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选集6篇

时间:2018-07-31 来源:人生感悟 点击:

散文选集篇一:《李汉荣散文选集》读后感

【篇一:《李汉荣散文选集》读后感】
散文的历史很久远,无论是对国家大事的一些评论,还是对生活琐事的一种感悟,散文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近期选读的李汉荣作品的风格就是在细腻之中不乏一些男人应有的一种气概。
总的感觉,李汉荣的作品凝练、洒脱,文章一气呵成,细微之处可以见到作者的真功夫,他的文字功底雄厚,其作品在朴素的文字之中却能给予读者无限的感慨。当你在品读文章之时,文字会将你带去作者心中的桃花源,那里“不知秦汉,无论魏晋”,那里拥有着他儿时的自由、纯真和快乐。
作者在文章中更多写得是他的母亲,可见作者的母亲对其本身的影响之巨大,他对其身边的一花一草、一鸟一石皆有细微地观察,当然“格物”的确很重要,但真正的“致知”才是一篇散文的精髓,也是我们这些后辈们要学习的思想。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去诠释着那些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以及人与人之间最普实的情感,在他的眼中,万物都是有灵智的,这就像一位得道的高僧,反而比常人更加放低姿态去看世间百态,看到的往往比常人更多,所以说“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并不一定全对,最起码做人不一定全对,只有切实地放低姿态,才能真正做到通地气达天理。
说老实话,我其实最有感触的是作者的外婆,一位在文化大革命受尽摧残的地主婆,当一个人被永远定性了之后,人就会对未来失去信心,更何况这种定性要牵连着一系列的打骂侮辱,到最后自然会身心俱疲。作者外婆心中难免会有成吨的苦水,就像孟子说过的“所恶有基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作者的外婆为了维护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选择了死亡。
记忆最深刻的是文中曾写到作者的外婆临死前喝了一口清水,这水里究竟有什么值得作者的外婆留恋的呢?这让我迷惘了很久。或许这仅仅是一朵将凋零的花对茎和叶的最后一丝眷恋吧。哎,我们要去珍惜身边的亲人,他们迟早会一个又一个的从我们身边离去,我们该怎么办,亲人的逝去是一种比死亡更恐怖的事,珍惜每一段时光,每一缕阳光、每一份缘份,千万不要到了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人终究是人,要被七情六欲所控制,但这何尝又不是件好事呢?这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同时艺术也因此而生。人生在世,无非就是缘,能活在世上已经不容易了,无论过程多么精彩,结局终究是一杯黄土,想想当年豪言壮语,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带走,就像一座山,无论怎么都是山顶最吸引人,然而等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上攀时,孰不知山顶上是亘古的严寒。
其实,我们只要在活着的时候留下什么给后人,这就足够了。李汉荣应该是想把他一生历程的感悟留给我们读者,让我们更好地做人罢了。
【篇二:《李汉荣散文选集》读后感】
初识此书,是素净的封面,却只见几字寥寥,如——李汉荣散文选集。
由此可知,铅华如水淡淡成。压平了的纸张上,一行行天空样的文字横贯其上,文字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华丽而使你感动,而是文字中的一面如水明镜,文字的澄澈,使你窥见你心中感动柔软的角落,使你感动的是一颗有文字的心。
文字是真实的,它所拥有浅浅的呼吸都是它的每一个韵律,我喜欢他文字中的每一片天空,一叶菩提,一沙一世界,读汉荣的文字有如陈时的月光的昏黄久远是一帧过去的书信。《一碗清水》中印着一位老人穷尽了一生的执着,追求着水一样的纯净的尊严。亲人给的总是最贴心的温暖,《外婆的手纹》中外婆便如一名艺术家会针织缝补,自然之景是从那双巧手中呈献而不同时代的人,自是拥有一门时代所给予的技巧,然,时代过了,人民熟悉的就变成陌生的,人民笃定的就变成怀疑的,李汉荣的文风大致便分成二类,一类抒情写亲人,二类叹息大自然,人灯对自然的糟粕迫害便从义愤填膺的语言中流露而出,相较,我似乎还是偏于喜好温暖的亲情,像冬日的太阳,明亮又不炽热,温暖而又安宁。
想起一文《顶针:一生的戒指》突然想起一名广告:女人,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操劳。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再难再也得咬牙渡过,所以才是过日子。顶针就是这样与母亲手中力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身上的伤是以光天之伤心承后天之痛,做活时那一枚小小的铜戒指又藏了几分痛得执着,十指连心啊,顶针上一个又一个集合的密密的针眼,是母亲多少次痛了,累了,苦了,欲泪了,又罢了,反复吞咽的情啊,心上扎满了密密的针眼,却装作完好,痛对知苦对乐,顶针连着心,必其晓心之苦,天天地绕指而转,像飞旋的螺,不断奔走,奔出一个我们得以荫蔽的世界,母亲用温暖的心把我们包裹起来,用足够多的温柔包裹我们内心的反叛,黑暗,任其爆炸,飞裂,仍以笑面对,华美的钻戒戴了一生,却只有一枚铜戒指能陪了一生久远,痛却不服,像一个反反复复的梦。
其文貌不扬,意却浓,如一杯春茗,余香久久未散,却留得满唇满齿余香。
【篇三:《李汉荣散文选集》读后感作文】
年末前的一周,我读完了《李汉荣散文选集》。在2014年收官的同时,我一年的阅读也圆满的划上了句号。
李汉荣,陕西勉县人。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和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还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这本散文共91篇,分为6大章节,每个章世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从文章上看,作者的写作风格侧重于语言描写,但也兼顾了内容情节,更让人感觉思想深邃。至于题材,那更是妙趣横生却又发人深省,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散文集,因此我几乎每一篇都进行了较为仔细的品读,但我依然要挑出几篇与大家分享。
让我感触最深的文章应该算是《我们为什么活着》。该文以白雪与古树等景物为切入点(似乎与主题不着边际),逐渐引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为什么而活了?要知道,人之所以活着,当然靠自然与众生的护持和养育(作者的观点)。然而,我们可曾想过回报自然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就已经认为向自然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了。可是,人应该明白,如果索取“透支”的话,大自然将会报复人类,到那时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我们必须对自然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敬畏大自然的一切。但拥有感恩的心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自然。永远将感恩挂在嘴上的人和破坏者一样可鄙,只有付诸行动才是真正的回报自然。爱护自然吧,就像它爱护我们一样。
《为生灵哭泣》是一篇动物题材的文章,讲述了几种动物的悲惨下场(如羚羊、虎、锦鸡、狐),让人看了深受启发。自然赐予了这些动物生命与生存的领域,而人类却为了自己的贪欲不断地“向外扩张”,逐步挤占这些动物的生存空间,掠夺它们身上一切宝贵的东西。坐在金字塔顶的人类啊!殊不知自己正在将塔基的石块一条条地抽掉。动物们依旧那么慷慨,但这恰好助长了人的贪念,它们不知还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而人类的高楼却越来越多。这直冲云宵的高楼,哪里是混凝土堆成的,材料分明就是猎人的黄金,和动物的骸骨。
《生命何其不易》同样是写动物的不幸,然而与前一篇文章不同的是,这些动物不幸的命运在人眼中是十分合理的(如猪、牛、羊、狗等)。动物们身上的特点原本是它们生命的特色,然而这也成为了他们悲剧的源头——人类看上了这些特点。从后半部分内容来看,作者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这其实是在抨击人类的暴行)。我承认,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我们必须要“牺牲”部分动物,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生存手段越来越利益化,这也导致了许多不应该有的屠杀浮现在人们面前(或者不为人所知)。人类正处于盲目的利己主义深渊之中,也许难以自拔了。但是,只要我们依旧心存善念,去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死亡,我们的心灵仍可以得到“救赎”。请记住:生命何其不易,人类没有资格过度地掠夺它们。
作为人类,我们正处在这个世界的顶峰,可如果没有自然与其它生物的存在,人类也将无法立足。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能永久地维系下去。
【篇四:《李汉荣散文选集》读后感】
“今天,我有太多的话要对那双手表达,但那双手早已回到夜的深处。”
——题记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家境贫寒或是身份低下的人,内心却埋藏着一份善良与真诚。
品读李汉荣的散文,让我更加懂得爱的真谛,以及在我们生命中的过客留下的美好记忆……
其中,《黑夜里的那双手》一文令我尤为感叹。当我第一眼看到这篇文题的标题时,就不时联想起鬼片中的刺激性的片段。正因为如此,我就带着好奇与期待读这一篇文章,最后才知道是自己错了。
文章的内容主要是:“我”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因为害怕而坐在石头旁,这时地主婆王婶拍拍“我”的肩膀,叫我不要害怕,并领“我”回家。
作者因此感触很深。虽然王婶并不是“我”的母亲,也常被他人辱骂,挨打,但在“我”的心里,王婶是一个善良的人,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文中花大量的笔墨对王婶的手进行了描写,以一双握满老茧的手从而来突出主题“这双手传达的是爱意和温情。”
残酷的生存给王婶的是粗暴和凌辱,但她的善良换来的是我久久的怀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像王婶一样处境的人有很多,但又有多少人能像王婶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默默奉献的人应永远怀念在我们成长中。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懂得怀念,懂得感恩的心,把他人给你留下的“记忆”好好珍藏于心中。在我们的生命中,就应该有这样的“过客”,且行且珍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
记得在我四五岁时,去了趟乡下游赏,当地的乡民都十分热情,我注意到了一位老奶奶,身穿一身破旧的短衣裳,处处打着补丁,鞋子也是破的,但她面带笑容,把手中的玉米递给我,我连忙退了一步,“奶奶,还是您吃吧,我不饿。”奶奶还是强把它推进了我手中,令我
感触极深……
如果每个人都能报着“感恩的心”,即使是贫穷落魄,我们也照样能做到!
