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论语6篇

时间:2018-07-29 来源:读书名言 点击:

篇一:[关于孔子的论语]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1、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3、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5、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孔子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7、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9、孔子曰:“有教无类。”
1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11、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孝经》
1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17、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8、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2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21、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丘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2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24、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25、“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2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2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30、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3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33、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34、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37、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子
3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39、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40、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孔子
41、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43、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46、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47、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8、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51、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5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5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5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57、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58、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论语》
59、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6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6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6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63、“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6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6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66、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7、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68、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6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0、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7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孔子
7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7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7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7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
7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7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78、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80、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丘
81、孔子曰:“因材施教。”
8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8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84、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8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8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8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8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89、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9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9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9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9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9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9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96、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97、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8、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9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篇二:[关于孔子的论语]孔子语录论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民无信不立。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11、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13、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4、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9、刚、毅、木、讷近仁。
20、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2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22、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3、听其言而观其行。(经典语录。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6、不学礼,无以立。
27、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
2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0、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1、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3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5、听其言而观其行。
3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7、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38、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39、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4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1、言事死如事生。
42、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4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4、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4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6、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9、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5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5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53、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5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7、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0、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6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63、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66、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67、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6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9、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70、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7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73、前所闻未及行,故恐後有闻不得并行也。
74、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75、既来之,则安之。
7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7、朽木不可雕也。
7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0、言必信,行必果。
8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83、不迁怒,不贰过。
8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8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7、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88、赤之?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8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92、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93、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4、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
9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96、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97、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
98、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99、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00、巧言令色,鲜矣仁!
101、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篇三:[关于孔子的论语]孔子关于读书的名言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9、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3、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7、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0、有教无类。——孔子论学习《论语。
2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6、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0、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有教无类。
3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3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0、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9、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1、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5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5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7、放于利而行,多怨。
58、道不同,不相为谋。
5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0、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61、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62、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6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6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66、不迁怒,不二过。
67、不学礼,无以立。
6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9、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7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1、刚毅木讷近仁。
7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73、不学诗,无以言。
7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8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8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87、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8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8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9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9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3、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94、巧言乱德。
95、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96、过,则匆惮改。
9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00、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0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02、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0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0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篇四:[关于孔子的论语]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人——他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是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就是德高望重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被古人称为"天纵之圣""地之木绎"是当时最博学者之一,又被后人称为孔圣人。这也是我崇拜他的原因之一。孔子的弟子有3000人,其七十二贤人,在他50岁的时候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自己的理想可以得到施展,但在他72岁时,他倒下了。
当每次跟着语文老师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时,我的心中对孔夫子就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从他的言语中我可以学到很多道理,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从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他的名言有时候也会鼓励我,每当遇到令我头疼的困难时,读一读他的名言就可以从中找到自信,从而战胜困难。
我认为孔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可以经受2000年的洗礼。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虽然孔子的身体已经老去,但他的灵魂永存于世。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说起孔子,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说起孔子,大家一定为之敬重;说起孔子,大家一定激动不己。
从古至今,涌出无数的哲理家、思想家,但令我最敬佩的还是我们的孔子,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言行,都可以令我们学习。
我认为他是一个爱好学习,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他可以向任何人请教,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甚至不到十岁的孩子都可以成为他的老师,这完全体现了孔子谦虚,勤学好问的精神。孔子说过"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历程,它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了孔子学到老活到老的品质,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要努力学习,学习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的道理。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从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败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们还赞美了孔子的德行,把孔子的思想品德比做日月光照天下,可见孔子的人格魅力。
孔子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让我们把孔子的精神永远留在心中,学习孔子身上的精神和态度,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吧!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一个耳熟能详的人。作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著作有很多,如《春秋》,《诗》,《书》等。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他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敬仰!
孔子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孔夫子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孔夫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孔子的品质也很高尚,他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他还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强求,更不能不义的手段去获得富贵,即使清贫的生活也要乐在其中,可以通过任何正当的途径追求富贵,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富贵之道。
孔子,不只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是人人都知道的名人,我们也知道不少关于他的名言,但是能够知其意的人却很少很少,我也是同样,我只知道书本上学过的一些名言。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活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光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这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不能只学习,还要善于用脑子去思考,在念书的时候也要反复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它的好处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但不学习也不行,也要讲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地推敲之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自从学过《论语》中的其中一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我懂得了学习的三种境界,也知道了自己成绩总提高不上去的原因。原来我只是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知之者。光是知道学问是没有用的,学习的要点在于以学习为乐趣,快乐、愉快地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有效率。我们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快乐的遨游在知识地海洋。才能在学习中悟得更多的道理,学到人生的哲理。
现在想想孔子那么伟大,如果当时没有孔子,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更加得腐败?孔子是多么伟大啊!
