或交待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如一篇满分作文《较量》,写“我”作为班干部与班里恶作剧同学的一场较量,突出“我”的勇敢,在文章开头即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环境描写不多,但从整体上给文章定下了一个紧张的环境氛围。
第二,将一两个环境描写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在这种情况中,须在开头即涉及这处环境描写,以此形成线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关键段落都要写到这个或这些环境,文字可长可短,位置可为段首,亦可段末,这样会使人对这一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印象。具体可分成两种情况,第一,自然环境在文章事件发展过程中是变化的,如一些文章要写某事从不好变到好,便会使用雨过天晴的环境描写,在开头写阴雨连绵,文中雨慢慢变小,文尾则变成阳光灿烂。第二,某一自然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但自然环境本身变化不大,只是承载了某种情感或主题。如一篇北京中考满分作文《凝聚》,其中“阳光”作为一个环境描写,在文中反复出现,但内容上并无很大变化,因为阳光承载的是同样一份“亲情”。
第二篇环境烘托:通过具体的事写人_作文指导技巧
通过具体的事写人
记叙文中有侧重写人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写人,最主要的是要写出人物的特点一即写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各人物独有的个性。如能把所写的人物的特点鲜明地表现出,就是一篇成功的写人的记叙文。
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特点来手段是多方面的,但首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无论是重大的事或是平凡小事,材料都要新鲜,都要有代表性,用这些材料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善于对自己平日观察过、了解到的事进行筛选。可以是一件事或一个生活片断,也可以是几件事或几个生活片断。比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写“我”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车线,周总理乘坐的“红旗”轿车剐破了”我”的衬衫的事,事后周总理派人送给“我”一件新衬衫衫。作者在写这件事时,通过语言和行动从多处表现了周总理关心工人群众的崇高品质。而《挥手之间》这篇文章是选自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前告别延安军民的一个生活片断,从中表现了毛主席坚定、果断,为国家利益的伟大人格。有的文中写几件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了三件事:“松骨”战斗、马玉祥救朝鲜儿童、作者与战士在防空洞里谈话。表现了志愿军对敌人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和对祖国的忠诚。而《人民的勤务员。》写了雷锋的六个生活片断:帮助,列车员服务、用自己的钱帮助大嫂补买车票、冒雨送母子回家、和装卸工一起卸货、帮助大娘找到亲人、春节在车站服务。作者从不同侧面的描述,表现了雷锋大公无私、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要通过对事情的叙述,介绍事情的过程;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写人的记叙文中,单一的通篇叙述是极少的,常常有描写成分,叙述与描写是交织在一起的。
通过环境描写写人
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常常通过环境景物写人中所描写的是片断的景物,这只是文中的次要成分。所写的环境景物都应当经过选择,目的为了渲染气氛,或是为了表现人物心情、衬托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是为了展开故事情节、或是为了表现一定的中心意思服务的。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景物描写指对日月山川、花鸟树木、季节气侯等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对城乡建筑、住所陈设、风土人情、时代背景等的描写。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先写了酒店的格局“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然后写了“短衣帮”和“穿长衫”的两种不同酒客的贫富悬殊与阶级对立,酒店掌柜与短衣帮、掌柜与小伙计之间的阶级对立。这样通过咸亨酒店的陈设及这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代了故事发生在清末的时代背景,又渲染了冷漠的社会气氛,使读者了解到孔乙己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被侮辱、被迫害,最后悲惨死去。
王愿坚的小说《普通劳动者》。就有自然景物描写。如在林将军和小李等中午吃饭休息时,”一阵疾风夹着砂土扑过,大白点子雨急骤撒落下来打在砂土上,激起一股股细烟。”这段景物描写,为后文人物在雨中坚持劳动的情节作了铺垫。后来林将军与战士小李暂且躲到木工棚底下避雨时,作者又写了一段景物:“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 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被拖拉机牵引着,像掐了爪的大蜈蚣似的,蜿蜒着,颠簸着,开进了装料台。”这里既写了了“雨大”,又写了装土的“空斗车”开来,等待劳动者装车。这些景物描写,有力衬托后文林将军身先士卒带头劳动的品质及劳动大军的建设热情。
从上述几例中,不难看出写景多是为了表现人。不能景展景,人是人,毫无关系。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一、习作要求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择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摘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8页)
二、写什么
对于广州的小朋友们,描写秋天的景色有点难度哟,广州的秋天太短了,要把她“画”下来,需要同学们用上“眼、耳、口、鼻、手”这五员大将去仔细观察,才能将广州秋天特有的景色画得“有声有色”。
1、看看太阳,太阳还像夏天那么火辣辣的吗?白天变长了还是短了?看看天空,天上有云彩吗? 看看你的同学,穿着上有了什么变化?再看看周围的植物,他们和春天或者夏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有没有落叶?你从落叶的身上感觉到秋天的来临了吗
2、闭上眼睛听一听秋天的风吹动叶子时发出的声音,由这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3、秋天是水果成熟的季节,比如梨、桃、苹果、橘子……虽然我们现在种植技术提高了,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这些水果。但是,秋天成熟的和其他季节的有什么不一样?仔细去尝一尝,可能有惊喜哟!
4、用鼻子闻一闻,有没有桂花传来的香味?或者其他植物散发出来的香味?
5、摸一摸秋天的水,和夏天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一下秋天的风吹在身上的感觉,舒服吗?