【篇五:《李汉荣散文选集》读后感】
“语言是一个人皆可夫的妓女,而我却要把她改造成纯真的处女。”诗人奥登如是说。如果说作家的任务是为了体现语言的神圣性,那么李汉荣无疑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李汉荣对时间与自然几乎有着一种天生而发自内心的崇拜,我读他的《我们为什么要活着》,便清晰地表达出了他的这种感情。杜甫诗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历经悠悠十载沧桑岁月,吐露出的文字自是优雅,想必李汉荣正是因此才写了这篇文章吧。
的确,时间之流浩浩荡荡,相比之下人太过脆弱也太过渺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比西飞之白日。”何不能说明千百年来世人对时间的珍惜,但很可惜的是时间有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驰千里,绝不回头。若是这世上有什么人可以令时光回溯,那么我相信,只要他提条件,绝对会有无数人为之赴汤蹈火。然而时间没有弹性,一切总会有尽头。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那么我们又为何要生存下来?不,人是不会平白无故地到这尘世间走一遭的,何为人生?——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无尽的事业,此之谓“人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确实短暂,若不倍加珍惜,无所事事而碌碌无为,这样的人生已是丧尽了意义,而回首过去,也必是怅然若失,憾而无用了。所以说我们应趁此时大好时光,去做一些我等必做之事,这样我等才不会“空悲切”。
人生有涯,活的有无价值,不在乎生命长短,而在于是否做了有意义的事。邓稼先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殚精竭虑,吴孟超九十多岁仍征战在手术台上,王进喜为中国石油鞠躬尽瘁,他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的时间却换来了硕果累累,青史留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生命已然在纸面上得已延续下去,要我来说,这才是古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寿比南山”,是真正的“长生不老”。
所以说,朋友们,千金难买寸光阴,何不以今日之努力换他日之叹息?相信这样我们才会度过一个充实而丰富的人生!
【篇六:《李汉荣散文选集》读后感】
自然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对待?在这日益喧嚷的世界里,鲜有人能够敏锐地捕捉住它,甚至都难以给出让自己信服的答案。正如许多文章中所感叹的那样: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我们已离自然越来越远。此时,我读到了李汉荣的文章,他那清新还带着一点童趣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跟随者它,我似乎看到了更深邃,更瑰丽的自然……
在李汉荣的文章里,他描写最多的是那些看似简单而又稀疏平常的事物。他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赋予了他们鲜活的个性。正如书中对狗尾巴草的描写:“狗尾巴草,那么天真地守在路边,谁家的狗丢了尾巴?遍地好看的狗尾巴,令千年万载的孩子们想找到那一定很好看的狗。”他把最普通事物的情态描摹得出神入化,让人脑中不自觉地浮现出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似乎一切都浑然天成,自然之趣在他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次细读,我发现李汉荣的的散文中散发着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恩——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在《为蚂蚁让路》一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蚂蚁的队伍前驻足的一件小事。当我们急着赶路时,我们是否会留意到脚下那一列小小的队伍?我们又是否会停下急匆匆的步伐,只为等待他们平安通过?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蚂蚁的生命太过与卑微,甚至卑微到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但李汉荣注意到了,他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一切,而面对奉献者,他也常常抱着感恩,乃至怀着愧疚之情,用心灵去与之交流——这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到底怎样去面对自然?
在碧山绿水白云之间,我们可以获得一种深沉的愉悦。日常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无伤大雅的蝇头小利,与这辽远和纯白相较,显得太过狭隘。大自然教诲你,也修正你,使你对生存的理念,有了些许新的调整。
从李汉荣的文章中,我逐渐明白,自然的本质就是自然二字,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它不会刻意去改变什么,也不会刻意去破坏什么。四季更替,春华秋实,都只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罢了。在人生的旅程中也是如此,有些不重要的东西,该放手就放吧,顺其自然,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同时,我们要对周围的事物心怀尊重和感激,人类与自然从来就不能够分开讨论,尊重自然,就是在尊重自己,感恩自然,也就是在感恩自己。
李汉荣的文章不长,但他以清晰、鲜活和易于领会的描述,最充分地展示了人类与大自然相亲相近、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由此延伸,甚至改变了我们对于大自然乃至世界的印象,使你获得生命最重要意义和价值的领悟。
【篇七:真实的心和眼——读《李汉荣散文选集》有感】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看见夹页上作者介绍中的一张照片,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正眯着眼睛微笑着,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尽管这么形容一个人的确不太适合。
这么一本厚厚的散文集,随笔占了许多,他的散文中也有许多是描写农村的。字里行间带着一种怀旧,又蕴含着天真纯朴的农人情怀,像是一大笔精神财富。整本选集分五大节,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节“动物的眼睛”。每读完一篇,都实在难以相信作者是何以写出这样的文章,描写的是牲口,却让人感觉像是真正的,与人类一样富有智慧,甚至有着许多人类身上几乎泯灭的特点。
在《动物的眼睛》这一章中,作者说,许多人说,动物没有心灵,那动物的眼睛还是心灵的窗口么?但他又否认了这个说法,因为他看见了动物眼睛后的心灵,作者通过那些动物的眼睛,看见了虔诚的心,忏悔的心,纯洁的心。我确实是第一次阅读这样的文章,将动物同人类一般描写,我也仿佛通过这些文字确确实实地看见了那些有心灵的动物。我曾疑惑,同样有许多描写动物的文章,但是为什么唯有他的文字,真正让我震撼感动呢?大约,是因为他真的看见了,真的感受到了。
也有一篇名叫《感恩》的文章,而这感恩却同其他文章不同,因为这篇文章通篇不是感恩那些食物,用品,自然,而是感谢它们的来源——动物,虫子,世间万物的生灵。阅读这些文字,作者仿佛是在描写感恩父母,感谢朋友一般。还有那篇《为生灵哭泣》,一种即将灭绝的种族,一只做成火锅的公牛,一只被做成皮衣的狐狸,一头被做成虎骨阵痛贴的老虎,一直被做成佳肴的锦鸡,及,一篇野味餐厅启事。
我感到讽刺和恶心。
是的,人类便是为着些不知何的理由将他们杀害。为了吃?为了穿?大概,还有好奇心?亦或是虚荣。总之,以第二人称视角中所描写的那些动物的惨状、下场,我感到的是罪恶感。还有真实——难道不正是如此?
