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文章5篇

时间:2018-08-17 来源:读书名言 点击:

丰子恺的文章篇一:私塾里的孔子像--丰子恺

   著名画家丰子恺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下午,趁着塾师出门上茶馆休憩的空儿,他就应同学们的要求,一一为大家作画。
    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了交换一张画而相打起来。塾师查明了原因,便把丰子恺叫到讲桌前,指着那幅画厉声问道:“这画是不是你画的?”丰子恺胆怯地点了点头。接着,塾师又搜查了他的抽屉,查出画谱、颜料及许多没着色的画来。丰子恺心想,这下子可完了,不仅这些“违禁品”会被全部没收,说不定皮肉还要受苦呢!可意外的是,塾师把他的画谱拿了去,坐在椅子上一页一页地欣赏起来。放学的时候到了,丰子恺夹了书包小心翼翼地走到塾师面前去鞠躬。塾师对他说:“这书明天给你。”语调不再是严厉的了。
    第二天早晨,丰子恺来到私塾。塾师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问道:“你能看了这样子,画一张放大着色的吗?”丰子恺没有料到塾师也要他画起画来,受宠若惊,支吾着回答:“能……能。”
    回家后,丰子恺在大姐的帮助下,先用方格子放大的办法,按比例描绘出了孔子像的轮廓。接着,又借用染坊店的颜料,为画像着了色。终于,一幅鲜明华丽的孔子像在私塾堂前挂起来了。从此,学生们每天上学,都要向孔子像鞠躬。丰子恺的“小画家”的名声也就在全镇传开了。


丰子恺的文章篇二:丰子恺学绘画


丰子恺学绘画

1919年,二十二岁的丰子恺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

这是一所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的的初级师范学校,文化程度相当于初中。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丰子恺,无意当一名小学教员,渴望在绘画上能得到深造。但是,他的家境既不允许他继续深造,更不允许他专修绘画。

踌躇之际,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吴梦非和刘质平,邀请他一起去上海,创办一个培养绘画和音乐教员的专科师范学校。“我也不自量力,贸然应允,成了创办人之一,在学校之中教授西洋画等课。”丰子恺说这话,不是假惺惺的谦虚,是真心认为,以自己当时掌握的绘画技能,去教授学生,有点“勉为其难”。

他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部日本明治年间出版的《正则洋画讲义》,从中汲取知识补充和提升自己。当时,国内画界尚在“闭门造车”阶段。对石膏模型写生很有兴趣的丰子恺,利用休息时间,在图画教室费了十七个小时,描成维纳斯头像的木炭画,给学生做示范,并主张学生走“忠实写生”路线。但渐渐地,美术界的“海归”们,在上海相继办起了教授外国绘画知识的学校和美术杂志,给国内绘画界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

丰子恺买来几本杂志,从中了解了一些关于欧美及日本美术界的信息,深深觉得自己“土包子”的水平和知识远远落后了。开始懊悔冒昧地当了这教师,误人子弟。一次美术课上,他给学生布置静物写生标本时,被一只青皮橘子弄得伤感和自卑起来:自己不就是这一只半生半熟的橘子,带着青皮卖掉,给人家当作习标本吗?惭愧和自责,让他突然间作出一个决定——出洋留学,学成个美术家归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彼时,已为人夫的他,做教师所得的微薄工资,养家尚且不够,哪来的钱留学深造呢?纠结、彷徨、矛盾、挣扎了一段日子后,他仍不甘心,决定不顾一切,冒险去东京。好心的姐夫倾其所有,借给他400块钱。可这在异国他乡能维持几天呢?他不管这些,只想:大不了,用完这些钱就回来,也总算去东京美术界长了见识了。

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到了东京,国内的亲戚朋友(包括吴梦非、刘质平)给了他大约两千块钱的经济资助。不过,这也仅够他在东京维持十个月的用度。而此时的丰子恺,就像沙漠里跋涉了很久猛然见到水源的人,十分兴奋和贪婪,既想学绘画、学日语,又想学英语和音乐。

他精心做了个学习计划:在前五个月,上午,到洋画研究会中心学习画画,下午学日文;五个月后停学日文,转为下午到音乐研究会学习提琴、晚上学英文;其间,还要挤出时间去听音乐会,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看各种各样的绘画展览......要学的知识太多太多,而他,只有十个月的时间。

“要获得一种知识,必先定一个范围,立一个预算,每日学习若干,每日切实地实行,非大故不能间断,如同吃饭一样。”他说。他觉得外文学习班老师授课太慢,索性辍学,去旧书店买来相关教材,每晚伏在简陋的旅舍中自修。他限定自己在几个礼拜之内学完一本日文小说或英文名著,他把书中的所有生字抄写在纸上,剪成一块块纸牌,放在一个盒子里,每天算命一般向盒子里探摸纸牌,进行温习和背诵。这样学了三个多月,他已经能全篇通读日文、英文版书籍了。而那些日文、英文班,才刚刚教到全书的几分之一。

短短十个月,丰子恺学习了西洋绘画、提琴、日文、英文,参观了各种画展,开拓了视野。回国后,他为了还债和生计,仍旧做教师——教图画、音乐和艺术理论。空闲的时候,他不停阅读有关中国和外国的绘画、音乐艺术方面的书籍,把经典的故事翻译出来,写成教课讲义。

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将他积累的讲义印成书稿,它们竟然大受推崇和欢迎。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他由此走上了一条翻译编著之路。最终,他成为了多才多艺的文学大家。

