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最震撼人的文章4篇
篇一:[朗读者最震撼人的文章]心中的震撼
他,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我关爱;教会了我许多东西,他,还带给我了深深的震撼,你就是被评为“90后,最会感恩的人”——郎铮。5.12大地震,牵动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政府也派去了抗震救灾的部队。他(她)们救出了许许多多的人,其中,就有他。在一幅照片上,仅有三岁的郎铮躺在担架上,也许是因为左手骨折而痛疼吧!他那稚嫩的脸上布满痛苦的表情:眉头紧锁,上牙紧咬嘴唇。但是坚强的他还是举起了右手,对在场的所有救援官兵敬了个标准的少先队员礼。那一刻,他这一小小的举动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连训练时再痛苦也不轻易掉眼泪的武警叔叔都哭了。此时,我在心里说:“郎铮,你珍爱生命,感谢奇迹,感恩救援人员,你真伟大。”关掉电视后,我的大脑像放电影一般,放过了一个片段:那时,大约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中午,爷爷把我接回了他们家。
我一回去,奶奶就跑过来,满脸笑意,疼爱地望着我,对我说:“子佳,你回来了,奶奶给你炒了好吃的!”“知道了。”我平淡地边说,也换了鞋子,就去看电视了。吃饭的时间到了,奶奶把昌着缕缕白烟的饭端上了饭桌,边端边说:“子佳,来吃饭了。”“哦!”我回答。过了一会儿,奶奶又喊我了,这时,我大叫:“奶奶,你烦不烦呀!”只见奶奶瞪大眼睛,干燥的嘴唇张了张,仿佛欲言又止。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有些难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便是“感恩的心”。请大家记住:珍爱生命,学会感恩。
篇二:[朗读者最震撼人的文章]北京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猴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很简单,在大西北粗砺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斟吟唱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俗称之为民俗,雅称之为文化!它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它的温情,也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的执着——它荣,他们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
老腔、秦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篇三:[朗读者最震撼人的文章]诗歌朗诵会作文400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诗歌朗诵会作文400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从走廊上传来一句句《中华少年》的朗读声。
大家都在准备着下周三到底诗朗诵。走廊上,我们排练的声音格外醒目。
我双手托着书走向前:“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带着感情,大家都在认真的排练着,生怕下周三的活动搞砸了。每当下课铃响起,我们就不约而同的拿起书,冲出教室,列好队列,开始队列,开始排练。尽管旁边有男生在捣乱,可我们任然专心致志认真排练……
随着我们的排练的速度,周三也随着时间向我们推进!
“祖国在我们心中,六一诗歌朗诵会正式开始!”两位临时主持人,现场即兴发出自己的讲词,把现场的气氛抬高了不少。
“下面请华语含为我们带来《中华少年》!”因为王文佳的缺席,我们只能让钱佳怡代替。
“从碧波环绕的宝岛走来……”音乐一响,我们的感情都融入了这首诗的意境当中。
“啊,这就是我们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最后的齐读一结束,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才把我们拉回现实。我们手拉手,向观众们深深鞠了一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观众的掌声,便是我们这几天排练最好的回报。
篇四:[朗读者最震撼人的文章]小学写人作文600字 我最欣赏的人
小学写人作文600字 我最欣赏的人
世界上有许多值得欣赏的人,欣赏他们善良的、勤劳的、坚强的品德,可我最欣赏的人,还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小姑娘。
一天,我偶尔的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八岁女孩的遗书》,令我心灵震撼,看完能有几个人不哭?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余艳,她是一个孤儿,由于得了白血病,所以她只活了8年,她有一颗善良的童心。佘艳躺在病床上输液,床头边放着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个塑料盆,她不时要侧身呕吐,小女孩的坚强让所有人吃惊,她的主治医生介绍,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强烈,佘艳刚开始时,一吐就是大半盆,可她连吭都不吭一声。刚住院时做骨髓穿刺检查,针头从肋骨刺入,她没哭没叫,眼泪都没流,动都不动一下。可以看出她的坚强。她留在世界上最后一句话是“我来过,我很乖”。她自愿放弃治疗,把全世界善良的人们捐给她的钱分成七份,把生命当成蛋糕分给了与她一样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7个小朋友。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她死后,来自各社会各界的花圈堆得似小山,都在默默祈福着她。她的墓碑上有一张笑吟吟的照片,碑文正面上方写着:我来过,我很乖。我想,她在天堂肯定会告诉我们:别哭,我只是和你们暂时的离别,下辈子我还会来的,而且很乖……我的眼睛模糊了,泪很长很长,情不自禁地滑过脸庞。
我欣赏的是她的坚强,一个小姑娘刚生来就被父母抛弃,在八岁就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她不是像其他人一样接受那些善良人的捐款,而是把他们的捐款让给了和她一样患了白血病的人。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她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
这就是我最欣赏的人——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