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6篇
(1)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
【篇一:《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
相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神秘的微笑,我更喜欢维米尔所作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那摄人心魄的回眸。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尘,恬静淡雅,被誉为“北方的蒙娜丽莎”,而女子的真实身份一直是谜。作家崔西?雪佛兰被这幅作品深深感染,创作了一部与画同名的小说,小说在大受好评之后,2003年又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一部小说,一部电影,足以可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艺术魅力。
然而,这样一副杰出的作品却连同英年早逝的画家被湮没达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被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杜尔发现,让世人赞叹不已。
杨·维米尔(JanVermeer,1632-1675),是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被称作“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荷兰黄金时代绘画大师,与梵高、伦勃朗合称为荷兰三大画家。但是,维米尔在他的时代备受冷落,在历史上也长期默默无闻。这位伟大的画家在生前虽曾为人所知,却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由于子女众多,他不得不经常用油画去抵偿面包铺的债务,致使作品流散严重。1675年,维米尔参加了防御法兰西入侵的队伍导致过度劳累,生活又陷于极端贫困,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43岁。
17世纪,荷兰的画家不再像天主教地区的画家那样描绘宏大或高贵的题材,而是专注于身边的人物、风景、以及摆放在室内的静物。尽管维米尔的绘画艺术不如伦勃朗的雄厚博大,也不像哈尔斯那样豪放不羁,但是维米尔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具有极为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可以说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绘画大师。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他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画面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真实感。他通过手中的画笔将平凡事物中蕴藏的静谧与自在之美呈现给世人:画中每一件物品都平淡无奇,却充溢着一种时光的空灵感和一种崇高感。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大小仅为46×40厘米,但就是这样一幅小画,却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游人看客在画前欲走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就是画中那位明眸皓齿气质超凡的少女。黑暗背景中浮现出的她,犹如一盏明灯,轻轻地侧转过身来惊鸿一瞥,湿润的双唇微微开启,似乎正要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她那明亮的双眸中掩饰不住内心的纯真与热情,凝视着画家和观众,她的头稍稍向左倾侧,仿佛迷失在万千思绪之中。整个画面极为简洁,少女身穿一件朴实无华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领、蓝色的头巾和垂下的柠檬色头巾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少女左耳佩戴的那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更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珍珠,象征着贞洁、诚实、和平、圆满与美好。在西方传说中,珍珠是月神的宝石,是月神的眼泪滴到蚌壳内而生成了珍珠。西方人认为,爱神维纳斯诞生于贝壳中,她沐浴滴落的水珠就凝结成了珍珠。总之,人们常常会把众多美好的想象赋予珍珠。而画中那颗闪烁于少女耳下阴影之中的泪滴型珍珠,被缓缓地在深暗的背景中托出,与少女的脸颊交相辉映。珍珠在画中的寓意丰富而深邃,不受时空的束缚,只能凭借心灵去感受。少女眼神中的光芒和双唇,还有珍珠的光辉构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维米尔在光影运用上具有非凡才华,他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从而取得了相当强的三维效果。在黑色背景的强烈映衬下,他将画中光线聚集在少女碧蓝的丝巾和脸上,对少女脸庞进行精致地描绘,活灵活现地勾勒出少女的神情,将她的犹豫表现得极为传神。画中的她踯躅于明暗之间,仿佛此去即与我们永别。维米尔透过她质询的双眼,描绘出她纯朴自然的姿态。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直白姿态,让作品超脱出时间和空间,获得永生。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认为这是维米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维米尔刻画少女极为深情,极为细致,将她所体现的美凝固在了三百多年前,而那种心灵的升华却成为了永恒,使驻足观赏的人时常久久不能自拔。
是他,维米尔,通过画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宁静的世界,并在这宁静的世界中渗透出一种极致的美,这种美虽然定格在瞬间,但韵味却又是如此悠远深邃,经过岁月的冲刷后,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篇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
前两天沈依宁给我推荐了这部影片,觉得很好,感受很深。无可厚非,此片能获得那么多的奖项实在是实至名归。佩服它的服装设计和摄影。单单是斯嘉丽的演出,就已经吸纳众多眼球,她的美丽就像油画般细腻丰腴,光滑的肌肤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如此楚楚动人,真的棒极了。
唯一一点不太完美的是,画中人跟斯嘉丽不太像,特别是结局对那幅油画展现的长镜头仿佛把这电影给绊了一下,斯嘉丽的身影瞬间退出了荧幕。斯嘉丽的嘴唇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湿润的饱满就像一个红扑扑的樱桃,十分性感。当她包着头发的时候,就像天使,完美的脸蛋散发着善良和爱心,当她拿下头巾露出那头卷发时,我就感觉她一下子又变成了“凡人”。故事本身没有太大值得挑剔的,它本身就是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只不过在人文艺术上再次给润色一下,使之重涣昔日的魅力,我们只需静静地享受其中的美感就行了。就像《塞拉菲娜》一样,同样有其无法阻挡的光芒点。拍摄画家传奇题材之类的电影,其风格迥异,正如天马行空的画家思维一样,难怪让我如此陶醉。
每一种情感都有它的美丽和玄妙。或许正是这种隐忍,忧伤,胆怯的情感才让人如此眷恋和感动。不管怎样的爱情,只要曾经拥有,为之忐忑,灿烂,沉醉,足以!可以说这是对爱情的另一种诠释!
