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罗江6篇

时间:2018-07-30 来源:诗词专题 点击:

汩罗江篇(一):可以痛到美

一袭薄衾,怎能耐得住五更的严寒?
披发行吟,岂能止得住无休的征战?
五月汨罗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水涧,似锦的繁华,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盎然而又充满诗意,令人留恋,让人陶醉。
此时的郢都,战火吞噬着人们的肉体,血腥沾污着人们的灵魂。秦王在血液弥漫的天空下叫嚣着,他是狮子,要咬死所有胆敢拦住他战车的人。
楚人麻木的注视这秦王因骄横而扭曲的脸,只有屈原,用唯美滋润着汨罗河的万物;只有屈原,用至诚承受着官能感受以外的痛苦。
啸歌的歇斯底里,却挣脱不了世俗的羁绊;怒吼的摧枯拉朽,始终填埋不了楚国的苦难。一切显得那么协调又不和时宜。
郢都的痛滋生了屈原的苦;而屈原的苦却滋养着汨罗江畔的万物。痛苦有时候并不需要直抒胸臆,屈原他并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也没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凄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正是将这种意识上的痛融化为流淌的思绪,“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是怎样的大义凛然和大气?心怀楚王,心系楚国的屈原用他的华彩将这种痛与美对照的如此鲜活,辉映的如此令人震撼。
屈原在江边反复吟唱着《离骚》,他相信:痛可以独善其身,痛也可以名垂千古。他承受着官能感受之外的理念之痛,并将这种痛深埋、蓄积、勃发,最终凝结成满江的碧血,永世流传。
当所有的人因为没有生命的气息而空虚时,屈原却赤裸着灵魂奔跑,他要让世人看到他的爱国之心是沸腾的,是鲜红的,是散发着光芒和热量的。
他要将这颗心名垂青史,他要让他吟唱的《离骚》流芳百世,然后用汨罗江的水洗净身上的尘垢……
为人、为文、为政……足矣!

汩罗江篇(二):河流的记忆

时光如梭,岁月无痕,转眼间,时光一闪而逝。但是记忆深处的河流,仍然盘旋在我的脑海里。
河流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让我们掬起一捧江水,里面闪耀着名人雅士的光辉。
汨罗江畔,寒水汤汤。屈原,高唱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从汨罗江边走来,感慨楚国的危亡,内心无奈与悲伤,他没有机会去诤谏。暮色苍茫中,屈原孤立江边,潸然泪下,仰望星空,唯有叹息。于是屈原那一腔热血随汨罗江融入历史长河中,化作汨罗江中绽放的美丽水花。汨罗江见证了一颗文学匠心的陨落,也铭记了这位爱国志士的赤诚忠心。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只见他站在船头。透过朦胧的雨影,仿佛看见自己的归所。此时元军统帅要他投降,他毅然提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眼神透出一种坚定,双目凝视着远方,大义凛然。如今他孤身一人在零丁洋里感叹,回顾坎坷的一生,时起时落。现在虽被元兵所俘,但却心系着国家。于是愤然掷笔,抒发出自己的爱国情怀。零丁洋看见了,高叹着他那誓死不降,以身殉国的高洁志向。在它深层的记忆中:文天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成为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风飘飘,水

汩罗江篇(三):看见

汨罗江畔,浩荡水前,狂风吹动,一袭白衣上下翻飞。一位憔悴的老人凝视郢都方向,口中念念有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千年后的我,透过厚重的历史看见的你是孤独的。你站在汨罗江畔,面对山河破碎,独怆然而涕下:“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江风吹拂,大浪滔天,你仰天长叹、悲愤欲绝的身影永存天地之间!
千年后的多情女子,透过迷蒙的烟雨看见的你是凄苦的。你先后辅佐楚怀王、楚成王及顷襄王,一生忠心不二,为楚国立下赫赫功勋。然而,你得到的回报却是前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后遭顷襄王流放江南。你身似浮萍,心在郢都,最终却落得个葬身汨罗江的下场。
千年后的爱国志士,透过你的一生看见的你是坚贞的。在那个朝秦暮楚的动荡年代,在这国不得意就跑到他国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大有人在。而你却一条道儿走到黑,全心效忠楚国。你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直到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你才怀石投江,以死明志,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千古节日,更为世人留下了一颗滚烫、赤诚的爱国心。
千年后的文人墨客,透过你那流传千年的文字看见的你是才华横溢的。你的一生虽短暂,但你留下的文字是字字珠玑。“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姑且不说你的代表作《离骚》,即便是《九章》、《九歌》、《天问》,又有哪一篇不是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你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第一人,也是诗歌天空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星!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瑟瑟江风吹拂着你苍凉的背影,浩浩江水激荡着你的苦闷、忧愁,可你那衣袂翻飞的身形随同你那优美的文字、不屈的爱国精神却凝聚成了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心中!

