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思6篇

时间:2018-10-13 来源:推荐 点击:

乡思篇1:乡思

梦里,我看见那片绿油油的田地,晚风习习,麦浪彼此起伏,折射出夕阳温柔的余晖。
而今,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欣喜,忧愁,苦涩,甘甜,复杂的情丝犹如宣纸上的泼墨漫延开来,溢满我的全身。
走在田埂上,踩着松软的泥土,徐徐前进。耳边沙沙的声音,是风儿从麦穗间穿过,是多年不见的麦穗诉说着对我的思念。看着它们向我微笑着招手,晃着小小的脑袋,仿佛迫切要拥抱我似的,我张开手臂,掀起嘴角久别的弧线,尽情地飞翔。
又是那抹夕阳,晕红而温馨,犹如赤子之心。恍然间,我看到它在流泪,思念的泪水化作天边的彩霞,映红我的脸。不由地,心弦被拨动了,微微一颤,甜甜的泪水滑过嘴角,我又扬起那久违的弧线。麦穗已不再青绿,泛着朴实的金黄,随着轻风拂面而过,摇动着那沉甸甸的身体,满载着的不只是果实,也是沉沉的思念啊!
我蹲了下来,捧起一小掊泥土,凑上前,那又是怎样一股芳香啊!夹杂着浓浓的草香、花香,还有那特有的泥土的芳香。一刹那间,我忘了我是谁,忽又记得我属于这片土地,我是这片土地的女儿!一种莫名的感激之情像瀑布一样,毫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土地上。
踱到麦田的深处,回望四周:树木葱葱郁郁,绿得像刷过漆一样轻轻摆动着枝丫,向我招手,盈润的绿光隐隐浮动着,像映衬着绿光的湖面。
再走几步,渐行渐远,一片小孩的嬉戏声不绝于耳。
于是,我寻找着,追溯着,仿佛在追寻儿时的我。穿梭在这片树林中,我四处张望,头顶是密密匝匝的枝叶,蓝天嵌在其中,像是一张拼图,随着我的转动,似乎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旋涡。
“快来快来,来抓我呀……”孩子们银铃般的嗓音萦绕在耳边,每每回眸,却只见渐远渐窄的树林……
是啊,我已不再是那个纯稚的乡间小丫头了。多少次梦中,遇见那个翘着羊角辫的女孩;多少次醒来,眼角湿成一片。可不管我身处何地,我始终属于这片土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梦里,我变成了一颗小草,在这片土地上,深深地扎下自己的根。

乡思篇2:乡思

我四年级时跟父母来萧山工作、就学已快两年了,虽每年过年也都回老家,可过了年又匆匆返回萧山新家,在萧山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会思念牵挂老家亲人,思念牵挂老家乡村生态和美的融融生活。
清晨,我家圈在窝棚的公鸡亮起了大嗓门,把朦胧中的一切唤醒,奶奶第一个起床,系好围裙开始了她忙碌的开端。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一股清鲜的空气扑面而至,和着微风飘来阵阵花香。远处鸟儿在树梢喳喳地聊着,丘陵坡间的小溪叮咚叮咚地唱着歌,溪岸的野花丛中,蝴蝶、蜜蜂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在快活地起舞。
我背着书包迈步乡间村道,举目远眺,满眼都是翠绿的田野,大地似乎穿上了绿衣裳,铺上了绿地毯,把一切都染上了绿颜色,万物赋予了大地无限的生命力作文。田间地头,瓜果飘香,黄瓜、丝瓜、西红柿、茄子……顺着时令生长。夏末初秋,瓜棚的藤蔓中藏着一个个瓜娃娃,侍弄藤蔓瓜娃的农人脸上都堆满了笑。置身这绿色的大海,有说不出的心旷神怡。作为新萧山人的我,这感觉是再也无法享受到的。
放学回家站在湖边,只见湖水清澈见底,鱼儿扭动着身姿,一会儿聚在一起,似乎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选美大赛;一会儿又飞快四散游开,各自寻找着自己的乐事去了。几只麻鸭“嘎嘎嘎”地叫着,欢快地跳入水中,自由地嬉戏。急得岸边的小鸡眼巴巴地望着,“叽叽叽”地直叫唤。
大地湖水、陵坡溪涧,绿色万物,鸟鱼鸡鸭,老家的乡间田畈,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态和美,时时萦回在我的脑际,外出游子的我怎么能不牵挂思念呢?

