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小报5篇
西游记小报篇(一):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 我眼中的西游记人物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同样是一本旷世奇书,此书的作者吴承恩创作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说: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还有忠心耿耿的沙和尚和气质儒雅的唐僧等等,在这么多的人物形象中,令我深受喜爱的就是孙悟空了。
我对孙悟空的印象有很多,我对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神通广大,我们知道,孙悟空自从到菩提祖师那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和七十二变之后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学会了火眼金睛之后变得无所不能,既能腾云驾雾又可翻江倒海,手中还持着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真是全能无比呀,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本事,悟空才能大闹天宫,连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抵不过他,最后只能请如来佛祖终于将他制服并压在五行山下,当唐僧将五行山下的封印揭开后,他又和师父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最终取得了真经,如果孙悟空没有这些本领的话,那唐僧也就不能取回真经了,这一切都说明了他的神通广大。
第二,我对他的印象是忠心耿耿,他在和师父取经的路上一直保护着师父,师父渴了就为他找水喝,师父饿了就去化斋,不想猪八戒那样,动不动就闹着要解散,不去取经。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赶走,当师父赶他走的时候,他对师父拜了又拜,最后含泪相别,悟空对师父的忠心令我感动。
第三,我对他的印象是果断,他在三打白骨精时,丝毫没有犹豫,一棒就打了下去,在对付其他妖魔鬼怪的时候,他也没有拐弯抹角,而是见到妖魔鬼怪就打,丝毫没有胆怯的心理。
第四,我对他的印象是胆大心细,孙悟空在遇到妖魔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对方的实力,但他不像猪八戒,遇到妖魔就逃跑,让自己的大师兄去对付,而孙悟空的胆量超群,正是因为它不怕困难和武艺高超,最后才降服了各路妖魔。孙悟空还是一个心非常细而且很聪明的人,他想了各种办法来对付妖魔鬼怪,在对付河神的时候,他提议让自己和八戒来变成将要被祭给河神的童男女,最后等到河神来吃他们俩的时候,迅速变回原形,孙悟空一棒把它打回河底去了。
孙悟空有着这么多的优点,那他是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呢?当然不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孙悟空最大的缺点就是性子急,就举一个例子,当天庭上对他稍微有点不好的时候,他就开始大闹天宫,一点也没有承受力和耐心,搞的天宫土崩瓦解,神仙们都落荒而逃,但是他有没有想过,自己会被如来佛祖给制服,所以说,悟空不沉稳,比较毛躁,这就是他的缺点了。
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西游记》中的角色,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细细揣摩和品味,说不定还能体会出这个人物的另外一中鲜为人知的形象呢!
西游记小报篇(二):介绍我自己的作文700字 自我介绍
介绍我自己的作文700字 自我介绍
我叫李文玉,今年11岁,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我按时上学和放学,大多数时间还是提前到校呢。我爱学习,勤思考,学习刻苦,乐于助人,看到别人在我的帮助下进步了,我甚至比她还要高兴。我的成绩也很好,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
我兴趣爱好广泛,像轮滑、滑板等,都比较擅长,但是我最擅长的还是绘画,我从小就喜欢绘画,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所以我积极的参加各类绘画班,而且经常拿奖。我长大了想当画家,想画出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人物。
我从我做起,从一些小事做起,遵守纪律,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作业,为班级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布置板报、帮老师管理同学等,希望在我的影响下使我们班里的学风和班风越来越好。
我酷爱阅读,经常去图书馆借书,也买了很多书籍,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格林童话》等等,既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使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老师把我们领进了知识的殿堂,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所以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要通过好好学习来回报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班里很多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帮一些我能帮到得同学是我乐意做的事。
我吃饭从不挑食,荤素都吃,使我健康成长。在家有空也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老师的关怀支持以及我的努力下,我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如在2009年2月的“亲子读书小报”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2009年3月庆“三八”亲情作业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09年6月校作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09年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绘画类三等奖在2009年11月期中考核中获得“学习优秀奖”。在2011年的社团训练中获得“社团小明星”称号等等。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的简单总结,不足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的改正,同时还要树立更高的目标,不断克服困难,向着目标前进。
西游记小报篇(三):开卷未必有益作文五篇
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有益”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被后人所争议。随着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的出现,书已不再“单纯”,而人们的意见也随之产生了分歧,在同学们的辩论中,我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开卷未必有益。
我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少年腰上捆这一个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绑着一本书,而那个少年正被这本书带入深渊,别忘了一个细节,书上写着“不良书籍”。我的心颤动了一下,又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是啊!一个人读了一本好书,心灵就像是得到了冲刷,相反,若是读了一本不良书籍,人的身心、正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记得我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少年因长时间沉迷于武侠小说,以至于后来走火入魔从七楼跳了下去,一朵鲜花还未来得及绽放,便早早失去了难得的生命,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开卷有益?
