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民间故事6篇
(1) [短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详文: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宫涅骄奢淫逸,自从得到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后,封为宠妃,整天沉溺于佳丽之中,朝政荒废。褒姒生性不笑,面对宫中玉宇琼楼,锦衣玉食,她毫无悦色。褒姒美艳无比,但整天愁云密布成为一大憾事。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们想尽千方百计始终不得效果。一天幽王出游骊山,佞臣虢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拙劣计策,幽王决意一试,遂命点燃烽火。
各路诸侯见烽火报警,以为京城出现敌情。迅速整装带兵而至。见君臣安然无恙,且游兴正浓,感到莫名其妙。问其原因,对方笑而不答。“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史记·周本纪》)。看到这种场面,褒姒忍不住一笑。看到褒姒终于开了笑口,而且笑时姿态更美,昏君乐得忘乎所以。风尘仆仆的诸侯终于明白,烽火报警,调兵遣将,原本为博宠妃欢心。
王命如山,无可奈何,只得怏怏离去。为讨褒姒再开笑颜,幽王故伎几度重演。后来褒姒生了儿子,幽王十分高兴,取名伯服。公元前774年,幽王废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同时重用善谀好利的奸臣虢石父为卿,国人怨声载道。申王后和宜臼把这些情况告诉父亲申侯,申侯非常愤概,毅然联合两个诸侯攻打西周。兵临城下,宫涅慌忙命令点燃烽火报警。屡受戏谑的诸侯以为又是昏君在讨好美人,按兵不动,镐京陷落,幽王被杀,西周300年历史宣告结束。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
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跑马长城界
秦始皇把胡人打跑以后,为了阻挡胡人兴兵复仇,提出在与胡人交界的地方,修一座坚固的长城。他的建议,博得了许多大臣的赞赏。并一致认为,应先从东北的辽中开始,因为那里一面临海,还是一个战略要地。从那儿开始,在胡人恢复往日的气势以前,完全可以把长城修完。
那么,到底修到哪呢?秦始皇主张将统一的六国全部用长城围上。许多大臣表示:如果把六国全部围上,长城总长可达几万里,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修完。这样一来,人力物力消耗太大,有可能造成人亡国空。所以,大臣们建议,还是短一点好。但是,不管大臣怎样反对,秦始皇还是极力主张用长城围住六国。他越是极力主张,大臣们就越是极力反对。秦始皇扬头想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冷笑。他提议,跑马划长城界。让一个将官,骑一匹快马,人马饱食之后,人不下马,马不停蹄,由山海关起跑,经由六国边界,能跑几天算几天,跑出多远修多远。
众大臣一想,这还可以。纵然是追风赶月的千里马,跑上两三天,也就是两三千里。所以,他们点头答应谁想到,秦始皇又提出一个条件:沿全国边界,不论山峰还是平地,每三百里修一行营,跑马者从行营中跑过,以壮人马之威。众大臣不知其中用意,也都同意了。
文武百官退下以后,秦始皇把心腹之人找来,如此这般地吩咐几句,他们便分头行事去了。
跑马这天,只见一员将官,顶白盔,骑白马,穿白袍,挂白甲。他从第一座行营中飞出,走平地,越高山,半天多时间,冲到第二座行营。冲出二座行营,直奔三座行营。四座、五座……六天多时间,冲过十座行营。
秦始皇接到探马的传报:跑马者已冲过十座行营。
这些大臣很纳闷,这马怎么这样能跑啊,六天多了,还跑啊。
又有五六天功夫,探马又报,跑马者已冲过二十座行营。大臣更奇怪了,怎么,这马还跑哪?这是什么人?骑的是什么马?十多天了,俄不死也该累死了。想必是仙人骑神马?
又过六天多,探马又报,跑马者再次冲过十座行营。
这回大臣都明白了,就是神仙也不行吗。你瞅我,我瞅你,是不是秦始皇从中搞鬼了?
探马接连传报,跑马者冲过四十座行营。秦始皇这个高兴呀,就甭说了,可是,有的大臣鼻子都气歪了。
白袍将还在骑马飞跑着。战马跑到嘉峪关的时候,只见白袍将猛抽白马几鞭,白马口鼻流水,一个大翻个倒在地上。白袍将也从马上掉了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一匹马怎么一气跑了一万多里?原来,这是秦始皇用的计。为了达到长城围六国的目的,他提出每三百里设一行营,他派心腹之八,每座行营都备一匹白马,一员白袍将。第一座行营的白袍将到第二座,第二座的预备人马接着跑出,看上去如同一个人一样。就这样,一共传了四十多座行营。
那为什么到嘉峪关人落马倒呢?原来,驻嘉峪关行营有个姓赵的将官,对秦始皇这种做法极为不满。他认为,长城修到嘉峪关,就可以阻挡胡人的进犯,何必要修那么长呢?太劳民伤财了。所以,他见前营快马一到,让饿了几天的战马一个劲的喝水。他上马以后,猛打战马两鞭,战马一机灵,紧跑几步,呛水倒在地上。
秦始皇听说马倒嘉峪关,很不高兴。但是,按照他事先的话,长城只得修到嘉峪关了。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2) [短民间故事]近代民间故事 那个夜晚
1
鲁西南的秋天,空旷而又辽远。1941年的那个秋天,更氤氲着几分肃穆和悲凉。鬼子大规模的扫荡开始了,抗日队伍暂时撤往山里,与敌人周旋。
月亮照着的这个石头小院是七婶家的。那个时候的七婶还不叫七婶,而叫七嫂。后来的七婶在回忆起那个深秋夜晚的时候,对那晚的月亮印象特别深。
那天晚上,月亮出得特别早,天完全黑透之后,它就亮亮地挂在东天上。七婶的丈夫青树不在家,七婶很早就栓了大门。中间起夜的时候,她看到月亮已升上中天,银辉洒满一地。深秋的夜晚,风很凉爽,夜空显得很明净很高远。为了方便自己的队伍夜间行动,村里一条狗也没留下。要不,这个时候或许会有一两声狗吠。村庄在空旷和安宁中,显得一片静谧。
