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广播电台9篇
校园广播电台篇1:睡在我上铺的兄弟_1500字
一天黄昏,独自一人,在那只有一间宿舍的家中,我正在收拾自己一个人的晚餐,收音机里忽然传来一阵沙哑的歌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
……这是一首在94-95年风行于武汉各大大学校园、由高晓松作词作曲、老狼演唱的校园民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在淡淡的愁绪和难以名状的忧郁中,尽管已经毕业三年了,我还是又一次被旋律中那流淌着的真诚、纯洁与温情所深深打动。忽然间便无法抑制地思念起那位远在三秦的朋友
校园广播电台篇2:向往_800字
向往,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着美好与憧憬的词儿,每当校园的广播台响起向往这首歌时,我总会被它的歌词和那充满淡淡忧伤的歌声所吸引住:我知道并不是所有鸟儿都飞翔,当夏天过去后还有鲜花未曾开放,我害怕看到你独自一人绝望,更害怕看不到你不能和你一起迷惘,多想你在我身旁看命运变幻无常,体会这默默忍耐的力量,当春风掠过山岗依然能感觉寒冷,当春风掠过山岗依然能感觉寒冷,却无法阻挡对温暖的向往……呜呜,又忍不住流泪了。
小时候,我向往大人们的世界,可以不受别人的限制,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所以,我觉得长大是那么的美好。我总是撒娇着对妈妈说:“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小,总是长不高呢!”呵呵,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当时是有多搞笑。而妈妈呢,总是耐心地对我说:“只要你乖,吃很多的饭饭,就会长得高高的。”小时候不懂事,只知道爸爸妈妈说的都是对的,他们不会骗我,所以就一个劲儿的乖。
渐渐地长大了,我却反而讨厌长大,我觉得长大了烦恼就多了,心也渐渐的成熟了,便没有了小时候的天真烂漫、没有了小时候的活泼可爱、没有了小时候的无忧无虑……现在,我向往快乐,我向往安静,我向往……我向往回到小时候……现在每天学习都很紧张,看着学霸们那堆积如山的质料书、练习本和模拟卷,不用想,呼吸都很困难……我羡慕他们骄人的成绩,羡慕别人叫他们学霸,却不知,这些成绩,都是他们的努力换来的。而自己,不但没有像他们那样令人羡慕的成绩,也没有那么多的质料书、练习本、模拟卷。呵呵,其实,我还是羡慕他们,虽然那样很辛苦,很累,但是还是愿意去做,可是,现在才知道努力,恐怕已经晚了许多,没有了向他们那样坚实的基础,再努力,能赶上他们吗?
向往是美好的,它给我带来希望和正能量,它让我对未来憧憬着。但是我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可惜……
高一:何敏
校园广播电台篇3:早晨_350字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生活的开始,你知道大学校园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吗?
在我们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每天早晨,随着学校广播台音乐的响起,校园的各个角落都热闹起来,人们的活动丰富多彩:他们有的晨练,有的晨读,有的背着书包走向教室……
冉冉升起的太阳照在操场上,到这儿来早锻炼的人可真不少呀!他们有的绕着操场跑步,有的在沙坑旁跳远,有的压腿,有的打篮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在单杠和双杠上做运动……他们在为一天的生活做好身体上得准备。
温暖的阳光透过树梢斜射在小花园里,绿茵茵的草坪上、石桌椅旁、人行道上,到处都传来朗朗读书声,随处可见晨读的人们,这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早晨的活动对我们一天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晨练和晨读可以给我们充沛的体力和清醒的头脑。我要对朋友们说:“请珍惜早晨的大好时光吧!”
