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杜牧8篇

时间:2018-11-14 来源:推荐 点击:

(1) [秋夕杜牧]关于秋游的古诗:《秋夕》 杜牧_50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 [秋夕杜牧]关于秋天的古诗:《秋夕》_50字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3) [秋夕杜牧]秋夕_650字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人杜牧心绪不佳,因此选择在秋夜里独自走走,本来无心四顾,奈何秋景与秋色实在浓的可爱,心事重重的他终于被周遭的景色晕晕的电了一下,清醒之后便写下了这篇小巧的《秋夕》。难忘秋景美的不经意,难忘人的偶遇,最难忘的是思念,从此挥也挥之不去。人与所有的妙不可言,碰撞都是如此,秋天,秋景,于人也如是。
  四季想必都有别致的精灵厮守,虽不比别的激烈,但秋的精灵却如花亦如雪,最是清澈欢快。她从时间的对岸轻轻走来,边欣赏边迈着多姿的脚步一路招招摇摇。秋天的风也是似有若无,如果心细,或许你能在一个花香四溢的夜晚,让秋的轮廓在清清凉凉的滋润之中缓缓飘进梦来。
  风光的盛夏,此刻没有走远,只是留恋太重,依着留恋与妖娆的花枝腻在一处,一边梳理着她的浓与淡,一边在无奈之余再无暇去理会花儿的娇羞与留恋。繁华已过,花儿却依然保有她的娇媚,在夏之滨,秋之湄,最漫不经心的便是花儿,没心偏又多刺不说,开了也好,谢了也罢,开了谢了还各有分景。分景全都不甚了了可就是欢笑的色彩亮的让人目眩,连露骨的娇娇艳艳全都不讲一点道理。
  秋日阳光也变的丝丝柔润了,柔润得就像摇曳的果实,原本含蓄的挂在枝头微颤颤羞答答,正经的秋风一过,便顿时都鼓胀饱满换了另一番模样,个个带露如珠,细密极了就像PAD在解析。
  你和秋天计较认真不得,计较便是神伤,哪里如无辜的翩翩少年,立在秋的潮头,眷恋的眼神一半还在挽留即将落尽的繁盛,一半却已经醉心于书中风月的惊天动地和藕花深处的源远流长。
 
    天津河西区闽侯路小学四年级:李冠

(4) [秋夕杜牧]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着称。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一、人物小档案
  人物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文学家、诗人,后人称为“小杜”。
  杜牧(7张)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着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同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文学的成就
  主要作品
  着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着作甚富,主要着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着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着,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文风
  樊川文集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风格
  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
  二、作品一览
  七绝
  《清明》《山行》《江南春》《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秋夕》《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
  《叹花》《金谷园》《书怀》《鹭鸶》《过勤政楼》《题乌江亭》《沈下贤》
  《赠别二首之一》《七绝·登紫工山》
  《赠别二首之二》《七绝·登乐游原》《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题禅院》
  七律
  《河湟》《早雁》《九日齐山登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五律
  《旅宿》《睦州四韵》《题扬州禅智寺》
  五绝
  《长安秋望》
  其他诗集
  《感怀诗一首》《赠杜秋娘诗并序》《郡斋独酌黄州作》《张好好诗》并序》
  三、历史典故
  轶事典故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
  《唐摭言·公荐》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百官公卿都到城门外摆好酒席饯行,车辆之胜,官员之多,举世罕见。此时吴武陵——他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他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如为你推荐一个贤士。前些日子,我偶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万机,恐怕没有闲暇去浏览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下。说到这里,吴老就字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读了起来。崔郾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听后也称赞不已。吴武陵乘热打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崔郾面露难色,推辞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吴老穷追不舍,大声说道:如果真得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他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有没有比这写得更好的赋。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然后目送吴老离开。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问吴博士来做什么。崔郾回答说,吴老推荐了一个人为第五名进士。酒客连忙追问是谁,崔侍郎回答说是“杜牧”。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崔侍郎为难地说:我已经答应吴博士了。即使杜牧是个屠夫或卖酒的小贩子,我也不会改变了。
  崔侍郎重然诺,讲诚信是好事,不过他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考试前就如此轻易地决定众多考生的命运,还是让人对这样的考试产生怀疑,那里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幕呢?不过,杜牧终究没有辜负吴武陵,也没有辱没崔侍郎。大和二年(828),杜牧在洛阳高中进士,感到无限荣光。若干年后,唐代进士便以杜牧为荣了。
  由吴老这样的清流赏识推荐而进士及第,杜牧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耀。皇榜公布后,他曾赋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三十三名中举的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进,他们要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出席各种酒会宴席,喝着秦地的美酒,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色也被他们带进了长安。
  三十三人,就是这次进士及第的全部人数,大致相当今天全国高考各省文科状元的人数,这个数目在唐代还是偏高的。唐朝前期,及第人数一般是十七到十九名,中唐以后才上升到三十名左右。据说唐朝二百九十年间,进士共有六千四百二十七人,平均每年二十二人。人数少,所以能一朝成名天下知,如张籍《喜王起侍郎放榜》。
  诗人很惆怅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作品
  这个春天是属于杜牧的。他正月参加考试,二月登第,闰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随即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二十多岁的杜牧毕竟年轻,接连碰到这样的喜事,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耍。“曲江水满花千树”,它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时候,通常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要想到曲江从容赏花,非得日薄西山的时候才行,不过到那时,花儿被人看了一天,精神也已萎靡不振,色彩暗淡:
  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攀谈起来。僧人便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满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这位僧人面色平静,木然地追问杜牧从事什么职业。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同行的朋友赶紧把杜牧连中两元的喜事拿出来夸耀,僧人依然不为所动。诗人很是惆怅,现场赋诗一首:
  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杜牧究竟是不是吴武陵推荐及第的,这件事很值得怀疑。小杜有封信名为《投知己书》,其中曾向朋友夸耀当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情形:“大和二年,小子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行看可与进,业可以修,喧而誉之,争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可见当时看好他的人很多。《唐摭言》说酒席上有人反对吴老的荐举,理由是杜牧不拘细行。其实杜牧不拘细行、风流名闻天下,是在他及第之后,主要在二十六岁到三十六这十余年间,这时他基本上在各方镇使府中为幕僚,有名气,有才气,环境宽松,有条件充分展示他的风流倜傥。李商隐含蓄地说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所指的也是这段幕僚生活。估计《唐摭言》中的故事,是依据杜牧后来的倜傥形象编造出来的。
  幕府生涯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他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撰写《李贺集序》,就是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分外珍惜,抢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空有羡渔之情。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此期间,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他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

(5) [秋夕杜牧]多彩的古诗_2000字


  红1。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戴叔伦《宿灵岩寺》2。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4。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6。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9。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10。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橙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唐彦谦《蟹》黄1。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2。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吕温《送僧归漳州》3。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4。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5。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杜牧《偶作》6。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7。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王士祯《江上》8。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绿1。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3。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陆游:《新春》4。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5。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题农父庐舍》6。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7。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游开元精舍》8。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9。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1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11。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12。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李白《金门答苏秀才》13。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王涯《春游曲》1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1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1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6) [秋夕杜牧]四季词汇——秋天


  秋天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7) [秋夕杜牧]关于秋天的古诗大全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8) [秋夕杜牧]描写悲秋的诗句素材


  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悲秋的诗句。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

上一篇:非主流留言2篇
下一篇:锐意进取6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推荐文章

推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