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人的感悟6篇
善良的人的感悟篇一:做人要善良
做人要善良
善良是一朵花,芬芳人的心灵;善良是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善良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善良,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无助的时候别人帮助了你;或,你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善良的反义词--邪恶,假如你失去了这最基本的品质,那么你的心中就会一片黑暗,看不见希望的阳光。
在生活中,善良无处不在。只要你做了一件善良的事,就会品尝到善良的美好滋味。而我就品尝到了--
在公交车上,无疑不是拥挤的,谁都想抢个位子舒舒服服的坐下来,可谁又能在这个时候体会到站着的人的感受呢?我很幸运,找到了一个空位子,我正准备坐下来时,抬头看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望着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心中不禁生起了一丝怜悯,久久地望着......我不由自主的站起来把那位老奶奶牵到了我的座位上。我想,这应该是善良之心牵引我的吧,我的心中有一丝丝甜甜的味道,这大概就是善良的美好滋味吧,真好!
善良需要用心的去体会,善良不仅仅是在别人要帮助的时候才帮助,还体现在许多方面。
善良无处不在,有善良的人,善良的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并把着一颗颗善良的心编织成一张大网,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善良的人的感悟篇二: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善良的人
善良的人心灵就像一泓清水,它可以给一个人洗净任何的烦愁;像一棵白桦树,那般洁白质朴;像苍松一般,那么地挺拔;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白玉一般纯洁。李高令便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这样的人,他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名叫李高令。他不但态度和蔼,服务周到。还对人们嘘寒问暖。有人看到下水道被掀开了,就绕道而行,他却停下来盖上;有过路的老人行动不方便,他就下车去搀扶;有人患急病住院没带钱,他悄悄付上;有人故意刁难别人,他上前制止。……默默地献上一副炽热的心肠。
为了激励自己多做好事,他特意在车窗上镶上雷锋那笑容可掬的肖像,旁边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我激励的格言:“每一个人都有偶像,那是一颗心中的太阳。若问我驾车驶向何方,我正追随雷锋走过的路。”
他被人们所称赞,是因为他那颗乐于助人而又善良的心,使他施以爱心,不求回报。我一定要向他学习这种善良的精神。这种善良难道不能解开人们心中的烦恼,内心的束缚吗?
善良的人的感悟篇三:感想作文600字 善良小故事后的感想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的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
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然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上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这是从网上看到的一个关于善良的小故事。我觉得,从这个故事中,看出了那个小孩子的善良。他和他妈妈虽然贫穷,却想到给邻居送蜡烛。
这令我想到了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很富有,但是却小气刻薄,缺少了善良,让人感觉很虚伪。而有些贫穷的人,却很善良,为社会做事,受到了大家的赞美与敬佩。所以,做了善事,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会有些人觉得不快乐,而快乐其实很简单。因为,有一种快乐,叫做——善良。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位上帝,他的名字叫做“善良”。
善良,是相互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做到的。
周日上完英语课,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而就在马路的一个小角落里,我看见一个送桶装水的人的桶,掉落了下来。他赶忙停车,而路边有一位阿姨,帮他捡起了桶。
看到这个动作后,心里泛起一层涟漪。谁说中国人不善良?我们都是善良的,只不过你没有发现罢了!大街上,处处都有善良,那么,你还觉得——善良很难做么?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善良的人吧!
善良的人的感悟篇四:《欣赏是一种善良》读后感
《欣赏是一种善良》不是一本书,而是我们考试时的一篇文章。《欣赏是一种善良》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件事是屠格涅夫对《童年》这本小说很感兴趣,千方百计的去找写作者,找了许久,只找到了作者的姑母,后来姑母写信给侄儿,告诉他有人鼓励了他写的作文,让作者得到了自信,点燃了作者心中的火焰,让他成为了世界上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第二件事讲了一位小偷由于偷盗失败,被抓了,林清玄无心写了一句话:“心思这么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应该会有成就。”这句话让小偷看见生命的希望,他从此痛改前非,现在这位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店的大老板了。
通过《欣赏是一种善良》这篇文章,我想起我在生活中也被人欣赏过。以前我不爱写作文,谈到写作文我就头痛,但我写出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总是说我一次比一次写得好了,这让我信心倍增,也更加努力地写好作文。
其实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能源,欣赏者必须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自然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做人的美德。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欣赏是一种善良。
每一个人都有优点,我们都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这是我在《欣赏是一种善良》这篇文章中领悟到的。
善良的人的感悟篇五:善良的好人
从前,有一个非常善良的 好人在树林里走着。突然,他听到灌木丛中发出了奇怪的声音,像是某个动物垂死的惨叫。他不能见死不救!毕竟,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好人。
于是,他回过身翻看灌木,惊讶的看到了一条蛇!那条蛇卷曲着身子,紧紧的缠绕住了一只青蛙,蛇正准备张开大口把青蛙吞进去。
“啊!救不救青蛙呢?”好人有些犹豫:“如果救了青蛙,蛇就挨饿了;如果不救青蛙,它一定会被蛇吃掉啦!”