【篇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作文】
爸爸当过一段时间的美术老师,他自己也爱好写写画画,所以订阅了一些绘画方面的刊物。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从书橱里的一本画册上看到过《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巧的是下面还配了个故事,画家为了画好这幅画,趁妻子不在时偷出她的珍珠耳环给模特戴上。因此我仔细看了这幅画,尤其是那颗珍珠。刚刚看了这故事拍成的电影,电影结尾又看到了这幅画,仿佛瞬间提升了鉴赏力,一下子体会到画上少女的纯美之处。
电影里画家生活所迫,女孩更为贫困,他们分别屈服与现实,可依然忠于艺术。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在压力下诞生的,就像钻石的形成。最后,画家如愿以偿,而女孩难道就仅仅获得那对耳环作为酬谢?电影中有个隐喻的画面:刚开始时女孩走过了一个圆,最后画家画完后,她又走到了那个圆,身边的人来去匆匆。那个圆是代表时间的钟面,别人过去了,年轻的女孩留在了那里。
画家妻子在事情败露后咆哮:为什么不画我?画家说:因为你不懂。
画家之所以能成就这幅名画,是因为他遇到了女孩,这个女孩懂颜色。
一副画作不仅蕴含了光影色调,更蕴含了一种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这东西在买来的颜料里没有,是纯净的心所特有的颜色,一颗还不够,更需要另一双手帮助碾磨,汇入调色板。
电影以名画的创作为题材,但不以画家为主角,却从一个女仆开始,展现她的纯洁、敏感,以及对艺术的理解,从中表明,价值连城的珍品往往是日常生活中,在非艺术家的平民世界中。谁都可能创作它,理解它,感悟它……
一直喜欢欧洲电影的精致,场景,道具,服装一丝不苟,能使人不可自拔地陷进影像世界中去。就拿女孩来说,她简直就是十七世纪的人,你都不可能想象她卸了妆回到现代中来。
这部电影真美,它就像少女耳际的珍珠,熠熠闪亮。
【篇四: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有感】
三年前,我在课上接触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部影片,与其说是看一部影片,不如说是看一部名画背后绘画的过程。最近几日,我晚上每每想到那副画,心中那副画面久久不能离去。记忆可以遗忘作品名称,甚至是画家是谁,但令我难忘的是那位戴着珍珠耳环看我的眼神,一种既神秘又怨恨,很想笑却仿佛又有难言之隐。我只好百度世界名画,一幅幅寻找,在三天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这幅画作和这部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葛丽叶在家庭拮据的情况下,被迫到画家维梅尔做女佣以维持生计,在一次偶然机会下,成为了他画中的女主角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电影里面的人物塑造可谓是各具神态,有趾高气扬的丈母娘,感性和正义感的画家,还有调皮不懂事的女孩,好色的画作赞助商还有年轻帅气的屠夫儿子。
电影的开头,是一位老佣人带着葛丽叶参观了整个家,我们看到整洁干净的屋子外,走廊里到处都是画家的画作,艺术气息很浓厚。葛丽叶四处参观时,却始终没有看到画家的身影,只是听佣人说画家的夫人嫉妒心强,爱财如命,经常无理取闹。相反,画家一直是很平静,好脾气的先生。