校园广播电台篇4:学校雷锋月活动方案
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学雷锋”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学院的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新的贡献,中专部团总支决定积极响应院团委和院党委的号召,于2013年3月5日至4月8日集中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希望通过“雷锋月”活动,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雷锋做好事的气氛,纪念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2、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以3月份“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号召学生每月至少为学院、为他人做一件好事,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3、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通过雷锋月活动,我们希望让大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的快乐,让学生养成热心助人的心态。
4、 通过“雷锋月”活动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更多的学生能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活动当中,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活动主题
传承雷锋精神 爱心助你我他
三、组织机构
为保证“雷锋月”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特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
成 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中专部雷锋月活动的协调指挥。各班级要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班委、团支委为成员的活动小组,具体负责本班的雷锋月活动。
四、活动时间
2012年3月5日—4月8日
五、活动内容
1、开展学习雷锋主题
各班召开一次以“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的班会,宣传和引导青年深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提倡志愿服务精神;各班团支部立足校园开展一次“传承雷锋精神爱心助你我他”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组织一次“学习雷锋精神 共建和谐校园 从我做起”的民主生活会;同时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教育青少年进一步缅怀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学习当代先进人物的高尚情操。
2、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在校内组织开展与教室、宿舍等场所结对子的文明共建活动,创建文明校园;开展学习雷锋,校园大清洁活动,清洗校园的卫生死角;面向社会,开展爱护环境植树活动等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3、开展文明宣传活动
通过学院校园先锋广播台广播中专部在雷锋月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在中专部内形成浓厚的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
六、活动要求
1、各班团支部要遵照此方案,结合各班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于3月10日之前将材料报于中专部办公室。
2、各班团支部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等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宣传,要对活动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及时报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要积极引导学生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在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发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注重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4、雷锋月活动结束后,各班团支部要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于4月8日之前将有关活动材料报至中专部办公室。
