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5篇
一:[读国学经典]读国学经典有感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是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中孕育。
我国最著名的国学经典是“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论语》主要讲述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做人的准则与学识的方法;《孟子》主要讲了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争辩和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大学》主要讲了弘扬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讲了怎样修养人性;《诗经》中主要记载了各种诗词曲乐;《尚书》是一本历史典籍;《礼记》是一本门类杂多的典章制度书籍;《周易》主要讲了古时的八卦之术;《春秋》主要记载了鲁国的编年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不仅仅要学习现代的文学,更应该继续领略和发扬古代的经典文学,使华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国学经典用记叙语言的方式引导着华夏人民做人处事的方法与历史的传承,让人们学会怎样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说将“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文学宝典一一记之,但你心中也必须存有一盏指引你向往社会与生活的“明灯”,如果你没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进的徒行者。所以无论你性质如何也应该拥有一盏“明灯”。
而“明灯”出现的唯一途径就是--探索国学经典的奥秘与神奇,并发扬它,使它得以保存。
二:[读国学经典]读国学诵经典主题作文
【篇一:你就是我心中的经典】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题记
第一次认识你,还是因为那个经久不衰的电视剧。没错,你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美猴王”孙悟空。
知道吗?一直以来,你都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从很小的时候,不,应该是从第一眼在电视上见到你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一定与众不同,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提起你的时候,眼睛里充斥的都是崇拜的光芒,我俨然成为了你的小粉丝。长大后,想要更加了解你的我,买了那本《西游记》。
众所周知,你是由块石头孕育而生,书中称那块石头为“仙石”,而你就是天地精华所生,也许,你这个非凡的出身就已注定你未来非凡的人生。当你刚刚化为石猴时就惊动了天庭,你被世人所认知,大概是源于“大闹天宫”,也因此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五百年后,你遇到了那个改变你一生的人——唐僧。从此,你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保护唐僧去往西天取经,而你最终也克服重重困难做到了,你说,这样的你难道称不上是经典吗?
可以说,你一路上对唐僧可谓是尽职尽责。他饿了,你便去为他化斋;他渴了,你就去为他找水;妖怪来临时,你总能第一时间出现;他被抓走后,你也总会想尽办法救他出来。可是无奈,唐僧他只是一介凡人,一个只知道“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的和尚,他没有你的火眼金睛,也没有你的机智灵敏,他总能轻易的被妖怪所迷惑,总会认为你做的事情是错的,全然不知你的良苦用心。每当读到这些片段时,情感总会被轻易带动,虽然我没有你这样的经历,但从字里行间我都能感受到当时你内心的无奈与心酸。尽管他说:“再也不要你做徒弟了”,尽管他称呼你为“歹人”,尽管他要把你赶回花果山,在走之前你却依然用心的交待八戒和沙和尚好好保护你的师父;在被找回来之后也依旧是毫无怨言的对唐僧付出一片真心,你说,这样的你难道称不上是经典吗?
你的角色,可谓是整本书中一颗耀眼的星,这本书因你的存在而绽放光彩,而你本身又是那么的无所不能。什么七十二变,什么火眼金睛,什么打个滚就是十万八千里,对你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也正因你拥有了非一般的技能,你的存在在后人眼中就是神。“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这是出自一个后人由你们的故事而改写的一本小说中来自你的台词,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想,这不很好的诠释了你那潇洒、霸气、桀骜不驯的性格吗?你说,这样的你难道称不上是经典吗?
如果有人问我何谓经典?我肯定会回答说在我心中你——“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经典!