《论语》是一本好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记录了许多学习方法与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学习孔子的学习方法,探索孔子的人生哲理,发现更多的知识。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300字》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里记录的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经典语录,相信大家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他的教育方式是每个人支持和一直在学习的。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注重请教"的教育和学习方法,至今适合所用人去使用。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和"仁"。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也是现在人们所崇尚的。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正因为有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才有了现在中国人的高素质,让我们知道了学习应该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绝不能不懂装懂,还应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还要适当的去温习旧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知道了"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这只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却让我们懂得了如此之多,可见孔子对我们的思想和教育的影响力之大。
孔子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值得我们去探究琢磨和学习,他的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由此可见,中国五千年古老文化博大精深。
孔夫子,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但他带给我们每个的深刻道理就以足以证明他的影响力。我们对孔夫子最好的回报就是深刻学习他的教育方式和思想,并把他的教育和思想传承给后代。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两千多年前,在社会大变动的春秋末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精魂,其弟子三千,成才的七十有余,可以说,他的思想至今还主导着现代文化的发展。这无非是个智者,封建的年代里,被称为圣人、贤哲的他提出了改变历史的论断,"仁""礼""知""学""思""政""义""修身""为君子",这就是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理论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这部书在四书中成为重要一部,可见孔子所带给我们的巨大收获,他的言行都已成为中国文化瑰宝。
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充分体会到这一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迷惑而无所得,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于我们的心灵是一次净化,让我们无私。真诚的对待别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
"仁者爱人",不管怎样,孔夫子的人格魅力是不容忽视和贬低的,这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仁政"支柱,亘古不变。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今说过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一书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中起作文着相当大的一个作用,作为治国之本的"论语"被世人所推崇,而它的作者——孔夫子,在数千年之后的现在依然是万人敬仰的至圣伟人,因为他的经典儒家思想陶冶了整个中国的核心。简而言之,中国的文化极大地受到了孔圣人的影响。
我最敬重他的人品,比如说:好学——由于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二十岁被人称为"博学好礼",别人把他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他却不认为,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从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学无止境"的精神,使我深受启发。在道德教育思想方面,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仁"的含义包括"克己"、"爱人"两方面,而以"礼"为准则。他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孔夫子用仁义礼智信的犁铧躬耕了民族的荒蛮意识,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近《论语》,走进中国灿烂的春秋。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锋"。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者。被尊为儒教始祖。
面对这样一个受世人敬仰的人,我不得不谈一谈他了。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一思想在现实仍被沿用,可见其影响度。而他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更是让我感触颇深。
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所以,经常不主动向别人请教特别简单的题,更不愿意向一些平时不如我的人请教。这就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留下很多问题,考试成绩直线下降。而孔子,身为一代宗师,在参加鲁国国君的祭祖典礼时,竟有一大堆不懂之处。孔子便虚心向他人请教。即使有人嘲笑他,他也可以坦然面对。这一点值得我学习。正因如此,我努力改变自己,虽然有的时候还是很难为情,但一想起孔子,我也就释然了。毕竟孔子这样的大思想家都可以放下身段,我为什么不行呢?
