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法集资4篇
第一篇关于非法集资:《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2000字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2000字
三十年风起云涌扑面而来,八千路英雄豪杰绝尘而去。这是我在读了《激荡三十年》后的感喟。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不平凡的阶段。它源起于“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危急时刻,发端于国家领导人举目四望后的英明决策,是十三亿人民决绝地告别贫困、追求富裕的迫切愿望众志成城地书写了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是一个大国在三十年时间从3624.1亿元向300670亿元波澜壮阔迈进的历程。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总结、反思、表现这三十年历史的书籍、纪录片、影视剧数不胜数。在此,我向大家推荐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激荡三十年》(上、下二册)。它以编年的体例,网罗大量的素材,以一个记者敏锐而独特的眼光,一年年、一件件、一笔笔忠实地记录了自1978年来每一年可堪载入史册的大事及人物。年代并不久远,那些曾经在报纸上、媒体上吸引了全国经济界、企业界、政界、市场和民间的大事件、大人物、大品牌,那些耳熟能详的人名、地名、产品名,如繁花般在眼前闪现,如群星般璀灿闪耀。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有人窥见先机,一跃而起抓住了机遇,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有人随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廓清思路的拉锯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终站在政策的前端,捞取着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厚利;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勤勉、奋斗在这个英雄的年代,大写英雄的历史。
掩卷沉思,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时常回味和思考的不仅仅是纷繁的事件和卓俊的群雄,而是以下几个问题。我想,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他知道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他不以自己的结论来圈囿别人的思想。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系统、宏观、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规律、趋势和大局,做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会有所裨益。
一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不可否认的是:当市场的主体已经实现了从产品生产到商品生产再到资本运营的阶段,对于经济的管理却还在计划与市场的泥淖中拉锯。就好像两队接力赛,一队已经跑到了第三棒,另一队还在进行一、二棒的交接。这是值得深思并需要急切加以改变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才能说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助于解放生产力而不是束缚了发展的活力。
其次,三十年间市场主体的力量变换与博弈,是文中最为精彩的演绎。但它不是明线,明线是时间。在时光的推进中,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跨国企业在中华的大地上纵横捭阖、异彩纷呈。这三大力量究竟谁优谁劣,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谁更能代表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谁更维护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更长远的利益,作者没有说明,我也难以做出谁是谁非的简单的两分法的结论。这个结论需要每个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来做出。应该说,这三大力量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都做出了并正在做着巨大的贡献,正确地评价它们的作用有助于借助这三方力量正确地发展我们的经济。但是,蛋糕只有一个,而他们都想多切一点。于是,不绝于耳的就是它们各自对对方缺陷的批驳。说白了,是利益之争,是市场份额之争。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明确了这些,对于那些聒噪自会作出明断。
三是改革进程中的企业家命运值得我们悲悯和关注。改革就是突破,突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法律、政策的障碍。而企业家作为市场中最有活力的人群,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锐,能看人所不能看到的,想人所不能想到的,处处占领高地、独得先机,这是他们的优势。然而,法律的壁垒、政策的障碍、民众观念的落后、媒体过犹不及的关注和利润最大化的贪婪本性,常常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身败名裂,成为后来者的垫脚石。中国历史上是个抑商的国家,然而步入全球经济、实现和平崛起、完成复兴伟业,无不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去陌生的国度开疆辟土。因此,如何发现、培养企业家成长,使他们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背负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性的责任感,使追逐财富、创造财富成为一种快乐、一种成就而不是万恶之源,也是一个需要正确看待和引导的问题。