【篇二:惊涛拍岸千古一人】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你是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剑能挡百万兵。鲁迅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而你,便是为数不多的达标者,没有之一。
还记得你年少时的惊人之语吗?“彼可取而代之!”这等雄心壮志从你口中说出,刹那间便洗去你一身稚气。果真,英雄出少年。
初露锋芒,是在巨鹿。军队经历连败之后,你终于下定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兵权。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你望着那些胆怯的将士们,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下令破釜沉舟,断了所有人的后路。你不想这样的,你知道这在当时乃是兵家大忌。可你依旧义无反顾的下达了命令,并且最终拿下你人生中第一场胜利。项家霸王初长成。
伴着歌舞喧嚣,你走进了那场鸿门宴会。你看着眼前那表情平静,侃侃而谈,目光中却时不时流露出一丝恐惧的男子,心头一阵悲哀。此刻的你经历大小战役不下百场,霸王之名早已传遍天下,而对方却不过一市井无赖,不由得他不畏惧。而你,却只是想找一个人,一个能够在抗秦大路上与你并肩战斗的男人。最终,你拒绝了谋士的建议,放走了刘邦。放虎归山?你无所谓的笑了笑,这种人怎么可能威胁到自己?你自负的想着,埋下了巨大祸根。
于是历史来到了垓下。风吹得很冷,冷得你想起了家。当虞姬用生命为你践行,换来的不是你的了无牵挂,而是你的丢盔卸甲。亲人的离去,犹如一把利剑,狠狠插进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准备突围,尽管你早已没了求生的欲望。你且战且退,遇见了乌江亭长。亭长劝你回江东,你却仰天长笑,笑声里被鲜血染上了英雄末路的悲伤。你说你“无颜以见江东父老”,无非是一个借口。你不想再看到江东子弟一个个战死,不想再看到身边的亲人一位位离去,不想再看到天下苍生在战火中一日日颠沛流离。你累了,你的心中早已没了当初对胜利的渴望。你想休息了。
远远地,汉军追了过来。你洒然一笑,笑声中有着血战巨鹿的豪气,有着统帅三军的威武,更多的,却是英雄迟暮的悲伤。你举起残剑,置于肩上。
一道剑光闪过。
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你感到越发疲惫。你勾起一丝涣散的笑容,合上了双眼。
一时间,楚民泪如雨下,汉将相视无言,天昏,地暗,就连乌江的江水,也发出了凄厉的悲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霸王之业,落幕。
霸王之魂,永存。
【篇三:读论语谈学习作文】
人的一生是少不了学习的。当你是个初长成的胚胎时,母亲便说:“人之初,性本善。”当你是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时,就会念出“床前明月光。”当你落下一步步脚印,写下一个个字时,这便是学习的成果。
可我只是在这天地悠悠中,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便是孔子的人生轨迹,照这样他把我们同样拥有的生命长度变得宽了起来,他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中国骄傲的大学问家。十五,正当青春年少,我应当发奋学习啊!十五,是孔子的起点,也是对我的要求。不说自己的才识学浅,对于这大好时光,更应抓紧把握,发奋学习。不要再等到”逝者如斯夫”时,心中遗憾。
孔子同我们一样,虽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很多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他说他只是对世上的古代文化感兴趣,并且能够勤学好问,一直认真学习而已。听起来简单易懂,做来就不易。好奇心人皆有之,能够用对地方才是常人之难。如果你找到数学隐藏的乐趣,语文沸腾的情感,英语字母组合的快乐,就会学好。因为你迫切想知道下面带给你的惊喜,并得到了常人不懂的快乐。这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孜孜以求是起码的要求。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便是学以致用最有效的方法,他所提倡的便是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而面对眼前五花八门的搜题软件,放下心中杂念深入思考才是极限。只有走过这样的思考过程,才能融会贯通,逐渐提升,达到自己所想的高度。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学不尽的,但学习的质量却因人而异。面对我们同样的一个有限的人生,无限地学习,把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好,才能做到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成为自己的不朽。
【篇四:黛玉之殇】
黄昏时分,夕阳被老树所掩映,我坐在古朴的红木椅上,望着手中泛黄的纸页,泪流满面。
我回想起,想起一身腥红衣的宝玉站在那园子里,他温文尔雅的笑着,身旁的姐妹花蝴蝶一般的簇拥着他。我又想起,宝玉原诉衷情于黛玉时,急急忙忙回头望向身旁女子,却是袭人。他是有多么的悲哀,心中是有着怎样的断肠之意。
我望向天空,望向那不很黑的天空,等着它慢慢地,慢慢地黑下来。
她出现时,是带着朦朦胧胧的光辉,她长袖拂面却落下滴滴泪珠。我似乎听到了她挣扎的声音,她想摆脱这束缚。而似乎我又进入了她阴凉的潇湘馆。她皱着眉头,急急地嗽着,薄被从床上滑落到地下却无人捡拾。我慌乱的为她拿去痰盂,只见她咳出丝丝鲜血。恍惚中又听到锣鼓之声,远远地向窗外望去,是一片灯火辉煌。嬉笑声传入人耳,欢呼声直达人心,我只觉得全身发冷。今日便是宝玉娶妻之日。我多想跑去那灯火辉煌处,大声疾呼,叫醒宝玉,为何人一定要在乎三纲五常!可他痴了傻了又怎会醒来,他不伤不悲不喜不痛只怕误了有心人!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紫鹃走来为黛玉擦去了嘴角的血迹,又啊的一声叫起来,黛玉气息已近乎没有,只那眼角的泪珠仍自顾自的滚下来。
这绛珠草终是要回天了,木石前缘怎比得上金玉良缘!悲哉,悲哉!