乡思篇3:乡思乡愁的作文

【篇一:乡愁、乡思、爱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这首著名的诗,相信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它。它是古人对乡愁的理解,是古人对久离家乡的无奈与叹息。
其实不止这一首,古人对家乡怀念的名诗名句是很多的:“阳光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客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等等。事实上,你一翻名诗集就会发现大多数名诗都是描写故乡与乡愁的。乡愁不用说,自然是饱含了悲伤情怀,显示出诗人对家乡之渴望,却又不能回乡之无奈,诗人只能借归雁、春花、寒梅寄寓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愁思,使千年之后的我们读来仍能深感作者心情之苦闷。而诗人对家乡风光的描写却往往带着无限的喜悦与赞美,写出了家乡在诗人眼中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家乡之热爱。
而现代人对家乡、乡愁的描写似乎少了许多,现代散文诗歌写乡思的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了。农民们进入城里打工基本上不愿再回去。我六岁从湖南来到北京,可现在连老家话都不会说了!年年回家被不认识的老乡当外乡人看待,被怀疑地问道:“你不是这儿人吧?”会不会是比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更大的悲哀呢?
也许不会,因为有些人把自己的家乡已视之为粪土了!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听到后排两个人用着流利的普通话聊天,有一个人竟说他也是湖南人!我顿觉十分亲切。可另一个人问他:“湖南怎么样呀?”他竟答:“三个字:脏、乱、差!”接着把湖南的负面消息说了一个遍,并以一句:“幸好我到了北京。”作为结尾。我的心都凉了,同时我也很好奇:古人的乡愁去哪儿了?对家乡的热爱去哪儿了?!
在强大的物质生活的感染下,我们的乡情已经淡漠了,家乡已不再是重要的精神寄托!“哪里有钱,哪里就是我的家!”这样的想法已经在许多人心里生长了。所以,人们疯狂地向大城市、国外发展,并在那里扎根,不再想回去,乡愁也自然没有了,买张机票我两小时就能回家,哪来的乡愁?对家乡甚至国家的情感也自然消失了。
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并不只在于我们会与先人的文化情感失去共鸣;更关键的是,它是民族消亡的前兆!屈原、烛之武、荆轲、李广、霍去病、岳飞……他们都是民族的义士,为了国家的安危去与敌人勇敢地斗争,为国家而死。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爱国之士,中国才能够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屹立至今的传奇。而站在他们身后支持他们,给他们以勇气和动力的正是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都缘自于那小小的乡愁。
而今天,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风雨险阻终于站起来的时候,人们对故乡、国家的情感竟慢慢淡漠了?!
孟子说:“因忧患艰苦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最后灭亡。”而我要说:“因思乡爱国得以生存,因崇尚物欲最后消亡!”让我们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祖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山每一河,每一石每一土,找回那还未完全远去的乡思吧!
【篇二:乡愁_750字】
故乡,是一个多么伤感的字眼啊,它意味着你已远离家乡,故乡只能是自己记忆中最深切最美好的一部分了,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愫呢?
盲目的追求外面的花花世界,一味的追逐自己的认知中所谓更好的,离别故乡、故人,最后只是平添一份乡愁罢了。
我经常在电视中看到一些分别几年才相见的亲人,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求学,有的打拼天下,过去,我们常常会觉得,也应该会觉得这是感人的场景,思乡是珍贵的感情,而现在,心理扭曲的世人们往往会予之“作秀”、“炒作”等一系列标签,我们怎么了?是在钢筋混凝土中住得太久,连自己的心也被同化了吗?也许,他们是在嫉妒吧,嫉妒自己为何没有这一份真挚、深切的乡亲。
乡愁,并非忧愁,这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有这种情感,意味着我们长大了,有足够的能力去开拓创新了。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容易,且自然而然地就思念起故乡、故人来,随着而来的是担心、忧虑。
“落叶归根”是每个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愿望,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墨客死后一定要长眠于自己的家乡。家乡是自己情感的寄托,所以即使是个衣冠冢,也要设在家乡。
乡愁,是一份厚重的情感,它的产生无可避免。
新一代的我们,也许会有人觉得远离故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现代的科技这么发达,想见亲人并不难。一个电话、一个视频,无论多远都能相见。这也正是可悲之处,乡情竟然需要冷冰冰的、不带一丝感情的听筒和屏幕来维系,太可悲了。我们拘禁于自己画的牢笼里,固步自封,自以为亲情尚存,其实早已离自己远去,当你察觉时,也许已经来不及了吧,不要让“乡愁”变为一件奢侈品,好吗?