校园广播电台篇5:少先队60周年作文3500字:少先队60周年作文_3000字
少先队60周年作文3500字:少先队60周年作文
我9岁那年在队旗下宣誓入队,从此将红旗的一角珍藏在心中,与星星火炬事业结下了47年的不了情。儿时少先队组织的培养,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干辅导员工作,我从校内“下岗”,又在校外“上岗”。不管处在哪个岗位上,我都不舍对星星火炬的追求,童心依旧、热情不减,默默地耕耘着少先队这片沃土。
今年56岁的我,在行内被称为“邓大姐”,“孩儿们”称为“点子奶奶”。 我从小就热爱少先队组织,向往成为一名辅导员。我在下乡当“知青”的时候,简单的行李中就有一条珍藏多年的红领巾。
我利用住在村校的条件,干上了“秘密辅导员”。那时候,少先队组织已被红小兵代替,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唱造反歌,喊批判口号。我用歌声、故事、游戏把孩子们吸引在身边,让他们偷偷地戴上红领巾对着镜子美滋滋地照着,使他们对红旗的一角无限向往。从此,我和孩子们就有了蚕房里的故事会,荷塘边的大自然音乐会,桑林中和晒坝里的游戏……“秘密辅导员”延续着我对星星火炬的深情。
1975年师范毕业以后,我的理想实现了。从中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到区少干、县少先队总辅导员,一干就是19年。我干辅导员工作受命于“文革”后期。当时百废待兴,少先队工作一度中断后才刚刚恢复,一切得重新再来。于是我从少先队组织建设抓起,恢复队组织,重聘辅导员,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接受教育。我知道,少先队的生命力在于活动,而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于辅导员的指导。因此,我带领辅导员参加全国辅导员进修学校(刊授)学习,自己也深钻业务举办各种辅导员培训班。我蹲点实践,取得经验再行推广。我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并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少先队活动,如《男子汉宣言与P·F行动》、《一日小总理》、《零点起飞》、《宝葫芦的秘密》、《校长顾问队》、《山乡普法队》、《娃娃禁赌团》等。为了培养队干部的工作能力,我还与县广播电台取得联系,办起了“红领巾队长广播学校”。 我亲自编写教材,组织优秀辅导员讲课,培训队干部两千余人。我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归纳为“小、新、活、广”四个字,并向同行们推广了一套套队员们喜爱的活动方案,如小种植活动《m2之最》;小采集活动《我们中队的〈本草纲目〉》;小饲养活动《“借鸡生蛋”养小兔》;帮助贫困队员的《红领巾C·Z·Y自救活动》;帮助残疾人的《轮椅上的春游》、《红领巾,盲人的眼睛》、《孙孙“转正”记》;解决学校用水的《H2O行动》;社会调查活动《围着家乡走一转》、《春访养鸡户》等。如今,这些活动已集结为一本书《在队旗下成长》,仍为辅导员们提供着工作指导。我十分注重对少先队工作理论研究,《浅谈突破农村少先队工作的薄弱环节》、《小议“敬老”教育》、《谈劳动实践活动的辅导》、《谈怎样抓好农村“学赖宁”活动的普及与深入》、《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等1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刊物上发表并获奖。1987年,我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国优秀辅导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2004荣获四川省和全国“星星火炬”奖章。
1994年,因工作需要,我转行干教育督导工作。因此从校内辅导员岗位上“下岗”了。为了延续与星星火炬的那份情缘,我又主动联系了县内省外十多所学校,当上了校外辅导员,自得其乐地又上了岗。我依旧热心指导基层辅导员的工作,来信、来访必答复。因此,辅导员们工作上有什么问题,依旧同我商讨,“孩儿们”心中有什么想法,愿意找我这个“点子奶奶”吐露心声。作为校外辅导员,我一如既往地指导新辅导员和队干部制订计划、设计活动、寻找资料、训练仪式、修改稿件等等。为此,我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平时,利用督学到学校督察的机会,我主动考察少先队工作,和校内辅导员一起研究少先队工作的热点,寻找教育契机,寻找活动的切入点。如在“雏鹰行动”的“五自”活动中,我就设计了《小皇帝下龙床》、《蔬菜娃娃娃哈哈》、《孝顺颠倒颠》、《宰相肚》、《OK!红领巾C·Y·Z》、《学习上的卡拉OK》、《插花乐》、《虎年雏鹰行动——代号DJLS》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在省、市获奖。