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香6篇

时间:2018-11-13 来源:推荐 点击:

篇一:[药香]忆药香

家中大扫除,无意中翻出一个小药罐。见此,我不禁有些惊喜,凑上去闻了闻,一股淡淡的药香把我的思绪带回了过去……
爸爸的胃一向不好,求医问药了许久也不见成效,只能靠膳食调养。某日,妈妈得了一个药方,据说对胃病有着挺好的疗效,只是方子麻烦,熬药也要用文火熬上好几个小时。那时,我家常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味,药香混着向上飘散的水蒸气飘得很远,很远……
一日,放学回家,一进门我就把书包一丢,急冲冲地跑到厨房里找吃的。“妈,我饿—”,声音突然停止了,一股掺杂着当归、枸杞的味道突然钻进了我的鼻子,苦涩的感觉瞬间刺激着我的感觉细胞,与此同时我也看见了我妈熬药时的模样。不过是一罐药,她却像是看着稀世珍宝一般,那么专注的望着。小煤炉旁,妈妈一手拿着蒲葵扇,轻轻地摇着,一手招呼着药罐。药罐上徐徐的白烟在空中弥漫开来,我越发的看不清妈妈的脸,只能隐约窥见乳黄的灯光投在妈妈脸上的剪影。不知怎的,刚才还刺鼻的药味突然变得柔和起来,竟也不知不觉地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红枣香。但妈妈自己却浑然不觉,只是凝视着药罐,慢慢的摇动着手中的扇。一扇,两扇,扇开了浅浅的白烟,却也扇出了我的眼泪。
一直以为,爸妈之间是没有爱的,有的只是家人一般的亲情。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有时偶尔吵一下架,也只是小打小闹。但就在刚才,我却看到了一些东西,一些关于生活,婚姻的本质。漫长的时间消磨掉了婚姻的激情,却未曾消磨掉妈妈给爸爸熬药的耐心。妈妈在熬药时洒进去的不仅仅是那一味味药,更把自己多年以来对于爸爸的爱。也许爸妈这辈人的婚姻就如同熬药一般,两个人的性格爱好就如同药材一般,而爱就是熬药时的耐心。看着不同的药材相互交汇、融合在一起,就是看着一段婚姻从走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最后熬出的药汤,只有熬它的人,才品得出它的甘甜。而那药香,便是生活中流露出的点滴充满爱的细节……
手中冰凉的触感使我回过神来,我小心地将药罐擦净,慎重地放在我家最显眼的方。因为它承载的是妈妈对爸爸永不变更的爱。而我的记忆中,也将永远珍藏着那一缕浅浅的药香。

篇二:[药香]感受苦药的香甜

我的眼睛有点小毛病,常被母亲逼着吃中药。药吃多了,不仅没有了埋怨,还领略到了不少美好的滋味呢!
端着碗猛地吹几下,汤药的蒸气柔柔地拂过我的脸,我竟闻到一丝淡淡的香味。再慢慢地品几口,这香味便会顺着喉咙浸入心田。
我不由得想起了《红楼梦》中晴雯生病的那一段,宝玉为她熬药,当药味弥散开来时,宝玉说:”我房里什么香都有,唯独少了药香。现在才好,什么香都有了。这药香比其他香好得上百倍呢……”当初看《红楼梦》时,对这段话没太在意,不知怎地,现在想起来,这宝玉与别人果真不一样。
细品这话,细闻这香,不觉颇有同感。刚闻时,会觉得是一种苦香,只属于中药香味。不过,苦中又带甘甜。当然,这要靠自己的心去细细品尝。记得小时候也吃过中药,不过那时总要在喝完药后猛吃糖,似乎中药是世界上最苦、最难吃的东西。
曲曲折折地走过了16个春秋,心境已变,对许多事或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但也多了几许困惑、忧虑。当我再一次端起药碗时,已不是在喝,而是品尝。品尝那苦中的甘甜,如同品尝佳肴一般。怀着如此心境,感觉药已不再苦。
有人说,人生如茶;而我认为,人生如药。生活便如品药,你无法逃避,也不能逃避。药虽苦,但你只有吃下去才能治病。生活的道路即使坎坷难行,你也只有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最终无悔而去。因为这样,你才能从苦中找出深藏的甘甜。也因为它的内涵,才让人觉得它有可以去追寻的美丽。不管怎样苦、怎样艰辛,只要你用心去品味,你一定能品出其中的甘甜!
朋友,人生如药,细品常香啊!

