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瑟怨遥夜下一句10篇

时间:2018-11-03 来源:唐代诗词鉴赏 点击:

第一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

第二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因为有你_1200字


  星汉无情
  窗外,是被寂寥划破的星空。
  帘内,是望着星空的寂寥人。
  美丽的星星呵,当孤灯寒照雨时,唯有你彻夜不寐,毫无青瑟怨遥夜。
  也许,你是想给深夜晚归的人们指引方向吧!
  每当夜深人寂,熟睡的夜空里总能泛起一阵车轮碾过路面的微瑟;然而,深闺人未觉,于是,整个微瑟便被懒懒的鼾声所轻盖。
  可怜的独路人!
  此刻,他正徘徊在街角,无奈的挠着头,黑夜浸没了他额上的点点细珠。
  眼前的路,一片迷惘。
  小心谨慎的你一定是发现了他,你微扬着嘴角,轻轻闭上了眼,凝聚身上所有的光亮,在一瞬间,冰冷的黑夜似一下子散发出一股光亮,直冲向路面。
  然而,光明只是瞬间,黑暗仍是主宰。
  尽管凝聚所有力量,明月的光辉却依旧使你的眼睛模糊。它轻蔑的瞥了一下你,冷冷的笑了笑,仿佛在嗤笑你的愚昧。它定了定神,随手往那个街角一指,黑暗的角落马上重现了光明,独路人望了望夜空,看见了侧着他的月亮与正视他的星星,他连忙放下手里的车子,转过身,双手虔诚地向月亮拜了拜。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你听见了那句话,自然,月亮是毫不在意的,“多亏了这月亮啊,还是有月亮好!”
  独路人的身影渐渐远驰,直至黑夜吞没了他与他的微瑟声……
  你依旧笑了,你总是这样为别人着想,为那个人可以找寻回家的方向而快乐,尽管,带给他光明的并不是自己……
  煌煌东方星
  儿时的夜晚并不是那么寂寥,昏黄的路面上,总会轻轻摇荡着古藤椅的身影,椅上,一个大影子握着一个小影子,静静地摇啊摇啊……
  奶奶常常一手抱着我,另一只苍白的手便斜斜地指着天空里的你们,用淳朴的乡音对我讲:“你看,今儿晚上的星星又是那么多,奶奶可会掐算的哦,嗯………”奶奶便放下手,大拇指捏着食指与中指,来回的摩挲着,“嗯!我算出来啦,明天呐,一定是个大晴天!”
  我靠着奶奶,忽闪着眼睛,小小的脑袋瓜中不禁疑问:“真是这样吗?”
  于是,我与奶奶便共同企盼着你的早一点沉沦,多么希望早晨快点到来!
  薄雾迷蒙,数里霏霏晓雾收,你已悄无声息的离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太阳初出光赫赫。
  一轮红日正从东方缓缓升起。
  我笑了,今天果真是大晴天呢!
  于是,我便愈加相信了你,你果真是未卜先知的“神人”呢!
  银汉迢迢暗度
  回首往昔,昨日的许多幻想早已被今日的年岁替代,抬头凝望夜空,你依旧是如此,只是朝来暮去星霜换。
  也许,星野里的每一颗星星都代表一个人,那,哪一颗星星是属于我的呢?
  四角的窗外,是一方浩瀚的星空。
  我似乎看见了,每一颗星星都似闪着星辉,友好地冲我微笑。我仿佛觉得,他们正在集中他们身上所有的力量照亮着我。
  难道,我,是那个迷路人?
  我又笑了,是领悟的笑。
  不错,我是那个迷路人!
  如今,因为有你,我便不再是了,你教会了我,尽管自己很渺小,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毕身光亮奉献于人,便是最伟大的!
  春蚕从未有一句自夸的话,但她的银丝却是照亮生命的尺子;星星从未有哗众的锋芒,但她的微光却是点亮生命的天平……
  原来,我是“属于”星星的!
  抬首望去,依旧是浩瀚的夜空,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颗星星在向迷路人微笑……
 