孔子一生提出了很多名言,这些名言都值得我们深思。他学习了一生也感悟了一生。即使在几千年前他就已经沉睡,但多年后他的思想仍在流传,也算是对得起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我不知我应该用何种语言去形容孔子,或许我并不完全了解他,但它所传授的知识,让今天的我们受益非浅。
【篇五: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经历时间的磨砺才站稳脚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并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张扬,它是慢慢潜入人们的思想之中,所以朴素的也只有是真理了。最主要的,真理其实很普通,正如春耕,秋收,日起月落它不会披上羊皮,迷惑人们,它只是支持着事物最根本的本质,而没有半点虚假。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层次,因为他是安贫乐道之人且早已领悟天地人之道,应该说这就是君子的表现,所注重的是心灵世界,而凡人为名利操劳,图的是物质世界,简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由此一想,要是没了孔子,这个世界将会怎样?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变得靓丽了起来。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800字》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他知识渊博,意气风发,是我们敬仰、敬佩的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出生于没落的鲁国贵族家庭,幼年丧父,家道中落,饱经人生苦难。但他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尊师重道,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历史上有"七十二贤人"之说。
在这段时间对孔子的了解和认识中,我更深的走近了孔子,走近了这位圣人的思想。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期,孔子主张各国君主以德治国,触犯了很多人的权利,因而才能一直没能得以发挥。在他五十五岁时,带领他的一批学生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在各国的民众中赢得了好评,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主张有教无类,晓得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即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说明了孔子思想的先进性,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的方略施展而奋斗的伟大先贤,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二千五百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远东立,并已走向世界!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一定要信守孔子的思想,把孔子的精神发扬光大。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他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他极少讨论神,拒绝讨论来世。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实哲学家。他就是——孔子。今天我就谈谈我心中的孔夫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之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列子·汤问》中有过一个两小二辩日,当两个小孩儿问到孔子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对待事物的实事求是和谦虚。他在当时就是享有"圣人"的名号,完全可以对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置之不理,可他没有,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他教世人要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用"智"和"信"来传播"仁"。而在学习上我们要"温故知新"也要"举一反三",他就在细微处体现了伟人不可磨灭的智慧光辉。
我心中的孔夫子,当你走近他时,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陬邑人。还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论语》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孔子学识渊博,人称孔圣人,但孔子依然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有一回,跟随当时鲁国的乐管师囊古琴,学的是《文王操》。孔子专心学了一段时间后,师囊说可以了。孔子觉得不够,又继续学。一段时间后,师囊说可以了。可孔子仍觉得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师囊认为真的可以了。可孔子仍觉得不够。直到孔子能够再乐曲中表现文王的形象,孔子才觉得真的可以了。"
在跟师囊学古琴,弹奏《文王操》时,师囊曾三次对孔子说:"可以了。"但孔子始作文终觉得自己还得再学,直到能够在乐曲中表现文王的形象,孔子才罢休。又有一回,孔子去太庙祭祖,见到新奇的事物就向人问这问那。有人笑着说:"孔子学富五车,懂得礼仪,怎么还要问别人?"孔子听了后回答说:"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人!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谁他那里有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到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面,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他让我们懂得他"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的精神品质。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孔子德治主张的政治思想。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对孔子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是我心中的伟人。
【篇五: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们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有《论语》一书。《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我们也知道,孔子有许多的"导师"。有的导师小到《两小儿辩日》中的孩童。从两个孩童的辩论中,孔子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甚至向两个孩童请教。从此点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不耻下问的特点。
其次,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国,他可"毁三都",为国,他可亲自率兵,可鲁国君上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孔夫子赶出鲁国。不过幸而孔夫子并未放弃,并和弟子在漂泊途中,依旧努力宣传。有许多次差点因此丢去性命。可这并不会阻挡孔子宣传仁、义、礼、智、信。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为国堪忧,强大无畏。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也是孔子爱人,爱己,为国分忧,无私无畏的特点。就像古人说的"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而他的弟子也将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东方圣贤!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600字》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困难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坚持下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他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他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
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始终坚强乐道。他任然开开兴兴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坚强乐观的表现。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子这个人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这就还是我心中的孔子,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这也会社我要学习他的地方。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能够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从古至今,东西方都有层出不穷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在许多教育家中,令我心生敬佩的是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三千多弟子,72人成才。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看一看我心中的孔夫子。
我觉得孔子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他的教育中,"信相近,习相远"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作文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了孔子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不同的孔子。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个好学,谦虚的人。
这说到好学,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孔子自身也做到了发愤忘食的境界。的确,孔子这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孔子曾向鲁国的音乐大师师襄学琴,一连学了十几天,师襄满意地说:"弹得不错。"让孔子另学一首新曲,孔子却摇头说,曲调虽然掌握了,但技巧应用很不娴熟,又过了几日,孔子已弹的行云流水般动听,却仍不满意,因为曲子的蕴含道理还没有领会,直到有一天,孔子领会到曲子的作者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时,他才兴高采烈地认为自己学好了一首曲子。
当他站在黄河岸边的时候,有感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知道历史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永远不是那些凶残的统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怀天下,那些关心黎民苍生的先哲。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做到了,他没有做到的后人也帮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等到,但是历史铭记着他。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一个好学谦虚,一个坚定的关怀天下的圣人!