正是如此,为了将他们残杀,为了美,拔去他们的皮毛,为了健康,取他们的骨做药材,割下他们的阳物壮阳。这正是真实的事,发生的事,被坦然接受的事。而我却感到罪恶——大概字里行间,我已将他们当做同类。又或许,是因为我正是那些吃着野味,穿着羊毛衫的人中的一员,却假惺惺地在这写着将他们当做同类。
我仿佛能看见,一只披着人皮的野兽伏在台灯下写着什么。

散文选集篇二:《林清玄散文选集》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清玄散文选》,它犹如一股清风,悄然进入我们的思想,沐浴着我们的心灵,令人回味无穷。林先生的文章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字里行间,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
散文选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它们的起点都是我们身边一些平凡的甚至不起眼的事或人,但作者却能从中提出问题,并且最终总会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受益匪浅。这些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就像是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其中我喜欢的故事有:《软枝杨桃》、《吉祥鸟》、《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
《软枝杨桃》让我明白了,如果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外表的好坏,不重视内在的美丑时,真正清净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水终有澄清的一天》让我知道,虽然一秒钟的混乱,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清净,但只要我们不去理睬,并且一直坚持迈向更高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说的是,作者的侄女就职工作紧张,压力很大。每次上台作报告前她总会念着“大家都是人”,念完后不再紧张了,多么神奇的五字神咒啊。
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刺花》了,故事讲的是:猎人太郎叔的独生子因怜悯一窝小山猪,而被父亲赶出家门,太郎叔因此很后悔。一次,“我”和爸爸以及太郎叔在打猎山猪成功归来时,竟遇见了太郎叔的儿子,父子俩冰释前嫌,重归于好。故事中的太郎叔让我最为喜欢。他脸上的那一条刺花刺青也许使他看起来很凶恶、把儿子赶出家门也许使人认为他很严厉,但在他打山猪偶尔失神时,才看出太郎叔是关心、深爱着自己的儿子的。他就像刺花一样,表面是锐利的尖刺,使人害怕不敢靠近,但坚锐的外表下是那颗细腻、美丽的心。
读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严厉的说我,和妈妈拌嘴,甚至是生气地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使我有时会埋怨他。但当我冷静下来一想,其实爸爸这么做是为了我、为了妈妈、为了家,那一刻,我便感受到爸爸他那时严厉的外表下的浓浓的爱意。
《林清玄散文选》,它像一杯淡淡的香茗,让我放松;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找出身上的缺点,并给以改正;它更像一个指南针,带我去寻找我不曾发现的事物,并为之感动。

散文选集篇三:散文作文

【篇一:我们一起走过】
我回过头去,看见你站在记忆中,对我微笑。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我都还记得。
仿佛是前世的约定,两颗年轻的心在那个青春的夏季相遇、相识、相知,与生俱来的默契,让我们仿若双生花,盛开在曼妙年岁。
你说你最爱海棠,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
还记得我们一起去看海棠花,满院错落有致的海棠,如花海。我们站在树下,抬头是一片海棠花织成的红色天穹,阳光从密密的海棠花的罅隙中射下,如梦如幻。你抬头兴奋地看着花,侧影像海棠花一样动人。
海棠花宛若从古代诗词中走来的闺阁女子,一笑倾城,再笑倾国。记得你说过,海棠无香。的确是这样,没有蜜蜂蝴蝶,海棠开得很安静。
我躺在树下休息,不由地就想起了你,想起了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无论是我生病时你泡的一杯热茶,还是我失落时你温暖的鼓励,还是开心时我们的欢声笑语,还是难过时的互相安慰,这些点点滴滴都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无法磨灭。
那时突然觉得你就是海棠花,内敛,沉静,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样默默的,毫不声张,理所当然的样子。就像这海棠花,尽管开了满树娇嫩的花朵,却不张扬,依旧安静地固守一份淡泊。
临别前你送我的那盆海棠,如今开得很盛,像你的笑颜。想起你对我说:“你不要嫌弃它没有香味!”你眨着明亮的眸子,一脸笑意。你不知道,我早就不在乎海棠没有香味了。“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我想,海棠是有香的,只是莫轻吐罢了。
就像你,平凡朴实如海棠花,内敛低调,却让我踏过一段铺满海棠的道路。
你带着海棠般的清新和宁静走进了我的生命里,如今虽然你已走出我的生命,却留下了一段海棠花般红润的岁月。纵然你已远去,纵然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成了过往,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你还站在我的记忆中,扬起你的笑脸,身后开满了一树无香的海棠。
我回过头去,看见你在我的记忆里撒下一路海棠,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美好时光。
【篇二:没梦的日子,我不幸福】
没梦的日子,我不幸福?
“吱嘎……吱嘎……”历史的列车驶过这一站;“哗啦……哗啦……”岁月的长河渡过这一站。?
我到站了,青春的站点离我不再遥远,在不知不觉中,我16岁了。那坐在树杈上做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严峻的现实偷走了我的“梦”,过去的快乐不再属于我。?
曾经梦想自己是一名航天员,穿梭在太空和地球之间的通道上,如果自己愿意还可以随时去月球上与嫦娥姐姐说说话。不过,现在一想,那是需要很高的身体条件和知识技能的,先看我这纤弱的身体,肯定是不行的。?
曾经梦想自己是世界首富,资产超过比尔·盖茨,有大把大把的金币,买好看的洋娃娃挂在卧室,大块头的巧克力大口大口地嚼,漂亮的连衣裙穿在身上,时尚的背包挂在肩头。真的好美好浪漫。现在回过头来想,我连一辆心仪的自行车也买不上,未来的世界,我靠什么去挣钱?
曾经梦想自己成为一位明星,每天一出门,立马围上来一群人,扛着相机,手拿麦克风,然后我头也不回走进自己的小车,让那流动的人群穷追不舍。不过,明星需要的是姣好的面容,更重要的是要多才多艺才行。我的条件也好像与其不符。?
曾经梦想自己是一位旅游家,踏遍千山万水,游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饱览世界的名胜古迹,江河湖海。可那也需要棒棒的身体和大量的金钱。哇!还有!到时候不把我累死才怪。?
曾经梦想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手握手术刀,身穿白大褂,救死扶伤。当我亲爱的奶奶去世的时候,我是发过誓的。现在我发觉我错了,我粗心大意的性格,不把手术刀忘在病人肚子里才怪。?
……?
童年的我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小鸟,飞过城市的上空,飞过海洋的上空,飞到太阳上面,啊唔,咬一口,太阳像一个大烙饼,好香好脆。梦中传来的是甜甜的笑声。我曾经的童年你去了哪里?我曾经“梦”就这样破灭了吗?
我犹豫,我彷徨,我迷惘。没有梦我只知道自己活得很痛苦。没有梦的日子,我不幸福。?
【篇三:那时,我终于懂得作文】
漫步于凉亭之中,手提酒壶,独自饮酒。看明明月光透过朦胧的树影,洒向了大地。昨日的贵妃捧墨,力士脱靴,是何等的虚无缥缈;今朝的落魄又是何等的难以置信。你遥望头顶上的明月,又俯首看地上的白霜,几日之隔,辉煌已成往事。你不甘,低声说了句:“行路难。”看着你疲倦的面庞,我终于懂得了你在官场怀才不遇的激愤,对人生前途的不甘,也终于懂得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真正含义。
披着春花秋月,默默的登上西楼,看那轮如钩的月亮挂在苍穹。那些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原处吧?只是换了个主人而已!从一名至高无上的君主沦落为了他人的阶下囚,这是何等的耻辱啊?你愁于今朝的落魄,又悔于昨日的不理朝政。那往日的些些许许宛如流水落花,随着春天一同逝去,处境从天上跌入人间。你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一江的春水又何以带走你满腔的悔恨与忧愁呢!从你那忧伤的眸子里,我终于读懂了你对逝去岁月的追悔;对往日毫无意义生活的追悔;也终于懂得了若不珍惜现在,将来获得的只有无尽的悔恨。
夜深人静,窗外的风呼啸而来,扑打着空旷的庭院,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你躺在床上听窗外的风雨,梦里回想起战争时的冲锋声,真想冲上疆场去为国效力!你日日盼望着祖国统一,可是岁月不饶人,没等到全国统一你就病了。临走之前,你嘱咐儿子在中原统一的那一天,一定要“告诉”你。我看着那首《示儿》,泪水盈满了眼眶。这时,我终于懂得,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终于懂得,要像你一样:自始至终都要爱国。
回眸历代文人,我从他们的诗词歌赋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从李白身上懂得了积极和乐观,从李煜身上知道了珍惜现在,从陆游身上学会了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切的一切,在这一刻,我终于懂得。
【篇四:落叶无语】
每片落叶,最终都会有自己的归宿。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散文选集篇四:初中散文作文

【篇一:七彩的天堂】
曾有一位天使,对我说:“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只要有力量,就可以飞翔。”
渐渐的长大,岁月的冲刷积蓄着我的力量,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跌倒。“是天使在骗我吗?还是……”我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却没有人帮我解答。
一天天的过去了,对人生的思考略知一二。原来,那翅膀,是教我们在心中飞啊!
每一天,我们迸发出新的活力;每一天,我们享受着激昂的青春……有时,它飞得很高,很远;有时,却骤然下沉,坠落。有时,它焕发缤纷光彩;有时,却遗留淡淡灰迹。
珍惜利用时,它会为你披上华丽的羽翼。
践踏挥霍时,又令你失去仅有的单衣。
也许你的眼光只停滞于目前,还在漫无目的的生活。那就放眼望去,多少双翅膀越过你的身影,飘然而去……
不甘于此,那就奋斗,站起身来,乘风飞翔;活力四射,我们不怕,青春少年,还会有希望。
七彩的翅膀,需要七种精神去谱写,需要七色阳光去磨练。我相信,用今天的泪水,定会换来明天的笑容。青春只有一次,抓住它,放飞你的梦想。
折断的翅膀,不要哭泣。执着的力量,成就你的辉煌!
近了,近了。天使如约而至。我看到,一束希望之火点亮了整个人间,那是一双真正的翅膀,是用汗水凝结而成的翅膀。
透过月光,隐约间,七彩的翅膀,在星光下闪闪发光,永驻爱的天堂!
【篇二:沐浴在阳光下】
爱,似黑夜中的流星。短暂,永恒;爱,似书卷中的书香。平凡,温馨;爱,似地平线上的第一缕阳光,期待,惊喜。——题记
爱心流星永恒
她,一个失学的小女孩,每天在帮父母干农活,闲暇时,便从怀中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掏出一本书,一本早已破烂不堪的,泛着黄的小学一年级课本,她认真的一页又一页地看。每当看到邻居家的小孩背着书包去上学,她只能叹一口气,走过小溪,躲在树林里一个人默默的哭泣。知道有一天,她收到一笔汇款,一笔可以让她重返校园的汇款,她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她,上学了,之后的每一个月,她都会收到作为她的生活费的汇款。但是汇款人却从未出现过,她只知道汇款人的位置上,只是写着:顺其自然。
涓涓的爱心,如美丽的流星,虽然是瞬间,但却是永恒。
友情书香温馨还记得生病的那一学期,功课落了不少,无奈……愁呵!
