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柚5篇

时间:2018-08-18 来源:诗词专题 点击:

马家柚一:三件宝贝


宝萃轩古玩店坐落在崂城市老城区,是冯艺坤的岳父给他留下的产业。其中堂的墙壁上,就供奉着一个斗大的“诚”字。随着城市的发展,宝萃轩两间不起眼的小铺面已是举步维艰了。

冯艺坤和老婆马文凤反复商量后,决定在西城区临街的地方买块地皮,然后建个像样的古玩店。可是买地盖房最少也得1000万,算算他们手里的积蓄,再把店里值钱的东西盘出去,倒也能凑个500多万,可尚有一半缺口呢。马文凤想了想说:“你就先用这500万买块地皮吧!”

西城区真有一家已经倒闭多年的食品厂要出售,冯艺坤凑够了500万之后,食品厂就姓冯了。拆迁队的几台大机械开进去,没几天,食品厂就被夷为平地,可下一步购买建材的款子还没着落呢。

冯艺坤本想以地皮为抵押,通过银行的朋友贷一笔款,可马文凤一听,断然否定了:“我们马家经商有个规矩,就是不碰印子钱(贷款)!”贷款虽可解一时之急,但如果还不上呢,祖产不就没了?

宝萃轩古玩店在崂城市经营了300多年,就是得益于一贯稳扎稳打的作风。马文凤一弯腰,从红木衣柜中取出一口三尺长的木箱子,又摸出钥匙,捅开上面的一把老式铜锁,将第一格里的东西取了出来。

宝萃轩原就是马家的买卖,因为马文凤父亲没有儿子,支撑门户的重任才落到女婿冯艺坤的肩上。马家祖上怕后辈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就在紫檀木箱里留下了三件压箱底的好东西。

马文凤把箱子里的第一件东西拿了出来,这是一把清朝亲王用过的腰刀。在这把镶金嵌珠的腰刀底下,还压着一个发黄的信封。马家的祖先在信中告诉后人,如果遇到什么急用钱的地方,可将这把腰刀卖掉。但这把腰刀只能卖给一个右手使刀的习武之人。

这把削铁如泥的腰刀立刻吸引了众多古兵器收藏家,最后价格被炒到了100万,可马文凤却还是摇头。冯艺坤也不知道马文凤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星期过去了,这把腰刀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买主。

这天冯艺坤出差回来,发现挂在店里的腰刀不见了,店伙计告诉他,那腰刀被一个全国武术大赛的冠军买走了,他师父三个月后生日,他要将腰刀当成礼物送给师父,他师父成名的武功就是一套百胜刀法,而且他师父使刀用的就是右手。

腰刀卖了60万。冯艺坤用这笔钱购买了建材。工程进行了一个多月,主体建筑完工,工程队的队长找到冯艺坤,现在工程队急需两笔款子—一是要给工人开工资,二是要从外国进口高级的装潢材料。这两笔款加一起,正好120万。

马文凤又从木箱里拿出了第二件宝贝—一个有着99只金环子的九九连环。99只金环子中间,串有一只翠玉的手柄。九连环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可是拆解极为复杂的九九连环却不多见。九九连环下面压着的信中写道—这把九九连环必须卖给一个懂得解开它的人。九九连环那99只金环子净重为3。6斤,那个一米长的翠玉手柄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这件宝贝一经露面,立刻引起轰动,最终一个专门收藏九连环的山东专家用120万元把它买走了,冯艺坤用这120万正好把古董店的新店建完。

全新的古董店刚开业,第一笔买卖就上门了—一只乾隆皇帝御用的笔洗,卖主一口要价480万,还不许还价。钱都用完了,冯艺坤手头没有收购现款,他一下子就被难住了。

马文凤二话不说,打开红木箱子的最后一格,从里面拿出了镇店之宝—一只明代的寒山碎玉尊。这只寒山碎玉尊很快被崂城化工集团的董事长张国沂以500万之价买走了。

乾隆御用的笔洗到手,冯艺坤转手就卖了520万。第一单生意,就赚了40万。可这40万冯艺坤还没焐热,这天,一个风度翩翩的白发老者就领着一个年轻人进了店,那年轻人正是三个月前买刀的武术冠军。

白发老者把古玩店卖出的腰刀放到柜台上,对伙计道:“叫你们老板出来,我要换刀!”

