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6篇
王大爷篇1:王大爷
我们家附近有一位热心的王大爷,别看他平日不太爱说话,其实他是一位热心肠的老大爷。
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正推着一辆装满白菜的小三轮车上桥。那车子好像是坏了,任凭他们怎么推也推不动。于是他们只好把车停在那儿,气喘吁吁地坐在路边,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这一幕正好被王大爷看在了眼里,只听他急忙喊道:“哎!车子坏了吧,我来帮你们修修。”说着,王大爷便拿起工具,快步走了过去。
王大爷过去是一名修车工人,虽然现在退了休,但他仍然很喜欢修车。他放不下老本行,就在家附近摆了个修车摊儿。
王大爷三下五除二就把老爷爷和老奶奶的车子修好了,还帮他们把车子推上了桥。两位老人感激不尽,正要给王大爷修车钱时,王大爷却说:“咱们都是老年人,都不容易,还要什么钱啊!”
其实,像这样的事,王大爷还做过很多。我家附近的人,没有人不夸他是 个热心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每个人都像王大爷那样以关爱之心对待别人,就会给社会带来人情温暖,让世界充满温馨。
王大爷篇2:有爱心的邻居
我家对面的邻居王大爷很有爱心,每一次,我们家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
王大爷很爱养花。春天来了,他家里的花全开了,五颜六色,真好看。每次妈妈到他家的时候,王大爷都会把各种花的名字介绍给妈妈听,“这种红色的是月季,那盆紫色的是蝴蝶兰……”。妈妈临走时,王大爷总是忘不了送给我们家几盆。我们全家看着美丽的花儿,都很高兴。
炎热的夏天到来了,王大爷家里最凉快了。他家里为什么这么凉快呢?他们家可不是风扇多,因为他们家有爬山虎,每天夏天的时候,爬山虎爬满了整个院子,站在院子里一点也晒不着,真是太凉快了。还没等我们向他要爬山虎,他已经给我们送来了好几棵,还说:“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家就也凉快了”。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王大爷家里的葡萄、苹果、丝瓜等水果蔬菜挂满枝头和棚架。这个时候,王大爷就会在借我们家东西用的时候,把水果蔬菜都给我们送来了,经常把东西放在我们家门口。我知道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怕我们不好意思收下。我们有时不好意思要的时候,王大爷总是说:“我们一家人也吃不了这么多,咱们大家都尝尝吧!”
冬天到了,王大爷总是那么勤快,每天坚持很早就起来。有时下了雪,等我们一家人起来的时候,他已经快把几家门前的雪全部打扫完了。
王大爷为人最好了,我们一家真是对他感激不尽。
王大爷篇3:给予是一种幸福
你是否在帮助过别人后,感到一丝快乐;你是否在关心过别人后,感到一丝温暖;你是否在体贴过别人后,感到一丝甜蜜;悄悄地我告诉你,这种感觉叫幸福。
亲亲邻里,和谐社区,谁都不愿意让他变得脏兮兮的。寒冷的冬天,北风刺骨,当风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卷起时,王大爷总是拿起扫帚和铲子,慢慢的走到那里,一点点的扫着,“沙、沙、沙”扫帚一声声的响着,仿佛在诉说着感人的故事。凉爽的秋天,秋风悠悠的吹过,将树枝上的落叶吹落,这是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王大爷!他正在用扫帚将落叶堆起,然后用袋子慢慢的装起。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我想到王大爷平常总是说,保持社区卫生,是每个居民的责任。于是我也拿起扫帚和铲子,下去帮助王大爷扫落叶,王大爷笑着望了我一眼。我们一起忙活了一下午,才把落叶全部扫净,这时的我们,头发上全是叶子的碎屑,累得腰酸背痛。我和王大爷坐在台阶上,看着干净的平台,心中涌出一丝丝的甜蜜和快乐。原来,给予真的是一种快乐。
冬天向来是寒冷的,这天早晨,我和妈妈到街上买东西,走到最繁华的街道上,我突然看到,在一片向阳的地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缩在一角里,看到有人经过,就连连向人们鞠躬,请求人们行行好,救济救济她,但是现在正是上班的高峰期,根本没有几个人理她,一个上午下来,面前的小碗里只有几个硬币,这时我的鼻子酸酸的,忙走上前去掏出几个烤地瓜给老奶奶,我说:"奶奶,快点吃吧,吃下去暖暖肚子。”老奶奶连连的对我说谢谢,我却笑着说没什么,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暖暖的,甜甜的,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是的,在生活中,给永远比拿更幸福,给予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能让人与人之间更亲近的幸福。
