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保险2篇
我眼中的保险篇(1):我们是一家人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家
提到“家”,或许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幕情景:温暖的家里,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在一起有说有笑。“家”这个形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诚然,家是温暖的,它可以使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可以使孤独的心灵找到方向,但就像一句俗语里说的一样“万物都有两面性”。在这温暖的表面下是否有一层我们没想过的危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思这个问题。
朋友,你是否经常看到电视里隔三差五地报道有的年轻人因长期呆在“家”这个圈子里,二不会自立,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没有自理能力的新闻?你又是否听过有的人因没有生活在“家”中,心灵扭曲,迷恋上网的事?我们不禁疑惑,是有“家”者好,还是无“家”者好呢?其实我认为导致这样的结果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一个家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要有存在的价值,爱,则是一个家的核心,没有爱的家庭是残缺的,或者只能算一个“空壳”,但过度的爱也会让家危机四伏,让家不再是“家”,而是一个装饰着美丽花环的扼杀人年轻心灵发育成长的牢笼。中国人总是认为要将财产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要让自己的子孙在家中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诚然,这是一种爱“家”的表现,但它也会让“家”背上恶名。
记得小时候看《动物世界》里鹰妈妈把还不会飞的小鹰扔出“家”,让它自生自灭,这看起来很残忍,但这正是爱“家”的另一种方式,如果让小鹰继续留在“家”中,就会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这让我又联想到另一个故事,瑞士因为很富裕,提供给国民很好的补助,父亲如果休产假,不仅可以得到和平时工作一样的工资,还有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孩子从出生起就一切免费,想去上大学了,就读吧,反正国家也跟你包办;不想读了,又不想工作,直接去拿国家的补助金吧;老了,还有养老保险金,各项金额加起来相当于一个中国白领的收入。看起来如此惬意的生活,却让瑞士每年自杀人数一直都居全球第一。原因是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这两个故事不禁让我们深思,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家不是只是表面上的温暖,不只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要让子孙们学会一个生活技能,为他们只是一条生活道路,让他们睁开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让他们拥有理想。小“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我眼中的保险篇(2):偶像的黄昏
一次笔会上,认识了一位女学者,她是研究婚姻和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后来我们熟了,她告诉我她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并因此而开始关注婚姻问题。 这位女学者的前夫是一位诗人,他们是在一次演讲中认识的。那时她还是一名大学生,一个标准的文学青年,而他已在文坛小有名气了。她对他从崇拜到爱慕,并成为他的恋人。他们的爱情很浪漫,因为相隔两地,他们的来往只能是书信,还有电话。一到周末,她就跑到学校传达室等电话。诗人每月一半的工资都捐给了电信局。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相聚,然后,又是长长的别离。 经过5年的爱情长跑,他们终于在一起了!但是谁也没想到,走进围城才一个月,就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起因是一根保险丝。那天吃过晚饭,两个人一个伏案工作,一个靠在床上看书。突然,房间里一片黑暗。原来是保险丝断了。女学者正赶译一篇稿,催促丈夫赶快换保险丝。可丈夫却说:家里没有保险丝,等明天上班找电工来换。然后找出一枝蜡烛点上。 女学者望着微弱的烛光,又低头看看一行行蚂蚁一样的英文字母,央求丈夫去楼下同事家要一截保险丝换上。又被丈夫回绝了,让她将就点儿:“古人没电不也照样读书写字吗!” 这下她可生气了,起身咚咚咚下楼,去敲楼下邻居家的门。邻居不仅拿来保险丝,还热情地帮她换上。本来应该没事了,可等这位邻居一走,丈夫就冲她发起火来。 “我叫你不要去你非去,你是成心让我在别人面前丢面子!” 她不服气地反驳道:“是你的面子重要,还是我翻译稿子重要?” “你还当着他的面叫我名字。告诉你,以后当着外人的面,要叫我李老师!” 女学者看着丈夫,像看一个陌生人。那一夜,她抱着被子睡到了沙发上。 虽然第二天他们又和好了,但是没多久,这样的场面又重复上演。到最后,两个人都筋疲力尽,懒得再吵了。于是,他们选了一个日子,一起去了婚姻登记处,心平气和地分手了。 “其实从保险丝断了的那天晚上,我就意识到,我们的结合是一场错误。生活是很具体的,仅有诗歌是不行的。我怎么也没想到,能写出如此美妙诗句的一双手,却连换保险丝这样简单的事都不会!那一刻,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坍塌了。以后的日子更加证明,除了写诗,他在生活方面很低能,所以分手是必然的。” 婚姻失败有许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嫁给偶像。偶像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嫁的。 分手以后,他们又成了朋友,经常打电话,偶尔还会聚在一起,谈谈诗歌。 有些人还是放在远处比较好,比如说——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