    高一:凝湮水寒

第三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离娄章句下

本篇仍然是短章居多,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教育和个人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全篇原文共33章,本书选18章。小恩小惠,不知为政
【原文】
子严①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②济人于溱洧③。孟子曰:“惠而 不知为政。岁十一月④,徒杠⑤成;十二月,舆梁(6)③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7)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 悦之,日亦不足矣。”
【注释】
①子产:名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②乘舆:指子 产乘坐的车子。③溱(zhen)洧(wei):两条河水的名称,会合于河南 密县。④十一月:周历十一月为夏历九月,下文十二月为夏历十月。 ⑤徒杠:可供人徒步行走的小桥。(6)舆梁:能通车马的大桥。(7) 辟:开辟,即开道的意思。
【译文】
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时,曾经用自己乘的车去帮助人们渡过 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并不懂得从政. 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过车马的桥,老百姓就 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门 鸣锣开道都可以,怎么能够去帮助百姓一个一个地渡河呢?如果 执政的人要去讨得每个人的欢心,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
【读解】
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三国志》)裴注引 华阳国志》) 说的正是孟子的意思。 子产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去帮助老百姓过河,这事在一般人看 来是属于爱人民的美德,因此传为美谈。但孟子从政治家的角度 来要求子产,则认为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治末而没有能够治本, 于事无补。与其你这样一个一个地去帮助老百姓过河,倒不如利 用你手中的权力为他们把桥修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使他们 再也没有过河的烦恼。 也就是说,政治家治国平天下,当以大局为重,而不应以小 恩小惠去取悦于人,更不应以此来沽名钓誉。 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下一篇(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离娄下
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原文】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①,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 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②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 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注释】
①为旧君有服:指离职的臣子为原先的君主服孝。②极:穷困,这里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其处境极端困难。
【译文】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腹心;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齐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也应为过去的君主展孝。君主要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为他服孝呢?” 孟子说:“臣下有劝谏,君主接受;臣下有建议,君主听从.政治上的恩惠下达到老百姓。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打发人送他出国境,并派人先到臣下要去的地方作一番安排布置, 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就叫做三有礼. 这样做了,臣下就会为他服孝。如今做臣下的,劝谏,君王不接 受;建议,君王不听从。政治上的恩惠到不了老百姓身上。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把他捆绑起来,还想方设法使他到 所去的地方穷困万分,离开的当天就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种情况叫做仇敌。君臣之问像仇敌一样,还有什么孝可服呢?”
【读解】
所谓投桃报李,士为知己者死。又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贤明的君主总是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比如说刘皇叔用关羽、张飞、诸葛亮, 至今传为美谈。 其实,何止君王用臣下如此,现代的用人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互相尊重,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不然的话,反目成仇,两败俱伤,也就君不君,臣不臣;领导不领导,被领导不被领导了。 那又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不会做领导人罢。
下一篇(中养不中,才养不才) 离娄下
中养不中,才养不才
【原文】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①,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②。”
【注释】
①中:指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代指品德好的人。养:培养、熏陶、教育。②其间不能以才:省略了“以寸量”的“量”字。
【译文】
孟子说:“品德修养好的人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人都乐于有好的父亲和兄长。如果品德修养好的人抛弃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抛 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所谓好与不好之间的差别,也就相近得 不能用寸来计量了。”
【读解】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情。”(《三字经》贤者为师,团结大家一道进步;能者为师,帮助大家共同提高。一言以蔽之,人人都有教育熏陶他人的义务。否则,所谓的 “好人”又好在哪里呢? 模拟西方圣哲的话来说:“人啊,你们都是上帝的子民。要互爱,不要抛下任何一个兄弟姐妹不管!” 所以我们要搞“希望工程”,要搞“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
下一篇(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离娄下
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原文】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
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读解】
人生苦短,世事茫茫。 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事必 躬亲,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所以,一定 要舍弃一些事不做,然后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 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现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 也。”(《论语?子张》)正是孟子这里的意思。 总起来说,儒家所说的“不为”是为了“有为”,只不过是要 有所选择而为,与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不是一家人。
下一篇(言人不善,如后患何) 离娄下
言人不善,如后患何
【原文】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译文】
孟子说:“说人家的坏话,招来后患如何是?”
【读解】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人的劣根性的确如此。 不过,如果有人专以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为乐趣,嗜痂成癣,那 么个个专用名词赏给他(她)了,叫做--长舌妇! 孔子曾经说过:“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我们也曾给这种道听途说者送了一个称号,叫做“小广播”。 与小广播相比,长舌妇如何? 小广播不一定是长舌妇,但长舌妇八九不离十是小广播一个。 小广播免费直销消息,义务广告,以先听为快,以消息灵通 为荣。无聊! 长舌妇东家长、西家短,以窥人隐私为快,以暗箭伤人为乐。 可恶! 小广播愚,长舌妇恶。 如果说,对小广播,我们要告之以“且住,且往!”那么,对 长舌妇,就应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