第四,核心技术始终是中国制造的软肋。技术在古代被视为奇技淫巧,从业者“工”也被排在士、农之后,社会地位仅高于商。对于技术的重视应该是从建国后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时开始的,但我们的技术分层就像是中国的劳动力分层,有尖端的科学家和低端的农民工,就是缺少中端和高端的技师和工程师。我们的宇航员实现了太空中漫步,与老百姓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家用电器的核心技术却没有一项是中国自己的。实践已经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引不进的,不是我们不想要,是人家不愿给。核心技术是科研人员智慧与心力的结晶,它需要全社会对领先技术、产品的选择和支持,更需要科技人员沉静而不浮躁地攻关克难,还需要商家不以价格为利器而赤膊上阵。但一项新技术的发明与创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中国的产品以其质高品优走向世界的时候,期望中国的技术也能在自己的产品中占一点份额。
三十年急流已趟过。在新的阶段,我们还将述写新的历史。回望《激荡三十年》,希望我们能走好今后发展的每一步,希望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如山岳般在地球上稳健崛起、平视群雄!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2000字
单位办了个“阅读人生”的读书活动,说是读一本经典,品一段人生。手头正翻着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换本更切题的,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出版不过两、三年的畅销书,能不能称之为经典不由我说了算,也不由封底一串当下正红的推荐专家说了算。不过,就作者的叙事能力和洞察能力而言,这的确是本好书,流畅的文字之间既有挡不住的激情澎湃,又不失细腻、冷静和睿智,以至我常常搞不清自己读的究竟是一部企业史,还是一篇围绕中国企业而作的纪实文学报告。既然是好书,也就找不到半途而废的理由了。
描绘1978年至2008年的中国企业史不是什么易事,正如吴晓波书中坦言,“要完成一次跨度长达三十年的宏大叙事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知仅仅为了架构方便,还是有意迎合读者心理,吴晓波选择了编年体的记述形式。这种形式让亲见这三十年的读者很难不对号入座,跟着作者的笔端一段又一段回忆当初的经历。
如果以1978年作为基准,那么我的出生要晚六年,按照吴晓波的说法是在中国的“公司元年”。那一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那一年万科、海尔和联想相继诞生,那一年民间最热的词汇是“我们都下海吧”。可惜,那一年我只是襁褓中的婴儿,除了吃喝什么都不关心,并且在随后的25年中一直纠结于小农思想,不自觉地与时代变迁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面对历史的变迁不太愿意主动表现,因而对历史的感受总有些模模糊糊和底气不足。正如书中提到的曾红极一时的词汇,譬如物价闯关、南巡讲话、国进民退、顾郎之争等等,背后都有一连串精彩故事,然而当我试图用自己的经历去体会这些词汇时却几乎无从下手,恍惚间一切竟如梦如幻。就这点而言,《激荡三十年》可以算作临空一鞭,落在我蹉跎而不自知的青春上。
回到历史本身,78年以后中国企业的发展说白了就是国营、民营、外资企业三股势力的斗争史,至今依然。相比国营企业出身正统以及外资企业实力强大,民营企业家们除了敏锐的嗅觉和顽强的斗志之外真的拿不出什么与对手抗衡。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的群体,令人难以置信地让自己的企业在体制外壮大,在资源、市场、人才、政策、资金甚至地理区位都毫无优势的前提下实现了高速成长。这其中自然有机遇问题,也回避不了原始积累的灰色性,但毋庸置疑的是民营企业家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往无前的气质,对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更具借鉴意义。我突然想到一个人——史玉柱。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我向来都把“史玉柱”三个字视作黄金搭档、脑白金的代名词,可如今读了书中关于他的故事,看到一个“巨人”闪耀登场、迅速覆灭、然后顽强重生的过程,看到一个民营企业家绝不言败的传奇人生,心里竟生出几分敬佩。失败、挫折是人生无可逃避的课题,对于成功、顺利的向往甚至会加大解题的难度,那么,在前途未知独自前行的人生路上,又有几个人能交出史玉柱那样的答卷呢?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www.99zuowen.com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撇开中国企业的具体案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意志的变动轨迹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是有所启示的。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再到可持续发展,从无条件保护国营企业到大规模推广国退民进再到国家坚决垄断命脉行业,从开放沿海城市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一路走来,虽然政策设计常有反复或者模糊不清的情况,政策效果也常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国家为完善体制机制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且改革的意志无可阻挡。反观我们自己,从蹒跚学步对人生作出第一次尝试那刻起,不也是踏上一条无可回头的成长之路吗,注定要不断地接受考验、不断地走岔走弯,并为此不断地调整自我、不断地明确目标。其实我们的人生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就像国家的改革实践那样,经历过诸多次激情尝试后才能够把准方向稳步前行。只不过个人对未来的预期无法与国家相比,所以我们还要懂得“三十岁之前做加法,三十岁之后做减法”的道理。当我们不再年少青春,不再敢说“大不了从头再来”这句话时,我们就必须学会理性思考并慎重选择,以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将有限的精力投到自己认定的事业中去。
