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绿的诗句3篇

时间:2018-06-23 来源:爱情名言 点击:

第一篇含绿的诗句:关于初夏的诗句

含绿的诗句_关于初夏的诗句


池上早夏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淮安道中
萨都剌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早夏
钱起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
初夏且幽庄
卢照邻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初夏
李世民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诉衷情初夏偶成段克己
东风帘幕雨丝丝,梅子半黄时。
玉簪微醒醉梦,开却两三枝。
初睡起,晓莺啼。倦弹棋。
芭蕉新绽,徙湖山,彩笔题诗。

第二篇含绿的诗句: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大全

含绿的诗句_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大全


寻觅春天的踪迹_寻找春天作文600字
当冰封的积雪渐渐融化的时候,当光秃秃的枝条重新萌芽的时候,当空旷的山坡再次漫上绿意的时候,我知道,它来了。
风回旋着,卷走了冬天最后一抹残余的寒意,春天,携着它所带着的希望气息,悄悄地来临,她轻轻地走过,每一个留下的足迹里都绽满蓝紫色的风信子,她浅浅地笑着,每一朵精致的笑颜中都洒着金色明亮的阳光,靠近,捕捉,触摸,我寻觅着,那春的足迹。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风像一阵温柔的抚摸,轻轻地拂上脸颊,在肩头上打一个旋,从发间滑去。春天的风不像夏风那般熏人,不及秋风那般凄寒,不似冬风那般凛冽,它带着一种倦懒的温柔,挑逗着脖颈处的肌肤,微微的痒。春天的踪迹在这样的风中一遍遍放大,扩大成最嘹亮的呼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二月风筝,莺飞草长,细细春雨,静语安详,一丝一丝银亮的细线从灰黑的天幕静静滑下,不带一点声音,不留一丝痕迹,雨水织成一层薄薄的纱帘,于是一切都不太真切了,点点雨水沾到身上,微微的凉意,一丝清新由心而生,春天的踪迹在这样的雨里一点点沉淀,沉静成最风婉的记忆。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柳,在这个季节里,舒展开它柔软的枝条,向天空中散布出大团大团白色的寂寞心事,那轻如棉花,纯如白雪的柳絮,寄托着人们的一个个梦想,飞向了深邃的苍穹,柳垂下它长而柔软的枝条,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有人说,柳市最会感恩的植物,在那么多的树木都向着天空生长时,只有它,低头亲吻养育它的大地,杨柳在这个繁花满地美丽的季节中,用它全部生命的绽放,去回报明媚的春天。
春天,在哪里?
我想,我已经知道了。
春天的踪迹,遍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700字
转眼间,又到了挑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全部全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的小鸟;你的心里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觅春天的足迹吧!
我们踏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的节拍,怀着“春天在哪里?”的疑问区寻觅春天。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春已一头扎进了我家。瞧——家里的芋仔都冒芽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春使它们再一次拥有了生命的权利。(不过,再过几天,我们一家人就又要剥夺它们的生存权——将他们做成几顿美味佳肴。嘿,芋妹妹们,对不住咯!)
春,也在我们肚子里,要不让,我们就不会认识春笋,更不能尝到春的味道是怎样的?脆不脆?
再看——地板、墙面怎么都湿湿的?哦,原来它们是受了南风天的”感化“而留下了”眼泪“。春天还有这一招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走出家门,拥抱的不是像北国的鲜艳、绚丽的春之美;也不是像乡村小镇中素雅、清新的春之美;而是跟随着时代进步的大城市中神秘的春之美。春天的城市,隐藏在刚吐芽的树林从中,从远处看去就像衣服淡淡的水粉画,也像一坛陈年老酒,没喝就醉了。
你看,那成真街道两旁的花圃中的花儿们似乎正与北国和乡村小镇的花儿们比赛生长。就凭它们的那股竞争精神就可称的上是春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里最重要的足迹还是在人们心里——在新一年里,新一年的计划便是我们人生四季的春天。人生的开始是春天,而春天之中不仅有着春暖花开,还有着一丝缕的凛冽的寒风。
不管是在以前,在现在,还是在未来,我们都要通过“回忆”(春),“利用”(春),“创造”(春)去寻觅春天的踪迹。因为春已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寻觅春天的踪迹_初一作文450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空气里混着青草味儿。哦,春天到了!
沐浴着春风,寻觅春天的踪迹。看,岸边的杨柳绿了,小草悄悄的从地里钻了出来,湖水泛着绿色,整个世界都闪着绿色的光晕,春风吹绿了大地,吹醒人们在这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哦,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你的身边,你感觉到了吗?