躺在床上,正想着。突然,门被推开了。“呵,是他们,我的朋友们!”他们给我补习功课,陪我聊天,给我讲笑话,好感动呵。从那以后每天总会有人来给我补习功课,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无尽的关爱和友情……伴着书香,我康复了,感谢朋友们。
友情如书香,虽然平凡,但却温馨。
爱呵!如诗的爱,如流水的爱,如阳光的爱,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让人充满期待与惊喜!
【篇三:凋零的烟花值得品味作文】
回首往事,记忆里这世界总是那样绚丽多彩,烟花的微光就好绽放在天空,温暖着天空和我们,那一刻,在我心中的角角落落全部装满了微光。
烟花如暖阳
烟花,虽然不能和火花,阳光媲美。但当它在夜空绽放的一瞬间,它告诉了全世界:“嘿,这个世界,我来过!”有人会说,烟花并不是真正的花它不过是化学物品罢了。其实不然,万物皆有价值,尽管只是急促的一瞬间。但它来过这个世界,它出现过,它绽放过,它曾辉煌过,它曾温暖过。
流年似烟花
时间总是过得那样快,我却总是慢半拍。
一切都走得太匆忙。
人们常常说“流年似水”可我觉得“流年似烟花”。水,源源不断,但烟花却在眨眼时逝去。每次,我欲将夜空中烟花拍下时,发现烟花已凋零,就算拍了下来,相片中的总没有亲眼所见时的那样凄美,没有记忆中的那样华丽、辉煌。
“美丽总是那样的短暂而仓促。”
烟花,点缀凄美夜空
不知道,有谁真正的注意过烟花。有谁用心去感受过它的存在。古人,望夜空,往往都是谈星赏月,都不曾注意过那短暂的美丽。
美丽,总是消逝得太快。
珍惜身边那些细微的美丽。距离不会产生美,距离只会产生距离。烟花,温暖了我的我的半颗心脏。这凋零的烟花值得去细细品味,如同品味那历史悠久的普洱。那样香醇、暖心。
【篇四:留下脚印一串串】
人生是一条漫漫征途,许多人会不顾一切地向前走,于是串串脚印就留在了他们身后。我却要对于这些说“不”,我要倒着走。倒着走,我才能看到我留下的脚印——曾经被遗忘的风景。
倒着走,我看到了离别的脚印。曾经我们同窗共读,曾经我们嬉戏打闹,曾经我们共度风雨。离别的日子,稀疏的雨点,就这样无情的打在了我们的脸庞。我们还是那么固执,始终没有说出那一声“再见”。就这样我们各自都背过了身,向着两个没有交点的方向走去。只留下雨点的哭泣。那一刻,是迷茫。
倒着走,我看到了成熟的脚印。曾几何时,我学会了思考,思考人生真谛;曾几何时,我学会了领悟,领悟世间温情;曾几何时,我我学会了品味,品味爱恨情仇;曾几何时,我学会了感受,感受悲欢离合……当我明白这些都是成熟的标记,那一刻,是惊喜。
倒着走,我看到了幸福的脚印。幸福,无需太多的理由。能和同伴静静一起走过大街小巷是幸福;能在中秋月圆之夜与家人一起赏月是幸福。幸福,只是平平淡淡,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辟的语言,只有一分宁静,心中的宁静。我发现我拥有了幸福,我留下了幸福的脚印,那一刻,是美丽。
深深脚印,脚印深深。脚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生的道路又被浓缩在了串串脚印里。从这些脚印中,能看到别样的风景,能找到曾经的最美。
【篇五:带着微笑出发】
风,带走了我,而我带着微笑追寻着未知的路。
——题记
我是一片血红的枫叶,当一缕金色的阳光撒在我殷红的皮肤上时,瞬间,一阵风托起了我的身躯,带走了我。
“不要,我不要离开家!”我盘旋在天空中呻吟着。然而,我突然想到枝干曾经教导我们:秋天到的时候,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归宿,千万别哭泣,因为那是一段新的旅程。我止住了泪水,眼眸里闪出了一丝光芒。
接下来,我会到哪?被清洁工人的扫把带入垃圾场?或是被淘气的孩子们践踏?还有可能遇到知己,永远的夹在标本框里?罢了罢了,因为无论怎么样,它都是我的归宿。我现在在意的,就是看看更宏伟的世界,微笑的开始我这段新的旅程。
我被风带到了喧嚣的街道旁,回眸,我已经离家很远了,其实我与它却近在咫尺。马路上好危险呀!各式各样的车飞驰而过,并且产生了大量的尾气排放,熏得我透不过气来。因为我渺小,所以没人将我放在心上,他们依旧肆意得压过我的身体。但,我不在意,不管怎么样,它是我的归宿。
傍晚,车辆变得不再疾驰,然而,宁静的霓虹灯衬托着残缺的我。一辆摩托从我旁边经过,扬起的风尘随我一起落在路边。凌乱不堪的我扬着微笑抬起头,看到枝干的欣慰,于是再闭上了双眼。
我把我的躯体献给了给予我生命的大树,我带着微笑继续我的幸福。
【篇六:难忘阶梯】
一进校园就看见你谦卑的身影,你默默地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你朴素的外表让不少人将你忽视,可你依然默默为他们提供前进的道路。
有前进就是你,有你就有前进,你坚强的臂膀,伟岸的身躯,默默地撑起了多少前进的人,你伏在那儿,不求任何一个人感激你,回报你,你只是静静地扶着,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目送了一拨又一拨的栋梁之才。你只是不言语,继续等待下一拨踩在你身上前进的人,继续提供着前进的道路。
但是却没有人记起你,没有人在步入成功的殿堂后还想着身后不起眼的台阶,没有人在接受赞样和敬佩的眼光时会谦虚地说:“多亏有了一阶阶台阶供我前进呢!”他们记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却没有记起你,他们知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却不曾赞样过你,提供前进道路的阶梯。
然而这并不阻碍你的热情,你依然不吭一声,依然静静地为人们服务,直到粉身碎骨,然后就会有新的阶梯代替前人的工作,依然默默地做一阶阶梯,默默地尽着自己的职份,默默地奉献着。
当你匆匆上下楼时,是否会注意到一阶阶不起眼的阶梯?当你进步的时候,是否会想起一个个默默为你奉献的人?让我们歌颂阶梯,赞美阶梯,感谢阶梯吧!没有阶梯,哪儿有进步的人?没有阶梯,哪有成功的人?
啊,难忘的阶梯!
【篇七:成长路上的炫彩玻璃瓶】
人生就好比一个玻璃瓶,只有我们不断往里添加各种颜色,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十四年前的某一家医院里:“快看!快看!出来了!出来了!是个女娃娃!”“给我看看,给我看看。看着小鼻子小嘴儿,太可爱了!”“咦!这刚出生的小孩咋长这样,真丑。”“你刚出生那会儿,不也是那么丑?”……随着一声啼哭,我便到这个欢乐的大家庭中报到了。于是,玻璃瓶中便有了许多喜庆的红色。
十年前在家里:“爸爸,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老师说我很乖。”“宝宝真棒!走!妈妈给你买吃好吃的去。”“嗯。”于是,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玻璃瓶中加了点温暖的橙色。
六年前的某一节体育课上:“我们比赛吧!”“好啊,比什么?”“800米跑。”“可以。”“我当裁判!我当裁判!预备……跑!”“加油!加油!”……“耶!我赢了!”“我不服,再比一次!”于是,我气喘吁吁的奔跑在赛道上,还不忘在玻璃瓶中加了些不服输的黄色。
四年前在图书馆里:“……”于是,安静读书的我在玻璃瓶中撒了一把平静的绿色。
一年前来到新的环境时:“你……。你好,我是新来的同学,我们可以当……朋友吗?”“当然可以啊。”于是,在我结交新朋友的同时,玻璃瓶中也多了一抹勇敢的青色。
半年前在家中:“家里有好多气球,有什么用呢?……不如,用他们做面具吧!”于是,我把纸粘在气球上,做成了形形色色的面具,又随手在玻璃瓶中添了创意的蓝色。
一个星期前在朋友家和朋友一起复习备考时,我的玻璃瓶中出现了一片紧张的紫色。
……
拿出记忆中的玻璃瓶,红,橙,黄,绿,青,蓝,紫……现在已经有那么多种颜色了啊!但这不就像是我们的生活吗?有欢乐,有温馨,有平静,有紧张……这样才能让它变得多姿多彩啊!
可这只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色彩来填充它,不是吗?
【篇八:初中,还真不一样】
初中,还真不一样
童年银铃般的笑声,灿烂的笑容,快乐的身影……现在,怎么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呢?