王大爷篇4:没想到你竟然这样做
岁月静水般流淌,流年氤氲着朝夕过往。那一次,我真的没想到。
——题记
和风,细雨,花开。
风雨后等待的终究是那一缕阳光,透过树荫的罅隙,铺洒着炙热的大地。
伴着初升的那一抹阳光,缓缓走在人烟稀少的街道,鼻息间嗅到了淡淡的豆花的清香,来到了王大爷的店。
“王大爷,早上好啊。”我一边向正在煮豆花的王大爷喊道,一边向着桌子走去。“你好啊,你今天可是第一个,快尝尝这刚出锅的豆花。”说着,王大爷便向锅中盛起了一块大而柔嫩的豆花。
我四处打量,看向那一张张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桌凳和角落中那张被折叠起来的床。我不禁鼻子一酸,眼眶中氤氲着泪珠,没想到这么大年纪的王大爷生活是这样的辛苦,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只能守护着这一家豆花店维护生计。
似是听见了哭声,王大爷赶忙跑了过来,放下手中的抹布,抽了几张纸为我轻拭去眼角的泪,那是我从未感受过的祖孙间的亲情,那是直达灵魂的美好。他那粗糙的双手抚摸的也不感到疼痛,我强忍着挤出了笑容,请说了句“没事。”他见状,在我身旁和我一起聊了会家常,原来他以前是个残疾人。
须臾来了客人,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老板,给我来一碗豆花。”说着便坐在一旁的凳子上。“好,马上就来。”王大爷急忙跑进了厨房,蓦地,出来,朝着年轻男子笑着说不卖,年轻男子气冲冲的跑出去,回头瞥了王大爷一眼。
“王大爷,怎么了?”我寻声问道,“没事,是抹布不小心掉锅里了。”说着,便去了厨房。我不放心,也去了厨房一探究竟,那块抹布正在热锅中铺陈开来,成了锅中不和谐的一抹风景。
只见王大爷用勺子舀了抹布,随后将一锅豆花倒入垃圾桶内。“王大爷,你不要倒,我又不会说的。”“可是我却不能昧着良心做事啊,我赚的都是老老实实的钱,万一别人生病了可就不好了。”王大爷轻拍着我的肩膀。
那一次,我没想到王大爷会那样做。
愿斟半盏清茶,来此缱绻时光。那一次,我真的没想到。
王大爷篇5:共享时代
那天早晨,寒风凛冽。
小区旁新建成了一个共享的体育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进入这个体育场使用其中的器材了。可真是便民。于是我约了朋友一起出来体验一把。
“呼——呼——”北风呼啦啦的刮着,把人的脸冻得通红,我来到这新奇的“共享体育场”,只用手机“哔”的刷一下,就可以玩了。这信息发展的大时代让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
我还没有等到朋友,于是坐在了秋千上,把自己往衣服里缩了缩,尽量不让风吹进衣服里。
不远处玩双杠的是与我同一个小区的王大爷,王大爷虽然六十出头了,但身子骨硬朗得很,不管春夏秋冬,他每天都会来晨练,做起运动来气都不带喘一下的。
我们二人相视一笑,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目光一转,王大爷的旁边是一个坐在长椅上的年轻人,他的打扮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非主流”了。他一只脚翘在长椅上,在王大爷旁边毫不忌讳地吞云吐雾,还不时地掸了掸烟灰,令人心烦意乱。
大清早的就遇见这样的人可真是把人一天的好心情都给破坏了,我皱了皱眉,揉了下我那像麋鹿一样的红鼻子。鄙夷的瞥了他一眼。
王大爷看上去也很不愉快,板着张脸径直跳下双杠玩起扭腰器来了。
那年轻人倒是不以为然,还带上耳机听起了音乐,在那一个劲儿的摇头晃脑。
好吧,碰上这种人也算我倒霉了,我叹了口气,想道。
眼下我仍然没有等到朋友,我只好打电话给朋友,但她说她还要过一会儿才能到。
挂断电话,我抬头发现王大爷在扭腰器上滑倒了!我下意识的奔过去,但那个年轻人却快我一步,把烟掐灭了去扶起王大爷。
“小朋友,快打120,再看看附近有没有人能帮得上忙的!”年轻人着急地说。
我突然反应过来,便按他说的去做,那年轻人麻利的检查着王大爷的伤势。
我在附近找了几个帮手,又叫了救护车,在看到王大爷被送去医院后,他就匆匆离开了。留下的并不是那酷酷的非主流的背影,而是一个柔和细腻的背影。
人不可貌相啊!我之前还对他那样厌恶,现在想来也是惭愧……
到后来,王大爷也没找到那个年轻人,只能感叹道:“他真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啊!”