家,也许是一直在忙碌的我们所到过的地方中的沧海一粟,但它却不同,它是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源泉,是自己在累的时候,唯一一个能随时到达的地点。
乡愁并不值得骄傲,但也绝不耻辱。
“乡愁迟早会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篇三:那一缕乡愁作文700字】
层林尽染,北雁南飞,啊!又是一年秋来到。洛阳城里人们行色匆匆,一阵秋风裹着寒意迎面扑来,片片黄叶翩翩起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客居洛阳的诗人张籍漫步街头,眼望秋叶纷纷,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已近眼前,可是自己远离家乡,回乡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想着想着,一滴思乡的泪水不知不觉滚落下来,唉,那一缕乡愁……
就在这时,一个背着包袱的送信人正策马而过。张籍受到了启发,忙叫住送信人:“请等一等,也帮我带封家书。”张籍三步并作两步,回到家中铺开纸砚,提笔蘸墨,刚要下笔时却又停了下来。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思虑再三,终于写到:“年迈的父母大人身体还好吗?幼小的弟弟妹妹长大了吧?……我在外地一切都好,请不要担心……”可这短短的几页纸又怎能表达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呢?无奈时间紧迫,只好匆匆收笔。张籍小心地把信封好,交给送信人。
正当送信人骑上马准备出发时,张籍又担心起来:这么匆忙写成的信会不会遗漏什么?他急忙拦住送信人,拆开信封,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发现想说的都写到了,才重新封好信封,递给早已等得着急的送信人。张籍不放心,又千叮咛万嘱咐送信人一定要亲手交到家人手里。送信人快马加鞭,尘土飞扬中传来一句话:“放心吧,我一定会送到!”望着送信人远去的背影,诗人仍然呆立不动。此时,诗人的心已随着送信人回到了故乡苏州,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亲人……
秋风掠过,黄叶飘飘。此时,诗人多么想借这阵阵秋风向家乡的亲人送去自己美好的祝福!唉,那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篇四:寄出的乡愁_1500字】
这么多年,习惯了流浪,习惯了漂泊。徜徉于陌生的街头,感受霓虹炫丽的交替,我只能在心里安静地梳理自己一个人纷杂的情绪,浣洗对亲人、对家的思念。好多次我想将思念封口,贴上邮票,寄出,期待着一份意外的惊喜。
我那远方的故土在向我微笑,我的心开始雀跃,点点滴滴,涌动的是温馨和熟悉。抬头望,天空依旧,还如最初的湛蓝,仅仅只是身边人事物非。
还记得,当初悄悄地离开,踏着依恋从那块土壤从容走出,走过千山万水,经历异乡多少风雨,岁月磨砺了我许多棱角,才真切地感受到,情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而今多么想回头化着你的血液收回掉在远方的心,追求往昔的美丽。
捡起异乡每一片孤寂的落叶,我应向谁去诉说?轻问一声,谁会将你珍藏?纷飞的落叶啊,你究竟凝结了多少游子思乡的情结?
春雨未酬花先至,忽闻淡香绕鼻过。春天来了,只是一个浅浅的呼吸就感受到了。城市的灯红酒绿渲染了这一切,车水马龙的街头包裹了一个城市的色彩。想要踏青,需等到闲暇的时候才可去公园走走,然而,春天却很轻易地从指尖流过,徒留心中的只是怅然。
这又让我想到,故里的春是自然的,随处可见。不用刻意去寻找,漫山遍野里映托的是花红叶绿,青红绿瓦的舍居绵延在自然中,时有花香,时有虫鸣,身处其中,心境怡然,你从不觉孤单。
记忆被唤醒,一点点从封印中慢慢流出。我以前的家,是否还是那么温馨?可能早已布满了灰尘,早已爬满青藤了吧。那温馨的家园是否还是静静的触留在原地,而我又何时才能回去?
城市的夏天,一个久旱不雨的地方,太阳几乎天天恣意横行。空气和太阳一起燃烧,人流多而密集,高大的建筑几乎让城市密不透风。只有那山丘之上的森林、赫然耸立的山峦,组成了一道道屏障,将独立家园围困其间,带来一丝凉意。
云梦之地,流水柔情。故里的夏天,一天一个样子,清新自然。乡村的原野是活跃的,也是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透露着人们的辛勤。走出小镇步入田野,一路上没有一块荒土,都是绿的稻,绿的树,红的花。偶然见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叶与细小的树叶浮泛在水面。静谧的乡村温馨又美丽。
寂静的夜里,躺在床上,心底默默呼唤着家,不知何时才能闻到故乡的味道?又何时能重新回到故乡的怀抱!泪水浸湿了心,浸湿了回忆。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城市的秋景是一种凄凉的美。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树叶黄了,枫叶虽红了却没有乡音。人们争先恐后的奔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只是觉得可以愉快的去忙碌了,却忽略了一个季节的色彩斑斓。
春已过,夏已落,秋将残。我钻进风干的记忆中,回想故乡的秋天,到处都洋溢丰收的气息。泛舟于静谧微凉的秋水之上,在清澈的湖水下面,是沉淀了千年的古丽诗句,长篙插入湖水中,秋水便与心拥抱在一起。登上山头,向下眺望漫山遍野都是金色的果实,虽然忙碌却不觉疲惫。它的美妙之处,不但可以用眼看,用心欣赏,还可以品尝,用心感受。秋风,清凉如水,带着一丝寒意染黄了我的世界。走在乡间小路上,层林尽染,一片金黄。阳光下,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这一首首哀怨的思乡情曲,深深灼痛了我的心。一颗红豆,带来浓情似酒,愁肠怎生禁受?于是我将心寄托给皑皑白雪。
