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8篇

时间:2018-10-22 来源:读书名言 点击:

中国现代篇1:中国现代读书名言22则

  
  1、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韬奋文集》
  2、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3、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4、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5、行是知之始;知是形之成。——陶行知(近代教育家)引自《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6、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蔡元培(近代教育家)
  7、知识是引导人生的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引自《李大钊选集》
  8、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鲁迅引自《鲁迅全集》第3卷
  9、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引自《八位顾问》
  10、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引自《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
  1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石乞石乞复考之,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转引自《大学生》1981年第2期
  12、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13、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引自《谢觉哉杂文集》
  14、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的小溪、小涧的流水,一座几千米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原作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最多只能形成一个湖泊;荡荡平川,也不会有什么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峰。——秦牧转引自《艺海拾贝》
  15、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邓拓引自《燕山夜话》
  16、自然界、机器和一切工作,对待没有知识的人,对待怯弱的人是很不客气的,甚至常常是粗暴和残酷的;但是它们对待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对待健壮的和勇敢的人,则是非常驯服的,承认你是主人,情愿为你服务。——宋庆龄(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宋庆龄选集》
  17、不管你预备走哪一条路,顶顶要紧的是先要为自己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须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足够的勇气。——宋庆龄引自《宋庆龄选集》
  18、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悔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9、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茅盾
  20、“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转引自1978年6月28日《光明日报》
  21、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引自《名人和名言》
  22、
  唯对于书,不能忘情。
  我之于书,爱护备至。
  污者净之,折者平之。
  阅前沐手,阅后安置。
  温公惜书,不过如斯。
  勿作书蠹,勿为书痴。
  勿拘泥之,勿尽倍之。
  ——孙犁(现代作家)



延伸阅读

西方读书名言16则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34则

中国现代读书名言22则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7则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中国现代篇2:中国现代名言3则_100字

  
  1、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韬奋文集》
  2、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3、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中国现代篇3:孔子:现代中国人的文化焦虑_1500字

  百年中国,以变为主。中国的现代化,在文化领域,是以激烈反传统为基本特征的。古非今是、中劣西优的价值观念和“传统”与“现代”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思维方式主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实践。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首当其冲成为千夫所指、横眉冷对的靶子。“打倒孔家店”、“不读中国书”、“拼命往西走”,一度成为文化上的主要流行色。
  “高上仰止,景行行止。”激烈反传统、批孔子的文化现象,不期然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和不可回避的问题。越是批判他,越是说明他深深地影响着国人。换而言之,国人必须回答孔子的价值观念何以是或何以非的问题,必须回答孔子的文化理想是否还有价值或生命的问题。这种围绕孔子而展开的“传统”与“现代”的紧张与冲突,集中说明了孔子成为国人在文化上的一种内在焦虑。
  西方有这样一句俗语:一个青年人若不激进,是没有心脏;一个老年人若还激进,是没有大脑。虽然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懵懂的青年人。如果说,对于中国文化,顽固保守应该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那么,极端激进也必须和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国人已经在用宽容和理性的态度来重新定位孔子,来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响,而对孔子保持必要的“温情和敬意”,对中国文化采取“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成为大部分国人的基本共识。
  然而,准确定位孔子和正确对待中国文化,特别是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上,仍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毕竟,国人要走出反传统的历史情结,还需要时间。由庞朴、张立文、郭齐勇、蒋庆、陈明5人发起的由海内外、老中青50余位知名学者联合署名的《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引发的热烈讨论和不同反应,再次印证了国人在如何对待孔子和中国文化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
  毫无疑问,《建议书》的发布,应该看作和必会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它虽然以呼吁把孔诞作为教师节作为直接诉求,但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却是对孔子和中国文化的整体的、高度的肯定性评价。比如,《建议书》明确主张中国文化的复兴,明确承认中国文化对于化解中国社会乃至人类世界的各种危机与冲突的合理价值与积极意义。就此而言,毋宁说《建议书》乃是就中国文化的某种立场性宣示。或者至少可以说,《建议书》之意既在“酒”,也在乎“山水之间”,即试图把以孔诞为教师节和促进中国文化复兴两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借教师节谈中国文化,诚可谓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很多现象是利于《建议书》赢得国人同情和支持的。最明显的是,有些国家和地区已把孔诞作为法定教师节,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加州的教师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的教师节等,而孔子的故土却反而不得实行。墙里开花墙外香,从国人的感情上来看,这是说不过去的。《建议书》中的一个反问很有意味:“难道需要等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再把孔子诞辰抢注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我们才会感到危机和不安吗?”这个反问,看似轻巧,但四两拨千斤,有效地触动了国人心头的一大伤口:韩国抢注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可以这样说,如果现在中国是首次确立教师节,那么孔诞这天无疑是首选。问题在于《建议书》生不逢时。关键还在于中国已经把9月10日作为法定教师节,而且有22个年头了,因此,《建议书》直接和现行教师节撞车。而更改教师节日期,就既涉及到民意支持的问题,也涉及到立法程序的问题。然而,《建议书》在民意问题上也不是没有胜算。其一,许多人是支持该建议的,诸多学者署名和大批网友支持《建议书》就是一种表现。其二,还有许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教师和尊重教育,而不在于以具体的哪一天为教师节。也就是说,这些人并不必然地反对《建议书》。相反,如果使教师节既能有尊重教师和尊重教育之实,又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蕴,那么,以孔诞为教师节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立法程序,这是一个技术操作的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毕竟,民意不可违。
  当然,《建议书》也受到一些批评和压力,主要是来自一些把孔子和中国文化与“古代文化”、“封建糟粕”、“集权专制”、“愚民政策”联系起来甚至是等同起来的观点。这说明国人在对待孔子和中国文化的问题上,仍然有一些分歧。分歧不完全是坏事。
  无论如何,还是那句话,准确定位孔子和正确对待中国文化,仍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或许,以孔诞为教师节,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现代篇4:我们爱科学_700字