但那个早晨被我永远的记住了,我记住了那天的寒风刺骨,那天的温情,还有……那天没找到我快要急哭了的朋友……
后来再去那个体育场玩的时候那天的场景历历在目,现在我们共享的并不是物质上的资源,而是人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精神。
嗯,那是个寒冷的早晨。
嗯?不对。那是个温暖的早晨。
王大爷篇6:一“孝”而过的悲哀
当鞭炮声在巷子里噼里啪啦的炸开,大红的“春”字贴上了窗棂,欢声笑语,人声鼎沸,可83岁的王大爷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热心的邻居就问了。“大爷啊,您儿孙满堂,热热闹闹的多好啊!有啥不高兴的?”大爷叹了口气“高兴是高兴,可一到初七,他们一走,这心里就又空了……”
其实,王大爷的悲哀不是个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们习惯于生活在儿女关爱的空洞中。说儿女不孝顺吧,也不对。看家里冰箱洗衣机按摩椅,要什么有什么,儿女每月都寄来生活费,嘘寒问暖。可是心里,总觉得少些什么。
中国自古便奉行“百善孝为先”,把孝看作是评判一个人为人处事如何的首要原则。在古代,无论你做了多大的官,即便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丁母忧,也必须辞官回乡,守孝三年。可见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父母把一生都给了儿女,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形成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羁绊,这便是亲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从不厌烦我们小时的顽皮以与聒噪,在他们听来,那是幸福的天籁,可我们呢?父母善意的提醒在我们听来却是恼人的唠叨,我们于是堵上耳朵,摔门而出,从未在意那门后深深的叹息。我们长大了,迫不及待地挣脱他们的怀抱,要去闯荡外面的世界。于是母亲又在灯下“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当在社会中忍受了种种磨难,尝遍了人世的艰辛,这才开始明白父母的苦,父母的泪。开始懂得去回报父母,去回报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爱。于是我们大把大把地向他们塞着钞票,给他们买大房子,家电一应俱全,有用的没用的塞满了屋子。“这便是尽孝了”,我们满意的想着,于是一“孝”而过。殊不知在大大的房子里父母的心是空荡荡的。他们需要的其实只是你能在膝下陪他们说说话,聊聊过去,聊聊你。又那里在乎是家徒四壁还是金碧辉煌。
而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孝”。并不是说那些个给父母打钱的人不孝,而是他们只关注了物质层面的孝,却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关爱。孝,不能只是一“孝”而过,而是需要持久地输入爱的问候。多陪陪父母,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当然,时代在改变,孝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孝老敬老绝不仅是古代“割股疗亲”的自虐行为,也不是为父母洗一次脚那样的形式主义。尽管不必再如老莱娱亲,卧冰求鲤,但也需冬温夏清,先意承志。而需要我们做的不过是多问候父母,让他们知道我们还时时牵挂着他们;多陪陪父母,听听他们的往事,展望一下未来;教教父母上网,让他们也能领略信息时代的魅力;带他们重游故地,去回忆以往幸福的见证。
回头再看看王大爷的悲哀,这也正是中国千千万万个王大爷的悲哀。在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今天,愿天下儿女都能尽到孝心,别再延续一“孝”而过的悲哀,别让亲情成为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