她还设计和指导了不少镇、县级主题观摩活动,如《新世纪我们学会健康消费》、《自律自护、健康成长、争做主人》、《小手拉大手、净化家园》、《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我做合格小公民》、《新童谣伴我快乐成长》等,均成功举行,观摩效果很好。为配合新课程改革,我在2000年又与重龙镇中心学校少先队联系,建立了“红领巾小记者团”,把《红领巾小记者团体验教育运行模式研究》作为少先队科研课题立项,并担任主研人员。如今,重龙镇中心学校少先队“红领巾小记者团”已从当年的一所学校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8所学校的近千人。小记者们活跃在学校内外。每年的“两代会”期间,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传统活动,教育系统的一些会议和重大活动都能看到小记者的身影。仅以今年暑假为例,小记者团就采访了教育行风街头宣传活动,采访了青年“十佳”教师颁奖大会,采访了“教育世家”、采访了新课改情况,采访了县教师节庆祝大会。在少儿报刊上,常见小记者们的文章和图片新闻。2003年,《少年时代》杂志社在重龙镇中心学校“红领巾小记者团”建立了记者站,《中国少年报》也把重龙镇中心学校“红领巾小记者团”作为西南片区记者站。2005年下年,《红领巾小记者团体验教育运行模式研究》课题已结题。
少先队校外教育是少先队活动的薄弱环节,作为校外辅导员,我十分关注,一直在寻找校外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切入点。受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的启发,我把2005年定为“快乐体验”年,推出了“鸡年特别行动——代号KLTY”校外少先队活动计划,把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课余活动结合起来,在全县少先队员中开展快乐体验活动。我自任“点子奶奶”,开通热线电话,为孩子们出点子,指导着“快乐体验活动”; 我自费二万六千余元购买数码摄像机,专门用于“快乐体验”活动摄像;我动员丈夫、女儿牺牲休息时间东奔西跑、熬更守夜地策划、拍摄、制作“快乐体验”节目送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于2005年3月8日在资中县建立了“CCTV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资中记者站”,并配备了摄像设备。到2009年6月底止,资中记者站为央视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提供了63个“快乐体验”节目,已播放56个,已编待播的节目6个;有66名中小学生被央视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聘为小记者;“CCTV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资中记者站”也不断壮大成长,现已发展了13个记者组。
1994至2006年,我参与了五次团县委组织的辅导员培训工作,就《谈“五自”活动开展》(1994年)、《雏鹰行动的普及与深化》(1995年)、《怎样当好少先队辅导员》(2000年)、《少先队组织教育与活动开展》(2003年)、《快乐体验活动的组织与开展》(2005年)等内容对全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进行辅导发言。2004年3月,还对重龙镇的二百多名中队辅导员进行了《中队辅导员如何组织少先队活动》的培训。2006年4月,在“内江市快乐体验推进会”上,我对来自全市的200多名辅导员就开展快乐体验活动问题进行了辅导。为了丰富少先队员的课余生活,增强少先队组织的生命力,2008年-2009年我又开始对全县各校的辅导员和少先队小干部进行“少先队游戏的创编与组织”培训。到目前为止,我已到了三十八所学校对近五万名少先队员和辅导员进行了少先队游戏培训,还利用网络上不断地指导各校的少先队游戏活动开展。
作为校外辅导员,我不仅为各级队组织出谋划策,还主动与社区联系,争取少先队的校外教育活动落实。2007年暑假,我就同重龙镇大东社区联系,组织建立了少儿健身队、少儿腰鼓队、少儿秧歌队,丰富了少年儿童的暑假生活。
作为校外辅导员,我还结合本职工作对少年儿童教育进行调查,写出了《少年儿童教育中的误区》、《谈“雏鹰行动”中的点、线、面》、《减负,一个延续了四十年的研究课题》、《“减负”还需做“加法”》等论文,这些论文目前已分别收入《现代教育文集》、《中国科教论文选》、《知识经济文选》等书中。
我做校外辅导员,不光是在县内,还走出了省外。我与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小学辅导员赵曰贵8年“手拉手”辅导少先队工作的事迹在1995年《少先队活动》第六期上登载,《邓大姐把我拉到“北京城”》这篇文章传遍全国,为我引来了更多的辅导员朋友。2006年起,我利用网络广交与红领巾事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辅导员论坛”和“中国少先队辅导员”、“四川辅导员之家”等QQ群里分享和交流对星星火炬事业的酸甜苦辣……
