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试卷8篇

时间:2018-11-03 来源:推荐 点击:

一:[湖北高考试卷]2016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看图写作,自行立意


  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热点推荐:
2015湖北高考作文题目:喷泉与泉水
历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5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更多高考作文信息请点击:高考作文频道



2016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新课标Ⅰ卷


新课标Ⅱ卷


新课标Ⅲ卷


北京卷

天津卷


上海卷


山东卷


江苏卷

浙江卷


福建卷


四川卷


广东卷

湖南卷


湖北卷


重庆卷


海南卷

陕西卷


辽宁卷


安徽卷


江西卷

二:[湖北高考试卷]2011年高考湖北省语文试题(含答案)






















三:[湖北高考试卷]2004高考湖北卷题目详解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工匠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详解:湖北卷命题在作文立意的价值取向上,关注人的培养,体现出“以文育人”的原则 。“买镜”这个题目看似浅显,却寓意深刻。在现实生活中,真要买“昏镜”的人自然是没有的,但是自命不凡、自我感觉太好,因而不愿意接受别人批评,希望“模糊”的人,却还真不少呢。顺着这个角度写下去,应该可以把握命题意图了。ゾ咛遄魑氖倍杂诓牧虾突疤庑敕治銮宄。可以说,谁分析得深,分析得广,谁的文章就占有优势,而材料及提示语中包涵着相当丰富的启示。话题材料突出了“昏镜”与“瑕疵”,考生不妨以此为突破口打开思路:照“昏镜”有什么弊端?照“昏镜”怎么就不能看清“瑕疵”?看不清“瑕疵”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会有人怕照“明镜”看清“瑕疵”?买了“明镜”就一定能看清“瑕疵”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买“昏镜”?怎样避免错买“昏镜”?甚至可以谈如何化“昏镜”为“明镜”,倘若只有“昏镜”,如何尽量看清“瑕疵”……行文不能就事论事,完全可以随话题扩展开去,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买镜”一例探讨人性的弱点:不能正视自己、完善自己;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外表美而忽略了实质。如果视野开阔,还可以针砭时弊,指出有许多人、企业、政府部门为了所谓的“完美”,宁可用“昏镜”的标准来看己看人,比如:假酒、假药、假奶粉曾遍布市场,不就是造假者用了“昏镜”而看不清良心吗?许多地方不思深化改革、振兴经济,却大搞形象工程,不正是有些政府部门在“昏镜”价值标准的驱使下忽视了内在美吗?有些毫无贡献可言的中小学教师,竟能与功勋赫赫的大科学家们并列于某些“名人录”上,不正是因为出版者拿了黑钱而以“昏镜”看世界,价值标准模糊不清而造成的吗?还有中国足球,遍树“昏镜”,一再跌倒却还不能看清自身发展体制的局限,反而是盲目追风

