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逊曼德拉7篇
一:[纳尔逊曼德拉]祝福纳尔逊*曼德拉_600字
2013年十二月五日是一个平常而又非平常的日子,在这一天,是我们读书的日子,是一个多云的天……这么平常的一天,然而在另一端,却有成千上万的有色人种在哀号,在忧郁,就连那儿的总统也印在人潮的伤感中,总统严肃的向全体黑人,不!是整个世界的人,即尊敬又爱戴他的人,宣布他于当地时间八点与世长辞,永远的闭上了他的眼睛。
几十年前,黑人与白人还不似这般平等,友爱。他身为一名普通的律师,却没向“黑人生来就低人一等”这句话屈服,就算在牢狱之中呆了漫长岁月也没忘记争取黑人与白人有同样的权利,从他出生到他长睡时,已经过去将近一个世纪。
在这就是五年中,他倾尽一生去搏的权利;
在这九十五年中,他赢得每一位黑人的尊重;
在这九十五年中,他改变了多少不等权利,你走了,人民失去一位伟大的父亲。
可是啊,这位英雄也老了,回望历史,南非人民,黑人人民几乎没有权利,而现在,一切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回不去的昨天,没有到不了的未来。当根深蒂固的“黑人永远低人一等”
这颗毒瘤终于被拔出来后,谁会不感激他——南非前任总统——纳尔逊*曼德拉。
你走了,南非失去一个可爱的孩子;
而你走了,留下数以万计的人民为你哀伤,却是他们身上承载着,平等,自由。这些与你有着相同皮肤相同血脉的人民不正是你不息的后代吗?
祝福你,纳尔逊*曼德拉。
高二:盲海丶【彭静静】
二:[纳尔逊曼德拉]路途_2000字
“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
——曼德拉对战争与和平拥有独特的认识
曼德拉,是南非黑人的领袖,在废除了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在1993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此之前,也和我们一样,经历了许多磨难。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就是这个于1918年7月18日降临的婴儿,后来为南非作出了功勋卓着的贡献。1961年6月曼德拉任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总司令。而当年他年仅43岁时,当时的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又过了一年零十个月时,南非政府的又一次降罪,更让他当时的生活雪上加霜。曼德拉又被指控为犯有以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
“我已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当它以爱国的情怀释放出来时,它就是扩大的孝心。曼德拉不仅仅承受着物质上的痛苦,还承受着精神上的磨损。但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雄壮。我们能看到他的乐观。如果一个人在精神上受到重创,那么就不能自拔。而曼德拉却在这27个春秋中,再被受肉体的煎熬,调整好心态。我们可以说他是忍辱负重,可以说他是真正的爱国和平主义者。他喜欢绘画。在这27个时间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蜡笔绘画来打发时间,他上色时,喜欢选用明亮轻快的色彩;但并不选用“黑暗、阴沉”的颜色,因为他觉得这是带着生活的消沉,不积极的态度。
1990年2月11日,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原因是南非政府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了这条对人民来说的喜讯。这能说明什么呢?——人格魅力。他的行为举止感染了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人们的心。让他们在较短时刻时,将和平放在了第一位。每个人都有生存的尊严,我们不能因为某人的肤色而决定此人的命运。而其实别人,或者奚落别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曼德拉至深的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人性——停下来吧!战争!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1994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任总统。在他这一条路上,曼德拉真正诠释了“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的真谛。
后来,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人们尊称他是“全国总统”。是的,正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号召力、魄力,并且重新创建了一个新南非。
2000年,南非全国警察总署发生了这样一件严重的种族歧视事件:在总部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当工作人员开启电脑时,电脑屏幕上的曼德拉头像竟逐渐变成了“大猩猩”,全国警察总监和公安部长闻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义愤填膺。消息传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静,对这件事并不“过分在意”,“我的尊严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并表示警察总署出现了这类问题,看来需要整肃纪律了。几天后,在参加南非地方选举投票时,当投票站的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看着曼德拉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其本人对照时,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吗?”逗得在场的人笑得合不拢嘴。不久,在南非东部农村地区一所新建学校的竣工典礼上,曼德拉无不幽默地对孩子们说:“看到你们有这样的好学校,连大猩猩都十分高兴。”话音刚落,数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曼德拉也会心地笑了。