汩罗江篇(四):走进屈原作文

【篇一:走进屈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哦,屈原,是你吗?吟唱着这忧伤的歌,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的弧线……
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
是的,上苍把这条诗的河留给了你,也把楚国的民心留给了你。你说你没有看见商於六百里富饶之地,而看见的是秦昭王邪恶奸诈的眼睛——“怀王啊,”你不禁呐喊,“你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惟恐不及?”你说你没有看到楚国廉洁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贪婪嫉妒的面庞:政坛黑暗,官官相护,贪婪无比,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不,这不是你所想要的。昏庸的楚怀王啊,何时才懂你这颗赤诚之心?
但,你没有消沉,你矢志不渝。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任何心意,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你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
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努力着,你最后的抗争!
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枯槁,长发披肩,漠然无情。是的,那是因为你看不见未来和希望,你绝望了,期望以死来作最后的证明!但,怎奈楚国江山风雨飘摇?你,已无力挽回。
自张仪到楚拆散齐楚联盟,宠妃郑袖受贿后花言骗得楚王放走张仪,你,绝望了;自怀王一意孤行独赴楚国会盟而客死秦国,你,就彻底绝望了。
投身汨罗江,是你唯一的选择。这生命的弧度,纵然无奈,却是另一种光华万丈、永垂不朽的美丽!
【篇二:走进屈原】
纵有一腔爱国的热血,还是为那汨罗江的波涛融尽了最后一声叹息。楚王看不清你的耿直,逐你出郢都;世人看不透你的清高,笑你如草芥。渔夫不懂你的处世之道,而你嘴角扬起一丝浅笑:举世皆浊我独清。不理会那些无端的诽谤和蜚语,只是一意孤行,即便被流放到荒芜的国界边疆,滚滚尘沙还是脏不了你的衣摆,北风呼啸还是乱不了你的心弦。奸臣的排挤再也无法湮没你的锋芒,泼墨书沉浮身世,又挥笔问茫茫青天。
一首《离骚》,浪漫的笔调,抨击了群小猖獗,鄙弃了朝政日非;一篇《天问》,非凡的学识,练就“千古万古至奇之作”;你把风、雨、雪、电、云、月当成自己的侍从,在生命之巅,临危不惧;你让凤凰展翅、你让巨龙腾空,亘古千年,任你御风游走。朝野的勾心斗角阻绝不了你深沉的才气在这一电闪雷鸣的日子呼风唤雨;你留下的惊世之作,怎会让时间埋没从巨涛骇浪中蹒跚而出的赤子情怀。可是,当郢都被攻占的噩耗为你所知,你绝望的步履行至江畔,你的信仰随破碎的故土顺流而去。手秉青铜剑,心中早已没有哀怨。明明是丧国之痛,狂风却吹干你婆娑的泪眼;江水的刺骨之寒,驱赶心头残存的胆怯,刚毅写下毕生的信念。
那么,你看见了吗?你的浑然正气激荡了这一江乌水,沿岸的人们扬起了龙舟帆,用菰叶包黍米祭你长眠江底的魂。你看见了吗?你的坚韧人格澎湃了多少文人墨客蠢蠢欲动的心绪,你无意开创的“楚辞”先河,被后人奉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是否是因为你的才情,让洞庭湖变身诗家圣地?这些,屈原,你都看见了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当你羸弱的躯体浸入无情的江水,水声隔绝了乱世的嘈杂,还你一片难得的净土,你笑了。
你的离去,并不需要王侯将相假惺惺的怜悯,并不需要乡亲们热泪盈眶的惋惜,你只求这一份纯粹——在你合眼的时刻,在你灵魂升华的时刻。屈原,我多想撩开历史的面纱,看看你形如枯槁憔悴的脸,让我为你的满腔热血喝彩,让我为你的满腹经纶顶礼膜拜。多想穿越这如翼的书卷,想象你立足江边眼里噙泪的悲壮画面。
多想读懂你的千篇佳作,多想读懂你乱如麻的心思,多想走近你,屈原!
【篇三:走进屈原作文】
初次结识屈子,倒并不因为欣赏楚辞离骚,而是奶奶在包粽子时给我讲的故事——屈原投江,端午祭祀。奶奶并没讲他为什么投江,但在当时便认为——屈原是个好人。随着所见所闻的增长,“屈原”逐渐由模糊的轮廓变为清晰的形象矗立在我脑海中。
