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鞭6篇
教鞭一:老师的教鞭
总记得老师有一根教鞭。那根教鞭是碧绿色的身体,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漂亮。但是,可以说,教鞭落下时的清脆声响,以及从掌心传来的阵阵刺痛,却陪伴我走过了整个初一。不得不说,那教鞭就是个“恶梦”。
明明字最难看的不是我,书背的最差的也不是我,况且我在班里的成绩也算不错的,可老师盯的最紧的却是我。说来也委屈,老师对我的要求是异常的严格,以至于我想起教鞭,掌心的那股疼痛还会伴随而来。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一次语文考试后的挨打了。那时的我自以为成绩还不错,于是变得有些骄傲自满起来,练字也没有好好练,背书也没有认真背,直到考试时也还觉得自己有着八九分把握。可当卷子一发下来,上面那个明晃晃的分数就犹如刺骨冷水狠狠浇在我的身上。满分一百分的卷子,我居然只考了六十多分。即使把成绩算了再算,还依旧是那个难以启齿的成绩。迟来的懊悔此时才蔓延至我的内心。想到今日里的懒散和松懈,以及那些没有认真背的知识点,我早已吓出一身冷汗,头也不敢太,不敢看老师一眼。哆哆嗦嗦的坐在位置上,只想把自己缩得更小,生怕老师注意到我。可是屋漏偏逢夜雨,是祸总是躲不过,老是第一个点的就是我的名字。我只好低着头,冒着全班同学的目光,颤颤巍巍的往讲台走去。我只觉得头越来越低,已经深深埋进身体里去了,不敢有一点的余光去看老师的面容。至瞥见那碧绿色的教鞭不再亮丽了,它一下又一下的落在我的手心。同学们的目光更是犹如刀子一般狠狠地刮在我的身上,甚至于比受伤的疼痛还要更疼一百倍。我想过会挨打,却没想过会这么重;我想过会因为成绩而出丑,却未曾想过会如此难熬。
我知道的,老师的确应该那么生气。因为老师在我身上倾注的努力,以及希望我能够成才的期盼,又岂是这一小小的一顿打可以比拟的呢?
想起老师一直以来对我那用心的教导,想起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讲做题技巧。泪水,竟在不知不觉间缓缓流了下来。
老师的教鞭,就在刹那是点醒了我。尽管掌心的疼痛如今已不再依旧。但是,每每有想松懈下来的时候,我总想起老师的教鞭,想起老师的教诲。于是打起精神,增加勇气,继续我的求学之路。
教鞭二:教鞭
收拾房间时,翻出一根旧竹鞭,不知是妈妈什么时候用过的,教鞭它已褪去了一袭华衣,灰尘将它裹住,已看不出本色。拿在手中,觉得沉甸甸的,就如同沉在我心底最深处的那段记忆。
读小学时,教室里总有一根教鞭,不知哪里来的“传统”。那时,“教鞭”是老师的代言词。
每逢上课铃响起,正嬉闹的我们一下子变得寂静,老师缓缓走进教室,用“教鞭”将黑板上的“故事”一一点尽,年少的我们总会睁大了眼睛,耳边是那清脆的“嗒嗒”声,顿时,那苍白的粉笔迹变得生动,幻作一个个音符,留在我们心里。
虽只是一根竹鞭,但那时的我们是不敢去碰的,它安静地躺在讲台上,显得有些寂寞。它对于我们,是圣物,是不可触摸的,若是谁不小心将它碰落在地,定会赢得一片“唏嘘”,胆小的则会惭愧半天。
上课时也有“胆大包天”的,左顾右盼,和他人讲话,或是传小纸条的,这时,不会和老师大声的喝斥,教鞭在那位同学的课桌上轻轻一点,便是提醒,于是,这堂课继续愉快的进行了下去。
当然,结实的教鞭也有用坏的时候,常常是一端分叉,实在很可怜。老师便会询问我们,家附近是否有竹林,需要一根新的教鞭。我们把这当作最光荣神圣的任务,第二个星期,老师便会欣慰又无奈的收到七八根教鞭。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教鞭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淡去,那悦耳的“嗒嗒”声不再,而它被小巧的电子白板触笔所取代,虽然教学条件更好了,但却少了一份当年的雅趣。
凝望着眼前这个旧教鞭,也许,它早已在我生命中逝去,但每每想到它,心中便会充盈而温暖。
教鞭三:向你介绍我
我叫席飞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今年九岁。
我的身高有1米4左右,经常留着乌黑的小平头,显得特别机灵。我的五官可以用“小”字来形容:小眼睛、小鼻子,还有一个小嘴巴;我的身材可以用“细”字来概括:细胳膊细腿,再加上细细的腰。怎么样?迎面走来,你能认出我吗?