起夜的七婶,走进铺满银色月光的院子里,很自然就闻到了风中弥漫着的干草清香,她被这熟悉的清香气息吸引住。这些干草是七婶收秋后从田头沟坎上归拢回来的。往年,她也是这样把疯长了一个秋天的草,一片片割倒,一捆捆背回家,晾晒在院子里,待它们散发完水分之后,将它们垛成一座小山,供一冬的烧用。今年这些柴草,不只供烧用,它们已被七婶派上了一个更重要的用场。此前,七婶已经在里面掏出了一个温暖的小窝,在一层干草之上,铺一层麦穰,一领小席,两床小被,能委屈着躺得开一个大人,如果是放进去一个或者两个吃奶的孩子,那绝对没问题。
七婶有个儿子叫蛋蛋,又接了纪营长的儿子小小,两个孩子差不多大。七婶想,只要有情况就把小小放进去,敌人盘查也只能查到蛋蛋。这样,小小就应该是安全的。
这时屋里有轻轻的婴儿声传出,七婶折回屋,看到发出哭声的是小小,儿子蛋蛋睡得正香。
七婶把小小抱起来,柔软的小家伙,一触到奶头,就停下了哭声。小小的皮肤和容貌随他妈妈肖亚兰,气相和神韵又明显烙着纪营长的特征。七婶像爱儿子蛋蛋一样爱着小小,两个小家伙都虎头虎脑,每看一眼都让人心生爱怜。尤其当两个孩子闭着小眼睛,张着小嘴,用萌动的娇情要奶的时候,七婶就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条丰沛的河流,痛快淋漓地灌溉和哺育。
小小的“饭量”似乎越来越比蛋蛋大,七婶一个人的奶水供两个小子吃,感觉自己也像那青草一样,不断地蒸发着水分。吃足的小小已在她的怀里重新睡着。七婶想,何不让小小先熟悉一下他的“小狗窝”。这么想着,七婶蹲下身,一只手就撕开了堵在洞口的一团草,把小小稳稳地放了进去。躺在里面的小小,竟像在她的怀抱里一样睡得香甜。
正在七婶想把小小抱出来的时候,却听到蛋蛋在屋里发出哭声。七婶看小小睡得正好,就想让他在这儿先躺一会儿吧。七婶起身回屋。
七婶斜倚在床头一边奶着蛋蛋,一边打了个迷蒙。在这当儿,从石头院墙上好像掉下了一块石头,砸在院子里。七婶激灵了一下,但并没去多想,只赶紧收了怀,出来抱小小。这时却发现,小小已经不见了。
七婶连着在院子里转了三个圈。
七婶摸摸草窝,小小刚刚躺过的地方,还残留着温热。
一瞬间,七婶都想把自己的头撞到石头墙上去。
2
七婶敲响了村长林志义家的门。林志义打开门,见是七婶。深更半夜,七婶立在门外。还没等林志义开口,七婶已经扑通跪在了他面前。
听了七婶的叙述,林志义也在屋里转了三个圈。
队伍向山里撤,村里有三十多个壮劳力随队运输物资,七婶的丈夫林青树也在其中。林志义的计划是想等这批人回来后,尽快给七婶家垒道假墙,以防万一。还听说青树在部队上的侄女林欣最近负伤,组织上已通知转回家疗养,林欣一回来,也可以把她安置在七婶家,因为林欣身上带着枪,这样安全系数会更高一些。在这些安排都还来不及实施的情况下,七婶提出她今年打下了很多柴草,可以先在柴草垛里掏个窝,真有急事时也是个应对。林志义觉得这样也好,因为部队刚走,真正艰难的日子还没有开始。但谁承想,风平浪静中却出事了呢!
不过,七婶也有疑问,七婶的疑问同样也盘桓在他的脑海中,到底是谁对纪营长的孩子留在七婶家这么熟悉?又怎么可能在没一点动静的情况下不翼而飞?
林志义把七婶送回家,嘱她先不要对外声张。林志义顺路去找民兵连长林明亮。渊子崖村很大,却只有一条东西大街,其它一条条密密麻麻的小巷都是从这条大街上四散开去的。站在大街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村两头黑黢黢的圩子墙。这圩子墙是绕村拉了一圈的,一米多厚,夯得十分结实,是原来防土匪袭扰时建成的。如今,鬼子打到了家门口,在河西梁庄安上了据点,昔日的土匪也忙着打鬼子去了。这道圩子墙便不再防匪,而用在了防鬼子上。圩子墙在村子的东西南北开了四个口,夜夜有人轮流把守,没有枪响就突进人来的可能性不大。月光下,林志义看到自己的影子特别矮小,此刻他的心里也矮着半截。因为,关于小小,他是向组织上打过保票的,当时他把胸脯拍得山响。现在他才觉得,自己的胸脯拍得有些匆忙了。
林志义和林明亮在圩子墙北门找到了值夜的两个民兵,但他们不是站着,而是歪躺在地上。两人都被木棍或枪托击中了后脑勺。一个已经牺牲,一个还残着一点儿气息。
3
七婶是在这年开春认识肖亚兰的。在这之前一年,她就认识了纪营长。纪营长长期在这一带活动,七婶好几次碰到纪营长、区长冯干三和村长林志义,三个人一起在村巷里来来去去。春分时节,村里的柳树杨树都已开始泛绿,天上也时常掠过北归的雁群,麦地闪烁着青涩的光。
村里呼啦啦一下涌进了好多人,有穿军装的,也有不穿军装的,就是穿军装的那些人看上去,也跟纪营长他们不一个样。七婶问过林明亮,才知道涌进来的这些人都是部队文工团的。
这么多?七婶有点儿惊讶。
八大剧团呢!林明亮掰着指头给她数,师部的战士剧社、抗大一分校、省妇联姊妹剧团、突进三分社、鲁南黎明剧社、鲁艺宣传大队、抗演六队,这才七个啊,还有一个什么来着?
戏台搭在村祠堂前面的空地上。第一个走上舞台的,是一个和她一样怀着孩子的女人,孩子明显已经显身了,看上去和她肚子里孩子的月份差不多少。虽然怀着孩子,但那神情和状态却比正常女人还要从容。女人的声音清脆而又甜美,不待开口便尽含微笑,这让七婶觉出了见过世面的女人与乡村女人的区别。
第一天散戏后,七婶还沉浸在热闹的戏文中,村长林志义却领着舞台上的那个女人踏进了门槛,你们两个,啊,情况差不多,住一起正好可以交流交流。七婶说,真好,我还以为不往我家安排人了呢!把女人迎进屋后,七婶送林志义走到门口,林志义悄声说,你知道是谁吗?她和咱纪营长可是……林志义说着,把两手的食指往一起并了并。七婶没想到这竟是纪营长的女人。
在渊子崖村的这场汇演,一共持续了十五天,惊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庄。晚上,抻开被子,两个女人通着腿,对坐着,总要说上一会儿话后再各自睡去。肖亚兰从渊子崖开始说起,说到了板泉镇、滨海区、山东省乃至全国。七婶就像听戏一样,虽然频频点头,但也不是完全明白。不过有一点她明白了,那就是全国并不只纪营长他们一支部队在打鬼子,也不只他们这一个地方有鬼子,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肖亚兰说,我们现在的处境还很艰难,你说正好在这艰难时候,我这身子又……
汇演结束后,肖亚兰没有随团离开,而是留在了渊子崖村,等待生产。
4
林青树一回来,林志义就赶去了七婶家。
林志义说,情况你一定也知道了,咱商量个对策吧!