由此我们能想到当时说这话的机智度、随意度。也许这就是一个人所展现的语言魅力。曼德拉用他那宽广的胸襟,展示出古人之言:宰相肚里能撑船。当时,他的冷静并不是每个人所能做到的。这需要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豪情;一种“腹纳九州之量”的气概。利用本质上的幽默、诙谐,构造出另一种欢愉。这就是一个英雄所能坦然面对的,却是常人难攻克的地方。
2010年6月11日,在南非这个一开始贫穷落后到繁荣发展的小国家,迎来他们光辉的历史时刻——世界杯。那一刻的英雄既不是那些风云人物的大牌球星,也不是FIFA主席布拉特,而是没有到场的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
这位9*2岁高龄的老人,正在挺过一次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他9个曾孙女之一的泽娜妮与6月9日不幸因车祸而丧生。这简直就是一个晴空霹雳,朝这位老人的承受极限打来。但是,我们都坚信,他会挺过去的。在开幕式上南非观众,两次呼喊他的名字。一次是曼德拉通过电视录像的方式向全场发表讲话,另一次则是由他填词的主题歌在全场唱响。这真的让我情不自禁落泪,也更加让我坚信:曼德拉会越过这个坎。
在2010南非世界杯闭幕式上,曼德拉也携夫人坐在电动四轮车上,一同出席了这闭幕会。他那长达十五分钟的挥手,证实了我们的期望。让我们看见了这位老人的乐观精神。生活中,总有一些障碍是我们搁浅,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强、勇敢地战胜它。
不要回避,这样会让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乐观、希望,燃烧的生活才会平摆在我们的面前。然后就只剩下跨过它。有了信念做刃,什么也不可阻挡。我相信纳尔逊·曼德拉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接受生命所赐给你的挑战吧!嘴轻声唱着:“他说风雨后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为什么……”
成飞中学初一:陈佳樱
三:[纳尔逊曼德拉]这世界,太缺少真诚、友善的微笑_1200字
有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叫玛丽,一天她打开房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她。玛丽微笑着面对那个凶恶的男人说:“是推销菜刀的吧?我喜欢,我要一把……”玛丽边说边让男人进屋,她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我好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
在玛丽的微笑里,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他有些结巴地说:“谢,哦,谢——谢谢!”
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了一会儿走了。他在转身离去时,突然对微笑着的玛丽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位英国小姑娘用她的微笑,感染了进入自己家中的歹徒,“买下”了歹徒手中明晃晃的菜刀。歹徒离去时,甚至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这故事,使我想到了很早的另外一个故事,印度一位被狼养育大的女孩儿。这女孩儿一切习性皆如狼,人们甚至很难教会她人的语言。
将上面的歹徒和狼加以对照,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上,不管是恶人还是恶狼,其本质存在复杂性,即使是恶人和恶狼也有善良的一面。这个结论,或许对于我们所希望的人类和谐共存,具有一定的意义。
全世界所有的人,必然存在千奇百怪的思想,包括善与恶;必然存在各自或者艰难或者优越的生存条件。同时整个人类相互依存,很难想象这世界只剩下极少数人会如何;我想至少将会出现大的倒退,甚至退回到原始社会。
因此,这个世界的杰出人物、精英、智者,有责任肩负起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重任。人类的和谐发展,完全有实现的可能性,因为即使是恶人和恶狼也有善良的一面。先进的杰出人物,在制定各种法律制度约束人的邪恶的同时,必须努力用教育、文化,或者只是一个微笑,努力感染、激励,使所有人善良的一面能够得以充分展现。战争、攻伐,只能是一种万不得已的手段。
但是当今世界却总是有一些好战国家,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思想观念是最正确、最进步的,他们总在计划着、实施着用武力迫使全世界的人都服从、效法他们的思想观念。这是当今世界总也得不到和谐、安宁的重要原因。
这世界,太缺少了善解人意的平等沟通,太缺少了相互之间真诚、友善的微笑。
这里又联想到,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纳尔逊·曼德拉,这三位全世界非暴力抗争最着名的领袖,为争取自由、平等,面对强大的、顽固的统治者,能够选择并坚持非暴力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他们让全世界敬佩。
我以为,前边说到的,用自己的微笑感染歹徒的这位英国小姑娘,与他们三位相比,同样让人敬佩!