【篇五: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我心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他的思想人活在我们身边。
我心中的孔夫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著作有许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红子多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而这种心态,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发生了转变。我开始相信有那么一种人,境遇比我差的多,却还在用自己的心,为这个日渐不堪的社会做的奉献,还在为类似‘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梦想坚持着。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我从来没有一个人用那样犀利的语言抨击我的梦想,因为我没有梦想,确切的,说是没有拥有灵魂的梦想。
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才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作《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车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魏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400字》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一个多么熟悉却又遥远的伟人,虽然他早已离我们远去,虽然他不处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的年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前几日,我们在学校里接触了这位老人儒雅的思想。我们跟着语文石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我就对孔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中还是很有用的。
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还是需要大家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做人择友的标准之一。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达到了人生的很高境界。
孔子不光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也是我们身边生活的指路人。每当我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取得了成功,这激励着我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有了前进的动力。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并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
孔子,这个名字的背后,也暗含着一种文化,这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没有了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的生活也失去了色彩……。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早晨,推开窗,一缕阳光射了进来,我不禁想起"朝闻道,夕可死矣"这句名言。啊!孔子,你给予了我生命的动力!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据说弟子有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故称"七十二贤人"。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出于他之口,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对中国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被尊为"圣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看法,这在当时是多么具有进步性啊!当时战火连绵,百姓疾苦,受教育就是空谈,有权有势之人才可以上学,但孔子主张教学没有等级、类别,他在全国各地收徒,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并且不主张死板的教学,而应"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弟子们要活学活用,学与思并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就是孔子所说。他提出温习的重要性,教育人们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应该是我们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
"君子"一直是孔子的最高追求,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为此,他提出了君子的言行和道德修养要求:其一,君子不器;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其五,君子群而不党。
孔子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经受了多次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始终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把黎民百姓看作天,不忘自己的道德标准。伟大的光辉在他身上处处闪映。他还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正反应了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或许,孔子的字典里永远没有退缩一词吧!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是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费教育他们,让他们也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孔子以好学著称,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三,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作文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的印象中,孔夫子就是这样一位实事求是的人。
在初一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有幸去到了南京的夫子庙,夜游夫子庙果真是一次极大的享受。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中国四大文庙之一。每走一步,心中对孔夫子的尊敬就更重一分。孔子出身鲁国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重重,希望以他超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拯救自己的国家。我心目中的他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膜拜的木牌,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聆听人的内心的默默观察世界的老人。说他是老人,是因为,两千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们去领悟这个民族的根。
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时的贫困并没有抹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时的挫折也未曾动摇他坚定的心,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断他思想的升华!
孔子作为一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习相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已经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是"不倦"却是建立在学生痴于学习却百思不得其解的基础上的。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看开人生,绝非悲观。他知道历史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永远不是那些凶残的统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怀天下,那些关怀黎民苍生的先哲。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看到。但是历史铭记了他。一个坚定的儒学圣人,一个关怀天下的人!他记挂着人们,世代的人们也纪念着他。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
【篇五: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早晨,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石老师领读后,我们也开始声情并茂地读起来,体会这位精神的巨人——孔夫子流芳百世的思想。
千百年前,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圣人——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伟大的惊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有三千,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其弟子将他的言行和思想记载在《论语》中。通过《论语》,我知晓了关于他的很多不朽的名言,经过时间的流逝和洗礼,却仍然保存,流传至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一生信奉仁义礼智信,这是他治学,治国的基本观念。此外,他始终把"学到老,活到老"当作自己的目标,孔子把一生中的百分之八十都倾注在做学问上。他严于律己的同时,也竭尽心力地教诲自己的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然而,在这么伟大的伟人背后,也有许多说不出的艰辛。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苦难,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他有着一种高尚的品德,那就是乐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有人生的苦难都如同烈火淬钢般催熟他年轻博大的思想,但他在这座"困难"的高山上不断攀登,不知疲倦地周游列国,传道授业,渴望种子能够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孔子的很多名言都很让人受益匪浅。《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篇对话: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大意是,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也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虽然孔子已经仙逝,但他的思想永垂不朽,他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懂得在困难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进取,叩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在孔子精神的滋润中成长!