三、怎么写
找到了广州秋的特点,写的时候要注意:要将哪些内容写进去,分成几段?最好是每一
段有一个大意。你可以拟一个提纲:
题目:寻找秋天
1, 我在天空中看到了秋天来了;
2, 我从风与树叶的谈话中听到秋天来了;
3, 我尝到秋天的滋味;
4, 我闻到了秋姑娘的味道;
5, 我摸到了秋姑娘的衣裳 ;
四、举例
以《秋天的落叶》为例:
1, 我在哪里找到了这片落叶,它是什么样子,形状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将这片落叶的颜色和树上的叶子比一比,落叶上有没有枯黄的颜色?叶身上有没有小洞?有没有缺损的部分?
2, 用手摸一摸这片落叶,再比一比树上的叶子,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落叶上水分多吗?摸上去感觉像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3, 将这片落叶放到鼻子边闻一闻,闻到了什么味道?
4, 再将落叶轻轻的折断,和树上的叶子折断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这个声音好象在说什么?
5, 由这片落叶,你感觉到秋天的来临了吗?结合自己平时读到的文章,你想到了什么?可以将你的感受简单地写下来作为文章的结尾哟!
描写景物指导
怎样描写景物要学会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融情于景。
1. 景物描写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景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在小说或一些记叙文中,它又有交代环境、渲染烘托某种气氛的作用。写什么景,为什么要写景,是写文章时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2.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把写景文章写好的前提。任何景物,总是一定时间、一定地点的景物,同是冬天,北国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却是树木长绿,碧水融融。因此写任何景物,都要抓住此时此地的特点。
3. 写景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层次,或依空间顺序(如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或依时间先后,或照一定类别分述。总之,要有条理地写景。
4. 写景,总要对景物的形态、色彩等做描写,因而常常要用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5, 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或寓情于景。或直抒胸臆,都要注意情景交融。
第三篇环境烘托: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作文:作文指导_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训练目标】
了解记叙文写作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及写作要求,掌握高考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领。
【写作指导】
一.高考记叙文写作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看三个高考作文试题:
2009年湖南卷作文“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08年安徽卷作文“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
2007年浙江卷作文“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从以上作文试题可以看出,不管是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要求文体自选,高考中的记叙文写作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有其自身的巨大优势。
二.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2008江苏卷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好奇心
为什么?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我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点评: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成功的秘诀在于从“我”独特的视角探求老人的内心世界。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这是2008年高考记叙文的拔尖之作。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记叙文的分类
一、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考生应根据写作的要求,灵活掌握,突出重点。
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局。
三、以与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
记叙文写作要点如下: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
3.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4.安排好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二、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要素一: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的流氓反动性格进行刻画的。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b、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巴尔扎克《守财奴》通过人物动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
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2、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作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
2、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②肖像描写: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画眼睛”的写法。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初到鲁镇)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示例:“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③语言描写: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
范例香烟在哪里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嘛,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下子就写一大篇。”
“爸爸,生活顾问从来没有这样讲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玄武湖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
此类描写的常见失误是:
1、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
2、语言无个性。
3、语言拖沓重复枯燥。
④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用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荔枝蜜》中作者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典题探究]2007•高考湖南卷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⑤细节描写。所谓细节就是指人物那些看似普通平常、实则具有丰富个性和精神情感内涵的外在表现,它可以是言行的,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仪态服饰的。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一细节或作点击式的、或作细致入微的、或作反复强化的描摹刻画,力求达到生动传神,充分突现人物个性、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
[试题解读]帕斯卡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这道题目,正是要考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诗意生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理想。由于现实生活有着诸多的烦恼,有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的代沟,为了升学不得已去做很多看似无意义的乏味的题目。那么,你是如何在这烦恼中提升自我,超越烦恼,在精神上获得充分自由的?你这样做过没有,如果没有,那么,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做,将来应该怎样做。这道题目有两个限制,一、联系自己的经历与感受。二、必须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宜写记叙文。而写记叙文,必须具有描写意识,或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或描绘逼真的生活场景,在“诗意”上下功夫,使你笔端的描写充满诗意。
[范文引路]
诗意地生活
爷爷老了,七十多岁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岁了。他们的年代里,男子比女子大十来岁也属正常,总之,他们是到一起了,然后就有了爸爸,再然后就有了我们,一户生活在农村里的平凡家庭。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奶奶一直都勤俭朴素地持着她跟爷爷的家。虽然儿女们都早已长大成家,她不必再为吃穿而省吃俭用,可是她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些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我不知道,爷爷奶奶是否也有爱情,也懂得爱情。奶奶曾告诉我,她是别人介绍给爷爷的。也许一开始,他们之间是什么也没有的。可是在时间的磨砺下,在相互的依赖与信任里,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超越了爱情的。有一次,爷爷很突然地病了,病得很重,奶奶背着爷爷偷偷流泪,我安慰她没事的,爷爷会好的。可是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几乎热泪盈眶。她说:“要是老头子死了,那我就随他一起去。”从那次以后,奶奶对爷爷就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从那时起,才知道,原来这世间真有永恒的存在。
我时常望着爷爷奶奶夫唱妇随的身影想,真正诗意的生活,就该是这样的吧,诗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呀!