下一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离娄下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译文】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 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读解】
在《论语?子路》里,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 “言必信,行必果,任任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 行必果”的行为。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 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 的。 关于“大信”与“小信”的问题,亦即“信”的通权达变问 题,我们在《论语》的有关读解中已说得很多。这里只作简单重 申,即,一方面,“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最典型的强调就 是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但另一 方面,又不能拘泥固执于“信”而不知变通。用我们所说的最为 极端的情况就是,难道对你的敌人也要讲“信用”吗?所以.要 根据具体情况而通权达变。通权达变的标准就是孟子这里所说的 “惟义所在”。这是最基本的不能放弃的东西,也是指导我们在实 际生活中掌握的原则。 有了原则,当然就要好办得多了。
下一篇(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离娄下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①之心者也。”
【注释】
①赤子:婴儿。
【译文】
孟子说:“伟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读解】
老玩童么? 当然不是。 伟大的人胸怀宽广,“宰相肚里能撑船”。而童心纯真不伪,本色自然。 宰相肚里之所以能撑船,是因为他不斤斤计较于一得之利,一孔之见,而能够保全自然无伪的本色,永远以一种童心般的新奇 和纯真面对这个世界,生机蓬勃,以至于无的不知,无所不能。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是两点:一是纯真,二是大度。正是在这两点上,我们可以找到真正伟大的人物与童心的相通之处。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第二十章) 又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第二章》你看那众人应对攘往,好象赶赴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天去登台眺望。只有我淡泊而无动于 衷,就像那不知笑的婴儿一样。 老子的本意是宣扬归朴返真,淡泊宁静。不过,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与孟子这里的思想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归结起来说,真正伟大的人,倒不像我们一般小鸡肚肠的人那样想得复杂,患得患失,所以,反而能够保持一分童心,有时候表现出来,就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下一篇(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 离娄下
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
【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①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②。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
【注释】
①资:积累。②原:同“源”。
【译文】
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读解】
深造的目在于自得。 自得就是自己真正有所收获,而不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简言之,自得是内功,而不是招式。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招式是做够了的,但内功却一点也没有,所以,一旦过硬检验起来,就只有溜之大吉。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现代学者莫不以南郭先生为耻,而其行为类似南郭先生的却不在少数。他们或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有尖皮厚腹中空。”或是“拉大旗作虎皮”,以“名人’装点门面。其招式花样翻新,不一而足。要害都在于不求自得而求得之于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不怕自己没有才能,与孔子所说“不惑人之 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的精神恰恰相反。 总而言之,还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宪问》) “欲其自得之’就是为己,反之则是为人。孔、孟论学问之道, 用心良苦。你我读书人理应深省,以免误入歧途。
下一篇(博学详说,将以返约) 离娄下
博学详说,将以返约
【原文】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译文】
孟子说:“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去。”
【读解】
真理原本是至简至约的,一半是因为我们理解的需要,一半是因为所谓“饱学之士”的炫耀门楣,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奥了。 “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是我们时常可以听到的抱怨,或者说幽默。如果这抱怨发自一位勤勉的学生之口,那老师恐怕真要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哩。 其实,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是要恨无地洞可钻的。比方说, “人是什么?”“文化是什么?”不说人人都明白,一说人人都糊涂。 所以,博学详说不是为了炫耀渊博,故作深刻,而是为了深入浅出,出博返约。 教学如此,演说如此,舞文弄墨也莫不如此。 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博学详说归于简约。 博学评说是手段,归于简约才是目的。
下一篇(以善养人,能服天下) 离娄下
以善养人,能服天下
【原文】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能服大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孟子说:“单凭善就想陵人心服,是不能够使人心服的;要用善去培养教育人,才能够使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不心服而想统一天下,这是不可能的。”
【读解】
关键是“养人”。 服人服心,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教育家,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对于教育的作用都非常重视而身体力行。 因为,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思想,多么好的治国平天下方略,一言以蔽之,多么“善”。不通过“养人”--培养教育,怎么能够让人们理解而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呢? 就是我们今天,不也仍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吗?
下一篇(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离娄下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原文】
徐子①曰:“仲尼亟②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③,不舍昼夜,盈科④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⑤。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问雨集,沟浍(6)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7)过情,君子耻之。”
【注释】
①徐子:孟子的学生徐辟。②亟:屡次。③混混:通“滚滚”, 水势盛大的样子。④科:坎。⑤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个罢了。”(6)侩(kuai):四间大沟渠。(7)声闻:名声,名誉。
【译文】