我同意有些书对我们有好处,但我绝不同意看书一定有好处,也就是开卷有益。现在正是小学阶段,正是认识社会、认识文学的时候,现在的印象会影响我们以后对待生活、对待社会的态度,可以说现在的认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而现在的书店中,总会出现一些篡改历史、扭曲现实的的书籍,这样的书籍玷污了我们洁白无暇的心灵,玷污了我们最纯洁的世界,我们的思想也会被不良书籍控制,也就出现上文中男孩无法控制自我的情况了。这样的书何益之有?
所以,请同学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一定慎重,更要铭记:“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未必有益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完全没错,但如果是坏书呢?所以开卷有没有益这不能一概而论。
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比如说:某些儿童一开始接触的是一些对他们有害的各类图书,接着,他们就盲目地开始模仿,最终难以回头,步入了轨道,后来越陷越深,渐渐地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始终也回不了头。
所谓,糖吃多了牙不好;药吃多了身体不好;饭吃多了体型不好,同样太爱读数也不好,有的人对读书太过痴迷了,最终上了瘾,干什么多想着读书,到头来荒废了学业,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和一生。
课外图书分很多种类形,好书能让我们不断进步、最终成为有用之人,为国家做贡献;坏书能让我们误入歧途、不明是非走向犯罪的道路。
还有,开卷就必定要思考。要明白一些句子的道理、意思,而不是走马观花,只是略懂其中一些少数的意思,糊里糊涂的“开卷”,这样还不如不“开卷”的好。还比如说一些人都是十几岁了,竟然还看一些低俗的书本,这样不会长知识的,即使破了万卷那又何妨,得读适合自己的书才行。
我的观点就是这样,即使开卷也未必有益。得做到:读好书、适当的读书、勤思考、读适合自己的书,这样才会对自己有益。
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有益是千年古训,从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韩愈,到战地黄花中手不释卷的毛泽东,从甲骨铭文的蛮荒时代到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无数的铁证,毫无悬念的重复着这条金科玉律。
然而阳光越强烈时,它的阴影也越浓黑。且不说一架架新书奇书泥沙俱下,一叠叠大报小报鱼目混珠,一部部电视电影排山倒海,就连冷落寂寥的巷口,雪片般的广告也是蜂涌而至。
有的孩子掉进玄幻魔侠的深渊,自命英雄,打抱不平,闹出不少笑话;有的模仿江湖绿林,拉帮结派,抢劫争斗,滑向犯罪的悬崖。一个个花季少年迷失在雨季,一张张纯朴的笑脸顿生惘然,就连历尽沧桑的白胡子老爷爷也被灌水。更别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信息的利刃,害得不少人轻者腰包被掏空,脑袋被清洗,重者灵魂重组,失身丧命。
有人说,坏书就像坏朋友,看来还真有些道理。
就是好书也不一定都有益。《红楼梦》、《水浒传》都是好书,可如果有位同学下课看,上课也看,功课不要了,作业不做了,成绩坐上了过山车,你说这到底好不好呢?