冯艺坤和马文凤得到消息,急忙来到了店内。古玩店也有古玩店的规矩,售出的商品,除非是赝品,是绝对不退不换的。

冯艺坤刚把规矩一说,白发老者摇头道:“这腰刀应该是两把,也就是一左一右,我用的是右手刀,而你卖给我的是左手刀!”虽然这把清朝的兵器是他徒弟孝敬自己的礼物,但在那白发老者眼里,兵器就是兵器,叫他一个用惯右手刀的人拿一把左手刀,那真是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可马家只有这一把左手刀,哪有什么右手刀?马文凤倒也爽快,她拿出了丈夫第一笔生意赚的40万,然后加上卖掉寒山碎玉尊,买了乾隆笔洗后还剩下的20万,一分没少地退给了白发老者。那白发老者满意地离开,腰刀也完璧归赵了。

俗话说一鞘双刀,也就是两把刀需要贴在一起,然后插到同一个刀鞘里。贴在一起的一面,自然没有刀挡,刀把儿也是一个平面。马文凤将那把左手刀拿在手里,一按刀挡上镶嵌的珠子,只听“嘎达”一声,刀把一转,左手刀竟变成了右手刀。原来这把刀的刀把儿竟是可以转动的!

宝萃轩古玩店原价退回腰刀的义举先上了报纸,后上了电视,冯艺坤也成了崂城市最有信誉的商人。人们手里有了余钱,都想投资买点什么好玩意儿,冯艺坤那古董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一年下来,除去开销,古玩店正好赚了80万。大年初六这天,冯艺坤拜过财神,正要开门,兜里的手机响了,打电话的是购买九九连环的收藏家。那九九连环在拆解过程中也出了问题—有一个金环卡住了翠玉的手柄,这九九连环竟是一只打不开的死连环!

如果九九连环是个死连环,就不值120万呀。马文凤当机立断,打电话叫来那个收藏家,一气退给了人家80万,不够的钱她用宝萃轩的信誉作保,打了一张40万的欠条。

收藏家走后,马文凤用两只手指捏住卡在翠玉手柄中的金环,猛一用力,只听“嚓”一声,金环竟穿手柄而过。冯艺坤拿起那个翠玉手柄摸捏了半天才明白,这翠玉手柄的坯料竟是一块软玉。金环子卡在翠玉的手柄上,只要用力,就可以在软玉制成的手柄中一穿而过。这九九连环真是一件好宝贝。马文凤将九九连环收好,第二件宝贝就又回到紫檀木箱中睡大觉了。

冯艺坤看着去而复回的两件古董,低声问马文凤:“是不是寒山碎玉尊也快回来了?”

马文凤笑笑:“应该不会太快吧!”

宝萃轩古玩店又经营了两年,时间就到了2009年年初,炙手可热的世界经济一下子冷下来。面对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外贸出口企业一家接着一家地倒闭。

很多收藏古董文物的企业家们纷纷抛出手中的文物套现,冯艺坤则乘机大肆收购,他手中的资金一下子用光了。

当初花500万买了寒山碎玉尊的崂城化工集团董事长张国沂也不例外,面对订单骤减、库存大增、流动资金减少的局面,他只得把寒山碎玉尊送到了京城的拍卖行,拍卖行的鉴定名家一看那寒山碎玉尊的底款,就愣住了,这只古尊竟是明朝制瓷名家成有涯的作品。成有涯的作品存世不过两三件,每件价值都在3000万元以上。听说张国沂这只古尊是500万买来的,鉴定名家忍不住笑了—500万买来的价值3000万以上的东西,不用想也是赝品。张国沂拿着鉴定名家开出的赝品鉴定书回到崂城市,一纸诉状将冯艺坤告上了法庭。