这就是东方圣人——孔夫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500字》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春秋末期,有一位圣人。他有着"仁"的思想、"儒"学的精华。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标。虽然离我们有2000多年的距离,但是,这个名字我们终生不忘——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有志向。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的世界,所有读书人都在寻找一个救国复兴的方法;就在这时——孔子诞生了。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只是一介平民,他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学有所成,他在母亲的悉心关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的青年。由此可见,志向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我心中的孔子有才能。他在五十一岁的时候正式出来做官,官职越做越高,做到了"代理总理",帮助鲁定公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序,齐国侵占鲁国的几块地还给鲁国就是孔子的贡献。司马迁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这样的管理才能卓越的人,不正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么?
我心中的孔子坚韧不拔。孔子晚年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可是春秋时期,天下大乱,正是各国以大欺小,夺取天下的良机,谁肯采纳孔子"不要战争的思想"呢?可是孔子他不卑不亢,继续周游推荐自己的思想。如果换成咱们中的一个,肯定是早就退缩啦!
在我眼里孔子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推行的教育政策"有教无类",让平民也能上得起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独创私学,创立了儒家学派,有了后来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今天我们能在学校里开心的生活!
一本《论语》道不尽孔子对我们的教诲,孔子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孔子这一伟大的形象都会永恒不变地烙在我的心上。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历史长河渊源深远,那传承的千古的精神仿佛是长河中的鹅卵石,在时光圣水的洗礼下越发深邃越加完美。时光可能会带走一些东西,但有些东西只会在它的磨砺下越发越闪耀。
学无止境!
学习没有尽头,一直学习才是真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这番言语写出了孔子对"学无止境"的看法,孔子一生都在求知,从未停息,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与发展方向,只有完成了人生目标。才能领悟这一阶段的精华。以开启下一阶段的学习,学习没有界限与年龄的限制,只有领悟"学无止境"这个境界的人,才能够体会人生的充实与美满!
虚心好学,学思结合
孔子好学是人人皆知,但很少有人能领悟精华,要想学识渊博,必须要虚心请教,自我努力,孔子向各种人请教,大则大哲学家老子,小则六七岁的孩童,它不分地位贫贱,只要别人比他懂得多,他就虚心请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虚心拜师,择善从之,不善改之的精神超越了时空的禁制,古今中外,仍然先进。学习的方法,至关重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相结合的,如果缺少任何一方,则学习就没有效果,只是一具空壳,没有灵魂,学思结合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宽容待人
孔子的品行与学问并重,孔子与人主要学习两类,一种是学问,一种是品行,孔子教学生有一个原则,就是教人知识前必须要让他学会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宽容理解,学会换位思考,这种思想在当今的社会非常重要,孔子的思想在哪里都是通用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是孔子思想重要性和必要性。
再见孔夫子,那沧桑的岁月感被厚重的亲切感取而代之。那先进的思想千古传承。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日月星辰,沧海桑田。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瞻仰中华大国五千年的先人,哲思与智慧孕育了一批批伟大的人才。他们用辛劳与智慧凝成的结晶,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如钻石般熠熠发光。而这些伟人中,对当时的时代和现在的中国影响深远的,当属万世师表-孔子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孔子一生信奉仁义礼智信,更为了国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孔子虽出身贫贱,但他一直十分勤奋,孜孜不倦,拜老子为师。中年被鲁军驱逐出境,一生颠沛流离,直至晚年才又回到他作文的故乡鲁国,终年73岁。
他有许多很著名的格言,十分发人深省。例如: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意思是兰花生长在冷清偏远的山谷之中,却不因缺少他人的观赏而停止芬芳开放,品德高尚的人修生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说明了君子应如兰花,保持高尚情操,即使面对穷困也不会动摇自我的崇高品性。告诫人们要坚持洁身自好,不应随波逐流,丢了气节。孔子在他的一生中也经常以此要求自己。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一直保持高尚的情操,从未丢了气节。
孔子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要取他们身上的优点,来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以完善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短处来激励、要求自己。
让我们走近孔子,去倾听梅花在风雪中傲放的气息,去聆听水滴在岁月中滴穿石头的声音。让我们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虚心、好问的品质和始终保持崇高气节的秉性!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人们常说时间会淡化一切,是的,事物难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想必其中定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于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仁义礼智信的说学。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现代人教于贯彻的启发式教育。读罢孔孟论学习,你不难发现,孔子对学习方法的研究是如此透彻。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小便熟知这一句话,每次读都会有心得体会,这又不难免想起孔子那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从师矣。
