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号8篇

时间:2018-11-05 来源:爱国名言 点击:

陆游号篇1: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着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一、人物生平
  少能诗文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仕途坎坷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
  陆游
  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
  朱宣咸中国画《陆游诗意图》
  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名号由来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乙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这则记载提出陆游名字来历之二说,不少专家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或从前一说,或从后一说。其实两说均难置信。
  秦观生于仁宗皇佑元年(1049),死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陆游父亲陆宰生于哲宗元佑三年(1088),死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陆宰小秦观四十岁。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秦观到越州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其时陆宰尚未出生。陆游母亲的年龄估计与陆宰相去无几,跟秦观不可能有什么交往。“梦少游而生公”,纯属想象之词。前一说不能成立。
  所谓“公慕少游”,主要根据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诗日:“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该诗只是表达诗人对秦观的敬仰之情而已。“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后一说也不能成立。
  那么,陆游的名字从何而来呢?清人查慎行《得树楼杂钞》所记较为可信:“陆放翁名游,字务观,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士大夫家庭往往强调名和字的内在联系,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语,取名定字。取名之时,实际上是定了字的。因此,名游,字务观,跟秦观的名观,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至多也只能说明同源于《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话。跟“梦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了然无涉。
  在陆游的诗中,有这样一首:“策策桐飘已半空,啼

陆游号篇2:品读陆游_600字

  陆游,这位南宋着名的爱国诗人,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然而,在与唐琬的爱情中受到的感情伤痛却终其一生。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有情人被强行拆散的悲惨的爱情命运,黑暗的社会世道,使陆游与唐琬这对恩爱夫妻不能常相厮守而遗恨终生。当初的妻子,现在已变成了“宫墙柳”,可望而不可即。
  “错,错,错,”正是陆游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一错,只在与唐琬相识又相知,结下了生命之中的不了缘;二错,与唐琬相亲相爱结为夫妻,比翼双飞夫唱妇随;三错,母命难违含泪忍恨痛写休书。终落得恩爱夫妻各分散,只得忍看“春如旧,人空瘦”,终日“泪痕红?”
  桃花已落,池台亭阁依旧,却没有了往日的相聚与欢歌。回忆往昔的海誓山盟,幸福甜蜜的美好时光,都已随花落水流去,独留陆游伫立在沈园中的苍凉背影。“人成各,今非昨”,欲借信笺诉衷情,却也情路难通锦书难托,只得忍痛作罢。
  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给陆游的人生罩上了一层涂抹不去的爱恨情愫。他无法违背顽固母亲的意愿,面对不得已嫁做他人妇的唐琬,几十年的相思牵挂与凄怆酸楚,全部迸发于悔恨交加之中,令人深感旧礼教的无情和可憎,为抱恨终身的陆游而难过。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爱情凄苦,但意志从不消沉,他的诗词慷慨雄浑,荡漾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的激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伟大,不辱伟大!
 

陆游号篇3:浅谈陆游_900字

  陆游,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并不能算是一颗最抢眼的明珠,然而他的诗文以深刻的内容,多变的诗风,圆润的笔调以及一腔爱国热忱,在中华大地上树立起了一面亘古不移的旗帜。对于这位多产诗人的诗文,我接触得并不多,只是在那“无一语不成天”的诗词当中,偶然触及到了一些背后的东西。
  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注定会孕育出为国请缨的英雄志士,然而苟且偷安的南宋王朝却以偏安江南的软弱姿态为志士们划了一道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鸿沟。陆游的一生都是在这道鸿沟边愁苦徘徊。尽管无法逾越,但他却从未退却。直至“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也不忘努力兑现“自许封侯在万里”的誓言。
  这样的历史与人生的矛盾无言地预示了陆游遭受排挤,壮志难酬的一生。
  赴京赶考,遭秦桧排挤,终名落孙山;主战抗金,遭主和派构陷,终一事无成;谏言献计,遭权臣诽谤,终免职罢官。好不容易六年后,能在主战派领袖王炎部下任职,原以为可以延续“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与那多情的南山月共庆夙愿的实现,可谁知,昏庸的皇帝听信谗言,将王炎调回临安,而陆游也随之被派往成都。
  难得他在经过这些年坎坷,还能在“午夜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之时,道出“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的慷慨陈词。
  陆游的悲剧性在他的婚姻生活里同样存在。或许事业与家庭终究是有界限的。为报国事业执着一生的陆游还是无法摆脱统治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对陆母的厌弃,陆游最终选择了与唐婉分别,以致一段传世姻缘在沈园的墙壁上留下千年的叹息: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洌谐馗螅矫怂湓冢跏槟淹校。ā额瓮贩铩罚
  陆游也是喜爱梅花的,梅选择在冷寂的东的大地上浮动暗香,不想在春天与百花争艳,它的高洁,它的坚贞,它的孤芳自赏,正是陆游这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
  也许陆游的一生原本就是一个悲剧。当“此生谁料,心在天山,生老沧州”的深沉叹息响起在中原大地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之泪下,又不知道在那偏安一隅的南宋江山里是否会有人为之洒下一樽安息的祭酒?
  或许这一切对于远去的陆游而言都不重要了。因为他知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陆游号篇4:《陆游字务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22分)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①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_Ы挥巍;陆D希?魑?枋??约囊饣指础J樗亮鞔??虻弥?杂?⒆凇I弦尧谄浯Χ?钢????径ü佟;蛞善浣挥畏抢啵??壅咚?狻I狭?洳牛??锤从谩I鲜峙?猿觯?接纬?癫坷伞I现??浚?怨??梗?涞蒙暇烊绱恕9?缜笸耍??慈粢?⒃泼牛?舯隹钋

