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涧澈7篇

时间:2018-11-12 来源:推荐 点击:

风涧澈篇(1):花子岩溪瀑_1200字

  花子岩最美的是溪水,那么欢快,热闹而轻松。
  山涧较为平坦,奔流着三条溪流,有的畅行于开敞的平地,有的或隐或显于乱石中。我们在山中悠然地前行,不时有那么一丛竹,或者几株樟树擦身而过,还有些不知名的树长着宽大的叶子,它们阻挡着我们的视线,于是,那些溪水翻腾的雪白浪花就镶嵌在树间,山林也就不断地开花了,好洁白的花儿呀,我们又恢复欢跃的心情。
  终于下了山。我们马上又被更多的山环抱。原来,花子岩是这么小的一块平地,太秀气了,儿子怀疑这儿真有什么美景吗?
  我们就披着草沿着溪水向上走。土层湿润,草色碧绿,不见一丝枯败的印迹。舅舅说,这儿的腊梅花早开谢了,梨花应该还能看到吧。
  我们继续往前,转过一个山角,一阵好温凉的山风吹来,好像初夏时云霁天开后的清新,洗心洗尘样的清爽,没有一丝冬日的寒气。我意识到山中季候的不同,我们开始寻找它的足迹。
  草是最鲜明的,你看它浆液饱满,绿意沉沉。花子岩应该是春深了。
  我们采着花儿,折着枝叶,说笑着迤逦前行,前面山坡的藤叶吸引了我们。那些苍苍翠翠的绿叶儿,细细密密地整齐连缀,像绿的瀑布伏在山坡。更绝的是,每片葱绿的叶儿都挂着透亮的水晶坠儿,阳光下熠熠闪光。水晶坠越来越大,叶儿承不住了,水晶纷纷地滑落下来,淅淅沥沥的。不一会儿,叶儿又缀满了水晶坠儿,整个藤叶就形成了一个绿意晶莹的水帘,好一幅水晶的工艺,不能不佩服造化的神工。
  我们不禁神往着花子岩的花子瀑了,那儿的水色该是怎样的美呀。她应该离我们不远了吧。
  我们继续前行,山间渐渐升起云雾,萦着山头,山越发高大,清脱。山里清幽得有些虚幻仙境的意韵。空中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
  花子瀑在何处,这么幽静的地方我们还没有发现她的芳姿。
  四围越来越肃穆。溪水伴着我们,她们不再喧腾欢呼,我们感到它的平静的流动里表现着一种谦恭的礼仪,难道她们是迎接我们的侍女?一队队,静静伏列在山道边。花子瀑给予我们这么隆重的礼仪,她又驻立何处呢?我们依旧没有窥到她的真容。
  我们跟着舅舅又过了一个青石坡,突然海呼浪啸般一声巨响,清凉的瀑水就飞溅到我们的脸上了。现在,花子瀑离我们不到三十步远。
  我们还没有从惊悸的心理缓过神来,又投入到狂喜之中。
  抬眼望去,只见一座高峻秀拔的青山,一道瀑布从山间飞泻而下,巨大的水流从山顶泼溅而来,山顶直触云天。她翻滚着硕大的雪白浪花,斜斜地穿行在绿树掩映的山间,形成一道白练。虽然没有风,但是,白练在山壁上飞跃,显得灵动又飘逸。
  她激情如火,奔放地飞啸而来,欢快地冲刷着山岩,形成了一道深深的山槽。石厚沉圆,深青如玉,这就是她奢华的殿床吧。花子瀑感到她的快乐难以抑制,在山腰时,轻转龙的腰身,九十度的旋步,瀑布碰撞着岩壁,瀑流顿时又如孔雀开屏般扇开,声音轰响,水浪溅得雾气迷茫。花子瀑就如一个欢歌曼舞的少女,灵气十足。
  水汽在空中弥漫,形成徜徉恍惚的纱帷,遮掩着花子瀑的芳姿,花子瀑变得羞涩天真了。
  她终于落到凡间,就在这一刻,她如处子样的静淑,你瞧她轻轻地移动莲步,在古老的青石台岩上漾开水纹,一圈一圈,温和而轻盈。她款款地拖着多褶的长裙,轻雅地步入碧玉的深潭。花子潭如一个忠情的男子,日日夜夜静静地守护着她,用流动的彩云装扮着她,潭面显得更加秀气而温润了。
  然后,溪水从他们的爱情里蕴育了,欢戏地流淌在三望坡的沟沟涧涧,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纯朴的生灵……
 