徐子说:“孔子曾多次赞叹水,说:‘水啊!水啊!’他到底觉得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孟子说:“水从源泉里滚滚涌出,日夜不停地流着,把低洼之处--填满,然后又继续向前,一直流向大海。它是如此水不枯竭,奔流不息。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这种特性啊。试想,如果水没有这种永不枯竭的本源,就会像那七八月问的暴雨一样,虽然也可以一下子灌满大小沟渠,但也会一下子就于酒枯竭。所以,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形,君子就会感到羞耻。”
【读解】
孟子一方面祖述仲尼之意,阐发水的特性;另一方面用水比拟人的道德品质,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要求大家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本,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其实,我们在《韩诗外传》里发现了孔子自己对于为什么要 “亟称于水”这个问题的详细回答。 问题是由子贡提出的。子贡说:“君子看见大水总是要观察,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是用水来比拟人的道德啊!水到处给予而无私,这不是像很有德行吗?所到之处万物生长,这不是像很有仁爱吗?流向总是循着一定的道理,这不是像很有正义吗?浅处 流淌,深处莫测高深,这不是像很有智慧吗?奔赴深渊大谷而毫 无疑惧,这不是像很有勇气吗?任何细微之处也不放过,这不是像很明察吗?遇到险恶地势也不避让,这不是像很容忍大度吗?脏东西进去,干干净净出来,这不是像很善于化育吗?水面永远是平的,这不是像很公正吗?不求一概满盈,这不是像很有节度吗? 无论经过多少曲折,始终向东流,这不是像意志很坚毅吗?正因为水有这些特性,所以君子看见大水就一定要观察。” 这简直就是一首水的赞美诗啊!生动而深刻。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观水去呢?
下一篇(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 离娄下
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①,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注释】
①几希:少,一点点。
【译文】
孟子说:“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一般人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了解人类的常情,于是从仁义之路而行,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
【读解】
人与动物的差别何在? 在今天,这已是一个人类学的命题了。可孟子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至于那一点儿到底在什么,他在这里没有说。不过,我们在《滕文公上》)里曾听他 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可见,在孟子看来,人和禽兽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教采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没有精神方面的东西。这和我们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基本吻合的,即,人的动物 本能方面,亦即其自然属性是动物性的,但其精神文化方面,亦即其社会属性是非动物性的,而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后一方面。既然如此,高尚的人当然就应该发展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方面。所以,孟子说:“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一般人往往容易 忽视这一点,只有品质高尚的人才注意保存和发展这一点。比如说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那就是标榜“饱食、暖衣、 逸居而无教”,自然是“近于禽兽”了。当然,孟子也并不是要完全否定“饱食、暖衣、逸居”,要求人们不食人间烟火,苦行禁欲。而是认为应该像舜帝那样,“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从一般事物的道理和人类的常情出发行仁义之道,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不顾人之常情。 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孟子的主张,应该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有教”,既不排除人之常情,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物质生存与精神追求都不可废弃。这一点,当然也是符合我们今天的基本观点的。
下一篇(两可之间,最是为难) 离娄下
两可之间,最是为难
【原文】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 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译文】
孟子说:“可以拿取,也可以不拿取的,拿取了有损廉洁;可以给与,也可以不给与的,给予了有损恩惠;可以死,也可以不死的,死了有损勇敢。”
【读解】
与著名的“鱼与熊掌”二者必居其一选择不同,孟子在这里摆给我们的,是一种两可之间的选择,而且要为难得多。比如说,杀人越货还是遵纪守法?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是 难题,可是,吃回扣还是不吃?收红包还是不收?这对很多人来 说,却是相当考人的难题了。 就孟子所举的情况来看,“取伤廉”是比较好理解的,可“与伤惠”和“死伤勇”却有些令人费解。揣摩起来,所谓“与伤 惠”大概是说,在可以给与,也可以不给与的情况下,还是不给与的好。因为,“济人须济急时无”,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周 急不继富”(《论语?雍也》)的意思。不然的话,给予了反而有滥施恩惠的嫌疑,反而于真正的恩惠有所损伤。这就是“与伤惠”。至于说“死伤勇”,则是指我们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有 时候活下来比死去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更强的战胜困难和耻辱的毅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了死,很可能给人以轻生的感觉, 当然就是于勇气有所损伤的了。这就是“死伤勇”。 有人认为,孟子之所以举出“与伟惠”和“死伤勇”,是因为战国时代豪侠风气盛行,四豪滥施恩惠,荆(轲)聂(政)刺客 轻生,所以孟子针砭时弊,引以为戒。(毛奇龄《圣门释非录》引全履祥语) 如此说来,倒是一个时代性的话题了。那么,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时代意义的是什么呢? 恐怕就是“取伤廉”了吧!
下一篇(逢蒙杀羿,里也有过) 离娄下
逢蒙杀羿,羿也有过
【原文】
逢蒙①学射于羿,尽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异。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庚公 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 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质公之斯也。’曰;‘吾生矣。’ 其仆曰:‘庚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 ‘庚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 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庚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 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 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③而后反。”
【注释】
①逢(peng)蒙:羿的学生和家众,后来叛变,帮助寒浞杀了羿。 ②羿:又称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③乘矢:四支箭。
【译文】
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弄的技巧后,他便想,天下只有羿 的箭术比自己强了,于是便杀死了羿。孟子说:“这事也有羿自己 的罪过。”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呢?从前郑国派子濯 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 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 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 ‘那我不会死了。’给他驾车的人说:‘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 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子濯孺子说:‘庚公之斯 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 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庚公之斯追上来了, 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 能够拿引’庆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 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 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 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读解】