陆游号篇5:侠骨柔情陆放翁_1200字


  陆游,本为一介布衣。心中有着强大的爱国情怀,本为鸿儒,却有一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可以说,陆游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一闻占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文人本应是以笔为武器,而陆游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儒。战火纷飞的南宋时代,社会极其动荡,王朝已是岌岌可危、危如累卵。金兵的长驱直入,微、钦二帝被俘,加上奸相秦桧的内外勾结。先后失掉了重镇太原等地,后又杀入了汴梁城。令哪一位南宋百姓不着急。陆游的内心可谓是愤恨不平,一心为国的他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为国奉献。科举考试中不幸遭秦桧毒手,名落孙山。不久,被皇上召见,御赐进士。就当他的希望触手可及时,罢官回老家山阴。然而,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极。这其中有着多少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后上战场杀敌,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
  在南渡之初,正直的士大夫大多怀有抗金反贼的理想。然而随着绍兴和议的签订,南宋朝廷的投降路线渐占上风。很多士人渐占上风。很多士人渐趋消极。南宋最早在诗歌中高扬爱国主题的吕本中、陈与义等人晚年诗作又转回到书斋生活和山水景物。便是在这种态势在诗坛上的鲜明反应。
  陆游则与众不同,即使是收复中原已毫无希望时,他仍坚持夙愿,大声疾呼抗敌复国:“中原干弋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重泪痕。”这是陆游血与泪的融汇,这是陆游对祖国统一大业仍旧信心盈怀,这亦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纵观陆游的一生,可谓是经历曲折,命运多舛,辗转流离。他与唐婉的一段烘烘烈烈的爱情可谓是流芳千古,这真挚的爱情并不因唐婉的辞世而终结,这刻骨铭心的伤痛沉淀在陆游的心底成了无法抹来的创伤。陆游年轻时曾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浓厚,但却因为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威逼二人另行嫁娶,一个完整的家便从此破碎,陆游内心十分的惆怅。十余年后,陆游为表达内心的思念离愁,在沈园见到唐婉后,深情地写下了《钗头凤》一词。唐婉看到这首诗后,满怀凄苦地写下了《钗头凤·世情薄》一词。不久唐婉因病郁郁终生,对唐婉痴情的陆游自然十分悲痛,四十年后,七十岁的放翁老人重游沈园,物是人非,当年的红颜知己如今已是阴阳相隔,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本是两情依依却不能长厢厮守,本可以相偕百年,却非要生离死别。并作沈园诗二首。一个是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陆游号篇6:陆游的咏梅_650字


  风瑟瑟,尘翩翩,徒行走在归乡之途。素装的他,踏着积雪,背着包袱,只是向前走,只知道向前走,目光的空洞,凌乱三千丝,何故如此?夕阳伴着黄昏,黄昏伴着夕阳,染红那一片天。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愁,漫想那“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的苦楚,那“赈灾罢官”的因果,那“嘲咏风月”的可笑。于是,这小小的客栈成了他的落脚之所。
  “驿外断桥边”,他发现了梅,走进,却“寂寞开无主”。自嘲道:难道自己不正是那梅花吗?自己满怀爱国之情,满腹经纶,胸中是收复中原的韬略,而此时,无处可去,往昔胸中之志却与这梅花一般,被冷冷的积雪压弯了腰。
  他眺望那一片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他陷入了沉思。
  思绪飞扬,弹一朵梅花,雪落到地上,是弹去以往的冤屈,那飞下的雪,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梅花在寒风中凌立,积雪是他的坎坷,当坎坷过去后,剩下的,便是美。他不再悲观。
  后来,他用残年余力,用诗,向世人倾诉了一腔报国热情,激昂慷慨,义愤强烈,激励后人。至死,仍不忘国,《示儿》流传至今。
  张元忭在《书陆游传后》中感叹:“其恢复之志,垂老不忘如此,亦可悲矣。”
  是啊!他至死不忘国家的统一,一生的艰辛,一生的坎坷,陆游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想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落如此下场,但他不会使澎湃的热血冷却。
  他离开了客栈,大步地走开了,脚印下的花瓣“零落成泥碾作尘”,却不似来时那般落寞,而是慷慨地化为尘土,在人间四处飞扬。
  他停留过的梅花下,“只有香如故”。
  梅花,只属于陆游。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涅阳一初中初一:宋柯颖
 