  我们爱科学
  现代人类的先进发展离不开科学,就像猎物与捕食者关系一样,科学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我们也需要科学来改善生活。
  ——题记
  如果你问100个知识人士什么是我们现代的‘‘必需品’’,那他们的回答率一定是百分之百。那就是科学。从最早的元谋人发展到如今最高级的动物,其中最功不可没的就属科学了。
  智慧是古今皆通的。张衡是东汉时期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34岁那年,他任中太史令,主管观察天象,记录灾情的工作。因东汉时期地震比较频繁。地震时,地裂山崩,江河泛滥,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张衡为了掌握各地的地震动态,经多年苦研,终在公元13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这可以测至1000多里内外的方向,准确的防止震灾。这一宝贵的发明使我们中华儿女感到万分的自豪,也为世界科学做出了史无前例的伟大贡献!
  钱学森,中国现代着名科学家,‘‘超音速时代之父’’与‘‘中国火药之父’’。他背负着5个师的责任义愤填膺地从美国回到中国,放弃了优厚的美国待遇,来到了贫苦得不能再贫苦的中国进行应付出的责任。他参与部署并成功地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的制造和飞行试验,以及用中和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飞行试验等。不仅如此,如外国的莱特兄弟,宇航员加加林,他们都是为科学做过贡献的人。
  面对那些为了自己处于危难关头的国家放弃了一切,背负重大责任回到祖国,创造科技;不怕生命被动摇受害,也要坚持以明确的科学态度探究的人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爱他们相濡以沫的科学呢?
 
    江苏扬州广陵区扬州市教院附中初一:紫雪夜中的流星

中国现代篇5:祖国在我心中_7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她,——就是中国;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就是中国;在世界的东方,有有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她,——就是中国;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冲天腾飞的巨龙,她,——就是中国!
  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时,有多少人在这一刻欢呼、雀跃,又有多少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一刻,洗刷了中国曾经受到的屈辱:“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不平等条约,被外国人辱骂“东亚病夫”……但是,从今天起,中国,已经把“东亚病夫”这个称号深深地埋在地里,准备迎来更加灿烂的新中国。现代科学家童第周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了染红东西方科学界的中国留学生,这股动力不就来自他坚定的信念——“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是的,“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而且会比他们办得更好!”
  “2001年申奥成功,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32枚金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这一切的一切,不都在向世人预示着,中国,一定会有着更美好的明天。
  “詹天佑、华罗庚、钱学森、雷锋、关天培,邓世昌、还有可亲可敬的周总理。”他们,不都为祖国的强大与和平献出了一份力吗?
  同学们,就让我们用这些伟人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迎来更辉煌的明天。让我们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吧!将“中国”这个响亮的名字永远刻在心中!
  谢谢大家!
 
    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第二小学六年级:刘岳

中国现代篇6:回忆鲁迅_600字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的性格!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真情,更喜欢他的思想!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才华,更喜欢他的勇气!
  鲁迅先生,是中国白话文的奠基人,是为中国做出了伟大奉献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拿起笔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由泪水汇成的日子,鲁迅先生放下他心爱的笔,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这样说,他也这样做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在那个写满悲苦的记忆里。只有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他心中的悲愤,记下他对时代的呐喊。他手中的笔仿佛一把刺向敌人胸膛的利剑,他的作品仿佛一盏驱散黑暗的明灯。
  《呐喊》《彷徨》《坟》《野草》……这一本本书中系托了鲁迅先生太多太多的感情,太多太多的思考。正是因为他的不朽杰作,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看见了希望,看见了曙光。而在今天,他的作品依然给我们是心灵的震撼。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人们也许会感到迷茫。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朽的篇章震撼着人们的心。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一股动力,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片天空,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颗永远最亮的启明星。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首嘹亮的歌,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段高潮的旋律。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五彩的花园,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朵最艳丽的花朵!
  我喜欢鲁迅先生!
 

