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感10篇
(1) [听课随感]听课有感——自信是需要培养的
昨天应朋友之邀,听了一堂关于亲子教育的课程,感受颇深,虽然坐在那里将近三个小时,屁股疼的不能行,宝宝还在肚子里猛劲翻腾,但还是坚持到最后。。。
我即将成为孩子的妈妈,在对待孩子教育这一块,是相对上心的,因为与之前所受的教育相比,未来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教育要大拇指教育法,要懂得尊重孩子,以培养其个性;鼓励和欣赏孩子以培养孩子的自信!不要以为自己家的孩子有多乖,是好事,老师说,如果那样,坏大事了,将来一定是啃老族,很乖嘛,很听话,什么事情都想依赖父母,未来是孩子们个性张扬的时代,千万不要扼杀了孩子童真的天性!
谈到此,我真的是有很深的感受,现在有多少家庭教育孩子依然是以谁家孩子有多乖,多听话为自豪,未来真的是不要再幻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乖乖女、乖宝宝。
当老师发问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很多人说,血缘关系、亲密关系。。。老师说没错的,并谈到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我与他人这样的关系,那我听懂了,是一种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很多父母都会认为是“我的孩子”,这样就成了从属关系了,就会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因为“你是我的”,试想,这有多么可怕!这不正扼杀了孩子的思想了吗?这点是我没想到的,我也会理所应当地以为,孩子就是我的,就必须听我的!
谈到尊重孩子,为什么要尊重呢?因为是他人,因为是并列的关系,作父母的就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的,证明的好了,就流芳百世抑或遗臭万年,证明的不好就传三代吧,哈哈,这话讲的真好,是啊,有谁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努力着。。。孩子哭闹也是向身边的人示意他的存在,他的需求,作为成人工作了不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存在而争执吗?爱人之间不也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呕气吗?尊重不是任其肆以妄为,尊重是依据孩子的个性发辉来加以疏导,就像治理洪水,一味地堵是断不可取的,要加以疏通,教育孩子更应如此!
其次,从小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自己的、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试想如果没有责任心那岂不是对人对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老师讲到外国家庭会见客人时,就会向客人一一介绍自己的孩子,并大名称呼,这点真是不同于国人,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躲在小屋里不要打扰大人的谈话,记得我小时候,父亲是比较开明的,记得父亲的同事来家作客,他就会介绍说,这是我家老大**,这是我家二女儿**,这是我家三妮,每次说到我言语中充满着喜悦,说我学习好,字写的也好等等,事实证明,经常夸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大有益处,我的哥哥和妹妹都不经常得到父母的表扬,于是我越发的争气、越发的有自信,我想自信真的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老师谈到自信说,我们为什么不自信呢?你可知道,父亲的精子有几十亿而只有那么一个跑得最快,战胜了我们几十亿的兄弟姐妹,穿越重重障碍找到卵子相结合成为受精卵才有了我们,如果我们几十亿兄弟姐妹哪一个跑得比我们还快,那就不会有我们了,哈哈,真的是妙啊!没有想到,太没有想到了!在娘胎里你都是那么勇敢和自信,怎么生下来你就不自信了呢?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大概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吧,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我想大概一定是如此的,呵呵。
写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但还有一点我的感受,那就是一个家庭温暖和谐与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试想,如果孩子生长在一个充满了争吵、哭泣、闹腾这样的家庭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的不利,幼小的心灵蒙受着屈辱,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心里一定是不健康的,是阴暗的,而不是阳光的、开朗的,似乎比躯体的不健康更可怕。这样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吗?懂得给孩子一个敞开的、温暖的氛围吗?哪有时间和心思去教育孩子呢?真的是不敢想!我想,不仅孩子心里不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自私、自闭、没有责任心!所以,如果未来我家小宝找对象,我一定要考察对方的家庭如何,如果家庭不和谐,是断不可取的,呵呵,咱专政也专政这么一次!