这一下也愁坏了青树,青树干抽着旱烟不说话。他实在无话可说,谁还能有什么好对策呢!
三个人正闷着的时候,林欣回来了。林欣发现气氛不对,问怎么回事。林志义说,也不瞒你,发生了个大事。就把事情说了。
林欣说,这事有点蹊跷。
林志义说,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现在一时还搞不清。不过,鬼子恨咱们纪营长,这个是明摆着的。他们是不是想用小小,把纪营长他们给钓出来?
现在部队都已进山,残酷的斗争很快就要开始,我们不能把这个消息先传出去。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下一步怎么办呢?
林欣也没办法,只说这次扫荡敌人纠集的队伍很庞大,各个据点都抽走了很多人,有的甚至只剩下了伪军。
林志义一听,猛然抬起头,说这倒是个机会。
林志义说的机会,是想趁梁庄据点敌人兵力空虚,虎口掏心,把小小给救出来。因为,他们认为,小小十有八九是被梁庄据点的敌人掳去了。
渊子崖村群众基础好,全村族人共九支,每族都有几十个青壮年,纪营长的队伍在村里时,曾将这些人分成九个排进行过训练,后来部队往山里撤,也给村里留下了部分枪支。
林志义让林明亮把储藏在他家的一部分部队服装拿出来,这些服装差不多够三个排的人穿。林志义让一百多人换上服装,选择在黄昏时分大摇大摆地开到了梁庄据点外围。
守据点的敌人只听说外出扫荡的人马连八路毛也没见着,不承想大队的八路直接开到据点来了。他们一面坚守,一面派人报信。
天很快黑下来了,就在林志义他们越摸越近的时候,据点内却突然轰隆一声响起了巨大的爆炸。这突如其来的爆炸不仅把据点里的人炸蒙了,林志义他们也蒙了,简直成了一场策划好的里应外合。此时,据点里少量鬼子和大部伪军,乱作一团,林志义趁机下令强攻。敌人不摸东西,四散逃命。这一来,没想到死死盘踞在沭河岸边的梁庄据点,竟被林志义他们冲击得只剩下半拉子空城。
但林志义他们并没有在据点里找到小小。没找到小小,在林志义心中,这次行动就算是失败的。
渊子崖人敢于攻打据点,并把敌人打得魂飞魄散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四里八乡。但私下里,林志义却受到了区长冯干三的严厉批评。冯区长连着几天往渊子崖跑,他担心敌人不会吃这个哑巴亏,冒险的胜利一定会带来敌人的复仇。冯区长带着林志义、林明亮等绕着村圩子墙转,察看如何布置防卫力量,并在出现情况时如何与区小队进行联络。
只是冯区长的判断并不为渊子崖人所接受,他们认为,现在鬼子外出大扫荡,一时还顾不上。什么时候等他们顾上了,那我们的部队也回来了。所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各家各户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时间到了1941年12月20日这天。冬天的太阳步履蹒跚,阳光温暖地照耀着这个古城堡一样的村落,高大结实的围墙四周有许多松柏槐柳和银杏古树,在村南村北紧靠围墙两条宽阔的水沟里,有成群的鸭子在那里嬉戏。有人往村外推土送肥,也有人忙着赶北面的刘庄集。林守成每天都要外出卖豆腐,今天也不例外。但当他推着豆腐车走上村北大岭时,远远就看到了一大队全副武装的鬼子正向这边扑来,大路上尘烟四起。林守成年轻时是有名的兔子腿,百米冲刺赛过兔子,尽管眼下他腿颤不止,但还是把豆腐车一扔,撒开长腿“哧溜”开跑,身后腾起一长溜细小的烟尘。
村里的五子炮、生铁牛全拉上了围墙垛口,9个排的土武装全部上阵,在家养伤的林欣也参与了战斗。敌人从早上开始直到中午才攻进村子,开始了惨烈的巷战。在巷战中,渊子崖村所有的农具全派上了用场,各家石头墙上的石头也被揭去大半。这场战事是在傍晚结束的,渊子崖死147人,伤300多人,整个村庄弥漫在烟火之中,每条街道都洒染了鲜血。战后打扫战场时,发现敌人在村外围被打死30多人,在巷战中被铁锨拍、石头砸、抓钩抓、镢头抡、大刀削,死70多人,共计121人。
战事发生时,冯区长正带着区小队的十几个人在刘店一带活动,来不及整合区小队全体人员,就赶紧带着这一小队人马前来增援。他们赶到时,敌人还被阻击在村外围。村外是一片开阔地,无遮无拦,没等他们靠近,便全部牺牲。纪营长他们得到消息时,战斗已经结束。
民兵连长林明亮、卖豆腐的林守成、带伤参战的林欣等皆在阵亡者之列。林青树因两手抓住了敌人的刺刀,左手被切断了三根手指,是林志义从后面用铁锨把敌人拍倒的,不然林青树也一定会被敌人的刺刀刺穿胸膛。
七婶和蛋蛋藏在地窖里,过冬的萝卜和白菜垛了一窖。敌人曾一度发现了这个窖口,刺刀刺下来,先是扎了一只萝卜,然后又扎了一棵白菜。七婶听出上面只有一个鬼子,当鬼子拨开窖口的柴草往里探头探脑时,被七婶用短把的抓钩抓着肩膀拽进了地窖,并两手把鬼子的头狠狠地摁在地窖里的泥土中,直至憋闷而死。这个连杀鸡都手抖的女人,关键时刻却闷死了一个全副武装的日本鬼子。
5
转眼到了1945年,省政府在大店召开成立大会,林志义代表渊子崖村参加了会议。林志义回来时,带回一个口信,让林青树和七婶准备一下,找个时间把小小送过去。
抗战胜利了,这一天早晚要到来。说七婶不盼着胜利,那是假的。但七婶也明白,胜利来临,她和蛋蛋注定就要分别。
1941年那场惨烈的村战发生后,林志义曾在七婶家待了大半个晚上,小小出事,除了他们三个人外就只有林欣知道,而林欣已经牺牲了。林志义意思是小小的事不能再拖了,只能对外公开了。这事,七婶和青树早已有商量,七婶说,公开行,但只能公开小小在,蛋蛋没了!
林志义说,唉,这怎么是好?这可就难为你们了。
林青树黑着脸,说这事就这么定吧。要不,我们有什么脸面再见纪营长!
林青树和七婶已经做好了送走蛋蛋的一切准备,但林志义又紧急传话,说一部分部队急着往东北开,纪营长和肖亚兰也在之列,孩子就不用往大店送了,他们部队正好路过渊子崖,让他们在村头等着就行。
部队开过来的时候,已是晚上,漆黑的夜,只听得见脚步声刷刷地响。纪营长和肖亚兰走到他们身边,蛋蛋已经5岁了,静静地趴在七婶的背上。纪营长握了林志义的手,又握了林青树的手,真诚地说,这几年乡亲们辛苦,让你们受累了。肖亚兰从七婶的背上把蛋蛋抱在怀里,眼里便涌出了泪水。说小小,我的小小,你都这么大了!