这不得不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画家究竟长什么样?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正当葛丽叶在打扫画室的时候,夫人突然闯入,警告她不要乱碰东西,一切都要恢复原样。当她在擦画室的桌子时,发现了一幅画家的画,一位优雅的女士看着窗外,黄色的微光映衬下,夫人身上仿佛带着金色的光环,黄色的绸缎将她的丰腴身材显露无疑。颜色和画面精准,画面更是无可挑剔。当她被眼前的画作所惊呆的时候,丈母娘闯进来,说:“你不是第一个在他的画前失态的人。告诉我,孩子……这算完成了吗?3个月。起码3个月他才满意。干你的活吧!你不是雇来发呆的。”就这几句话,一位强势、咄咄逼人丈母娘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庆祝维梅尔第六位孩子降生的宴会上,同时向大家展示他的新作。他画作的赞助商客人范拉文先生从颜料上面的轻佻的话:“这是用印度黄的颜料?用只吃叶子的印度圣牛的尿液制作,你就用干涸的尿来描绘我的妻子?”可见他对艺术没有多大的兴趣。
通过老仆人的讲述,我们知道曾经有一位服侍他画画的佣人,后来怀上了他的孩子,可见他是一个风流成性的人。之后,他甚至想通过让葛丽叶成为画模,接近她,达到强暴葛丽叶的目的,结果未遂。
我们再来谈谈女主角葛丽叶,她是一位有敢当的女子,在家庭没落的时候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养家的责任。她是一位矜持的女子,始终有着自己的底线,即使她和屠夫儿子交往,再相爱都没让他看自己的头发。她对艺术又是有天分的,调配颜色等都显现出她独特的一面。记得她男友屠夫的儿子曾央求她离开维梅尔的家,她没有同意。可见她对这一家是有眷恋的,或者说对维梅尔有感情的,可能是相互的彼此欣赏,甚至是互相的精神支持,而这个和屠夫的儿子之间是没有的。
她也是矛盾的,深知她和画家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与她相配的是屠夫的儿子。当她面对着不可实现和现实的爱情抉择时,她选择了妥协,让这一幅画作留作纪念,深深地埋藏在脑海。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维梅尔打开窗户,问她云是什么颜色的?她一开始是回答白色的,后来补充道黄色、灰色、多彩的。很有趣的一个问题,可以看出她对艺术色彩的天分。也正是这时,维梅尔喜悦,仿佛找到了知己。他需要帮手,或者说需要一个懂自己的人,而不是只会吃醋惹事的夫人。他把他的这种感受也融入到他的画作。
为了不让妻子嫉妒,他们只能在她不在的时候,偷偷地借那对珍珠耳环戴。葛丽叶为了他能完成这一幅画作,她同意让他帮她打耳洞,当长长的针穿透她的耳朵,维梅尔帮她压住出血的地方。这幅画面虽然两人话语不多,但四目相对的时候,一切尽在不言中。
画面背景是黑色的,衬托出葛丽叶气质高贵,侧面而视,那黑色的大眼睛,尤其像水灵灵的葡萄一样剔透。抿着的双唇,有着欲言又止的情愫。那眼神里,似乎是一半喜悦,一半哀怨,仿佛又对周围一切无知的样子。
这幅画里,葛丽叶不仅是女主角,更是画家心中的女神形象,神圣而不可侵犯。虽然因为这幅画,葛丽叶被迫离开了主人家。之后,那个老佣人几经辗转找到了她,还给她画时的头布和一对珍珠耳环时,全剧收尾,耐人寻味,让人浮想联翩,倾情推荐大家共赏。
(2)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在一开始看到这部片的片名的时候,下意识的把这部影片定义为了跟赵薇拍的致青春类似的电影,自从“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这部青春类型的电影火了以后,引起了大批青春类电影的热潮,越来越多的青春类电影接踵而来,但是内容都大同小异,但是自“那些年”后,能让我再次感动的青春类电影就是这部“我的少女时代了”,这部电影没有致青春里的大咖,启用的都是一些新人;没有也没有“万物生长”里的激情戏噱头;电影中很多朴素简单的镜头和台词却引发了很多观影者的共鸣,比如电影中老师总爱以他们认为的成绩标准来区分我们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比如最后我们真正喜欢上的人,都不会是那个我们仰望的人,而是在身边陪伴着我成长的“他”;比如对你愈坏的人,其实是想跟你拉近距离;比如“女生说没事,就是有事;女生说没关系,就是有关系!”;比如“很久很久以后我们才知道,当一个女孩说她再也不理你,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她很在乎你,非常非常在乎你。”