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乡名人的作文6篇
一:[写家乡名人的作文]寻家乡的名人作文1000字 访常州名人
寻家乡的名人作文1000字 访常州名人
常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的文人墨客层出不穷。
艺术大师刘海粟的故居是一幢法国早期独立式四层楼花园住宅,沿街筑有高高的围墙。进入大门,有一露天楼梯直通楼内。建筑的底层外墙面采用卵石子装饰,二楼外墙面则是红砖清水墙,外墙上开有矩形和拱形等各式窗户,屋面是红瓦四坡顶,富有立体感。庭院内置有一些小鹏景,四周墙上爬着攀悬植物,一到春天,满目苍翠。室内是柳安木地板配以柚木护壁,天花板上的石膏花饰十分精致,另外,室内还设有考究的壁炉。
从室内的楼梯,走上二楼,有一宽敞的走廊过道,墙上悬有一块由叶恭绰题写的“艺海堂”匾,下面挂有一幅刘海粟作的黄山丝网画。二楼辟有一间大会客室,一进会客室,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由康有为题写的“存天阁”匾额,苍劲有力,气势不凡。这块匾额,充分反映了刘海粟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之间不寻常的忘年交。客厅的四周散置着沙发、茶几,天花板中央吊着一盏少见的名贵吊灯。客厅的四周墙上挂满了主人的书画作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占据了整个东墙墙面的一幅油画,这是刘海粟早年在意大利临摹的《但丁之舟》,那时,刘海粟才30多岁,由于年代的久远,蒙尘的这幅油画看上去已很暗淡、模糊了,但也更显其珍贵。墙角处的一尊无华的木雕观音像,还是唐朝开元年间的物品。客厅的外间朝阳,是刘海粟的书房,里边满地堆放着书籍和油画作品,东墙上挂有一幅女性裸体油画。 三楼后间是刘海粟与夫人夏伊乔的卧室,卧室外有一小客厅。三楼南面朝向的一间房间则是画室,刘海粟的许多大作都是在这里创作的。四楼是主人其他家眷的卧室。 刘海粟爱芭蕉画芭蕉在芭蕉叶上写诗稿,这风雅韵事是老画家热爱大自然的纯真胸怀、浪漫意趣和艺术风格的反映。他年高八十七岁,九上黄山又走闽南粤中,以泼墨泼彩画山画水画芭蕉……使人感到有一股醇厚朴茂、苍莽劲拔的豪放之气迎面袭来。
作为上海美专的一个校友,刘校长的学生,去年夏天目睹老校长挥笔画芭蕉,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只见他手握如椽大笔,边蘸水墨边思索,胸有成竹地拔地画茎,凌空画叶、画花画蕉,又在蕉下画石头,他时而中锋直下,时而卧笔横扫,时而十指合扶笔画立石,不到半个小时,巍巍六尺长宣上,一枝南国芭蕉,翩翩多姿,生气勃勃,苍翠欲滴了。
刘海粟作画要求与日俱新,记得一九五六年他在自己画的“芭蕉丛菊”图上题了一句,“不知能不落臼案否?”可见他一贯有强烈的创新要求。只有不断地变革才能使自己的艺术生命常青。许多画家都说,刘海粟的作品大气磅礴,富有时代精神。我想这正是他一贯抱着创新精神的缘故。
我们也要像刘海粟一样,勤探索,会借鉴,并要多创新,才能成功。
二:[写家乡名人的作文]关于写名人的作文700字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关于写名人的作文700字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她默默无闻地在研究室里潜心钻研,被世界文化理事授于"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她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她还撰写了《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她就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中国药学家。1930年12月30 日生于浙江宁波,父亲在一本《诗经》中根据"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他的女儿取名为"屠呦呦",从此屠呦呦与青蒿素结下了不解之缘。
儿时的屠呦呦在家乡亲眼目睹了疟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从小就对中药感兴趣的她下决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的屠呦呦接受抗疟疾药物研究并担任组长。她查阅了大量文献,借鉴古代用药的经验,她与工作团的成员们沉迷于实验研究中不能自拔,有时工作地忘了吃饭,还有时过夜不睡觉地钻研,虽然长出黑眼圈,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工作的兴致。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地过去了,她与工作团的成员们进行了380次实验,得出了190多个样品, 2000多张卡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 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疾有效提取物,她们用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一次的发现让屠呦呦坚信一定能发明出抗疟药物。
1972年,屠呦呦与同事们进一步了解青蒿,并从中提取了一种分子,命名为青嵩素,他们进一步发明钻研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在团队们的不断合作和团结下他们针对疟疾根治,在实验室里不断奋斗,并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出了双氢青蒿素,这一药物的发现挽救了数百万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的人,对世界作出了难以想象的负献。
面对"诺贝尔奖"这一巨大荣誉,屠呦呦总是说是属于科研集体团队的每一个人和国家科学集体的。她还坚信这一奖项会激励更多的人。
屠呦呦奶奶,您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您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可您却那么谦虚,您是那么的默默无闻,我要向您学习这种执着坚持的伟大精神。
