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在空谷5篇

时间:2018-10-09 来源:推荐 点击:

(1) [幽居在空谷]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佳人》

杜甫

【原文】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鉴赏】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诗一开头,便引出这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接着以“自云”领起,由佳人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她说自己出身于高门府第,但生不逢时,赶上了社会动乱;兄弟虽官居高位,但惨死于乱军之中,连尸骨也无法收葬.在这人情世态随着权势转移而冷暖炎凉的社会里,命运对于不幸者格外冷酷.由于娘家人亡势去,轻薄的夫婿无情地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声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纷至沓来,统统降临到这个弱女子头上.女主人公的长篇独白,边叙述,边议论,倾诉个人的不幸,慨叹世情的冷酷,言辞之中充溢着悲愤不平.尤其是“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的比喻,“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对照,使人想见她声泪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女主人公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独向深山而与草木为邻了.诗的最后六句,着力描写深谷幽居的凄凉景况.茅屋需补,翠袖称薄,卖珠饰以度日,采柏子而为食,见得佳人生活的清贫困窘;首不加饰,发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际,倚修竹而临风,表现她形容憔悴和内心的寂寞、哀怨.无论从物质从精神来说,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幸而尚有一个勤快的侍婢,出则变卖旧物,归则补屋采食,与主人相依为命,否则,那将是何等孤苦难耐啊!

诗人在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时,也借助“比兴”赞美了她高洁自持的品格.固然,“牵萝补茅屋”——那简陋而清幽的环境,“摘花不插花”——那爱美而不为容的情趣,已经展示出佳人纯洁朴素的心灵;但“采柏动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写,却更将佳人形象与“竹”、“柏”这些崇高品质的象征联系起来,从而暗示读者:你看这位时乘命蹇的女子,不是很象那经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劲节的绿竹吗?同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也是象征女主人公的高洁情操的.出山水浊是在山水清的陪衬,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诗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与“倚竹”、“采柏”是出于同一机杼的.

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诗人刻画人物的这两个侧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称.叙述佳人命运,是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率直酣畅,所以感人肺腑,触发读者的共鸣;含蓄蕴藉,所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两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关于这首诗的作意,清人黄生认为:“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早些时候,诗人不得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将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2) [幽居在空谷]空谷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


空谷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

这句话应该是从杜甫的《佳人》这首诗里引申出来的。

《佳人》

作者: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3) [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

佳 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 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 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 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诗一开头,便引出这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接着以“自云”领起,由佳人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她说自己出身于高门府第,但生不逢时,赶上了社会动乱;兄弟虽官居高位,但惨死于乱军之中,连尸骨也无法收葬。在这人情世态随着权势转移而冷暖炎凉的社会里,命运对于不幸者格外冷酷。由于娘家人亡势去,轻薄的夫婿无情地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声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纷至沓来,统统降临到这个弱女子头上。女主人公的长篇独白,边叙述,边议论,倾诉个人的不幸,慨叹世情的冷酷,言辞之中充溢着悲愤不平。尤其是“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的比喻,“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对照,使人想见她声泪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女主人公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独向深山而与草木为邻了。诗的最后六句,着力描写深谷幽居的凄凉景况。茅屋需补,翠袖称薄,卖珠饰以度日,采柏子而为食,见得佳人生活的清贫困窘;首不加饰,发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际,倚修竹而临风,表现她形容憔悴和内心的寂寞、哀怨。无论从物质从精神来说,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幸而尚有一个勤快的侍婢,出则变卖旧物,归则补屋采食,与主人相依为命,否则,那将是何等孤苦难耐啊!
诗人在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时,也借助“比兴”赞美了她高洁自持的品格。固然,“牵萝补茅屋”──那简陋而清幽的环境,“摘花不插花”──那爱美而不为容的情趣,已经展示出佳人纯洁朴素的心灵;但“采柏动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写,却更将佳人形象与“竹”、“柏”这些崇高品质的象征联系起来,从而暗示读者:你看这位时乘命蹇的女子,不是很象那经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劲节的绿竹吗?同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也是象征女主人公的高洁情操的。出山水浊是在山水清的陪衬,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诗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与“倚竹”、“采柏”是出于同一机杼的。
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诗人刻画人物的这两个侧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称。叙述佳人命运,是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率直酣畅,所以感人肺腑,触发读者的共鸣;含蓄蕴藉,所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两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关于这首诗的作意,清人黄生认为:“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早些时候,诗人不得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将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赵庆培)