而我眼前逐渐敛去了光芒,四周一片寂静,黑夜中星点闪动。我长呼一口气,不禁感叹那封建社会是多么压抑。我似从海中游出,我已在这书的海洋中浸泡了一天。恍恍惚惚似真似假,不知我是否是真进入了那世界。我在历史的这头,想着长河的那头。
我已不能看见老树的痕迹,只听得阵阵蝉鸣。罢,罢,往事已过,缘何叹息。
【篇五:春秋一叙】
回眸唐朝,满眼的流光溢彩,似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回望宋朝,满眼的歌舞升平,满园的胭脂水粉,似一朵诱人的玫瑰;进睹清朝,满目的疮痍,满地的惨败,似一朵经霜而凋的菊花。唯独有那春秋,满耳的铁鼓铮铮,满目的金戈铁马,带着悲伤和豪情,就像那不畏寒冬,铁骨铮铮的青松。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交战中,失败被俘,吴王为了羞辱他,让他做自己的家奴,为自己做牛做马,这对一个国君来说是莫大的耻辱,比杀他更难受。越王虽亡国,但志不灭。于是,他立志复国并灭掉吴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成就了霸业。
我带着悲愤飞入历史长河之中……眼前突现勾践躺在草堆上反复回味苦涩的胆味的情景,我轻轻地走过去,看着他悲苦的脸上却带着一种坚毅的神情,让我感动。我问他:“亡国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没有想过放弃吗?”他看了看我,又望向窗外,说道:“想过,但我要为我的国家和我的子民们坚持,我想,只要我等到有利时机和壮大兵马就一定能够胜利。”“那吴王这么羞辱你,不感到悲愤吗?士可杀不可辱啊!”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只有这样,我才能保全,只有这样,我才可以打败他,我忍辱负重就是为了能有一天亲手灭了吴国。”他的声音高亢起来,那坚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气。那寒冷的杀气,让我浑身一抖。朦胧中,我飞出历史长河,目光如渐远的箫声,沿秋天的最后一片苍茫的落叶飘下,而我与他的对话,也羽化为蝶,翩然于亘古。
春秋无义战。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阵势,是热血的春秋风骨;那一将功成万古枯,一夜成而万民败的惨状,是冷血的春秋风骨。冷与热的交织,血与泪的汇聚,支撑了一幅气势辉煌的画卷,绘出了那几百年的辉煌。
【篇六: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大堂之上,被人所押,你的俊颜上满是鄙夷与厌恶的乌云。乌云间还揉着一丝悲痛。
这天下的名号,难道就要这样改成“清”了?……不会,绝对不会,大明绝不会就此湮没在历史潮流的,遍布天下的汉人终有一天会彻底粉碎它,让女真屈服于足下……但是为什么我面前的,是我大明可敬的英雄洪承畴洪大人?我无法接受……
你双眸中浓重深沉的苦闷上慢慢燃起怒火,又转瞬即逝地化作一丝讽刺。双拳紧握,厌恶地甩开小吏的束缚,坚毅地走上前,你感到洪大人的嘲弄的语气转为一种恐慌,现在的你,就像擎天巨人在蔑视一只瑟瑟发抖的蝼蚁。“我……我看你也是个难得的好苗子,想我大清,必有重禄。”
充斥心脏的野火被你揉成一根尖针,毫不留情地刺向堂上之人:“作为一个汉人,你理应学习抗清牺牲的洪大人,而不是在这里玷污自己的血液……”洪大人脸涨得通红,眼中满是丑陋的恼羞成怒之意与尴尬,毕竟理屈,他无言以对。“这……这位就是洪大人……”“有什么资格这样侮辱大人?!洪大人在不屈的大明子民心中永垂不朽,而不是你们连遗臭万年的资格也没有!”你的涨得心脏狂怒的火焰毫不拘束地被释放出来,你察觉到洪大人心中的不安,倒没有听到“放肆”的嚎叫。“拉……拉下去。”汗水早已浸湿每一寸衣襟的洪大人颤抖着说
你尚稚嫩的十六岁躯体也在剧烈地颤抖,是因为愤怒,你的双手已呈坚硬的抓握状,之差将眼前之人撕得粉碎。又瞬间放松下来,脸上满是解脱的轻松,带着赴死的决心,你还不忘讽刺一句:
“洪大人,对于大明江山我尽了自己的一切,虽然心中满是不甘,我还是要来见你了……”
语气幽幽又坚毅:“三年羁旅客……
……灵旗空际看!”你瞥了一眼神色黯然的洪大人,带着不舍有追求之意走向刑场。
你的鲜血,就此干冷……
但你的灵魂,得以超脱,永为象征!