三:[写家乡名人的作文]写名人的作文600字 大作家,大老师
写名人的作文600字 大作家,大老师
一听说大作家秦文君要来湖小,我简直兴奋得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接触秦文君,那还得要从《男生贾里》这本书说起。记得那时我还只有二年级,买回这本书后,我便深深地沉浸在了故事中。也因此我记住了“秦文君”这个名字,并且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当然,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响当当的大作家竟然来到了湖小,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秦文君老师的到来,使学校掀起了一阵热浪。这两天,她成了全校学生议论的焦点。周四,秦文君售书会更是热闹非凡。在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七彩连廊,呵,同学们都围在售书台周围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小说。等了一批人之后才轮到我们班,当时,我的心急得都快跳出来了,心想怎么他们选书这么慢呀!终于殷老师开口了,我们立即冲上前去拿起书翻来翻去,我左挑右选,买了一本《小鬼鲁志胜》,付完钱就在一旁读了起来。
可能我是幸运吧!老师选我参加了秦文君老师的讲座。一进入天使剧场,只见会场里座无空席,同学们都笔直地坐在位子上,耐心地等待秦文君老师的到来。当她走进会场时,全场立刻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次秦文君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她自身及她女儿的故事,妙趣横生的语言,使我们哄堂大笑。当她讲到阅读和写作时,我渐渐陷入了深思,因为秦老师说中年级时,我们要多看课外书,学会积累,这样写作时就容易多了。可我呢,整天在小区里和同学疯狂地玩耍,把读书这事早就抛到了脑后。怪不得到我写作文时,冥思苦想也只有几句话,看来我的好好改善一下我的读书方法了。最后我们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得到了秦文君老师的亲笔签名,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次的活动,我满载而归:不仅学到了阅读、写作的方法,还得到了秦文君老师的亲笔签名及和她的合影。我想说:我太幸运了!
四:[写家乡名人的作文]描写家乡的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湖南常德,在这个假期我没有回常德,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和爸妈自己开车回去过几次。
每次回去我都对家乡特别感兴趣。我特意在网上查了许多有关常德的资料。常德有很多名人,比如:丁玲、王同亿、林伯渠等等。还有许多用花石、纹石、鸡血石做成的石雕也非常有名。另外,还有像完整的一块猪肉那样的石头呢,十分有趣。常德也是旅游胜地,张家界和桃花源就在常德,爸爸妈妈都去过了,可是我还没有去过呢。听说:张家界的美得就像画儿一样。网上流传着一句话:“看山要去张家界,看水要去九寨沟。”既然这样说,那张家界的美景一定和山有关,比如:天子山的御笔峰、天门洞、黄门洞庭的定海神针听说还要改成《阿凡达》这部电影名字了。
常德还有很多特色小吃。我妈妈最喜欢吃的是津市牛肉粉,黄牛肉熬的香锅底,下着一碗一碗的米粉炖着吃,配着浓浓的牛肉汤,味道好极了。常德的童胖子酱板鸭是超级响亮的名牌特色小吃,凡是爱辣的人都喜欢吃。还有炒莲子香香的,味道好吃极了。鲢鱼火锅也是很有特色的,香香的,辣辣的,吃的人都赞不绝口。
总之,常德特产丰富,又有许多特色小吃,欢迎大家过来常德游玩。
五:[写家乡名人的作文]描写名人的作文500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描写名人的作文500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了新篇章,在“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得此奖的空白,她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
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时间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523“,屠呦呦临危受命,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由于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通风设施也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摇瓶了”外,她还经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疾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试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成功在19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试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她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说:“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一概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六:[写家乡名人的作文]名人故事作文1600字 名人学习故事
名人故事作文1600字 名人学习故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