风涧澈篇(2):《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原文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磴:石台阶

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循:顺着

C.阁据其上流 据:拥有

D.老屋数间,卑庳迫隘 隘:狭小

解析:C项,据:占据,位居。

答案:C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B.山之胜盖自此始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C.循磴而东又为石梁,度而北

D.虽盛夏亭午无暑气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解析:B项均为“助词,的”。A项,乃:副词,才/副词,是,表判断。C项,而:连词,表修饰/表顺承。D项,虽:连词,虽然,表转折/连词,表假设,即使。

答案:B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2段以“涧”为中心,贯穿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作者认为山庵,壁其后不足观,游人不必前往。

D.山门伴水,枕席卧闻水韵,但时间长了更加悲伤,不过终究是可爱之景。

解析:C项文中作者认为没有什么可看的,但并未说游人可不必前往。

答案:C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答案:(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流水声。

(2)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答案: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夜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林薄间东南望????薄:迫近

B.日光烛之 烛:照耀

C.不可殚数 殚:尽

D.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胜:胜景

解析:A项,薄:密林。

答案:A

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百丈山“最可观”的一组是(??)

①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②一峰独秀出?③皆若飞浮来往?④下临峭岸, 深昧险绝?⑤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⑥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④⑤⑥

解析:①是最后记小结之用;⑥此句不是写百丈山自然景观的,是介绍祠堂的作用。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

B.第1段作者侧重在表现其壮美的一面,云海起伏,峰峦绵亘,他选择了独特的视角,把百丈山各种姿态的美展现了出来。

C.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

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最可观”与“未可睹”的景物进行描绘。对它们“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 一是为了“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解析:D项“它们”错误,应为“可观者”。

答案:D

1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答案:太阳迫近西山,在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

(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答案: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并且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

二: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⑴山之胜盖自此始 ( ) ⑵日光烛之( )

⑶台当山西南缺( ) ⑷日薄西山 ( )

⑴美景 ⑵照 ⑶面对、正对 ⑷迫近(4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十余级乃得度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B.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C.其声溅溅然 阁据其上流

D.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 曲折而上

C (2分)(A前:才,副词;后:竟,副词 B前:来,连词;后:把,介词; C它的,代词; D前:并且,连词; 后:地,连词)

1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 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

⑵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6分)⑴乡里的人在石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来行走,并且在它的东面修造了祭神的祠堂(容、度、而,各给1分)
⑵因此每处另外写了一首小诗来记述这些地方的景致,献给一起游玩的几个朋友。(各、别、识,给1分)

20.根据作者交代的游览路线,文中写景所采用的是 的方法。(2分)

移步换景(2分)

21.从第②、③两段所描述的不同时段的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是在表现百丈山的 ,同时更表达了他 、 的品格。(3分)

答:涧水瀑布的壮美景色(或:美景给自己的美感享受)(1分) 热爱自然(1分)、不畏艰险(1分)

注释

1.本文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载于《朱文公文集》七十八卷。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县)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