我的优点是非常关心集体,积极响应老师的号召。比如,我看到别的班的窗台上摆放着一些花草,起到了装扮教室的作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我从家里搬来一小盆芦荟养在教室。在我的带领下,其他几个同学也带来了几盆花草,美化了我们的教室环境。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竹园游玩,我们看到一根根翠竹亭亭玉立,爸爸说他们小时候老师就用小竹竿当教鞭。我想起我的老师还没有教鞭用呢,就央求爸爸给我制作一根教鞭送给老师。爸爸挑选了一根竹竿,经过修整,一根教鞭就做好了。每当我看到老师上课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生字时,心里就充满甜蜜而自豪的感觉。
我的缺点也不少呢!写的字不好看,上课时常分心,经常痴迷于玩游戏,不能主动干家务活……老师批评,爸爸妈妈也批评。
哎,痛定思痛!我得正视我的缺点,下决心消灭它们。只有这样,我才能有更大的进步,也才能和你们大家交朋友啊!
教鞭四:奇妙的错觉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眼睛见过的也不完全真实。
记得有一次科学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她把实验物体放在讲台上:一根笔直的教鞭,一个装着水的杯子。紧接着,老师挥了挥教鞭,对我们说:"大家来看看,这根教鞭是直的,完好无损的。"她把教鞭往水里一放,接下来的现象让全班人大吃一惊:教鞭怎么变成歪斜的了?就像是一分为二一样,杯子里的教鞭在左边,杯子外的教鞭往右斜。可是我好奇地走到讲台上把教鞭拿出来,咦,怎么教鞭又奇迹般地变成笔直的一根啦?为什么同样的教鞭看到的不一样呢?眼睛总不可能欺骗我吧?我满脑子里布满了问号。
还有一次,同样是科学课。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副图:这幅图上有两个圆,颜色不一样,背景也不一样。老师问我们说:“同学们,请问哪个圆大一些呢?”
“肯定是那一个呀!”我指着左边那一个圆说道。
老师告诉我:“你说错了。”
错了?明明看上去是那一个大呀!作文“那就是另外一个圆大一些咯!”其他同学马上机灵地改口。
“也不对!”同学们愣住了。老师接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呀,这两个圆是一样大的呀,之所以看上去一个大一个小,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觉。你们看,图形颜色和背景不一样,我们是因为颜色而产生错觉。”
下课后,我又看到一副图:有三个人在一个黑白相间的背景上,问哪个人高?我认为肯定是上面的人高,可是想起老师刚刚讲的错觉,我马上用尺子一量,发现三个人是一样高的。为什么这两幅图我猜的都不对,科学老师说是错觉,那么错觉又是什么?
我渴望弄明白这个疑问,于是我上网查了查,解决了疑惑: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光、色的干扰,加上人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原来如此!我终于弄明白了,是眼睛在欺骗自己。错觉真是奇妙啊!
教鞭五:打板子
“试卷没带,家长没签字的给我站起来!”随着数学老师的一声怒吼,十几位同学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接下来,便是终极惩罚——打板子。
数学老师手持教鞭,怒气冲冲地向那些“倒霉鬼”走去,而那些“倒霉鬼”们一个个双眼紧闭,不停的搓着双手,好像是运动员赛前热身,又似乎心中默默地念着:“老师看不见我,老师看不见我,老师看不见我。”那架势,好像他们就是那障人眼目的魔法师。
老师走到同学A面前,同学A的脸上眼露惧色哆哆嗦嗦地伸出左手,老师毫不留情地扬起教鞭打了下去。只听见了“啪啪”几声清脆的响声,同学A的脸上浮现出了痛苦的表情。他的五官扭曲在一起,分不清哪个是鼻子,哪个是眼睛,不知情的人可能还会认为他是外星人,或是在表演“变脸”的小品呢!
