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引起质变6篇
(1) [量变引起质变]2014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吾将以求知之心入大学
①马克思先生总结得好,事物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再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质变。这是事物发展状态。而我,成年礼刚过,即将跨入大学,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质变时期,是阻碍的门,还是前行的路,何去,何从?
②有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寒窗十年,大学便可舒适度过。毕业后取张文凭,便可工作。真是如此吗?当你听到哈佛的高材生们凌晨二点图书馆不眠,执著于学术探索疲惫至随处可睡时,难道你真没有一点年轻当如此拼搏的热血沸腾之感?
③反正我是有的。竺可桢先生的“不问异同,唯求真是”真是让我期待。母亲曾问我,我想过怎样的大学。我不假思索地说:“有很大很大的图书室,有很优秀很优秀的学者的大学。”母亲笑,我也笑。我对于大学的态度就是如此。一个能让我浸淫书香,有可以引导的人,并且可以让我自由探索的地方。
④所以大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门更是路,是求知,是期待探索的喜悦,是拼搏的渴望。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所”可作为大学的象征,并是我的信仰。
⑤然而只有大学如此吗?人生也应当如此吧?那种拼搏的热情,到达一个终点后,开启新篇章的欣喜,也都是相同的吧!
⑥我对大学态度也体现了我对人生的态度。虽结束了一件事,或是登顶了一件事,不是停留,不是驻足,不是永久的享受,因为这些东西和鲜花一样,荣极是会转枯的。而保鲜,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正确做法是每时每刻都在改进,都在学习,都为自己注入新鲜的养液。
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在获奖后记者难以联系到她,因为在她看来她仍是个家庭主妇,不会因为获奖者的身份而停滞生活的节奏。爱因斯坦获得了大笔奖金后,也没有享受,而是作为新的研究资金投入到新的实验中去。
⑧他们都是成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改本心,不为外物所扰,执著于求知求理的伟人,而我的大学生活也应当以此为标,我的人生也应当以此为标。
⑨费孝通先生在回忆起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同其他教授讨论学术,虽有空袭警报但置之不顾的日子,说:“那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日子……那样的一往情深,何等可爱。”我一想到我也即将进入这样“一往情深”的日子,我不禁笑出泪来。
简评:本文用平实语言,诉说着自己未来,有如和朋友同学聊天,娓娓道来,真切自然,字里行间透露着芳香。
(2) [量变引起质变]走过自己
走过自己
周末在家,晚饭后,我经常去附近的小公园里散步。
远离严肃的课堂,抛却学习的烦恼,在安静的小公园里,我慢悠悠地踱步。
秋风卷过,凉意从脖子钻入身体,四周的树木似乎也觉得寒冷,纷纷颤抖起身子,黄叶从枝上片片飘落。世界突然安静下来,时间似乎减慢了,我盯着一片黄叶,它缓缓从空中落下,转悠悠地飘到我脚边,透过它上面的纹路,我看到了它这一生的旅程:从枝头抽出新芽,幼嫩的叶片汲取滋润的雨露,吸收温暖的阳光,逐渐长大,与风共舞,与鸟和鸣,最终与昔日的好友们依依惜别,从枝头跃下,投入大地的怀抱。
黄叶又被秋风扫入草地,我的眼前一阵恍惚,无数记忆如同电影一样在我眼前迅速播放,所有的景象分成两股,汇聚成两个人的身形——“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
我还是个小不点的时候,跟在外婆外公身边,自己的各方面多少会受他们的影响。我很像外公,话不多,老实憨厚,不喜欢和人说话,甚至走路都会尽量避开行人,不敢和别人尤其是陌生人长时间对视。我也像外婆,只认定某样东西,拒绝新的事物,好的习惯可以一直坚持,坏的习惯也极其顽固牢不可破,对于别人的指责或教育,始终坚持一个态度:虚心接受,死不悔改!这是我离开老家,来到杭州后,最初的状态。
带着一身与大城市格格不入的气息,我来杭州上学。为了融入新的集体,我不得不克服种种不好的习惯,吃了不少苦头,用汗水和泪水换得自身的成长,一天天地变化,日积月累,量变终于产生了质变。
站在镜子前,我端详镜中的面孔,褪去往日的稚嫩,流露出成熟与自信。对比相片里羞涩腼腆的小女孩,我不禁疑惑:这是同一个人吗?!现在,我变得更加坦率了,做事也放得开手脚,常常乐意尝试新的东西——小时候,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只喜欢黑色。拉开我的衣柜,里面清一色全是黑衣服,家人也调侃说:“又不是去参加什么葬礼,怎么老喜欢穿黑色的呀?”现在,我的卧室色调明亮温暖,衣柜里的色彩也非常丰富。记得寒假里穿一件红色的衣服回老家,爷爷奶奶看了非常高兴,都说我这件衣服穿起来真漂亮。我去镜子里看看,穿着鲜艳的红色,确实整个人都比平时活泼一些。过去我遇到生人就跑,现在我会面带笑容地和人打招呼;过去我无比厌恶榴莲的臭味,现在我可以吃掉大半个榴莲还回味无穷;过去我和人交流不会超过三句话,现在我能随意和人聊各种的话题……这,就是经历了考验,不断蜕变而成的“现在的我”。
