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筷子做秋千的步骤8篇

时间:2018-11-13 来源:推荐 点击:

手工筷子做秋千的步骤篇1:制作秋千_400字


  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废物利用,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我选择制作秋千。制作秋千需要三双一次性筷子和一个雪糕勺,还有毛线和泡沫板,这些东西准备就绪后,我就开工啦!
  首先,我要拼出秋千的架子。我把一双筷子的包装打开,再把炼制筷子相互交叉,用毛线把它们固定好。接着我打开另一双筷子的包装,从中取出一只筷子,用毛线把它固定在交叉口的上方。然后,再用另一包筷子做一个交叉,用毛线把它固定在横梁的另一端。这样,一个秋千的架子就做出来了。
  接下来,要用雪糕的勺子了,我小心翼翼的用小刀在两个雪糕勺子的边缘划了几下,这样在上面系毛线就方便多了。我轻轻地把钓着勺子的毛线捆到了秋千的横梁上,我心想:做这玩意可真够麻烦的呀!
  我不慌不忙的把这个秋千插进了“土地”里可是,没有人在上面玩呀,太不逼真了,于是我从自己房间里拿出了一个娃娃。用胶把它贴在了座位上,从远看来。好像真的有一个小孩在哪里玩这秋千。
  从这次制作秋千中,我体会到了,做一件是一点儿也不简单,要细心,还要有耐心!
 
    六年级:雅婷

手工筷子做秋千的步骤篇2:筷子提米_400字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个叫做“筷子提杯”的科学小实验。
  上网查询步骤后,就开始了试验。我先找了个圆柱形的塑料杯,之后将米倒在里面,再将筷子插入米杯的中间,再用手握住,把筷子提起来,可提起来的却是筷子,装儿满大米的杯子一点也不动。坐在一旁的妈妈笑翻了,说道:“必须要压紧才可以提起来,不然杯内会存留大量的空气和细缝,筷子自然提不起米来。”
  我又开始第二次试验,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先把米用力压紧,再把筷子插入中间,然后再次用手压紧米,提起筷子结果奇迹出现了:筷子居然把满满的一杯米提起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提着筷子,生怕他掉下来。
  后来,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这是一个科学道理:这是因为我们在压米的时候,把杯里米粒间的空气挤了出去,米粒间的空气越被挤出的越多,当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时,筷子和米粒之间就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装满米的杯子能被一根筷子提起来。
  生活处处有科学!只有用细心才能发现它们!就连我们身边那么平常的筷子都有着这样神奇的奥秘。
    五年级:欣

手工筷子做秋千的步骤篇3:端午节_1200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把。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这就是我2011的端午节,怎么样不错吧?
  端午是一个美丽而纯朴的节日,对于热爱生活的人们来说,它不仅是纪念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有过许多美丽而动人的端午,但2012年的端午注定与众不同!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我们的端午,期待我们在伦敦的奥运,期待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美丽灿烂的日子!
 
    福建福州仓山区麦顶小学六年级:王耀乐

手工筷子做秋千的步骤篇4:关于春节的习俗_3000字

  简介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
  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
 
    小年简介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又有: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所以有一句民间习俗叫做"官三民四船五"。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腊月二十三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不过,祭灶时要把关东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灶王爷别说坏话。
  趣闻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春节习俗
  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灶糖
  灶糖(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又称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其掂着虽然很重,但质料十分细腻。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年前习俗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史料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但有时人们也会买一大筐豆腐以吃其来充饥等)。
  接玉皇
  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腊月二十六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

手工筷子做秋千的步骤篇5:记一次手工制作大赛_800字

  咳咳!在公元2013年10月23日,下午,第二节课,我五(4)班举行了一场激烈的竞赛,第一届手工制作大赛终于到来了!
  还没有上课,我们就忙着布置黑板,写上了大大的字和花。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打响了,同学们满怀着激动地心情,我也很紧张,我的“环保火箭”你一定要争气啊!同学们迅速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把自己的作品放到了桌子上。班上顿时沸沸扬扬。Hold不住的自恋狂——王圳还把自己的作品举得高高的,在那里拉票:“你们是男生就投我一票吧!你们看,我这个百合花多好看啊,看这个花瓣弯弯的,还可以吧变身呢!你们看倒过来就变成了鱿鱼哦!刘老师喜笑颜开地说:“大家安静下来,今天我又帮你们办这次活动,我又帮你们准备奖品,是不是那你们说我是谁”哈哈哈!“既然我是老板娘,你们就得听我的对不对,今天我们的比赛是这样的:先让参赛者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进行民主投票,票数最多的人获胜,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现在把自己的作品放在第一排的桌子上,然后在小组内评选出3到4样优秀的作品放上讲台,GO!
  “我们把自己的作品交上去后,我的心里就像一头小鹿,上下不停的乱撞:不知道我的有没有被同学们选上,他们不会嫌我是买来的而不选了吧!唉,早知道就不买了!还好我的被选上了,呼,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我最喜欢王雪婷的作品,她做的是“环保小帆船“。用的是三个不同颜色的易拉罐做船底,然后用喝可乐的粗的吸管做固定物体,然后用一张彩纸做船帆,再用一次性筷子做支撑物。很环保,很节约,不浪费,也很好看。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杨嘉琪、王雪婷和杨茵茵获得了一等奖!我的心里比喝了十万杯蜂蜜还要甜呢!
  比赛结束了,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坚持、有勇气去做某一件事情,无论有多难,都会有收获,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同学就因为没有自信,觉得自己的这双手做不出什么好的东西来,就随便的折了一架飞机或船,我告诉你们:“你要相信你的手是最巧的!”
    五年级:黄君婷