【篇七:伯约的路】
姜维又一次在朝堂上和张翼吵起来了,因为姜维一直坚持北伐,但张翼却认为太劳民伤财。最终,姜维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魏国进发。
姜维原是魏人,但自从被诸葛亮收降后,他就开始忠于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死前还特地传授给他自己的绝学,之后主持了多次北伐。蜀汉灭亡后曾怂恿钟会谋反,趁机复蜀,但因钟会谋事不密而失败且因此丧命。
一次次的北伐让本来就憔悴的蜀汉更加衰弱,朝中大臣大都反对甚至怨恨起姜维。出征前,总会有人反对,张翼就是其中一人。谯周也在朝中作《仇国论》,全文也充满了对北伐的反对。费
三:[读国学经典]读国学诵经典征文
【篇一:漫步在国学经典的世界里】
读吾国之博学,诵千秋之经典。
——题记
“人之初,性本善……”这朗朗上口而富有教育深意的三字经,是我最初的国学读本,铸就了我与国学的相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是我上学之后的读本,开启了我对国学懵懂了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一篇篇千古传诵的佳作,是我上中学之后的读本,也更让我对国学对经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自此,我彻底爱上了国学,喜欢上了经典,并与之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们。
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感情真实的文字,如一泓清明的湖,映出天空最真的模样;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美轮美奂的恰好,那些固定格式的诗词,如一湾美满的月,恰到好处的美;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动人心弦的传诵,千年的距离,无法阻止文化的传递,如一袭柔滑的旗,柔软却不失本色。
喜欢国学中的古诗词,因为它们有美,因为它们有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的孤独寂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的豪情万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忧国忧民;“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是陆游的心系天下;“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的万千愁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尽管我对国学只是最浅层面的了解,却已知其内涵丰富。在国学这条路上,路过朗朗上口的最初教育读本,走过优美华丽富有感情的古诗词,扫过含义深刻的文言文,最终寻到它的大门。门后,一定是那如月如珠般明亮精致的汉字,拼凑而成的华丽乐章。
读吾国之博学,诵千秋之经典。愿与国学相望,望世间荣华,睹世间苍凉,系世间沧海。愿我与国学,今后相知更多一点。
【篇二:忆三国英雄】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之一,泛黄的书页承载着那个战争时代的风起云涌,“东汉末年,黄巾叛乱,诸侯割据一方,百姓民不聊生……”每次阅读虽然还是不能读透这些文字,但是却总想去触摸到三国英雄们深邃的灵魂。
千古一相——诸葛亮
一个承诺,竟能够让你至死不渝忠于蜀汉,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承诺,成就了你千古一相的美名。那破旧的草庐中,是你抚卷苦读的身影;那肃杀的军营里,是你运筹帷幄的目光;那空荡的成头上,是你视死如归的信仰。你被后世尊重,不仅仅因为你的智慧,更多的是对你精神的赞美。我曾经想过,如果我是你,当先帝刘备托孤给你的时候,我会不会放弃仅存的一缕希望,但当你点燃四十九盏明灯的时候,你的答案透过悠悠岁月,点燃我心中明亮的火光。
天妒英才——郭嘉
黑发飘扬,白衣胜雪,丰神俊朗。本可以靠脸吃饭的你偏偏要靠才华,如果你不展露你的计谋,恐怕也不会遭受苍天的嫉妒吧。当大帐中将士们谋士们来回踱步因眼下局势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不急不躁的是你,眼前一亮的是你,语惊四座的也是你。身为谋士你奇谋无数,身为臣子你忠于大魏,可偏偏上苍不开眼,当你剧烈咳嗽吐出一口口鲜血的时候,你一定心有不甘吧!如果可以再来一次,你是否会选择平淡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呢?我想你一定不会。
英姿勃发——周瑜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你就是这样一位风华绝代的大都督,与“小霸王”孙策结为兄弟,迎娶国色天香的小乔,反间苦肉火破曹营,你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可是人偏偏要给你扣上“心胸狭隘”的帽子,可我知道那不是心胸狭隘,那是属于你的骄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透过赤壁的火光,我仿佛依稀看见你挂着微笑的脸庞。
我合上书,窗外皓月当空,心里忆起三国英雄,我多想大声告诉他们:我会用从你们身上学到的,去拼尽一切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三:《诗经》中的柔美情怀作文】