[例文评析]‘诗意’”,其实,境由心生,生活的“诗意”,当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在于个人的审美价值取向。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叙述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现家庭的和睦和温情,诠释生活的诗意,表达自己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文章语言朴质却又不失灵动,人物的语言形状描写都细腻真实,尤其是第三自然段两个“于是”后的描写表述,彰显画面,盈溢诗意,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典题探究](2008•高考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这道题在审题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因为材料本身就暗合了命题的内涵和走向,故考生比较容易把握,不大可能产生跑题的现象。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中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等和谐共处的目的,着重论述个人修养与其言行举止之间的内质与外在关系。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所说的话,言行举止都不同。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范文引路]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
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某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根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例文评析]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选取了外公和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看起来琐碎、寻常,但是非常生活化。文章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外公的“天真”,外婆的“细心”,极为传神地描摹了恩爱老年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
2009湖北卷
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范文引路]站在车站的门口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的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的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开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水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名师点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是一种永恒的人生状态。作者选取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来抒写生活中真实的离别之情,用这种离别来表现普通百姓家庭的挚爱。为了谋生,当年我送别父母;为了求学,如今父母送我。更可贵的是,离别的心理、动作等细节写得真实、细腻,令人怦然心动。
要素二: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以设置悬念。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一般地说,平叙只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又叫分叙。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要素三:情节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详略分明,张弛有致。
作文详略得当,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文章中心,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简略写。
二、突出事情过程,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因为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三、把握好点和面,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若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四、记叙文中也应有适当的抒情、议论,但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应适当略写。运用先倒叙后顺叙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叙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要详,写景部分该略。
五、把握详略的“度”,我们还要弄清:详写的材料详到什么程度?略写的材料略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详略的“度”,才能做到详略得当。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
总之,详略的安排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写处,用墨如泼,略写时,惜墨如金。这样,详略分明,张弛有致,文章的表达才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情节的构思将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物别是写事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的记叙文也要通过一个事儿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这样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就应该斟酌了。
[典题探究](2006•高考江苏卷)
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此题有三段“启发语”:其一,“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强调的是找路的创始人,他就像是鲁迅先生赞扬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一样,由于他的发现给自己和众多的人带来了福音,也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都是强调了写作时要聚焦于“创新”;其二,“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其结果只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最终会吊死在一棵树上。这还是提倡走创新之路,才是符合当今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写作的导语为“还有人说……”,省略的内容恰恰就是出新出彩出个性的地方,它让考生有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好戏好情节就在于考生能够发挥大胆合理的想象,去激活平时对生活的积累与感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写现实,写自己,比“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更感人。写“记叙文”详略安排非常重要。凡是能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的人、事、场景、环境、言行、外貌、细节等应详写,跟主题关系不紧密的要略写,与主题无关的坚决舍弃。
[范文引路]人与路
小诚毕业后,在市里当会计科科长,职务不大,权力不小,那些烫手的金子只有他能拿捏得住。
这天市长秘书过来了,是个女的,套装短裙,走路一扭一摆,嘴唇涂的口红可以刷墙,脸上抹的脂粉能盖个瓦房。
她抛了抛媚眼,娇滴滴地说:“科长小弟弟,新来的吧,跟我喊姐得了。”小诚家有娇妻,这么个妖艳女郎如此称呼他,他还受得了。他脸红的答道:“姐!”“哎,我这小弟还真帅呢。”说着就要捏小诚白白净净的脸蛋,小诚躲之不及,忙说:“姐,你自重,我有妻室。”
这女秘书顿时来了火:“哟,你算哪根葱呀,给你点颜色,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彩虹啊!还吃软不吃硬,老娘懒得跟你放屁!明说了吧,市长要调一拨款子,要盖一幢别墅。”
“不行,这钱是公家的!”小诚一口回绝。“哟,你还真倔呀!不行也得行,市长说了算!”一栋写字楼都给他们的吵闹声震响了,众人如苍蝇看见屎似的,都跑来了。
一人偷偷拉了拉小诚的衣角:“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可有后台呀。”小诚不屈不挠:“有后台怎样,我就不让。”
秘书看着人多,放了一句话,便走了:“小样,一会儿市长会来找你的。”
果然,一会有人喊:“小诚,市长找你。”
市长都是一个样,富态,笑容可掬,满面春风:“呀,小诚,你好,你好,新来的吧!还习惯吧!”
“他能不习惯,都成霸王了,这里都成他的地盘了,谁敢惹他呀!”女秘书回了一句。
“小艳!”市长瞪了一下那个叫小艳的秘书一眼,然后和蔼可亲地说:“你先出去。”又掉过头来:“来,小诚,坐!”一扭一摆的那位秘书一扭一摆地走了。两根烟工夫,市长开始阴沉着脸:“小诚呀!大学毕业读书不少吧?”“嗯。”小诚不敢直视。“知道鲁迅的一句话么?叫‘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熟悉吗?”“嗯。”小诚不知道他要唱哪一出。
“我们的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知道为什么吗?”小诚茫然的摇摇头。“知道为什么我能当上市长吗?因为我有人哪!哈哈哈!有人就有路子,知道吗!你会知道的,好了,你可以走了,那笔款子你拨给我就是了。”
小诚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后台”,什么叫“路子”,终于理解了市长的“良苦用心”。
小诚当然给了市长那笔款子,会计簿上当然没有记下,可他私底下准备了一个本子……
在科里,他渐渐耳闻一些市长的“先进事迹”,他一笔笔记下了。
时间到了,他交给老婆,让她去纪委。老婆临走时他说:“我以后的‘路’,就看你的了。”
很快,调查组来人了,因为证据确凿,调查组没有处于被动地位,市长当然绳之以法了,还牵连了一干人等,包括那位拉小诚衣角的仁兄,和那位妖艳的秘书,只有小诚例外。
押上警车的时候,小诚喊住市长,说:“市长,那句话该改一改了,应该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您说呢?”
