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5篇
一:[庄子思想]给庄子的一封信
给庄子的一封信
那时候,英雄迭起,你安然选择了精神的遨游;百家争鸣,你的思想在浩瀚的经典中熠熠生辉。
直到此时,两千多年后的我捧读着你的灵魂和你无边的思想。
不禁被你丰富的想象所吸引。万物似乎都由你创造,故事因你而发生。我不解,如此普通的你,如何会有这些奇特的想象,会有这些令人捉摸不透的话语。“北海有鱼,其名为鲲。”
不禁被你怪异的思维所困惑。你追求着自由,赞美着万物之大,却又摒弃这自由,却又不屑于如此的久远和庞大。
不禁被你异于常人的行为方式所打动。社会大变革,天下分裂,兵马四起。有人说乱世出英雄,而你却从一开始便选择了能够永恒的思想。你评论着天下,却又不屑于去涉足。始终令人羡慕地守护着内心的宁静。
两千多年前的你,定是一袭布衣。任凭人家声名显赫,荣华富贵,你不妒,不愿,不屑。无事一身轻,你专注于道家学术,哪管人间喧嚣?你将所思所想,用心血化为一部旷世奇书——《庄子》,你又开始孜孜不倦的传授学识与世人,与你一起领悟道的境界。你一定想不到,这一部经典,一传就传了几千年,你奇妙自由又玄幻莫测的思想,至今还被人研习着。
我赞你,你不流连于世事的洒脱,你说放下就放下的勇敢,你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心灵安息之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庄子,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个庄子。人毕竟不能像永不停歇的太阳永恒的转动,偶尔困倦也该为自己找一份无拘无束的自由,也得找回当初一切静止,物我两忘的感觉。人们知道,当自己累了,《庄子》便能给人最好的慰藉。
我亦弃你,我不知道你对于世事的不屑是因为心中淡漠,还是用情太深之后的无奈。我不知道你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是否是因为你对现实看透而选择了逃避?我不知道你的不作为意在何处?我不知道世上能有几人能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
时空堙没,你已经安静地消逝。但你又化为空气尘埃存在于人间,那就请你期待着两千年后你的后代——我和我们是怎样将你铭记与忘却,又是怎样为你带来惊喜的!
二:[庄子思想]礼物
这份礼物,承载了从古至今,先人的智慧。我们,始终是被给予的一方。
它们盛装而来,却从未辗转离开,静谧的留在时光一隅,在千年轮回中,饮一盏岁月留香,唱一曲往事飞扬。
它是文化,是炎黄先祖给予我们的礼物。
撷着一缕茶的清香,来到世人的面前,它将先人创造的精华,当做礼物,给予我们。是《本草纲目》的书籍,是青花瓷瓶的器物,是有宗系派别的武术,它是自秦汉而来,是古人送给我们的礼物,饱含了他们智慧与精华的礼物。
诗书词乐,经千年的磨砺,犹如一份臻礼,馈赠于炎黄子孙。
诗三百的思无邪,汉乐府的平仄协调,唐诗宋词的婉转风雅,豪放脱俗,元曲明清书的创新,风韵犹存。它们被制成一本本典籍,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的豪墨一挥,便是唐诗中的浩瀚明月,李清照素手轻捻,便是大宋的清风蔓草。经过许久,被辗转传承至现人手中,可否还是如千年前的模样?
观春秋战国,学派纵横,儒道墨法,至今璀璨。
孔子“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品格,与儒家的思想,延续至今,庄子作《逍遥游》撰《齐物论》,我们仿佛看见,他身着蓝衣,立于鲲之上,梦蝶奇恩的样子。那定格的画面经千年变迁,最终成为礼物给予我们。
它们自春秋而来,经时光冲刷,思想可还尚在?
我们把那个繁盛多彩,百家争鸣的时代所给予我们的礼物,搁置一旁。不屑拆封,不屑研读。而回首,将目光聚焦在大洋彼岸,装做虔诚的,去汲取不属于炎黄子孙的事物思想。以为那才是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先人给予的,理应珍惜。
那个耀眼且灵秀的礼物,犹如伊人,静立于浅溪之畔,试图换回,我们最初所拥有的。
这份厚礼,应扫去尘埃,绽放它至美的光烨。
理应感恩,感恩先人。
理应珍惜,珍惜这份穿梭时光的礼物。
版权作品,未经《星火作文》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三:[庄子思想]拒绝诱惑议论文600字 漠视诱惑
一个人活着,免不了会经受一些诱惑,不管是“名”还是“利”,都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刻光顾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有人用他一生的时间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禄,但这些所被追求的,毕竟是一个人生存下去的活力所在;而学会去漠视这些“庸俗”的“诱惑”,秉承着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一种生存的境界了。
如果有一块黄金与一堆烂泥摆在我们面前,相信会有很多人选择黄金。那假设你是一粒即将发芽的种子呢?那答案肯定不言而喻了吧!人生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追名逐利,有时候,放弃一些诱惑也未尝不可,而这样,也更能凸显出人生之韵味,彰显思想之境界。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君王聘他为相,他却持竿不顾,一心只求清静之生活。这是何等之高的人生境界,何等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啊!在那连年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得到君王的赏识,这是多么高的一种荣耀啊!试问,有谁不想去做官?但是,庄子放弃了。因为他的思想已超越了世间的一切功利,他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的生存境界。而“清静无为”则是他选择一直走下去的路。尽管楚国的相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官,或许他犹豫了……但当庄子面对着他眼前那波光粼粼的濮水,看着水中的游鱼,他便豁然开朗了……
有时,放弃将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更是一种美丽。漠视诱惑的那种气魄,是值得人们去尊敬的。向往平静的生活,能使你摆脱世俗,在宁静中寻找自我,品味人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向往的是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从此不为地位而费尽心思;“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的不谙世事,使他的意境更加旷达……“功”与“名”只是人生路上的一片风景,他们更像是流水,经历过了,也不会留下一点痕迹,而我们又何必苦苦去追求?
漠视诱惑,我们的心也将更加旷达!
四:[庄子思想]论语读后感400字 儒学的思想
论语读后感400字 儒学的思想
说到国学, 博大精深。以各学派思想为中心的书籍也是甚多。学派有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学;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学;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学……而《论语》中所谓的国学是狭义的国学,侧重儒学。
《论语》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典籍,读书人一直将它列为必读之书。它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论的编汇,共二十篇。《论语》的“论”字包含了讨论、编次的意思。
要了解儒学和《论语》,就要了解孔子这个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儒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大家都说孔了是圣人,而孟子就更确切地说孔子是圣之时者,意思就是说是圣人中最识时务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孔子善于处世,,很知道因时制宜。
孔子之所以被人尊重,是因为孔子的儒学思想首推“仁”。孔子把“仁”作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将“孝”“悌”作为“仁”的基础,敬爱父母兄长是实现仁德的第一要求,也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基石。正如孔子所说的“入则孝,出则弟”,才能“泛爱众而亲仁”。“仁”的第二要素是诚信,具“忠信”并提。曾子把“信”作为每日三省的内容之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则说“人而无信,不则其可也”。在儒学中,“信”与“孝、悌”一样,也是实践“仁”最高道德原则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道德规范。
五:[庄子思想]鲁国少人才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