等等。我相信看这部电影的男生女生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都会悄然苏醒,莫名的有一些感慨,感慨自己曾经的年少,感慨自己曾经也这样的喜欢过一个人,感慨自己如今变得不像自己;这部电影开头以女主角因为写了一封“幸运信”给男主角而结缘,而后因为当时互相喜欢的人“短暂合作”,互相帮助让他/她喜欢上的人喜欢上她/他,在这期间,却喜欢上了一起努力,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他/她,高中毕业的分离,电影的最后以男主角实现了当年对女主角承诺结尾,两个因为错过的人,最后因为刘德华的演唱会再次相遇,两人相望一笑。电影中那么多句经典的对白,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句“以后我叫刘德华唱给你听!”,这句话在电影的后半段贯穿到了结局。这是一段让人觉得很圆满的爱情。这个结局也让我觉得“无论我们现在是在一起,还是分离,如果我们是有缘分的,总有一天,命运会安排我们再次相遇”,没有必要对现在身边的人是谁太执着,只要是跟随着自己的心走,总有一天,命运会安排你们在一起。最后希望中国可以继续拍出一些这样有意义的电影,而不是像“微爱渐入佳境”这类型看完了整一场电影,花了好几个小时最后却不明所以,观影者也没有得到些什么的电影,而是可以拍出一场电影后,可以让观影者有体会,有深思,可以从中让观影者体会到学习到些什么的电影。
(3)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观《我的少女时代》有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青春类的电影就被冠上了堕胎,劈腿的标签,好像没有这些情节就难以展现出青春期的冲动和激情,以为这样可以激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共鸣,实则更令人厌恶,一则容易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亵渎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青涩美好的记忆。
《我的少女时代》作为一部台版电影,不仅用清新唯美的画风展现了青春期的美好情愫,也恰好的避过了偶像剧的俗套。
电影以少女林真心的视角讲述了那个年代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女生的爱情故事。她乱糟糟的头发,勉勉强强的成绩,完全一个“路人甲”的人物,像很多人一样痴迷着刘德华,也迷恋着校草欧阳非凡。但也正是这种普通的人物,形成了电影的共鸣。,随着剧情发展,她意外地与不良少年徐正宇相识相知,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关于青春的故事让人不禁陷入沉思。虽然才貌并不出众,但在青春期那个时段,善良勇敢的品质让她变得更加动人,让人不禁心跳加速。
其实电影之所以受到好评,因为它代表的不仅是少女林真心的时代,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时代,它不是某一个特定的时代,而是那段经历过的青春和与青春有关的美好的记忆。
影片结尾,少女林真心的偶像梦圆了,还和徐正宇重遇了,这样的剧情虽说有些俗套不真实,但它不正是我们心中的美好蓝图,不也正是我们不可预期或是已经可望不可即的青春愿景吗?