一个声音提醒我们,开卷未必有益。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出狐狸尾巴;心中要有一块照妖镜,让鬼怪现出原形。
明辨,审问,慎思,而后笃行,如此,开卷自然有益。
开卷未必有益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而我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我的观点不是说不要读书,而是要有选择地读书,采取正确的方法读。众所周知:书有好书,也有坏书,甚至有“毒书”。
我们身边的好书有很多,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让人感受古文化的精髓和古代人的谋略。还有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张海迪著作的自传,能给我们许多启迪,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方向。但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书,充满封建思想、充满暴力,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引人走入歧途。
如果司马迁、孔子、李白、鲁迅和郭沫若等这些先贤大师们不是读了思想健康的书,而是读了那些毒害人的坏书,他们能成名吗?汉代思想家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的话多么准确生动啊!书既然是一味药,它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服了就药到病除;另一种是毒药,使人德行低下,甚至置人于死地。比例关系不是这样吗?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很必要营养的人,才是智者。
因此,我始终认定: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学习选择好书读。坚决不去读那些有害的书籍,切不可盲目迷信名言,用什么“开卷有益”来糊弄自己,更不可以抱着所谓“猎奇”心态,什么书都读。这样的开卷,非但无益,而且祸害无穷。
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有益”,最早出自宋太宗。据史载:“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宋太宗的开卷,系指读《太平御览》。此书乃宋太宗为从历代治乱盛衰中吸取长治久安之良计,下令用近7年时间而编出的,该书引用历代书籍1690多种,围绕巩固宋朝之统治作了严格的取舍,故宋太宗的“开卷”自然“有益”也。
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那些好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可是,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书刊却能毒害我们的心灵,把我们引上一条不归之路。
目前,罪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据官方不完全统计,受黄色等不良文化的侵蚀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一半。有一名少年犯温某某,16岁时看了很多港台警匪枪战片和武侠小说,对其中“老大”的哥们一起很羡慕,总想拉几个人,组成团伙,占领一条街,称王称霸。一次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被判四年徒刑
由此,可以看出不良书刊、影像对我们的影响之大。
英国作家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认为一切书都读,而不作选择、不问内容,是完全错误的。我认为,要开卷,就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好书来阅读,否则,见什么读什么,那就不一定开卷有益了。因此,开卷未必都是有益的,只有有选择性地阅读,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西游记小报篇(四):西游记读后感800字 读《西游记》有感
方圆960万平方公里,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血与火的熔炼中,在人文和风格迥异的宗教的相互碰撞中,华夏儿女演绎着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流传下了许多瑰丽夺目的优秀文学篇章。而中国的四大名著犹如那浩瀚书海中的璀璨的明星,在辽阔无垠的宇宙中冉冉升起,却永久迸发着光芒,又如一窖烈酒,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洗涤,越发清洌醉人。在这四大名著中,要数《西游记》最让我印象深刻。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说起《西游记》,不得不提一提这几位主人公。