市长哑然。
[例文评析]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颇似讽刺小说的笔法。很显然,作者模仿了影视文学里面不少反腐倡廉的故事,加以取舍、整合,然后“立主脑,减头绪”,才有了“小诚”(会计科科长)“市长秘书”“市长”等这样的典型。应该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符合“真善美”的艺术的真实的。作为考场作文,作者在正确理解了作文题目的意旨后,大胆从容地写来,正好扣住了文题中的另一个方面,即写作导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鉴于此,作者详写市长秘书、市长所走的贪污腐败之路,略写小诚的抗争之路,详略得当。作者在结尾人物台词对话中有机地突出了题旨:“市长,那句话该改一改了,应该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您说呢?”“市长哑然。”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耐人寻味。
2008江苏卷好奇心
“你爸昨晚看了一夜的足球。”一大早妈妈就神秘地对我说。
“咦,老爸是从来不对足球正眼相看,这回怎么……”正思忖着,看到爸爸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楼。
“爸,昨晚的比赛怎么样,精彩不?”我打趣地问道。
先是一愣,然后勉强地笑道:“还行,进了好几个球呢!”
“是哪两个队啊?最后哪个队赢了?”我追问道。
“好像是……”爸爸显得有些尴尬。“不和你聊了,我去上班了。”说着急匆匆地出了门。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玄机,我向妈妈打听,她只是一味地苦笑。没办法,只好自己去捉摸,去“侦察”,谁叫我好奇心强呢!
那天晚上,爸妈一进房间,我便悄悄溜到门口,期待着答案的揭晓。
“你今晚就别去客厅看电视了,好好睡一觉吧!你都几天没合眼了。”妈妈唠叨着,我显得有些激动,已经进入正题了,我暗暗想着,耳朵贴得更近了。
“没事,我到公司躺了一会儿,等孩子高考过了,我再好好睡一觉。”爸爸不慌不忙地说道。
“咦,这和我高考有什么关系啊?”我更加好奇,恨不得从门缝钻进去,不行,要沉住气,不得半途而废。
很快,爸爸又开口了:“你也知道我那鼾声,连你都受不了,更不要提孩子了,虽然隔着一道墙,但肯定还是影响他的,这段时间他的睡眠一定要有保证啊!”
我震惊了,所有的好奇全都消失了,有的只是满脸的泪水,的确,爸爸的鼾声震耳欲聋,可我早已经习惯了。正发着呆,听到脚步声,我慌忙冲进了我的房间。
很快,电视被打开了。依旧是吵闹的吹呼声,不过很快就归于平静,我擦干泪水,消失的好奇心又油然而生,我悄悄地推开房门,看见爸爸斜躺在沙发上,屋里弥漫着浓浓的咖啡味。
“你怎么还没睡啊?”爸爸看到了我,语气中有责备,然而更多的是关心。
我没有回答,只是盯着电视屏幕,依旧是足球赛,依旧是活蹦乱跳的身影,只是没有声音,屏幕下方显示着音量:0。
“快去睡吧,现在已经很晚了。”爸爸催促着我。
“您也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工作呢。”我抑制着眼中的泪水。
没有了好奇心,带着满心的感动,我挪动着脚步。
回头看了一眼屏幕,看着那无声的画面,我感受到了爸爸给我无声的爱!