沐浴着春雨,寻觅春天的踪迹。瞧,牛毛似的细雨落在屋顶,屋顶上笼罩了一层烟雾;撒在湖面上,泛起层层的涟漪;滴在花瓣上,花儿显得越发娇艳;打在新芽上,芽儿微微颤动着,恰似一个顽皮的绿孩子在枝头跳舞。春雨洗刷出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此明澈,那般美丽。这个世界的人们如此矫健。
哦,春天伴着沙沙的雨声来到了你的身边,你听到了吗?
在这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怀着一颗青春的心寻觅着春天的踪迹。一转身,却发现春天无处不在。美丽的春天,动人的春天,不如说是朝气蓬勃的春天。
春天,这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孕育了无数新的生命,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生命。春天的生命,你醒了吗?
寻觅春天的踪迹_关于春天的作文1100字
春雨,是春天中最值得愉快的事物。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比喻;春天里,满地铺遍了“郁郁葱葱”,为冬雪的洁白盖上了一层层茂密。春风是柔而缓的,吹拂时仿佛母亲正用巧手抚摸着你的脸,这显然与冬风的寒冷刺骨来得不一致。
咏春
在冰雪融化之后,这里迎来了第一场春天的雨。雨点“稀里哗啦”地敲打着“大地木青”,仿佛也在说:“大地母亲,春姑娘来啦。”“大地母亲”在冰天雪地的沉睡中醒来,雨水洗刷了她的“眼睛”、“脸庞”与“嘴巴”,更为她的“孩子们”成长提供了水分。因为如此,小草、树木、花朵原本有阳光的滋养,现在更有了雨点的“激励”,使它们“挺拔”起来,为春天添加了一幅“春雨滋润万物”美好的画面。是的,这正是春雨的功劳,春天才更加美丽。这不得不让我摇身一变,叹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颂春
草地上一片嫩绿,花朵儿上有着蜂围蝶阵;树上有着“音乐家”的鸣唱;河流也发出清脆缓缓的声音。这真是和谐的画面!春雨后,草木茂盛起来。清晨,嫩绿的树叶上增添了少许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叶似乎有着钻石般璀璨的光芒。这里有着各种动物生存的讯息,也有着露珠的晶莹剔透,还有的正是这春天里唯一不可缺少的翠绿。这一幅场景,勾勒了这春天的风光,这正是春天与其他季节不同之处啊!使我不禁在心中大喊道:“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温暖的春风来到这片动人景色中,它似乎也加入了这场比赛。它吹拂着整个大地,使它们“蓬荜生辉”。它踏着“寒风刺骨”来到这湿润的季节,自己也发生了改变。在冬天里,风是悲凉的,同样它也加速了许多生物的寿命的迅速“发展”,在冬天里它是无情的。但它也未必是无可奉献。春天是由“无情”演变而成的,它深藏着许多的生命,在春天既是生物的贡献者,也是春天里的一种“寒风凛冽”的“困境”。此时我坐落在苏轼的身旁,与他共吟起了<<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惜春
春天啊!你是四季中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既是事物的开拓者,也是生命时事的遗忘者。但你独特的景色,是比钻石更加璀璨的。虽然你短暂,但是你却是四季的起源,更是从寒风中脱颖而出的一片“含苞待放”的森林。此时,不再有任何诗句能表达这种情景,我只得静下心来,好好的观赏这使人赏心悦目的“绿意”。
在这一年里,我找到了春天的足迹,体验了它遗忘“过去”、滋养万物的旅程。我似乎,也成长了不少。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600字
随着开花的土地,春天一路跳舞着那样明媚,那样灿烂。
它从天上撒下一泓清泉,点亮着花草绿叶的色彩。又推着风嬉闹得跑来,把嫩叶都推成了绿色。它还是个活泼爱玩的孩子,摘下了嫩叶,掐下了小花。我轻轻地,轻轻地,仿佛不敢触碰似的,拾起了它们,有春天热闹的感觉。河水也嚷着涨了起来,捧起一盏,汲。是带有春季花香香甜甘润的气息。轻闭上眼,鸟儿莺莺乱乱得飞着,嗡嗡的闹着,仿佛在欢迎着春天。“春水初生乳燕飞,燕蜂小尾扑花旧。窗含远色通水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唐代的李贺的《南园》就写出了春的意趣,那令人舒心惬意的画面就浮现在了眼前。
春,象征着我们的希望,就如活泼的小姑娘,跳着,闹着,四处玩乐着。
春风拂过,那些残留着根茎草又倔强茂盛得长了出来。远飞的大雁也都排着一字列,大字列回来了。溪水也从冬季的禁锢当中获得了新生的自由,又成为了那铃铃作响的潺潺流水。多么美妙!就像受了蛊惑般,不禁迷恋上的春,春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的“草色要看近却无”,春的“牧童遥看杏花村”,春的万般姿态,摇曳生辉。