翻开历史的画卷,昔日一个个辉煌的王朝已然覆灭,曾经鲜艳的罗织襦裙已没入黄土。唯有《诗经》,穿过茫茫的历史长流,留下袅袅余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远处的绿洲之上,雎鸠鸟不停地鸣叫,河边有位采摘荇菜的姑娘,“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直叫的君子日夜追求,日夜思念,辗转反侧。这首古老的恋歌,带着遥远的爱恋,直击人的心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日日夜夜盼望着的人,在河水的那一方。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化作白霜,我心爱的人儿,在青葱的朦胧中,含情脉脉地笑。她摘一朵花戴在头上,不胜娇羞。我急着见她,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到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仿佛看见一个朴素而精致的女子,勇敢的表明自己的心意,美目流转,言语铿锵;“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谁家娇羞的女儿,心思含蓄,在城门前徘徊多时,犹豫不决?“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我不变的誓言。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几千年的光华流转,也只有《诗经》能写出这样明亮、鲜艳的文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没有历史尘封的腐朽,没有黄沙漫天的沧桑。却仿佛可见僻静小道,春风十里,桃花烂漫,清新而圣洁。
在诗经中,我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历史悲剧,只有朴实的农民,真切的祝福,柔美的爱情,宴饮的欢欣……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高尚的灵魂。数千年的时光,物事皆非,诗经的韵味却没有改变。读诗经,像是吹过一阵清新的风,使心灵明净。从这些柔美的情怀之中,我感受到爱与生活的智慧,和文化沉淀的风华。
【篇四:乱世英雄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你,小小的曹阿瞒,降生在这乱世之中。初生失母,又身在这宦官之家。父亲虽位列三公九卿,却依然是世人眼中的寒族。阿瞒,好像预兆了今后你的诡计多端。几年后,你也终于为你的小聪明而被父亲送回乡下七叔家。哭成泪人的你大概没有想到,那是你一生最快活的几年吧。在乡下的青山绿水中,你偶然地开启了军事启蒙,七叔的学识与风度,映射了你将来的身影。
那一年,董卓入京。你的家族也已走向了没落。后来,天下英雄大讨董,你还是揭竿而起的热血青年。一路的南征北战,岁月使那个曹阿瞒像水中的茶叶一样沉淀下来,变得愈发醇厚。官渡大战,声名大噪,与群雄逐鹿中原,亲迎流亡的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先声夺人。世人说你是“汉贼”,但若这样说起,那周武王岂不是“商贼”?高祖刘邦岂不是“秦贼”?王朝盛极必衰,生逢乱世,没有对和错。
后来的你,远征乌桓,一统北方,14年,50余战,还是五短身材,平庸面容,却再也挡不住那双鹰眼的锐利。在繁星漫天的夜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吞吐河岳日星,接纳光风霁月,此时的你,必要要驾云龙,乘风而行。那首《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鲁迅说:“曹操他至少是个英雄。”对啊,你活得无怨无悔,不枉此生。
晚年的你,感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之匝,何枝向依?”若是英雄,怎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剥下所有光环,你也是个敏感孤独的普通人。
多少年后,你大概也看到了那个心念已久的大魏王朝,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篇五:《浮生六记》——觅得浮生半日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浮生六记》中的一段话,而正是因为浮生短暂如梦,美好稍纵即逝,沈复便记之笔墨,录其生平,编成《浮生六记》。
沈复,字三白,其妻陈芸,又唤芸娘。他们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只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们怡然自得,即使布衣荆钗,仍然心怀希冀。“他当年与君上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疏,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这是陈芸所言。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富贵权势争得头破血流,她却不屑。淡泊的心境,从此便可窥一斑。
人之一生,孩提时代是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沈复便提笔写下《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年岁渐长,也不忘幼时志趣,闲时插画盆栽,点缀山石,积兴成癖,依此为乐。如此闲情逸致,在喧嚣的尘世中能几人!