冬天来了,寒流也来了,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整个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我不太喜欢城市这样的感觉,街上行人寥寥。还要穿着厚重的衣服,搓着僵硬的双手,迈着步子举步艰难地去等待末班车…想去感受欢乐却显得没有人群。
故里的冬日,虽然严寒却透着温暖。虽是冬天,浓重的白雪盖住了草丛、田垛、菜蔬、田间、原野。然而这丝丝缕缕东升的光亮驱散了霜雾凝朦的早晨,尤如穴居久了的生灵凝聚的血液重又活跃起来了。窗外的一群孩子一起在溜冰、打雪仗、堆雪人。享受着嘻闹的场景,不觉忧愁。回想那时候我们也是这样的快乐天真,只是长大后多了份责任与疏远。
陌生的城市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就连生活方式也要以崭新作为开端。灯火阑珊的街道,各具特色的当地小吃,没有一样能够抚慰我背井离乡的心。偶然间,沉重的思绪被一股熟悉的的香味打断。原来是家乡的小吃,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小巷,那热闹的吆喝声,还有熟悉的人群。多么渴望,再能回到梦里的故乡。
回望,乡愁已是不等闲。夜里,招来一片云彩,洒下一缕思念。挥一挥衣袖,让清风传递给故乡。虽然相隔天涯,我的心依旧刻在故土。
【篇五:牛肉面里的乡愁】
每个身在外地的人,似乎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在故乡,似乎觉得生活那么平常,可身在外地,却又觉得那段故乡的日子是最美好的时光。每个身在外地的人,也会对故乡的那么一样东西而魂牵梦绕,天天想天天念。或许是因为乡愁。
我的家乡在兰州,每天一碗兰州牛肉面是雷打不动的。吃惯了家乡的牛肉面,即使是身在外地,也仍旧思念着那一碗喷香的面,思念着“来个牛大碗,要细的”那朴实的乡音。如今在外地,每当听人说起兰州牛肉面,心里总有淡淡的忧伤,是为了那些回不去的日子,还是为了那包含着思乡情结的牛肉面?
一天天数着在外地的日子,一天天淡忘那遥远的故乡,可每当在外地吃起兰州牛肉面,那段思念又清晰地浮现。会装作内行地说这面怎么不好,怎么比不上故乡的牛肉面,即使在外地吃到最最贴近那故乡的味道,也觉得逊色。没有了故乡那亲切的感觉,却多了几分乡愁,使面的味道在口中也苦涩了几分。是的,故乡的味道是无法复制的,那种亲切,那种熟悉,那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是不可能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品出来的。
再次回想故乡那熟悉的味道,总是有乡愁在里面。牛肉面里的乡愁,可能还要我用一生的酸甜苦辣来品味。我既想感谢上苍,让我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有那么一个亲切的味道令我怀念,又想请求上苍,可不可以让我不再受这乡愁的折磨,哪怕只是淡化一点,也好。
【篇六:乡愁作文500字】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夜空皎洁的圆月,窗下竟有人未眠。儿子依然握住手中的钢笔,缓缓地写着一封长长的家书。黑夜中漆黑的树枝,在月光的照射下,影子想得如此的孤单。儿子的眸子远远地眺望那座深远的乡城。树杈伶仃地挂在树上,也挂起了她对母亲深沉的爱,字里行间,满载着浓浓的思念……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他,坐在缓缓前进的轮船,窗外南飞的大雁一路与他同行。海浪的颠簸,扰乱了他的思绪,他的心早已飞到了他久违的故乡。那里有他新婚的妻子,为了生计,他不得奔走他乡,但无论他走得多远,家乡都一直牵着他的心。船停了,他迫不及待的走下船,在岸边的大榕树下,早已站着他的妻子,脖子上围着他送的那条红丝巾……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的。那些在微风中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扰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儿子在纷飞的落叶中站着,手捧着一束素白的菊花,对着母亲的陵墓诉说着曾经的温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静静地,他站在海岸边缘。他眺望着,眺望着与水隔绝的那一边。脸上充满了渴望与憧憬,朦胧的那双眼眸在微微的海风中泛起了湿润。海鸥从他的视线中飞过,只见海鸥飞得很远很远,到达大陆的另一边,与它的亲人飞翔着,嬉戏着。海潮涌上一朵朵灿烂而雪白的浪花,仿佛要将海岸狠狠地冲刷,但小小的风浪无法阻挡他对海峡两岸爱得深沉。
【篇七:乡愁作文】
——片段1
年幼的男孩,为了读书,远走他乡,到了城里。用了最低的生活费,尽管总被同学嘲笑寒酸,但他从不自怨自哀,我是来学习的!他常常这样激励自己,放学回宿舍,点亮昏暗的油灯。拿出一叠高高的信纸,上面写满了字,记录了他每一天的生活,一直到今天,上面的寄信人都是一位收信人,但看着手里仅有的一张邮票,他沉默了,犹豫了……
最终,他挑出一张最完美无瑕的心,把里面的苦难和埋怨全改掉后,整个信变成了一个描写他幸福美满的校园生活的信,可是,他真如此?站起身,走到窗边,眺望着家乡的方向,眼里溢出满满思乡之情。
——片段2
男孩长大后,与一位,同班的女同学相恋,毕业后,很快便结了婚,可是第二天,他便接到了通知,他要上大陆的彼岸台湾去促进大陆之间的交流,以责任为重的他,只好在第二天买了船票,乘船而去,在船上,望着妻子的方向,不停回放他们的相识,后来相知,相恋,到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没想到,却为了自己看重的责任而远离她。他站在甲板上,望着大陆的方向久久不能回头。仿佛,他看见了他的妻子还在岸边,望着他的方向流下一串串珍珠泪……