丰子恺的文章篇三:描写杨柳的作文

描写杨柳的作文
杨柳,一种不能再普通的植物。
杨柳,常常长在小湖边,不过,我们广场就种了许多。那嫩绿的枝条如同她的头发,从枝条中吐露出来,垂下来。看着这杨柳,我不禁想起了丰子恺写的《杨柳》,难道不是正如他说的,“杨柳的主要美是其下垂”吗?
杨柳的枝条常常俯首在下面,他并不是长不高,而且生长得很快,有的能长到两三米,或者更高。但它有着独一无二的品质,它长得越高,垂着也就越低,这正不是高而不忘本的品质吗?
这种品质,我想别的树木是没有的了。杨柳,它并不需要肥料和精细栽培,只要有阳光、水和土壤,便能茁壮成长。我真有些怀疑,这一些杨柳是不是人化身而来的。
它们拥有着人的品质。我赞美你啊,杨柳!

丰子恺的文章篇四:五指的争论

  自上次丰子恺先生发表了他的散文《手指》后,他的五根手指便一夜成名,红遍了大江南北。现在,子恺先生的手指受到了众手指的仰慕,他们的名气越来越大,五根手指心中的那份骄傲也在慢慢占据他们善良的心灵。一天,不知从哪寄来了一份敬佩书,上面写着:敬爱的手指……大家非常的疑惑,因为上面没有写清楚是给哪个手指的,五根手指之间的战争开始爆发了。  
  大拇指先开口了,他说:“我之所以称之为大拇指,是因为我最勤劳,论座次我是第一,敬佩书一定是写给我的。”食指说:“别自恋啦,就你,下辈子都别想有人会仰慕你,要长相没长相,要风度没风度,顶多排个第二,敬佩书一定是写给我的。”中指也当仁不让的抢过话题说:“咦,你俩垒起来都没我高,还给我争呢,长高点再说吧!”无名指虽然是个小女孩,但争起功来也挺凶的,她怒气冲冲地吼道:“想跟本小姐争,你们还差远了,论美貌你们不如我吧,论受庞,你们还是不如我,我可是主人的小心肝呢!”小拇指哭着说:“你们仗着比我大,比我高就欺负我,连我的铁杆粉丝给我的信你们都争,呜呜……”食指不耐烦的说:“打住,打住,当心把狼招来……”就这样五根指头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打了起来。中指扯着无名指的头发,无名指揪着食指的耳朵,大拇指的鼻子被小拇指捣了一拳,打出了血。中指也惨,胳膊给拧肿了,大家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正在休息的丰子恺先生被吵醒了,他感觉手上隐隐地痛,一看,天啊,流血了,赶紧包扎一下。这时他看到了桌子上的敬佩书,他取出信,口中读到:“敬爱的……”这时所有的手指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到底是谁的“粉丝”,只听见子恺先生又念到:“敬爱的……”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里。子恺先生说:“敬爱的五指的主人,我是你忠实的读者……”大家都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写给主人的,真是一场无趣的斗争。”五指赶紧向主人道歉,他们又亲密地抱成了一团。
  从那以后,五指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又将为大家写出美妙的文章。

丰子恺的文章篇五:关于童真的作文

关于童真的作文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居住的地方?”这是泰戈尔在《新月集》写下的诗句。“他们”指的是“花的学校”。你可曾想过“花的学校”在哪里?或许有不少人会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一个荒唐的问题,但是其实,正如戈尔丁所言:“一旦失去这些,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那些会幻想的花的学校的人,和他们的那童真,都到哪儿去了?是不是那些花的学校,再也不会存在了?我只想说,我不想让花的学校消失,不想让那份童真消失。
因为,童真,很好。就像丰子恺说的——“孩子的眼光是直的,不会转弯。”只有没被世俗浸染的孩子才有可能保存童真,只有在幻想“花的学校”的孩子的脑子里,才装得下那份弥足珍贵的干净。正是有了这份干净,孩子的眼光才能不弯曲地直达事物的本质。不再有功名利禄的惦念,更没有人情世故的束缚。这样的童真,才是我们应该执着追寻的。
还记得《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黄口小儿吗?在大臣们的花言巧语和百姓们的随声附和下,他并没有随波逐流,他甚至不曾知道为什么大人们如此奇怪,他毫无压力,毫无阻碍,径直地道破了天机。谁又能去责怪他呢?这就是童真的力量,抛开现实的舒服,探求本真。原来举世皆醉我独清的不只是屈原,还有孩童,和他们所保有的那一份童真。
童真,很好。只有童真,才能让我们活的是自己并且快乐,你看泰戈尔和他那“花的学校”,是何等的快乐与自足;只有童真,才能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温暖而亲切,你看白雪公主和他那七个小矮人,是多么的和睦;只有童真,才能将这个渐趋变污浊的世界注入一股纯净。
而现在的社会,已被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求蒙住了双眼,我们早已抛开童真,“奋不顾身”的挤入功利的海洋。在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童真正在远去。面对残弱不去怜悯、面对谎言不知指正。在虚伪当中学会了虚伪,在浮躁当中过早的浮躁。如果连孩子都失去童真,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良善可言?“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能够拯救世界的,莫过于那一份童真。
童真,很好;童真,这世界需要你。

扩展阅读文章

读书名言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读书名言推荐文章

读书名言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