篇三:[药香]幽幽药香

注水入瓦钵,慢火煎熬,一缕一缕幽幽的药香,浅浅地从缝隙中溢出,悄悄地充盈满屋,沁入肺腑,虽苦尤甜。
家中外祖父,曾是一位钢铁般的军人,上过战场,得过功勋,在我眼中,他就是撑起我一片天的支柱。然而,这个在我眼中一辈子都不会倒下的男人,却在病魔的折磨下,压弯了腰。手术过后的外祖父,瘦如枯木,形如枯槁,近乎让我们一家人心碎。从此以后,家中永远都充满了苦涩的中药味。
那时的我,年幼而无知,虽知外祖父病痛,却不喜欢那满屋子苦极涩极的药味,屏息而灌,五脏和情绪都是黑漆漆的。而每日替外祖父不辞辛苦煎药的母亲,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只是敛眸凝视那“咕嘟咕嘟”冒泡的瓦钵。
日子久了,这原本苦涩的药味也渐渐不再那么令我厌恶,我似乎也品出了几缕深意,只因那日的侧头一瞥。
依旧只是平淡的一天,晚饭后母亲照常替外祖父煎药。看报之余,我抬头瞥向母亲所在的一隅,却是再也挪不开眼。夏季仍微亮的傍晚时分,霞光依旧绚烂地铺满半边天,阳台角落,母亲跪在地上,双膝着地,平时笔直的脊背稍有弯曲,目光中只有作文眼前的那个瓦钵,关注着它的一起一伏与温度。暮色微动,一明一暗,像是闪烁的眸光,而那一缕一缕从瓦钵中飘出的幽幽药香,表示母亲那满含孝心的温柔烟波。那目光,灼灼炽烈,映出一颗赤子之心;却又柔情似水,无半点杂念,唯有深沉无言的爱。忽明忽暗的夕阳微光拂照在母亲的脸上,浅浅勾勒出她温柔的笑颜,那个画面,刻骨铭心。
鼻息间,原本我不大喜欢的药味竟幽幽淡淡地沁出一丝耐人寻味的香气,原先的苦涩,似乎随着母亲浅浅的笑意隐在了徐徐霞光中,散在了幽幽药香里,内心也不禁泛起波澜。
母亲的孝是家中之最,有时是深切的关怀,有时是洗碗拖地,有时只是生活中一个弯腰拿起拖鞋的动作。她宁愿自己辛苦一点,劳累一些,也不希望家中长辈再有辛劳。外祖父手术前后,母亲也是最为劳碌的一个。以后长时间的中药调理,母亲也是不假于他人之手,亲力亲为。看着外祖父的身体渐渐康复,母亲隐着倦意的脸上,终于展开舒心的笑颜。
母亲煎的幽幽药香,实际上并不是一剂苦药,而是一种以爱铸成的药汤,这种“独家汤药”,恒远是世间的一剂良方。

篇四:[药香]悠悠药草香

清晨的村庄是雾中的村庄。微凉的清风和着一股奇特的药香,这可人儿微笑着为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送去特别的问候。不一会儿,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悠悠药草香,悠久绵长……
“阿伯!阿伯!”孩童的叫嚷打破了村庄的宁静,门口的大黄狗出声应和,吐着舌头仿佛在欢迎客人的到来。记得那时,林阿伯总会驻立在窗前,手下捣着些不知名的药草。听到孩子的叫嚷时,他微微抬头,花白的头发被微风拂起,显出里面的斑驳,他抬起头时,额上的“条纹”鲜明。确定来人时嘴角的八字纹又加深了一号:“囡囡来啦!今天阿伯熬了莲子汤,快尝尝味道!”说起自己的“作品”,阿伯总是笑意盈盈。
阿伯家的餐桌用的是桐木做的小圆桌,上刻有阿伯自己雕上去的花纹,大多是些药草。阿伯很乐意与我说这些,可我却不大愿意听。我最爱的还是阿伯这些小点心,白白的莲子带着些许苦味又融合了冰糖的清甜,这吃到胃里,暖在心里。记得曾有一次,阿伯见我吃得如此开心,忽来了兴致:“囡囡啊,你知不知道这莲子也是药材。”“药材?”迷惑漫上了我的眼睛,“那些中药又苦又难闻,这么好吃的莲子怎么会是药材?”似是我的话激了阿伯:“这良药苦口利于病,中药虽苦,但它能救人呐!”我却深不以为然,嘟起了小嘴沉思半刻:“我生病了一般都吃西药,又快又方便,还不那么苦!”本是童言无忌,说完便扔下碗跑了,却触动了阿伯。他望着我的背影,若有所思,垂着眼帘,深深叹了一口气……
自我上了小学后,便鲜少去阿伯家吃莲子汤了,但每天清晨熟悉的悠悠药草香仍漂游在村子的气息之中。我曾听得一耳,阿伯原是市里一所名校的高材生,偶得一位老中医指点,学了中医。可这些年来,中医的形势每况愈下,别人都劝阿伯改行,每每有人去劝阿伯他都会回那么一句:“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怎么能说丢就丢,这是咱们中国的文化呢!”人家都说阿伯是傻了……
在我还不懂事的年纪,阿伯曾说过许多囡囡不懂的话。现在,我早已过了被叫做“囡囡”的年纪,但好像突然懂得了阿伯的心意,阿伯的犟。懂得了我的那一句童言无忌对阿伯的残忍
“大医精诚,中医讲究一个‘精’、一个‘诚’,医术精巧,为人坦诚,方才为医。囡囡,你想做医生吗?”记得那时,我的回答是夹杂在咀嚼声中的一声“不要”,回应我的也是一声和着药香的叹息……
我已许久未见过林阿伯了,也没有人再叫我“囡囡”,为我做莲子汤了,阿伯迁去了异地。但我仍知道:阿伯依旧在做那一碗“莲子汤”,仍在犟。忽的想起龙应台曾说过一句话:“有的人飞扬跋扈,真实的贡献却很微薄。有的人默不作声,做的却是静水流深的事。”我殷切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和着悠悠药草香的不会再是叹息与否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傻子”愿意说出“我愿意”三个字。悠悠药草香可以遍布中华大地!