沈复与陈芸喜爱游山玩水,意趣也与他人不同。第五卷《浪游记快》中沈复曰:“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陈芸更是女扮男装随沈复出行游玩。其夫妻二人,不附庸风雅,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之解,仿佛浊世之中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雪莲。不流世俗之性,岂是凡夫能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在这乱世忙时之中,为何不像沈三白和芸娘一样,觅得浮生半日清闲,放下名利,放下烦忧,让心灵得到片刻歇息,即使一生平淡,精神却无比富足。
【篇六:斗战胜佛的魂】
“戏文里都说啦,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啊就是十万八千里!他还有根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每每看到这段台词,我心中那身披火红战袍的英雄便又浮水而出。
彼年,他只是一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猴,无依无靠。可只几载,他就化身威风凛凛的猴王,保花果山安宁,护众候周全。阎王庙里,他手执判官笔蘸饱浓墨,划去自己的大名,他本可一走了之,从此长生不老,逍遥快活。可我的大圣,他没有。他接过生死簿,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他逆天而行,强销死籍,让自己的猴儿们也享尽繁华。王母的蟠桃宴,他盗来奇珍异果,即便是醉了,也想带回花果山与众猴一并分享。这便是时刻为自己所在乎的人着想的美猴王。
几百年后,西行的玄奘途经五指山,顺应天意,解他禁锢。那大圣在山下信誓旦旦道:“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他是绝对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齐天大圣是谁?是潇洒不羁,随心所欲的猴王啊!是令三界都为之震撼的战士啊!他甘心保一个普通僧人,只为那人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善意之举,这是一个有恩必报的王啊!
自那时起,他就一路护送玄奘,斩妖除魔,惩恶扬善,途中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助那僧人安好。三打白骨精,他耗尽心血只换来他所护之人一纸贬书,那会是怎样一种心碎,可他只能一人承担。他欲给他那师傅最后一拜,可玄奘竟不愿再看他一眼,只怕紧箍咒带来的疼痛也没有那时更让人心痛啊……他独身一人凄凄惨惨,听那东海大潮汹涌又想起了他,竟止不住腮边坠泪,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多少人说他坚强,五马分尸他一声不吭,天雷打击他也无动于衷,可这时本该肆意享受自由的大圣,竟哭得像个泪人啊……
人人谓他忠勇,谓他神话,可有谁会想到他细腻也柔情,我的大圣他也需要有人来疼爱啊。
若能遇见如此的你,换我来守护你好吗?