他们没有多余说话的时间,再次握手后,纪营长和肖亚兰就加入了那“刷刷”之声中。七婶他们一直等那“刷刷”之声彻底隐没,四周只剩下漫无边际的黑夜,才开始往回走。
七婶背上轻了,脚下却沉得迈不动步。
6
从小小出事那天起,七婶夜里就睡不好觉。现在把蛋蛋送走了,七婶的觉就更加难睡了。
青树说,你还在心疼?
七婶叹口气,我是担心啊!
怎么还担心?
万一他们发现那不是小小,该怎么办?那天是天黑,他们看不清,可等到白天呢?
我想不会吧,小小出生时纪营长连见都没见着,几个月大肖亚兰就把他交到了你手里,这四五年过去,孩子长什么样,肖亚兰恐怕也弄不清了。
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跟他们实话实说?
那怎么行!纪营长和肖亚兰他们无家无舍,就这么一件事交给我们,我们怎么说也不能有闪失。你是不是又舍不得蛋蛋了?
七婶说,谁能舍得啊!从他会说话,我就没敢让他叫一声妈,我让他叫婶儿,可怎么教好像也没教会,连声婶儿也没听到。
青树说,当初这么决定,你可是比我还坚决。
那当然得坚决。七婶说,我是想,我们可以再生。
从此,七婶的热被窝里,既弥漫着伤心的气息,也鼓涨着新生的希望。但无论是七婶还是青树,那感觉跟从前已大不一样,常常行至半途,便喘息几声,退下阵来。因为七婶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
这样的夜很漫长,一个夜连着另一个夜。夜里的七婶,不敢再见那月亮地,一见心就跳头就晕,天一黑就躲在屋里。
七婶和七叔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新生。他们想,每次半途而废总有不废的时候。但他们没想到,真正 “被废”的日子竟然来得又是那样迅疾。
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青树的任务是往阵地上送弹药。在320高地,青树被一颗流弹打穿了裤裆。
在青树静养的日子里,两人都刻意回避了蛋蛋的话题。从此,青树的身体每况愈下,心情也每况愈下,没等得及听一听开国大典的礼炮就去世了。
青树去世后,七婶的心思并没有去多想他,而是一直在回想1941年深秋的那个夜晚。那个晚上的月亮出得特别早,亮亮地挂在东天上,银辉洒满一地。夜空很明净很高远,院子里飘荡着凉爽的风,风中裹挟着干草的清香。七婶仍然清楚地记得,她在柴草垛里掏出的那个温暖小窝,在一层干草之上,铺着一层麦穰,然后是一领小席,然后是两床小被。肖亚兰也是在一个夜晚把小小留给她的,肖亚兰或许不会记得小小小时候的模样,但七婶记得,时间隔得越长,她的记忆越清晰。那个夜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她却不得其解。
其实,小小的事出在丈夫的堂弟林青叶身上。
当年部队往山里撤之前,曾有一次参军热潮,林青叶也报名参了军,但队伍出发时正赶上疟疾,他是等疟疾好后,才去追赶部队的。在王庄林青叶遇见了一伙八路军,他不知道这是一伙伪军装扮的。鬼子大扫荡为找不到八路军而犯愁,便让一伙伪军装扮成八路军四处探听消息。“八路军”问林青叶是干什么的,林青叶说是去找纪营长的部队。你认识纪营长?当然,我不光认识纪营长,我还认识他孩子呢!他孩子?是啊,他把孩子留在了村里,是我七嫂给他带着。“八路军”说,那可得小心啊,可别让敌人给抓了去。不会的,我七嫂在院子里堆了柴火垛,在里面掏了个小窝,一有情况把孩子放进去,敌人发现不了。
等林青叶感觉不对头,发现了这伙“八路军”的秘密时,已经为时已晚。林青叶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便没再去找纪营长,而是直接投奔梁庄据点。他伺机搜罗了二十多颗手榴弹,引发了据点内部的爆炸。
对七婶来说,她一直在懊悔,自己为什么要把小小放进柴窝?为什么放进去的不是蛋蛋?七婶当然从来没想过,这场战争为什么要发生,日本人干嘛要打到中国人家门口上,他们自己不是也有家吗?
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七婶心里始终装着那个夜晚。那个夜晚被击中后脑勺但却侥幸活下来的民兵叫林果,林果已经痴呆,村战时又被大炮炸聋了耳朵。好多次七婶想求证他,那个晚上是什么人袭击了他,为什么不能把敌人挡在圩子墙外,然而林果只是憨笑。不管七婶问什么,他的憨笑都将问题化为无形。可能只有傻子,才会将那场战争忘得一干二净。
全国胜利后,七婶一直期待与纪营长和肖亚兰的见面,她想看看蛋蛋长成什么样了。当然,七婶也一直为有可能的见面感到纠结,在这五十多年中,她也时刻担心纪营长和肖亚兰会把孩子送回来,说这哪是小小,这分明是蛋蛋啊!但七婶想好了,她决计不承认出错,那个漆黑的夜晚,她交给纪营长和肖亚兰的孩子就是小小。
然而,纪营长和肖亚兰却再没有音信。因为,肖亚兰早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就牺牲了,几年之后,纪营长也牺牲在了朝鲜战场。而她的蛋蛋,中间几易其手,早已下落不明。被敌人掳去的小小其生死和去向也成了永久的谜。
一场持久的战争,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只有一垛柴草,陪着七婶走了五十多年,直至失去干草的清香,腐烂变质,化为泥土,如水的月光照着一个空落落的院子。
(3) [短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来自沉船事件的教训
来自沉船事件的教训
2005年9月19日是太平洋西北部在秋季中看上去最美丽的日子当中的一天,它平静、清澈而且安静。比尔·哈里斯是一名来自美国俄勒冈州斯普林菲尔德镇的工程师,他正在海岸上面钓鲑鱼。给鲭鱼喂完饲料后,他与他的渔友基姆·帕克尔一起乘船前往温彻斯特海湾与一艘租赁垂钓游艇汇合。理查德·奥巴与他的38英尺的Sydney Mae Ⅱ号钓鱼船正在那里等着他们。此外,还有来自爱达荷州的老渔友保罗·特纳和奥巴的会计师金吉尔·斯特雷罗。会合之后,他们一行将驾船向乌姆普夸河出发,开始他们的运动垂钓之旅。
如今,你可能已经听说了以下这个故事:13个小时以后,当他们正在靠近乌姆普夸河大坝的时候,Sydney Mae Ⅱ号船被一个高达12英尺的浪头打翻。哈里斯与斯特雷罗的尸体被冲到了岸上,特纳失踪了,帕克尔和奥巴由于穿着Type——1救生衣而幸免于难,人们在海浪中将他们救了出来。
帕克尔说:“奥巴的外套上面有一个V型膨胀式漂浮装置(PFD),但是其他人没有救生衣,或者他们不知道救生衣在什么地方。”第二年的一月,在国家安全运输委员会(National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调查结束之后,根据1838年制定的一条很少使用的法律规定,奥巴被指控过失伤害其他3名船员。该条法律规定如下所述:
任何汽船或轮船上的每位船长、工程师、驾驶员或其他工作人员由于过失、疏忽或者玩忽职守给船上任何人员造成伤害的,或者任何船主、承租人、检查员或者其他公职人员由于欺骗、疏忽、默许、过失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给任何人造成伤害的,都应被处以相应的罚款或者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条法律并不经常被引用,但是所有游艇驾驶者都应对其有所了解。2004年,一名青少年酒后由于游艇发生碰撞而跌入水中被淹死,船长被判处犯有过失伤害船员的罪名。2005年,史丹岛渡轮的副船长由于服用了止痛药,在驾驶渡轮的过程中撞上了附近的一个船坞,造成11人死亡,由此这名副船长被判处有期徒刑18个月,而他的岸上主管人则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如果被证明有罪,这次奥巴可能会被判处30年的有期徒刑。
大多数经常前来温彻斯特海湾的人们都认为奥巴那天夜里无权接近乌姆普夸河堤坝。因为当时太平洋上已经起了大风,12至14英尺高的巨浪凶猛地撞击着乌姆普夸河口处的沙堤,这里的海平面从50英尺上升到25英尺处。再加上当时正值退潮时期,这些巨浪的破坏力深不可测。乌姆普夸河是太平洋西北部被称为“禁区”的14条河流之一,这意味着海岸警卫队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某一范围内禁止未经检查的船只靠岸。
9月19日,这个沙坝从大约下午4:00开始实施靠岸限制。奥巴一次次地向海岸警卫队呼叫,询问是否能够为其解禁,他说他本来没有打算跨越禁线,只不过想看一看,但是一个巨浪向横梁压下来。事后,奥巴告诉当地人们:“因为当时的情况并不严重,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穿救生衣。”他们可以预测,该事件发生几个星期以后,人们呼吁制定新的法律。比尔——德成尔是哈里斯的邻居,曾经是俄勒冈州的参议员。他发表了一篇评论说,任何人乘坐游艇跨越俄勒冈州海滩的时候都要穿上个人漂浮设备。
在该案件审理结束之前,尽管租船的船长以及其他许多水手都对此建议有所不满,但是很少有人公开反对。正如一位温彻斯特海湾的船长所说:“不要因为有一个人由于超速驾驶而发生交通事故就要降低时速限制,只要惩罚超速驾驶的人就行了。”其他人认为该规定的意思是:靠近该海滩是很危险的,所以人们应该穿救生衣。他们说:“奥巴刚从加利福尼亚来到这个地区,他不知道靠近该海滩有多么危险,而且违反了法律,因此他应该被起诉。”另外一位船长则说:“有时该海滩平静的像一块玻璃似的,当你在如此平静的海面上钓鱼,你会想到穿上救生衣吗?”
事实上,该问题在该事故发生之前就已经被讨论过了。2005年7月11日,乌姆普夸河的海岸警卫队与温彻斯特海湾的租船船长们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有关安全规定、救生衣规定以及海滩限制条例等问题。该会议是在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局发表了一份有关另外一艘俄勒冈州渔船沉没报告之后不久召开的。2005年6月14日,已接受过检查的Taki Tooo船只载着19名乘客试图在波浪汹涌的海面上穿越蒂拉摩克沙坝。虽然乘客们被告知救生衣放在哪里,但是并没有被要求穿上救生衣。8位幸存者当中有6位穿着大大的橙色救生背心,而遇难的11名乘客当中仅有一名穿着救生衣。
在此次会议过程当中,海岸警卫队提交了国家运输安全局所做报告中的建议:1)海岸警卫队要求乘客在乘坐小型游船穿越沙洲的时候必须穿戴救生衣;2)当情况恶劣时,船长必须以书面形式做出是否穿越沙洲的命令。当初奥巴就是反对该提议人群中的一员。
在各地方区域,穿救生衣的规定也许会被轻易地拒绝,尤其是在情况比较恶劣的太平洋西北部。由于这里的情况非常恶劣,因此哥伦比亚港湾的沙坝有一个绰号叫做“太平洋墓地”。但是,当一艘旅行船在纽约乔治湖失事并且20名老年乘客遇难后,相关部门于第二年10月制定了有关救生衣的法律。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当中,一艘巴尔的摩水上出租船不幸失事以后,一位来自马里兰州的代表向人们介绍了国内140法案的意义。在原始措辞中,该法案规定小孩与成年人不管是在哪一种正在行驶中的游船上都要穿救生衣。大多数人们认为该法案有些极端,立刻遭到了反对。马里兰州美国船东协会行政管理部门副总裁玛格丽特·波德里奇说:“他们要告诉人们救生衣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相信什么时候穿救生衣应该让船员们自己选择。”波德里奇帮助反对人群团结到了一起。
Sydney MaeⅡ号垂钓船上的五名乘客选择了穿救生衣。奥巴船长穿着一个人工充气式V型救生衣。据比尔·德成尔所说,他的邻居比尔·哈里斯出去钓鱼时总是穿一件救生衣,但是当他的尸体被找到以后,他身上的救生衣已经被巨浪撕碎了。哈里斯与帕克尔都拥有自己的小船,而且也不是出海钓鱼的新手。
最后,一件Type——1型救生衣救了两条生命。当第二个1 2英尺高的巨浪将Sydney MaeⅡ号船只打翻以后,船上的人都掉入了海中。奥巴的救生衣不能自动充气,所以他不得不将救生衣脱下来,然后利用管子给救生衣充气。然后他游向垂钓船,想要从飞桥上解下来一个救生圈,但是绑救生圈的绳索太乱了,他根本无法解开。另一个救生圈终于被解了下来,帕克尔、哈里斯和斯特雷罗三人在这个救生圈上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另一个巨浪就把他们打散了。同时,奥巴游到船头,努力将救生筏放了下来。奥巴将救生筏放下来后,帕克尔抓着绳索给救生筏充气。但是由于风太大,救生筏的绳索突然从他的手中脱掉了。然而他还是抓住了一件飘过来的Type——1漂浮装置,他和奥巴在黑暗中一直紧紧地抓着这件漂浮装置,直到获救。
在岸上,钓鱼者一直在通过VHF广播听着奥巴与海岸警卫队之间的对话,并且从一个观察点时刻保持着对sydney MaeⅡ号垂钓船的关注。刚过晚上八点三十分,他们听到好像是救生筏膨胀发出的隆隆声。他们看到救生筏的闪光器在黑夜中发出的闪光,随后他们呼叫了海岸警卫队开始求救。
在30分钟之内,一艘47英尺的海岸警卫队机动救生艇开到了现场并且发现了空空的救生筏。队长沃德——哈尔斯提德开始向黑暗中利用探照灯光搜寻。他回忆说:“当他向黑暗中探照的时候,曾经看到一个对面发出的反光,那是Type——1漂浮装置上长达144英寸的反光带。”几分钟之后,他与他的队员将奥巴与帕克尔从华氏53度的水中拉了出来,直到那时他们仍在紧紧地抓着那件救生衣。
水手们可能对什么时候要穿上漂浮装备有反对意见,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无可争议的。海岸警卫队队员一再重复:是否穿救生衣是一个人在事故中能否幸存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或者像队长哈尔斯提德所说的:“他们很少看到穿着救生衣的遇难者尸体。”