阅读《激荡三十年》,无疑是一个百味杂陈的体验过程:亲切,因为和这段历史有25年的交点;陌生,因为向来处身事外不问天下;激动,因为青春的躁动被企业家的故事挑弄起来;遗憾,因为匆匆走过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所幸的是,作为一个小人物我至少没有在改革的跌宕沉浮中成为牺牲品。90年代末的基金黑幕给大众留下的教训是惨痛的,它提醒小人物们千万不要被财富左右理智,集体的疯狂可以瞬间叩响天堂之门,但必将猛地跌进地狱之渊。在此我并没有给出价值判断的意思,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参与历史的方式,每一种方式又都暗示着历史的必然选择,然而就像湖光千色,水波是冷的那样,光阴百代,时间也是冷的。时间会冷却所有的喧嚣和躁动,只留下有秩序有理性有韧劲的力量,稳稳推动历史前行。如果这么讲,曾经波澜不惊的生活倒勉强可以算是有秩序有理性有韧劲的了。只希望下个三十年,我们这些小人物能多一份热情和自信,以及对这个时代的担当。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2000字
初读这套书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现在重新翻看一点也不觉得乏味,而是又会马上被那独特的视角、精确的记叙和精彩的评论深深吸引。这套被称为“新货殖列传”的“企业史记”的确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国家命运的人精读和珍藏。尤其是我们这些出生在这三十年前半段、并且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年轻人,更应该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了解我们所成长的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形势比人强。只有我们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因势利导,取得进步。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有几个写作特色。
一是编年体和标题语。作者把这三十年罗列开,一年一章,逐年叙述,又穿插对相近年份的比较和类似事件的评述,让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时间坐标,还能够触类旁通,自己挖掘贯穿全书的诸多线索。作者还用几个字的短语或短句分别作为每年的标题语,如1981年“笼子与鸟”,1992年“春天的故事”,2001年“入世与出局”等,都准确提炼了每年的大事,提纲挈领,一目了然。对现在许多不谙历史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按时间线索进行的梳理和总结最为直观和有效。
二是春秋笔法和民间视角。作者吴晓波是财经记者出身,与书中很多人物都有过交流。他在这套书里并没有打官腔、唱高调,而是以一个亲历者和记史官角度,以思考者和知识分子的情怀,对事件和人物尽量如实记叙,娓娓道来,字里行间让我们既能看到重大事件原貌,又能感受到他对人物前途、民族命运的殷切关心。这一点给我印象最深之处就是对健力宝之父李经纬的描绘。作者真实地写出了在那个并不遥远的年代,一个企业家与政府在企业产权问题上的博弈和必然失败的结果,也配以那幅几乎是整本书最具震撼力的照片——李经纬在公司股权被转让他人的仪式上泪眼问苍天——和文字来说明一个创业者在特殊环境下的悲情和无奈。这正是作者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三是似曾相识,志在高远。读这套书,让我联想起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和曼切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两本书。吴晓波毫不掩饰对前一本书的崇拜,认为它“令人血脉喷张,激动难以”。在《激荡三十年》中,那挥之不去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对历史性重大事件的着重描绘正是茨威格的血脉。而后一本书的文体可能对吴的影响更大,无论是编年体裁还是“企业人物史”单元,更像是对曼切斯特致敬。这两本书一个是薄薄的册子,一个是厚厚的巨著,却同样是传记中的经典。《激荡三十年》一书吸取前者之魂,后者之体,既是对前辈伟大传记的效仿和超越,又填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史的空白,其志不小。另外,现在吴晓波作为专栏作家还在用同样的笔触记叙晚清和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传承了他在本书中的一贯风格。
回到本书。我很喜欢这套上下两册的传记,因为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引人深思:
第一,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不懂政治是最大的风险。要知道,这段三十年传奇的起点就是政治因素引发的。其间,“腾笼换鸟”,南巡讲话,产权改革,宏观调控等等,政治或者说政策上的变化让人应接不暇。在这跌宕起伏的三十年里,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因为把握政治脉搏能力的不同而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命运。我们既能看到李经纬、仰融在政企博弈中的悲剧,也能看到鲁冠球、柳传志如何老树常青;既为铁本戴国芳和复兴郭广昌在同一轮宏观调控中的不同结局而唏嘘,也为“温州八大王”在“投机倒把”罪名下的共同苦难而慨叹。这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时刻保持对政治和政策的敏感度,在行业选择、经营地域、资金调配等诸多方面顺势而为,才能趋利避害,发展壮大。
第二,企业经营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感。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企业从幼稚走向成熟中的一个阶段,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的一个阶段。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种财富失衡刺激着普罗大众的神经,只要能赚到钱什么都可以做,所以保健品不求实效只拼广告、南德牟其中天马行空要炸珠峰、证券市场庄家横行丑闻不断等等,乱象横生,不一而足。企业经营的目标是盈利,不过企业的生命来源于社会,必须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责任和道德感的缺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对消费者不负责任,消费者反过来就不信任企业。信心缺乏造成经济负外部性过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率难以提高。不解开这个死结,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