【点评】此篇描写深沉的父爱,是规范的记叙文。情节的展开,通过“我”的“好奇”而逐步推进,运用对话描写,巧妙地“解奇”。最后,描写客厅里观看足球赛的细节,不动声色地表露了作者“感奇”的心路。机智的构思,鲜活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深沉,颇有感染力。
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一、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二、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三、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四、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第四篇环境烘托:优秀初中记叙文_我见
记叙文,是一个非常重要、应用非常广泛的文种。究竟怎样读好写好记叙文,我列出了几点,供参考。
我们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去看的是标题。标题是很重要的,它一定要和文章相关,并且要能让读者产生想看这篇文章的欲望。
有了标题,下一步就是叙事。无论是记人还是记事,这点都是不可少的。叙事中最重要的则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没有这六点,事情就不能说清楚,怎么去“叙”呢?一篇文章只有拥有这六要素,才能算得上是一篇记叙文。
有了六要素,只能说明这是一篇记叙文,后面的功夫则是为这篇作文增光添彩。我们要为文章确立一条线索,以这条线索去写一篇文章。线索可以是事,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以此种种,不一而论。如果没有一条线索,整篇文章就是杂乱无章的,让读者看起来不知所云。而线索又有主线、副线之分,副线围绕着主线,可以贯穿全文,亦可以穿插于文。有些文章还有暗线明线两条线,明线是显而易见的,而暗线需要人们去自己挖掘。
确定了线索,我们还要注意顺序。记叙文中的顺序一般分为“顺叙”、“插叙”、“倒叙”,顺叙是指很自然的从一件事的开始写到结尾,这种写法能让读者的思维保持连贯性,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使文章脉络分明,事件交待得井井有条、清清楚楚;插叙是从中间突然插入一段事,可以对人物或事件做一些说明,也可以辅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内心,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倒叙是一开始便告诉读者最精华的部分,再一步步慢慢展开,让读者先知道其精华,再知道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这种写法的好处在于一开始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这三种方法各有千秋,要依文择法。
虽然是记叙文,但是其中也少不了抒情和议论,这两点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有很多种方法,一是置之于开头,总领全文、点明中心;二是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使文章锦上添花;最后一种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就是把议论放在结尾,具有深化主题思想、呼应前文的用处。记叙文中的抒情也有三种方式:第一种,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让人感到亲切、明快,让读者沉浸在情感的熏陶中;第二种,间接抒情,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寄情于事,情景交融、情事结合,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最后一种,情感和议论放在一起,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能以理服人,又可以理感人,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记叙文的详略是重中之重,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需要详时,不惜笔墨,淋漓尽致;需要略时,惜墨如金,不妄加一字。如要写人,则应当详写其动作、语言、心里、神态、外贸,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要写物,则要描绘出物的形状、特征、颜色,让读者如睹其物;如要写事,则详写其来龙去脉,叫读者如临其中!一般来讲,关键的内容要详写,次要的内容要略写。每篇文章详略的作用都不同,要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最后一点,就是记叙文的描写。记叙文里的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能够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等,掌握好了这些描写的方法,就可以把文中的人物写“活”,让读者觉得文中提到的人就在眼前。环境描写就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及点明和突出中心。而社会环境的描写则可以暗示结局、烘云托月,对人物的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从七个方面去“解剖”了记叙文,相信这样,能让我们的记叙文写作水品以及记叙文阅读水品有一个不小的提升。
第五篇环境烘托:《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无疑,作为穆斯林后裔(户口本上是回族),我有幸回归了伊斯兰信仰,我同所有具有真正伊斯兰信仰的穆斯林后裔一样,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我们深信,伊斯兰才是所有民族文明强大的保证,因此不仅穆斯林后裔(回族)的改变,需要伊斯兰的引导。所有民族脱离堕落,走向真正的人类文明,都离不开伊斯兰的引导。
因此《葬礼》的问世,给穆斯林后裔(回族)中两种人的矛盾做了注脚。一种是不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后裔(回族卡菲尔),一种是继续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后裔(回族穆斯林)。一种是视伊斯兰为束缚的人,一种是视伊斯兰为出路的人。他们两者究竟谁能成为这个群体的未来,是被回族卡菲尔改变为与其他人一样的“现代文明者”,还是被回族穆斯林改变为信仰伊斯兰的乌麦,现在还没有答案。
不过,随着伊斯兰的兴起,穆斯林后裔的回归意识将有助于后一种人的胜利,而现代文明的无孔不入,也让前一种人获取信心。作为有伊斯兰信仰的穆斯林后裔(后一种人)的一员,我不仅希望整个被称为回族的穆斯林后裔拥有伊斯兰信仰,而且我希望所有民族的儿女都拥有伊斯兰信仰,我也将为之奋斗不已。让包括穆斯林后裔在内的所有民族信奉伊斯兰,是我们的理想,作为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后裔来说,我觉得他的使命在于正确的向同胞传达真正的伊斯兰,而不是去传播影响伊斯兰声誉的、造成爱情悲剧的、造成愚昧僵化的民族主义、神秘主义或宗派主义等非伊斯兰思想。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地去为消除这些误解多做工作。早日将传教的方向针对教外,不要在族内迂回不前。冲出民族的圈子,向全体世人积极传教,才能消除伊斯兰是少数民族的信奉的误解,才能使伊斯兰在中国真正普及开来。
那个时候,原来不信伊斯兰的民族都变成了穆斯林了,那么与伊斯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穆斯林后裔恐怕早就回归先民的信仰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葬礼》中有两处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描写,父亲韩子奇在临终时是半信半疑地念着“清真言”去世的;而女儿新月在临终时则义无返顾地呼唤着她所爱的老师“楚燕潮”的名字去世。
这两幕不起眼的伏笔其实是在暗示作者要表达的意图:
穆斯林的上一代还在受着伊斯兰——这道宗教枷锁的控制,虽说半信半疑,但是无法完全摆脱。
而穆斯林的新一代则已经大胆地冲破这道束缚美好爱情的枷锁——伊斯兰,将其彻底抛弃。
两幕临终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被她称为穆斯林的回回民族,在前进中的巨大的变革,回回民族要想发展,要想享受现代文明的主张如爱情之上等等,作者看来必须抛弃伊斯兰的枷锁。而伊斯兰又是回回祖祖辈辈守望着的信仰,在抛弃时必然产生强烈的镇痛。回回民族在这场抛弃与守望互相冲突的镇痛中获得新生。新月死了,可是在作者的笔下,新月是为了改变回回民族陈腐的现状而死的,她是回回民族变革发展的最前卫的烈士——用生命换取美好的爱情。作者在暗示回回民族要改变现状,像其他民族一样文明先进,不受宗教的束缚,必须要经过牺牲,像火凤凰一样的死去,然后获得新的生命。
这是作者的理想,她爱自己的这个民族,但她的爱法与回族的穆斯林不同。她不认为回族的发展壮大在于恢复回族人对于伊斯兰的信仰,相反,她认为回族不像汉族等人那样享受美好的爱情与所谓文明的生活,障碍正是伊斯兰。因此这个民族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抛弃伊斯兰的枷锁。
韩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没有完全的抛弃伊斯兰传统,但是他的伊斯兰传统已经有了动摇。