话说唐僧奉太宗皇帝的旨意前往西天取经。在佛祖和观音菩萨的指点下,他收下了三个本领高强的徒弟。如若不是这三位徒弟,光凭他本人根本就没有斗妖除魔的本事。正是由于四人的齐心协力,面对磨难时一起面对以及唐僧的那份不取真经誓不回的坚定信念,使得他们最终破除万难成功取得真经。
再来说说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掌握着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使着一根如意金箍棒,这几点就让妖魔闻风丧胆。他不畏强敌,胆大包天,连玉帝老儿都敬畏他三分。
说到《西游记》,那就不得不提一提好吃懒做,喜恋美色的猪八戒啦。猪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本来掌管着漫漫银河,好不威风。后来却因贪恋美色,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间。世事难料,却被错投了猪胎。好在最后在观音菩萨的指点下,被唐僧解救,协助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
而沙和尚呢,他也原是天上的一员大将,只因在蟠桃盛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而被贬下人间。后来一直在流沙河中混迹,直到唐僧的达到才最终得以解救。不同于猪八戒,他心无杂念,一心向佛。
《西游记》里的故事也是精彩纷呈,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悟空大闹天空的那段。孙悟空因为不满既有的秩序,自恃一身本领无人能敌。于是上天入地,大闹天宫,搅得玉帝不得安宁。然而,佛法无边,纵使你有万千本领,也难逃如来掌心,最后这一身戾气的泼猴被压在了五行山下。最后在唐僧的帮助下,担任起唐僧的大徒弟一职,护送他西天取经,由此一段充满艰险和传奇色彩的取经之旅就此展开……
西游记小报篇(五):西游记续写作文900字 《西游记》续写
《西游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成佛之后,他们都在干什么呢?那就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
对唐僧而言,能够成佛是他最大的光荣,但他深知自己能力,对于别的佛祖来说,不过是一个“小佛”,于是跟在“大佛”身边学习,希望自己的法力能有所提高。
悟空成佛几个月,在天上待了很久,觉得没趣,于是下了凡间,回到了花果山,开了一个“悟空庄园”供游客游玩,而且还有“悟空果园’。员工自然是猴子们。悟空心眼小,员工没有多少工资,猴子们大多是文盲。原因是悟空回来之前花果山根本没人。悟空就借此机会骗猴子们说这能赚大钱,想瞒天过海,可瞒得了初一,瞒不过十五。悟空所谓的“万元大钞”也就露了馅儿,员工都不干了。这样,“悟空庄园”和“悟空果园”就都倒闭了。
再来说说沙僧,也被悟空骗到了凡间,干起了“沙僧渔王”。流沙河之大,鱼虾品种之多,价格之便宜,立马就把方圆十里爱吃鱼虾的人吸引了来。然后附近的渔业“恨之入骨”,就连十里外的渔业也“躺着中枪”,但他们都敢怒不敢言,谁敢跟“金身罗汉”斗呢?谁知,“沙僧渔王”所带来的抢购狂潮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没过多久,这个抢购狂潮就退了,随之风平浪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这样的:虽然沙僧憨厚老实,但他的对手很狡猾,不知谁传言说流沙河沙子对皮肤好,百姓们都到流沙河泡澡。沐浴露、洗发水污染了河水,没人再买流沙河的鱼了,“沙僧渔业”也就关闭了。后来沙僧知道是对手派人造谣,可是人早已跑了。
悟空和沙僧一起去大城市打拼,哪知八戒驾着云赶来…………
唐僧知道了悟空和沙僧的事,想帮帮他们。唐僧下到凡间,走过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他们,却被吓了一跳,之间悟空和沙僧正拿着武器厮杀。唐僧大喊:“快住手!”八戒说了一声“卡!”转身一看,咦?是师傅,便问道:“师傅,你来这里干什么?干扰到我们拍电影了。”唐僧问:“电影是什么?”“哈哈!居然不知道什么是电影?”八戒介绍了电影什么,也把悟空和沙僧的经历说得清清楚楚。八戒喝了口水,清清嗓子,说道:“俺净坛使者在凡间也有了番事业,连续三年得到世界影视大奖,俺的电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播放次数达到30亿,还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现在俺正在拍《斗战胜佛大战金身罗汉》呢。”悟空插了句嘴:“二师兄现在可发了财,资产超过八十亿,我和三师弟天天跟着他吃香的,喝辣的呢。”
最后,唐僧不禁感叹道:“想当年悟空神通广大,在取经路上立下汗马功劳,沙僧也吃苦耐劳,只有八戒好吃懒做,如今悟空和沙僧竟然靠着八戒生活,今非昔比,今非昔比啊!过去的光荣不代表将来的幸福,一时的失败,也不代表将来的失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