记忆的潮流渐渐平静,我的眼前又一阵恍惚,回到安静的小公园,秋风已静下来,地面铺满层层叠叠的黄叶,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桂花香,我眺望无尽的苍穹,想起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话:“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现在的我之所以不同于过去,不就是因为改正了以前的错误,走过了“曾经的自己”,从而成长为“现在的自己”吗?《论语》里也提到“吾日三省吾身”,每日都要反省,每日都有收获。
遥远的天空,带着绚烂的黄昏之色,红云翻滚,仿佛我绵长的心绪。在天的那一边,我似乎看到了正在凝聚的身形,与过去的、现在的我又不相同,未知而神秘——那,是未来的我。心中豁然开朗,我不禁笑出声来。我把记忆中的自己定义为“过去的我”,其实,对于未来的我,现在的我不也就是“过去的我”吗?!
我甚至可以想象未来成为大学生的自己,抬头挺胸,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自信满满地踏入社会,在新的天地里,尽情绽放自己的光芒。
当然,不管到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无论外界怎样变化,我始终要坚持做一件事: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反省,每日进步,每日积累,每日收获。坚持点滴的积累,必定会带来有质的变化。人生的价值和乐趣,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取得多大的成功,而在于自身的不断蜕变。不停地改变自己,取得进步,走过自己,走向未来……
(3) [量变引起质变]关于水的议论文(7篇)
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人几天不吃食物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几天不喝水却会死亡!而现在,全球有二十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我国干旱地区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口严重缺水。缺水成为甘肃。宁夏等地区贫穷的直接原因,能让孩子喝上一口纯净水,洗个澡,是那些地区多少母亲的奢望呀!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有: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等。
我在小的时候,常常看新闻报道说,某某地区缺水,某某地区干旱,某某地区渴死多少人。傻傻的我就在想:水龙头里的水“哗哗”流个不停,他们怎么可能会干旱、缺水、渴死呢?再说了,地球上江河湖海那么多,缺水应该不可能吧!后来,我慢慢明白,地球上的水不是都能喝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总水量高达十八万亿亿升,这个数量似乎满足全球人口对水的需求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事实却令人大失所望。现在地球的存水量中,海水是不适宜人类饮用的。人类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源的一小部分,仅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一半的陆地面积、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二十亿人饮水困难。而我们人类正以每十五年增加一倍的淡水需求的速度消耗着淡水资源。到目前为止,人类淡水消费量已占全世界可用淡水资源的54%。
这一严峻形式并没有让所有人感到紧张。人类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有的人养成了一些陋习,随手将垃圾扔入河流里,或者无限制的浪费水资源,一些工厂甚至将污水排入河流里,这样严重污染了我们的河流。
难道大家一定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自己的眼泪才意识到要保护水资源么?我们要爱水护水节水,其实也不难!可以从我做起,充分利用用过的废水,尽量避免浪费。目前,我国还制定了很多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除了我国法律法规的约束,自己也要约束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爱水护水节水。让淡水资源更好、更多的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为人类做贡献。
爱水护水节水,我们在行动!
水的精神
那是一种液体,可以被分解,可以被混合于其它物质中;那是一种养料,是生命的动力,所到之处,万物发荣滋长;那是一种境界,随遇而安,清澈故我,不卑不亢。水,从天而降落成雨,由石流下淌成泉,积少成多形成湖,奔流至海汇成洋。
你可曾留意那淙淙的小溪,涓之细,行之轻;如清晨间淡淡的鸟语,似傍晚中迷蒙的霞光。可它生生不息,磨去了多少奇锋利石的锐气!那是一种毅力!
你可曾感叹长江的壮丽,或从容向前,或奔流湍急;所经之处虽有万种风情,但无论旱湿冷暖,飞砂走石,亦或灌木丛生,它都一往直前。九曲蜿蜒中,那是一种勇气!