冯艺坤来到了法庭。张国沂的律师当庭出示了赝品鉴定书,并提出了退货和赔款的要求。

冯艺坤也当庭把自家店中那幅巨大的“诚”字祖训展示了出来:那只古尊可是马家的传家之宝,绝不可能是赝品。他这次是因为建店资金缺口,才贱卖的。

围绕着这只古尊的真假,官司打了一年,打到最后,这只古尊的真假还是悬而未决。张国沂召集了七八名瓷器鉴定行业中数得着的专家,气势汹汹地来到崂城市,对寒山碎玉尊重新做了分析—那只古尊尊底因为年深日久的磨损,尊下已经露出了一圈黑色的瓷胎。成有涯一辈子精研绝品瓷器,他怎么会用如此劣等的黑色瓷泥呢?专家们最后得出的结论为—高仿不真。

崂城市的法庭对这件轰动全国的文物纠纷案子做出了判决—判决冯艺坤不仅要赔付张国沂购买古瓶的500万元,还要同时交付100万元的罚款。

冯艺坤自然不服判决,直接把起诉书递到了省高级法院。

省高院的审判长看罢证物席上的寒山碎玉尊,说道:“冯艺坤,如果你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那么本院也只能维持原判了!”

冯艺坤说道:“鉴定这只寒山碎玉尊的真伪,是宝萃轩古玩店法不入六耳的秘密。我可以给法庭演示一遍,不过张国沂和他带来的鉴定专家必须退庭。”

张国沂等退出了法庭。半小时后,审判长派法警把他们传回法庭,审判长将张国沂等人叫到一旁道:“冯艺坤当庭已经做过了古尊的真假鉴定,我觉得还是你们错了,如果你们能在庭外和解,我看就不需要伤彼此的和气了!”

张国沂不服:“不成,如果冯艺坤不能拿出令我信服的证据,我是不会撤诉的!”

可是冯艺坤的鉴定,关系到祖传的秘密,自然不肯轻易向张国沂等展示。经过法庭调解后,冯艺坤说道:“鉴定古尊真伪的过程我可以展示一遍,但是这只古尊我必须原价买回去!”

冯艺坤要赎回古尊,可他尚缺300万现款。张国沂想知道古尊鉴定的秘密,就只有一个办法:先让冯艺坤欠300万,三年后,冯艺坤会如数归还。

张国沂没办法,只得咬牙同意。冯艺坤拿出一个铁盘子,将古尊放到盘中,然后轻轻晃动铁盘,古尊竟然粘在盘上纹丝不动。原来成有涯在制作古尊底座的时候,在瓷泥中加上了磁石粉。磁石粉有磁性,因而牢牢吸到了铁盘的底部。

这只寒山碎玉尊是明代一个太守放在凉亭中插花的花插,因为凉亭四面透风,如何稳定这只花尊成了难题。成有涯就想到了磁石。他在这只古尊底座的瓷泥中加上了磁石粉,在凉亭中的石桌上嵌入了一块铁板。铁板和尊底相吸,花尊就不会被风吹倒了。铁板和瓶底相磨,故古尊的底部发黑,这也就是专家认定这只古尊是赝品的原因。谁承想那竟是成有涯制瓷手艺上的神来之笔呢!

磁石粉和瓷泥入窑烧结,两种材质遇到高温后膨胀率不一样,所以烧制的过程极为复杂,除非像成有涯这样的高手才可为之!

冯艺坤只付了200万,古尊又回到了冯艺坤的手中,马文凤又原封不动地把那三样宝贝装回到了木箱子里。

这三样宝贝都是货真价实,可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些“缺憾”,最神奇的就是这些“缺憾”能叫它们在外面转一圈后,又原样回来。啥叫宝贝?这才叫真正的宝儿!

马家柚二:走眼的行家


幸存的古玩

明朝嘉靖年间,青阳县县城里有一家周记古玩铺,铺子的主人名叫周一青。这年三月的一天,周记古玩铺忽然失了一场大火,房倒屋塌,家当被烧得一干二净。周一青欲哭无泪,只得在铺子的废墟旁,搭建了几间窝棚,供一家人容身。

这天,周一青望着那片废墟发了一阵呆后,忽然想到:铺子里的古玩都被埋在了废墟下,也许有一两件仍完好无损,我何不将它们挖出来,用以渡过眼下的难关?