(2) [听课随感]读《听评课——一种新范示》有感_1200字
高淳县实验小学 叶 红
读过崔允郭教授《听评课——一种新范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专业”和“合作”这两大关键词,现联系我校听评课情况,提出一点粗浅看法。
一、 我校听评课现状分析。
(一)任务取向,疲于应付。
大部分教师听评课的出发点是基于学校教学考核制度,或自己一些岗位考核
要求,为完成规定任务而听评,这项工作成了一项作业、一种负担。在听课过程中常常难以专心致志,难以带着问题思考,纯粹是一种应付态度。
(二)目标不明,劳而无功。
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一定要求,明确了听评课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参与这项工作有一定的主动性,但由于目标不够明确,方法不得当,存在随意性,在不熟悉执教内容的情况下,仅凭着一种学习的热情进入课堂,虽然听了也记了,但走出教室却是茫然若失、一头雾水,评课时也只能盲从,或者说些无关痛痒的皮毛话。
(三)缺乏重视,不够专业。
目前,课程改革的中心仍是关注课堂,听评课则是作为一种促进手段,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定位于“校本”,隶属于“教学管理”领域。广大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引领,缺乏专业技能的培训。往往误以为教学能手、理论家、领导就是听评课专业人士,不去研究听评课的专业含量,将它提升到应有高度。
(四)貌合神离,不合而作。
执教者与听评者之间的关系也走入了一大误区,难以站在同一高度,听评者往往戴着有色眼镜,带着“崇拜”或“挑刺”的心态进课堂,而执教者则可能成为“模式范本”,也可能成为“待宰的羔羊”。上的上,听的听,评的评,任务相对独立。长期下去,执教者常常孤军奋战,将上课当成一种压力,一场孤立无援的战争,而听评者往往难以从合作的角度送去人文关怀。
二、 几点建议。
(一) 提供专业引领,改变听评课随意性。
作为学校层面,应提供帮助,尽可能聘请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具备一定
理论水平的专家对广大教师进行听评课知识技能的培训;而教师自身应加强学习,以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武装自己。
(二) 抓好三个环节,增强听评课合作性。
崔教授研究成果中强调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中教者、听者、评者的
合作,这一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课前会议,共同对执教内容加以分析,执教者说课,而准备听课的同志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明确自己在听课时应观察的要点,这样就共同经历了一个准备过程。
在课堂上,听课者根据自己确立的观察要点,加以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
课后及时召开会议,先由执教者发表执教感言,提出反思型自评意见,听课教师则根据自己的观察要点充分发表意见,也可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
这三个环节,看来似乎需要牵涉教师很多精力,但如果每一学期能认真开展几次,对于教师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3) [听课随感]观《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有感_1200字
时光流逝,期中考已经过去三个多星期,再过几个星期,令人振奋人心的期中考就要来啦!你已经准备“上战场”了吗?没有的话,就让我来告诉你考高分的秘籍吧!
考高分,无疑是所有学生的愿望,想考高分,可是要讲究方法的哦!为此,我总结出来几个要点:学习有计划;上课认真听讲;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复习;作业认真完成。
下面让我为你分析分析吧!
学习有计划:每天晚上写作业时会不会觉得心里很烦,根本静不下来,写着这科作业想着那科作业,最后不仅写得晚,并且效率低,错误率高。这是因为你没有制定好合理的学习计划,制作好学习计划,能够使你晚上的时间安排疏密有致,事半而功倍,对于学习拖拉,动作慢,写完作业不知要干嘛的同学有显着的效果。最最重要的是它能够保证你当天功课预习到,隔天功课预习到。但前提是:有严格按计划实行。
上课认真听讲:上课最起码要做到“五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眼到:眼睛要时刻盯着老师,盯着黑板,不要错过每一张幻灯片,不能东张西望。耳到:耳朵要听清楚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特别是老师重复的话,因为那很可能就是考试的考点以及知识点。手到:手到不是让你做小动作,是让你做笔记,有同学整节课都在记笔记,老师说的都没有听到,真正的好笔记,应该是老师讲的知识点,上课还是以思考最重要。口到:口到不是让你和同桌讨论或说话,而是让你积极回答问题。在我看来,心到是最重要的。心到就是专心听课,时刻要开动脑筋,多想想为什么,不懂时及时问老师,心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否则,你很快就会掉队。
课前做好预习:预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课的内容,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提前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隔天上课时能更有针对性的听课。预习步骤:1。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老师明天要上什么课2。预习时可以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就知识,以便查漏补缺,能够在明天听讲时特别注意3。可以采用作业前置法,预习完后把隔天练习拿出来练一练,不懂的问题或做错的题目以便明天上课时更加认真听讲。
课后及时复习:根据专家研究证明,一个知识点当天如果不复习,就会把这个知识点忘掉一半以上。因此,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有效方法。有的同学复习时只是把书翻一翻,然后就把本子丢在一边。这样做和没复习一模一样。真正的复习是:1。把老师讲的内容先回想一遍,再翻书看2。整理笔记,理清重点,难点,易错点,知识点3。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当天学完当天背诵4。数学多做题4。生物,地理要多看图并理解。
认真写作业:把每一次作业当做考试。作业是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所以,不要边看书边做题,这样写没有意义,复习后再做题,不会的题先不写,先做其他题目,写完在思考。这一套方法对于考试有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想要考得好,必须把上面几点落实好,不是说说就忘。只要肯努力,多用心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加上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一:凌乱了的乖乖女
(4) [听课随感]读《小故事大道理》有感_400字
让我们默想: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有相同的气味。我们靠近带有玫瑰味的泥土,不但能吸收它的芬芳,也能成为带给别人香味的玫瑰。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新闻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学习特别好,每次考试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但他交错了朋友。他的朋友不但教会了他上网,还教会他吸烟、喝酒、赌博,甚至带他去拦路抢劫。就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步步滑向了犯罪的深渊。由此可见,交朋友有多么重要!