河南开封鼓楼区开封市五中教师高三:李念军
四:[纳尔逊曼德拉]梦想之花悄然绽放_750字
人生,犹如一场长跑,到最后才知道一个人的毅力和坚强。为了梦想,我们奔跑着、坚持着、努力着,冲破所有的困难和质疑的目光到达了终点。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是哈佛大学的经典校训之一。梦想在于追求,在于你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每个人都有梦想,再卑微的人也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哪怕只是一个平凡的梦想。
“我已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这是他在1964年被判处终生监禁时在法庭上发表的声明。他当年45岁,正是壮年时期,然而等待他的却是长达27年的囚禁和折磨。他被囚禁在有“死亡岛”之称的罗本岛上,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动。他乐观坦然面对这一切,自己在牢房里做日历,坚持在牢房里锻炼身体,空出时间给女儿写信。他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南非公用的荷兰语,甚至温习橄榄球知识。他希望通过语言和运动走进南非白人的世界。1990年,南非的种族制度终于消解,他终于重获自由,而他已经72岁了。监狱的磨练使他对自由的认识更进一步。1994年,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终于实现,他成功当选为总统。1999年,他任满离任,没有寻求连任。功成身退的举动,引发了南非乃至全世界的尊敬。不过,他“退而不休”,继续为对抗艾滋病、黑人孩子的教育以及非洲和平而奔走。
他就是南非首任黑人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或许,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满是荆棘,但我相信只要对希望永不放弃,无论遭遇什么,都记得微笑,一定能到达终点。我们应该像曼德拉那样,烙守自由和责任,不轻易屈服于所谓命运的安排。只有保持一颗强大的勇者之心,我们才可以坚守梦想。忽然,我觉得心中有一股涌动,让我感受到了极强的生命力。哦!原来是梦想之花在我心中悄然绽放。追求梦想,让梦想一路花开。
初二:刘倩僮
五:[纳尔逊曼德拉]甲午之败,谁之过?_1500字
甲午之败,谁之过?
—《198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纳尔逊将军曾经说过“世界上每一场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的确,中日甲午战争后,昔日强大的中国从此一蹶不振,而被称为“中国的学生”的日本,从此却渐渐强大起来,导致这个结果的不仅仅是因为日本的强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内部,更准确的说是大清王朝的内部。皇帝的鸡蛋十两银子一个,而平民百姓的鸡蛋却要一两银子800个,同样的鸡蛋,怎么会有如此的差别,这清楚的说明了一个现象—贪污。
1894年9月15日,,威海卫的海面上,发生了一件件直接导致甲午战争格局的主要因素:每艘舰上仅有的几颗炮弹从炮口带着中国人的愤怒飞向日本舰船后竟然穿而不炸,这是为什么,当时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每天可以制造上千枚炮弹,为什么等真正用上了的时候,却没有一颗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的呢?官员拿着朝廷拨给他们的白花花的银子,去花天酒地。而我们英勇的海军士兵,却只能抱着炮管,高喊着“誓与战舰共存亡”然后带着“炮弹穿而不炸”的遗憾与自己心爱的战舰永远葬身海底,而那些官员却浑然不知,贪污,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因素。
其次就是慈溪传达的“闭关锁国”的愚昧想法,本来,中国的购舰程序一帆风顺,但是由于购买了“定远”、“镇远”两艘一级铁甲舰后,清政府开始自以为是,不再购置舰艇,仅仅依靠国内的造船业来打造战舰,没想到,日本却利用这几年时间,飞速从国外定制新型战舰,并在国内借鉴外国技术,提高自己的造船能力,使其不再依赖外国,靠自己发展。日本在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后开始向西方的先进国家学习,就连“穿的衣服”、“吃饭的工具、样子”、“住宅的外观”……。都无不模仿,从这可以看出日本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努力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而中国也经历了一次类似于“明治维新”的活动—“戊戌变法”但是由于慈溪的“闭关锁国”的想法已经深深扎固在百姓心中,这次运动失败了,中国丧失了一次可以从根本上超越日本的好机会。
我觉得,甲午海战的失败,不仅取决于政治方面,兵源方面,更在与将领的指挥方面。我国三国时期着名军事家曹操曾经说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将领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怎样重要!
济远舰舰长方伯谦,在危机时刻,并没有指挥着战舰与敌人战斗,而是主动升上白旗投降,这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北洋鱼雷艇舰队队长王平趁北洋水师交战时逃跑,作为一名军人,。大敌当前,他没有主动请缨,去战场上和敌人杀个痛快,而是偷偷摸摸地离开了战场,他还算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吗?不是的。
在大清朝长达数十年的“闭关锁国”中,完全放松了对士兵的训练,对将官人才的培养,使得在甲午海战中,清方士兵素质差,不了解战舰性能,从而导致不会良好的运用战舰的长处,清军“傲视九重天”地概念依然在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扎固,可是,时代变了,清国长达几十年的不思进取已经导致自己国家的士兵完全落后于他国士兵,从而导致在甲午战争中清方彻底失败。
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李鸿章抖动着拿起了手中的毛笔,在写满屈辱的《马关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马关条约》清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同时也是日本暗示各国列强来瓜分中国的行为,中国龙从此萎靡不振。
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难道应该记这段屈辱的旧史吗,不。我们不能忘,我们要以它为动力,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让这段屈辱的历史成为过去,让阳光迎接我们崭新的未来,我们是新世纪的人才,“甲午”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初一:王雪腾
六:[纳尔逊曼德拉]人_3000字
人从哪里来——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百年
人从哪里来?--人类的起源问题,是本世纪以来颇具争论性和现实感的一个话题。抖落岁月的风尘,走近中国考古百年,这个大约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萦绕在人类心头的疑团,在二十世纪几代中外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逐渐云开见日……
“人从何处而来?”