4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昔日的少先队员而今已是两鬓斑白。从广阔天地里的“秘密辅导员”,到上级任命的校内中队、大队、区、县总辅导员,再到校外辅导员,我有着38年的“辅龄”。我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我的星星火炬情结却越来越浓。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六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重申自己的诺言:让白发与红领巾同飘扬。
校园广播电台篇6:我的母亲_650字
每天清晨,闹钟的“丁零”声还没住,妈妈就开始叫唤了:“宝贝,快起床,再不起就迟到了,快!快!快!”着急得好像要上战场。妈妈的喋喋不休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最有魔力的声音。每天每时她都不厌其烦地说个不停。在这声音中,我就像被上满了发条的小玩具,闭着眼睛开始穿衣、洗漱、吃早饭,还要强打精神回答妈妈一声声的絮叨。这时妈妈的话不但烦人,而且我觉得它也是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可每当我走出家门,走进我喜爱的校园时,我会想到如果没有了妈妈一声声的说我又如何能准时到校呢?中午一进家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快,换鞋、洗手、吃饭,书包挂在椅背上。”刚吃完饭坐在沙发上,妈妈又喊:“来刷牙、午睡,别躺下看书,会把眼睛看坏的。”这时我真恨妈妈的不厌其烦,可还没等听完下句话的内容,就已进入甜蜜的梦乡。午睡后,我精神抖擞地上下午课时,就会觉得妈妈的话是我奔向目标不可缺少的航标。因为妈妈的话就像一道道数学题,总是那么严谨,让我马虎不得。做每件事不得不按妈妈的絮叨去办。就这样,妈妈的唠叨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晚上回到家是妈妈“唠叨广播电台”的黄金时刻。向她汇报学校的一切是见面后的第一件事,也已成为很自然的一件事了。她总是忘不了叮嘱我:“要尊敬老师,要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要注意听讲,要有集体主义观念,有不会的要及时问老师……”我只要有一点进步,妈妈立即打预防针———不要骄傲。考试失败了,妈妈总是帮着找原因,又是总结教训,又是给我打气。妈妈真是为我操碎了心。我在妈妈的唠叨声中成长,妈妈的唠叨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这声音含着浓浓的母爱。
四年级:豌豆直升机
校园广播电台篇7:初中同学毕业赠言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时间可以解释一切,时间可以成就一切。 三年,想想很长,过起来却是如此短暂,往昔依旧,眼前重复的竟然是三年前的光景,最可怕的是,记忆丝毫没有模糊。这才重新感叹,时光荏苒。 三年前第一次走进校门的欣喜;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的无眠;第一次走上学生会的竞选台告诉大家,请相信我会做的很好;第一次冲上舞台尽情的表现自己;第一次送鲜花给女孩子,告诉人家我很喜欢她;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去向老师求情却被无情的拒绝;第一次坐在广播台的直播室向全校同学问好;第一次听到了掌声捧到了鲜花;第一次庆祝到很晚以至于翻墙进宿舍;第一次听到一个女孩子说喜欢我,我却很无奈的告诉她对不起;第一次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可以挣钱了,那份冲动,并快速告诉妈妈以后不再要生活费;第一次生活拮据到每天只能干啃馒头度日却也硬着头皮不向任何人求援;第一次在一天之中独立处理n个问题,却还算顺利;第一次告诉弟弟妹妹,你们要努力,我会一直支持你们,无比的自豪;第一次朗诵爱情诗,竟然感动的自己哭了好久;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三年中有太多的第一次,每次都会发生什么、改变什么,每次都是很努力才会做到,每次过后都会兴奋很久。如今往事已成往事,很多事情已做成了习惯,很多记忆已成永恒,很多美好已经定格。 思维很乱,想到很多却不知如何描述,更不知从何处下手。 记得三年前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每夜仰望星空,幻想着美好,想想那时真是太有时间了,也太容易满足,甚至会为能省下零星的生活费买到自己心爱的衣服而高兴很久,为实现一个小小的而且很容易达到的愿望而兴奋不已。如今的星空依旧,人却变的好现实,现实到甚至不愿把时间浪费到抬头望星空,时间把自己变的虽不算成熟却务实了好多。我知道天上的那颗星星一直在看着我,却不知道她是高兴还是难过,我们已经好久没有交流。 以前最不喜欢的就是站在相机前,毕业前却格外的渴望,甚至不放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希望籍此能留住点点随手可得的美好;以前最不喜欢的就是对着酒瓶吹,现在却总想拿起电话,哪怕随便找个朋友聊聊过去;以前总是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校园闲逛,现在却想整夜呆在校园,即使一个人也好;以前最不喜欢学习,现在真想回到图书馆啊,印象中好象还没有安安静静的在那里呆过,不觉间却觉得那个地方格外的亲切,格外的可爱。
校园广播电台篇8:军旅作家李存葆_2000字