窗外,鸟儿嘤嘤成韵
小径上,人们闲暇的散步
湖边,垂柳新吐嫩芽
这一切,春,才刚刚开始。她绽开笑容,她融化冰河,她撒下晨露,她驱走阴寒。才刚刚开始,盛夏也会紧接着追随而来,秋季闪着金色奔来,冬季抛下雪片落寞而来。
这便是我看到的,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所看到的,触及到的。她灿烂的,如灰莽莽的天下闪露的星辰般,向我的反方向跑开,我跨开脚步,追随。
寻觅春天的踪迹400字
春姑娘带着生命和希望,来到了人间,她昼夜赶路,她穿过树林,飞过小溪,来到了人间,我们来到大自然寻找她的足迹!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发,鸟儿们欢快地在枝头唱着歌儿,仿佛在欢迎这春姑娘的到来;鱼儿在水里演绎这鲤鱼跳龙门的精彩表演,仿佛暗示着今天春天将更加得美好;小草羞涩地从地面探出头来,望见四周没人,便一下子蹦了出来,为景色增添一丝秀丽。
看,岸边的杨柳绿了,小草悄悄的从地里钻了出来,湖水泛着绿色,整个世界都闪着绿色的光晕,春风吹绿了大地,吹醒人们在这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瞧,牛毛似的细雨落在屋顶,屋顶上笼罩了一层烟雾;撒在湖面上,泛起层层的涟漪;滴在花瓣上,花儿显得越发娇艳;打在新芽上,芽儿微微颤动着,恰似一个顽皮的绿孩子在枝头跳舞。春雨洗刷出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此明澈,那般美丽。这个世界的人们如此矫健。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怀着一颗青春的心寻觅着春天的踪迹。一转身,却发现春天无处不在。美丽的春天,动人的春天,不如说是朝气蓬勃的春天。
寻觅春天的踪迹_春天作文1000字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出,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
春,穿一身绿色的衣裙,踏一辆绿色的车,摇一路绿色的铃来了……
春天在哪里?
春在河边。碧柳像一个个新娘,挂着一串串珍珠,随风摆动着那柔软纤细的腰肢。
春天在哪里?
春在河中。“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群群、一队队的小鸭子在池塘里戏水、捕食,河面上留下一层层水波,欢快的鸭子“嘎嘎”地叫着,简直像在开“戏水会”,热闹极了。
春天在哪里?
春在蒙蒙细雨中。春雨像线一样轻,像针一样细,淅淅沥沥地洒向大地。人们打着花伞,在大街小巷来回穿梭。远远望去,把把雨伞仿佛朵朵盛开的鲜花。在近处看,这伞五光十色,好似一道七色长虹从天际落到人间。雨后,各种树木经过春雨的洗濯,更加苍翠挺拔;草坪仿佛一块块绿地毯,而那朵朵野花就宛如点缀在地毯上的颗颗宝石。地上像抹了一层润滑油,一不小心,就会摔上一跤。这远近的各种美景交融在一起,仿佛一幅美妙绝伦的水墨画。
春天在哪里?
春在郊外。草长莺飞的二月天,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纷纷来到郊外。有的爷爷奶奶抱着如同掌上明珠的孙子;有的爸爸妈妈牵着天真可爱的小宝宝;还有的互相依偎着说着绵绵情话。在一块干净的地上,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即兴吟诗。饭菜吃毕,往草地上一躺,跷个二郎脚,仰望着那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别提有多惬意了。许多摄影爱好者,面对这不尽的春色,“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他们走向田野,走向山冈,走向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一缕缕阳光洒向大地,显得那么温暖明媚。微风吹来,感到虽有几分寒意,但已不是那么凛冽了。噢,春天来了!
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杨树的新叶圆圆的,前端突出一个小尖,远远望去,真像一个个绿色的小桃。花坛里,那毛茸茸的嫩叶摇摆着,仿佛无数只小手在向你招手致意。各种树儿都穿着绿装,披着融融春光,迎着悠悠春雨,翩翩地舞出婆娑的倩影。
春天来了,小河的水哗哗地流淌着,杨柳吐出了小芽,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欢呼着,大地到处都是绿的色彩,生机勃勃!
春天来了,公园的草地上,小草悄悄地钻出地面,东瞧瞧,西看看。春风吹过,小草对春风点点头,然后跳起舞来。春雨下了,小草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叶子更绿了。小草长得很快,没多久就把草坪铺满了。绿草中还有星星点点的黄花,多美的地毯呀!