孟子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完,那意思却是非常明确的了:子濯 孺子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注匮??娜似氛?保?嘈叛????之他也会像他一样选择和教育学生,所以知道庚公之斯不会杀他。 可羿却不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对于逢蒙的人品失察失教,结果 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并对于自己的被害也负有一定责任。 逢蒙艺成害师,历来为人所不齿,这本已是大家的共识,孟 子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共有自取其祸的责任在内。乍 一听来,我们会和他的学生公明仪一样认为没有什么道理,但仔 细想想,也就觉得并非没有道理了。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些人“引 狼入室”,引小偷进家门,往往是由于房主人自己平时不谨慎,把 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带进屋,使之见财起意,产生歹心,结果发生 失窃甚至谋财害命的惨案。这能说房主人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这还只包含了交往中要注意识人察人的一方面,没有包含对学生 进行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果并不只是教逢蒙箭术,而且也教 他做人的道理,简言之,既传艺,也传德,那也许就不会发生 已遭害的悲剧了吧。 所以,从逢蒙杀并这件事上,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 教训:一方面,不仅选拔干部,交往朋友需要考察、认识人,就 是收学徒,招学生也同样需要慎重选择。另一方面,无论是教学 徒,教学生还是培养其他什么人,都一定要从德与才两个方面着 眼进行教育与培养,使之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只有做 到了这两个方面,才不会酿成祸端,使自己反遭其殃,后悔莫及。 当然,无论从我们今天的教育方针还是从我们的干部制度来 看,都是非常注意这两个方面的。只不过,实际操作中做得如何, 还有待调查研究。那就把孟子这段话,把逢蒙杀并这件事作为提 及我们注意的一份材料,一个经验教训吧。
下一篇(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 离娄下
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
【原文】
孟子曰:“西子①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②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注释】
①西子: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以她代指美女。②恶:这里与“西子”相对,主要指丑陋。
【译文】
孟子说:“像西施那么美丽的女子,如果她沾染上污秽恶臭的东西,别人也会捂着鼻子走过去;虽然是一个面貌奇丑的人,如果他斋戒沐浴,也同样可以祭祖上帝。”
【读解】
幸好只是不洁,问题还不很大,如果是麻疯病、“爱得死” (爱滋病)之类的,那可就惨了!岂止是掩鼻而过?多半是谈“西子”而色变了罢。 相反,面貌奇丑如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尚可以在巴黎圣母院做敲钟人。上帝当然会接受他的祭祀,并为他祝福。 所以,有美有善不足恃,贵在保持勿失;有丑有恶不足惧,贵在自新。 这就是美丑善恶相互转化的辩证法。 自我把握尤其重要。
下一篇(爱人者人恒爱之) 离娄下
爱人者人恒爱之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 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 其横逆由③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道 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④哉? 禽兽又河难⑤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 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6)于天下,可传于后世. 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 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注释】
①横逆:蛮横无礼。②此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奚宜:怎么应当。③由:通“犹”。下文“我由未免为乡人也”中的“由”也通 “犹”。④择:区别。⑤难:责难。(6)法:楷模。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 “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比如说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忧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了。不是仁爱的事不于,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来到,君子也不会感到尤患了。”
【读解】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一段典型的劝人互爱互敬的文字,在论述中又强调了个人修养中的反躬自省。读起来,使人感到与西方基督教的精神有相通之处。 就像我们今天流行的歌曲所唱的那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这世界充满情和爱! 道理并不深奥,可以说是不言而喻。关键是要有行动的热情。 如果人人都有这种行动的热情,许多人际之间的矛盾纠葛就会没有了,许多事情就要好办得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大提高了。问题是,我们从幼儿园时就接受这种互爱互敬的教育,而实际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恐怕也应该接受孟子的建议,来一点反躬自省吧。
下一篇(不孝有五,不顾父母) 离娄下
不孝有五,不顾父母
【原文】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②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③,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④,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注释】
①四支:即四肢。②从:同“纵”。③戮:羞辱。④很:同 “狠”
【译文】
孟子说:“通常认为不孝的情况有五种:四肢懒惰,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酗酒聚赌,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吝钱财,只顾老婆孩子,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色享乐,使父母感到羞辱,这是第四种;逞勇好斗,连累父母,这是第五种。”
【读解】
这五种不孝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三种不孝又有所不同,加起来,不就是“不孝有八”了吗?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这五种不孝的情况都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但其中最为典型,最切中时弊的恐怕是第三种了: 好财货,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 新闻媒介报道也罢,漫画讽刺也罢,街谈巷议也罢,这一类事情的确是见得很多了。 养下不养上。下是“小皇帝”,上是“老长工”。 这些人怎么就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老啊,而“小皇帝”又会有他们自己的“小皇帝”。 自己不就成为“老长工”了吗? 如此恶性循环,岂不悲哉! 可见,提倡孝敬父母,强调赡养父母,人人有责,到今天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齐人有一妻一妾) 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①出,则必餍(2)酒肉而后反。 除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展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3)间良人之所之也。” 蚤④起,施⑤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③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