乡思篇4:乡思

暑假到了,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我想,在遥远的故乡的爷爷和姥姥肯定也很高兴。
我记得,今年寒假我们一家回老家过,我还记得当时,我和家人提着行李来到两位老人的家,我看到爷爷笑眯眯地。
可是,在故乡里住了两个星期,就要回家了,我在车窗看爷爷和姥姥都在招手,短短两个星期,我们玩得很高兴。
爷爷得知我们一家人暑假八月份左右要回老家,几乎每天都打电话给我母亲,问什么时候回去。爷爷和姥姥每天盼望着我们回到老家,我们一家也盼望着。
每次我回老家,我都会收到爷爷的小礼物,比如从海滩上捡的一些贝壳,一些烟花,还有他自己亲手编的手链……
那条手链啊,虽然每一颗珠子都很奇怪,旧的,但也是爷爷的心意啊。
爷爷和姥姥两人孤独地呆在老家,每天都很清闲,下午四点就早早地吃完晚餐了,不到七点就睡觉了。他们白天要么打打麻将,或者到村里走走,到海边散散步,待在家里看电视。
在老家的爷爷每天都盼着我们一家人给他打个电话,聊聊天。我知道他们想念我们,但总有分离的时候……
今年暑假过了,爷爷和姥姥又盼着明年的寒假,又盼着清明节……

