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属高风晚9篇
一:[况属高风晚][少年作家杯B组]那诗意的风_900字
风,是无形中的有形;是无色中的有色;是无声中的有声。我喜欢风,喜欢那充满诗情画意的风。
我喜爱风,喜爱风给我的感觉:舒适,惬意。诗人们也喜欢风,风总寄托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初唐四杰之首王子安,才华横溢,满腹豪情。只可惜他命运多舛,最终英年早逝。当初他乘舟南下探父省亲,秋水荡漾。他离家已久,思乡心切,看着山中秋景,叹道:“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那萧瑟的秋风,吹进王勃的心里,吹进那些秋叶中。风是有形的,它载着黄叶,载着王勃的乡愁,载着长江之水,浩浩荡荡飘向万里之外。
边塞的寒风凛冽,却吹不尽那深重的友情。冻僵的红旗在旗杆上吱吱呀呀唱着离歌,风带着雪花悄然而至,送友人走出军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风的颜色,洁白如梨花,纯净如雪花。岑参送友人离开,山回路转,诗人不能远送,严风铺好了一条雪路,捎着诗人的离情别绪,撒在那空留的马蹄印上。
远远望去,黄河似乎一直流到白云中去了,一片孤城就处在高俊的群山之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自古以来,边关要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玉门关挺立于凉州,白云千载,它记录着多少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亦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多少哀愁。悠悠笛声,《杨柳曲》空灵,婉转。王之涣站在城楼上,细听这哀曲。风也是有声的,风声藏在哀怨的笛声里。
风给了诗人许许多多的感慨,风拥有了诗意。形、声、色的结合,无疑是最美的。
孟郊登科之后,高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风吹的人神清气爽,马蹄轻快飞驰,心中的欢快无以言喻。风在马蹄声中,风在烂漫的花朵中。十年寒窗终得回报,怎能不让人心情舒畅。
西塞山前,白鹭戏水,鳜鱼正肥。渔夫张志和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里垂钓,不着急回家。这就是《渔父歌》中的欢畅。“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悠然的情怀中,风在斜斜的雨丝中,恣意地吹着。
诗人把喜怒哀乐都给了风,我在风中感受诗人的情感。风中诗意,何须雕琢,自然天成。
那诗意的风,轻轻地吹吧,掀开历史中那些璀璨的篇章!
辅导老师:张发军
云南楚雄双柏县双柏一中高二:zhym1121(施晓琼)
二:[况属高风晚]触秋_650字
窗帘轻轻拉起,秋日温暖的阳光荡漾着泻下来了……
也许南方真的只有小家碧玉的情怀,但不可否认的是,秋一立,那天空就立即变得高且深远了,薄雾不见了,云团不见了,烟尘不见了。有的只是那匆匆在空中掠过、不停变换着队形、长鸣着远去的飞鸟。这时,世界似乎静寂一片,时间凝滞,只剩下秋天了。
在这个大小街道都栽遍梧桐树的城市中,秋天算是好找的了。任意选一株,仔细地品赏,你就会发现它的痕迹:笔直高大的它渐衰败了,最梢处早已脱离,风侵雨蚀下,一片一片焦黄的叶片,群鸟一样飞下来,打着旋儿俯在地上,从此便一动不动。看着这些笑傲了大半年的绿叶渐渐向枯萎过渡,曾经盛极了的大树渐渐暗淡,令我在秋中又感到了一种“肃杀”的气氛。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秋初之时,蝉仍在鸣叫,只不过那声音已经透出了一种绝望和坠落。我在夏季最炎热的时候是常听它们鸣叫的,那么蓬勃和欢愉的齐唱。可是这种长着薄翼的小家伙熬过了酷暑,却过不了萧条又诗意的秋。那风并不像冬天时的无孔不入,也不像春天时的毫无目的,可却是一股股地送着,颇有几分寒意。于是,它就紧缩了,消逝了。
没有歌唱家的秋固然冷清,可它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一点点侵入人心,那淡然的惆怅中却有一丝丝温情。
最值得称赞的莫过于午后的阳光了。倘躺在一把摇椅中,手里握一杯清香四溢的花茶,再捧一本书,几时抬头望望从院子旁树上漏下的阳光,秋的脉搏与气息就在这闲情中释放出来,之后慢慢溶解……
我触到了,秋……
三:[况属高风晚]落叶_1000字
背着书包的我不由的停下了脚步,满地耀眼的金黄色吸引了我的目光。那,竟是一地的落叶!