挖了三天,周一青把废墟都挖遍了,却没能发现一件完好无损的古玩,就在他大失所望之时,忽然,他看见了一只铁皮箱。

望着那只铁皮箱,周一青想了起来,它是三年前离世的父亲周掌柜留下来的,父亲在世时,一直精心保管着它,并不止一次地叮嘱过,平时千万不要打开它!由此看来,里面说不定收藏着可以救急的奇珍异宝!如果确实如此,周家便能凭借这只铁皮箱东山再起!

这么一想,周一青便急忙弄开了那只铁皮箱上的一把大锁,只见箱子里果真放着许多东西,有瓷碗、瓷碟,还有一只瓷香炉。可他捧起那些物件,逐一仔细看过之后,却是大失所望。

原来那些物件,竟然都是寻常之物,没有一件是古玩!周一青疑惑地想:这些物件都不值钱,父亲为何把它们都当成宝贝似的锁在了铁皮箱里?

周一青正发着愣,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过来。那人名叫程发,是个贩子,一向爱占别人的便宜,他伸头往那只铁皮箱内看了看,忽然道:“周老板,这只瓷香炉原本是我家的,十年前,被你的父亲买了去。”

程发说,十年前的一天,周掌柜忽然来到他的家中,要花五十两银子买走他家的一只瓷香炉,当时他担心卖便宜了,于是把价钱往上抬了五两。周掌柜没有还价,掏出五十五两银子,当场买走了。从那天以后,他就没有再见过它,没想到今天竟又见到了它。

听完程发的一番话,周一青大吃了一惊,心想:这只香炉非常普通,值不了几文钱,父亲肯定是受骗了!

见周一青又发起了愣,程发摇了摇头,刚想离开,周一青却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程发,这只瓷香炉根本不是什么古玩,你得把从我父亲手里骗走的那五十五两银子,退还给我!”

程发把眼一瞪:“我哪里骗了你父亲?你父亲做了一辈子古玩生意,是远近闻名的大行家,他岂能不识货?”

程发说完话,抬腿又要走,周一青却硬拽着他不放,非要他退银子不可。程发恼了:“周一青,你别想糊弄我!李记古玩铺的李掌柜是我的朋友,咱俩去一趟,让李掌柜鉴别一下,这只瓷香炉到底是不是古玩。”

转过两条街,就到了李记古玩铺。李掌柜仔细看过那只瓷香炉后,对周、程两人说道:“这只是一只非常普通的香炉,根本不是什么古玩。”周一青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又一把拽住了程发的胳膊,催促程发快退银子。

程发傻了眼,他万万没想到竟鉴别出这么个结果,但他哪里愿意退银子,于是,他眼珠一转,道:“周一青,这只香炉是你父亲主动从我手里买走的,哪有退银子的道理?你父亲这位大行家,当时一定看走了眼,既然是他看走了眼,凭啥让我退银子?”

周一青哪里肯相信他的父亲会看走眼,买下这件不是古玩的“古玩”,于是,他把程发的胳膊拽得更紧了。程发急了,使劲地推搡起来。眼看两人就要扭打到一处,李掌柜连忙道:“周老板,我相信你父亲周掌柜不会看走眼,但我知道,他确实买下过不是古玩的‘古玩’。除了这只香炉,周掌柜还曾经花了五百两银子,买下马老板的一个瓷盘,而那个瓷盘也很普通,根本不是什么古玩!”

听了这话,程发一脸讥笑:“周一青,你要银子,就去找马老板要吧!五百两银子,那可是一大笔呢!”周一青怔了怔,慢慢松开了拽住程发的手,向李掌柜询问起详情来。李掌柜比画着,说出了那只瓷盘的模样。然后又说,他曾在马老板家,无意中看见周掌柜从马老板的手中买走了那只瓷盘。当时,他犹豫再三,没有告诉马老板那只瓷盘不是古玩的真相,也没有提醒周掌柜。一年后的一天,他在街上偶遇了马老板,终于忍不住,将那只瓷盘不是古玩一事说了出来……

听完李掌柜的一番话,周一青不禁一阵惆怅,此时的他不得不相信,他的父亲尽管是位大行家,但确实走过眼!

走眼的真相

回到窝棚,周一青在那只铁皮箱里翻找了几遍,都没能找到李掌柜所比画的那只瓷盘,但他还是决定去一趟马家。他是这样打算的:马老板早就知道了那只瓷盘不是古玩,如果我找上门去,他也许会退还那五百两银子——只要他不似程发那般无赖!