(4) [短民间故事]关于玉的民间传说故事
西王母献玉
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和氏之璧
传说2000多年前的楚国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献给楚国的厉王和武王,但厉王听信玉人的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壁,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为“和氏璧”。
完壁归赵
和氏璧到战国后期,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蔺相如担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去秦国交换城池的任务,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各氏壁”,并顺利地返回赵国。后来,秦统一七国,这块“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玉环》的典故
战国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个玉连环给齐国,并对齐国说:这连环上的两个环,没有人能分开,齐国人足智多谋,能不能把它解开呢?想以此不可解之环试探齐国的虚实,齐国的王后听罢来使之言,拿来铁锤,把玉环打破了,并对来使说,我们已遵命打开了连环。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认为齐国有宁为玉碎的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齐之心了。
弄玉吹箫
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南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光焕发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弄玉成亲,乘龙快婿的典故。
女娲补天
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这个神化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着特殊的喜好。
雨花玛瑙
在南京中华门外,有一座满是砾石小山岗,相传在1400多年的梁朝,有一位和尚云光,曾在这里讲经说法,直讲得顽石点头,落花如雨。从此这里就有了很多花纹美丽、色泽鲜艳的小圆石子。(雨花石)人们认为这是从天上降下的雨花,因此把这一带叫做雨花台。
(5) [短民间故事]奇卦
1。杀人逃命
我的祖父是私塾先生出身,一肚子稀奇古怪的故事。有一年,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鬼子刚投降那会儿,我的家乡有个叫熊三的地痞,是个地道的孬种。他的姐夫麻六是当地的大乡绅,有钱有势,依仗这层关系,熊三平日欺男霸女,横行乡里。
熊三平日出门,腰里总别着一杆枪,那是用旧三八式步枪改造的,弹膛深、威力大,百米外能打死一头大牯牛。
有一次,熊三喝醉了酒,路过一家杂货铺时,瞅见老板娘长得漂亮,顿时动了歪心思,对老板娘动手动脚起来。老板娘是个刚烈女子,一巴掌甩在他脸上,骂他不要脸。熊三恼了,借着酒劲儿,竟然拔出了枪。就在两人撕扯中,枪声响了,老板娘倒在了血泊中。
熊三傻了眼,别看他平日别着枪咋咋呼呼,其实只敢打打野猫野狗,如今打死的是人,杀人偿命,他能不害怕吗?
熊三彷徨无计,赶紧去找姐夫麻六,说自己打死人了。麻六也吓了一大跳,思忖半晌,沉声说:“你先到外地躲一阵子,等事态平息了,我再想办法为你脱罪。”熊三无法,只得丧家犬一般,带着枪连夜逃到了外地。当时土匪恶霸横行,熊三无亲无靠,手里的钱花光后,混得跟叫花子差不多。
过了一阵子,熊三实在受不了了,就偷偷回去找麻六,问下一步该怎么办。麻六告诉他,死者的亲戚在当地也是有势力的乡绅,闹得十分厉害,熊三要是这时回来,他也保不住他。麻六说:“这样吧,我有一个叫老黑的朋友,在上海的租界混得不错,你去他那里吧。”
别看老黑其貌不扬,在上海租界却是黑白通吃的人物。有麻六这层关系,老黑对熊三很热情,一见面,就拉着熊三去大酒楼,先撮了顿大餐,酒足饭饱后,又去逛夜总会、跑马场。熊三哪见过这些洋玩意儿,看得眼儿花缭乱,又见老黑出手阔绰,忍不住问他是干啥买卖的。老黑“嘿嘿”一笑,道:“大家都是自己人,不瞒老弟,其实我是放高利贷的。”
老黑告诉熊三,租界是个大熔炉,三教九流、黑白两道、中外势力都在这里淘金,只要你有本事,胆子大,随手一抓,就是大把的钞票。老黑平日混赌场和跑马场,专门放高利贷给那些赌徒,利息都是驴打滚,一夜就能获利十倍百倍。
老黑问熊三,有没有兴趣跟着他干。熊三动了心:“可我啥都不会啊。”老黑一指熊三别在腰间的枪:“你不是有这个嘛。”他说,有些赌徒,借了高利贷不还,对付他们就要来硬的。熊三有枪,人也狠,正是讨债最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熊三跟了老黑。每当遇到还不了高利贷的赌徒,他就一枪打死街边的野猫野狗,然后把滚烫的枪口顶在那人的额头,问他:“还钱还是还命?”每逢这时,再硬气的人,都会瘫软成面条。
有一次,有个小老板借了老黑一大笔钱去豪赌,结果赔了个一干二净。老黑派了几拨人去跟他讨债,小老板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只有一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讨债的人想尽了办法,他就是不还。最后,老黑只得让熊三出面。刚开始,熊三吓唬他,把枪口顶在他脑门上,可小老板面不改色,一口咬定自己没钱。
熊三恼了,眼珠子一转,阴笑一声,让手下脱下小老板的裤子,然后把枪管烧红,问他还不还?不还?好!他把烧红的枪管一下子捅进小老板的腿肚子,问一声,捅一下,每捅一下,腿肚子都是一个焦糊的血洞。
最后,小老板熬不住了,大叫:“我还钱!”熊三问他怎么还,小老板喘着粗气说:“我去卖房子卖孩子卖地卖血!”熊三说:“那好,给你三天时间。”
其实小老板根本没钱还,三天一到,他一害怕,就上吊自杀了。
2。衣锦还乡
虽然这笔钱没讨回来,可熊三的残忍手段却在租界出了名,成了老黑的得力干将,老黑为了拉拢他,送他各种豪车豪宅和金钱美女。
有了钱,熊三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给麻六捎信,说自己一别家乡许久想回去瞧瞧。麻六告诉他,他打死的老板娘的亲戚,这几年一直没有罢休,警察局也贴了通缉令,他回来不是自投罗网吗?