我颇有些震撼。弯下腰拾起一片用指腹细细摩挲,看着叶片上清晰而有力的脉络,忍不住轻轻感叹道:“这曾经该是一个多么顽强的生命啊!”
古人曾对落叶做出过诸多评价。如王勃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又或者是刘彻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自古逢秋多寂寥”的确是这样,在唐诗宋词中,赋予秋天活力的很少。当然,并不是秋天万物自始至终都是这么萧条,它们也拥有过春的稚嫩和夏的蓬勃。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并不会永远停留在青春年少,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
落叶在它短暂的生命里做了什么呢?
春天的树枝上新绿的叶子显得娇小可爱,用自己清新的绿色驱走了寒冬,给人以早春的生机和温暖。随着时间的推移,盛夏的叶子已由嫩绿变为墨绿,树上那零星半点的叶子现在已长得枝繁叶茂。这也昭示着死亡正在一步一步的朝它们走来。如今它们真老了,翠绿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枯黄。一阵秋风掠过,它们缓缓地、缓缓地落到了地上。满地耀眼的金黄是它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一道风景。没错,它们的生命就是这样短暂,几个月前刚来到人间,转眼间就要步入死亡。
活着时它们装点着大树,为大自然奉献一丝生机。它们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将与大树告别,在天空中盘旋了几圈然后落在了地上,化为养料滋润着下一季的植物。落叶生命意义于此,你呢?你的的意义又何在?
人的生命相对于落叶而言,是无比漫长的。可是人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做了什么?朱自清曾在《匆匆》中写到“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是啊!假若我们虚度光阴,等到我们死去的那一天,我们还像刚来到这世界的时候一样无知,没有作为,没在这世界上留下那么一点点有意义的痕迹,岂不是枉来人世走一遭?
扪心自问,你究竟是在虚度光阴、成天无所事事,还是尽自己所能做好了每一件事,让自己的生活变的充实呢?抬起头,看着树枝上伶仃的枯叶,我豁然开朗!我绝不要等到白发苍苍回首往事时,因虚度年华而懊悔,更不要在迟暮之年忆及自己平生碌碌无为而为之羞愧!现在,就是现在,认真、努力、奋发向上才是我的人生意义!
我扶了扶背后沉重的书包,调整好状态。加快了脚步,朝学校走去。
初一:范明瑜
四:[况属高风晚]常建简介
一、简介
唐朝大诗人常建
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殷
五:[况属高风晚]吕布张邈臧洪传
陈寿
【原文】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一]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
六:[况属高风晚]高风的秋景_1200字
拿到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我真的是手足无措的,我真不知该如何去写,尽管我来到高风已有了两个月的时间,然而我的内心真的实难接受这里,毕竟我在原来的学校生活了整整九年,学校的每一部分我都牢牢刻在脑海里,我曾与我现在的同学开玩笑说“原校的每一个厕所在那里我都清楚”我已经习惯了那里,所以对于高风,我的内心已给之抗拒,再加上每天往返于同一条路,学业的沉重压力,也使我无暇顾及校园里的点滴,然而真说一点儿也没有,你定然不信,的确,脑中一些零碎的画面还是有的。
逢秋悲寂寥
不知道为何,每每走在通往教学楼的林荫道上时,内心就禁不住悲凉起来,可能你会认为是学业压力太大,然而就我自己而言最主要的还是那几只樱花树,我仍深深的记得,刚入秋没多久,樱花树上的叶子就纷纷扬扬的下落,每每此时我都禁不住要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无数次我亲眼目睹:一张张枯黄无力的叶子,在树枝上摇摇欲坠,一阵西风吹来,它们紧紧的攀住枝桠,然而猛烈的晃动之下,部分树叶还是被判处了“死刑”,下落的那一瞬间,我进感觉她是那样的“颓荡无助”,随风任意东西。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诚然觉得那一片下落的树叶即是我,我永远无法忘记,中考过后,当我得知成绩不理想时,我整个人就好像崩溃了,那一刻,我真的有万念俱灰之感,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内,我就像他一样,可以说每天过着像“行尸走肉”的生活,这也就是为何我能感到它的“颓唐无助”的原因吧,唉,真的是逢秋悲寂寥啊!