——题记紧张的旋律初中的生活到处都是紧张。看,吃过早饭。一个个学生都飞快地跑进教室,拿起书朗朗的读了起来。议会这个词语的意思,一会又要背那一首唐诗宋词……手忙脚乱。不仅是这样,还要做那比小学多出两倍的作业。那些什么“abcd”,“之乎者也“,“加减乘除”,全都在脑子上。让我们看的是头晕目眩。中午吃过饭,第一件事又是回到教室里,做那些参考资料,测试题和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着一张张写满密密麻麻字的纸和那用得特别快的笔墨水,才知道,时间原来也加快了脚步,生活原来也这么紧张。晚上,仍然要兑现曾经给时间的承诺——紧张。就又赶紧跑到了教室,拿起书把今天老师讲的知识点复习复习,等待晚自习的铃声打响。一天又一天,过的永远是那么匆匆,而教室里也一直打着紧张的节拍。厚厚的书本仔细品味品味初中生活,不再有像小学那样的甜,而是一种苦涩的味道。看一看那桌子里也放不下的书,感觉好累,好累。课程一下子增加了好多好多,下课还没把上一节老师留的内容看完,下一个老师就已经来了,什么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好多内容都要背诵。真是不知道做哪一门功课好,更不知道该喜欢哪一门课程。看着那一摞又一摞书,只有一个问题“该怎么办?”慢慢的努力初中就是初中,永远都是无法改变的。那紧张、我们无法控制:那厚书,我们无法消除。要做的只有去适应,慢慢的努力。
去融入初中,和它的步调走一样,走进新的环境。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所以现在我们要努力,坚持,不怕苦,不怕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知道只有经的“风霜苦”,才能终得“梅花放清香”啊!

散文选集篇五:散文作文600字

【篇一:白开水】
一杯普普通通的白开水,简单快乐。它的世界里没有添加剂,单纯而且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快乐。人生也许简单才会快乐。
白开水,纯洁透明,没有任何杂质。简简单单的一生,纯纯净净地走过。也许它的命运只是那一瞬间;也许它的日记不是那么精彩;也许它的脚步太快,还没来得急留下任何足迹就消失了。但至少它简单,它不需要面对名利患得患失伤心流泪。因为它的简单,所以它比谁都快乐。
白开水并不因为简单而单调乏味。一杯阳光下的白开水,有点点滴滴斑驳的精彩。它可以肆虐地笑,它因为有那一点精彩而自豪。人生,是一篇漫长而页页布满精彩的日记,不应该为一小行的伤心而失落。
白开水短暂的生命,不曾埋怨过谁。毕竟知足,才是最大的快乐。一杯角落里的白开水,偶然飘落几片花瓣。它们为白开水的日记揭开了新的一页。
一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白开水,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慢慢蒸发。就像生命在年华的流失中慢慢流逝。最终消失在岁月的空间。被遗忘的白开水,它的一生,是多么简单,它不必为自己的生存而不择手段,亦不需为了利益而欺世盗名。它走得那么从容,它只是静默在角落,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平淡无奇地度过自己的一身。
人生,必须学会去适应,去改变。白开水亦不例外。它必须去适应不同的容器。因为它的单纯,以致于它能够渗透任何一种颜色。
【篇二:多想告诉你】
栀子花盛开的六月,承载着我不断成长的经历,期末考试前一天的夜晚,我闻到了“栀子花”的芳香……
终于到家了!总算可以清理一下我满脑子的英语单词了。回到房间,看见天灰蒙蒙、阴沉沉的,正如我今天的心情一样。
“我回来了!”是父亲的声音,对于这个声音,我已经习以为常了。父亲走进书房,一边整理他的文件一边对我说:“明天就要考试了,做题仔细点!”对于这句话,本心烦意燥的我更是觉得父亲把我当三岁小孩看待,多此一举。虽然我尽量克制住自己,但还是说了一句:“真烦!”
吃过晚饭,我继续遨游于题海之中。眨眼间,时针已经指向十点的地盘,我不禁伸了一个懒腰,作短暂的休息。这时,一股清凉的花茶为慢慢悠悠地飘入我的鼻腔中,是父亲,端着一杯热茶向我走来。他把茶放在桌台上,亲切地对我说:“喝杯茶提提神,早点睡吧,明天还要考试呢,不然就要顶着‘熊猫眼’见人了。”我抬起头,看见父亲的眼角有了明显的皱纹,几根白发顽强地露出脑袋,是那么刺眼,让我睁不开眼睛……
夜深了,月光洒进房间,是那么柔和。其实——
父亲,我多想告诉你,你对我的爱,我懂,你对我的关怀、包容,我都懂。只是我禁不起考试的压力,把埋怨撒在你身上,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你,不知你那苍老的背影,承载着多少对我的爱……
我睡了,但“栀子花”的芳香依然莹绕心身……
【篇三:品味秋雨作文】
秋雨下了一场又一场,枯叶落了一层又一层。
天空已经渐渐黑暗了下来,天空却仍下着蒙蒙细雨。漫步雨中,看到街边树下,那些落着的,发黄的树叶,恰似换上秋装的丽人,难遮妩媚风情。听,那清爽,清脆的是秋雨。看,那丝丝的,滴状的是秋雨。摸一摸,那凉凉的,滑滑的是秋雨
也许是一种向往,也许是一种默契,秋雨在散落的飘零着。看看秋雨的街景,我陶醉了,感觉是一种空灵的美,于是让心与秋雨沟通,让情与夜色交流。我和朋友坐在小吃摊上,看着雨夜的街景,谈着秋雨的情怀。就这么聊着、看着、想着,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沼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其实秋雨是很耐人寻味的,秋雨的滑,秋雨的凉,是一种永不干涸的诗的泉源。
朱自清曾赞赏过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秋雨也是这般迷人,这种安详的姿态最让人难以忘记。
最喜欢江南女子的温婉清丽,着一袭长裙,撑起一把油纸伞,漫步在那迷茫的秋雨中,古朴的青石板小巷里,绣花鞋若隐若现。那是一幕怎样的场景啊!宛若水墨画那般淡雅脱俗。
讨厌春天的雨,连绵腻烦;讨厌夏天的雨,粗暴激烈;讨厌冬天的雨,阴寒刺骨;唯独那迷蒙的秋雨,是我所钟爱的。
品味秋雨,我不再撑伞。在大街上,任凭它温柔地触摸我的脸、我的发,那真是一种幸福。
【篇四:像松柏一样成长】
松柏,一种挺拔向上的植物,它长的又高又直,在它的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去面对,去挑战,去克服,因为它心中只有一个信头——茁壮成长。
像松柏一样成长,就要学会克服。
像松柏一样成长,就要学会挑战。
松柏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它让我们学会无论何时都不要轻易放弃,一次的失败不代表世界末日,只有抗争到底,才会赢得生机。因为一次的失败,而让人生充满迷雾,那是松柏最不会有的精神,因为松柏的精神就是坚持不懈!
像松柏一样成长,就要学会有一种抗争到底、坚持不懈的精神。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与严寒抗争到底的精神使松柏一步步走向成熟,长成了挺拔的松柏,一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使它走到了最后。
像松柏一样成长,就要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
人生的路途很遥远,人生的途中会使我们学到很多,我们就如那小小的松柏一般,要经过无数的困难、挫折,要有一种不向失败与困难低头。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只有经历了失败与困难,我们才能慢慢成长,也会逐渐有了坚强的信念。
因为无论经历了风霜还是严寒我们的信念永不变,那就是变成颗既高大又有挺拔向上精神的松柏,为了信念,我们一直在拼搏。我想,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坚持不懈的人。
像松柏一样成长,就要永悔不变。
【篇五:沉醉也是一种激励】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风流人物,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代传承。
我沉醉于他们的世界,他们给我一种坚定地继续奋斗的激励。
你是弃医从文的救国者,你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英雄,你指引我做一个坚强的人,你拯救了中华民族,你从思想上传播了我们爱国思想。你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悲壮,你仰望明天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现在,社会变了,而你却不在了。
你的一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激励了我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实现梦想而刻苦钻研的精神。你的一句话改变了很多人,让中华人民开辟了新道路,创造了新财富。我沉醉于你的世界,你激励了我。
屈原,你指引我做一个爱国的人,你为国而跳河的那一壮举让我有了很多感慨。你的牺牲将永垂名史。让后人都记在心里。
即使我是一株小草,我也可以沉醉在花朵的世界,即使我是一条小溪,我也可以沉醉于海洋的世界;即使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可以沉醉于天空的世界;是的,即使我现在只是平凡的那个我,也可以沉醉于英雄人物的世界。
华夏五千年,历史铜镜中的亮点,闪烁千万年,若千年之后,我在这里仰望你们,沉醉于你们的世界,给我很大的激励,促使我为自己的明天努力奋斗。
【篇六:飞舞的美丽】
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历程。
——题记
夏,终于走了,也携走了树叶的灵魂,只留下那孤独而不堪一击的躯壳。
现在的我,就像风干扭曲的树叶那般脆弱,已全然没有那些所谓的活力与朝气,似乎成为了秋的俘虏,任萧瑟的秋风推动着我,却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落下,任人肆意践踏。
抬头仰望苍穹,只见那湛蓝的天空也仿佛在嘲笑我,笑我的无能、软弱、平凡,即便付出再多也不会得到回报!我淡淡一笑,低下头,目光停留在满地的时光战利品中。
不觉间,我早已处在这满目萧条的世间,一片片漫天飞舞的树叶乘着风,完成自己最后的梦想:飞向大地。
曾几何时,我鄙视、讽刺、取笑那些怀揣梦想却平凡的叶子,“何苦呢?终要归土的。”可现在,凝视着它们华丽地飞舞、旋转、跳跃,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飞舞出了自己的精彩!望着眼前的这番景象,我不禁扪心自问:叶子们用平凡的生命诠释了一个个不平凡的人生,而我,有何资格放弃?