韩新月(代表着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经完全地抛弃了伊斯兰传统,义无返顾地走向她的理想。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抛弃伊斯兰教的束缚,回回民族的希望正在前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我曾经想到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的书名要叫做《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葬去的究竟还有什么呢?也许还有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这也是作者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但作者以一种似现、似全似残的写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我的心情好似秋风中坠下的一片落叶,随着人物的经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最令我震撼心灵的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韩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爱情了吗?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没有。读过他们,令人有一种由衷的钦羡,又有一种揪心的疼痛。从一开始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在阅读他们两人的言语和对白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深的,同时又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认,我被这种高尚的爱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随之变化。说实话,我很羡慕,甚至向往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相儒以沫,但可惜的是她的爱情追求显得稀里糊涂,几乎在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的情况下,就懵懵懂懂地跟着本能的喜好感觉飘飘然起来,乃至最后死到临头满脑子还都是那么可怜的一点所谓的本能的美好感觉。不幸的出世、抑郁的生长、痛苦的爱情、悲惨的丧生……新月的悲剧也许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叫人不得不为之哀叹,这也正是整部小说的过人之处罢。
我真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白纸黑字里面的主人公!正义,你为何而生?为何而灭?为何在现实面前,你如此不堪一击?
生命在命运面前似乎微不足道,哀歌为谁而响起?《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留下一片纯净,一片空灵……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暮色悄悄地降临了墓地,婆挲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了,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上洒落。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这就是我所喜欢的《穆斯林的葬礼》的结尾。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很遗憾没有真正认真拜读过,这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我有幸一睹它的风采,想写下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笔.那个弥散着淡淡的忧伤的月与玉的意境让我不忍下笔,似乎稍不留意就会打碎这个绝美的意境。
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洁诗篇;一部映射普通大众生活的历史之剧;一部折射平凡却辛酸的爱情故事的缩写;一部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的真实画卷。这部长达50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习俗做了全面、彻底的描绘。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时间,上迄二十世纪初,下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活动的范围从亚洲到西欧,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的沉重灾难,还有鲜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习俗、玉器行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它不仅是穆斯林的葬礼,也是爱情的葬礼,围绕着几代人的似乎“扭曲”的爱情书写穆斯林人的生活……。
读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书中美丽的言语和措辞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环境的衬托,作者运用的词语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就不以为怪了。读完这本书,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当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仿佛进入个全新的世界,里面讲了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传统风俗......书中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作者对此书结构的安排也别具特色,作者在这一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称托出当时的社会环境。
从这本书的书名即可分析出结局蕴含着悲的意味。的确,结尾令人结尾惨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令人感慨,令人怜悯,但却阴阳两隔。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天星跟容桂芳的爱情也没有结局,这难道仅仅是梁君壁的错吗?不,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的弊端,是封建礼教的思想侵害着没有思想的梁君壁!
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新月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样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她对学业是那么充满向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语系。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帮助寝室里英语差的罗秀竹。但她的心脏病把这一切都毁掉了,父亲姑妈的疼爱,哥哥天星的关爱,楚老师的支持,并没有让韩新月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于疾病做斗争,可命运就是这样,从不眷恋人,还是让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留有遗憾的离开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拥有生命,便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翁相比,我们不都很幸福吗?最起码我们拥有着宝贵的生命,这便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还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苦恼吗?还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烦恼吗?珍爱我们的生命,树立我们的信心,相信没有过不了的砍,没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
本来写完了就想放blog里低水平自娱自乐完了,后来觉(jiao三声)着不贴出来给绿友看看也挺冤的,万一要有人有共鸣啥的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阳光进来,视线从电脑屏幕前移开,感觉不到视线中是临近黄昏时的那种“窗外”。一个下午的阅读让一部名着的最后几章印于又一个平常读者的心中。
