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志的诗句4篇

时间:2018-08-20 来源:名人名言精选 点击:

不得志的诗句一:名人故事 李白为何不得志


遥想李白当年,他作为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怎么会落到穷途末路、沿门托钵的地步?

李白是一个文人,但文人并不是一种价值的证实。一个文人,如果他不能在官场上占据一个位子,即使他才高八斗,气冲霄汉,到头来,也只是一个卑微的人物,李白的一生就是如此。

在当时的社会机制中,谋求官位是每一个文人本能的冲动,李白也不例外。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出三峡顺流而下,开始了求仕的生命旅程。其时“开元之治”如日中天,大唐王朝生气勃勃,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辉之中。大唐皇帝李隆基昭示天下求贤若渴,李白才华横溢,意气风发,不必怀疑朝廷求贤若渴的真实性,更不必怀疑李白冠绝一世的超迈之才。可是,当李白站在船头,将满江风景纳入胸襟,将天下纳入胸襟,他怎么也想不到,直到自己的生命最终时刻,他也没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李白的悲剧在出川之时已经由一种自己毫无意识的因素决定了。李白天性天真洒脱、狂放傲岸,这与官场所需的拘谨权变、顺服谦恭恰恰构成了最鲜明的对抗,这也是无法调和的两种人格的对抗。朝廷求贤是真的,但本质上是需要能干的奴才,而绝对无法容忍一种独立鲜明的个性。于是,哪怕李白之才千古独步,也无法避免终身潦倒的命运。率真的天性成就了李白,也贻误了李白,人世间的事情总是这样具有许许多多难以解开的双重性。

出川后的李白遍拜公侯之门,以求进身之阶,实现“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人生理想,但却“十谒朱门九不开”,屡遭碰壁。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托门拜府,无功而返。进身无路,报国无门,诗名、文名满天下的李白心头泣血,悲愤难平,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来了:天宝元年,朝廷召李白入长安。李白欣喜若狂,以为从此进身有路,报国有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入长安后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礼遇,侍诏翰林院。但李白不久就失望了,皇上欣赏的仅仅只是他的文采而已,只不过是“倡优蓄之”,侍宴、侍游、侍浴,歌功颂德,点缀太平,即使在离天子这么近的地方,李白也没有泯灭自己的个性色彩。杜甫《饮中八仙歌》活画出他的神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敢叫当今天子久等,敢叫当朝宠臣高力士脱靴,傲岸洒脱依旧,狂放不羁依旧。身处江湖要唯守天性也许比较容易,当身在宫阙恩宠有加仍不失本性,仍有力量抗拒那种温柔的扭曲,确实是真正的内心强健。这就是李白,这才是李白!这种姿态是官场上绝对不能接受的,这里需要的是谦顺、机变、平庸。

于是李白的政治生涯很快走向尽头,他凄然离开长安,从此再也没有返回。这是大文豪李白的不幸,却又是千古诗仙李白的大幸。久在宫廷,就像笼中金丝鸟,高贵却丢失了振飞的力量。夕阳下的李白凄迷地向长安投去最后一瞥,心头在哀怨,在悲泣,却没意识到自己正走向心灵的解放,走向历史的深处,一片辉煌的诗歌创造景象正在眼前展开……

的确,李白一生也写过不少颂诗和贺诗,但这不是李白一生写作的本质。李白也是人,他要生存,他不得不如此。重要的是他没有因为对富贵的渴望而放弃个性,他自始至终保持了心灵的真诚和天性的狂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真正的李白,这才是李白的本性。在这个人与人相互倾轧、世态炎凉的大千世界,达官们轻歌曼舞,小吏们也有一份温饱,然而,惟独却没有天才李白的一条生路。寂寞、凄凉、卑微、贫窘,这就是一个坚守着心灵真诚的文人的命运。

不得志的诗句二:年少诗精-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他是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倍尝离乡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岁时开始学写诗,八九岁时已通晓声韵。他学习非常刻苦,读书、作文、学习写诗,一日也不间断。因为经常朗读和写字,他的口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
    贞元三年(公元 787 年),16 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京城长安,行进在咸阳古道上。此时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刚刚生出的嫩芽,沐浴着春风在枯蒿腐草间探出头来,他喃喃自语道:“果真是‘春风吹又生’了。”
原来他触景生情,想起他写的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来了。
    白居易来到长安,拜见了担任著作郎、掌管编纂国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诗人顾况。白居易恭恭敬敬地从书囊里拿出自己的诗稿,恳请顾况指教。
老人将诗稿漫不经心地打开,低声吟读起来。读着读着,他忽然被那首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吸引住了。他反复吟咏品味着: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妙绝!妙绝!”老人读完这首送别诗,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喜欢这首诗真挚充沛的情感和朴实无华的风格,尤其欣赏前四行耐人寻味的独特意境。作为人,不同样应该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样,在逆境中顽强地斗争、倔强地生活吗?“恩师过奖了,晚生无地自容。”白居易红着脸,喃喃地说道    老人从白居易口里知道白居易家世,知道他从 11 岁起就远离故乡亲人,在浙江一带过着萍踪浪迹的生活;知道他今天来长安是希望在这人才荟萃的国都,得到诗人的推荐和延聘,找到一个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负。老人越发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了。顾况开始看到诗稿上写“白居易”
三个大字时,还打趣说:“长安物价猛涨,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说:“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不要说住在长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难了!老夫刚才开了个玩笑,可不要见怪噢。”
    由于得到顾况的夸赞,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中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右拾遗。
    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僚。他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有不少是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官僚统治集团鱼肉人民的罪行进行无情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谏,大胆发表意见,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来降为江州司马。以后虽然又几次回到京城,做了几任大官,但因为朝政混乱,像白居易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共写下二千八百多首诗,这些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不得志的诗句三:藏与露