突然,我明白了,世间之主并非笑我的平凡,而是嘲笑我那不堪一击,轻言放弃的心灵!我开心地笑出了声音,为万物凋零的季节增添了一份生机。不,它本来就是有生机的,因为它让我明白: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美丽,即使平凡,也可以走完伟大的人生路!
第一次觉得,秋天的阳光也可以这么温暖。
【篇七:春满人间】
“沙沙沙……”一场温暖的雨,从天空中落了下来,滋润着万物,给了他们无限的生机,也为那美好的春天拉开了序幕。
春天是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是新的一年的开端。
因为春天的第一场春雨,让在寒冷的冬天中沉睡着的大地苏醒过来,在春雨的滋润下充满着生机,看,他正用自己那生机勃勃的“脸蛋”向春天微笑。
在大地的带动下,冰封了几个月的河流们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无论江河湖泊,还是山间的小溪纷纷破冰而出。一齐欢快地奔腾着,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大海。它们流入到别处时,也给遇见的人驱赶寒冷,给人们送来温暖。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他们流得更加欢快了,似乎加速地流动着。
大地、河流都醒来了,那些植物们同样结束了自己甜美的梦境。小草破土而出,享受着春风轻柔的抚摸。杨柳抽出了崭新的嫩枝,翠绿的枝条在温暖的气息中随风起舞,一个个绿色的身影在风中摆动,犹如一个个绿色的精灵。见过杨柳们优美的舞姿后,山上的松树们也不屈服于那“大雪压青松”的气势了,有了风和春天的帮助,它们不再受积雪的欺压了,它们挺直了身子,耸立在这“深山老林”之中。
春风和春雨拉开了春天的序幕,带领着世间的万物,迎着春天的到来,。它们送走了冬天的阴晦,迎来了春的温暖。
春天的万物勾画出这人间的仙景,谱写了春的乐曲,真是春满人间!
【篇八:那些在青春路上的歌】
我们一直都记得,那些在青春路上的歌,埋藏在心灵的最深处,如同种下一颗颗盛情难了的种子,只求默默盼望他早日发芽成长,一片绿荫,伴随着我走过青春的岁月,为我挡住那些流言。
那些在青春路上的歌。
我们一直都记得,青春的萌芽,早已在心中茁壮成长,尽情享受着阳光的照射,尽情吮吸雨过天晴般的泪水,尽情挥霍着属于我们的青春年华。
那些在青春路上的歌。
我们一直都记得,那些记录我们似水年华的篇章,或许他太过匆忙,或许他太过优柔。
或许他太过寡断,如同沙漏,一直不停地漏,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稍不留意,便会从指尖流逝,无力挽回。
那些在青春路上的歌。
我们一直都记得,独自走在寂寞的沙滩,双脚陷入深深的沙土,抬起脚,留下醒目的坑坑洼洼的脚印,那是我在青春中留下的斑斑点点,留下的无法磨灭的记忆。
那些在青春路上的歌。
我们一直都记得,折了无数的千纸鹤,折了无数的小星星,只希望自己的愿望可以得以实现,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呆呆的隔着玻璃看着自己的愿望,只属于我个人的愿望,忙忙碌碌的为生活奔波,被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绊倒了,起了身,拍拍脚上留下的泥土,继续走。
那些在青春路上的歌。
我们一直都记得,那些珍惜的故事,那些珍惜的画面,那些珍惜的人儿,伴随了我度过漫长的学习生涯,感谢,你们给我的一切,记忆中的一部分,无法抹去。
献给我在人生中度过的第十四个年年华华,岁岁月月。

散文选集篇六:杨绛散文读后感

【篇一:杨绛散文集读后感】
读完了杨绛的散文集,我开始对这名在文革中饱受磨难的女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文字是给了我个人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她的文字朴素简洁中却饱含着优美华丽,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只是有些文章以我的水平还尚且不能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文章使我感触颇深,产生共鸣。
首先是《读书苦乐》这篇文章,它的篇幅并不长,关于读书,它是这样写的:“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或者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这段文字确实太形象贴切了,读来只觉得读书也不过那么回事儿,就是匿名向不同的智者前辈请教罢了。杨绛还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这句话堪称经典,对于杨绛能以读书作为自己的乐趣,我感到她是一个幸福的人,能把读书作为享受,而相比之下,读书在我眼里有时是一种快乐,但有时是被逼的,那时读书便变成了一种痛苦,上学亦是如此,对于现在的教育制度而言,会坑害许多美好少年,与科举制度考八股文有着同样的性质,只是现在学的知识比八股文的用处大一些罢了,读书上学都不是坏事,只是在迫于压力的情况下做这些,往往会使人的心态变坏,读书、上学的人多了,喜欢读书、上学的人却少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改革难啊,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改革会成功的。
还有一篇文章令我触动很深,那就是《顺姐的“自由恋爱”》,这篇文章篇幅较长,顺姐是一个命中多苦难的人,可是却有着很好的心态,老实善良,文章中用了插叙,将顺姐的一生写下来,却富有层次感,而且不断留下悬念,让人思考,并在最后揭晓,让人读来酣畅淋漓,感觉从迷雾中摸索出来,同时让人对顺姐的遭遇感到同情,杨绛对顺姐很好,两人的感情不像是主仆,倒像是姐妹,由此,我对杨绛待人的宽厚也很佩服,让我读来最不爽的就是那个大小姐,(顺姐是地主家的小老婆,大小姐是地主的正室的女儿)她不断欺负顺姐,最后却没有得到报应,还得到落实政策,飞到国外去了,这看似不符合中国故事的特色——坏人都遭报应,但我认为这也是作者故意这样写的,实则想表明还有许多正义认为的倒虚张,这仅是我的个人观点,但不管怎样,顺姐由一个无知朴实的小姑娘被封建制度变成了一个地主的苦命的小老婆,她还没有放弃人生,并称这是自由恋爱,大小姐欺负她,她也不反抗,只是尽力避开,这种毅力令人钦佩。
杨绛的很多散文我还看不明白,但我对这个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相信或许在我经历了更多的事情之后,才能从文字之间走进这个奇女子的心灵。
【篇二:读《杨绛散文》有感】
近日读完了杨绛的散文集,感想颇多,收获亦颇多。
我是在学完《老王》后买了她的文集的。厚厚的一本书里,藏着无数个故事。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分为六篇短文,即《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分别讲述了杨绛先生下放到农村后的六件事情。读罢此文,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下放这么辛苦的事情,在杨绛先生的笔下竟然如此的温暖而充满情趣。
在干校的生活本身根本不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下放,意味着告别家乡,离别亲人,想想,一个个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知识分子,倏的就被要求去干农活,一个养尊处优的学者一下子沦就为了一个卖劳力的苦工。在那个黑暗到看不见一丝曙光的年代里,很多人甚至做好了“一去不复返”的准备。然而在杨绛先生的眼里,下放不过是一次特殊的人生经历。离别固然是痛苦的,但是她认为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所在的干校离的很近经常可以见面,而对于女儿,“她不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子,我该可以撇下她。”在劳动的时候,不论是当地人还是一同下放的“校友”,大家都很照顾她,让她干最轻的活,干最简单的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作品里说干校生活很辛苦,很困难,然而这样的情绪在杨绛散文中却少有见到。难道是干校和干校之间的差别不成?我看不然。怕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吧。悲观主义者们总喜欢拿困境和最美好的东西作莫名其妙的对比,最终得出悲观的结论。好与坏总在一念思量,在客观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态度也许会收获完全不同的生活。
然而,细细想来,《干校六记》也不是全然不悲的。作者只不过是运用一种冷幽默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平静地诠释着文革的荒唐和悲哀。作者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安慰千万和她处境相同的人。她努力地用喜剧的语言来冲淡悲剧的伤感,使经历过那段黑暗的人们,能够获得一丝慰藉,而不会把悲伤的情绪传染给那些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她不希望读者随着她痛苦。
文章里应当有个真实的自己。在杨绛的文章里,我读出了她的乐观,她的豁达,她的潇洒,她的睿智,她的平和,当然也有她的无可奈何。像杨绛他们这样老一辈的作家经历了战争的动荡,文革的煎熬,早已将生死,悲欢,得失看得很淡很淡了,因而他们可以平静地叙述动乱年代各种令人心酸的故事,因而他们的欢乐才真正感人至深,他们的悲伤才真正震人心魄。正是杨绛的散文让我明白了,原来有一种欢乐很悲伤,有一种悲伤很淡定。
【篇三:读《杨绛散文》有感作文】
最近我与女儿一同读完了《杨绛散文》,收获了不少。
在众多篇目中,《干校六记》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现在像这样的关于文革的题材并不多见了。我们这一辈的人是经历了文革的,然而却不如杨绛先生这样有切身的体会。《干校六记》唤醒了我的记忆,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不曾经历的事情,还是挺让人长见识的。
现在的孩子对于文革已经不甚了解了,但是作为历史的一部分,文革是注定要被铭记的。杨绛先生的散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文革进行了诠释,褪去了文革或神秘或恐怖的外壳,让孩子可以更加客观的了解这段历史,而这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作为家长所希望的。
一本好书,胜过千言万语。
【篇四:读《杨绛散文选集》有感】