2.许:表示约数。

3.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

4.控:临。垂崖:陡峭的山崖。

5.度:渡过,过去。

6.循:顺。

7.得:遇见。

8.梁:桥。

9.亭午:正午。

10.淙:流注,灌注。

11.溅溅:水流声。

12.山门:佛教寺院的大门。

13.瞰:俯视。

14.蹑:踏,踩。

15.庵:尼姑的寺庙。

16.才:仅仅。

17.卑庳:低矮。迫隘:狭窄。

18.胜:美好。

19.罅:裂缝。

20.据:通“倨”,踞坐,蹲坐,这里作“座落”解。

21.水石峻激:为合叙句,拆分开来为“水激,石峻”。

22.玩:欣赏,品味。

23.潺潺:象声词,溪水流动的声音。

24.昧:昏暗。

25.瀵涌:喷涌。

26.烛:照。

27.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夺目:光彩耀眼。

28.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

29.历历: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30.薄:迫近。

31.殚:尽。

32.川:平野,平地。

33.飞浮:飘飞浮动。

34.径:小路。

35.祷:祈祷。

36.穷:尽。

37.纪:通“记”。

38.叙次:按照次序记叙。

39.各别为小诗:各个另外作了几首短诗。按:所作小诗是六首五绝,见《朱文公文集》卷六《百丈山台咏》。

40.夫:远指代词,那些。

译文

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始了。

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大门里边,又有一座石桥横跨在石池上。过了石桥往北走,踩着石梯,上几级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仅有几间旧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地方。只有西阁美好。溪水从西面山谷中顺着裂缝从西阁下面象箭射一般飞奔流出,向南与东面山谷中的水一块注入石池中。水从石池中再流出来,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西阁座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击的地方,最值得欣赏。后面是一座石壁,没有什么可看的。一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

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溅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又象喷射的雾气,被阳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太阳迫近西山了,余光横射过来,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数也数不完。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白云铺满平野,就象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涛一样。而远远近近从云中露出来的山峰,都象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有的涌出,有的沉没,转眼之间千变万化。石台往东的小路断绝了,当地的人凿出些仅能容下脚的石磴来通过,并在东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涝或旱灾就到那里去祈祷。害怕危险的人有的就不敢过去。而山上可观赏的景致,到这里也就没有了。

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未能去的人。

创作背景

这篇游记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所写的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阳东北。作者与同游者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皆赋诗以纪其胜”,复又“叙次其详如此”,这在末节中作了交代。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而作者于诗外作文,不仅为着“呈同游诸君”,同时“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这篇末文字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赏析

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文尾映照题目,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第一段,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山之胜盖自此始”。“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及得度”,一“俯”一“控”,写出地势险要,得叠石为台阶才能通过。作者在这里表现了对险奇美的欣赏。

第二段,描述循水游览,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段山门前后诸景点虽历历如绘,以“跨”、“度”、“上”等行为动词,展示过程,一笔不漏地描述了游览经过和诸多景象,但其详写重点则放在幽静美的描绘上。作者以“涧”为中心,贯穿着水的描写。“苍藤古木”的掩映,伴和着“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声色并茂。“盛夏亭午无暑气”,“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点染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第二段一开始先略提小涧,再谛听水声溅溅,再瞰涧水流淌,再写“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探寻了水源,再以“乃为前所谓小涧者”,照应前文,并以“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表达了作者的欣赏态度,最后归结为“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的描述,显露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情调。

第三段,先写壮美的瀑布,后又写了美姿美态的山峰。

先写瀑布。如果说第二段写出了百丈山的幽美的话,那么第三段写瀑布则重在表现壮美。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美作映衬,再写出“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景象。“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凌空而泻,气势非凡。“沫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壮丽异常。然后写山峰。作者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主次层次感丰富的图画。“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清晨“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凸现的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

最后一段,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这一句是作者游后的结论,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这篇游记和一般平铺直叙的游记不同,作者处处留意对重点景观进行介绍、描写。如开头就直接写“石磴”,而舍去了关于登山历程的冗长叙述。又如写小涧,仅从客观方面写到了“苍藤古木”、“水皆清澈”以及涧水飞溅而下的淙淙声,和“盛夏亭午无暑气”这一游人的主观感受,笔墨无多,就点染出了此地环境的清幽宜人。

作者在介绍自然景观时,还擅于运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即先叙述该处属平常景观,然后从中找出可供游人欣赏或可能使游人感兴趣的某一侧面、景点来进行介绍。如写山中六景之一的山门,仅有一“不能容十许人”的小屋,殊无可观,而作者用一转折语气,以“然”字领起,指出此地亦别有情趣。因为它“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倘若炎夏登临,峡风拂面,定当十分畅快,就使读者不禁心向往之了。又如写到山庵时,以为它“才老屋数间”,且狭小低湿,自然无可欣赏,而作者用一“独”字领起,指出庵之西阁却为一胜景,特别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遇,叙述了夜卧其上,下听泉声潺潺,所引起的悲凉之感。