春。恰似花样年华的少妇,舞动飘逸的罗裙,风情万种。
春。有似贵妇的典雅脱俗,风姿绰约。
春。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
春姑娘摇一路绿色的铃,蹬一辆绿色的车,驮一车绿色的梦,来了!绿了田野,绿了草地,绿了柳树,绿了万物……
春天,我爱你!

第三篇含绿的诗句:写作指导:标题、开头和结尾、衔接和过渡、交代和照应

含绿的诗句_写作指导:标题、开头和结尾、衔接和过渡、交代和照应


标题
拟标题的基本原则
观点先行:先有观点,后有标题。标题要能够直接反映观点,或者能把话题导向观点。一定要避免“文不对题”。
新颖生动:要有一定的创意,引人注目;同时要亲切平和,使人乐见。
简洁明了:题目不宜过长,也不宜过于含蓄,必要时要拟副标题。
一、改造法: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或在原话题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使之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
例:《广告让生活更精彩》 《生活——插播广告中》(话题《广告对生活的影响》)
《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没有错》《体味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情》、《为了幸福而努力》(话题《幸福》)
二、修辞法
1. 比喻式
《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
《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把“明月”比做“美好心灵”。
《凤凰的选择》,借凤凰而自喻,表达了自己愿在高考落榜后艰难历程中涅盘出新我的强烈愿望。
《别抱怨手上的牌》(“挫折”) 《点燃绿色的火焰》(“环保”)
《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孝”) 《我爱曲线的生活》(“关注生活”)
《广告里的鱼》(把观众比作鱼,愿者上钩,妙)
2.比拟式
《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
《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永不疲劳的责任》
《我是网,我怕谁》《你听见冰川的脚步声吗?》 《香烟的自白》《我是电》《树的“叹息”》
《谁的媚眼在风中飞》(把广告拟人化,大胆,泼辣)
3.双关式
如《灯》《药》《古井》《挑山工》等课题,言在此而意在彼。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又如:《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 《从心做起》(话题:亲情)等。
4.借代式
如《周庄,那一抹绿》,用—抹绿来借指周庄绿的天、绿的水、绿的房屋
《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寄托深情。
又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经历; 《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有创意。
5.引用式 文题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横看成岭侧成峰》(“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话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话题)
《映阶碧草自春色》(“孤独与幸福”话题)
引用流行歌词:《一笑而过》(“宽容”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素质教育”话题)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家庭”话题)
6、设问式 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
《老实人总是吃亏吗?》 《什么样的青春最美》 《“顺境出人才”吗?》等。
又如《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我是谁?》(“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等。
7、对偶式
《朋友最真,友情最贵》 《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梦绕吴山翠,情随湘水流》(“环保”话题)《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人生感悟”话题),
《斩断亲情,昭显正义》(“人与我”话题)等。
8、夸张式 如《那个障碍粉碎了我》(“挫折”话题)等
9、呼告式 《别了,漫画书!》(“书”话题) 《给生活加点苦吧!》(“关注生活”话题)
三、反常法(矛盾法)
逆向思维,力求出新:《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 《败了,多好》(“竞争”)
《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关注生活”)《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素质教育” )
《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耳目一新
《无情的父亲》、《说谎的老师》用形贬实褒手法反弹琵琶式的作文标题,反而能比正面选题更吸引人。
四、悬念法
《让脑袋作360度转动》,脑袋怎能360度转动,让人大生好奇之心,作者有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符号法
《1+1=?》、《金钱≠幸福》《爸爸+妈妈<我?》《成绩≠素质》
又如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生活-广告=?》(如果生活没有广告……)
六、仿用法
运用或模仿中外文学名着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仿用与引用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它对被仿用的对象进行了改造加工。
《广告为什么这样红》(仿用歌词) 《爱广告,爱精彩,爱生活 》(仿用广告)
《广告:让我欢喜让我忧》 (仿用歌词) 《广告,想说爱你不容易》 (仿用歌词)
《广告,今天你看了没有》 (仿用广告) 《未亡羊,先补牢》(仿用成语典故)
《信,还是不信,这是一个问题》(仿用名句)
七、缘起法 借某一故事或现实,交代话题 的缘起。
《从周庄的没落谈起》(和谐与发展) 《从脑白金的广告风波谈起》
八、适当使用副标题 在题目过于含蓄或晦涩时,可考虑使用副标题,这样明暗结合,使题目更加清楚。
鞋子与走路 ——和谐乃发展的前提
硬币的另一面 ——发展背后的和谐观
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篇章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好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能给篇章增色不少。
开头是作者思路的起点,关系着作者思路的发展。作为篇章的一个特殊部分,开头既要有利于篇章的展开,给全篇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又要有吸引人的力量,能够紧紧抓住读者。
一般说来,我们较多地提倡开头要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像古代笑话中“博士买驴,书卷三页,不见驴字”,说得虽有些夸张,但也足见写文章确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等,有的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有的直接接触文章的内容或所写的主要事件、人物等,都是开门见山的好例子。当然,也有先顾左右,缓缓入题的,也就是不直接接触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而是从相关的其他方面写起。例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先说明题目的由来,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鲁迅的《药》,以环境描写开头,为全文定下阴沉冷清的基调;孙犁的《荷花淀》,以景物描写开头,创设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等等,都是缓缓入题的好例子。
好的开头还要注意得体,也就是适合不同的语体。
应用文大体都有一定的模式,只要了解了这个模式,基本上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写下去了。比如书信,开头一般是称呼和表示问候的话语,然后表达写信的内容。有些人写信,问候以后还常常说“今天去信不为别的事,只因为……”,这是套话、废话,应该避免。试想,我们平时去商店购物,有谁会说“今天来贵店不为别的,只为……”,若真的这样说,岂不是迂腐透顶!