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也是这个道理。还听到过一个与上文截然相反的例子: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从不听课,但他也不捣乱,只要一上课就睡觉,每次考试都是坐底,是个令所有老师头疼的角色。一次座位大动之后,他和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坐在了一起。有一天,他突发奇想,问了同桌一个问题,同桌给他认真解答之后,他觉得很有趣,便开始听课,渐渐爱上了学习,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居然上到了中游,每位代课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见,交朋友有多么重要!
(5) [听课随感]爱的网——读【狗牙雨】有感_900字
说起曹文轩,大家可是人尽皆知,因为曹文轩叔叔写的小说有:《大风车》、《青铜葵花》、《草房子》、《红瓦》……等系列,今天我又看了曹文轩写的小说《狗牙雨》。书中每一篇故事的主人公都有一些悲惨遭遇,使人不禁感到同情,一股悲痛之情油然而生。
其中第一个故事《狗牙雨》,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杜元潮,在他三岁的那一年,他妈妈被洪水冲走了,他和爸爸坐在棺材盖上,随着大水漂行了两个白天一个黑夜,漂到了油麻地。给程瑶田富人家里做了长工。从而遇见了邱子东和程瑶田的女儿程采芹。邱子东这个小孩十分可恨,他仗着他们家有很富有就老是欺负杜元潮,而杜元潮也不和他斤斤计较。他们玩得十分快乐。有一次邱子东因为杜元潮不和他玩而被他们推进了刚挖的棺材地里,在棺材里他就像一只落水的小狗,天空下起了雨,雨的外形就像狗的牙齿一样锋利,砸在地上印出一个个小坑,砸在身上就似乎被小石头扔中。他爬却怕爬不出去,任由雨打在他的衣襟上,十分可怜,痛苦!后来因为他与主人家的女儿程采芹关系太好,被赶出了程家大院。杜少岩带领着杜元潮走出了程家大院,而杜元潮一再询问父亲:“为何我们要离开程家大院?为何我们要离开程家大院?”,杜少岩一起之下把杜元潮一巴掌打到了河里,从此以后,杜元潮成了一位口吃,但他还是询问父亲:“为……何……我们……要……离开……程家……大……院,为……何……我们……要……离开……程家……大……院”这是十分悲惨的一个故事,催人泪下!我心里想: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孩,生活在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送我上好的学校,每天和同学们开心、快乐的学习。所以我们更应想想自己,现在条件是这样的优越,我却——哎!不该啊!所以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做一个认真听课,上课不开小差,爱学习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做到: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同伴和睦。我还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们应该向杜元潮学习。好好学习才是呀!同时我为杜元潮的遭遇感到悲惨和凄凉。
在曹文轩的笔下,杜元潮经历了一段丰富而悲惨的人生,他遇见了程采芹,而最后有成了口吃,他的一生波澜曲折,可是一位孩子总是有着一颗童心,他们敢做,敢想,因为他们天真无邪,希望我们自己的人生不要荒废,不要浪费自己的光阴,人生是宝贵的,最是看你如何抓住人生。
林晶晶
浙江温州乐清市乐成第一小学五年级:林晶晶
(6) [听课随感]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_900字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课题,但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流利地回答: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但广大教师恰恰对备课、上课和评课这些日常的工作感到茫然,在课堂实践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老教材能体现新理念吗?如何体现开放?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怎样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如何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黑板还要不要?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怎么办?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说明“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和“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仍然是他们最为关心而又把握不定的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就难免看到一些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做法。