孔子可唯是真正的大师,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相传孔子的学生有三千人,出了名好的便是那七十二人。有人说事迹说明不了什么,那你就读读他的格言,他的名句,句句是精言,道道是哲理。
文化是民族的根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现实感受。文化是民族的魂守护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家园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准则。孔子留下来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永远也摄取不完的,学之精通,用之精通,方可成天下事矣。
【篇五: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陶醉在古文的世界中,领略古代语言的魅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体会圣人思想的开明。通过这单元的学习。我在领略到古汉语魅力的同时,也对孔子这位大哲学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享年七十三岁。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还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如今,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已经成为中国人在生活学习修身方面的不朽经典。
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他三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授其教。少时家境贫寒,十五岁立志于学。长大后,常学无师,谁有学问,有长与他的地方他都会虚心请教,特别好学。在三十岁时就已经博学多才,成为当时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
其次,他是一个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人。他的许多格言警句都是具有极强的正确的先进道理的观点。这些道理,在我们现代还依然沿用,常被用来做我们的座右铭。由此可见,孔子关于学习与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孔子对于人生的道理领悟的太深刻了,我想,这与他的一生坎坷经历有关。意志在少年时期得到磨练,从此勤奋好学,才成为了一代儒学宗师。
再者,他是一个懂得教育的人。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他生平教过三千多弟子,最著名的有子鹿、子夏、子贡、子有、子我等七十二人。他们都对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和发展入学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学而不倦,诲人不厌。他对弟子们的悉心教导,让我很敬佩。孔子死后,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对待孔子,为其服丧三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了六年。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在他死后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我从孔子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我也会像他一样,像他所说的名言一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无愧于心的人。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一:我心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就要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可曲阜和洛阳距里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孔子不管有多危险、多困难,他都要拜老子为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能吃苦,有不怕苦的精神。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因为他见到老子,就问老人家,你就是老聃先生吧?从这里就看得出孔子是一个很有礼貌的人。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因为孔子每天不远离老师左右,他随时向老子提出问题。老子也把自己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篇二:我心中的孔子】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还是儒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直流传到现在。
孔子从小就十分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并且彬彬有礼,待人也十分真诚,为了弄清一个道理他常常会放下身段,虚心向别人请教。后来他开办学堂教课,他都是诲人不倦,孜孜以求的教学,并且也十分爱护晚辈。
孔子的这种精神和品质实在令人敬佩。所以后来他被后人追称为孔圣人。
【篇三: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文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
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我心中的孔子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篇四:我心中的孔子】
人们往往把某一专业领域的顶尖人物称为“大”家,如大诗人、大作家、大科学家等。这里的“大家”比“名家”更要丰富和厚重。作为教育人,我们也要有做大教师的追求。我心目中的大教师首推孔子,孔丘先生。
孔子,堪称中国教师的鼻祖。他是一位纯粹的教师,终生以学为乐,以教为荣。他的杏坛筑在家乡的小屋旁,也设在“周游”的旅途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他把教育教学艺术演绎的畅快淋漓。他是一位执着的教师,虽处境落魄,但信仰坚定;虽困难重重,仍勇敢笃行。他对教学的痴迷被人喻为“孔子式的爱情”,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更成为人们永久的感动。他是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第一人,他无职无权,工作也无法律保证,但他有好学的精神,渊博的学识,有仁者的品格,智者的风范,也有真诚的性格,鲜明的个性,喜怒形于色,哀乐动乎情。因此,虽无文凭学历相许,却常常生满“爆棚”,三千弟子中不乏兄弟齐问道,父子同门生。就连“栖栖”逃难中,铁杆的学生粉丝也是前后追随,形成了一道中国教育史上最亮丽的风景。
大教师——孔子!