读杨绛的散文,仿佛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金色的阳光的余晖铺满大地,洒在厚厚的落叶上,天空有鸟儿飞过,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却带走了所有的喧嚣,站在窗前,手捧一杯醇香的茗茶,望着金色阳光与大地融为一片,世界如此宁静,生命的风车就在此时与这世界一同的静止不动,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我在初次读到杨绛散文时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我用文字把它描绘下来,可是我的拙笔却无法描绘出当时心中的那份悸动,还有温暖与宁静,睿智与豁达。
杨绛散文的魅力到底在哪儿呢?平淡的语言,生活中最普通的故事情节,但就是这样最普通的组合却最打动人心。她的的笔触不是自己的经历就是亲友的经历,以这样一种记叙散文的形式,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取材,记录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死荣辱。含蓄内敛,洞达生趣,向我们传达着生命的哲学与生活的智慧。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1911年7月生于北京。她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随后又考入了清华大学外语系的研究生,随后又赴法国、英国留学,曾任上海震旦大学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94年后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外语文学研究组研究员,现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然而对我来说,这样去介绍一位我所喜欢的作家未免过于生硬,我应该更感性的语言来概括她,她是一位博学的学者,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是生活的智者,是与钱钟书同甘共苦的他的夫人,生活的磨砺赋予她的不仅是写做的灵感和素材,还赋予了她一份平淡超脱的人生态度,而她把这所有的一切都升华成一种艺术,通过淡淡的文字把她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一点一点倾诉给我们。
谈到杨绛的散文,首先是它的语言很有特色,平淡质朴,沉着含蓄,偶有生趣,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没有酒的浓烈,亦没有水的寡淡,她的这种语言风格对于此前的那种雕饰浮躁、虚夸的语言风格也是一种有力的抨击,以最朴质的手法反映最真实的东西,在《回忆我的父亲》和《回忆我的姑母》等文中都体现了这种语言特色,用平淡朴实的语言记录了她和父亲姑母之间日常生活中交往的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在《干校六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可当我看到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越发能看到能看到她在我们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忙又真开眼。车窗外已不见她的背影,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这是她在被下放干校时女儿送她离开时的场景,那时女儿的丈夫已经于一个月前自杀,而自己和丈夫要被下放干校,留下女儿孤苦一人,作为母亲心里的痛苦可想而知,那种亲人分离的痛苦在她的笔下就这样流进我们的心里。在她的散文中极少抒情和议论,所要表达的感情都是从这种淡淡的记叙和描写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偶尔的抒情和议论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并且有一种出透人心的力量,议论比如《回忆我的姑母》中的“我现在回头看,才了解时看到的是一个伤残的心”,深刻的揭示出了当时姑母悲惨的遭遇。而抒情比如《回忆我的父亲》中“但愿我的父母隐藏在灵岩山里早日化土,从此和山岩树木一起,安静的随着地球转”这是对父母离开的一种释然和豁达。
杨绛的散文大多是记叙性的散文,她的作品都是阅历的产物,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与亲友的日常交往,专心的经营着自己的精神园地。杨绛的一生饱经沧桑,在晚年时她创作了享誉中外的《干校六记》,记叙的是她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干校的经历,在这样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失意痛苦不可避免,然而在她的记叙中更多的表现的是一种隐忍,而不习惯痛苦的表达痛苦,这是她对于生活的一种通透的豁达,在凿井记劳篇中明明很苦很累人工打井却在她的笔下有了一丝苦涩的欢乐,给人以深沉的回味和苦涩之感。在学圃记闲篇中一位知识分子自杀,却没有棺材被草草埋葬,她亲眼目睹了这件事,心中震惊,反复提醒经过那做坟看她的钱钟书不要去踩那座坟,因为没有棺材,泥土下就是身体,天下雪后又担心地陷坟裂。她始终有着自己不可移易的善恶美丑标准,从本质上讲,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始终关注着人,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对人类痛苦的咀嚼使她对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了完整的认识,所以她始终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杨绛的生命中经历了很多,真正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她对待生命中的一切都很珍视,珍视在下放过程中同事们对她的体谅与友好,珍视一个名叫小趋的小狗为她带来的欢乐,珍视那些在她生命中走过的亲友,她把这些经历积攒起来,然后用文字将它们叙述出来,其中饱含着她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她对社会历史的一种最真挚最基本的把握。
所以说读杨绛的散文给我带来的不仅来自它艺术的魅力,还有生活的智慧,通达宽容,温柔敦厚。读她的散文,感受着她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学习她的生活智慧,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篇五:读杨绛散文《阴》有感】
杨绛女士的散文,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以自己鲜明的风格特色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也不例外地喜欢她的作品,近日读了她一篇抒情散文《阴》,印象颇深。
自古以来,写花鸟虫鱼的散文很多,但是写“阴”的我还是第一次欣赏。
首先是作者的细致观察和与众不同的体会。“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寥寥几笔就勾画了一棵树的姿态,并赋予它人的性情。深沉的一棵树。“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更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一层,绿沉沉地郁成了宁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看到此处,我分不清到底是树像人还是人像树了。因为也可以反过来这样想:人很多时候不也是如树一般“面上耀着光”,“轻快的笑脸”,而心里面则是“带些忧郁”“带些恬适”吗?可以说,一开始我就被作者的睿智吸引了。
接下来有“最深最密”的“松柏的阴”;“广大”的“梧桐树胡桃树的阴”;“疏疏的影子”,“很浅”的阴;小草“错杂的影子”,“似有若无的阴”。就连“一根木头,一块石头”,“在太阳里也撇下影子”。“影子和石头木头之间,也有一片阴。”还有墙阴、屋阴、山的阴、云的阴。这些阴不是简单地堆积起来,而是在作者轻快的笔下从容不迫地一一道出,丝毫没有牵强的痕迹。这是一种游刃有余的轻松。
从“清幽灵活”的树阴到“散漫和繁复”的山阴,作者一路来都是斟酌着光和影的摄影师。有“筛下疏疏的影子”,也有“漏下地的光闪耀着”,有“现出浓浓淡淡多少层次的光和影”,也有“随着阳光转动变换形态”的“挟带的阴”。
最后,“在日夜交接的微光里,一切阴都笼罩在大地的阴里,蒙上一重神秘。渐渐黑夜来临,树阴、草阴、墙阴、屋阴、山的阴、云的阴,都无从分辨了,夜吞没了所有的阴。”这是自然界中无可抗拒的规律。但似乎作者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自然界表层的规律,而是更深层次地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对宇宙中朦胧而又神秘的力量的思考。
【篇六:杨绛文集之《干校六记》读后感】
中国那段上山下乡的岁月,年代虽不算久远,却也是陌生的。初读文化大革命,是读初中时的一个暑假,我大哥外出谋事了。我和姐姐搬到他那屋里去住,屋里有一个不大的书柜,塞满了书,有外国名著,中国古籍,散文小说,其中有一些是关于文革的月刊和小说。那时我姐姐正读师范,我们白天帮家里干农活,晚上累得半死,却也如饥似渴地读书柜里的书。这样,才对文革那段历史有所了解。
今天读杨绛的《干校六记》,更真切地感受到“下乡”岁月的真迹。杨绛书中所记干校的离愁别绪与艰辛苦楚,并没有给我很深的印象,感触最深的倒是一对年近花甲的夫妻相濡以沫,惺惺相惜,情意深长的爱情。
在干校,可写的素材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杨绛字里行间,无处不满含着对钱钟书的关爱与眷念。在这六篇中,没有哪一篇少了钱钟书。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那句古诗:“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对夫妻,风风雨雨几十年,在落难的岁月中,即使不能每天一起看日出,观日落,但彼此深深的思念,在苍茫的干校大地,恢弘的天地之间,却显得尤其动人!读完《干校六记》,我的脑海中,竟然只剩下两个点,干校菜园中的杨绛和砖窑里的钱钟书。
在《冒险记幸》中,杨绛在东,钱钟书在西,一次,连下了几日大雨,“我踏着一片泥海,走出村子,看看表,才两点多,忽然动念何不去看看默存(钱钟书)。我知道擅自外出是犯规……我偷偷地抄过厨房,直奔西去的大道。”
平日的沟,积雨成河,平时的地,已成泥泞,鞋愈走愈重,水愈积愈深,河水愈来愈湍急,杨,一个将近60的“老弱病残”,冒着生命的危险去看她的“老头儿”,“一路坑坑坡坡,一脚泥,一脚水,历尽千难万阻”,杨才到了钟的宿舍门口。
“我推门进去,默存吃了一惊:‘你怎么来了?’我笑说:‘来看看你。’”
这看似不经意间的一惊一笑之中,平常的一对一答之间,尽显多少恩爱在心头!有这样一个可以心心相印,想伴到老的爱人,即使历经沧桑,经受苦难,人生也足矣!
