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乡是7篇
篇一:[孔子的故乡是]家乡名人——孔子_500字
“孔子”这个字眼,我相信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孔子,春秋末期鲁国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时父亲离世,撇下这孤儿寡母。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虽然母亲留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地漂泊在世,但是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孔子却免费教育他们,一文不收,只希望自己教育出的学生将来能出人头地。
不只是中国,其他国家的人也了解孔子不少,他一生教过多达三千名学生,而着名的就有七十几个。许多国家,还创办了孔子教育学校,这说明孔子思想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他55岁时率弟子一起周游其他列国,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介绍给其他列国,可是他们一行人在周游过程中多次被困遇险。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可以将它理解为对人的关心,"义"则是道德,他讲求学生道德好,对他人关心关爱,他的学生把他说的名言警句记录下来,流传至今。孔子的《论语》是我们小学生必读的经典书目。
孔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用自己的行动使自己被后人评为“世界文人之首”。他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填上了浓重的一笔,也在许多人的心中深深地刻下了两个字——孔子。
六年级:赵蕾
篇二:[孔子的故乡是]文化齐鲁_800字
山东是一个充满文化的地方。
我们山东有孔子的故乡曲阜。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孔子以好学着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山东有东岳之首泰山。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神山、文化宝库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着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表3),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这只是山东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很多。
山东潍坊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五年级:邱文悦
篇三:[孔子的故乡是]曲阜之旅_600字
每年端午节,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去旅行。今年,我们一起去了孔子的故乡——曲阜。
曲阜素有“孔子故里,东方圣城”的美称,它不仅是黄帝的出生地,还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国都。每个到曲阜旅游的人都一定会去“三孔”,“三孔”可不是三个孔,而是孔庙、孔府、孔林三个着名的景点。
我们首先来到了“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是我国三大古建筑之一。走进孔庙的第一道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耸的城墙,上面写着4个字:万仞宫墙。人们将宫墙比作学问,孔子的学问很高,足有万仞,因而命名“万仞宫墙”。城墙上插着一面面高大的旗帜,好不威风!
走进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门坊,这些都是古代皇帝为了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有的上面写着“金声玉振”,有的写着“太和元气”,还有的写着“至圣庙”。我问导游姐姐,“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她回答说:“金声和玉振都是古代的乐器,金声在音乐的开始演奏,玉振在音乐的结束演奏,‘金声玉振’表示孔子的思想完美无缺,像一首完整的乐曲。”“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孔庙内古木参天,翠柏苍松,让人感到庄严肃穆。孔庙内还有许许多多的石碑,也是历代皇帝为了纪念孔子而修建的。
接着我们还去了孔府和孔林,分别是孔子后代居住的地方以及孔家墓地。
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曲阜,望着古老的城门、斑驳的城墙、巍峨的庙堂、千年的古树……我默默地想:“再见了!曲阜!作为中国人,我为你骄傲!
三年级:HYY
篇四:[孔子的故乡是]游记——寻梦齐鲁
寻梦齐鲁
——孔子故乡游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研读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已经有一年多了。每次念到这《论语》的第一句,心中就油然而生对这位先哲的敬仰。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里,我们走出书本,带着对先哲的敬意,来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追寻圣人的足迹。
长途跋涉之后,我们学悦传统文化俱乐部一行人来到了孔庙。只见高高的灰色城墙里,坐落着一个个庄严高大的殿堂,一棵棵千年古柏静静地矗立在四周,守护着孔庙,让这个文化圣地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番参观之后,我们一行人来到大成殿前参加“祭孔大典”。我们庄重地带上深蓝色的礼帽,穿上宽大的礼服,跟随着祭官,来到了圣坛前。在主祭官和陪祭官们带领下,我们恭立于至圣先师孔子像前,以谨怀追远虔诚之心,告夫子在天之灵,祭曰:“倡述和谐,克勤克俭;用力至勤,不畏艰辛;继承传统,重任于肩;克己复礼,大道永传!……”
在悠扬厚重的古音中,我们追随千年儒魂,仿佛那位学识渊博,致力传经布道,追求礼邦之国的孔圣人,正在向我们孜孜不倦地教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近者悦,远者来。”
……
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也。于是在祭孔大典结束后,我们追随着圣人的足迹来到了泰山。高耸入云的泰山,远看犹如擎天柱一般撑出了齐鲁的天地。站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曾经站过的玉皇顶峰,我眺望四周,只见茫茫云海下,万物皆远而小,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不禁心如云海,感慨万千。
我们中华民族有如此壮丽的景观,如此深厚的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为此自豪,更应该学习优秀的古代文化经典。但是,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忘了崇尚的理想千年的教诲,把我们中华民族最为自豪的传统,精华的文化和精髓都给遗忘了。我想,我们莘莘学子应该重任于肩,继承传统,并学以致用,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强盛之邦,到那时我们每一个龙的传人的胸中一定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了!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预备(4)班 傅子越
篇五:[孔子的故乡是]家乡的古迹_650字
我家乡的古迹有很多:三星堆博物馆、白马关、玉皇观......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德阳孔庙。
孔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建成的。一走进孔庙,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古老的墙。这座墙叫“万仞宫墙”,它建于清咸丰初年,长30米,宽1.4米,高11.64米。万仞宫墙上雕刻着一些龙,远远望去看不见什么东西,走进乍一看才发现,可见雕刻十分精密,两条巨龙威风凛凛的矗立在黄色的琉璃瓦顶之上。“万仞宫墙”这个名字的来历源于孔子的弟子子贡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再往左边一看,没错,眼前这几座威风凛凛的大门就是“棂星门”。棂星门建于1851年,长20.8米,宽1.9米,高9.9米。大门周围还衬托着几座小门,颇像将军身旁站着几个士兵。棂星门上高高竖立着八根柱子,被称为“八柱五间五楼冲天柱式石牌坊”。棂星门上到处都有浮雕,柱子上的浮雕是龙。其它部分上的浮雕则有凤、鱼、花卉、走禽等图案。它们各形各异,栩栩如生!