本书作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陈述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怎样上好课,怎样备好课。而下篇则以一个个案例为主,从案例中分析,透视,反思,从一个个课堂片段中理解新课程,新数学,针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而解决的。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以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旁观者的身份去感悟课堂,从许多的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件,有些是课堂教学创新的亮点,也有些是令人惋惜的课堂败笔,但他们都是来自于外我们对课堂的潜心探索和事件,都曾是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过里程碑意义。通过这些案例,本书的作者用心感悟,他的体会与思考,都有着冷静和理性的思考。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来自第一线,来自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财富。
看了这本书,让我感悟到:每一个人的一生所拥有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所做工作的数量和业绩相差就比较悬殊。这就要看一个人做事是否有恒心和勤奋的程度。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勤看、勤听、勤记、勤问,就能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7) [听课随感]读《且慢举左手》有感_800字
今天,我阅读了一篇名为《且慢举左手》的文章,并被这篇文章所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时,也引起了我不少的思考。
文章的内容大体如下: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在不断提升和改进,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的同时,其中的人文关怀也值得我们反思。为何这样说呢?原因是文中的作者在一次听课中发现一个小男生举手发言时,一会儿举右手,一会儿举左手,两手相继轮流举,问其原因是说老师教的,会回答问题的举右手,不会回答问题的举左手,说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举措。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那就是老师让学生举左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还是为了显示课堂教学中的满堂彩?或者其他?其实,教育是一次生命的历程,是一种塑造人灵魂的工作,应培养学生做真人的精神。我们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老师强调要求学生诚实,讲真话,不说谎。首先,老师就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自己要做到不说谎,说真话与诚实。文中的老师要学生不会的问题举左手,会的问题举右手,不就是在学生们面前说了谎吗?学生们又会怎样看待你这位要求他们做任何事都要讲诚实的老师呢?文中的老师不就在这样的行动上教学生明目张胆地欺骗他人,以博得他人的赞赏吗?即使博得了赞赏,老师的良心好过吗?他可是在教育学生造假啊!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学生不会就是不会,为什么还要让他们举左手呢?其实,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可能很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他们乐于参与其中,不想课堂成为尖子生的舞台,老师的心情我们可以体谅,但是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舞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高高地举起右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光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并要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知识学习的引导者,还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着与促进者。
(8) [听课随感]读《养花》有感_550字
《养花》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老舍爷爷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
“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上没有不劳动就获得的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老舍爷爷的经历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劳动先苦后甜,我写作文不是也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吗?吃完了苦,看到了自己满意的作文,心里是多么甜呀!
“多得知识并不是坏事。”说得多好。不过,要获得知识,如果不付出劳动,不尝尽酸苦,怎么能行?又怎么会取得快乐和甘甜?吃不了苦的人,永远无法遨游知识的海洋。我以往学习吃不得苦,想认真听课,却又不得不封住嘴不说话又不敢举手发言。经过看《养花》一课,我明白了“学习应当吃苦耐劳”的道理。从下学期开始,我要上课认真,举手发言,掌握更多、更扎实的知识,尝试学习的甜头。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老舍爷爷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人做事的真理。这句话将永远是我的座右铭: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试问,不劳动又哪来什么作为呢?