手工筷子做秋千的步骤篇6:牛牛日记_350字

  星期日,3月1日
  今天我开始写日记啦。
  其实,这不是我的主意,是我爸爸的想法。他说:“牛牛你这些天在读《小屁孩儿日记》,你也可以开始学着写日记了,现在把有趣的事记下来,保存到将来,有空再拿来读读,一定会很有意思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有点道理。以前,爸爸把我1岁到3岁的涂鸦图画“作品”收集了起来,整理了2大本,存放在书橱里。现在我长大了,有时候拿出来再看看,我们一家人都觉得特别有趣。
  今天写什么好呢?对了,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去了卖家具的宜家,我们没有买家具,而是买了5大包饮料吸管回了家。
  再过几天就要过元宵节了,学校里组织做灯笼,要求小朋友与家长一起动手做手工。下午,妈妈先用筷子做了个方形宫灯的框架。然后,我们把红色和黄色的吸管用双面胶粘上。我们整整化了3个小时。完成后的宫灯太好看了!
    一年级:高哲轩

手工筷子做秋千的步骤篇7:父亲_700字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能再让你变老了。”这一句歌词是出自筷子兄弟之口的,但是在这其中蕴含着许多真理,谁又能知道父亲为我贡献了多少?又帮助了我多少?
  我出生的家庭很富裕,爸爸把我看得像块宝一样,我就犹如孙悟空一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穿的服饰都是一些“耐克,阿迪达斯”什么的,但是每当我买好一件衣服时,我脑子中总会想:“爸爸钱赚的这么多,花几块也无所谓,但我又想,爸爸赚钱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坚辛啊!但是一回到家我便忘得一干二净。
  “儿子,帮我拔几根白头发。”我于是凑上前去看,突然发现爸爸的白头发,比以前多了许多……“白头发多吗?”爸爸问,我沉默了,我不想说,我更感觉是眼睛和我撒了个谎,但是我也必须承认这一点。自从上上星期听了《父亲》这首歌之后,我才想起这些陈年往事,听着歌我记起了一句话:“节约点用钱,钱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上星期回家我偷偷地走到楼上,发现冰箱上贴着一张纸条(爸爸一向没有这个习惯,这是第一次)打开一看,写着:“儿子,回家了,冰箱里有些吃的,我要去送一些货,很晚才回来。”我坐在椅子上,一直等到他回来。我帮他捏了一下头颈,发现他的头颈硬邦邦的一块。妈妈说:“你爸爸胖呗!”但是我知道这是长时间开车的后果。这天夜里,我坐在秋千上,看着天上的月亮,又想起爸爸。我有些心酸……
  自从那天开始,我就知道,虽然我们家很富裕,但是是爸爸辛辛苦苦赚来的。那天我买鞋子去,我说:“爸,买得便宜些。”爸爸只是笑了笑,把钱拿了出去,我仿佛看见了这是一根一根的银丝。
  爸爸,我爱你。
 
    浙江宁波余姚市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初一:张鑫烨

手工筷子做秋千的步骤篇8:筷子的神力_750字


  筷子的神力
  今天,我们小组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神秘的小实验,一起去看看吧。
  我们开始动手做实验了,只见许龙兵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塑料杯、一小袋米和一根竹筷子,他将米倒入塑料杯中,然后用手使劲按住米,再将竹筷子从手指缝中间插进装有米粒的杯子,轻轻将筷子提起,没想到杯子理都没理我们,反而有米粒粘在许龙兵的手上,我见此哈哈大笑,“笨死了,猪啊你。”我嘲笑着说。自己自告奋勇做给他看,我一边用手按住米,一边用眼睛紧盯着一本写有这个实验步骤的本子,我将竹筷子从我的手指缝中使劲插进装有米粒的杯子里,并且插到底,我的手用劲吃奶的力气按住杯子表面的米粒,企图想将杯子里的空气挤压出来,却没想到我竟把杯子弄翻了,米粒洒了一桌子,我看见自己把事情搞砸了,不禁有些灰心了,到底怎么回事呢?米少了吗?还是杯子大?我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其他组的实验要临近成功了,我不免有些着急了起来,突然,赵润说他也要试一下,不试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呢,他照着我们刚才的做法,自己做了一次实验,可是依旧没有成功。时间一分一秒的在消逝中,我们组的人都试了一次,都没有成功,但是也都没有放弃,所以我也振作了起来。
  就在我们想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实验没成功时,郭文跑了过来,他告诉我们应该要在杯子里加点水,然后再用手去按住米,我们半信半疑听了他的话,在盛有米的杯子里放了一点水,接着再用手去按住米,却发现米粒凝固了,没有以前难么松塔了。筷子又从手指缝穿过插进米粒里,轻轻一提,“啊,成功啦,成功啦。!”我们组的人各个胸前挂钥匙——高兴。
  从这次实验中,我懂得了一个原理: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压出来,被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是筷子和米粒紧紧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能将盛米的杯子提起。
  这次实验我明白了关于大气压力的知识。
 
    六年级:吴紫怡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推荐文章

推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