李存葆。1946年生。山东五莲人。1964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新时期以来。己发表2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
中篇小说《高山卜的花环》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山中。那十九座坟莹》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参加改编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获全国第五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另有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与王光明合作)获全国报告文学奖。其散文作品《我为捕虎者说》、《大河遗梦》分获全国第一、二届“韩愈杯”散文大赛一等奖。《鲸疡》获“孔子杯”散文大赛一等奖。并获《十月》第六届文学奖。《祖槐》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后。获该刊1998一1999年度优秀中篇小说奖。被列为1999年全国散文排行榜。《沂蒙匪事》获《十月》第七届文学奖。《飘逝的绝唱》被列为2000年全国散文排行榜。《钻石与命运的对话》、《紫砂兴衰记略》、《雪野里的精灵》被列为2001年全国散文排行榜。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钊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李存葆是我心中耸立己久的一座高山。这种感觉在我当新兵读《高山卜的花环》的时候就己建立起来了。这部中篇小说于1982年发表后。全国有近百家报刊全文转载。50余家剧团改编成各种剧日上演。仅发表在各种媒体上的评论文章就有500多万字。美、法、日、英、俄等十几个国家翻译出版。1989年美国嘉兰德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文学丛书(20本)中,《高山下的花环》名列其中。梁二喜、赵蒙生、靳开来等呼之欲出的人物。至今犹在眼前。事实如此。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激励了一代人。因于当之无愧地被称作新时期军旅文学的里程碑。
李存葆又是一座名山。无论是远望。还是近观。总免不了让人生发许多敬畏之感。不是吗。他那以文学手法创造的各色景观。哪一处不是人文荟萃。溢彩流金。且不要说他的“作家”称谓有多么厚重。令多少人追赶不及。单是他这灿在双肩的“少将”牌子。那也是多少渴望进步的汉子只能梦达的高阶。中央军委1997年8月“授予李存葆少将军衔”的命令。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作家。
山。总是以沉默而对世界。李存葆的体魄里更多地蕴藏着庄重沉雄的地气。一以涌向笔端。必是滔滔莽莽地情感排浪。这或许与他内敛、深思的秉性密不可分。
在军艺文学系念书的时候。李存葆是我们的首长、老师、大师兄。但他好像从不在意别人怎样称呼他。校园里。偶尔相遇。正埋头走路的他。准会停下来。用山东人豪爽的乡音和你聊上几句。却感觉就像和邻居照面。不见一点将军、作家的影子。而当你提出想写他点么时。他却又是摆手又是摇头。说:“没啥可写的”云云。过往后。你回过神来回味半天。会从心灵深处冒出一句:这才是真正的“高人”。
谈起一个人的成功。人们总想知道他的当初。那么。李存葆这座山峰是怎样形成的呢?追溯起来似乎总少不了家风的熏陶和乡情的堆积。在山东省五莲县一个半山半注的村庄里。他那以为人厚道和乐于助人而称道乡里的不识字的父母。常用“忠厚传家远”的朴素道理来教导他。使他养成了勤劳善良的品格。
“1964年。我刚满17岁。怀着参军报国的想法来到青岛驻军某部守备连当战十。那时。我学的是炮兵指挥专业。军里组织比武。我得过计算兵第一名。一次团里举办通讯报道学习班,通知侦察队派一名能写会画的高中生去。谁知开学那天,那人突然患病住院,队长便让我去顶替参加了为期4人的报道班学习。”
在那里,李存葆写了几篇小诗,团里的新闻干事选中了两篇,一首题为《行军小憩》,另一首散文诗不足500字。因怕背上名利思想的黑锅,那首小诗署名“茅山”,散文诗署名“侦察队演唱昌组”。不久,那首小诗被青岛广播电台广播,那篇散文诗先是被《青岛日报》刊登,接着又被《大众日报》转载。团新闻干事打电话把他喊去,对他大加赞赏,并奖励两本稿纸。他用这两木稿纸又写了一些诗投寄给济南军区《前卫报》,结果又被采用几首。从此,政治处便让他转行了。后来,他从团里写到师里,又从师里写到军里,及至当上济南军区创作室主任。
从李存葆业己踏出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这是个干会么事都想干好的作家。旱在《高山卜的花环》之前,李存葆就有近百力一字的作品发表,中一是诗歌就有500余首。他说:“军人的责任警示你,必须扎扎实实,不能马虎从事。否则,将一事无成。”
如果说李存葆的小说《高山卜的花环》与徐怀中的《西线铁事》为中国新时期军事文学树立了标帜,那么,《我为捕虎者说》则标志着李存葆的创作笔锋开始向大散文掘进,并在突破中取得了新收获。
谈起创作转变,李存葆说:“我曾在部队文工团当过多年编导,写过两个大话剧。本来我是喜欢编故事的,但现在我不大愿意编造了。有人说,现在只要人类能想到的都发生了,人们想不到的也发生了。现实生活太复杂了,一般的小说很难概括。近距离观察往往看不透,我就先写l点历史方而的散文。过几年回过头来用小说透视己经沉寂了的生活,也许更好把握些”