读了《养花》这篇课文,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
我一定永远热爱劳动。
(9) [听课随感]读《教学勇气》有感_1500字
读《教学勇气》有感
——从恐惧中走出来
老实坦白到今天为止还没全部读完这本书,应该怪我最近一段时间心浮气燥沉不下心来读书写字。也并不是这本书特别难读,其实它带给我许多的感触和共鸣,也能让我不断地回到自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我18岁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教学中最让我恐惧的就是被人听课。无论来的是谁,哪怕只有一个人坐在班级后面,无论这节课备得怎样充分,都能让我心惊胆颤手忙脚乱。当我调入二小后更是如此,作为新老师,领导经常听课,恐惧过后是更加的努力付出更多的劳动。当我慢慢地适应了有人听课的状态,正得意随便谁什么时候什么人来听推门课随堂课都不再害怕时。新的恐惧又来了赛课……我想当我能勇敢地面对不再恐惧的时候,我才算真正成长起来了。
我喜爱帕克帕尔默对于恐惧的阐述:“对于正面交锋的恐惧,实际上是一系列始于对多元性的恐惧......假如我们接受多元性我们又将到达下一层恐惧的门阶:当不同的真相相遇时,对冲突的恐惧将随之而来......如果剥掉对直接冲突的恐惧,我们会发现第三层恐惧,既恐惧不断地失去自身认同......我们所冒的是失去自我意识的危险。”再来看看克里希那穆提是怎样来谈恐惧的:“成为的渴望引起恐惧;要成为,要达成因而要依赖,依赖造成了恐惧。不恐惧的状态不是否定恐惧,不是恐惧的对立面,也不是勇气,而是在了解恐惧的原因的过程中,恐惧就停止了,并不是要变得有勇气,因为,在一切的“成为”中,都存在着恐惧的种子......自我就是一切恐惧的根。”所以接着想说的是要想消除恐惧,自我的认同与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工作的时候,,一直以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源于精深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巧。源于对怎样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认识,很有自信自己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自己认真的钻研学科的专业知识,经常坐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并在自己的课堂上简单的模仿。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当我回忆我几年的教学工作时,我发现我有很多类似帕尔默所描述的状态:课堂中的“我”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分离的,缺少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独立于学生之外,独立于所教的学科之外。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这本书真的让人在阅读时会引起许多的感受的共鸣,可是琐碎的感受写出来自己都觉得肤浅得不好意思呢.而且像我这般不善言辞的人而言表达也是一种恐惧呢.好在咱们生命化教育这个美好的学习共同体让我在大家不断的鼓励和关心下也有了表达的勇气呀!
张蕾
2008年元月
(10) [听课随感]读《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有感_1500字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是一部以小窥大、以微观细节性的手段实现宏大目的著作。作者仅选取了一个视角——课堂观察,对这一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阐述了此视角下提高教学效率的诸多具体操作模式与方法,指出了一条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无论是浏览还是细读,它对提高课堂观察能力、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都会起到相应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全书分成两大部分:前四章宏观介绍了进行课堂教学观察的必要性,维度,准备及方法等,后八章则以前四章内容为背景支持,对课堂观察涉及的八个领域进行探讨,它们分别是感受课堂氛围、聚焦课堂管理、探寻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查证教学指导方式的多样化、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检验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评估学习的成功、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能力。
这八个领域既是教学设计时的着眼点,也是观课时的关注点,更是反思教学时的衡量依据。每一领域都是重要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在观察过程中如何把这些领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观察他人教学并以之为样板向他人学习的同时,也掌握了如何观察自己、如何使自己被观察。通过观察——反思——目标确立的动态循环,能极大地促进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观察与反思更多的体现在听评课。观察的载体虽然是“课”,但关注点却是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困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评课应是基于对课堂“教”和“学”行为的细致观察,然后对课堂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作出多角度的解释。
然而在我们传统的听评课活动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如: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形式化,有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等等。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特别对于教师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观察现象,探寻本质。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就要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从现象乃至隐蔽的细节中探索事物的本质。《教师观察力的培养》一书中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课堂观察工具(主要以表格形式呈现),在具体使用时,可以照搬,但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修改,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课堂观察。
在使用观察记录工具,我们要面临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的问题。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一是观察点,如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记录工具;如果想观察“问题的认知层次”,那么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具;再如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显然应该采用定性观察记录工具。二是观察者自身的特征,如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若想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记录工具是合适的,但这要求观察者有比较好的视力、良好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若想从活动的难度系数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来判断,那么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境等细节,则需要观察者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和较好的记忆能力。三是观察条件,如观察“课堂对话的效度”,除了要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外,还需要一些音像记录设备,否则,对话过程中的语调和神态等对话要素很可能无法记录。
进入课堂观察时,每一位观察的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要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也要求有定量的记录,比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同时,要有观察者的观察感受和理解,观察的教师还要记录音像资料。
观察教师可以从自己的观察点出发,按照规范的观察记录记下了在每一个观察点上学生和教师的情况,并记录下当时的课堂片断,为课后会议以及写观察报告提供翔实的依据。
建议今后的研讨课活动,可以根据老师们研究的着眼点进行分组,然后尝试用观察记录工具对课堂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这样的形式既有利于做针对性研究,又能在评价时有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