百丈山中最吸引游人的,是石台和石台周围的景色。从“下临峭岸”的石台上,既可于“林薄间”望见前岩岩穴中喷涌而出,“投空数十尺”的瀑布;又可远眺“数百里峰峦高下”的壮观景色。还有变化万千的云海、冉冉西沉的夕阳。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为了突现石台及其周围景色之美,作者多次运用了恰切而生动的比喻,如说瀑布飞沫“如散珠喷雾”,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云海中诸山“若飞浮往来”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那描写瀑布飞沫为日光所照时的景象的一段文字,虽为直叙,但由于能为山水传神,其技巧也不能不令人叹服。

风涧澈篇(3):【微作文】孤灯独映_150字

夜,从手里逐渐挣扎出了曲屈的线,蚕食着黑暗我想那是个叫寂寞的东西路静着,翻滚着稻香风起开。我保证涧溪里那是锦鲤掇嘴的声音。这群贪婪的家伙!袭击着附在水面上的飞虫。风卷着云,惊了愚笨的虫。锦鲤便带着那抹殷虹落满了溪底。稻在风中沸腾着,和着水爬过山轻旋着稻草人的肩流浪四方我不因寂寞而寂寞正如我不因这为旷野而逃亡。    初三:聂文洁

风涧澈篇(4):2012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已发布)


  2012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2)群贤毕至,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杜甫《登高》)
  (4)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匪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

风涧澈篇(5):中小学生必背古诗分类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

风涧澈篇(6):江右游日记十二


【原文】

十八日 饭于其远处。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里西转,循西华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狮锁水口。又西二里为泷头,彭大魁教发迹处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里为潇泷,溪束两山间,如冲崖破峡,两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为“瑞石飞霞”,峡中有八景焉。由泷溪三里,出百里贤关,谓杨救贫云“百里有贤人出也”。又西北二里为第二关,亦有崖石危亘溪左。又西北三里,出罗潭,为第三关。过是山始开,其溪北去,是为查埠。又西北五里后与溪遇,渡而北,宿于罗家埠。

十九日 昧爽行。十里,复循西岩山之南而行,三里为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则赣江南来,为浇洋入处。〕又二里,张家渡,乃趁小舟顺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径往青原。乃令张氏送者一人,名其远,张侯之近支。随舟竟往白鹭;而余同张二巫及静闻,登北涯随山东北行。五里,入两山之间。又一里,有溪转峡而出。渡溪南转,石山当户,清涧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饭于其寒,亦甚幽静。盖寺为七祖旧刹,而后沦于书院,本寂以立禅恢复,尽迁诸书院于山外,而中构杰阁,犹未毕工也。寺后为七祖塔,前有黄荆树甚古,乃七祖誓而为记者。初入山,不过东西两山之夹耳;至北坞转入而南,亦但觉水石清异,涧壑潆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觉中洋开整,四山凑合向中靠拢。其坞内外两重,内坞宽而密,外坞曲而长,外以移书院,内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设者。余以为从来已久,而本寂一晤,辄言其兴复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间。盖是寺久为书院,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欲两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持说甚坚,始得迁书院于外,而寺田之复遂如破竹矣。寺前有溪,由寺东南深壑中来,至寺前汇于翠屏之下。〔翠屏为水所蚀,山骨嶙峋,层叠耸出,老树悬缀其上,下映清流,景色万状。〕寺左循流而上,山夹甚峻,而坞曲甚长,曲折而入十里,抵黄鲇岭。坞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入口为寺之龙虎两砂,回锁隘甚,但知有寺,不复如寺后复有此坞也。余自翠屏下循流攀涧,宛转其间,进进不已,觉水舂菜圃,种种不复人间。久之,日渐西,乃登山逾岭,仍由五笑亭入寺。别立禅即本寂出山,渡溪桥,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赣江,已暮烟横渚水中之小块陆地,不辨江城灯火矣。又三里,同二张宿于白鹭洲。

二十日 同张二巫、静闻过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山本小垅,乃天华之余支,寺僧建竖,适恰逢有白燕来翔,故以为名。还由西门入,至北门,过黄御史园,门扃jiōng关闭不入。黄名宪卿,魏