中国现代篇7:《阿Q正传》读后感(2)_1500字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18岁改名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技巧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着名的一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杰作。它写于1921年,最初分章发表于《晨报副镌》,后收入《呐喊》。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给人家打短工来维持生计。在他身上,最显着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轻贱,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是阿Q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国民性。
  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吗?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许多的“阿Q”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
  “狮子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这是鲁讯用《狂人日记》来形容农村土豪劣绅的品性,赵太爷父子是当时农村土豪劣绅的代表。在小说中,他们基本上没有表现出善性,而是因富贵尊显而骄横,又因腐败没落而怯懦。他们剥夺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权利。他们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却以封建礼教的维护者的面目出现,惩治向吾妈求爱的阿Q,当革命的风声传到未庄,他们卑谦地称阿Q为“老Q”,当看到革命风暴势不可挡时,他们又投机钻营,成为革命队伍中的破坏力量。
  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形象时,鲁迅先生非常讲究情节的张弛、明暗的详略:对主人公阿Q的活动是露,对其他陪衬人物则是藏,对阿Q在未庄的活动描写得繁,在城里的活动则轻描淡写。此外,鲁迅先生还特别工于讽刺手法和幽默语言。
  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可作如下陈述:着眼于启蒙,写出旧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绝伦,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是千古不朽的名着。
  鲁迅先生在荆天棘地的艰苦环境里运用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战斗,为我们留下了《呐喊》和《彷徨》两个集子(历史小说《故事新编》除外)。《呐喊》收集了从1918年到1922年创作的小说14篇,于1923年8月出版。《彷徨》收集了从1924年至1925年创作的小说11篇,于1926年8月出版。
  《阿Q正传》享有世界声誉,当它一收笔,便被介绍到美、法、日、俄等十多个国家,至今已有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
  《阿Q正传》从它诞生至今,已过去七十多个年头,“阿Q”已成了常挂大中国人民口上的一个常用名词,“阿Q精神”也成了自潮或讽刺他人的用语。

中国现代篇8:高考作文素材:曹忠荣从鸡叫练到鬼叫实现现代五项奖牌零突破


  12日,中国现代五项运动老将曹忠荣夺得男子现代五项个人比赛银牌,实现中国现代五项运动奥运奖牌零突破。
  “我的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苦!”12日,当曹忠荣取得伦敦奥运会现代五项银牌后,在位于上海的家里,曹爸曹妈跷起大拇指,自豪地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来。
  “练得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
  这是一个听起来很冷门的项目,被欧美人长期垄断。常有亲朋好友问曹忠荣的父母,这是哪5个项目?夫妻俩总要解释老半天,“游泳和射击,大家还比较熟悉。马术比赛中,马不是自带的,要通过抽签决定,如果抽到一匹犟头倔脑的马,就不好办了。跑射联项,就是跑1000米,打中5枪后,再跑1000米,再打中5枪……”
  现代五项怎么练?直到曹忠荣2010年广州亚运会夺金后,曹爸爸看了新闻,才恍然儿子为何说“从鸡叫练到鬼叫”。“从清晨6时练射击、马术开始,一直练到最后一项跑步。有时候一天练下来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
  从追风少年到三朝元老
  现代五项有多难?直到比赛当天,曹忠荣启蒙教练黄卫才向曹妈妈道出埋藏了15年的秘密。“曹忠荣刚去训练时,有一次告诉我,他从马背上被甩了下来,头还撞到了护栏上,当场昏迷被送往医院,经检查是严重脑震荡。他嘱咐我,千万不能告诉妈妈,否则就不允许他练了。”曹爸爸接过话题,“他的右手骨折过,打完石膏第二天,就自说自话拆了,到现在,他的右手腕都不能弯曲,这次回来后,据说要重新打钢钉。”
  曹爸曹妈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曹忠荣身着红色制服、白色马裤,骑马跨越障碍的样子,好似“追风少年”。曹爸爸回忆道,曹忠荣从小练游泳,初二时从市少体校退了回来。没想到,高一时,他接到了现代五项的训练通知书,同时,复旦大学特招的大门也向他敞开了。最终,曹忠荣重回“体坛”。曹妈妈说,“这个项目需要很好的体力,他现在都已经31岁了,第三次征战奥运,真不多见。他就是心里憋着一口气,只为了打破欧美人垄断的历史。”

扩展阅读文章

读书名言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读书名言推荐文章

读书名言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