记叙文叙述一件事情,事情的经过是它的主体,事情的开端就可以作为开头,事情的结局就是它的结尾。大部分记叙文都采用这种方式,不必举例。也有变化的情况,如采用倒叙结构的,开头先交代事情的结局,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开端和经过。这种方式在小说里比较常见。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我”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祝福的景象以及见到祥林嫂和祥林嫂之死,然后由她的死引出对她“半生事迹”的回忆,就是把故事的结局作为篇章的开头的。
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开头也有一定的方式,大体有两种不同。如果是人家熟悉的,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说明对象,然后分层加以说明;或者直接提出自己的主张,然后分层加以论述。例如仇春霖《万紫千红的花》的开头:
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是由于花瓣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
文章一起笔就提出了说明的对象,直接入题。
如果内容是大家不熟悉的,就要作些阐释或相关的说明。例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写于30年代,是针对中国当时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写的。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抛出靶子,从传统的“闭关主义”和现实的“送去主义”写起,然后提出自己“拿来主义”的观点。因为有了这些相关内容的说明,读者才能明白作者的意思,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高考满分作文万能开头
  开头方法之一:开门见山话题点穿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诚信》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
  开头方法之二:引用名言文采凸现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汪国真
  哈姆莱特曾高呼:"人啊,看清你自己!"
  而我要说:"人啊,看清这个世界。"《2003年高考作文擦亮眼睛看世界》
  马克?吐温说过,"一只脚踩编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宽容,从这里开始》
  开头方法之三:排比点题铺排文气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奔驰原野;
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自由》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开头方法之四:故事寓言倍感新鲜
  有位母亲总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即使他在做服务员时打碎了不下十个碟子,做售票员第二次出车就丢了钱夹,做邮递员时竟把别人邮寄的信件给人家全送了回去。
  终于儿子去当兵了。三年后母亲自豪地去参加儿子的检阅仪式。人们望着走过的队伍哈哈大笑之时,母亲却激动地放声高喊,"哦--亲爱的保罗!他们都走错了,只有你走对了!"《感情亲疏影响对事物的认知》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这位学者的答话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赞同。《智慧的起点》
  开头方法之五:引用诗歌胜过空说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顾城
结尾是作者思路的终点,是篇章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作为篇章的一个特殊部分,结尾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收束全文,一个是加深读者的印象。也就是说,既要善于归纳总结,使篇章完整严谨,又要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产生深刻的印象。
许多篇章在结尾处概括全篇的主要内容,点明或深化篇章的中心,所谓“卒章显志”,有画龙点睛之妙。一般的文章常常采用这种方式。例如鲁迅《一件小事》的结尾: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这是在结尾处说明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点明写作本文的主旨。
有时,文章在开头点明中心,结尾再简单回应开头,再次强调或深化中心。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吴晗的《说谦虚》等。这在衔接和照应中已讲过,不多谈。
结尾也很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结尾是篇章的终结,但结尾又最忌真的终结,应该是文字虽完而意义还没有尽,还需要读者自己去咀嚼,去品味。文学作品结尾常常采用这种方式。例如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的结尾:
我放弃了竞选……提出了退出竞选的声明;并且由于满怀懊恼,信末签署了这样的下款:
“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小说以信末签署的下款结尾,语言含蓄,万千感慨,俱在其中,给人留下丰富的想像余地。
结尾最忌当结不结,画蛇添足。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由荷塘想到采莲,由采莲而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但作者没有接着说江南如何,而是戛然而止,突然说:“这样想着,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照应开头,简洁利落地收束了全文。夏丐尊、叶圣陶在《文章讲话》中曾举过魏学洢的《核舟记》的例子:
像《核舟记》统计了核舟所有人物器具的数目,接着说“而计其长不曾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已非常完整,把核舟的精巧表达得很明显的了。可是作者还要加上另外一个结尾,说“魏子详瞻既毕,诧曰:……”这实在是画蛇添足的勾当。从前人往往喜欢这么做,以为有了这一发挥,虽然记述小东西,也可以即小见大。不知道这么一个结尾以后的结尾无非说明那个桃核极小而雕刻极精,至可惊异罢了,而这是不必特别说明的,因为全篇的记述都暗示着这层意思。作者偏要格外讨好,反而教人起一种不统一的感觉。