第四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8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去国怀乡(          )  ②春和景明(          )  ③把酒临风(         )
④吾谁与归(          )  ⑤薄暮冥冥(          )  ⑥沙鸥翔集(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意: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意:                                                                     
15.用原文填空。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         
       ”的心态。
②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
16.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
  答:                                                                       
17.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答:                                                                        
                                                                             
18.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
答:                                                                        

第五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g?g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释义

引:带着,带领

鸡犬:指牲口

谓:对···说

欲:想,想要

对:回答

皆:都

故:所以

果:如果,假若

授:给予

戒:告诫

迫:到了,临近

惟:只

殊:这里

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

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g?g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阅读训练及答案

1.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⑴此公欲来。指代(杨氏 )

⑵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穴中)

⑶此殊不缺也。指代(薪米鱼肉)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C)

A、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3、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他想住到你家来,你可以容忍他吗?

⑵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有贤能的人。

二: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入山之大穴 与众共之 杨谢而从之

2.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参考答案:

1.①的 ②代衣服……之属 ③代穴中人

2.穴中人杨

3.同意;“杨谢而从之”。

4.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会安居乐业了。

以上就是查字典诗词网小编整理的“《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查字典诗词网,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随时和小编交流探讨qq:2757920787,也可以加入查字典诗词群486142169,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参考讨论。

第六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少年作家杯B组]一叶落知天下秋_1200字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题记
 
  夜,风撩开了我的窗帘。一片枫叶误闯进了我的房间,微带点湿润。望向窗外,才发现雨已洋洋洒洒地下了起来,密密地斜织着。寂静的秋夜,唯有雨声独自在歌唱。回忆起夏夜的雨,总会有雷声作伴,豆大的雨点快速的坠下,在叶面上溅起水花,为叶子涂上了一抹翠绿。而秋雨却是将那橘黄一点点渗入……我捡起那片叶子,把它放入秋风中,去吧,追随秋的气息去吧。关上窗,拉上窗帘,闻着秋的气息渐渐入眠,秋的气息在空气里酝酿,弥漫……
 
  阴天,天空灰蒙蒙的,远处的高楼都蒙上了一层阴霾。空气微微湿润,带着一丝落叶与泥土的芳香,偶尔听见一声眷恋夏天,迟迟不肯离去的鸟儿的鸣啼。循声而去,一只小鸟孤零零地站在枝头,耷拉着小巧的脑袋,归宿。叶子已落得差不多了,唯有几片在与秋风顽死抵抗。终于,一只美丽的枯叶“蝶”在我的视线中飘落,慢慢地跳着芭蕾,转着圈,最终与那满地的金黄融为一体,心中不禁有些凄凉,酸楚——树叶落了,入秋了。
 
  秋天的大雁,带着游子的乡书,往南处飞去了。去追寻温暖;蝉的生命也在这一时刻结束了,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准备冬眠的动物都忙着寻找食物……没有谁,停下脚步来欣赏这凄美的秋景。我穿好鞋,戴上围巾,走出家门。被这满眼的金黄所震撼了!踩着满地的枯叶,嗅着秋天的气息,我行走在林间的小路上,来来回回好多遍,鞋子上沾满了小水珠,还有零星的碎叶。“树树秋声,山山寒色”,不错的,如你身临其境,必定能感受到这满树的秋声,满山的寒色。
 
  远处的湖泊,一叶孤舟,芦篷上满载着白霜,篙斜靠着船身,一个渔民手中捧着一壶热茶,静静地品味着秋,秋的气息笼罩着整个湖面。一阵风刮过,湖面泛起了涟漪,叶子纷纷落了下来,我伸出双手,接住一片,仔细的观察着它,橘黄与红色交织着,叶脉很是清晰,上面沾了些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凉凉的。风,执着地吹着,小小的叶儿又要飘到别处去了,我放开了它,任它自由飞翔……
 
  不知何时,我已喜欢上了秋,虽然秋有些悲凉。没有春的五颜六色,没有夏的草木芬芳,没有冬的银装素裹。可是,秋是那么寂静,那么朴素。“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还有那一轮明月。
 
  秋,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初一:张佳妮

第七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出自唐代许浑的《早秋三首·其一》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诗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见到淮南一叶飘零,我自然感觉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

