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6篇
碎片篇一:碎片化的2017,是否还能遇见你
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的传播方式悄然改变,碎片化于无形中侵入了我们的生活。的确,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简单了,可是“碎片化”对我们的阅读却是一个“危机”。
“碎片化”,顾名思义,就是完整的东西碎成几块。在当今的社会上,更多用于网络传播。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使得碎片化在人们身上大行其道。碎片阅读更是占据了我们大量的空间,能沉下心来仔细品读书籍的人少之又少。
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危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碎片化给我带来了大量的信息,集中不乏没有营养、吸引眼球从而获利的广告文。人们往往会被铺天盖地的文章包围,在判断孰是孰非上也难免出岔子,被文章所左右,帕斯卡尔曾把人比喻成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不错,人有思想,可在碎片化文章的轰击下,如果在没有大量阅读书籍的前提的下,很容易变成一根随风摇摆不定的苇草,在广告文“强大”的’说服力下,成为一根没有思想的草。
根据上面所说,是不是觉得要多读书积累一切知识?没错,但是碎片化又是书籍的大敌。以往想读一本书,除了一页一页逐字逐句地品读以外并无他法作文。但现在只需网上查查大意、中心主旨、结局变一目了然。可是,这又能给我们什么呢?有些公众号上会推送经典书籍的精简版,很好适应了碎片化的盛行。但不妨设想一下,若:“西游记”变成一个和尚带着三个妖怪取得真经,是不是太让人嘀笑皆非了?在大量信息涌入的时代,能沉下心来好好的读懂、读透一本书,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又例如著名歌手朴树,他过着“原始”的生活,平时读读古书,研究音乐,几乎快与世界脱节。但他那份最淳朴的热爱,却显得那么可贵。
碎片化使我们生活更为便利,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碎片化的阅读带来的后果也十分显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碎片化的书籍能让人进步么?不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是否还能遇见一个热爱仔仔细细读一本书,而不被碎片化左右的你。
碎片篇二:“碎片”艺术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碎片堆积充盈,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于我而言,一个大家之手的花瓶被摔成碎片连连,可却依然却充满美感,正如同碎片化的生活一样——
生活是碎片的艺术,而人需要完整地生而活。
唯物哲学告诉我们部分隶属于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在我看来,碎片只是完整对象的一个简洁缩影,在快节奏的今天时代,我们不需要冗余无谓的东西来挤压我们的心灵仓库。而这些碎片在大大缩小我们的空间占地之外,还大大减少了我们的时间成本,这使得我们一天似乎多出一个小时来做更有意义的大事。
另外,碎片的采集与收集也是一门大学问。人的生活是各种各样有趣有意义内容的整合,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总会为你提供感兴趣,有话题的内容,而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就是内容整合的过程。无字不成句,无句不成章。当各种碎片以生活的名义绘制成一幅各种元素的浮雕,生活的美感应运而生。
这时候,我们便要思考一个问题,在碎片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作为有意识头脑的人来是否能够辨清碎片内容的好坏。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发达运营,网络成为我们最好的传媒体,人人都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于时政的碎片话题,这就导致我们一旦接受内容不全面,我们的理解将走向反方向或与事实真相背离。这时这便思考了我们人类对于事实真相的深入探索与自我思维思考。碎片就像是一个又一个内容芯片,抑或病毒。在它们入侵的过程中,我们建起对抗的战斗场,在一场场好坏真伪对错的角逐中,我们终将形成自我思考,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的人格。
其实,到底是碎片化人生,还是人为之碎片,就会是当下最大的讨论题。花瓶本是完美无缺怎会摔成碎片?这自然是有发展前进的规律在。我认为生活就是一个将内容打破,重理,整合,再反哺于生活,人生思想的一个过程。
有人说,碎片内容再怎样好,却依然只是居于浅层地位。始终逃离不了肤浅的名号。而我却想说,碎片只是载体,人永远是一个高度的接收者,总有人会因一个碎片而创造力大起,深度思考创造财富,同时必定会有人沉沦丧意。这不能怪这碎片,一切都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生活是碎片的艺术,人为之碎片,人完整地生而活。在碎片中找到一切可能性,人生路上便多了一片光明。
碎片篇三:你碎片了吗
“……现在学习很重要,你们要抓住一切的碎片时间来学习!”班主任的手臂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而有力的弧线,充满类似西方演说家般的激情,尤其是说到“碎片”的瞬间。我不禁思考起什么是碎片时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那篇著名石头沙子和水的故事,和石头相比,沙子就是“碎片”,还有无孔不入的水,更是“碎中之碎”……这便是碎片时间!要挤,总是有的。
于是,放学的我和平时相比,耳朵孔里多了副耳机。干什么?锻炼英语听力!我边走边听,过马路时也平安无事。我比那些碎片时间里无所事事的人显然要机智多了!我暗暗得意。过了两个礼拜,我的英语听力竟有了显著的提高!