一个头戴草环,身披花卉,几缕长髯,青须飘飘的儒气雅士;一个嫉恶如仇,视忠如命,犯颜直谏,近乎极端的三闾大夫;一个怀才不遇,忠而被逐,信而被谤,以死守节的悲愤逐臣;一个记忆写愁,满腹忧肠,满脑理想,诉诸笔端的伟大文人。
屈原拥有《离骚》,就拥有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席重地,屈原忧愤地投身入汨罗江,就在中国的忠贞篇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屈原终身执着美政之理想,古代开明政治家之谓也。
屈原是浪漫的。
一个浪漫的灵魂造就了一篇篇不朽的文章,开浪漫主义的先河。屈原是崇尚自由的,而他的自由不同于他人的放浪形骸。他追求美丽,把自己美美地打扮,把自己化为香草美人。在他看来,只有按照自己的心愿,处处追求美,追求外表和心灵的至美才是大自由。把党人丑恶轻描淡写,把自己高傲地化为美女香草。即使屡遭放逐的境况下,屈子仍然能用此般超人之情趣,浪漫的骨格溢于纸上。
屈原是痛苦的。
如果仅以为屈原是为了作几篇佳辞而大费周张,那就错了。屈原始终是心系楚国君民的。当屈原“疾王听之不聪”时,何尝不是苦闷;当楚王为贪几里国土而绝齐时;屈原何尝不是冒死强谏;当楚王放走张仪还宠信奸妃郑袖时,屈原匆匆地从齐赶回,欲济而不能空苦叹;当楚王不忍一时之气攻秦时,当楚王不顾后果出访秦国时?屈原的一生似乎都在排挤之中,难怪会有“罪状”之说。如果说浪漫是他的文风,那么痛苦便是他人生的伴侣。把痛苦的情愫用浪漫倾泻,更要忍受几倍痛苦。屈原的痛苦大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祖。痛苦亦是一代传人的催化剂,惟有痛苦才能洗净庸俗邪戾,使人卓而不群。
屈原是傲骨的。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绝不随波逐流,体染糟粕。孟子有“达则兼济天下,穷而独善其身。”陶潜有隐世遁退之乐,他们大多仕而不顺则寄情山水,感伤古今。唯屈子有生之年,竭尽全力,死而后已。这是另一种傲骨,一种可以投江而不可容忍党人的傲骨,傲得让人不可思议。
有时会想,屈原很傻。只要睁一眼闭一眼,只搞好文学同样名垂青史,何必太执着。其实,我们哪里想到,没有那样一种碧玉无瑕,守忠近愚,屈原就只是宋玉了!
【篇四:走进屈原】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千百年来,他那坚贞不屈、忠心耿耿的爱国精神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却又像山一样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上星期,我们走进了屈原祠,也走近了屈原。
走近屈原的诗,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读懂他那无限的爱国情怀,体会他所抒发的不屈的理想。《橘颂》中的“后皇有嘉树,受命生南国”这句话体现出屈原那永远为国家奉献,像橘树一样坚定不移的精神;《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明白了屈原那为了追求理想坚持不懈的斗志。
可以说,屈原有着一条悲惨的人生道路。他虽然才华横溢,曾被楚王重用,却因性情耿直得罪了小人而受到奸臣的陷害。他的人生中有两次被迫流放,每次都是因小人的挑拨而让昏庸无能的皇帝一次次将他驱逐。对于屈原来说,《天问》写出了他对天地宇宙的不解与迷茫,更写出了他对国家衰败的无奈,对自己命运的疑问。
走进屈原祠,可以看见在屈原祠的大门外墙上刻有两种花,它们是对屈原品格最完美的诠释:一是荷花,二是梅花。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屈原那种宁愿跳进汨罗江也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而梅花,就是屈原那身处黑暗的朝廷,却冒着生命危险仍努力反抗救国的精神写照。
……
走近屈原,去感受他那无尽的爱国情怀。
走近屈原,去体会他那无尽的悲伤。
走近屈原,去读懂他那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屈原虽已经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和品质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虽然在许多人眼里,他的死的理由很无聊甚至很可笑,但只要真正读懂他的心灵,就会被他那伟大的人格和高贵的灵魂所折服。
让我们真正地去走近屈原,读懂屈原。