孔庙孔庙,肯定是跟孔子有关的庙宇。穿过一段长长的石板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东配殿。一进东配殿,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金光闪闪的“仁”字。走近一看,“仁”字周围有两个圆柱,圆柱上都刻着《论语》选段: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旁边还有着关于“孝”、“忠”、“义”、“信”的牌匾。这正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所在,告诉人们做人一定要“孝”、“忠”、“义”、“信”。
不知不觉,已经参观完了孔庙。但孔子的教育思想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六年级:黄茜莼
篇六:[孔子的故乡是]三季人的故事
什么叫做三季人?看完三季人的故事,你就知道,没有什么可以主宰你的情绪。与人交往,切记:千万别跟三季人较劲!因为,有句话,叫做“夏虫不可以语冰”。
我在孔子老家曲阜听过一个故事,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大家不妨先听听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呀?”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希望大家不要说这是真的,也不要说这是假的,因为真假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要关心的,是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考据是真是假,那是专家的事情,不是我们的事。这个故事不管是真还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我有很多的朋友听我讲了这个故事以后,变得很开心,碰到我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篇七:[孔子的故乡是]圆通的智慧 诚信的起点_1200字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段话的大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说,治理国家需要些什么,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可靠的国防兵力、人民的信任就足够啦!子贡就说,如果不得已必须在这三个中去掉一个,哪个为先呢?孔子就说,不要强大的武力了。子贡继续问道,如果不得已又必须在这两个之间去掉一个,那个为先呢?孔子说:充裕的粮食吧!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但治国没有信是不行的。
这个典故一直被看成是儒家重信的经典,实事上,在儒家的经典中不乏这样的对话。
可是,在孔子的老家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弟子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人,问他:“你是谁?”。这个扫地的人就很骄傲的说:“我是孔子的弟子。”来者就很开心的说,“那我可不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呐?”扫地的人就说,“当然。”“你说一年又几季啊?”“这还用问,当然是四季啦!”“不对,是三季!”扫地者对于这个人感到不可理喻。可是来人却很执着,说:“我们打个赌吧!如果一年是三季,你给我磕三个头;如果一年有四季,我给你磕三个头。”这时,孔子正好出来了,知道事情原委之后,就说:“一年有三季”。扫地的人只好磕头了。等那个拜访者走后,他就问老师为什么一年是三季啊。孔子笑着告诉他,你没看见那个人是绿色的吗?他是只蚱蜢。蚱蜢一年只活春、夏、秋三季,怎么会相信一年有四季啊?你和他辩论能辩论的清吗?
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孔子。他是圣人啊,怎么可以不诚实呢?其实,这就是一种古老的圆通的智慧,此乃大境界也!
从西学东渐以来,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多的西方的理念,我们一心追求着精确,我们执着于征服,我们喜欢说“有志者、事竟成”。所以,我们喜欢上了“赶”、爱上了“超”。与此同时,当代的我们面对着从未有过的来自诚信的挑战。
从我们民族哲学的始祖《易》开始,已经在解决这一问题了。孔子读懂了它,成了古今一圣。也许您会疑惑,那不是不诚信吗?也许您忘了,孔子也曾说过,如果事必诚信,是小人的作为。
比如说,历史上改朝换代了,取代旧王朝的新王朝就会网罗一批人才,这其中有不少是前朝旧臣。我们民族中那些值得我们悼念的不仅仅是那些死节者,也有那些顺应潮流的人。这就不同于日本的武士道,他们只讲诚,不懂义,没有我们圆通的智慧,所以才会做出惨绝人寰的事情。
所以,在你讲诚信的时候,记得圆通为先,诚信在后,这才是真正的诚信。
陕西延安中学高三:米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