熊三却满不在乎,他就不信天底下还有钱摆不平的事?于是他把这事对老黑说了,老黑听了,说:“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我也好久没见麻六兄弟了,我就跟你一起回去一趟。”两人坐着老黑的洋汽车,一起回到了家乡。
麻六一见两人,当即热情款待。酒酣耳热之际,老黑听到远处很热闹,就问出了啥事。麻六说:“镇上有座财神庙,今天是赶庙会的日子。”熊三一听,非要去庙会上瞧瞧。庙会上人山人海,麻六他们正逛着,突然看见路旁有个卦摊,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打着“病诸葛”的招牌,正给人测字卜卦。
熊三来了兴趣,他扒拉开众人,大大咧咧地说:“老子也来算一卦。”病诸葛瞅了他一眼,不紧不慢地说:“先排队。”熊三见自己前面排了十几个人,就从怀里掏出一把银元,远远一丢:“谁抢到,银元就归谁!”
卦摊上的人一见,“呼啦”一声,全都跑去抢银元了。熊三大摇大摆地坐下,对病诸葛说:“现在我前面没人了,你算吧。”病诸葛一愣:“你想算什么?”
熊三摸着下巴,“嘿嘿”一笑:“我想算算,我什么时候死。”病诸葛皱起了眉头:“自古占卜,都是算生不算死,这位先生还是换一件事吧。”谁料熊三却说:“我不问别的,就问这个。你算准了,我给你十倍的钱,算不准,老子砸了你的卦摊!”说着,一撩衣角,露出了腰间的枪。
周围有人认出了熊三,小声提醒病诸葛,说这熊三是个狠角色,不如借坡下驴,随便说个长寿的岁数,哄他高兴算了。
谁知病诸葛却不听劝告,他瞥了一眼熊三的枪,微微一笑,拿出纸笔,对熊三说:“指间阴阳气,下笔判生死。请你写一个字,我根据这个字,测测你的死期。”
熊三在酒宴上喝多了,加上病诸葛刚才叫他排队,让他心里不爽,便想难为病诸葛一下。他本想只要病诸葛服个软,说些长命百岁、多福多寿的吉利话,他一高兴,也就算了。可这病诸葛偏是个死心眼,竟然真的要测他的死期。熊三不禁大怒,心里起了杀机,心说:好你个牛鼻子老道,不知道死活,今天你说得通,也就罢了,你要是说不通,老子就一枪崩了你!
熊三不识字,只会写一个“三”字,于是他拿起笔,歪歪扭扭在纸上画了三道横,然后一丢笔:“你算吧。”
病诸葛看着“三”字,眯缝着眼,掐指半晌,慢悠悠地说:“你名字里有三,又写了个三,说明你跟三有缘,你的腰间有枪,枪呈‘一’字的形状,‘三’加个”一“,就是一个‘卅’字,是三十的意思。如果我没算错,你只能活到三十岁。”
3。神卦奇准
一听这话,熊三气得脸都绿了,他今年正好三十,而且就是今天的生日。他怒从心起,从腰间拔出枪,“啪”的一声撂在桌子上:“你的意思是,我活不过今天?很好,我也不难为你,你在这里不能走,如果到了明天,我死了,就算你的卦准,我身上的一百块大洋都归你。如果明天我还活得好好的,就说明你的卦不准,是骗人的把戏。到时候,老子就宰了你!”
面对凶神恶煞一般的熊三,病诸葛不但不怕,反倒神色自若,笑道:“一个卦能赚一百块银元,别说等一天,就算等一年也值啊。”
看着病诸葛那副讨人厌的得意表情,熊三满腔怒火,他眼珠子一转,突然对病诸葛说:“我还想再算一卦。”病诸葛问:“你想算什么?财运,流年,还是禄命?”
熊三指着自己的枪说:“不是给我算,我想让你帮我的这杆枪算算,看它下一次开火,打死的是人,是畜生,还是东西?”说完,故意把枪口冲着病诸葛晃了晃。
看热闹的人一听,就知道熊三是故意找茬。你想,枪在熊三手里,病诸葛说它打人,熊三偏去打狗,病诸葛说它打狗,熊三偏去打石头,枪是死物,还不是全凭活人说了算吗?
谁知病诸葛盯着那杆枪,微微一笑:“小意思。不过,还是先请你写个字。”熊三只会写三,只好在纸上又写了一个三。看着那个三,病诸葛摇头说:“不妙,不妙啊!”熊三冷笑一声:“你找不到骗人的话了,当然就不妙了。”
谁知病诸葛却说:“我说的不妙,是你不妙啊。你名字里有‘三’,这杆枪别在你的腰间,就像一道竖的笔画。你看,‘三’加一道短竖,是一个‘王’,王侯将相,这把枪如果是短枪,能助你走‘王侯运’;加一道长竖,是一个‘丰’,丰年大吉,这把枪如果是长枪,能助你走‘财禄运’;加一道竖折弯钩,是一个‘毛’,附皮之毛,这把枪如果是歪把子枪,能助你走‘贵人运’;加一道竖勾,是一个‘手’,只手遮天,这把枪如果是驳壳枪,能助你走‘官运’;加一道点竖,是一个‘主’,六阳之主,这把枪如果有枪套,能助你走‘长寿运’。”
忽然,病诸葛话音一转,“但是,你的这杆枪是改造的,虽然威力大了,却走了本形,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既不是歪把子枪,也不是驳壳枪,连枪套也没有。因此那五种大运气,你一样也沾不上。如今你又把它横在腰间,‘三’加一横,是一个‘’字,读‘死’音。所以这把枪带给你的只有霉运,它下一次开火打死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病诸葛的话把所有人都镇住了,尤其是熊三,他一枪顶在病诸葛的额头,狂叫道:“好一个牛鼻子老道,枪在老子手里,看看它打死的是你,还是我!”
病诸葛却毫无惧色:“我还没说完呢。你再瞧瞧,你的枪像不像一根草绳?‘三’像不像一串蚂蚱?不但你没有好下场,帮你作恶的人,也像穿在草绳上的蚂蚱,同样会不得善终!”
熊三狂怒,大吼着扣动了扳机。所有人都闭上了眼,但是,枪声响过,倒在地上的却不是病诸葛,而是熊三自己!原来,那杆枪在开火的一刹那,竟然炸膛了,子弹朝后射出,正中熊三的眉心!
所有人都愣了,随即爆发出震天响的叫声:“神卦啊!”