藏与露
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没有人去欣赏它,可是,等秋天一到,它那成熟后散发香味的果实展现在人们眼前时,却能赢得人们的喝彩。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是藏,等它最后展现自己的时候是露,如果没有先前的藏,哪能有后来的露呢?所以我认为,藏是为了更好的露。
我个人比较欣赏陶渊明,他那清新隐逸的诗常令我陶醉,他当官的时候并不得志,作品也不多,可他隐居田园,过上“带月荷锄归”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当他把自己“藏”起来时,便创作一首又一首的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这些诗流传后世,让世人记住了这个藏而不露的陶渊明。他的“藏”便是为了更好的“露”。
越王勾践,当他面对国土沦丧,国破家亡的惨景时,没有选择继续同吴王抗争的“露”,而是选择苟且偷生的“藏”在,在这个“藏”字下,他受尽屈辱,为吴王“前马”,只为了有朝一日的“露”,回到越国后,他十年卧薪尝胆,终于有了后来的“三千越甲可吞吴”,倘若他当初继续抗争,也许就身首异处,哪有后来的展露锋芒?
三国时期,作为曹操的 门客,杨修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可是,他却锋芒毕露,不懂的藏,最后遭到曹操的杀害。倘若,杨修不那么恃才傲物,而是保持低调,他又怎么会被杀?也许还会得到重用呢!他的死怪就怪在光芒太露,甚至盖过曹操的光芒,历史上这种功高盖主最后被杀害的例子不在少数,可又有几人能领略到“藏”的奥秘呢?
今天,我们作为高三学子,就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骄傲,把自己埋藏到这无尽的知识海洋中去,只有这样,等到来年的高考,在考场上,我们才会有资本大展拳脚,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学,笑傲考场。
露源于藏,藏即为露。                                    

不得志的诗句四: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5篇)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几度夕阳红?”

——题记

有的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的过一生,有的人在纷扰的世俗中,以华丽的姿态尽情演绎一场悲喜人生——诸葛亮亦是如此。

秋风萧瑟,一把鹅毛扇在凌空中摇曳,仿佛是最后的垂死挣扎,一双明亮的眼睛已不再有当年叱咤风云的韵色,如此悲哀,如此苍凉。但更多的是不可言语的孤寂和迷惘……

他在我的脑海里展开了一幅长长的史卷,在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

那时的他,曾在田垄之上挥洒汗水,在茅屋中吟诗作对;曾独自徘徊在江畔,惆怅乱世;也会静待夕阳垂落,感叹天下黎苦。那时的他,清高自傲却别具一格,桀骜不羁却不失救世之心。

我佩服他,为忠——为报先帝刘备知遇之恩,匡扶汉室,至死不渝。多次救主并为他出谋划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亦有万夫不当之勇。

一生用兵如神,运筹帷幄,在空城计中更为一绝。

“当时魏军压境,而城却仅有千余人,多为文将,大臣无不大惊失色,乱作一团,而亮却神情自然,巧布兵:卒皆扮为平民,城门大开,只身一人抚琴独坐城楼。魏军见状,报懿,顷刻调转马头,落荒而逃”。

这份胆识和机智,从容和镇定从古至今未有几人。他的忠诚之心,报国之情令人赞叹!

我佩服他,为诚——先帝驾崩之时,他许下誓言,为复汉室死不足惜!把白帝城托孤之重,天下百姓的疾苦作为自己的毕生心愿。为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竭尽全力,赤胆忠心天地可鉴。

我被他折服,为智——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显现出他惊人的天赋,而且在文学也颇有涉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是他一生的写照。

三十年的默默守护,三十年的光阴岁月,三十年的竭忠尽智,谱写了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个人,若是能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死而无憾!一个人,若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生,夫复何求?——诸葛亮亦是如此。

最后一片孤叶最终还是“陨落”了,耳边似乎还传来将士们冲锋杀敌的呐喊声,可却再也见不到天明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几度夕阳红?”

风流人物谁与争锋

“长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长卷正慢慢展开。三国,这段神奇的历史正在浮现;三国,这个风流人物的舞台,正在搭起。

我喜欢关羽,这位武者,这位“义绝”。较之马超,他有“千里走单骑”的忠义;较之徐晃,他有“温酒斩华雄”的豪爽;较之张飞,他有“水淹七军”的智谋。他粗中有细,细中有义,有勇有谋。“上马献金,下马献银”挡不住他挂印封金,寻找大哥的步伐;吕布连斩数将,挡不住他前去助战的勇气。他骄傲,我喜欢他的骄傲,荆州百姓喜欢他的骄傲。“赤面秉赤心,骑追风赤兔,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我喜欢关羽,乃三国真武者。

我喜欢诸葛亮,这位智者,这位“智绝”。躬耕陇亩,也与管仲、乐毅比肩,辅佐君王,能与伊尹、孙叔敖齐高。他有超越所有谋臣的智谋,他有超越贾诩的勇气,他有超越荀

扩展阅读文章

名人名言精选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名人名言精选推荐文章

名人名言精选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