关于“人从何处而来?”这个问题,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都曾提出了大量内容迥异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圣经》里“创世记”的“上帝造人”是其中较为着名的一个。直到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用进化论代替神创论,用自然选择取代“上帝的旨意”,来解释地球上存在不同物种的这一事实。1871年,他又在《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正式提出了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理论。
然而,进化论者在当时只能从解剖学、胚胎学等相关学科取得间接证据,以及按照一般的进化原理来论证从猿到人的理论,直接的即化石的证据在当时还是缺少的,为这种理论提供实物依据就成为当时众多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课题。
主持过陕西公王岭蓝田人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说:“达尔文的理论在当时是少数派,因此关键是要从地层里找到从猿到人的化石和考古材料,这就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的东西。”
从“欧洲中心”到“神秘东方”
十九世纪,人们曾抱着欧洲是人类进化中心的观点,当时,史前考古多集于这门学科的发祥地法英等欧洲国家,产生这种思想是很自然的。然而在二十世纪初,亚洲这块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而又神秘莫测的古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1890年冬,荷兰解剖学者欧根-杜布瓦在西南太平洋万顷碧波之上的“千岛之国”发现了爪哇直立人化石,这在当时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争议。但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早期人类在亚洲的活动还所知无几。然而,这并末动摇这些有识之士的信念,他们相信:亚洲“可能”充当过人类进化的宽阔舞台,“可能”是最古老的人类工业的巨大扩散中心。当然,这种相信虽然缺乏确实的考古发现,但也并非是毫无根据的臆测:亚洲毕竟拥有旧大陆的“半壁江山”,是连结新大陆和大洋洲的通道和地理上的“世界中心”;晚新
生代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使亚洲广大地区干旱化加剧而具备了适于古猿下地并向人类演变的环境。正是在这种信念激励下,来自美、法、英、瑞典、瑞士等国的科学家们纷纷涌向亚洲,其中就有神秘的东方古国--中国。人们都想知道,这块盛产丝绸、陶瓷和孕育了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土地,是否也曾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呢?
1914年,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办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在黄河流域开展古生物学和石器时代考古的调查工作。6年之后,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北面的晚更新世黄土堆积中发现了3件人工打制的石制品,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发现旧石器。
1925年-1926年,美国中亚探险队考古学主任纳尔逊在长江三峡地区调查史前遗迹。
1921年,中国北洋政府聘请的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约请了年轻的奥地利古生物学家丹斯基共同在北京周口店考察,发现了龙骨山遗址,并于1921年和1923年两次试掘中发掘出两枚北京人牙齿化石。1927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所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由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与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负责,正式开始在周口店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当年就获得化石材料500箱。
1929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委派年轻的裴文中负责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12月2日,从一个称为“猿人洞”的地方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是在世界古人类化石研究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令国内外为之震惊。北京人在周口店一带生活的年代,从距今70万年至大约20万年前,遗址上发现了40多个个体的人类化石,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
黄慰文说:“这一阶段在中国有很多考古发现,为‘亚洲是人类演化的巨大舞台’这种预见提供了丰富证据,特别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和研究。”
从“亚洲中心”到“非洲中心”
进入50年代,考古学者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寻找到了不同阶段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虽然化石材料不多,但中国古人类的一些特征仍然在这些标本上有所体现。
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在贾兰坡主持下开始发掘丁村旧石器中期遗址。
1963年,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在陕西蓝田县陈家窝村发现了一件直立人的下颔骨化石,属中更新世,距今约60万年。
次年,又从公王岭发掘出一件直立人头骨化石,即今天所说的蓝田人,年代距今115万年左右。
一年之后,云南元谋又出土了两颗距今170万年的直立人牙齿。
同样是在60年代,华北的山西西侯度这个早更新世遗址的发现,其年代也已冲破一百万年的“年代极限”