4。啼笑真相
祖父说,病诸葛一卦解决了熊三,成为了名震四方的神算子,许多达官显贵都来找他占卜算卦。可自从熊三死后,病诸葛却金盆洗手,不再为人卜卦,任凭谁来求他,他都一概谢绝。
我忍不住赞叹说:“此人激流勇退,真可谓智人啊!”
不料祖父却“扑哧”一声,笑起来:“什么智人,说他是蒙人才对。”祖父说,病诸葛能算得这么准,是因为他认出了熊三手里的枪─那杆枪,就是病诸葛造的。
祖父说,病诸葛原本是山东人,当年闯关东时到了东北,“九一八”后,日本人占领东三省,他被抓进了日本人的兵工厂,造枪械子弹。工厂的工人们知道,日本人用他们造的武器,去屠杀同胞,因此在制造枪械时,他们故意做了手脚。这种枪支貌似没有问题,其实击发装置有瑕疵,开枪的次数多了,就容易炸膛,打死开枪的日本兵,因此被日本兵称为“自杀枪”。当时熊三一亮他的枪,病诸葛就瞧出了,那杆枪正是当年自己制造的自杀枪,而且根据枪的外形,他看出里面的击发装置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只要再打一枪,立马就炸膛。
祖父说:“你想想,如果熊三当时拿的不是自杀枪,或者那一枪没有炸膛,结局会怎样呢?”我说:“那病诸葛肯定就死了呗。”
谁料祖父却拍了我脑袋一巴掌:“错,如果真是那样,这世上就没我和你了。因为病诸葛,就是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曾祖父!”
(6) [短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午子仙女
汉中盆地东部,有一个名叫“西乡”的县城,县城虽小,名声却大,因为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过不少名人。这里的各种名贵小吃也享誉三秦大地,尤其是这里出产的“午子仙毫”茶,更是“中华一绝”,得到各界人士的盛赞。伴随午子山迷人的茶香,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呢!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距西乡县城十五里外有一座秀丽而险峻的山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顶上来了一位美丽、善良的种茶姑娘,姑娘说她因为出生于午夜子时,所以人们叫她“午子姑娘”,至于她姓什么,却从无人知晓。
这位午子姑娘不但在山顶种植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树,还在路旁的紫竹林中搭起了一座茶棚,专门方便过往行人。
每日清晨,午子姑娘便笑眯眯地提出一个泥陶壶,从山腰一个像龙脖子一样形状的山洞里汲来了清泉水,再用青冈栎木炭把水烧沸,在紫砂杯中放入茶叶,精心冲泡后,敬于客人。
坐在山顶茶棚里,阵阵清风吹来,洗去你登山的劳累,放眼望去,山谷的青松翠柏之间翻腾着妩媚的云海,耳旁传来鸟语溪鸣,身边不时出现午子姑娘婀娜多姿的身影,人们一边品饮着异香扑鼻、清醇可口的绿茶,一边欣赏着午子山迷人的风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清香、甘醇、鲜爽的茶汤直入肠胃,一种安详、中正的太和之气油然而生,令人怡然陶醉,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午子山,山美、水美、茶美,人更美。
午子姑娘以茶待客、方便民众之事,在方圆几百里传为佳话,连远处的一些名人雅士、禅师道长、僧侣儒生都慕名而来。登山求茶者品尝后赞不绝口,茶客们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午子姑娘日复一日辛勤地忙碌着。
一日,有一从南方专程到此的嗜茶高僧代表众茶客送午子姑娘对联一副,贴在茶棚门框之上。上联为“龙脖洞中水”,下联为“午子山顶茶”,横额是“仙境双绝”。他向众人解释道,“此‘双绝’乃指两双,即茶与水,环境与美女也”,后来被人们称为品饮“四要”。据传,还被茶圣陆羽收集到《茶经》之中。
一些外地茶商也闻讯到此,见如此好茶有利可图,便偷采茶籽,挖去茶苗,运往外地,移栽于自己家乡的山坡之上,精心培育,希望能长出同午子山一样的好茶来。午子姑娘知晓后并不介意,但那些被移栽的茶苗、树种,离开了午子山的土地后却无一成活。
午子姑娘以茶待客的美名,被人们越传越远,正好被出巡在外且嗜茶成癖的皇上知道了,他即令绕道驾临午子山。
当皇上在茶棚里召见了午子姑娘,品饮香茗后,感慨地叹息道:“喝遍天下饮料,还数此茶最好。”即将此茶钦定为贡品,专供皇宫所用,封午子姑娘为“御前茶侍”,即日一同进宫。
然而皇上怎么也想不到,他的此番“好意”却遭到了午子姑娘断然拒绝,顿时龙颜大怒,吩咐左右砍去午子山茶林,拆掉茶棚,将午子姑娘押监治罪。午子姑娘拦住毁林砍树的人,不卑不亢地对皇上说:“只要皇上能将我带出午子山,我便随皇上一同进宫。”
皇上听罢哈哈大笑道:“难道朕还怕你一个小女子飞了不成?”说罢命御林军将午子姑娘围在当中,前呼后拥,护送返京。当大队人马走至白松崖时,天上突然刮起一阵阵狂风,午子姑娘借风势,纵身一跃,跳下了山崖,只见白云之中,姑娘变成一只美丽的金凤凰,展开双翅沿午子山峰的茶园绕飞一圈后,越过对面山头,向天外飞去。
皇上和他的侍卫们已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叹息一声说道:“午子姑娘乃是神女茶仙下凡,非凡人所比,看来天意难违,不可冒犯。”说罢便令众人速速摆驾,返回了京城。
午子山顶的茶园保住了,午子仙女的传说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据说,每年清明正午时分,人们只要在当年午子姑娘搭起茶棚的石桌石凳上,摆上泥砂陶壶,紫砂茶杯,生起青冈栎木炭火,汲来“龙脖子洞”中的泉水,午子仙女将会在你不知不觉中降临,像当年一样为你作一次精湛的茶艺表演。当地有不少老人曾有幸观赏到这一人间奇观。
为了纪念美丽善良的午子仙女,人们把每年清明前在山顶所采的新茶嫩芽,看作是午子姑娘的化身,取名为“午子仙毫”。
在当年午子姑娘搭起茶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道观,取名为“午子观”,在她曾跳崖的地方栽满了白皮松,还把午子姑娘跳崖后变成一只美丽的金凤凰飞过的那座山头,取名为“飞凤山”。飞凤山下的那条清澈的小河的源头,据说就是午子姑娘当年取水的那个“龙脖子洞”,于是人们便把这条小河取名为“颈项河”,后来被人们讹传为“泾洋河”。
如今,每逢清明时节,西乡县城的人们,攀登午子山,朝拜午子观,品午子仙毫茶。到飞凤山留影,来泾洋河荡舟,观山中景色,谈论午子仙女的传奇故事,已成为当地的传统习俗和人们茶事活动中的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