最后,中国企业在这三十年里出现的很多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我们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激荡三十年》里,我们看到沈太福集资如何让人倾家荡产,吕梁和德隆系如何在股市坐庄,各种富豪排行榜如何变成“落马榜”。直到今天,这些问题仍然一再出现:就在数天前,号称“民间天使投资第一人”的刘晓人涉嫌非法集资被捕,他与沈太福一样是个“包装高手”,只不过换了个创投概念而已;现在的股票市场仍然庄家遍地,这是证券界“公开的秘密”,只不过资金量更大,手法更隐蔽;至今很多有钱人仍然畏惧上富豪榜,前首富黄光裕的锒铛入狱又一次验证了“福布斯咒语”。这也是我读完此书后最大的遗憾:中国的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我们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任重道远。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因噎废食,裹足不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产生的重大进步是不容抹杀的。如今,我国GDP已经从三十年前的世界第十上升到第四,与在金融危机之下欧美国家惨淡经营相比更是蒸蒸日上。《激荡三十年》中记叙的企业史,正是这三十年发展的一个绝佳注脚——企业是微观经济层面最为活跃的个体,在当今世界,企业的兴衰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经济的兴衰,国家的兴衰。
其实,历史记叙是冰冷的,事件亲历者的悲欢离合对于他们自己是刻骨铭心的,对于我们读者却只是印在这几百页纸上的文字。历史记叙也是残酷的,那些被读者认定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似乎就此已盖棺定论,胜王败寇。历史记叙还是狭隘的,作者所处年代、所掌握材料和所持观念往往会影响记叙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喜爱《激荡三十年》,却不能过于迷恋它。它无法告诉我们仰融此刻在大洋彼岸是何心情,无法告诉我们牟其中是否能东山再起,无法告诉我们郭广昌再面对宏观调控会有何作为。这些都需要我们超越图书,自己去寻找答案。也只有自己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我们才有机会超越前辈,超越这段历史,在下一个三十年的伟大历程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第二篇关于非法集资:爱上春天的味道_关于春天的作文500字
春天,在不起眼的转瞬间悄悄来临,我不必顾虑太多,因为我知道,你是一切新生命的开始
当第一株小草勇敢的冲出石缝,探出头;当第一朵小花娇嫩的睁开睡眼,吐芬芳;当第一只小雁自由的飞回北方,衔青泥,就在那时,你来了,你携着轻盈的步伐,伴着你特有的味道,唱着你春天的歌。
三月的细雨如丝如雾,隐隐只能朦胧着感觉,绵绵的又似柔情的世界,笼罩在周围,漫步细雨中。听脚下踏起水花的声音,触摸柔顺的雨丝,真有一种难得的惬意与悠闲。
一头扎入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沁入心脾,倾听着万物复苏,小草抽芽的声音,贪婪的享受着春的味道。全身轻松了许多,心情出奇般的愉悦。我爱春天那种荡漾在春风中的温馨;我爱春天里缤纷色彩冲击视野的感觉。绿水青山间品尝各种春的味道。
走在柏油马路上,春风徐徐,轻轻的吹拂着我额边的头发,心生暖意。侧望着身旁婀娜多姿的柳树,斜视着路边娇艳欲滴的野花,都满满的洋溢着春天的味道,我知道,我爱上了春天的味道。
春天,一个有着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一个有着诗情画意的季节;春天,一个有着浓浓般温暖的季节;春天,一个有着独特味道的季节;春天,一个别具一格的季节。
我爱春天的味道,特有的歌,特有的情怀。
【99作文网www.99zuowen.com】
第三篇关于非法集资:农民利益监督经验交流
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讲话精神,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纪检委、区政研室与区委党校联合组成调研组,到各乡镇及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现结合调研情况谈点拙见,以供商榷。
一、深刻认识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性
1、党的四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农民利益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保护农民的利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早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一再强调“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9页)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必须充分重视农民利益。只有紧紧依靠农民这个人口大多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才能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稳固。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5页)江泽民同志也谈到“对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不能损害、挫伤,一定要采取坚决措施,切实加以保护。”“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党和政府要代表好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民利益。2006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中纪委多次强调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中纪委第二次全会指出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注意查处侵害农民利益问题。