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一: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九
矣yi
1.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赤壁之战》)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4.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例解]语气助词,用于陈述句尾。或助肯定语气,有的可译为“了”,有的可不译;或助已然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可译为“了”;或助将然语气,说明事情将要实现,可译为“了”。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6.呜呼,烈矣!(《谭嗣同》)
[例解]语气助词,用于感叹句。助感慨、讽刺、赞颂语气,可译为“了”“啊”。
7.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毛遂自荐》)
8.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解]语气助词,用于祈使句,助请求、劝勉、禁止语气,可译为“吧”。
9.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
[例解]用于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
因yin
1.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解]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3.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4.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于yu
1.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4.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5.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6.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7.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9.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例解]“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10.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1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12.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13.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例解]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14.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1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1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例解]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17.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
五人墓碑记二: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71)使 shǐ
71、使,shǐ
(1)动词
①命令,派遣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
--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宪法。
②叫,让
试使斗而才。(《促织》)
--试着让它(同别的蟋蟀)咬斗,结果获胜。
③主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这时凭着大中丞的身分作苏州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心腹,逮捕周顺昌先生的事就是由他主使的。
④使唤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人人都能够像使唤奴仆一样使唤他。
⑤致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致使天下的人,口里不敢说,心中却充满了愤怒。
⑥出使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颇商相如列传》)
--您实在找不到人的话,我愿意捧着宝玉前去出使。
(2)名词
①使命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下,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②古代官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使者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刻(派人)捧着宝玉来了。
(3)连词,假使,如果
使人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假使人们所憎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还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
相关阅读:
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
(1)爱
(21)度 dù
(41)假 jiǎ
(61)去 qù
(81)素 sù
(101)要 yào
(2)安
(22)非 fēi
(42)间 jiān
(62)劝 quàn
(82)汤 tāng
(102)宜 yí
(3)被
(23)复 fù
(43)见 jiàn
(63)却 què
(83)涕 tì
(103)遗 yí
(4)倍
(24)负 fù
(44)解 jiě
(64)如 rú
(84)徒 tú
(104)贻 yí
(5)鄙
(25)盖 gài
(45)就 jiù
(65)若 ruò
(85)亡 wáng
(105)易 yì
(6)兵
(26)故 gù
(46)举 jǔ
(66)善 shàn
(86)王 wáng
(106)阴 yīn
(7)病
(27)固 gù
(47)绝 jué
(67)少 shǎo
(87)望 wàng
(107)右 yòu
(8)察
(28)顾 gù
(48)堪 kān
(68)涉 shè
(88)恶 è
(108)再 zài
(9)乘
(29)归 guī
(49)克 kè
(69)胜 shèng
(89)微 wēi
(109)造 zào
(10)诚
(30)国 guó
(50)类 lèi
(70)识 shí
(90)悉 xī
(110)知 zhī
(11)辞
(31)过 guò
(51)怜 lián
(71)使 shǐ
(91)相 xiàng
(111)致 zhì
(12)度
(32)何 hé
(52)弥 mí
(72)是 shì
(92)谢 xiè
(112)质 zhì
(13)顾
(33)恨 hèn
(53)莫 mò
(73)适 shì
(93)信 xìn
(113)治 zhì
(14)固
(34)胡 hú
(54)乃 nǎi
(74)书 shū
(94)兴 xīng
(114)诸 zhū
(15)恨
(35)患 huàn
(55)内 nèi
(75)孰 shú
(95)行 xíng
(115)贼 zéi
(16)患
(36)或 huò
(56)期 qī
(76)属 shǔ
(96)幸 xìng
(116)族 zú
(17)假 jiǎ
(37)疾 jí
(57)奇 qí
(77)数 shù
(97)修 xiū
(117)卒 zú
(18)当 dāng
(38)及 jí
(58)迁 qiān
(78)率 shuài
(98)徐 xú
(118)走 zǒu
(19)道 dào
(39)即 jí
(59)请 qǐng
(79)说 shūo
(99)许 xǔ
(119)左 zuǒ
(20)得 dé
(40)既 jì
(60)穷 qióng
(80)私 sī
(100)阳 yáng
(120)坐 zuò
五人墓碑记三: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二
安an
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例解] 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
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4.沛公安在?(《鸿门宴》)
[例解] 用作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
而er
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例解]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例解]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例解]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例解]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例解]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7.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例解]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8.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解]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9.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例解]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尔er
1.尔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