。
黄慰文惋惜地说:“但是由于这些发现没有及时公布于众,而当时非洲、尤其是东非又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这些都吸引了来自西方的许多考察队,人们的目光再次转向西方。”这些发现中,有1959年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早更新世地层早期发现了人类化石和共生的旧石器。它们证实原本争论不休的到底是人是猿的南方古猿类中包含有会制作工具的、后来被命名为能人的“真正的人”,它的年代为距今180万年,比爪哇人、北京人所代表的直立人几乎早了100万年。随后,能人化石和最古老的石器工业陆陆续续在埃塞俄比亚、扎伊尔、肯尼亚和南非等地发现,年代可回溯到距今260万年。
这些接连不断的发现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非洲是人类起源的中心。而且,达尔文在《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中就曾认为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同现代人类的亲缘最近,因而推论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40年代末,美国考古学家莫维士又提出“两种文化”理论,按照这个后来被称为“莫维士线”的理论,旧石器时代初期的欧、亚、非大陆分为先进和落后的两个文化圈,西面是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非洲、欧洲和中东以及印度半岛,称为“手斧文化圈”;东面一个包括东亚和东南亚,缺少手斧,只有简单的石片和用粗砾加工
的砍斫器,称为“砍斫器文化圈”。这又强化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倾向。
因此,一些学者对于来自非洲以外、尤其是亚洲的发现难免抱着一种警惕的和怀疑的目光,甚至认定东亚不会发现早于距今100万年的人类遗迹。
黄慰文认为,50年代以来,非洲大陆寻找早期人类遗迹的工作蓬勃发展,重大发现接连不断,很多材料不是比我们早一点,而是早一大截,差距就拉大了,很自然增强了“非洲起源说”的分量。
“走出非洲”
7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不少新的、有的保存还较好的人类化石:
在安徽和县、湖北郧县、南京汤山,发现多处直立人化石;
在贵州桐梓、山西许家窑、陕西大荔、辽宁金牛山、安徽巢县,又发掘出多处早期智人化石;
在中国南方,巫山人遗址和安徽人字洞遗址,又把100万年甩在后面,叩响了200万年的大关。我国科学家对重庆“巫山人”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制品进行古地磁和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证实,200万年前我国就已出现了在长江三峡一带活动的古人类。而人字洞遗址中与人工制品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几乎全部由绝灭种组成并含大量上新世的成分,性质比巫山的更古老,原研究者据此估计其年代可能为距今200—240万年,即早更新世刚刚开始;
在华北的泥河湾盆地,相继发现的多处旧石器遗址,如小长梁、马圈沟以及新近公布的大南沟。泥河湾的大南沟据发表的报告推断属于上新世,年代有可能达到距今300万年。
与此同时,在旧石器文化研究上也取得重要突破。例如,“莫维士线”由于广西百色盆地出土了距今73-78万年的手斧而被打破了。这些发现是新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人类进化学说,从而为在我国境内寻找更为古老的人类化石以及文化遗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曙光初露。
中国的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从本世纪20年代算起已经历了80年,人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大幅度向昔日延伸。近二、三十年来无论在材料积累还是研究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新成就更是为世界瞩目。
黄慰文认为,最近2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亚洲地区又有许多很大的考古突破,发现了一些年代不仅突破100万年,而且是接近或超过200万年的遗址,而且这部分遗址与非洲最早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的年代大体拉平。“虽然亚洲的一些新发现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亚洲不能再被忽视了。既然亚、非发现的年代相当,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起源是单一地区还是多地区起源的理论问题。长时间以来,我们还是以‘单一地区起源说’指导工作,这种观点正面临许多挑战。根据地质学研究成果表明,近500万年以来在全球环境变动的趋势中,从非洲到亚洲一直到东亚形成了一个季风分布带,正好是今天发现的人类化石的主要集中地,而500万年前正好是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研究成果支持了多地区起源说。我们应该把是亚洲还是非洲起源的争论放在一边,加强工作,避免偏见,客观地面对世界各地新的考古发现。”
东关五年级:张镐哲
七:[纳尔逊曼德拉]2018关于成功的名言_3000字
1、无论何事,只要对它有无限的热情你就能取得成功。——施瓦布
2、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爱迪生
3、的确,在处理人的问题时,如果只依赖个人的见识与才智,抛弃为尊重个人而制定的社会道德法律,抛弃作为我们文明基础和基督教要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那么,即使是最有天才的人,也肯定会犯错误。——福煦
4、但是难道败局已定,胜利已经无望?不,不能这样说!——戴高乐
5、要使性格有所发展并非简单之事,只有通过艰难和困苦的磨练才能使心灵强化,视野开阔,雄心振奋,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凯勒
6、可以说成功要靠三件事才能赢得:努力、努力、再努力。——哈代
7、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拿破仑
8、有益者不为,无益者为之,所以苦其劳而不见成功。——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