【篇七:英雄冢】
这是一幅画卷,泼墨染上无数人金戈铁马的一生;这是一首长歌,引吭颂出无数人快意肆如的沙场生涯;这是一座英雄冢,埋葬了中华历史中一个鲜明的时代,埋葬了无数英雄不死的灵魂。
——题记
家里书架的最上方是四本又厚又大的书,父亲告诉我这是国粹:四大名著。有一日尚不识字的我我终于有幸翻阅。我虽年幼,但还是被封面的古朴凝华所震慑。每本书前都有十几幅墨画,我不喜《西游记》中怪模怪样的的孙悟空,不喜《红楼梦》中只晓得拿个扇子吟诗作对的黛玉,更不喜《水浒传》中面目狰狞的一百零八好汉,却被《三国演义》中或豪爽或儒雅的人物吸引。仍记当时,有一幅画面直接挂在我的脑海中:危崖上,瀚海边,有个男人提着长剑伫立崖边,目光如炬直射远方,画面的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后来我知道,那个人是曹操,那行字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学读《三国演义》,不知是否受了年幼时影响,侧重点一直在曹操身上,而不久我懵然:原来曹操竟是个阴险狡诈的人物。后来语文老师用一节课为我们讲述曹操,我方揭开了那层层纱幔,看到他的真面目:连环船、火烧赤壁、挟天子而令诸侯,果然你是个英勇机智的人物。当晚回到家,辗转难眠,故又寻了《三国演义》出来。望着那幅图片,我想:无论世人冤你丑化你,你总是如这幅图一样只做自己。那晚,我仿佛听见千年前曹操不为俗人看法所累的爽朗笑声。
后来到初一,偶听得同学吟诵古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心中忽然就萦绕起一股浩荡之气,询问得知;这是曹操的《龟虽寿》。是了,曹操还是一名富有才气的诗人,《短歌行》、《对酒》都是他的名篇。
此后,我再读《三国演义》,又有新的感受。一个字、一个词,都一点一滴的为我晕染三国时期三雄各自据地为王的画面。我想,我不读《三国演义》,就无法领略当时的社会风情;我想,我不读《三国演义》,就无法满心浩然,坦坦荡荡;我想,我不读《三国演义》,我就只看得见面前三寸土地,他为我打开新的大门。我爱《三国演义》,更爱三国英雄,最爱魏国曹操。他们的光辉笼罩着我,使我有了拨开乌云见月明的意志。
这是一个英雄冢,埋葬往日光辉岁月的英雄。也许他们尸骨已腐,但他们的毅魄,却铺满了整个中华大地!
【篇八:“陋室”见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轻轻地吟诵这这篇家喻户晓的《陋室铭》,抿一口香气四溢的青茗,茶叶的苦涩先是在舌尖处悄悄地晕染开来,茶叶滑到舌根处,那引人不悦的苦涩竟悄然化成了一股清雅的香气,我了然顿悟——刘禹锡的人格不正如这杯青茗一般吗?苦中寻乐,心胸坦荡。此刻,我仿佛懂得了,懂得了刘禹锡的心境。低头长久的注视手中的茶盏,在清茶氤氲的白雾里,一座南方小镇渐渐朝我走来。
公元八百多年的安徽和县,虽无大唐都城一般繁华,没有什么艳丽繁华的景象,但却是一片安静祥和,放牛的牧童悠闲地坐在牛背上,捣弄着一节柳笛,随意修整几下,放于唇间一吹,一首悠扬的曲子便飘荡在乡村的上空。田间锄地的农民们仿佛是知悉这乡间的民谣,竟也跟着曲调哼哼了起来。虽无都城奢华繁盛,但小径旁的依依杨柳,田埂旁的潺潺流水,也是别有一番情趣。还真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啊!
远远地,一间破败简陋的房屋被路旁的杨柳争相送至眼前,门外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专心致志的写着什么。好奇心驱使着我的脚步走了过去,细细一看,竟是千古名篇《陋室铭》。那么,面前这位面留胡须,一身悠然自得模样的十有八九便是刘禹锡了!我往那破落的房屋内瞅了一眼,狭小的房间内只容得下一床,一桌,一椅,墙体也有些不稳,真可以称得上是古时候的“危楼”!而在这种环境下,刘禹锡仍旧可以在家门口悠然自得地写着一份《陋室铭》,他真的如同世人所说的乐观无比?我看向门口那个坚毅的背影,心想,恐怕不是的,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被贬,被贬后还被当地县官多次刁难,内心怎会没有丝毫不平?但因为他的坚毅与尊严,他选择了装作云淡风轻,借以来抒发自己的宏伟抱负。
是的,我懂了,知道这一刻,我才真正了解刘禹锡茶何止只是苦中寻乐,因为它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工序的磨难,才成就它独特的韵味。刘禹锡何止只是乐观向上,因为他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性情变得坚毅,才有了此刻的云淡风轻!