不光从前的人喜欢发挥微言大义,现在的文章也常常有这样的文字。我们一些翻译过来的作品,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如果以老葛朗台临终前说的那句话“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收束全文,不仅能使老葛朗台的吝啬性格得到充分的刻画,而且能给读者留下不尽的余味。但作者却偏偏要加上“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确有画蛇添足之感。又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尾的议论,必要性也不大,尽可以不要。
作文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如何写好结尾,提高作文的质量呢?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自然收束式特别适用于考场作文。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学生优秀作文结尾推荐:
①伴着夕阳,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天目湖。
②我和她已经有好几年没相见了,但只要想到这件事,她那可爱的模样便又浮现在眼前。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学生优秀作文结尾推荐:
①(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②(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学生优秀作文结尾推荐:
①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高考满分作文)
②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考场满分作文)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学生优秀作文结尾推荐:
①“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考场满分作文)
②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考场满分作文)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点题式结尾”、“发问式结尾”、“启发式结尾”、“评价式结尾”、“展望未来结尾法“等,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技巧点拨:?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词急切,个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技巧三: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技巧点拨:?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最后再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选自陕西中考满分文《阅读身边的人》)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选自四川内江中考满分文《创造美好的明天》)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技巧点拨:?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技巧点拨:?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衔接和过渡 ——段与段之间(一)
  把不同的段落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篇章,段落之间语意要连贯。要做到语意连贯,可以使用一些衔接或过渡的方法。
衔接是利用一定的词语或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常常用在意思联系比较紧密的段与段之间,使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主要有意合和关联两种。
意合,就是相邻的段与段之间靠一定的语义关系自然组合。例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前两段: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得到。
前一段写马克思的去世,后一段写他去世所造成的损失,两段语意自然衔接,用的就是意合。
关联,就是相邻的段与段之间用一定的语言材料衔接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联方式:
一种是在段与段之间用表示次序(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连接。例如夏衍的《包身工》,每写一段包身工的生活,开头先交代时间:“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四点半之后,当晨光初显的时候……”,“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这样,时间线索时隐时现,思路十分清晰。此外,在分析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时,还用表示顺序的“第一”“第二”“第三”等,衔接得非常好。这样的衔接在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规章类应用文或科技论文中用得比较多。
一种是在段与段之间用表示顺接(如于是、所以、因此等)或反接(如然而、但是、可是等)的关联词语来连接。例如鲁迅的《祝福》,前两段写回到鲁镇的情形,段尾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第三段紧跟着说:“况且,一想到昨天遇到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这是用“况且”表示两段的递进关系。又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第四部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一段先说有人遇害而我有些怀疑;第二段开头用“然而”转折,说明我的怀疑不对,她们的被杀是事实;后边两段虽然各有一句,但作者让它们独立成段,并且在开头使用“但”字连接,最后一段是作者由此引发的议论。关联词语的使用,使得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自然,作者的愤怒之情也溢于言表。