好人转身离开,走了两步又退了回来,青蛙的惨叫让他善良的心无比难过。这种偶遇也许就是上天的安排呢,此时此刻,他就是青蛙的救世主!
好人突然充满了使命感,他觉得自己的行动变得越发神圣,他暗下决心要救青蛙一命!
“放开那只青蛙!”好人用一根木棍儿指着蛇的头说:“否则,我可要亲自动手了!”
蛇看了看好人,冷冷一笑,然后说道:“你要把它从我这夺走吗?你可知道,我已经饿了很久,我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才把它抓住!此刻,它不再是一只青蛙。它是我的性命,你真要狠心夺走我的命吗?”
“这……”好人变的不知所措了,这条蛇说的好有道理,甚至无懈可击。好人又看了看可怜的青蛙,希望它也说点什么来打动自己。
青蛙被蛇缠的紧紧的,它已经接近窒息,但是它不想放弃这最后的机会,于是它鼓着眼睛辩解道:“嘎……”
好人叹了一口气,转身准备离开。蛇得意的冷冷一笑,张嘴把青蛙吞进了肚里。
“扑棱棱!”一只老鹰从树上俯冲下来,一下扑到蛇身上!蛇和老鹰扭打在一起,蛇用身子缠住了老鹰的爪子,脖子却被老鹰紧紧的抓住。
这一切都被好人看了个正着,好人不能见死不救,于是他对鹰说道:“放开那条蛇!”
鹰看了看好人,微微一笑,然后说道:“你要把它从我这夺走吗?你可知道,我已经饿了很久,我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才把它抓住!此刻,它不再是一只青蛙——哦,不对,不好意思,我说错了,应该是蛇。恩,它不再是一条蛇,它是我的性命,你真要狠心夺走我的命吗?”
“这……”好人愣住了,然后对蛇说道:“这是你的词儿!很有道理,我赞同。”说完,好人打算离开。
蛇扭动身躯挣扎着朝好人喊道:“还记得那只青蛙吗?它就在我的肚子里!青蛙牺牲了自己使得我的生命得以延续,它把如此宝贵的东西交给了我,我多么希望自己有能力保护好它啊!你知道吗?它当初是只是一个小蝌蚪,游在池塘里到处找妈妈;它历经艰难险阻逐渐长大,居然神奇的长出了四条腿变成了小青蛙!生命是多么的辉煌,生命是如此的精彩!”
好人和老鹰都听的入了神,蛇趁机又扭了扭身子吐了吐舌头继续说:“今天,如果我死了,那么青蛙美丽的生命也就等同于白白牺牲了,它的死将会毫无价值和意义!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啊!这就如同一个鲜艳无比的气球握在你的手里,你用针轻轻的一刺,嘭的一声,它消失了,就好像从没有存在过……好人啊,你会那么残忍吗?”
“这……”好人又愣住了,这条蛇说的好感人啊,简直是情真意切。虽然老鹰有些不情愿,但是在好人的压力下,蛇还是被放走了。
“今天收获可真大,救了一条蛇两次,救了一只青蛙一次!” 好人边走边想,很是得意。正在这时,前方出现一只大老虎,拦住了好人的去路。
好人并没有害怕,因为他已经成竹在胸想好了台词儿。好人走上前朝老虎微微一笑说道:“生命是多么的辉煌,生命是如此的精彩……”
没等好人说完,老虎呼的一声扑了过来咬断了好人的脖子结束了他的生命。老虎舔了舔嘴角新鲜的血液说道:“你说的也许很对,不过我真的很饿,生命是如此的好吃!”
善良的人的感悟篇六:读《要善问》有感
我在学习方面的体会是:不但要肯问,而且要善问。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勤学好问,就会有学问。 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一次预习数学书33、34页的时候,阿姨检查到一个错,我的答案写的是1/8,阿姨说是7/8,我对自己说:“这道题不是1/8吗?”阿姨和我说:“你呆着干嘛!”我对阿姨说:“这个本来就是1/8啊!虽然1/10+8/3+2/5=7/8,但是1-7/8=1/8啊?难道这题不是1/8吗?”然后阿姨就说:“哦,这道题是1/8,是我太粗心了。把1和减号给漏了。”
学问学问,学要肯问。如果不会问,就没有学问。学常有疑,问则可解疑。解其一疑,便长一智。学虽不可缺,问也不可少。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不因问题“浅易”而不屑于问,更不怕失身份而耻于问。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学习犯难不要先急于问人,要先问己,后问人。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问,要问的准,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不学不问 ,没有学问,边学边问才有‘学问’。学问,要勤学好问,如果不学也不问,就没知识,没学问,一边学一边问,才会有知识,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