(4)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篇一:《我的少女时代》的观后感】
我的少女时代给了我们无限启迪。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阐述这部影片的动人之处。
赵慧利是电影《隐形的翅膀》的制片人,她投身电影行业已20余年,通过她发行的电影不计其数。但她总觉得有点遗憾,因为这些年来,电影投资越来越多,大片动辄上亿,但在这些影片里一直缺少一种适合孩子看的影片,缺少一种能提升孩子们坚强意志的影片。
“我们小时候的生活虽贫苦,但我们精神生活是很丰富的。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保尔的形象深入我们这一代人的内心,保尔给了无数人希望与力量。我们有保尔·柯察金的身影伴随成长,激励心智。可我们的孩子们呢?他们要有这样的精神食粮。”4月1日,赵慧利告诉记者。
于是,拍摄一部《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的想法开始在赵慧利内心浮现。“现在孩子们也需要一个保尔式的人物。”她说。
赵慧利的丈夫、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冯振志对此感同身受。“我们都有孩子,当看到他们在成长期缺少精神食粮时,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感到羞愧。”冯振志说,时常见诸报端的学生跳楼、割腕事件,让他感到心痛。
2004年初,冯振志偶然在媒体上看到关于一名失去双臂的女学生自强不息,最终读完大学的报道。冯振志深受感动。导演冯振志在其手记中写道:“大学生跳楼自杀,这些即将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人,转瞬间成为父母永久的痛,他们的灵魂中到底缺少些什么?”“很多孩子享受着富裕和安宁,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可是,怎样应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他们怎样才能做到逆境中不消极沉沦,顺境中更清醒顽强?”夫妇俩在讨论那则报道时,决定拍摄一部表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电影。
曾多次获得国家级政府奖项华表奖的冯振志一直以制作科教专题片、文献纪录片为主,而拍摄故事类型电影还是第一次涉足。但冯振志甘愿为一部公益电影而冒险。
【篇二: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以为会很无聊,结果近乎要流泪。
影片讲的是一个叫方丹的女孩的故事,她双腿残疾,生在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她不仅得不到好好的治疗,还不得不随父母下放到农村。乐观开朗的她结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淳朴的乡亲为她做了木头轮椅。终于离开床、离开屋子、走进大自然的方丹不小心从轮椅上倒下,重重摔倒在地上的她没有因疼痛而哭泣,却因终于可以和大地倾情拥抱而感动得流泪。懂事的女孩不想拖累父母、更想着做个有用的人回报乡亲。热爱学习的她自学针灸,刻苦钻研的她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终于成功了!学会看病的方丹不顾自己行动不便,热情地为乡亲们服务着,甚至在大雪天赶到邻村上门为病人看病,回来的路上天又黑又冷,她自己也染上了风寒,但她一点都不后悔。
这部电影是以“中国式海伦凯勒”张海迪为原型拍摄的。我们知道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现为中国残联主席的她是残疾人中的典范。不,她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
不仅仅是方丹、张海迪,在中国、在世界,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仰视和学习的残疾人。他们在文学、体育、音乐上都取得了常人达不到的造诣。阿炳双眼失明,但他的《二泉映月》却清澈明亮;贝多芬两耳失聪,但他的《命运交响曲》却振聋发聩。我们一学就会的东西他们也许要重复上千遍才可能完成;我们的举手之劳在他们看来可能是一辈子的奢望。但是,他们却做到了对正常人来说也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与他们相比,我感到羞愧。
方丹在轮椅上畅想和追逐着自己的未来,并通过努力实现了她自己的梦想。看来,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而在于他是否有明确的目标、执着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
【篇三:《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作文】
《我的少女时代》台词句句经典,那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老成的话语中透着点点天真,令人回想起不禁莞尔一笑,我也被孩子的天真给打动了。本影片步步惊心,女主角方丹不慎从床上跌落时努力爬起的样子令人揪心。当孩子试图让方丹站起来,我们倒吸一口冷气。
这部电影中,令我最感动的是方丹身残志不残的心态,然后是要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本部影片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它插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段。反动派举着火把,追赶着知识分子,把很多知识分子关押起来,他们受尽了屈辱。有一次,方丹问母亲,为什么有很多人都被抓走呢?她妈妈神情恍惚,闭口不谈。晚上,男主角黎江来给方丹送书时,方丹哭了,她害怕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个个被抓走。黎江安慰方丹,为了让残疾的方丹能再看到书——这个忠实的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贫穷偏远的陶庄里,方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教师,发扬中国的文化遗产。看着陶庄中一位孩子也身患残疾,她又刻苦专研起了医学方面的知识,自学起了针灸,成为了乡村医生。她经常给外村的人治病,不管春夏秋冬,不曾间断。
影片表现出女主角,面对残酷的命运永不屈服,以及热爱生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是人生理想。人物描写生动感人,主题富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一些需要帮助或者不顺心的事,想想影片里的方丹,我们会深受感染,克服一切险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化腐朽为力量,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篇四:《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今天我被邀请到青岛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当一名光荣的小小评审员,和政府领导一起审《我的少女时代》这部励志影片。
这部影片是由残疾人张海迪主编,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的制片人赵慧利制片的。片中讲了小姑娘方丹在5岁时就下半身瘫痪,失去知觉。所以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一起上学。他的朋友黎江就每天在窗口摇铃给她送书。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方丹自学了很多知识。方丹对黎江说过:“假如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把它举出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她这样说过也这样做了。一天方丹的爸爸、妈妈带她去了一个叫桃园的地方。因为那里是农村,村里没有医生,方丹就用自学的知识给村里人治病;村里没有老师,方丹就给村里的孩子上课。 她快乐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桃园的人们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残疾姑娘方丹。整部影片非常感人,全场观众都默默的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最后我们都给这部影片填写了观后感。看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不断地努力,要坚持,只有坚持到底,才会去得成功。我还向方丹学习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啊!