你可曾敬佩大海的无边无际,日出的光芒遮不住它的浩天之气;它孕育生命,是万物的母亲;它的海纳百川是多么广博的胸襟!它给予人类一切珍贵的资源,给予生物生存的动力,那是一种魄力!
“水滴石穿”教会了我们只要肯坚持不懈地努力,任何困难都将不再使我们畏惧!滚滚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教会了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也教会了我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哲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大海给予我们的启迪,只要我们用智慧的光芒升华自己,用坚强的火炎锤燃自己,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如凤凰一般飞如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地!
正是那种神奇的液体,蕴涵了无数生命的真谛。水是一种精神,是大自然赋予每种生命都应有的精神。当我们认识了水,我们也等于认识了自己。当我们向 “不可能”说“再见”时,我们就有了溪水的恒心与毅力;当我们欣然地接受挑战,积极地面对挫折时,我们就有了长江的勇气与坚强;当我们平淡地处理矛盾,谦虚地接受指教,和善地对待他人时,我们就有了大海的宽容与博爱。
滴水成流,百流成川,千川汇河,万河成洋。倘若在自己的成长中也积累如此之多的美德,那么原本平淡的生命也会绽放出耀眼的美丽!
水·生命
冥冥运古,当第一股充满活力的气息注入混沌的海洋,生命由此开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此生命有了大胸怀;“巍巍呼高山,汤汤呼流水”,自此生命有了知音;“有了锲而不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自此生命有了愁绪“所谓伊有,在水一方”,自此生命有了爱情的朝思暮想,生命,源于水。
苏子贬于黄州,泛舟赤壁,于是他的生命为水所占据,有了水的胸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上;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水予他的豪迈,“惟江山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是水赋他的胸襟〃情怀,他为水所成就。
“既生瑜,何生亮?何生亮?”秋风送去熊火,胜得赤壁战瑜气煞,羞终命丧黄泉。滚滚长江东逝水,无私,宽广,博大荡漾在江面,周儿你为何不给水一隙之地呢?涤荡你嫉妒的心。生命,为水所成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诠释着李白的深情厚谊,“花白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水诠释着李清照的相思之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诠释着愁的数量,“水何渗澹,山岛竦峙”水诠释着曹操的雄心壮志,生命,为水所诠释。
上善若水,感恩似泉。一树丁香灿烂的纷扬着,香气氤氲。人们吮吸着清香。拾起一片掉落的花瓣,放在鼻间上嗅嗅,感受生命,感受水的存在,树安静的沉睡着,安静的接纳着“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生命,为水所包容。
水的鼻息,你感触到了吗?
水静静的流着,带着它的灵魂,带着它的气息缓缓流动。遗留的脚印上,生命聚其精华开始成长。撷一叶草,苍翠欲滴;拈一片藓,翠色欲流,生命,无人不充斥着水的鼻息。
生命,为水所成就。
水之韵
水,明者,洁者、静者、容者而刚柔并济者也,合为博爱之物。 古往今来,无数人览水而有感,得启发而用于自身。 水之明者,包公为官时,万事为民,公正廉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从不徇私包蔽,也没有向邪恶努力低头,从不收受贿赂,行事光明磊落。他为官期间,每到一处,都夜不蔽户,路不拾遗,政治清明。当官清明,作人清明。他如水一般清澈透明。
水之洁者。水至清至明之物。人用它洗脸可以去污秽,明眉目。取而喝之,则洁身而利健。唐朝大诗人李白发出时代最强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李白像水一样高洁,像水一样可以洗涕周围环境的污浊,将高洁之气引向世人。
水之静者。古代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有时
(4) [量变引起质变]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四篇 2016《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016《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为何党的作风如此重要?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如果党的作风出现了问题,那势必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之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那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甚至党的生死存亡。
" 四风 " 问题,是我党作风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大敌顽敌,其危害要引起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的充分重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一是 " 四风 " 违背党的 " 执政宗旨 " 。
党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 四风 " 的危害是什么?首先是违背了党的执政宗旨。违背党的执政宗旨,就是给党脸上抹黑。违背党的执政宗旨的领导干部,是和党背道而驰的,是和人民背道而驰的,是党和人民都不满意,都不需要的领导干部。
反对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 ,这在延安整风运动时,也有类似的内容。可以说,当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正是挽救了党,挽救了干部,才使党永葆了青春和活力,最终才赢得了革命和建国的伟大胜利。这次群众路线的 " 四风 " 整顿,可以说正是来源于当年的延安整风运动这个历史背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解决领导干部的 " 四风 " 问题,也是为了挽救干部,是党内自我看病,自我打针,自我吃药,自我医治,自我革新,为的就是:围绕党执政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二是 " 四风 " 动摇党的 " 执政根基 " 。
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才让国家和人民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却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的还表现得很突出。形式主义害人,形式主义是作秀,形式主义违背 " 实事求是 " 的精神。官僚主义让党和群众分开,让鱼和水隔离,离开水的鱼儿能活吗?