周一青知道,马家搬到了四百里外的庐江县县城。第二天,他便早早上了路。

赶到庐江县县城,周一青打听一番后,走进了马家的大门。一进入马家的花厅,他一眼便看见了一个古董架,在古董架正中的位置上,放着一只瓷盘,与李掌柜所比画的一模一样!

与马老板寒暄了几句后,周一青说出了他的铺子被烧一事,以及他的来意。

马老板大吃一惊,连忙询问失火的详情,然后,他拿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塞到周一青的手里,红着脸道:“其实,我早就应该退还银子,而且,我早就知道了,你父亲花费五百两银子买走我的瓷盘,并不是因为他看走了眼,而是因为他想帮助我。我还知道,他因为同样的原因,以相同的方式,帮过其他邻居、街坊……”

原来,周掌柜年幼时,曾经落过水,被淹得只剩下了一口气,幸好被一位街坊冒险搭救。长大后,他因此格外古道热肠,见不得别人遇上为难之事。十年前,程发的老婆病重,医光了家中的银子,程发急得团团转,在这节骨眼上,周掌柜找上门去,以五十五两银子的价钱,买下了程发的那只瓷香炉。这样一来,程发便有了银子,治好了老婆的病。

十一年前,马老板因为做生意,被人骗得倾家荡产,想死的心都有,好在周掌柜及时上门,买走了那只瓷盘。于是,马老板重新看到了希望,用那五百两银子做本钱,重新做起了生意。

本来,周掌柜可以出借银子帮助街坊、邻居,但他因为不愿意看到他们为还债而着急,所以,每当有人遇到为难之事时,周掌柜总是买走他们家的一件不是古玩的“古玩”……

马老板的一番话,让周一青恍然大悟:怪不得那只铁皮箱里,被父亲藏着那么多不值钱的东西呢,原来它们都是这个来路!

揣起那张银票,周一青指着古董架上的那只瓷盘,问道:“这只瓷盘为何与李掌柜所说的、被我父亲买走的那只一模一样?”

马老板回答道:“那是因为,我有两只一模一样的瓷盘——另一只被你父亲买走了,现在,我把剩下的这只当成了真正的宝贝!”

善举的回报

在马家歇息了一晚,第二天,周一青向马老板辞行。马老板道:“我随你一道去青阳县——我想去看望一下以前的那些街坊、邻居们。”于是,两人一道上了路。一路上,周一青都在感慨地想:幸亏马老板不像程发那样耍无赖,有了这五百两银子,我就可以将房子重新建起来,不用住那又小又矮的窝棚……

回到青阳县城,马老板急着去看望街坊、邻居,周一青则在窝棚里,与全家人商量起了建造房屋之事。正商量着,许多街坊、邻居走了过来,让周一青打开那只铁皮箱。周一青纳闷地打开了那只铁皮箱,街坊、邻居们一个接一个地掏出银子,塞到了周一青的手里,拿走了铁皮箱里的物件,并说那些不是古玩的物件,都是前些年,周掌柜从他们手里买走的,现在,他们要将银子退还给周家。不一会儿,铁皮箱里只剩下了那只瓷香炉。

周一青拉住一位街坊,问他们为何知道了那些物件不是古玩。那街坊告诉周一青说,刚才,马老板挨家挨户地说出了周掌柜前些年曾经帮助过他的事,并让大伙儿去看看周家的那只铁皮箱里,有没有被周掌柜当成古玩买去的各家物件……

周一青这才明白了马老板要与他一道回青阳县的用意。这时,程发一路小跑,来到了周一青的面前,把几锭银子往周一青手里一塞:“周老板,这是五十五两银子,我退还给你。刚才,听了马老板的一番话,我才意识到当年周掌柜确实是为了帮助我家,才买下了那只香炉。如果不退还银子,我还算个人吗?”说着,程发捧起那只瓷香炉,回家去了。

周一青清点了一下被退还的银子,竟有五百多两。他想:加上马老板退还的银票,除了建起房子,剩下的银子可以当本钱,做些生意,一家人的生计便算是有了依靠,真是太好了!如果当年父亲没有用这些银子帮衬别人,它们一定会在那场大火中,毁于一旦……