尝到了甜头的我便发疯似地寻找更多的碎片时间:吃饭时、上厕所时、休息时甚至洗澡时。我必须要掌控所有的时间,我要拼出个美好人生!碎片时间就像一种宝贵的资源,而贪婪的我要把它们全部攥在手里。
就这样,随着我的高效利用,我的学习成绩也越发地好了起来。但我不是很开心,甚至感到有些心烦意乱。因为碎片作文时间并不算少,我便用表格把它们都整理在上面,标好了区段,贴在笔盒里。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我意识到,这是我造了一个牢笼,还把自己关在里面!我矛盾了,当我想放弃时,我的心对我说:想想你的成绩吧,想想你的父母吧,想想你的人生吧。我又坚持了下来。
就像罪犯被关久了就会患病一样,我也得了病。我变得毫无条理,总是丢三拉四;我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和同学互动;我也变得似乎得了拖延症,总是用无足轻重的小事填满“碎片”的空间,似乎很忙,但抓不到重点。成绩在经历短暂的高潮后,是无尽的低谷。
我困惑,我迷惘,明明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为何是这个结果?
终于,在学习“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的释义时,我找到了答案!原来,“碎片”时间的利用固然重要,但懂得放松同样重要。你在把“碎片”时间充分利用的同时,你的休息时间无形中成了“碎片”,你健全的人格也成了“碎片”,所谓“得不偿失也”。
聪明的你,需要经常问自己:今天,你“碎片”了吗?
碎片篇四:碎片化的时间?完整体的梦想
一天的开始,从清晨的闹铃开始,明明是欢快的铃声,心中却是一点都愉快不起来,倒是有几分压抑的感觉。匆匆忙忙洗漱好,换上有着太阳味道的校服,别上校徽,胡乱塞几口早饭,背上沉甸甸的书包往学校赶。
走在通往学校的小路上,近几天总是阴雨连绵,踩过路上的小水洼,溅起的水珠打湿了裤脚。脑子里一遍遍过着正在构思的小说情节,答应了读者的题材,虽说写的都是短篇,但每篇都凝聚着我的心血。
赶在早读之前到校,却还是不免被班主任数落了几句。交完作业坐回位置,随手“梳理”几把快要飞上天去的短发,拿出书开始早读。铃声一响,便起身去收作业,统计着同学们交作业的情况。当然,在这期间,我这个班长还要分配一点精力管理班里那群不省事的“猴儿”。
忙碌的一天从现在正式开始。那么,现在和我一起深呼吸——迎接碎片化的一天吧。
快速调整好状态上课,边听边记,时光匆匆流走,一节课也就这样和我们挥手再见了。下课十分钟,大家也顾不上什么休息不休息了,补作业的补作业,临时抱佛脚背单词的背单词。我也是一刻也停不下来,拿着笔赶画稿,学校不可能带着工具过去,就只能用铅笔打底稿,回家了再加工。
中午也是两三下把午饭解决了,这也是小学养成的习惯了。迅速的做完习题,继续着没画完的原稿,必须争分夺秒,现如今,绘画人才越来越多,不抓紧着少得可怜的时间,你就注定被着碎片化的时代抛弃。
眨眨眼,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回到家,一点点把繁多的作业啃完,再画着今天的稿子,一笔一画描绘着世界的颜色,也只有这个时候,我是真正的放松,真正的快乐。
因为喜欢韩星,所以在网络上也会有着各种各样刺眼的讽刺之语,每天自然也是要抽出时间回复的。
一天的时间,短短的24小时,花几个小时学习,用几个小时画画、写小说,抽几分钟回应黑粉……碎片化的生活像是充斥着我的生活一般。但是,若要问我碎片化究竟是是好是坏,恐怕我也无法回答。我的老师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事物都没有完全的绝对”。所以我也不能给碎片化的生活冠以“好”或“坏”这样的判定。
不去评论他人,就我而言,零碎的时间都用在画画之上,虽辛苦但乐此不疲。画画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学苦练,挑战不同画风,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也许我的生活是碎片化的,但不可否认,我的梦想却是个完整体。或许我年纪尚小。做事还是一腔热血,可是,这个时候不拼一把,以后又何来勇气去踏足其他事物呢?
或许,我们还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兜兜转转,但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负初心,才有可能走出迷宫,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碎片篇五:碎片阅读
当看到“碎片化”这三个字时,脑海里就想到在课间匆匆地背单词,没背几个,就上课了,零零碎碎的单词在脑中飘荡。这算是碎片化背诵吧!