风涧澈篇(7):流年,流年。_1500字

  流年,轻轻回眸,时光深处,谁的情迷醉了谁的眼眸,拥抱的记忆温暖了谁。轻剪一窗霞,念起那曾经的相逢是首歌,久久难忘,指尖流淌的岁月,曾经为谁轻吟浅唱……
  经年,如诗的岁月里,与你们一起静听风的呢喃,守候中的岁月静好。驻足论坛,那些彩色的画面,在记忆中徘徊流连,那些故事,至今依然会在眼前浮现,快乐的时光,友情被我们装点成诗意的风景。
  你的笑颜如冬天的暖阳,温暖着我曾经清冷的心涧,那抹柔情在指尖曾翩翩而舞,曾旖旎而歌,那份炽热的余温,摇曳了一个又一个恬静的梦。
  那些过往的时光,飘落的飞红,有喜有乐也有苦有忧。在其位并无什么荣誉可言,有的只是一份付出与辛苦。我何尝不想这满坡的绿柳红花?然,在这略显荒凉的山坡中,需用辛勤汗水来栽培,才能成就春天那一场姹紫嫣红的妩媚花事!
  寂寞流年,悄然行走在岁月的深处,曾经为你炫舞,为你一如既往的执着,坚守着一座芳园。走过了一季又一季,揣一段往事,守一份记忆,此时还是让我起了很多,很多……那些曾经驻足的朋友,流连的家人,执一支素笔,一方素笺写下了一页页凄美的文字,抒写了自己的心情,书尽眷恋,吟遍清欢。平淡的故事,记录了一份深情,刻画了相遇的风景。彼此间享受着安静,恬淡的温馨岁月,文字的交流带来了温暖愉悦。一杯往事,妖娆着每一个惆怅的日子,清浅的时光中,没有了烦忧,没有了落寞,低眉间的轻风柔情,更让我多了一份不舍的牵念,你的故事已收藏在我记忆的深处。每当想起,念起,心澎湃,情暖暖,是你们伴着我渡过了一个个艰难,寂寞孤独的时光。
  站在路口,回望曾经走过的美丽和温馨,盘点自己的心情,那些人,那些事,那曾经枝满花红的渴求与憧憬,悄然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过……
  人们常说,铁打的论坛,流水的兵,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论是人生还是论坛终是有不可避免的分离,可当分离真正到来时,感觉是这么痛楚心酸,那一滴不舍的苦泪留在了眼角……
  夜阑珊,闪烁的灯光美丽了城市的夜色,每当我打开电脑,银屏那边的你,依然是我的牵挂,回眸处,又是一季的思念。静坐在案前,依然看到论坛上忙碌的身影,浇花剪草。与你们在一起的漫漫时光,那一缕轻风,那一抹微笑,那一朵雪飘,缠绵了风花,旖旎了雪月。
  独自一隅,静守花开的气息。当论坛版主这些年,时常会有倦殆,烦躁,是你们用友情这甘甜的泉水,浸润着我,心涧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一份感激之情。
  每一个游戏名字后面都有一位热情真诚的你,我依旧念那咫尺间的温柔,眷恋那一尺清欢,仰望淡蓝的天空,感恩的心,不会被岁月的过往云烟所掩……
  当夜色悄然蔓延,寂静里,你伴着我寻找到了安慰,让我疲惫的倦容在欢笑中消失,带着宁静安睡在梦中。你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首歌,清音响起在我蔚蓝的梦境里,盛开出一朵友谊之花。
  你的笑颜在嘴角微微一弯,便可绽开一朵,风中亦有了淡淡的花香,娇艳的红花,吐露着友情的芬芳。
  指尖轻舞一段旖旎的风景,眼波温柔地走在安静的暮色里,论坛的起起伏伏,终是我与你相约在这里,一抹霞光,一缕花香,依然于我的心涧流淌出生恣的顾盼,心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
  那些曾经,虽已成为过往,时隔多年,还清晰地忆起,尽管时光流逝,终会有些温暖的人,一直在我的心房里做客,那股缅怀的心情,在经年后的现在,于自己依旧久久激荡着心底的温暖,洄旋着阵阵涟漪……
  记忆温暖流年,心念你的微笑,花开是诗,花落是情,瓣瓣皆是明媚的笑颜,情在梦里盘旋,我不再感觉疲倦……
  如果说文字于我是一种追随,那友情便是一种牵引,日历翻过一页又一页,我的目光依然停留在你那里,与你走过悠然的时光,与你一起守候着春暖花开的约定,素色年华,邂逅的美丽,温暖了那些平仄的文字,驻足与流连都成为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初二:黄一珊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推荐文章

推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