正想着,马老板走了过来,掏出一张银票,塞到周一青的手里,道:“我借给你一千两银子,你将古玩铺重新开起来吧。周老板,你要记住,你之所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全是因为你父亲当年帮助过别人,我希望你以后也能成为一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周一青听后,连连点头。

马老板回庐江县去了。周一青忙着建起了房子,三个月之后,他的古玩铺重新开了张。

周一青不知道,马老板对他瞒下了一桩事情:十年前,当李掌柜将那只瓷盘不是古玩一事告诉马老板之后,马老板当天就将五百两银子退还给了周掌柜,取回了那只瓷盘——如今摆放在马家古董架上的,正是那只瓷盘。

马家柚三:灭门的秘方


云城县县令黄天才是个贪官。这天上午,他正和心腹商量以治理云水河为借口求朝廷下拨银两的事,突然,一名衙役跑来禀报,说有人要面见县太爷有要事相告。

来人是云城县卖烧饼的王二,他是特意来向黄天才告密的—

原来,七日前云城县来了一个江湖郎中,这郎中姓华,据说是华佗的后裔,医术高明,医治好了城中人不少的疑难杂症。刚才,米行刘老板把华郎中请到米行给儿子看病。看过病后,刘老板好心提醒华郎中:“听说皇太子得了一种怪病,你医术如此高明,何不进京为皇太子医治怪病?如能医治好了,赏金千两,一辈子荣华富贵啊!”按说刘老板也是一片好心。可这华郎中性格太直了,刘老板话音刚落,立刻气愤地说:“赏金再多也不稀罕!皇上荒淫无道,他儿子患此怪病,那是报应……”巧的是王二前去买米,正好撞上,为了赏银,立刻跑来向黄天才告密。

半年前,皇帝的三儿子玩耍时不慎摔倒,一头磕在石头上就成了傻子,找了好多医生都没有医治好。这病其实就是脑瘫,可当时医学不发达,找不到病因,就说是怪病。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天下之大,皇上不相信就没人能医治好儿子的病。于是当即下旨,谁能医治好太子的病,当官的官品连升三级;如果是平民百姓,赏赐黄金千两。

听了王二的诉说后,黄天才眨巴着一对老鼠眼,立刻暗自盘算开来:真是天赐良机啊!我何不趁此机会抓了那华郎中试探一下,看他是否真的有本事能医治好这痴傻之病?如果真能医治的话,我逼他说出秘方,然后自己亲自为太子治病,不就……

主意拿定后,黄天才立刻吩咐衙役捕头前去捉拿华郎中。真是祸从天降。可怜华郎中正在给人把脉看病,突然就被衙役们不容分说绳捆索绑抓到了县衙。进了县衙,黄天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华郎中来了个下马威,命令衙役打了他二十大板。打过之后,这才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刁民,非法行医不说,还敢口出污言秽语诋毁圣上,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华郎中知道有人告密,自己抵赖不过,于是也没申辩,任由黄天才处置。

当天夜里,黄天才派师爷找到华郎中劝他:“现在,你的命就攥在县太爷手里。要想活命的话,就看你有没有医治痴傻之病的本事了。你如能医治痴傻之病,也许还能活命……”

这人谁不怕死呀!华郎中一听,立刻就软了下来,说自己有把握能医治好痴傻之病,请求不要杀他。师爷一听心中大喜,立刻对华郎中说:“如果你真能医治痴傻之病,那就把秘方写出来吧……”就这样,在师爷的威逼下,华郎中权衡利害,终于把医治痴傻之病的秘方写出来交给了黄天才。

华郎中早被吓怕了,交出秘方后,生怕再节外生枝惹出麻烦,于是立刻收拾行李离开了云城小县。

再说黄天才,得了秘方后心中大喜:这下好了,我很快就可以升官了……正洋洋得意,夫人突然走过来埋怨他说:“你怎么知道这秘方是真是假?要是他给你的秘方是假的,万一把太子医治死了,别说升官了,你连脑袋都保不住!”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到这儿黄天才猛然就是一惊:“对呀!那个华郎中要是骗了本县可咋办?”想到此,黄天才立刻吩咐捕头、衙役前去把华郎中再请过来。可时间不长,一班衙役和捕头回来了,说那华郎中早已离开县城不知去向。

尽管黄天才升官心切,但没有把握的事情他可不干。于是,就暂且把给太子治病的事情先搁了下来。

这天上午,城里大户马德山的父亲过七十大寿,请黄天才过去喝酒。在马德山家里,黄天才看到了一个痴傻的孩子。黄天才当时就是一愣:哎呀,这孩子和皇上的三儿子得的是一样的病啊,都是痴傻!

