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篇1: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思路
议论文写作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到了中考、高考时还是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来。究其原因,除了文字基本功外,思路不对头是其主要症结所在。本文试图从理清思路方面来探讨加强和改进中学议论文的教学教法。
一、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思路
确定中心论点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和观点的确立。
首先是动笔之前的构思。鲁迅先生写文章,即使是写一篇几百字的短文,也不是马上摊开纸就动笔。他总要先“打腹稿”,这就是构思过程。
动笔写文章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反过来可以发现,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提炼文章的主题。而文章的主题不是主观臆想的,外加上去的,是通过把现实生活的材料所蕴涵着的思想意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掘出来的。如鲁迅的《祝福》,对于祥林嫂性格的广泛的社会性、历史的必然性及其悲剧深刻性的挖掘,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艺术构思的范例。
构思的方法,是一个“消化”材料的过程。文章的构思首先是吃透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又来自于生活素材。因此,构思首先是理解生活,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文章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分出主次、真伪,进而深化主题。构思好比是设计文章的草图,我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采用编写提纲的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构思。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
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
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⑤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是确立观点。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确立观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观点的提炼方法。观点的确立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可通过质疑、深思、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来拓宽思路。如对《诚信》这一命题,首先应理解什么是诚信(诚实、信用),接着追问人为什么要有诚信(立身之本),诚信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影响,以及没有诚信对个人、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恶果,最后才是如何落实诚信的问题。而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为:引述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先正面论述,然后再反面论述)、联系现实、解决方案、深化观点。可以先概述提供的材料,然后分析“为什么”,接着就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你的观点(可从正面、反面比较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深化观点。
又如引用一则材料:宋代建隆年间,有个管理工程竹木材料的官员,对库存的圆木长短不齐颇为忧虑,就上书宋太祖,请求把长圆木锯短一些,使这些圆木长短划一。宋太祖在他的奏章上批道:“你的手指、脚趾难道就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把长的指头截去,使它们也长短一律呢?长的就让它依旧长着吧,短的就让它依旧短着吧。”如何从这则材料中引出观点?首先引导学生对材料加以分析认识,把握住材料是确立观点的关键。宋太祖的御批,肯定的是木材长短不一,可以物尽其用。由此可联想到人尽其才,再联想到历史上刘邦善用人才,然后联想到国企改革知人善任,使国企起死回生,联想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领导干部的公开聘用等。可见,只要拓宽思路,让思绪插上翅膀,进行联想和想象,即可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班门弄斧篇2:关于写茶杯中的人生的作文
人生如品茶,或一饮见底,豪气冲天;或细细品味,悠然自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茶经。
爷爷爱茶,父亲嗜茶。我非品茶好手,说起品茶自是班门弄斧,但这喝茶确实耐人寻味,久而久之,也不免喝出几分感慨。
说起爷爷喝茶,那可是豪气十足——端起杯便一饮见底,干脆利落,就像他办事,果断刚毅,丝毫不拖泥带水。
有时,我问爷爷:“就您这喝法,也能品出个味儿来?”你猜他老人家怎么说,他说:“这茶是好是坏只有到了肚里才明白,香不香没多大关系,不闹肚子就好。”
父亲喝茶却与爷爷大相径庭。父亲做事总追求尽善尽美。他喝茶往往把第一次冲茶的水倒掉。我不解。他说那是为了清除茶中的异物,一杯滋味醇美的好茶,若是因为有了“作料”而影响了纯正味道,岂非憾事?
说起来,我也真佩服父亲那可贵的耐性,就如同他喝茶,慢慢悠悠,那投入的神情还真有点行家的味道。瞧,先是气定神闲地坐好,然后颇为优雅地拿起杯子,用杯盖在杯口上轻刮两下,再微吹两口气,轻呷一口,闭上眼睛。个中滋味,你想象不出有多舒坦,这让我羡慕得心里直痒痒。母亲说父亲是一壶温吞水,天塌下来他也不慌张。我想,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镇定从容,父亲的腰杆才能在饱经沧桑之后仍然挺得那么直吧。
初学喝茶时,我曾问爷爷,该学他的茶道还是该读父亲的茶经,爷爷给了我一句话:学别人喝茶就不是为了自己而喝茶。
其实,年幼时我便已尝到了茶的滋味。不过,那纯粹是“吃”茶。抓一把茶叶直接放到嘴里,大嚼大咽。我后来的品茶之道得益于幼时“吃”茶的心得——茶叶越多,吃起来越苦涩,回味也就越甜。先苦后甜,苦多甜多。
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爱泡上一杯茶,懒洋洋地窝在沙发里,一边看杂志,一边慢慢地抿上一口。有时干脆放下杂志,双手捧着茶杯,凝神看着那茶叶片片,在水中轻轻荡漾;或者把脸贴在茶杯上,感受茶水传递的温暖。茶,有点苦,有点甜,悠悠的,暖暖的,就像我的日子……
每当遇到不顺的事儿或心情烦躁时,我爱泡上一杯浓浓的茶,喝上一口,苦苦的,然后静静地等待,待到清甜的回味满齿满颊,我的心也随之宁静,重新充满希望……
人生如品茶,滋味自在其中。
班门弄斧篇3: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准备
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准备
(一)发散思维——定立意
举例:西方人吃铁蚕豆,吃了壳,吐了豆,摇头说:“肉薄、核大,什么好吃?”西方人煮茶吃,倒去茶水吃茶叶,皱眉说:“涩而无味,有什么好?’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至少包含如下道理:1、看问题切忌片面化 2、不能死板硬套,搞经验主义 3、不要自以为是,凡事想当然 4、切莫盲目排外 5、孤陋寡闻会误事 6、不可轻率下结论 7、客观事物的价值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二)逆向思维——定立意
举例:
1) 近墨者黑:身正,近墨未必黑。
2) 知足常乐:不自满是永远向上的车轮。
3) 言者无罪:因言获罪者比比皆是。
4) 后生可畏:激情四射,才华横溢的同时别忘了沉淀,否则江郎也会有才尽的一天。
5) 艺高人胆大:但是也要看到“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人”,因此艺高也要谨慎。
6) 开卷有益:好书有益多多,坏书则未必。
7) 班门弄斧:弄斧到班门方可有长进。
8) 勤能补拙:勤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徒劳。
9) 守株待兔: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时这种“等待”最为需要。
10) 识时务者为俊杰:一味迎合世俗岂不让人平庸。
(三)辩证思维——定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