(4) [幽居在空谷]春随杜鹃来_1000字


  春随杜鹃来
  几片叶子,捧着浓浓的绿意,捎来了春的祝愿。
  这是一个乱花渐欲,浅草没马蹄的季节。
  于是,我们如带着花香的欢快的风一般,由老师带领着,去细细倾听那些沉睡已久的希望破土而出。
  站在西湖公园的门口,眼球便无法自拔地陷入了大片大片鲜明的色彩。正前方,层层绿叶和梅红的杜鹃相互依偎,搭建成了一个约有三米高的长方体,上面贴着,“2013首届杜鹃花节”。远远望去,这就是一座绚丽的花塔。
  走下雄兵桥,迈过沉静而古老的门槛,便来到了西湖书院。我们四下顾盼,空间早已经被千姿百态的杜鹃花所占据——那簇紫红色的是多么娇小可人;那枝桃红色的又是多么亭亭玉立;还有那丛含苞欲放的,多么像羞涩的女孩抿嘴微笑。最吸引人目光的是一盆名为“火烈鸟”的百年杜鹃。她粗壮的枝干约有两米高,顶着层层叠叠硕大的火红色花朵,造型栩栩如生,真的像是展翅欲飞的火烈鸟。
  轻轻地,我们步入了一间古香古色的小展厅。两旁的杜鹃花整齐排列着欢迎我们,品种也更加繁多,如婀娜的“小莺”,喜庆的“富士”,妖艳的“红苹果”,端庄的“御代之荣”等等。不禁意间,那一盆“白佳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枝干修长,姿态优雅,花朵呈月白色,花瓣向外微微翻卷,还点缀着紫罗兰色的斑点和条纹。望着面前这株“白佳人”,我不禁联想到了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的诗句,我想,或许正是她那清高脱俗的气质才令我着迷吧。
  揣着兴奋的心情,拾级而上,我们就进入了“三公祠”。殿内游人如织,笑语盈盈,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纤细的芬芳。环顾四周,色彩缤纷的杜鹃花、温暖的灯光和络绎不绝的游人们,交织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我最喜欢的,自然要数“红唇百合”了。你瞧,那乳白色的花冠,就如百合花般纯洁;而那花瓣边缘浓艳的桔红色,就如同爱美的姑娘涂抹上了口红,显现出了杜鹃花的热情。除此之外,我也喜欢摆放在墙角的“辉煌”。据说她就是难得一见的黄色杜鹃“羊踯躅”,但此时的她只是一丛平凡无奇的叶子。既然尚未开花,为何又要起名为“辉煌”呢?看看她直挺的枝干和叶片,不加任何修饰、点缀,自然而纯正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难道不正是这份勇气与自信,令得她即使没有开花,也拥有着一种独特而辉煌的美吗?
  漫步于百花丛中,微风轻抚着我的睫毛,我真想倾耳聆听,聆听属于花的心跳。是她们,单纯地,奉献出令人惊叹的色彩;亦是她们,用生命冲破了严冬的枷锁,去迎接,去创造,犹如梦一般美好的春天!
  好一个甜美的春……
 
    六年级:周楚仪

(5) [幽居在空谷]镇雄南广桥的月_1000字

  南广桥的夜色是迷人的,在这有月的夜晚。
  今晚月明星稀,正是看月的佳时。独自一个人在桥上信步而走,自东向西,镇雄县城的喧嚣便自身后隐隐而去。于是心中有了一份宁静、一份超脱和一份难以名状的欣喜之情,仿佛这刻的世界仅属于你一人似的。
  斜倚桥栏,放眼远眺,一弯月牙在前面小丘枯枝的上空斜斜地挂着,如杜甫《佳人》中幽居在空谷的少女眉梢,有几许的清愁,有几许的惹人怜爱;也似二十四桥边吹箫玉人嫣然时弯弯的唇角,有几许的脱俗,有几许的不食人间烟火。渐渐地,月亮开始充盈了起来,到了一半的时候便让人按捺不住了,看那赤面小丘上的万点余辉,如波光粼粼的水面,微风轻拂时泛起的点点“波光”滟滟地随波而去;还有西南面山崖上的那片神秘:兀突的石块如沉思的老者,静默的树影若禅定的僧人;身旁随风而舞的树条如少女柔弱的腰肢,青光盎然的小草似庄稼地里的麦苗。还有北边的,南边的……都给人一种如临仙境,不在世俗中的感觉。
  记得前些年读朱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总被他那股淡淡的忧愁所感动着,当读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时,泪水便禁不住盈满眸子,仿佛先生才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感动也当然是为了先生那份旷古的孤寂。而现在,南广桥的四周寂静无声,连那不禁事的“弱”风也停止了,偶尔有黄叶无风自落,也没留下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推荐文章

推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