一种是利用某些意思有联系的词语连接,包括同一词语、同义词语、反义词语等。例如唐弢的《同志的信任》,第一段从鲁迅同陌生女子见面写起,写到“自己也立刻带着纸包和那封信,急急忙忙走回家里”;第二段紧接着写“灯下,他打开纸包”,结尾处写到“纸上立刻现出了淡淡的字迹”;第三段马上又写“这是……一封信”。这样前后衔接,连贯自然。又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问“我”死后的一家人能否见面时,“我”在那一段的结尾处说:“其实,究竟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然后顺着这句话用一段说明自己当时的心理,中间又说:“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下一段接着又说:“‘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三段用相同的话语前后关联,使得文章思路不断,连贯自然。
还有一种是利用意思有联系的句子相衔接,如同一句式、同义句式、相近的句式或反义句式等。诗歌常常采用这种衔接方法。例如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其中四段都用“我们对着……喊:周总理——”开头,不仅使篇章层次清晰,意思表达连续不断,而且衔接得非常紧密。其他文章也常常使用这种衔接方式。例如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
他去卖什么?卖油绳。……
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
开始写陈奂生“悠悠上城来”,接着三段分别用设问句开头,相同的句式,将三个段落巧妙地衔接在一起。
过渡是利用过渡段或过渡句巧妙连接,常常用在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与段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等。
过渡可以使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这就是过渡段。过渡段一般比较短小,大多是一句话或一个句群。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先叙述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情况,然后写道: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这句话就是一个过渡段,它把叙述的重点由东京自然地过渡到了仙台,使上下两层意思连接紧密。又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先用四段批判“送去主义”,接着另起一段说: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个过渡段,先总结上文,结束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引出下文,正式提出“拿来主义”。这样,就把上下两段意思自然而然地连接了起来。
过渡也可以使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这就是过渡句。过渡句常常用在上一段的结尾或下一段的开头。例如杨朔的《海市》,先写海市美景,接着写这一次来得不是时候,然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过渡:
可是海市不出来,难道我们不能到海市经常出现的地方去寻寻看吗?也许能寻得见呢。
“海市不出来”与上文相联系,写虚幻的海市;“也许能寻得见呢”,为下文写真的海市做铺垫。又如茅盾的《风景谈》,第一段写星星峡外的沙漠风光,由此引出“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下一段开头紧跟着说:“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这句话就是过渡句,用来引出下文,使前后两段衔接紧密。
浅谈文章的衔接和过渡  
要叙述清楚一件事,或说明白一个道理,就需要将有关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或若干段落来进行。从形式上看,一篇文章的构成,就是把总体或整体材料分成若干先后、大小、轻重等各部分,然后再重新组合起来。把前后两个层次或段落按不同的方式“凑”在一起,就是衔接,这些衔接部分需要用过渡性文字来“缝合”起来。过渡就是“针线”,它的作用相当于纽带、桥梁或接榫处,从而使文章内容承上启下,意脉连贯,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便读者理解文意。如果不用过渡,则使文章的每一个层次或段落的内容成为“断线之珠”,再好的内容也因此而大为失色。  
文章的层次或段落间,衔接有衔接的方式,过渡有过渡的方法,但二者是有联系的:衔接方式有赖于过渡方法,有什么样的衔接方式,就应有什么样的过渡方法;过渡是衔接的重要手段,没有过渡,往往无法衔接。一、文章的正接式衔接及其过渡方法  
正接式是文章的一种自然的衔接方式,即把两层次或段落按照自身先后的顺序进行衔接,故亦称顺接式。正接式衔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衔接。如果全文的层次皆用这种方式衔接,其结构即属于纵式方式。换言之,凡纵式结构的文章的层次衔接皆属于这种情况。但这种衔接方式也在其他结构形式的文章中以局部形式存在。这种衔接方式一般多用诸如“以后”、“第二天”、“明年”、“十年过去了”等时间性的词语作为过渡。
2、按照因果关系安排的前后两个层次或段落,即前一个层次或段落是后一个层次或段落的原因,后一个一个层次或段落是前一个层次或段落的结果。这种衔接方式往往使用诸如“所以”、“正因如此”、“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等连接性词语或语式作为过渡。  
3、按照递进关系安排前后两个层次或段落。如果全文的层次皆以这种方式安排,那么文章的结构即属于递进式结构,可见凡递进式结构文章中层次衔接,皆属于这种方式。它在其他结构形式的文章中,也可以局部运用。这种衔接方式往往使用诸如“不仅……而且”、“进一步”、“再说”、“况且”等关联词语或语式作为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正接式的种种衔接方式都可以倒过来使用。  
二、平接式衔接方式及其过渡法  
在文章的内容上,如果两个层次间的内容由总到分,由分到总,或者单纯并列衔接,均可视为平接式。  平接式衔接方式多运用于总分式或并列式文章结构之中。这种衔接方式往往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让我们先讲几个小故事吧”等过渡。  
由分到总的衔接方式则常常使用诸如“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总括式词语或语句、段落过渡。至于并列性衔接方式一般多用“其次”、“再次”、“复次”、“另外”等联接性词语作为过渡,或者干脆就用序数性词语作为过渡。 
三、反接过渡衔接方式及过渡法  
如何把相反的内容衔起来,正是考验一个人文字驾驭高低之处。善于驾驭文字的作者,往往也是善于承接文意者,他们往往也能够把相反的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  
所谓反接式,就是使两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既不正,又不平,借以造成一种相互矛盾或对立关系。古人称反接为“逆接”或“转笔”。反接式可以分为反起正接式和正起反接式两种具体方式。  