惩罚完A,老师又使用“凌波微步”移步到同学B面前,同学B是个“惯犯”,不知因此吃了多少板子了,已经练成了“精钢不坏之身”,老师也毫不留情地打了十几下。再看看同学B的表情:若无其事,就像这板子只是在给他挠痒痒似的,就是神通广大的老师也拿他无能为力,让人暗自伸出作文大拇指:够种,好样的!
接下来的时间,班级里的板子的“噼啪”声此起彼伏,惨叫声更是连绵不绝,而我们这些幸存者则在小声嘀咕“1、2、3……12下”“1、2、3……20下,破纪录了。”经过了约十几分钟,这板子才打完了,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大约打了一百多下,她也是蛮拼得呀!
为此,班上有一个同学写了一个小片段,来记录这段“残酷”的历史。“从前,凡间有68只小妖(我们班的68位同学)祸害人间,王母娘娘(数学老师)见此状,下凡降妖。她使用上古神器之一——教鞭,打死了不少小妖。幸而存活的小妖,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从此,这个片段被流传下来,供我们口口相传。
下课了,同学们一下子从刚才紧张惶恐的气氛中缓过神来,有人大笑,有人扮鬼脸,有人叹息。而我坐在那里,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哎,虽然老师“狠”了些,但在现在这种教育环境中,老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你以为老师喜欢打人发火吗?那也是她想“棍棒底下出优生”呢!
同学们啊,那就让我们长点记性吧!别让这“伟大的悲剧”重演了,拜托大家了!
教鞭六:晨读“激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随着“丁零零”的晨读铃声响起,一天的学生生活拉开了帷幕。语文委员张颖慧大步流星登上讲台,开始了领读。前排几个小个儿同学马上高声朗读起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可是好景不长,前面两个同学吵起架来,后面有同学开始大声说话。咦,是谁在引亢高歌?那曲调分明是《发如雪》。没法子,张颖慧只好站起来,顺势抄起一根教鞭,先对前排的同学进行“暴力整治”。“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张志鹏的胳膊被教鞭不轻不重地“冒犯”了几下。
就这样,张颖慧看见“不法之徒”就“赏”他几下,一路走来,纪律大有好转,许多同学捧起了课本。
处理完这一切,张颖慧正欲结束“战斗”,忽然一条“漏网之鱼”进入她的视野——王著金。这小子正沉浸在漫画故事的紧张情节之中,周围一切,他都无动于衷,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张委员勃然大怒,当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王著金桌前,手中的小木棍果断坚定地落在王著金的手臂上。“哎哟哇——”只听一声惨叫,回过神来的王著金夸张地大叫一声,迅速收回“赃物”。丹凤眼眯缝成了一条线,笑嘻嘻地说:“哟。张大妈,到这儿来串门也不说声儿?”这一下好了,原本沉默的教室爆笑起来,几个擅长特技表演的学生趁机浑水摸鱼,模仿动物的叫声“嘎嘎”“咯咯…‘呜呜”……地怪叫,教室成了动物大合唱的舞台了。
张颖慧霎时羞得面红耳赤,自知不是王著金的对手,便把怒气撒向嘲笑她的众人:“笑什么笑,读书,快快读书!”全班稀稀,疏疏的有几个响应的,哩呀哇啦地读起书来。王著金还在嘟嘟囔囔:“挨你什么事?想管我。”惹得同桌鲍英杰发话了:“我说王头儿,你能不能安静点儿,是吧,张姐?”此时的张颖慧看谁都不顺眼,见老鲍不“老实”,巴结也不看时候,“啪!”教鞭扬起又落下……乘着“施威者”扬长而去的时候,受害者不失时机地捡起一截粉笔头:“原子弹的干活……”话音未落,便传来“哎哟”一声,张颖慧回头看去,鲍英杰早已当起了“良民”,中规中矩地在读书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颖慧直接在黑板上记名,可粉笔还没落下,有人跑上去把自己名字的那三个字迅速擦去,并气宇轩昂地走下讲台。张颖慧无奈,只好搜寻下一个目标。但凡有人开了头,就有跟着学的,诸君如法炮制,结果黑板上一个人名也没有留下。张颖慧一筹莫展,众人有恃无恐,场面越加不可收拾。“老师驾到——”门开了,瞬间,全班的读书声又响了起来……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