成由勤俭败由奢, " 夺天下易,守天下难 " 。 " 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 ,吃坏了党风,败坏了党风,使党的肌体生病,生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病情转变,就会使党萎靡不振,甚至使党成为癌症病人走向覆灭之路。
十八大后,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随即落马。此后,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等先后在高位上东窗事发被查办。近日,已有四川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省文联主席郭永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三位官员被XX的消息。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吕英明,广东英德市原副市长郑北泉,广东省揭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等多位官员,亦因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XX。这些眼下发生的事件,都在印证一个真理: " 四风 " 问题,已经正在动摇党的 " 执政根基 " 。 " 四风 " 不除,党继续为民执政,就隐藏着很大的祸患。
通过认真观看,从中感受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悟,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领会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同时,要求认真撰写观后感,从政治思想层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从而树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抵制;四风;的坚定决心,以收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保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新常态。
2016《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由中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彰显党中央正风肃纪、纠“四风”、反腐严惩的决心和勇气,具有很强的示范、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身处监督执纪问责第一线,通过观看专题片,我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一要强学习,以案为镜、为戒、为鉴、为训,强化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拒腐防变,筑牢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防线。二要明责任。进一步履行好执纪监督问责职责,促进“两个责任”压紧压实,加强源头反腐,推进关口前移,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高举反腐利剑,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使严守纪律和规矩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常态。三是敢担当。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敢于担当,肩负起捍卫党纪、净化队伍的重要职责,忠诚地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总之,我们要不忘初心,坚守责任,继续前进,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坚定不移反腐惩恶,忠诚干净担当,做党规党纪的拥护者、监督者和践行者。
2016《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部触及灵魂、发人深省的反腐之作。该片揭露一些腐败分子犯罪始末及其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入木三分地剖析了贪官的心态蜕变过程,剥去了贪官貌似正人君子的伪装,体现了腐败必被惩、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客观规律。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敢于直面拒腐防变的严峻挑战,不断提高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严于律己、廉洁从政、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切实担当起时代和历史赋予党员领导干部的重任。
理想信念统率人的灵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人生走向。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有了地位和权力,生活改善了,物质条件提高了,不享受白不享受,于是一味的追求物质生活,对于吃喝应酬,都是以“为了工作”、“方便交流”为借口带头大吃大喝,久而久之甚至成为一种爱好,酒过三巡,就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置于脑后。如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立,多次接受企业宴请,出入私人会所大吃大喝,而他内心深处,并没有把这真正当回事儿,认为吃喝可以在酒桌上协调点事,能够增加一些感情相互了解,协调工作比较方便,殊不知,建立在胡吃海喝基础上的政商关系就是在这不经意当中,一步步由由“清”变“浑”滑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档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面临着很多诱惑和考验,要抵挡住物欲的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健康地成长起来,关键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加强自身修养,正确对待权力,要管好自己,把握好自己,用之得当,能够为民造福;以权谋私,则只会使自己身败名裂。和谷春立一丘之貉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王树森心里,权就是地位的等价物,权重的大小决定着地位的高低,“一吃喝就高兴,挺风光,有一种成就感”,推杯换盏中忘乎所以,从而置党纪国法于脑后,将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最后落下将自己也卖进去的下场。任何时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要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荣辱。谷春立、王树森、万庆良的蜕变事实告诉我们:腐败之路是死亡之路,要防止滑入这条死路,必须把握自己,管好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追求,分得清黑白,辨得清真伪,看得清是非,克己自律,严于自律,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2016观《永远在路上》有感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于10月17日晚8时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透过那直指人心、触及灵魂的震撼与震慑,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强化警示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党员干部的深切关怀和帮助、保护。