了解一下“碎片化”。“碎片化”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碎片化”已应用于众多领域中。
现今,碎片化生活包括许多。如:碎片化的时间,把我们大块时间割成了小块;碎片化购物,说到这当然想到每月都用的淘宝;碎片化社交,QQ、微信,时不时抢几个红包;当然,身为学生的我,我想说说碎片化阅读,刚刚有介绍背诵,也用到了阅读。碎片化生活当然不止这些……
所谓碎片化阅读,尤其是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资讯,并不能真正代替读书。韩寒的《碎片》有说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新闻越来越杂,话题越来越爆。”碎片化阅读可以让你获取到不少信息,很广泛,但毕竟是碎片化的,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是一个整体,碎片化阅读也并不助于我们理解。就如背诵一篇文章,当然得理解了全文才更容易背诵。
现在我们很难看完一整本书。如今,手机作文上也有不少读书软件,可能刚看几页,就弹出一条信息,或许是游戏的新关卡开了,或许是追得剧更新了。很快你的注意力就不在书上了。立刻退出读书软件,此时你的脑海只有那几页刚看的内容,可能重点都没到,等于没看,这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电量。碎片化阅读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浏览,来了解世界,可以让读者选择性阅读,看关键信息。但这又不得不说那些俗称“标题党”的人,断章取义是他们的“爱好”。这就会对碎片化阅读的读者造成误读,淹没真相。所以,我本人较喜欢阅读纸质的书籍,浏览全文,可以让我了解的更全面,避免断章取义。
所以说,我们已进入了碎片化生活,QQ、微信碎片化信息占用了大量时间,影响了我们的心态与认知。也不利于需要全面了解的学术研究,造成一代人认知的浅薄,没有完整的信息量。
碎片化的泛滥导致真正阅读的困难,摧毁了经典,改变了阅读方式,缺乏深刻思考,导致文化无法延续。改变碎片化,从自身做起,时间挤挤总会有的。奔跑在冲往名利的大道上,不妨驻足片刻,静心、专注地翻开一本书,细细品味。
把目光投向真正的阅读,而非沉浸于走马观花式的碎片中。
碎片篇六:碎片化生活的打开方式
有时竟感慨起了科技生活对人类现代发展的改变。它把世界上的人分开,却又用“绳子”连在一起,这种“绳子”就叫网络。无论你在哪里,随时随地,我都可以找到你,网络让世界更近了,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又让世界更远了。
我总是在想: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碎片化的生活呢?如果我遇上了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我又会如何呢?我不知道自己心中的答案。然而今朝,生活猝不及防地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它真的被碎片化了,就如同打碎了的玻璃一般,一块一块,扎的人手疼。
那是在五年级的一次毕业旅游上,别看那时我们还小,却已经“get”到了手机的种种功能。毕业晚会吃饭时,大家围坐在桌旁,本应是一副谈笑风生的场景,但几乎所有人都在玩手机,除了我。大家只是低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丝毫不顾及菜有没有被别人吃完,秉着一种菜又不好吃,还不如玩手机的心情坐在饭桌旁。偶尔累了,就看一秒舞台上的表演,又继续刚才的动作。五年的同学像是不认识一样,而我是全班唯一一个在认真看表演的人,其他人仿佛与我隔绝,就像碎了的玻璃片一样,再怎么拼,还是有缝隙。毕竟,那时我们不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同学们的脸上充满冷漠,难道真的是21世纪改变了他们吗?
还没改变他们的我,却被网络改变了,网络就像内心深处的恶魔,一口一口吞噬着我的心灵,让我的心灵脆弱,风化,侵蚀,让我在也承受不了,最后沦为“低头族”。当我成为“低头族”的那一刻作文起,我已经意识到,我的心不再有活力了。也许网络就是有那么大的魔力,明明知道它是毒药却还要去触碰。就像黑洞一样,不管是什么靠近它的东西,都会被吸进去,突然一下粉身碎骨。这样碎片化的心灵,还能重新拼起来吗?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的心灵都是被碎片化的。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他总是保持着他那颗天真而又不卑不亢的心灵,为身边的人带来一份来自他独特的美好。是的,他身处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但他从未被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变得碎片化。我曾问过他:“你一个信息科技拿优的人,为什么没有被这个时代的网络所影响呢?”他笑了笑,回答我说:“在心里,我觉得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让你深陷其中的无底洞,只要你内心保持对网络的纯真态度,心就不会被碎片化。”有许多人认为,内心没有改变过的人一定是从未接触过网络的人,不然他是如何抑制内心的呢?我想这些人是错的,问题不在于接不接触网络,而在于人心。人心不同,选择的道路也不同。被碎片化的心,也会让人碎片化。碎片化生活的背后却是人心。如果心还保持着那份热爱,那份仁道,又怎么会被碎片化。
于是,我得到了答案,开始以一种纯真的态度对待网络,让它既不靠近,也不远离。虽然我们正身处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但请不要忘记当我们遇上碎片化,只要我们还有人的情感,不管心灵还是肉体,依旧不会被碎片化。保持纯真,才是遇上碎片化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