 

陆游号篇7:腊八节诗词:《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_50字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陆游号篇8:陆游回梁平_1500字


  大家知道陆游吧?他是南宋着名的爱国诗人哦!传说他去世以后,积极为阴间排忧解难,阎罗王特恩准他到凡间旅游一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凡间的时候,陆游凭借800年来蓄积的法力,眨眼间来到了旅游目的地。
  陆游刚到梁平,即诧异于眼前的一切,八百年的变化确实不容小觑: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井然有序;街上人潮涌动,似海上翻滚的波浪;人们的身上不再是麻布衣服,而是艳丽多姿的霓裳;马路宽阔平整,丝毫不见尘土……
  正惊喜于梁平的景象时,一个“大甲壳虫”似的东西呼啸而过,陆游惊恐万分,差点被这“大甲壳虫”吓得摔倒在地。他心想:难道凡人也会用法术?正纳闷时,忽见“大甲壳虫”在前面停下了,从里面探出一个人头,对路边一个戴眼镜的人说:“兄弟!我买了一辆奔驰新车,上来感受一下噻!”
  “哦!原来凡间的车是这样的了。”陆游立即明白过来。
  惊魂稍定,陆游首先想的是去县衙看一看。才到南门桥,一幢高18层的巨大建筑物出现在眼前。他问路人:“此般金碧辉煌,是临安皇宫迁来此地了?”路人答曰:“否,此乃酒店,临安皇宫差远了。”陆游定睛看时,酒店门口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大楼之上,“名豪酒店”四字赫然在目。他在脑海仔细搜索了一遍800年前这儿的样子:那时这里仅有一座茅屋。
  离开名豪酒店,陆游又想去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走一走。可是,他连续去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看了几遍,根本不见巍峨屹立的厚重城门,看到的都是平整、纵横交错的马路。路上飞驰着一辆辆“大甲壳虫”似的汽车,路边的桂树像一位位儒雅的诗人在吟诗;行人十分有礼貌,见面后互相问好,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好。陆游十分好奇,问一位年轻人:“此地为何无城门?”年轻人回答:“城门只古代有,如今倡导‘畅通梁平’,县城是开放的。你若初到梁平,建议你去公园看看,那些地方,会让你感受到梁平这座‘森林之城’‘宜居之城’的魅力。
  陆游连忙腾云而去,来到了石马山公园。这儿空气格外清新,像刚刚被过滤了似的,小路两边的树叶绿得发亮。公园的草地上,夹杂着片片金灿灿的黄花,像在绿色的地毯上绣上了金色的图案,美丽极了。来爬山的人很多,都为强身健体。陆游也跟着人们向上爬,人们边爬边说:“我喜欢‘健康梁平’,坚持爬山以来,老毛病都好了。今天晚上,我准备到人民广场去跳坝坝舞。
  陆游一听“人民广场”几个字,心想:“这是什么地方?我马上去看看”。
  来到人民广场,休闲的人不计其数。广场边种满了桂树,微风一吹,老远都能闻到它的香味。真乃“丹桂花开,十里香飘”啊!这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梁平,比临安都城好多了,不愧为宜居县城。
  “人民广场且如此胜景,我以前去过的蟠龙洞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陆游忘不了800年前的蟠龙洞,立即遁地而去。
  来到蟠龙洞,眼前的美景使他怎么也想不起原来的样子了:
  平坦宽阔的马路边栽满了苍翠欲滴的大树,树后,是一片片金色的稻田;山风吹过,稻谷在田间扭动着婀娜的身姿,如同金色的湖面上荡漾着一圈圈的涟漪。野花开满蟠龙山,穿行其间,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清晰可闻。
  陆游来到蟠龙洞外,800年前亲自栽种的两株小银杏,现在已长成参天大树。更令他想不到的是,由于自己800年前的一次路过,竟让蟠龙洞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天色渐渐变黑,陆游想:“回到阴间的时间不多了,还是赶快去欣赏一下梁平城的夜景吧!”
  他来到夜幕下的梁平,白发苍苍的老人领着小孙子,喜气洋洋的年轻人抱着小娃娃,稍大的孩子们沐浴着路灯的光芒追逐着。五彩缤纷的服装货摊、做工精巧的儿童玩具摊、各色各样的风味小吃摊……在街道两侧由东向西排成长龙阵。下班选购货物的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夜晚的梁平,一派平安、祥和的景象!
  不知不觉中,夜深了,休闲的人们各自回家,整个梁平沉寂了。陆游正要走,却见城里仍有一个屋子亮着灯。他过去一看:原来是县里的领导还在研究双桂新区的规划建设。
  天快亮了,陆游不得不回阴间了。他依依不舍,在回去的路上学着梁平话不断念叨:“再过800年,我还要回梁平来耍!”
  重庆市梁平一中六年级:浅寞
 

扩展阅读文章

爱国名言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爱国名言推荐文章

爱国名言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