第八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直到最后一句_3000字


  所有的,所有的,所有在诉说的,是关于宿命的,一个永恒。
  ——题记
  冉静走在大街上,喧闹的街角,掩饰了心底那片落寞的繁华。
  夏风席卷城市的街头,好似生命里的丑角。
  遮蔽着天空的大树,似那年见证许诺生世相依的法国梧桐。
  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触碰到那个拼命想丢弃的,却如风干的奶油一样粘手的回忆,甩都甩不掉。
  陈鼎,你还记得我么。
  (一)最短的咒语,是一个人的名字。
  “大家好,我叫陈鼎,很高兴转来这个班级,希望我可以和大家做好朋友,”
  “怎么快放假了也会转来人阿?”“长得一般般唉。”“我感觉还可以哈…”班级里的八卦军团早已经开始发挥喳喳鸟的优势来讨论这个不合时宜的转校生,大家都在打量他,板寸,浓眉,单眼皮,微厚的嘴唇,小白脸,属于扔到人堆里30秒之内就让人遗忘的类型,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减。
  “安静安静,陈鼎就…坐到冉静的旁边吧,对。就是第二排空着的座位。好了,大家准备上课。”老师指着那个一直闷头看书的马尾辫女生的方向,对陈鼎说道。
  “恩。”
  “你好,我叫陈鼎,请多多关照。”
  “你好,我叫冉静。”马尾女生才抬起头,对着陈鼎微微点了下头。
  “那个,陈鼎同学,以后在学校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冉静大概觉得自己太冷淡,补了句话来圆场。
  “好,谢谢你了。”陈鼎一转头,看到了冉静放在课本上的杂志,上面的标题赫然醒目
  “最短的咒语,是一个人的名字。”
  (二)人们都说看烟花的人是幸福的,那是因为人们看到的是别人的背影,却看不到各自的表情。
  今天是市区的举办的烟花节,一到天黑,来看烟花的人就挤满了场地,就是市区的公园,冉静和父母也在其中,走到一半,就看到了陈鼎和几个同学在一起闹,要不要跟他打招呼?爸妈在这里跟他说话不太好,可是他如果知道我看到了也没跟他说话会不会不高兴,冉静咬紧下唇,心理乱成了一团麻。
  “嗨,同桌,你也来看烟花啊!”
  一句话如天籁一般进入到冉静的耳朵,她惊喜异常,“嗨,好巧啊。”
  “小静,他们是你的同学吗?”冉静的妈妈问。
  “恩,他就是我的同桌。”冉静指着陈鼎说道。
  “哦,原来你就是我们家小静的同桌,一看就是个好孩子。”冉静妈妈笑着说。
  “呵呵,阿姨过奖了”陈鼎也笑了笑,有礼貌的说。“妈妈,你怎么一看到别人的孩子就说是好孩子,我也很好,你怎么不说我哇。”冉静不服气的嚷到
  “你这孩子,又胡闹了,可不要欺负人家陈鼎,陈鼎有时间来我们家玩,阿姨给你做好吃的。”
  “恩,谢谢阿姨,我先走了,我朋友还在等我,同桌我走了,拜。”
  “阿。这么快就走阿。”冉静有些失落的说。
  “恩?怎么了?”陈鼎刚转身,就听到了冉静的话。
  “没……没事,拜。”
  “恩……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陈鼎突然问道。
  “啊?好阿,妈妈。可以吗?”冉静看着妈妈,脸上满是希望。
  “好阿,路上小心点,不要跟同学走丢了,我跟你爸爸回家时给你打电话。”
  “耶,谢谢妈咪,陈鼎我们走。”冉静一声欢呼,抓着陈鼎的手就跑了。却没看到她妈妈和陈鼎诧异的表情。
  整个晚上冉静都很开心,他跟陈鼎看了好多的烟花,玉米的,瀑布的,还有很多花瓣形状的,冉静一直在指着天上,兴奋的喊道‘陈鼎陈鼎,你看这个多好看…哇。。陈鼎你看唉……”
  陈鼎也不说话,任她拉着自己的手,看着她明媚的脸庞,静静地微笑。
  “滴滴…”手机的提示音打破了美好的场景,冉静拿起电话,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陈鼎,我要走了。”
  “恩,路上小心,再见。”
  “……恩。再见。”冉静的再见说的很正式,再见,是明天再见,还是再也不见呢?
  可惜冉静没心情去追究这个答案,她倏的转身,一步一步远离了陈鼎的视线。
  “艾,冉静,冉静,等等我”
  “恩?你怎么来了。”冉静看着气喘吁吁的陈鼎,心里竟有一丝窃喜。
  “这里人多,我担心你,让他们先走了,我送你回去。”
  “阿,真是麻烦你了。”
  “没事的,你是女生么。”
  “喔。”冉静竟然很难受,原来她在他心里就是一个普通同学阿,陈鼎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就不吱声了,气氛突然尴尬下来。
  “那个,陈鼎,你觉得今天的烟花怎么样?”冉静说完这句话,就在心里痛骂自己,找话题也不找个好点的,臭大了,果然,陈鼎愣了。
  “阿?很好阿,很漂亮。”
  “那就好。”
  “冉静。”
  “艾。”
  “你听过一句话吗?”
  “什么话?”
  “人们都说看烟花的人是幸福的,那是因为人们看到的是别人的背影,却看不到各自的表情。”
  “啊?”
  “冉静。”
  “啊?”
  “我喜欢你,做我女朋友吧。”
  “啊???”
  (三)黑玛瑙不会流泪
  爱情来的时候就像火山爆发,炙热的岩浆滞留在气孔中,变成二氧化硅,冷却结晶后却成了玛瑙。
  冉静感觉日子就像做梦一样,但她宁愿停留里面一辈子,在那个满满是牛奶般温馨的小世界,和陈鼎永恒的在一起轮回。
  <金刚>刚上映的时候,电视和报纸都在报道这部影片让众多女人泪撒电影院,陈鼎和冉静也去看,当金刚从摩天大楼轰然坠下时,陈鼎偏过头来费解的问“冉静,你怎么不哭?”“有什么好哭的,电影而已。”冉静灿烂一笑,抓住他的耳朵嗔怪“讨厌,难道你不喜欢看见我笑?”
  “全世界女人都哭的时候唯独你在笑”陈鼎摇头叹气“冉静,你可不可以像个女人?”
  “如果我和她们一样,你怎么可能会看上我?”冉静直起身,轻快地说“不和你胡闹,我去上厕所。”
  如果所有男人都像金刚一样忠贞执着,看电影的女人也不会觉得稀奇,更不会稀罕为影片中凄美的爱情掉眼泪。正是因为含有独特,所以才更珍贵。
  (四)我们的恋爱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
  阳光穿透金粉洒在圆桌
  两人对坐半句话都没有
  不是在暗斗是真的没话说
  当初的温柔已被时间带走
  还牵着手是责任感在逗留
  但你口中爱字已不常有
  冉静无奈的写着歌词,自从陈鼎进了学生会似乎就忙了起来,上课也不跟冉静挤眉弄眼了,下课就跑出班级说是有事忙,连晚上送冉静回家都是例行公事,走在马路上,他们一路无言,好像一生的话已经在这几个月说完了。
  “到家了。”
  ‘恩。”
  “拜。”
  “拜。”冉静笑了,笑的很甜。
  冉静一直挂着笑容回到家,笑容越笑越大,到最后笑的就像一个空洞,她蹲在窗后看着陈鼎,她看着陈鼎掏出电话,温柔的对对面说“亲爱的,我马上去找你,等我喔,乖,亲一个。”
  “呵呵……”冉静真的笑了,笑的嗓子开始嘶哑起来。
  (五)皖倾桑年,失夜明天。
  手机在口袋里绵延的响铃,冉静按下接听键:”陈鼎,我们玩完了,请你别再骚扰我。”闭上眼睛,往事像潮水般蔓延,在烟火节遇到陈鼎,是她刻意求妈妈带她去的,即使她那时候发着39°的高烧,她也只想看到陈鼎的身影。金刚重重摔下来的时候,冉静躲在厕所里流眼泪,一面用双手捧着冷水浸泡眼睛,那样才不会泄露她哭过的秘密。有一次他们一起吃饭,冉静不小心把菜汤撒在陈鼎最爱的衬衫上,遭到陈鼎的痛骂,回家以后,冉静捂着被子失声痛哭,第二天,还是满面春风的去赴陈鼎的约会。
  陈鼎永远不会知道,有些女人喜欢在爱情里扮演任性的小孩,有些女人却喜欢把最快乐的一面留给她爱的人,男人总是以为,会哭的女生很温柔,其实他不知道,最温柔的眼泪,是留在心里。
  恋爱开始的时候,冉静没打算把眼泪留给他。
  恋爱结束的时候,冉静也会把眼泪带走。
  总有一天,陈鼎会明白,不哭不闹的她,是多么深爱她。
  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二:朱仁俊
 