呵呵,这是女儿在看了《我的少女时代》的首映式当晚写的观后感,也算是小观众的原创影评吧!
【篇五:《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部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
电影中的主人公名叫方丹,五岁前,她还是一个可以活蹦乱跳的小女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一场重病,方丹下肢瘫痪了。有时她时常想象自己在林间漫步,甚至像小鸟儿一样在蓝天中翱翔。她多么向往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多么向往奔跑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到这儿,我不禁被她的乐观所感动。
方丹下肢瘫痪后,她没有悲伤过,灿烂的笑容始终洋溢在她的脸上。黎江是她的好朋友,方丹在黎江的帮助下读了许多书,明白了许多道理。命运就是这样,挫折总是有的,就看你如何面对它。如果你面对挫折只是坐以待毙,那你一定会倒下。如果你像方丹那样去勇敢地与命运抗争,那你一定会重新坚强地站起来。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方丹随父母来到桃村生活。白天当老师,教孩子们识字、算术、唱歌;晚上她又在油灯下自己学医,研究针灸,甚至在自己身上扎针。经过不懈努力,方丹的医术也大有进步。她不但免费为乡亲们看病,还不顾路途遥远,不顾风雪交加,给邻村的村民治疗。
方丹和黎江常常通信。在方丹的信里,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假如我心中有一颗星星,那我不但要照亮自己的心灵,还要将这颗星星放到窗外去,照亮更多的人。方丹是一个残疾人,可她却把自己的心血全部浇灌在别人身上,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它让我知道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只要乐观就会忘记一切痛苦,只要乐于助人就会得到回报。
【篇六: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今天,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在学校报告厅看了一场感人至深的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影片主人公方丹阿姨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生活强者,她坎坷艰辛的人生经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我们所有孩子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我的少女时代》影片故事催人泪下。 当我看到:有一次,方丹从床上摔到地上,药罐子打碎了,床单被子被拉在地上,她是多么无助啊!我情不自禁流泪了,心想:残疾人的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太痛苦了,我真庆幸自己有着健康的身体。在电影里,我还看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方丹全家被下放到农村改造,她在那里当了教书先生,还认真学习针灸,经常在自己身上练习。她常坐着轮椅,给村民看病。她因为太困,碰倒油灯,烧着蚊帐,险些丧命……可是她没有屈服,最终以高超的医术为聋哑孩子小金恢复了听力……
流泪的同时,我也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享受着富裕和安宁,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挫折磨练,与方丹阿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多么令人羞愧啊!有些孩子稍有父母责骂,就离家出走;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荒废学业;有些孩子经不住学习压力甚至跳楼等,真让人感到心痛。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为什么不懂得好好珍惜呢?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呢?
是啊,与方丹阿姨比起来,我也是幸福的!生活上,我四肢健全,有父母精心照顾,生活舒适,可是,我也不懂得珍惜,常常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学习上,因为作业书写太差,一再地被老师、家长批评,但我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不把它当回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没有多大进步,连这么一个小小的缺点都没有改正,真是无地自容。我想:方丹阿姨身残志坚,是我学习的榜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只要努力,肯下决心,狠下功夫,难道还有改正不了的缺点吗?我在心里暗暗给自己定下规定: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把每一次作业都当作在练字,锻炼自己的写字能力。平时一有空就描红练字,因为现代社会,虽然电脑已经普及,电脑打字代替了手的书写,但会写漂亮的字,还是引以为傲的一项技能,是每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拥有的一切,我们身体没有任何残疾,我们绝不能让自己的心有残疾,努力做一个像方丹阿姨一样热爱生命的人吧!