是的,那些已经或者即将成为阶下囚的落马官员,在过去也曾有过辉煌、成绩和荣耀,但是,在一系列耀眼的光环之中,他们却迷失了党性,或被金钱亮瞎了双眼,或被美色拖进了漩涡,或被其他各种利益诱惑裹挟,背弃了组织,背弃了自己的入党誓言,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最终从他们引以为傲的权力之巅跌落,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不可逆的人生经历,他们有责任、有义务、更有必要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是什么让他们从奋发有为的好干部,一步步变成阶下囚,是什么让他们违背了入党时面对党旗所立下的铮铮誓言,又是什么让他们逐步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从为人民服务,变成为自己的欲望服务……
思想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永恒的课题,容不得丝毫放松。周永康、苏荣、周本顺、白恩培、蒋洁敏等等,这一个个高官的落马,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我的迷失、思想的偏差,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位高权重的人一旦思想决堤,行动上便会一泄千里、溃不成军,最终导致政治生命及自己的人生一败涂地。所谓大道至简,然而如此简单的道理,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的落马高官们岂能不知?是外界的诱惑太重,还是自身的定力不够?答案应该一目了然。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对腐败分子而言绝不能将责任推给外部环境而对自己的责任避而不谈。市场经济大潮确实泥沙俱下,但不忘初心、廉洁自律、奋勇前行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不变追求。为什么那么多党员干部在花花世界、五光十色中能够坚若磐石、固守底线、挡住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而百毒不侵,为什么总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在权钱色的诱惑中弱不禁风、无法自持?战争年代,钢铁意志决定战争的胜利,和平建设年代,钢铁意志同样决定建设成败。而极个别党员干部没倒在战争年代敌人的炮火中,却经不起和平时期权钱色的考验成为党的事业中的落伍者,极其可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朝诗人郑燮的名言,用在共产党员的身上恰如其分。诚然,共产党员就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可以迎着敌人的枪口勇往直前,可以冒着枪林弹雨决不后退,可以为人民服务而不顾自己的安危,因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历次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新天地。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严明纪律以及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落马高官的蜕变,无不从思想的变化开始,而思想的变化,无不源于外部环境的诱惑。对共产党员来说,共产主义信仰是发自内心的,决不是空谈。极个别供奉神仙乞求保佑、疯狂占有金钱达到痴迷程度、生活作风糜烂纵欲无度者,一旦偏离了正确轨道,违背了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便如同堕入不归之路。
从好同志到阶下囚,落马高官的忏悔直达心灵深处,触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灵魂,所产生的震撼力、冲击力是巨大的。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警示片《永远在路上》,确实实现了预期效果。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情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誓。这样的宣誓真提气!
治国理政,人心为本。于国家,是人心向背;于个人,是口碑官声。古往今来,人心向背这笔账,算的人不少,结果却是各异。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崇廉戒奢,所以有大唐“贞观之治”;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所以有弱晋“八王之乱”。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所以虽失其位而民怀之;和
(5) [量变引起质变]沟通从心开始演讲稿
沟通从心开始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们: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沟通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沟通,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沟通,让我们的人生丰盈美丽;沟通,让我们的世界生机盎然。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合作,就不会有发展,更不会有成功。因此,沟通是联系感情的纽带,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沟通,只有从心灵出发而止于心灵,在心与心之间架起桥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将它撬开。这时来了一把小巧玲珑的钥匙,只见它把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坚实的锁头“啪”地一声就打开了。铁棒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这则寓言说明,打开一把锁其实很容易,只要你有合适的钥匙;沟通其实也并不难,只要从心开始!
在4亿中国移动用户享受着“随时、随地
(6) [量变引起质变]关于坚持的记叙文800字 我用坚持书写人生
问: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百分之一,那么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大约是多少?——题记
即使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一
笔,墨,纸,砚。
破旧的教室,泛黄的桌椅,因无数次打翻的墨汁染黑的地砖,墙壁上密密麻麻的素色涂鸦,视线外纯真无邪交头接耳的孩童的脸,早已翻烂四处堆放的字帖,似幻似真飘飘渺渺的熏香和墨香。
恍然岁月流经横竖撇捺间已有整整十年之久,起初只是抱着“就当学着玩”的心态,何曾料想坚持到了现在,时常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
如今开始学习行书,酸甜苦辣尽在其中。老师每节课只会写一行字让你临摹,二小时只能练习区区七八个字,让人不免觉得空洞乏味。同行的学伴常向老师抱怨:“写行书好迷茫啊,感觉都没有尽头啊!”于是,老师总会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行书,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练习,不断积累,慢慢地从量变到质变,谁都不知道哪一天会成功。”我们似懂非懂地不语了。
草黄的纸不断地被墨色填满,又锲而不舍地被丢进废纸篓,废纸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