第九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参考资料: 1、 于在春.清词百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第十篇清瑟怨遥夜下一句:我最想说的一句话_800字


  鸟儿能自由地在天空飞翔,花朵能够尽情地拥抱雨露!难道,难道我这个平凡的小学生,不能?不能用自由去迎接梦想吗?
  夜,早已入睡,留下美丽的倩影挂在天空,窗外,偶尔传来几声啼叫,我知道,那是不知名的鸟儿在向我招手,引我去那自由的天空。可怜啊,可怜的我,永远也不能拥抱自由!而只能呆在屋里,做那永远都写不完的作业。望着堆积如山的习题,我陷入沉思……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我与妈妈聊的,不再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不再是青春励志偶像剧,而是被一些数学题、各科成绩给包裹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不再和蔼可亲,不再耐心教导我,她变得喜怒无常,只要我一出错,她就不饶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没有了自由,每次放假,做完了作业做习题,做完了习题练钢琴,没有一丝让我喘息的机会!
  “琪,做完了那一面马上出来练琴,听到没有?”瞧!我那“魔鬼老妈”又在吆喝我去挑下一个更重的担子了。“没办法呀!”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向钢琴房走去……
  我知道,您这样做并没有错;我知道,有许多孩子在严格的教育下成长,成才,寻觅梦想;我知道,自由可以换来美好的明天!但是妈妈,您剥夺了我的自由,即使我再聪明,做再多的习题,我也只是个肉体,只是个空壳!妈妈,您知道吗?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儿童若每天大量地进行脑力活动,超过了大脑所能承受的范围,会造成智力衰退!您,是再害我,还是在帮我啊!
  其实,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妈妈,请放我自由吧!”放我自由,让我飞上蓝天,去寻觅自己的梦想!您只要让我不再嫉妒操场上踢足球的男孩,不再仰望头顶的蓝天,不再祈盼上帝给我一双鸟儿的翅膀,我就心满意足了。
  妈妈,请放我自由吧!让我抛开枯燥无味的练习题,抛开忧郁的音符,抛开您的声音,去与青山拥抱,与小溪唱歌,与天空握手,与草原欢呼!我期盼这样的生活!
  妈妈,我知道,您有一颗望女成凤的心,但是我,我也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啊!
  妈妈,请放我自由吧……
    福建省安溪县沼涛实小六年级:吴琪琪

扩展阅读文章

唐代诗词鉴赏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唐代诗词鉴赏推荐文章

唐代诗词鉴赏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