【篇五:我心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著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孔子前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我十分喜欢孔子,它不仅对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如此。我一直喜欢孔子,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不朽的孔子。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他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始终坚强乐道。他任然开开兴兴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坚强乐观的表现。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子这个人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这就还是我心中的孔子,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这也会社我要学习他的地方。
【篇六:我心中的孔子】
二千五百多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的这位老者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篇七:我心中的孔子】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
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篇八:我心中的孔子】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
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
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这样便形成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兵以正和,以奇胜!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以前我们根本不理解孔子这位伟人,相信你们学过的同学一定有了几分理解吧!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位伟大而谦虚的思想家,知识渊博,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喜爱读书,是我们敬仰,敬佩的教育家。
一想到孔子,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上,端坐着温文尔雅的孔子,他在一帮弟子们跟随下,周游下列国之间,从事礼教治国的宣传工作。孔子一生跋山涉水,遑遑游说于君王之间,曾有十四年时间漂泊在外。
我心中的孔子小时候很爱读书,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称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学于孔子的大部分弟子后来都对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孔子还把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弟子们。
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
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从来不会拒绝阅读,而总是在选择纷繁复杂的视野中紧紧追随经典的脚步。在自己求学的过程中,他们总是不言辛苦,向知识比自己渊博和一些对自己的知识面有帮助的书籍上下功夫。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问家,思想家。
作为一个完全有资格来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探索吗?回答是肯定的。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勤奋,谦虚,好学,乐观,实事求是”这是他的学习精神。他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点。在治国方面,他主张“仁”,他的美德核心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提倡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他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在诗礼乐方面修身成性。
他的人生智能谈话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这些话语时,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我们也许不会学到孔子的全部,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着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孔子前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我十分喜欢孔子,它不仅对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如此。
我一直喜欢孔子,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不朽的孔子。作文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我们心目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他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始终坚强乐道。他任然开开兴兴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坚强乐观的表现。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子这个人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这就还是我心中的孔子,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这也会社我要学习他的地方。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记得,我跟着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鲁昭公让他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当,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自己的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圣人。孔老圣人,是我从小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以及身边人的心目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篇五:我心目中的孔子】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
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这样便形成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兵以正和,以奇胜!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篇六:我心目中的孔子】
两千多年前,一位衰弱的老者,眺望茫茫宇宙,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心事浩茫。他一生事业无成,感到人世渺小,天道无情,可是青山依旧,只是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从此,中国文化亦随着这滚滚东逝的流水流淌而来,直至现在,直至未来……
他就是孔子,中化文化的缔造者,华夏民族历史是最辉煌的人物。他如一杯美酒,虽历千年,却愈品愈醇;他就是那一轮明月,时间再久,依然故我,愈亦清明,纵使有缺有圆,时而有乌云遮容……有人称他为“圣人”,是对他的学识、品行的推崇;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源于他的治家、治国之道;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甚至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样的论断。现在,我们虽无从知其形,然亦可从《论语》察其行。
是他,让我们对遥远的古世纪,那么一个洪荒时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使那个时代人与后代乃至于我们沟通了。他手订的《诗经》,让我们能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当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异的个人复活时,那个时代不也就复活了。那“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三百零五首“诗”正是由于他,而由愚夫愚妇引车卖浆者流的歌吟一跃而成为六经之首,“子曰”与“诗云”并称。实际上,就是因为“子曰”,孔子的赞誉,《诗经》中的愚夫愚妇们的“云”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圣经。
是他,要“兴灭国,断绝世”,一生追寻,周游列国,颠颠簸簸,面对这一废墟,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知其不可而为之。当他的弟子们在车上呼呼大睡,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时,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他到处招人惹人,让人不待见,对他敬而远之,这也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难怪韩非子说他是“削足适履”,也许这就是一种让人钦敬的悲剧精神吧。一生倡导“仁”,实践“仁”,修身为“仁”,改造社会为“仁”,可他履行的只是他自己。他一意孤行,坦坦荡荡,不失败何以感人识,不辉煌何以长人志。这失败,是大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他更是因失败而辉煌。
是他,教无类,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统治阶级,为平民人士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诲人不倦,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低、个性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他总能面对同一个问题,会给不同的弟子做出不同的回答。向年轻人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他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教育家,“愤而不启,悱而不发”,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光茫将光照万年。
是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贻人口实。他不会种地,不会收获,更不会蒸馒头,那我们就能鄙夷他不如一个农夫,一个馒头师傅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还是一名普通的农夫?孔子的言行与轻视体力劳动如何扯得上,一位“植其杖而耘”的“丈人”,耘来耘去的也不过他那一分三亩地,所养活也不过是他自己和家人。而孔子所耘的是文化之荒,耕的是文化之田,他给予我们的乃至世界的,又如何估量?