乡思篇5:乡思

回忆像一条锁链,把我与故乡联系起来。
刚刚搬家的时候,出于对新环境的好奇心,周遭一切对我而言都充满了新鲜感,小区周围的街道、公园、商厦、图书馆都充满了诱惑力。可是渐渐地,我也感觉到了新环境的排斥性,夜里还会有汽车的鸣笛声,不管绿化面积多大,空气中还是充斥着汽油味和尘土,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割隔离了我们的视线,进入眼帘的除了大楼还是大楼。同一栋楼的人都互不认识,甚至连一个能够玩耍的小伙伴都找不到,我解闷的方式除了电视似乎就没有什么其他了。
我在每个无聊的周末发呆,就开始想起那个告别的老家,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我小时候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名叫百竹园的山坳里,因为地处偏远,所以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很少,只是在赶集的时候出山添置一些生活用品。也是基于现实,百竹园的村民都特别淳朴善良,带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与世隔绝的味道。
百竹园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哺育了山里的村民。它用甘甜可口的山泉水滋润了山民的心田,它用果树的硕果丰富了贪吃的孩子们的嘴巴,它用土特产改善了村民的一日三餐。从记事开始,百竹园的每棵树、每片土壤、每个池塘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百竹园不仅哺育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是我儿时的乐园。小时候,家家户户的毛孩子们都会一起打打闹闹,成群结队地在林子里探险。我还记得有一次何几个孩子一起去一个陌生的林子采蘑菇和掰竹笋,结果因为我们贪玩忘了时间,等回到家早已天黑了,就是这次晚归的经历把家里的大人吓着了,我们就不再被允许单独去山林了。
童年的趣事很多很多,我就像天边的风筝,线的那头永远牵着一个叫做百竹园的山村。

乡思篇6:乡思

“无论你身在何方,流浪还是寻找希望,我想你也会渴望回到最初的方向……”听着歌声中淡淡的思念,不禁想起了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很是平凡,了无生趣,令我很是失望,它没有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没有波澜壮阔的碧海蓝天;也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苍茫草原,只是勉强有些南方的清新。所以我认为我并不太在意故乡,并且早早地逃离了它,除了寒暑假外极少回去,故乡远没有古今中外文人赞颂的那般好,可也好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之夜,仰望夜空寻觅那掩藏在层层乌云中的明月,一股思乡之情竟油然而生。在这凭月思乡的节日里,那些记忆深处,以为被遗忘的人和事都纷纷涌现出来,深刻而清晰。
我不会忘记那历经百年沧桑屹立不倒的小钟楼和太婆慈祥的笑容。小钟楼是土砌的,外层用白石灰图成,有两层楼高,二楼正外墙有一个简陋的钟,黑色颜料画成的钟面,细铁制成的时针,因为年代久远,钟面模糊不堪,时针锈迹斑斑,早已经无用了,只能沦为摆设。楼内一层有一个小花园,一个较大的会客厅,三个居室;二楼现在作为储物室,以前是什么便不得而知了。楼内的横梁,柱子都是木制的,还雕着各种花纹,两边穿山游廊厢房,雕着各色鹉画眉等雀儿,很是富丽堂皇。太婆生前就住在这小钟楼里,我也常常访问这儿,或观赏雕梁画栋;或与几个小伙伴在小花园里捉迷藏,采花,捉蛐蛐;或缠着太婆讲一些老掉牙的故事……玩累了,就美美得吃着太婆准备的糖水,糕点,然后太婆笑着看着我被出来找孩子的妈妈领回家。我的童年便是在太婆小钟楼中流逝。后来,我外出求学,便极少踏入小钟楼,再后来,太婆在小钟楼中永远沉睡,小钟楼便被我遗弃在记忆中。
我永远忘不了故乡那淳朴善良的村民。记得五六岁时,我去小伙伴家玩,到了夕阳西下,才想到回家,可伙伴已经在吃晚饭,不好意思打扰他,只好自己回家。也许是太过年幼,也许是因为故乡小路太过多了,横七竖八,弯弯道道,我竟然在土生土长的地方迷路了。看着眼前似曾相识的小道,房屋,我努力地回想来时的路,顺着模糊的记忆东拐拐西拐拐,却越来越乱,面前的景色越来越陌生,我不知走了多久,双脚像灌了铅似的,一动就酸疼不已,终于,我脑袋里那根名为忍耐的弦断了,想着今天的悲惨遭遇,不禁大哭起来。或许是声音太大了,惊动了周围的村民,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婆婆慢慢挪动到我跟前,和蔼可亲的向我询问缘由,然后再问我亲人的名字,拖着年迈的身体,带我回了家。我当时还觉得特别感激,可那黄昏中一老一少的寻家图却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记忆慢慢回笼,这思想愁绪弥漫在心上,让我不得不承认,我爱恋它,思念它,我的家乡,我的根。
“墨尔本虽然晴朗,晴朗的不可想象,天堂比不过我家乡……”是啊最美不过我故乡。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推荐文章

推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