篇五:[药香]药苦,爱甜

一碗棕褐色的中药,摆放在茶桌之上,淡淡地飘出几股药香,微苦,却越品越甜。
——题记
淡淡的药香从枕边飘来,一点一点地渗入了朦胧睡意,渐渐化作一股微风,吹散了我身体上最后的一丝反抗意识,从美妙的睡梦中回到枯燥的现实,还带着此许中药的苦涩。
棕褐色的中药还在碗里打着转,药材的残渣若即若离的在药液表面上下浮动,白色的泡沫却已渐渐靠近碗壁,最后滞留在那印花的白瓷上,不再随着药液一同旋转。呛鼻的草药味道在烹制后显得更为浓郁,仿佛整个空气都充满了那几种不知名的植物的味道。轻轻地把手放在瓷碗上,却发觉瓷碗并没有想像中那样烫手,虽有阵阵余温,但体现出的却是母亲对时间把握的精确。
端起那碗中药,轻轻

篇六:[药香]这边风景独好

微风轻拂,独倚窗,抬手,阳光透过窗棂,自指间泻出,丝丝药香,悠悠入鼻,静谧祥和,风景独好。
勿思,这药香必是艾老的药肆荡漾出的。勿想,起身而往。
翠竹环绕,鹅卵石铺就的羊肠小道凹凸不平,亦如内心起伏不定。困惑如丝,再次缠扰;艾老家世代行医,为何艾老在其子继承衣钵后就独处药肆,深居简出呢?
既至,伏于门上,自缝中窥去。一位一头银发,着一身唐装的老人伏于桌案,黑框的老花眼镜后眯起双眼扫视着医书。桌旁药炉中亦有药材于沸水间迸发出清苦的味道,满室药香,此景独好。
推门,踏槛而入,伫立桌旁,不忍打扰。半刻,艾老停笔,不待其言,取过一旁的紫砂壶,为其添一杯新茶。艾老手执茶杯,问道:“你这小丫头大早上来这小药肆干嘛?”“药香邀请我前来的。”
沉默,凝视着独自品茗的艾老,将心中所惑吐出:“艾老,您为什么终日宅居于药肆呢?”“为什么。”艾老呢喃。
话落,满室寂然,艾老盯书出神,独药香浮动,偶听屋外小鸟啼鸣。
半响,艾老抚摩着茶杯,开口:“为了书。”“书?”疑惑而言。艾老递过一本医书,双手捧接,细细端详,平整的书角,湛蓝的封面,泛黄的书页,微隆的书身,可见此书年代久远及主人的爱护和翻阅之常,轻嗅,隐约有一股药香。“这是?”看着一脸茫然的我。艾老缓缓道:“这是艾家先祖留下的医书,我早年凭此行医,见其仍有缺陷之处,便于药肆中研读改进。”
顿了片刻,又拿出他刚刚摘录的医识,说:“甘草,本为一剂良药,却忌与鲤鱼同食,这就是食物相克之理,而这仅为一例。往常我行医却从未注意,不知多少患者因此多受了一份罪。我就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医者减一些麻烦。”说完,径自笑了。
中药,闻之清雅愉悦自然,食之健康祛病延年。艾老恰如之,虽已年老,却不安于闲淡的生活,翻阅医书,摘录医识,只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造福他人,让无味的老年变得芳醇,使他的一生萦绕药香。
一片翠竹,一间药肆,一本医书,一位老人,时光让这片天地变得风景绮丽。
出肆,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照耀大地,药香轻笼,顿觉这边风景独好。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推荐文章

推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