《穆斯林的葬礼》——很早就被这个书名吸引,知道这肯定是个“很好很强大”的作品。着手开卷阅读却是因为此书是我计划中一个必读的任务。故事在两个年代穿插进行,一是抗战前后的民国时期,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故事中的主角有N位,并且大都来源于真实的曾经的生活。下面这段文字是该书的官方总结:“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这个总结真是太官方了,官方得都有点儿“中央”了。在这个高度概括的鲜明旗帜下,俺再总结一个“地方”的哈。头几章中,作者除交代故事主线外,还对中国穆斯林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民国年间老北京的风貌,韵味甚至风味食品都进行了深入描写。尤其是对老北京东来顺涮羊肉的那段十分内行专业的描述直让我想飞回北京,甚至是飞越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直接前往几十年前的那个东来顺。除去对贯穿始终的对玉器行当的精深讲述外,这些对文中各行业的细节描述,也如出自业内人士之手一般。看过后就是一个字儿:赞!不过读到中后部分时,本读者确实也因为八十年代主流文学特有的带一点儿说教,并且啥事都有点儿小煽情的讲话方式而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儿小乏味。这大概是因为本人历来就不是那么喜欢读一些小男、小女、小情感,小悲伤之类的东西。然而,这小乏味并不能拦着我喜爱这部巨着。并且,看到后面几章时,先前的那一点点儿小乏味也自己个儿消失了。这出悲剧在最后几个章节真可谓是越演越悲,悲得连作者在写她的时候都止不住泪水,心绞痛一次次发作……本人属于那种看恐怖片都能看乐看开心的类型,而《穆斯林的葬礼》令我这样的人员都几度眼睛湿润。倒不是说这部作品擅长“赚取”眼泪,而是所有读过她的人都会被她触到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东西,那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并刻在骨髓中的共有物——任年代的变换,意识形态的更迭,都不会被丝毫改变。但具体这种共有物是什么?俺也说不大清楚哈。凡伟大的作品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想,大概正是因为她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参透人性中这些说不清楚的共同之处吧。通篇文字中,一家两代人两条故事主线交替进行,最后合为一处。而两条主线衔接处并不生硬,而是让人感觉像是在看电影。能让读者置身于其中的故事是好故事,能写出这种故事的作家当然就是好作家啦。在给全书收尾的后记中,作家霍达向读者们详谈了故事的背景,写作过程和对文学的一些看法。其中很多观点令本粉丝由衷欣赏和佩服。
摘录几句如下,大家共勉:“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容不得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文如其人’,作家的赤诚与否是瞒不过任何人的眼睛的,我历来不相信怀着一颗卑劣的心的人能写出真善美的好文字。”“我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仅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灵魂。让人看见的技巧是拙劣的技巧。”“必须真正理解‘历史无情’这四个字。谁也不能改变历史、伪造历史。”一整部书,五十万字,一家两代那么多主角,所有这些都是为牢牢写出一个“情”字。从古至今,很多伟大的作品从开篇到结束也都是在围绕着这个字。其实早就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东西多年啦,但今天完整读过此书后,似乎俺又有点儿小动摇了哈。。。
第六篇环境烘托:高中语文作文评改方案
高中语文作文评改方案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郑六春1、作文的评价基本原则(1)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用三维目标,着眼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提高。(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总目标,分类目标,抓关键、找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3)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发展。(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我评价,同伴、教师、家长参与交互活动评价。(5)评价应注重基础的同时,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6)评价应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2、作文批改操作程序(1)由易到难、先基础后发展、化抽象为具体化、以赞扬为主,在批评中给明确修改方向,以小见大个性点评。(2)批改方式:师生同改,学生自改、分组改、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互换改,分点批改,学生基础,老师发展(搞流水作业)(3)作文评分标准:第一、看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和字数(800字以上)标题是否符合题意要求(满分5分)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六要素)说明文:说明性、知识性、实用性应用文:书信、新闻、启事、通知、证明第二、卷面是否整洁(满分5分)错别字:发现错字圈上,写到批语处,改上正字,抽查(重点检查粗心同学),追究漏掉错别字的100字因果说明书。标点符号,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流水作业,本小组轮流找错别字,然后对最后两名或逐层加倍惩罚。原则:每一个扣1分,最多扣5分。五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标点符号:强调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发现明显的,二处扣1分,超过10处以上的仍扣5分。第三、病句有无(满分5分)挑出病句,在下面画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完为止。病句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第四、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鲜明集中(5分)先找两篇好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的例文,一正一反,举一反三,详细说明什么叫中心突出集中。第五、看是否切合题意(5分)给学生明确审题立意的具体实例。抓要素,定内容(写什么、不写什么、褒什么、贬什么)找关系,明主次(为什么,因果关系推导)寻角度、理思路(怎么办、大小转换、抽象与具体互译,辩证全面分析)第六、看文章内容是否充实(论据材料至少3个)(5分)①全面性:正反对比,古今中外②针对性:是否围绕中心③典型性④现实性:立足现实,从现实中取材,运用历史材料,注入新的时代内涵⑤新颖性:选取新鲜可写的人、事、物、景⑥真实性:与虚构相对⑦丰富性:理论和事实交互使用以①②③④为1分,⑤⑥⑦为增加分,直至加满5分为止。第七、看文章的结构是否严谨和完整(5分)起:开头承:段落层次关系是否明晰。段落匀称(5-6)、层次顺序(时空逻辑)转:过渡是否自然合:结尾第八、看语言是否流畅。(5分)简明: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方法:围绕中心,抓住要点;善于概括;巧用指代,避免重复,删除多余。连贯:兼顾一个中心话题、合理的语序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要求:保持话题或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合理安排句子的顺序,保持清晰地条理句式要协调一致要有必要的过渡、交代、衔接、照应得体: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方法:适合语境,准确措辞;明确目的,有的放矢;看准对象,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灵活应用。准确:用词、搭配、筛选、转换方法:符合情境、事理、心理、程度、对象鲜明:观点明确、色彩(感情色彩、事物形象色彩)分明方法:恰当选用词语、句式、运用修辞生动: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方法:形象具体(绘形绘声绘色),苦心炼字、借助修辞、恰当运用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第九、看感情是否真切(5分)三合乎:实际、事理、自然(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事感人)感情充沛,格调不低沉,思想健康。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一致,不是外加上的,既不能游离于文章之外,也不能刻意拔高,更不能无病呻吟。第十、看表达技巧是否完整(5分)表达方式:①记叙:顺序、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倒叙:使结局得到强调,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②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工笔细描、粗笔勾勒、白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透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侧面描写:通过烘托使某一事物突出;激发人的想象力;节省笔墨,结构紧凑,表达简练;手法富于变化,感染力◆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形象、烘托心情、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情节、暗示情节、暗示主题、深化主题、交待时间、地点等要素。