中纪委第三次全会明确指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征用土地中侵犯农民利益问题,坚决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教育乱收费、城镇居民拆迁、征用农民土地等关乎百姓利益的问题首次写进中纪委会议公报(2004年1月15日)。在中央纪委第六次、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连续两次提出,要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工作重点。纠正和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3、农民利益能否维护,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民是最朴素,也是最注重实际利益的群体。谁能够给农民带来切身的利益和实惠,让农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农民就愿意跟谁走。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18-119页)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和谐。亿万农民是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群众基础,他们的生活富裕和幸福美满与社会和谐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维护好农民利益,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只有维护好农民利益,使广大农民群众有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进一步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因此,不断改革创新制度,依法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意义重大。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上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将直接影响我们建设和谐农村目标的实现。
二、损害农民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根源及突出表现
1、损害农民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根源。
既有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驱动,又有干部管理监督不严;既有政策法规滞后,又有行政执法不到位;既有社会发展观的偏差,又有应对发展变化社会管理机制的失灵。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主体相博,使弱势群体处于被动地位,导致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时有发生。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不公开,行政事务活动不透明。
(2)、体制转型政策法规不配套,为可能损害群众利益提供空间。如计划生育罚款问题。有的乡镇把收费罚款与村的收入挂钩,多收多罚多得;目前,农民群众对计划生育罚款问题意见很大。因为计划生育罚款有任务,导致干部工作中态度粗暴,结果“有钱的明着生,没钱的偷着生”。
(3)、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使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特别是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领导决策中失误导致群众利益受损。
(4)、群众诉求渠道不畅,化解机制不健全,使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未能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听证制度、征求意见程序不健全,群众诉求得不到充分的表达。解决涉及损害群众利益的机制欠缺,现涉及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多数属于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从源头治理,需要靠多个部门共同解决,单靠一个部门难于落实,由于缺少强有力的协调及有效的落实机制,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使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损害农民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突出表现
(1)、农村基层民主变形走样。目前农村一些地方民主选举流于形式,缺少民主监督,更谈不上民主管理。由于一些农村宗派家族势力严重,个别人员通过非法手段拉选票,民主选举被严重扭曲,村委会选举中存在贿选情况。上台的村干部很少会考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日后的村干部腐败埋下了伏笔。
(2)、村务公开不规范,群众缺乏知情权、参与权。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务公开,其中包括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审批事项等。据不少村民普遍反映,农民想知道的,村干部往往不公开;而公开的是一些大家根本不关心的问题。村务公开不及时或不真实,尤其是在落实上级政府有关扶贫济困方面政策上,少部分干部存在关亲顾友、暗箱操作现象。