眼前的景物渐渐模糊,蓦然回过神来,面前的书本,仍是在《陋室铭》这一页,但青茗早已没了氤氲的白气。我合上书,轻轻地念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篇九:梦游大观园】
是谁打翻了酒杯,醉了这烟雨画卷。风月无情人已换,望不尽的杨柳依依,转眼已过了千年,千百年的变迁带不走的唯有这国学经典。
——题记
“怎么回事,怎么会有水呀?”我茫然的睁开双眼,却发现自己已不在家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别致的庭院,院中的草坪,假山,庭院都坐落有致,远处还有一座小桥。此刻的我就躺在院子中的草坪上,抬头看着天空,细密的雨如丝线般把天地织在了一起。使得眼前的一切朦朦胧胧,似是一幅江南烟雨画。
我站起来,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自己的脚步,好奇心驱使着我朝那边房间走去。进入房间,里面一切像极了晚清时大户人家的布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再往里走,只见书桌前坐着一个长相白皙的男子,可他却似没有看见我一般仍低头看书,眉头紧皱,看样子很不耐烦,我甚是奇怪。
一个长相俏皮的姑娘的到来打破了这幅安静的画。她举步轻盈却不失优雅,可仔细看去,不难发现她的眼眸中充满了忧伤。“黛玉姐姐,你怎么过来了?我正愁读书无聊,想溜出去,正巧你来了,快陪我说说话。”原来那个男子是贾宝玉,而这姑娘应该就是林黛玉了。宝玉见到黛玉过来紧皱的眉头不禁舒展开来,眼中也露出淡淡的笑意。“我就知道你坐不住。”黛玉笑着说。我看着他俩心有灵犀、情投意合,心中心中却不免多了几分忧伤。谁能料到如此相配的才子佳人最终却落得那样悲惨的下场。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房间。天上的小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阴郁的天气在我看来似乎预示了这户人家的下场。漫步在传说中的大观园中,我的心中不知是喜是忧……
“叮铃铃……”闹铃声打破了这如画的梦。我不禁有些失意,贾宝玉、林黛玉的下场似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可似乎又多了几分历史的悲哀。
梦游大观园,我听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欣赏了中国国学之美。
四:[读国学经典]读国学,诵经典,传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时间的洗礼而积淀下来的精华。
王国维为它衣带渐宽,毛泽东为它橘洲东览,叶嘉莹为它扬书阔谈。中华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展现它动人心魄的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启蒙人生的智慧。
关于学习,流芳百世的孔圣人字字珠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虚心的学习精神,正是我们一直所追寻的。荀老先生则苦口婆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让我们懂得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忧国忧民的陆游,也总结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格言。就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宋濂,也不忘告诉我们“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样的学习的心得……
至于国家大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精神。龚自珍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忠于国家的爱国品质,岳飞、辛弃疾、文天祥……就连李清照这样的女子都发出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呐喊。作为新世纪青年的我们,生活在祖国庇佑下的我们,如何不热血沸腾?
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诗词歌赋,常常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尝出淡淡的情感,有甜有苦,正如人生百味。读经典,也却似是读一个又一个人生。
每一句景色,都似是一句疑问。边草、明月、胡笳绝,边塞寥广何人了解又有何人在此逍遥?青杏、绿水、人家绕,添加换了谁人体会又有谁人迎风调笑?西风、马蹄、雄关漫道,战争残酷无人知晓有哪儿有人明了?
每一句疑问,都似前人的前尘往事,如今还可回味到。除此,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感受前人的故事与心跳。
我们痛,痛楚怀王终不察夫民心,又悲屈原步马兰皋、泪洒汨江的凄凉;我们怨,怨焦仲卿软弱无能,又怜兰芝不惧世俗,为情投湖的情长;我们恨,恨战乱世道的昏暗,又伤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伤……
由经典,我们懂得了世间冷暖,也懂得了家国难忘;我们了解了世事繁华,也了解了饥疾病荒;我们看尽了离合悲欢,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无论我们所在何时,身处何方,国学经典所带给我们的训诫与感动,永生难忘。
五:[读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众所周知,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她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脉动,聆听古代圣贤的敦敦教诲,他们的话语点燃我们心底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
从《诗经》里走出来,宛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荡气回肠的经典楚辞,更不用说老少莫不能诵的唐诗,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约思乡,更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更不乏苏轼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佳作,随手捡拾的诗词,都撼动着我们的灵魂……
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中华民族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诵读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撒播在我们心里,生长在我们的人生旅途,让我们受用一生。
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精神瑰宝,诵读国学经典,使我们情怀高尚,灵魂纯洁,使我们的人生丰满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