◆肖像描写:刻画或暗示人物的性格、心情、身份、地位、遭遇等等。◆细节描写:略③议论:一般分4个步骤1、提出论点 2、对论点进行阐述 3、举例2-3个 4、总结论点以上四个步骤成为“起、承、转、合”举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起)。常言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一路的坎坷与坚韧,成功之花又如何绚烂多彩(承)?李时珍游历名山大川。。。。。。;司马迁呕心沥血写出。。。。。。(转)。人生是个很气奇妙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发生的会是什么,但是梦想是个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只要你想着他前行,就会发现离他越来越近。所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请君坚持,不是吗?(合)④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哀景乐情。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夹叙夹议:叙述是基础,议论是升华,事理结合,让读者由表及里,认识更深刻。【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1.联想和想象: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2.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形象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表达含蓄,给读者以回味。3.寓庄于谐:使行文活泼,幽默风趣,言近旨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4.以小见大: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化陌生为熟悉。2.比拟: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4.夸张: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渲染气氛,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5.对偶:结构对称,凝练概括;对比强烈,褒贬分明;音韵和谐。6.设问: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7.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8.对比:(衬托手法的特点与对比相关、相似,为便于掌握,一起介绍)运用效果:对比—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衬托——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9.反复:突出某个意思(或主旨),强调某种感情;使上下文衔接更紧凑;分清层次,增强文章节奏感;一唱三叹,强化感情。10.排比:层层推进,增强气势,加强感情,节奏鲜明,意义递进关系明显。以之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更严密、透彻;以之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以之叙事可以把事物叙述得井然有序;以之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11.反语: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12.用典: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13. 引用:一种是引用诗词歌赋、名人名言;一种是引用神话故事、历史传说、轶闻趣事等。神话故事:作用是为增加这里的神秘色彩,体现了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为本地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历史故事:作用是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14.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结构技巧】◆题目:是否含义深刻、紧扣内容、全文线索、新颖独特。◆位于开头:引出话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铺垫、交代要素、欲抑先扬、提纲挈领、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础、设置悬念。◆位于中间:过渡(衔接紧密、语义连贯、思路清晰)、承上启下、转移话题,线索连接,伏笔。◆位于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含蓄委婉、呼应开头(题目)、深化主题。◆详略问题:详写有利于更生动、更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常常放在文章的核心段落、核心部位;略写有利于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常常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段落上。详写和略写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浓淡相宜、错落有致,既节省了篇幅、突出了中心,又生动、实在、有文气。详写略写搭配得当,文章就显得充实,主要人物也就写得丰满了。使笔法富于变化,重点突出◆伏笔的界定: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收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铺垫:引出下文议论抒情,为下文张本;烘托下文出现的主要人或事,使之更突出,深化主题。◆切入点独特,视角新颖。◆线索:可以是物、人、时、空、话等。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呼应:呼应题目、前后呼应、首尾呼应。呼应的好处是(作用)使全文结构谨严、浑然一体、紧凑、逻辑严密。◆抑扬: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上1—3为基本要求,4—10为基础等级,每项都为5分,加减分由批改人酌情处理,同时加减分每项得分只能在(0—5)的范围,不得超出。第十一、看文章(思想内容)是否达到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居高临下审察事物,辩证思维剖析问题。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摆现象、揭本质、挖根源、说危害、讲办法,逐层分析说清所以然。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抓住规律、理清关系、对比曲直、驳斥谬论、多方阐发切中要害。总之,站得高、想得远、挖得深、说得透。第十二、看文章是否丰富。①材料丰富(论据充实)针对议论文而言,总原则:立足生活、着眼书本、打破时空。②形象丰富针对记叙文而言,人、事、物、景因对象而变。③意境深远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类作品而言。“境”中寄“意”,化“意”为“境”;采用情景相生的手法、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第十三、看文章是否有文采(语言通顺)。①用词贴切从词情、词义、色彩、声音、语气上仔细锤炼。搜集生活中的词语、熟语加以辨析运用。②句式灵活单复句、长短句、主被句、整散句、肯否句、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祈使句。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4.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5.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7.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8.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④文句有意蕴或有表现力蕴藉哲理:包括历史的反思;夹杂些许幽默感;具有穿透力的凝厚。第十四、看文章是否有创新。①见解新颖立意:发人之所未发,想人之所未想。分析:顿悟、求异、辩证。②材料新鲜(来源于积累和思考)三类:引用、化用、推陈出新(采撷类比组合)③构思新巧从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从形式上选择一种模式;从内容上确定一个角度。④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推理:比喻说理;类比推断;引申归谬。想像:再造和创造。训练方式:片段描写、补、续、改、扩、仿写。⑤有个性特征从语言、叙述分析风格体现个性色彩。以上11—14条总分为10分,每条2.5分,符合酌情加0.5至2.5分,直至加满2.5分为止,不符合不给分。总注:批改完成,批改者应分十四条有选择有创意地给以点评,并签上评改者的姓名。评语务必做到以正面激励,反面纠正,敢于创新性地提出可操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