反起正接式前面的层次或段落是被作者否定或需要排除的内容,后面层次的内容或段落才是作者本意所在。前面层次或段落中被否定的内容,可以是作者要批评、反对的,也可以是作者最初的误会等。前面层次或段落中需要排除的内容,可以是某一事物的缺点、短处,在讲这一事物的优点、长处之前,先从短处讲起,再将其排除出去。某些调查报告、批评性的议论文,经常使用这种衔接方式。  
与反起正接式相反,正起抒接式前面的层次或段落内容是从正面说起,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后面层次或内容却抛开正面的内容,从反面承接,提出相反或相对立的内容。如贾谊的《论积贮疏》一文,开头引管仲的话说:“他廪实而知礼节”,意思是说,粮食对于治国安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一层意思,是正起。下面作者接着提出“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这一过渡句,大讲如果不采取粮食积贮的措施,将产生怎样不堪设想的后果,这是反接。因此是正起反接式。在这种衔接方式中,反接层次或段落虽然提出了反意,但必须将反意否定掉,最后达到充分肯定的目的。这种衔接方式有利于议论说理,故在议论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常用带有“但是”、“然而”、“不过”等转折性词语作为过渡。  
衔接方式中的正接式和平接式的优点是合乎作者和读者的正常思维顺序,所以,既有利于作者思路顺利展开,又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但缺点是,如果一篇文章中总是运用这种方式,则易使文章结构平铺起叙,显得呆板化,在作者思路的开拓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反接式则能避免这些不足,特别是正起反接式的优点更这突出。  
当然,在同一篇文章中,并不总是运用一种衔方式,而是经常是几种衔方式的交替使用。是否需要使用反接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交代和照应
——段与段之间(二)
交代和照应是指内容之间的联系说的,是使篇章完整周密的重要方法。一个好的篇章,不仅要注意段与段的衔接,层与层的连贯,还要注意前后的交代和照应。
交代是指前边某个地方对后边将要出现的事情作适当的交代,以免后边出现得太突然;照应是指后边某个地方对前边交代过的事情作必要的呼应,以免前边交代的事情没有着落。前有交代后有照应,篇章才能周密、完整。如果前面写了后面没有照应,就会使交代落空,成为多余的东西;相反,如果后面写的前面没有交代,就会让人觉得突然,不好理解。下边介绍几种常见的交代和照应的方法。
一种是内容与题目照应。篇章的内容和题目相照应,或揭示标题的含义,或突出篇章的中心。这种照应,有时是在开头点题,有时是在结尾扣题,有时则是在整篇中随时和题目照应。例如朱自清的《绿》就在开头和结尾两次点题: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开头)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结尾)
开头点出梅雨潭的绿,结尾再次点题,表达对绿的赞美、惊异之情。又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全篇几次写到“梨花”: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这是第一次,写自然界中的梨花,与题目相照应。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原来对面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这是第二次,从自然界的梨花写到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点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再次与题目照应。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这是第三次,把自然界的梨花与名叫梨花的小姑娘绾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是第四次,结尾引用诗句,双关“梨花”,点明题意。这种随时的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脉络清晰。
一种是结尾与开头照应。结尾与开头照应得好,能够“首尾圆合”,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照应的例子很多。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开头)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结尾)
开头从心里不宁静,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写到“妻哼着眠歌”,我“带上门出去”;结尾则说不觉已到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妻已睡熟好久了”,照应周密。吴晗的《说谦虚》用格言“谦受益,满招损”开头,以格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结尾,不仅形式上都是格言,而且内容上互相照应、补充,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还有一种是行文中前后照应。前边先交代一下,后边或换一个说法,或说明结局,使内容深入。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前边写到: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结尾处又说: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前边先介绍外貌及声调,后边说它们对自己的鞭策,照应周密。又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与白莽第二次相见时,说到“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这是交代。到第三次相见时,先说柔石告诉他书被没收了,再说“我”感到“痛惜”,最后说明是什么书,书的由来,表明痛惜的原因,这些都是照应。
有时,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前后照应,使得篇章前后语断意不断,完整周密。例如鲁迅的《祝福》,先从旧历年底写起,点出“我”在这一天回到鲁镇,然后写鲁镇的祝福景象,最后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接着,用“况且”进一层引出祥林嫂的事情,叙述我和祥林嫂的最后一次见面;叙述完后,重复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相同句子的前后照应,不仅强调了语意重点,而且使篇章层次清晰,意思表达连续不断。

上一篇:成千上万造句4篇
下一篇:wwwwhzkbcn1篇

扩展阅读文章

爱情名言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爱情名言推荐文章

爱情名言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