合上书本,我又看到封面上钱钟书的题字“杨绛文集”,还有那红底白字的印章“钱钟书”。心中竟有无限的羡艳与敬佩。
【篇七:读《杨绛散文》有感】
杨绛,钱锺书的夫人。看过《围城》的人都知道钱锺书,但不一定知道他的夫人。去年很偶然地看到了杨绛《我们仨》文中的一段,开始对杨绛有了一些印象。前段时间去朋友家玩,借来了一本杨绛的散文集,当时匆匆忙忙翻看了第一篇写于四十年代的《阴》,就对她的文采十分欣赏。回家后一口气读来,内心被一种温暖和些许的伤感所围绕着,读到一些片段时则让我眼睛湿润了。
杨绛,江苏无锡人,但她一直称自己苏州人,因为早年随父母在苏州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她毕业于东吴大学,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但因钱锺书赴英求学,于是她没有结束学业便一同前往,先后留学于法国、英国。她的英语底子非常好,所以曾经翻译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也写了很多的剧本、散文和小说,她著书虽不多,但有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绛的文字,特别是她后期的文章,非常朴素,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却更能打动读者的心。我觉得这样的朴实远比那些非常靓丽的字眼来得深沉。这是一种生活的沉淀,也是一种深厚文字功底的积累。很喜爱她的文字,读她的故事,就仿佛在聆听一个老人在向你娓娓道来她过往的经历,虽然她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她没有大喜大悲的彻悟,也没有一惊一咋的矫情。有的却是乐观向上,坚韧平和,她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种人性的光辉。
在《散文》的扉页,有杨绛译自兰德诗中的手迹“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一窥杨绛的人生观及她的处事信念,她不争,和谁都不争;她善良,对谁都一样;她富有爱心,尤其对于那些弱者;她平和,即使面对生死离别,任何的不公……
在她的“干校六记”和“丙午丁末年纪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面对那场滑稽不合情理的文化革命,面对知识分子被下放农村接受“再教育”时那种物质的贫乏、体力上的劳累和精神上所受的苦闷,以及在文革是所受到的折磨,她依然那么淡定乐观。
在刚下放干校时,她写道“炼人靠体力劳动。”“干校的劳动有多种,大暑天,清晨三点空着肚子就下地。”……“我费尽吃奶的力气,一锹下去,只筑出一道白痕,引得小伙子们大笑。”“我们奉为老师的贫下中农,对干校学员却很见外。我们种的白薯,好几垅一夜间全偷光。我们种的菜,每到长足就被偷掉。他们说‘你们天天买菜吃,还自己种菜!’我们种的树苗,被他们拔去,又在集市上出售。我们收割黄豆的时候,他们不等我们收完就来抢收,还骂‘你们吃商品粮的!’”对于这些,杨绛没有愤恨,没有叫喧,只是就事论事地细细说来,让人感到些许的无奈和源自知识分子的那份柔弱,就如同他们夫妇俩面对恶邻,只是选择了躲避,搬到狭小的一间办公室居住一样。
在写到欢送最先下放的文学所时,她写道“两队人员整队而出;红旗开处,俞平老和俞师母领队当先。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我看着心中不忍,抽身而退……”“当地竭泽而渔,食堂改善伙食,有红烧鱼。其芳同志忙拿了自己的大漱口杯去买了一份;可是吃来味道很怪,越吃越怪。他捞起最大的一块想尝个究竟,一看原来是还未泡烂的药肥皂,落着漱口杯里没有拿掉。”……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感到心酸。
杨绛是乐观的,同时她也是坚韧的,即使当她面对自己唯一的女婿自杀,也只是这样淡淡地道来:“上次送墨存(即钱锺书)走,有我和阿圆(他们唯一的女儿)还有得一(女婿)。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只是这样寥寥数语,却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亲人含冤离世,作妈妈的怎么不心痛不伤悲,她没有呼天喊地的悲恸,没有叫屈愤然,只是默默地接受。接着她说到:“得一末了一次离开我的时候说‘妈妈,我不能对群众态度不好,也不能顶撞宣传队,可是我决不能捏造个名单害人,我也不会撒谎。’他到校就失去了自由。阶级斗争如火如荼,……工宣队每天三个单元斗得一,逼他交出名单。得一就自杀了。”我真的不知如何来描述内心的酸楚和痛心。这或许就是善良的知识分子面对不平时的绝望。
在她的文字中,我们没有读到对加害她的那些人的具体描述,有的对温情,人世间尚存的那些许温情的感激,让我们始终感到温暖。对于那位审阅她检讨并给予“你这头披着羊皮的狼”这样评语的审阅者,她善意地称为“披着狼皮的羊”,因为“他面目十分和善,看来是个谨厚的人。”另外,在他们夫妻双双被揪出来以后,她写道,“揪出来的算什么东西呢,还妾身未分明。革命群众天天开大会。我们同组揪出来的一伙,坐在空落落的办公室里待罪。……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招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还给我们都戴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在群众愤怒的喝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是‘牛鬼蛇神’。……不料我们从此成了‘落水狗’,人人可以欺凌戏悔,称为‘揪斗’”……
除了这些,他们夫妇还遭受到了被剃阴阳头的待遇,于是杨绛赶紧把钱锺书的‘怪头’改成了‘和尚头’,自己则在没有工具,连浆糊胶水也没有的情况下,连夜为自己做了一顶假发。她写道“我笑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洗脸可以连带洗头,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个光头。”,她即使受到这么大的委屈,依然那么从容,我想,她对待挫折的那种良好心态,也是我们常人所不可企及的。但这个假发,也被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一眼识破,于是直到一年以后,她都靠两条腿走路。我不知道人在受了那么多的委屈时,还可以做到这样的平和。
当她在回首这些往事的时候,用“乌云的金边”来形容过往的这些岁月,因为是金边所以值得我们去记取。她说,“乌云遮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至始至终,她依然相信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在“回忆我的父亲”及“回忆我的姑母”两篇中,我才知晓杨绛这样的性格和她的出生以及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她应该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她父亲是中国第一批革命党人,先入北洋学堂后转南洋公学学习,再到日本早稻田攻读法律学士,最后是美国留学硕士,曾经做省级厅长,后来又到北京做“京师高等检查长”。他为人刚直不阿,也同情帮助弱者,对于词韵学也相当有研究。杨父乐善好施,经常为人免费争官司,养一大家人做过律师,办过报,后来又教书等等不一而足,大约在抗战胜利前后逝世。在家中,她父亲对孩子们最讲民主作风,偶尔象孩童一般顽皮,所以杨绛与父亲感情笃厚,杨绛是在一个充满了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她能够宽待别人,或许也是受了她母亲的很大影响。因为她母亲对于两个出嫁后又回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两个自私的姑姑,给予了最大的宽容和照顾。
至于她的姑母,原来曾是北京女师大的校长,也是被鲁迅笔伐过的名人。这个三姑母因为抗婚大半时间就住在杨绛家里,所以彼此十分了解。按照杨绛的说法“我不大愿意回忆她,因为她很不喜欢我,我也很不喜欢她”,依然是那么淡淡的直白,杨绛对于姑姑的描写是客观的,没有什么个人的感情色彩在内,同时她也是非常低调、毫不张扬的。
在描写钱锺书先生的“痴气”时,则让我忍俊不止,惊叹到原来大名鼎鼎的这位国学大师竟然是这样的一个顽童。在牛津留学时,他趁杨绛午睡时,用饱蘸浓墨的毛笔要在她脸上画一个大花脸。不仅如此,他还在为杨绛画的肖像上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他在女儿还是娃娃的时候,趁女儿睡着,在她肚子上画了一个大花脸,因此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逗女儿玩,每天临睡前在她被窝里埋“地雷”,还埋得一层一层的,什么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和大把的毛笔,就差没有拿锅碗瓢盆。按杨绛所说,一般这样的玩意天天玩也没有多大意思,但是钱锺书是百玩不厌。我想,聪明绝顶的学者,如果加上那么一点的“痴”则是非常可爱的。他们夫妇俩为什么只生了一个女儿?钱先生的理由是————怕再生孩子,说不定比女儿好,因此对不起自己的女儿。没想到一个爸爸对女儿可以这样地用情专一。当读到“他半夜从热被窝起来,拿着竹竿帮他们家的猫和隔壁林徽英家的猫打架”时……我却忍不住地笑了。
还有,在《林奶奶》和《顺姐的‘自由恋爱’》两篇中,我们又看到了她对于弱者的同情和帮助,她为顺姐写状子,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帮林奶奶保管存折,出主意。在这两篇中,我也读到了柔弱的杨绛其实也是颇具豪侠之气的。在《客气的日本人》中,我又不禁为杨绛身处危难之时的沉着击掌叫好,过后也真为她捏把汗。遇鬼,杨绛却偏偏说成“遇仙”,我想她的心是怎样的温柔呢?连得鬼都不忍心去欺负她。还有那篇《收脚印》写得那么凄美,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重新翻开这本书,我才觉得其实她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我慢慢去咀嚼回味。不管对于杨绛的文字,还是对于她的人品学识,我都非常佩服非常喜欢。
杨绛说“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如今依然在为文坛默默耕耘的杨绛,我祝愿她健康快乐!

扩展阅读文章

人生感悟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人生感悟推荐文章

人生感悟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