四:[湖北高考试卷]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
  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
  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
  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
  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
  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这是一道情景式命题作文题。与直接的命题作文不同,这类作文题首先要读懂题目。这道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作文题和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材料部分,用两组句式提出了八个问题。前三句话运用选择句式,命题者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对低垂的树枝,应该弯腰而过,不应该折断丢弃;对流浪狗,应该怜悯地避开,不应该一脚踢过去;上电梯时,应该谦抑地让人,不应该霸道地推人。接下来五个问句,“你会搀扶盲者一把吗?”这是一个是非问,不难回答。下面四句都是特指问,应该抓住“如何”“怎么”这些疑问代词来思考。提示语部分,三个“如何对待”规定了写作的方向,是思考的重点。同时,这三个“如何对待”分别与材料的八个问题对应,前边两个问题对应“自然”,中间三个问题对应“他人”,最后两个问题对应“自己”。题目是“举手投足之间”,这是命题作文。写作要求包括立意、文体和字数三个方面。有些考生跑题,就是因为没有读懂材料。?
  其次是立意。题目的关键词“举手投足”是一个成语,即一举一动,正如材料里提到的一样,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生活小事,细节虽小,但要反映的主题要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小见大,也就是要涉及提示语所说的“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这些都涉及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要求“自定立意”,其实立意已定,考生只能在提示语的三者之间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点或者几点作文,多了就谈不透彻。写作时一定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文章开口要小,挖掘要深。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对待自己”这句提示语还为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留下了展示才能的空间,一般考生都没有涉及最后一个问题。?
  再次是文体。在文体的选择方面,不仅写作要求没有限制,就是材料和命题也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这为考生留下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这也正是这道题人文性的体现。考生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和散文,还可以写诗歌,应该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文体。如果写记叙文和散文,就应该选择那些举手投足之间见精神、显素养的生活小事,挖掘出人物性格。如果写议论文,要从举手投足的细节中揭示难能可贵的精神。不管选择什么文体,都应该在显眼处设文眼,定主脑,并不断强调。这样,写议论文,中心会更加突出,写记叙文和散文,主题会更加鲜明。?
  总之,这道作文题简洁中有丰富,平常中有深刻,是一道富有诗意的作文题。材料从生活中来,“折枝”“让路”“系鞋带”这些小事,和考生走得很近,强调个人感悟,具有反思色彩,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容易点燃考生的写作激情。2008年社会热点很多,全国卷和很多省的高考作文题并不回避热点,而湖北卷却偏偏取材于“折枝”“让路”“系鞋带”这些小事,匠心独运,新人耳目。?
  1.湖北试题的纵向比较?
  今年湖北卷的作文题与往年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一改过去的半命题和自拟题目作文形式,今年为情境式命题作文。第二,作文的材料走向生活,让考生关注身边的事,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他人,关注自己。过去的作文题,无论是2007年的“母语”,2006年的以“三”为语素扩充词语拟题的半命题作文题,2005年取材于王国维《人间词话》“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命制的作文题,还是2004年的“镜子”,一直是在书斋里游走。一般来说,作为命题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从书本出发,这样的命题有书卷气,有文化底蕴,但过于理性,不能激起考生的写作欲望,这是一条命题的路,但不是太宽广。二是从生活出发,这样的命题把考生的注意力引向生活,写真事,抒真情,让考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这是一条写作的金光大道。今年的湖北省作文命题应该是漂亮的转身,让人吃惊不小,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湖北高考命题已经成熟了,2008年的作文命题是一个标志。?
  2.两种命题作文的横向比较?
  从2008年全国和各省市的命题作文形式来看,有两种方式:一是纯命题作文,试题只有作文题和写作要求两个部分,如四川的“坚强”,安徽的“带着感动出发”,重庆的“生活在自然中”,广东的“不要轻易说‘不’”,天津的“人之常情”,山东的“春来草自青”;一是情景式命题,试题由材料、提示语、作文题和写作要求四个部分组成,这类命题除了湖北卷外,还有上海的“他们”,江苏的“好奇心”。情景式命题作文和纯命题作文不同的是,纯命题作文没有材料限制,考生直接审题立意,而情景式命题作文必须关注材料,不能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如今年一位湖北考生写“如何对待自己”,写的是严于律己,与题目提供的材料无关,故内容判为三等。再如江苏题“好奇心”,材料指明了写作方向:“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应该写自己的生活;“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告诉考生要从思辨的角度思考,考生应该在“好奇心”与“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的关系方面做文章,不能脱离这些限制。还有上海题“他们”,必须关注材料,“他们”是与“我们”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人,考生必须由“他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情境式命题作文必须紧扣材料,和纯命题作文相比,情境式命题作文多了一层限制,如果作文抛开这些限制,就会判为离题。

五:[湖北高考试卷]2010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奖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试卷类型B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合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期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墨色墨水签字笔奖答案直接答在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待旦
  B、黄鹂 黎明 霹雳舞 磨砺意志
  C、驼绒 滂沱 拓荒者 脱颖而出
  D、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兴遄飞
  2、下更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扭怩/扭捏交接/交结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B、姻缘/因缘机遇/际遇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C、口型/口形飘荡/漂荡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定势/定式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这是一座__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______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来源:学#科#网]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向是
  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铁驴”(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他常常在夜里吹着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查看答案]

六:[湖北高考试卷]湖北卷: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及提升

  2009年高考作文分档解析及提升(湖北卷)
  高考真题
  请以《站在 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相对于湖北往年的作文命题而言,湖北今年命题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因为自从高考分省命题以来,从全国卷到各省市命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基本上形成了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从师生备考的角度讲,很少将目光投放到其他的命题方式上去。因此,高考作文一公布,人们有点吃惊,没想到今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方式为半命题作文。这在命题形式上是一种大胆的探索。
  半命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写作范围宽泛,开放度大。它没有审题障碍,考生容易下笔,人人都有话可写,几乎考生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它给考生留下了十分广阔的命题、立意、构思、想象的空间。从这个角度看,命题者的思路是真正地站在了考生的立场,让考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因此,《站在的门口》这道作文题受到了考生的普遍欢迎。
  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文题中的"站"是一种状态,"在门口"预示着某一个对象或某一种事物触动着自己的心灵,它引发自己作出深沉的思考,表达自己内心的波澜、精神的向往和人生的愿望。因此文题所展示的是一种思想的过程。
  "门口"所蕴含的意义是多元的。它可以实写,叙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抒发真实的情感。如"家的门口","学校的门口","教室的门口","寝室的门口","考场的门口"等,一提到"家"、"学校"、"教室"、"寝室"、"考场"这些字眼,考生就会想起很多触动心灵的往事,情感的闸门会訇然打开。例如,有一位女生在高考第一场考试进场之前,她看着送考的父亲,拥抱了自己的父亲,亲了父亲一口,说:"爸,为了我,您辛苦了这么多年!您放心吧,我一定会考好的!"女儿坚定地向考场走去。父亲看着女儿的背影,泪,止不住簌簌地流了下来。这不就是"站在考场的门口"一个感人的片断吗?它可以半实半虚,如《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既可以写出自己真实的认识,又可以写出自己美好的憧憬,十八岁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站在十八岁的门口,令人浮想联翩。它也可以虚写,如《站在大学的门口》、《站在未来的门口》,可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宏阔认识与深沉思索,从而表现自己的思想能力。
  由于半命题作文取材宽泛,开放度大,也因此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最大的弊端是容易让考生"套作",一般的考生完全可以默写事先准备好的范文,这给教师备考和考生的文风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给评卷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有人指出,半命题作文可能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最自由的作文题了,它比前些年的话题作文更宽泛。可以说,"半命题作文是一个筐,什么话题都可以装",选材的过度宽泛,就显得开放有余,限制不足了。值得注意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应谨防考生"套作"!
  点击下载全部:湖北卷: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及提升