秋日胜春朝
尽管说落叶使我悲叹,但秋天却也仍是我的最爱,因为我认为它的火红与热情比起春天是绰绰有余的,校园的其他角落我不曾多注意,然而靠近教学楼的篮球场的东侧的那棵大树,深深得吸引着我,不为别的,单我它那迥乎不同的颜色,尽管那是属秋红色,但却不得不让我折服,它红的张扬热烈,似乎倾尽了生命的全部,叶尖那一点红犹如被鲜血浸染过一样,然而他没有春日红花的那一味娇艳与妖媚,有的是一份孤傲,一份清高脱俗。因而我言秋日胜春朝!
落日红光照
春日的太阳寒意未尽,夏天的太阳太过毒辣,冬天的太阳虽好但又觉得太娇气,人人欲求,唯有秋日的太阳,特别是它的落日,最(醉)得我心。傍晚,我和室友们倚在阳台之上,望着那一轮大而圆的落日,我竟有些出神了,忽然,“九”(寝室人称代词)说:“我能张目对日了。”呵呵,大家一片笑声,不过的确如此,秋天我们能肆无忌惮的窥看太阳,,尽情享受红光下的欢乐时光,望着那一张张被映红的脸庞,心中的幸福,温馨之感油然而生。“室友们,有你们真好!”(我们小寝室组成一个小家,有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呵呵)
高风的秋景在我的脑中即使这几幅画,它有寂寥,有热情亦有温馨!
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高一:用心追求
七:[况属高风晚]四季词汇——秋天
秋天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八:[况属高风晚][2013暑期征文]游桂林记_1000字
桂林自古享有“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自今有诗人陈毅“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诗句。在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有幸浏览了桂林。这才懂得为何桂林历来会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是世界着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正所谓“看山观水、游山玩水”,是桂林旅行的永恒主题。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这样的山。而今,在我亲临桂林之际,桂林以其旖旎的风光向我证明了这一切,书中所述实不为过。早有耳闻,桂林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这真是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山青,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它五峰连属,临江石壁上,青绿黄白,众彩纷呈,浓淡相间,班驳有致,宛如一幅神骏图。九马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或立或卧,或奔或跃,或饮江河,或嘶云天,正是“马图呈九道,奇物在人间”。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将一座层峦叠嶂的大山打扮得姹紫嫣红;夏天,满山松竹、阵阵碧涛、山川竞秀、郁郁葱葱;秋天,枫红柏紫、野菊遍地;冬天,雪花纷扬,白雪皑皑、冰花玉树,别有一番情趣。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
九:[况属高风晚]2010年中考考点梳理:诗文默写
专家解读考点
课标与教材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是高度重视的,其相关要求是:记诵默写所学课文中的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篇或段;记诵教材附录中的古诗词名句。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例根据题目要求默写古诗。
(1)将诗句补充完整。
①______?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在横线上完整地默写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泊秦淮
杜牧
(2009年海南省中考试题)
答案:(1)①明月几时有②柳暗花明又一村(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透视:此题分两个小题,一是填写诗句,二是默写一首完整的诗。既有对诗歌名句的积累考查,又有对整首诗的背诵考查。解答此类试题,唯一的途径便是增加积累,平时多读多记。
常见失误分析
例诗文默写。
1、必做题:请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补充完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______,______。
2、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①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曲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②唐代着名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③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朱自清《春》)
④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⑤宫中府中,______,陟罚臧否,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⑥______,______,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2009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试题)
答案: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