(3)、政策法规欠缺,损害群众利益。据了解由于我区各乡镇所属各村经济状况参差不一。大部分村级财力很难承受村干部参保应缴养老保险费的70%(07年度每人每年2587元,08年度每人每年2822元),而且还涉及到年龄偏大至退休年龄参保不足15年而需往前补缴的一批村干部补缴养老保险费的问题,文件规定往前补缴养老保险费由村干部个人负担,所以村干部参保现状不理想。加上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且有后顾之忧,直接影响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税费取消后,乡村两级失去了财政公共资源,其生存仅仅依靠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有的村级组织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面向农民搭车收费、盖章收费。或钻政策法规的漏洞,巧立名目乱收费,超标准收费,自定标准乱罚款;个别乡镇、村存在随意挤占、挪用支农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情况。
(4)、监管机制滞后。乡镇纪检干部在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一无人力、二无财力、三无权力,落实工作上常常力不从心。推行村帐乡代理,村民理财小组监督乏力。在程序管理上确实存在一点问题,如各乡(镇)只有总帐表,没有各村明细报表(细化难);有的村存在一点小额白条子(如吃饭、购物)。在许多地方村务公开、村财乡管、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村设有村民理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有组织,有人员,有制度,但这些机构基本没有参与到村政决策、议事、监督中来,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的空架子、虚位子。
三、创新机制共建和谐
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之所以纠而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因此,针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管好“人”、“权”、“钱”、“物”为重点,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其中加强教育,是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首要任务。健全制度,是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根本措施。通过创新教育、服务、管理、监督机制,共建和谐农村。
1、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胡锦涛同志针对有些党员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干部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定期学习的长效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开展“干事、创业、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宣传勤廉兼优先进典型,抓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切实把农村基层干部的心思引导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防止部门利益驱动而发生损害群众利益行为。
另一方面建立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培养一大批“有自主意识、有合作精神、有法制观念、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由于农民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同时乡镇领导要善于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关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2、多措并举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
首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以乡镇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对农民申请办理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实现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式”发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结,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制”收缴。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效应,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据调查,目前各乡镇相继成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如灵溪镇民政所为城镇户籍的83名重点低保对象办理了参保手续;新农合的参合率达到90%以上,为没有直报的120名病人核销医疗费15万余元。同时灵溪镇胜利村率先成立“共产党员民生服务站”(2008年6月26日)。民生服务站设置了科技示范岗、生态环境保护岗、村务财务监督岗、政策法规宣传岗等10个岗位,为群众解决农业生产、村民纠纷、扶贫救困等方面问题和困难共计30余起;疏通农田灌溉沟渠近1000米;开展平整村道、清理垃圾等活动,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其次,建立扶贫帮困助学的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中,宣传部、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要坚持民本理念,要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并使之制度化。并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强化对新农村建设思想、政策、法律知识的宣传贯彻,特别是加大对《农业法》、《农技推广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