这就是孔子,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在你的身边,为你点亮的那怕是微弱的豆大的火光,他依然能指明你前进的方向。因为有了他,我们才有了学习生活中幸福的一刻,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被感动的时候。

篇五:[关于孔子的论语]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一:我心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就要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可曲阜和洛阳距里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孔子不管有多危险、多困难,他都要拜老子为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能吃苦,有不怕苦的精神。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因为他见到老子,就问老人家,你就是老聃先生吧?从这里就看得出孔子是一个很有礼貌的人。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因为孔子每天不远离老师左右,他随时向老子提出问题。老子也把自己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篇二:我心中的孔子】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还是儒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直流传到现在。
孔子从小就十分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并且彬彬有礼,待人也十分真诚,为了弄清一个道理他常常会放下身段,虚心向别人请教。后来他开办学堂教课,他都是诲人不倦,孜孜以求的教学,并且也十分爱护晚辈。
孔子的这种精神和品质实在令人敬佩。所以后来他被后人追称为孔圣人。
【篇三: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
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我心中的孔子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篇四:我心中的孔子】
人们往往把某一专业领域的顶尖人物称为“大”家,如大诗人、大作家、大科学家等。这里的“大家”比“名家”更要丰富和厚重。作为教育人,我们也要有做大教师的追求。我心目中的大教师首推孔子,孔丘先生。
孔子,堪称中国教师的鼻祖。他是一位纯粹的教师,终生以学为乐,以教为荣。他的杏坛筑在家乡的小屋旁,也设在“周游”的旅途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他把教育教学艺术演绎的畅快淋漓。他是一位执着的教师,虽处境落魄,但信仰坚定;虽困难重重,仍勇敢笃行。他对教学的痴迷被人喻为“孔子式的爱情”,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更成为人们永久的感动。他是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第一人,他无职无权,工作也无法律保证,但他有好学的精神,渊博的学识,有仁者的品格,智者的风范,也有真诚的性格,鲜明的个性,喜怒形于色,哀乐动乎情。因此,虽无文凭学历相许,却常常生满“爆棚”,三千弟子中不乏兄弟齐问道,父子同门生。就连“栖栖”逃难中,铁杆的学生粉丝也是前后追随,形成了一道中国教育史上最亮丽的风景。
大教师——孔子!
【篇五:我心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著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孔子前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我十分喜欢孔子,它不仅对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如此。我一直喜欢孔子,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不朽的孔子。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他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始终坚强乐道。他任然开开兴兴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坚强乐观的表现。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子这个人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这就还是我心中的孔子,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这也会社我要学习他的地方。
【篇六:我心中的孔子】
二千五百多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的这位老者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篇七:我心中的孔子】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
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篇八:我心中的孔子】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
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
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这样便形成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兵以正和,以奇胜!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篇六:[关于孔子的论语]论语读书笔记

【篇一:《论语》读书笔记】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
【篇二:论语读书笔记作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反反复复,举棋不定。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
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
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
【篇三:论语读书笔记】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一书对此有较多的概括。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雍也》),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子夏谈诗“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从而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因此孔子称赞他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信《诗》已矣。”(《八佾》)能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颜渊听老师讲学后“亦足以发”(《为政》),子贡也说他“闻一以知十”(《公冶长》),所以孔子特别称赞颜渊的聪明好学。这正是启发诱导式教育的必然结果。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例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三,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由此可见,孔子是以诗、书、礼、乐为普通教材教育学生的。至于“易、春秋”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进行研究并付诸教学的内容,所以孔子说:“五十以学《易》”(《述而》)。也可能因为《易》、《春秋》是比较精深的学科,只有少数高材生才能学习,所以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孔子世家》)。那么,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孔子最为重视的是什么呢?从《论语》的许多思想中可以看出,《诗》《礼》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子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为政》)这些思想说明,孔子不仅重视《诗》《礼》的教育,而且重视这些内容的总结挖掘与研究,它对中国古代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四,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子张》)。正因如此,当季康子问他的弟子仲由、子贡、冉求能否“从政”的时候,孔子满口答应可以“从政”(《雍也》)。事实上,在孔子七十有二的得意门生中,从政者为数不少,孔子自身也不反对参政。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当时的社会需要是相统一的,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当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体现着阶级属性,但作为社会的人,孔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倡导的许多思想,本身具有符合人类共性的成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予以辩证地分析和扬弃。
【篇四:《论语》读书笔记】
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一部《论语》,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解为德才兼备。
又如:“天行渐,君子当自强不息”,“禹,吾无间然矣!……”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极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点,禹把黄河长江水利治好,把土地开发出来。中华民族奠定了农业社会的基础,发展成就了后来几千年农业国的民族精神,是从禹开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断努力开拓,去建功立业,个人的存在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思,然后明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今天我们重温《论语》,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篇五:《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篇六: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

扩展阅读文章

读书名言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读书名言推荐文章

读书名言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