汩罗江篇(五):民风民俗作文350字

【篇一:民风民俗】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篇二:端午节的风俗】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风俗吧。
端午节的风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就这样,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端午节的风俗,相处各种办法保护端午节的风俗。
【篇三:春节的习俗作文】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了,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了,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了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了。
现在春节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了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篇四: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们村的民风民俗却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说说我们家乡最大的节日,春节的风俗。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除了体现在节日的气氛里,最大的体现还是在我们家乡人的热情好客。
【篇五:民风民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六:民风民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篇七:民风民俗】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篇八:我家乡的春节民俗】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汩罗江篇(六):无奈的背影

黄昏的汨罗江边,夕阳西下,云彩如火烧一般耀眼。一个白衣男子站在江边凝神注视着天空,任凭风吹乱自己的额发。除此之外,便是寂静。
他饱读诗书,胸怀壮志,一心报国。他深谙历史洪流不可逆转,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他面对秦的强大,丝毫没有畏惧之心,从不屈服。他主张联齐抗秦,立志助楚王称霸天下。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国富兵强,威震四方诸侯。他成了楚国最耀眼·最值得尊敬的人。可总有一些图谋不轨之士嫉妒他的功绩,他们心中没有爱国,只有利益。他不在乎他们的流言,只要楚王相信他,他就会穷毕生之所学助楚王完成统一大业。
可现实令他的梦想破碎,楚王终究经不起蛊惑而疏远了他。他敌不过那群贵族的强权,心虽不甘,却也只好离去。留给那群贵族的是君子的不屈,可他离去的背影中透露的分明是无奈
从此,官场上少了一个敢作敢为·忠心于国的身影,酒楼里多了一个借酒浇愁·有志难申的无奈的背影。
之后一次又一次地被逐出郢都,一次又一次听到楚国军队战败的消息,他此刻是如此想以己之力助楚扭转败局,可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带给他的只有无奈。君主的懦弱让他空有一腔爱国热情,却在没有一席之地可以施展才华。眼看着战火弥漫,城池破败,百姓流离失所。无奈中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希望重唤人们的爱国之心。但现实总是使他失望。楚国都城被秦所破,站在大街上,看着百姓奔走逃命,面对那些曾经寄希望与他的人他只能报以歉意,可谁又了解他的痛楚。他不愿叛国,面对命运的残酷,他只好选择离开。
站在汨罗江边,他——屈原,回首往事,思考自己的一生。他一生为国鞠躬尽瘁,可谓之忠;他所作诗歌广为流传,也算在诗歌上有所造诣,圆了父母望子成龙之愿,可谓之孝;他对朋友两肋插刀,可谓之义。但对于自己,让楚称霸天下的愿望早已支离破碎。一滴泪水滑落,这珍贵的男儿泪中折射出的是屈原无奈的一生。
他的背影,是如此无奈。回首再望故土,他纵身投江而去。
刹那间,夕阳也落下了,光芒骤然消失,大地陷入了黑暗。晚风忽起,树叶沙沙作响,那是悲鸣。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气节,从中我们仿佛又看见了汨罗江边那衣袂飘飘的背影,从中品味出的是无奈。

上一篇:寻花6篇
下一篇:家有辣妈6篇

扩展阅读文章

诗词专题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诗词专题推荐文章

诗词专题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