看着眼前的傻孩子,黄天才心中大喜:我何不先在这傻孩子身上试试?如果不行,他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万一那华郎中的秘方不假,真能管用,我不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为皇上的傻儿子医治了嘛!

想到这,黄天才就找机会问马德山:“这傻孩子是谁呀?看样子有病吧?”

见县太爷问起,马德山就叹了口气说:“他是我外甥!唉,我姐的命苦啊!就这么一个儿子,还得了这么个怪病,把人都愁死了……”

听到这儿,黄天才立刻编瞎话假惺惺地对马德山说:“你是有所不知啊,其实,我们黄家世代行医,一直到了我曾爷爷,才开始做官。我爷爷曾留下一个祖传秘方,专治这种痴傻病,如果你信得过我,不妨一试。”

听到这,马德山不由得问:“听说皇上的三儿子得的也是这种病,正在全国上下到处悬赏呢,你有这秘方,咋不去试试呢?”

黄天才当然不能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于是眉头一皱又编了个瞎话说:“这事我也是前不久刚刚知道。不过我已经托朝中一个当官的亲戚问过了,现在,正由一个西域神医在宫中给三太子医治呢。我眼下不好插手啊,要治,也得等到那个西域神医治不好离开了,我才能前去一显身手呀!”

听黄天才这么说,马德山放心了,立刻请黄天才配药为他外甥医治。

再说黄天才,为了尽快验证秘方的真伪,回去后,立刻按照秘方,为马德山的外甥配制了一百服中药。

药送出去后,黄天才不放心,想:到底这秘方是真是假,也不知道那孩子喝了这药后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正在担心,马德山来了,告诉黄天才,说孩子喝了药后,没有任何异常反应。黄天才这下放心了。不过他也明白,这种痴傻病是慢性病,不是短时期就能治好的,因此,后来就把这事给淡忘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三个月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这天上午,黄天才正和师爷商量事情,突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黄天才急忙吩咐下人前去打探。时间不长,下人跑了回来,说是有人抬着礼品谢恩来了。黄天才一听,立刻和师爷前去相迎。走出来一看,只见马德山带着一大帮子人,正抬着礼物吹吹打打走过来。等来到近前一问才知道,原来马德山他外甥的病被治好了,他们全家这是前来感谢黄天才呢。黄天才一听大喜,立刻把众人往县衙里面让。等进了县衙,马德山就带着姐姐、姐夫和外甥来到了黄天才面前谢恩。黄天才仔细一看马德山的外甥突然就被惊呆了:哎呀!这秘方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先前痴傻的孩子,果真变了,你看他那双眼睛,灵光四射,一看就和先前不一样。

等马德山他们走后,黄天才可就乐坏了:“管用……那个华郎中没有骗我……这秘方是真的……”

第二天,黄天才就备上厚礼去了京城。黄天才有个亲戚在朝中做大官,听黄天才说明来意后,收下厚礼,第二天上朝,立刻奏明圣上。皇上一听说有人能给他傻儿子治病,这举荐者又是身边大臣,当然高兴,立刻传旨,宣黄天才进宫。

就这样,黄天才成了御医,开始为皇上的傻儿子治病。可让黄天才没有料到的是,那傻儿子吃了他亲手配制的药后,第二天突然一命呜呼了!

给皇上的儿子看病,那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啊!黄天才小心加小心,可没想到还是出事了。皇上可不管他这些,听说儿子被黄天才给医治死了,一气之下,立马传下谕旨,黄天才,还有他那个在朝中当大官的亲戚,全部灭门九族。

黄天才一心想着升官,可没想到最终落了个如此的下场。可这黄天才直到被绑缚法场,还一直苦苦思索:我这秘方管用啊!三个月的时间,把马德山他外甥的病都治好了,可到了皇上他傻儿子身上咋就出了事呢?