其实,大散文《祖槐》正是李存葆经过50多年的积淀孕育的成果。从他牙牙学语时,祖母教他歌愿唱道:“问咱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长大后。他一直苦苦追寻着。谋求解开这个谜底。50多年后。李存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游八方。终于把明初山西洪洞大移民的文明史给开掘出来。
李存葆这样解释自己的转变:“最终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伟大的是她的文化。文化是人类心灵之树上结出的圣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智慧果实的长期积累。而最能让骚人墨客绪意飞驰的是散文。我们的散文应该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也应该更关注人类而临的生存危机与种种困境。应该有作家的正义和良矢口。”
从《鲸疡》、《大河遗梦》。到《祖槐》、《沂蒙匪事》、《飘逝的绝唱》……李存葆以小说家的眼光发现故事。以散文家的情怀重说故事一句一句抠出来的大文化散文。使简单的故事升华为精神的追求与叩问。
将军作家李存葆肩负着文学的历史使命。写什么,什么都获奖。这是社会对作家的嘉勉。更是作家“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后艺术创作力的炉火纯青。眼下。李存葆近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集《大河遗梦》。己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可以预言。用不了多久。迎面而来的必将是又一个大奖。
记得李存葆在《穿越人生的沙漠》一文中有这样的论断。他说:“人的大脑就功能而言。吃地瓜干长大的和喝牛奶长大的。没有什么两样”。然而。从李存葆腾龙起风的才情和灵性飞扬的文采中。我们却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许许多多的“不一样”。如此说来。农民之子舞文。且舞出这等风采。舞得这样辉煌。李存葆也算是一个奇迹。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李存葆说:“历史对文章的筛选极为苛刻。这种筛选愈是严酷。对真正的文学家则更具吸引力。也许我们罄毕生心力也难留下一篇为后人称道的文章。但我们会像苦行僧那样去跋涉。去探求。因为探索的过程也是美丽的。”
校园广播电台篇9:[4月征文]笑声换来的春天_900字
立春好久了,但今年春天的天气就像女孩的心思,怎么也让人猜不透,一会儿热,一会儿冷,令人心烦。
这天,朵朵白云挂在天上,冷风还有些不舍,依旧在空中回荡。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暴走。早晨,我乘公共汽车到我们的目的地——东区商务外环。嗖嗖的冷风使人发抖,我们在风中宣誓:我***绝不放弃、绝不丧气,坚持走完5公里!伴随着宣誓声的结束,我们开始了五公里的行程。
开始,我信心十足,觉得五公里应该没多远。可才走了十几分钟就觉得无聊了、累了。这时,一位助教老师说:“我们一起唱歌吧!”一说起唱歌,许多人提起了劲儿,可是没人愿意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唱一首《风吹麦浪》,开个好头儿!”一位老师说。
“好!”大家纷纷鼓掌。
踏着歌声的节拍,我们走过了一公里的路程。第二公里的路程,更是漫长。
这时,我身旁的一位女生说:“好累啊~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几年级了?”
“我叫张心洁,弓长张,爱心的心,纯洁的洁。7年级了,你呢?”
“我叫***,5年级了。你比大我哦!呵呵!”
第二公里的路程就在我们的笑声中,悄悄的溜走了。不知不觉已经走到第47中高中部了,听到校内传来跑步的声音我们不觉间也跟踏了起来。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时光如梭,转眼已经十点多了,我们也踏上了最后一公里。大家都已筋疲力尽,两人都相互拉着,好像是怕某个人落队似的。
“来唱首歌,提提劲儿!团结就是力量,一二!”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不知何时,太阳一探出了头,嫩绿色映入我们的眼帘,各色的花都张扬着自己的风采,耳边鸟喙时不时的响起,朵朵白云也疏散开了,悠闲地在天城逛着,太阳灿烂的笑着,风儿柔和的吹拂着,人们的脸上禁不住漾起了微笑,欢声笑语在人间荡漾开来。
五公里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我们都没感到累,呵呵,也许是这温暖的阳光换取了人们的不悦!
作者简介:
我叫张心洁,弓长张,爱心的心,纯洁的洁,今年13,就读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现在七年级七班上课。我家住在金明路与广电南路交叉口,向南200的牧专第二家属院,2号楼3单元1楼25号户,欢迎回信,我很期待!
初一:张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