再次,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目前各乡镇由于财政困难,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投入较少,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脆弱。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部门协调联动共建长效目标管理机制
首先,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齐抓共管是关键。同时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抓源头治理工作中的牵头协调作用。近几年我区纪检监察局会同农业局、财政局和民政局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并会同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单位加强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其次,发挥信访职能作用,健全群众诉求处理机制。信访局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职能,同时拓宽渠道,密切联系。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信件等构建收集意见的平台,建立了区委领导下访制度。并通过政府网站,架起官民连心桥。在网上可建立常委“民情邮箱”和“民情民意”专栏。同时通过采取事先公布时间,与网民约定,由区委主要领导上网与网民交流,及时解答和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政风行风热线”和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功能,拓宽政府服务群众的领域。
再次,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目标管理。目前,对农民的医疗救助属于民政局管理,而新农合属于卫生局管理。区医保局长建议今后对医疗资源、人员、管理三方面进行整合,把新农合划归医保局管理。同时积极推进村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出发,使新农合真正为农民服务。
此外,在全力推进农民工参保的同时,要不断加大对侵犯农民工权益行为的监察力度,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可通过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热线电话,组建劳动监察协管员队伍,织“网”规范每一家企业的用工行为,变被动监察为主动监察。据了解,区劳动保障局从源头入手,提高用工双方法制意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村(居)宣传栏、每月招聘会时机,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同时部门联动,开展专项整治。近3年来,我区累计日常巡逻658家用人单位;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53万元;依法催缴五项保险461万元;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续签劳动合同6346人。
4、构建监督制约长效机制
(1)畅通监督渠道。进一步推行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村财乡代理,关键是管好乡(镇)长审批一支笔。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全面推行“五笔会签”制度,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通过聘请农民义务监督员,开展“村情民意恳谈会”、“村民评村官”、“勤廉双述双评”等村民自治活动,使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对村干部的监督和村级事务的管理。
(2)构建监督网络。在监督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要发挥纪检监察信访主渠道作用,捕捉苗头性问题。二要注意从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三要加强对违纪违法边缘问题研究。
(3)加大督查力度。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每年要组织协调物价部门积极开展涉农收费检查,加大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同时农业、纪检部门要加强对村务公开的监督检查。目前农资价格高位持续攀升,化肥价格大幅度上涨至40%——50%,很大程度上冲抵了农产品上升和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要建立和完善农资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
总之,农村群众利益受损是引发群众信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因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农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和加大查处力度,努力开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关于非法集资:你的背包_写人作文450字
你是我的大哥,如今的你和以前早已不同,唯一不变的,还是你的背包。
你的背包是帆布的。在刚买之初,是蓝色的,和牛仔裤一样的那种深蓝色。你背了几年,直到现在。那帆布包从深蓝色变成白色,又从白色变成浅黄色。背带上的五金扣子,也被岁月洗刷的光亮。背包底部的补丁,是阿姨亲自为你缝上去的,说了还有个故事。
那年,这个背包是你死缠着叔叔让他给你买的。你把它视之为宝贝,谁都不让碰,唯独让我。你穿着白衬衫,每天背她上学,脑袋上昂,像威风凛凛的将军。放学的时候往里面放书,总是要惦量惦量,生怕太重了,破坏了你的背包。
有一次放学,我在学校们口等你。可你迟迟没有来,这时,几个高个子学生把我扯到巷子里。他们逼我交出身上的零花钱,我没有,他们就打我。我被打得嗷嗷大叫,就在这个时候,一赶到了。你二话不说,把你的背包抡在手上就向他们砸去。他们被你吓怕了,胡乱地逃跑了。你扶起我,用手帕擦干我的眼泪,为我拍掉身上的灰尘。可你的背包烂了,背包底部有了一个洞。你笑的对我说:“没事,为我兄弟砸的,值。”从此,我就叫你叫大哥。
你的背包,塞满了东西,更多的是我们之间的兄弟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