七:[湖北高考试卷]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点评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张传权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象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点评
  2010年湖北卷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这道作文题至少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关注社会热点。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选入材料中,一改前几年不在材料中展示时事材料老规矩,作文题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二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丰富的文化含量。围绕主题词“幻想”选取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晚清小说《新中国》的预言,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这些丰富的材料,让考生在对历史的审视和对现实的观照中碰撞出写作的火花。三是提示语简明精当,反复强调文章的关键词“幻想”,以排比句的形式指明了文章立意的方向,尤其是后边的省略号,告诉考生可以多角度立意,只要是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均可,没有有意设置审题的门槛,相反,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审题的难度,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四是贴近学生生活。青少年是富于幻想的时期,他们有过许许多多的幻想,也有过将幻想变为现实的亲身经历,幻想曾经使他们快乐,也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对于他们来说,幻想是一个闪光的字眼,迷人的词藻。看到这道作文题,他们应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可以预计,在今年的湖北高考试卷中,应该会涌现一批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
  总之,这道作文题十分大气,是继去年半命题作文命题后的又一次高考作文命题的成功尝试。去年的半命题作文题“站在的门口”与福建卷作文题“这也是一种”一道开高考作文题半命题之先河,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的这道作文题紧扣“幻想”说事,材料来自古今中外,形散而神聚,极具思考的价值,还可以避免猜题押宝,是近年来高考命题中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八:[湖北高考试卷]2010年湖北卷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多一点幻想_800字


  河边。暮色苍茫。“捡一块碎瓦,比打水漂。”父亲对儿子说。
  儿子服从。但只划出一条很短暂的弧线。“用力。”“我再没有力气了,”儿子灰心丧气,“爸,或许你能帮我。”“那么,跟我来。”
  到河边要穿过一片松树林,它的背后有块平地,那里绽放着蓝色的花儿,栖息着蓝鸟,还有一些恋花的彩蝶翩飞于光明与黑暗之间。这似乎不合他的心境。他高考落榜了,景色应该是悲伤的、灰暗的,林子里应该闪烁着微暗的火,像似有却无的希望。他该做的或许是踏着落花归去。他像是经历着一次逃亡,继续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他用力,只是一条短暂的弧线,就是近处也未能绽放美丽的水花。“我用了最大的力量,还是不行,”他说,“就像我的高考。”“是你缺少一点幻想,像这样。”父亲轻轻掷出一条悠长的线,仿佛不是碎瓦,而是一条飞鱼。“如果你像这样。”父亲向天上扔出碎瓦,用了很大的力气,可只是沉闷的一声,碎瓦坠入河底。“再像这样。”父亲向河里猛地一掷,更加沉闷的响。和上次一样,碎瓦坠入河底。
  父亲对他笑:“幻想问题。”“幻想问题?难道你是说我想上大学是幻想?”“不是,但大学并不是唯一的路。”父亲说,“有过这样的一句话,多一点幻想,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显然,幻想不光是力,还需要正确的方向。”
  父子都笑了。“那么你是要我踏出考试外的一条路来。”“是,创业,当老板去。”“幻想!可能吗?”“这要靠你自己的幻想力。而我现在做的只是和你回家。起点,终点,你在哪里都该有你自己的幻想方向和努力。”
  儿子仿佛当上了老板,多一点幻想,于是一条美丽的弧线在水面上,不是碎瓦,而像一条飞鱼,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点评】
  本文采用父子对话的形式揭示出幻想的内涵,由日常生活中“打水漂”的游戏切入话题,然后渐次深入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高考”。一实一虚,双线并进。语言朴素,见地深刻,指出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不仅在于力度的大小,关键还在幻想的方向。作者文笔妙在写身边的事,抒自己的情,且能以情动人,以景感人。用小说来揭示文章主旨,是本文的最大亮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别具风格。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推荐文章

推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