黄天才贪赃枉法,财迷心窍,欺压百姓,老百姓恨透了他。听说黄天才被灭门九族,云城县的老百姓高兴坏了,大家载歌载舞鞭炮齐鸣,就像过大年一样高兴。欢腾的场面上,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就议论开了:“你们知道黄天才为什么会被灭门九族吗?这都是马德山的连环计使用得妙啊!”

原来,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马德山的巧妙安排。那个行医的华郎中是马德山的一个好朋友,他医术高明不假,但要说医治痴傻之病,他可没有那本事。他来云城县行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诱黄天才上钩。那天,卖烧饼的王二找黄天才告密,是马德山的安排;马德山父亲过生日那天,黄天才见到的痴傻孩子,也是马德山故意安排的。马德山有个痴傻外甥不假,但这痴傻孩子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呢。那天马德山带人前去谢恩,黄天才见到的,其实是痴傻孩子的哥哥。黄天才升官心切,终于中了马德山利用配方借刀杀人的圈套。最后非但没有升得了官,还连累他那个在朝中当大官的亲戚,全落了个灭门九族的下场……

知道事情的经过后,有人提议说:“马德山为民除害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前去表示感谢才是……”

大家一听觉得有理,于是一起去了马家。可来到马家一看,这里早已是人去屋空……

马家柚四:做汤圆作文400字 包汤圆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一到元宵节,人们点彩灯,放烟花,乐此不疲,当然,少不了代笔团圆的中国传统美食汤圆了。

今年这个元宵节,与众不同,这次,我们自己包汤圆。我们兴高采烈,迎来了下午第一节课---包汤圆。我把面团儿发下去,当我准备开始弄面时,扑鼻而来一股奇妙的面香,我都快忍不住想要咬一口了。

下面,言归正传,开始包啦!我揪下一小块面,一捏,碎成粉了,怎么回事?我想:那就轻一点!我又揪下一小块,小心翼翼地揉着,只听“沙”一声,又碎了,边上的小晗小声提醒:“快一点,轻柔一点。”我点头示谢。我把粉捏起来,轻柔地快速揉起来。终于,我成功地包了第一个汤圆,圆溜溜的,雪白如玉,真可爱!我突发奇想,揪下来一块,揉一个小团,一个大团,两个叠一块,小在上,大在下,不断拉伸和挤压,再将上面弄几缕头发,当当当当!面娃娃闪亮登场!接下来,我又捏了个爱心,戴在娃娃头上,捏一个蝴蝶结,系在腰上,嘻嘻,又香又可爱!做好了,我望了一眼别人的,真是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看来,天马行空的,不仅仅只有我一个吗!

汤圆很快煮好了,当我迟到吃到自己的“成果”后,嘴里不只是雪白如玉、软糯如糕、香甜如蜜的汤圆,还有各种努力、失望、成功和兴奋的、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

马家柚五:贵重的扁担


明朝嘉靖年间,在江南地界昌桥村,有一位庄稼汉名叫马腊生,他有个儿子叫马行。这一年,马腊生的老婆生了重病,家中实在没钱抓药了,年近二十的马行忍不住催促父亲快想办法。马腊生咬咬牙,终于下了决心似的,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物件来。那个物件长长的、窄窄的,马行定睛一看,这不就是一条普通的木扁担吗?

马腊生一言不发,拎着那条扁担向屋后的山上走去,马行疑惑地跟了上去。不一会儿,马腊生来到了一座土坟前,双膝跪倒,低声说起话来。

这座坟里埋着的是马行的爷爷。马腊生的声音里,满含着无奈:“爹,如今您的儿媳病了,我实在是没银子抓药了,只得动用这条扁担,请您老原谅!”说着,马腊生站起身来,向村里走去。马行不禁感到纳闷:这根扁担除了能担重物外,还能有什么用处?动用它,就能有银子买药吗?

不一会儿,马腊生拎着扁担,来到了一户邻居家的门前,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一句话来。邻居仔细望

扩展阅读文章

诗词专题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诗词专题推荐文章

诗词专题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