【篇七:《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坚强,让命运成为一双翅膀
不要因为一些身体上的缺陷而灰心丧气,不要因为遇到了一点挫折而永远抬不起头。因为只要你坚强的面对,命运就会为你而改变,它会变成一双翅膀守护在你身边。
主人公叫方丹,人如其名,她是个聪明而天真,爱玩、爱闹的女孩,花丛中,可以看到她无忧无虑身影,她时常和伙伴在田野里奔跑。在五岁的时候,不幸的命运降临了:她得了一场很重的病,瘫痪了,再也不能站起来。可她仍天真地问妈妈:“妈妈,我还能去上学吗?”……
今天我观看了影片《我的少女时代》,心情一直很紧张,为片中主人公方丹的命运感到惋惜,同时也为之后的剧情而好奇:方丹到底会怎样呢?
一年又一年,方丹长大了。她喜欢读书,她渴望学习知识。她常趴在窗户旁看看外面的世界。那天,她看见了离江。离江喜欢在树下拉手风琴。
有一次,方丹望着离江出了神,手中的书掉了下去。好心的离江替她捡起了书。因为她的求知欲望已经深深的打动了离江。因此,他总是替她找书。
我以为方丹的生活终于平静得如同正常人了……
可好景并不长,因为这所城市的文化大革命,方丹的父亲被抓走了,离江也为了帮她找书而被人殴打。方丹哭了,因为她突然觉得自己并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还连累了他们。
离江走了。
方丹跟着父母去了一个乡村。乡村的每个人都是朴实的,孩子们很喜欢她。好心的乡长给方丹做了轮椅,她终于可以和大家一起玩了。
后来,好学、有爱心的她学习医术为人看病,但她从来没有想过去赚钱。
在乡村里的她发现快乐一直在自己身边,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而幸运的,因为:
“我有手,我能写字;我有眼睛,我能看书;我有大脑,我能学习;我还有生命,还能做许多的事……”
“即使这辈子我站不起来了,但是我可以帮助被人站起来。即使我没有办法上大学,但是我可以教这些乡村的孩子们知识,让他们有机会上大学。”
她真的说到做到了。
我看到过这样的消息:大学生跳楼自杀,这些即将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人,转瞬间成为父母永久的痛,他们的灵魂中到底缺少些什么?很多孩子享受着富裕和安宁,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可是,怎样应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逆境中不消极沉沦,顺境中更清醒顽强?
通过看这部影片,我找到了答案:我们应坚强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不要害怕它:遇到困难,坚强的人会越来越坚强,而选择懦弱你只能更加懦弱,命运之神又怎么会站在你这边呢?
【篇八:《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不要因为一些身体上的缺陷而灰心丧气,不要因为遇到了一点挫折而永远抬不起头。因为只要你坚强的面对,命运就会为你而改变,它会变成一双翅膀守护在你身边。
主人公叫方丹,人如其名,她是个聪明而天真,爱玩、爱闹的女孩,花丛中,可以看到她无忧无虑身影,她时常和伙伴在田野里奔跑。在五岁的时候,不幸的命运降临了:她得了一场很重的病,瘫痪了,再也不能站起来。可她仍天真地问妈妈:“妈妈,我还能去上学吗?”……
今天我观看了影片《我的少女时代》,心情一直很紧张,为片中主人公方丹的命运感到惋惜,同时也为之后的剧情而好奇:方丹到底会怎样呢?
一年又一年,方丹长大了。她喜欢读书,她渴望学习知识。她常趴在窗户旁看看外面的世界。那天,她看见了离江。离江喜欢在树下拉手风琴。
有一次,方丹望着离江出了神,手中的书掉了下去。好心的离江替她捡起了书。因为她的求知欲望已经深深的打动了离江。因此,他总是替她找书。
我以为方丹的生活终于平静得如同正常人了……
可好景并不长,因为这所城市的文化大革命,方丹的父亲被抓走了,离江也为了帮她找书而被人殴打。方丹哭了,因为她突然觉得自己并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还连累了他们。
离江走了。
方丹跟着父母去了一个乡村。乡村的每个人都是朴实的,孩子们很喜欢她。好心的乡长给方丹做了轮椅,她终于可以和大家一起玩了。
后来,好学、有爱心的她学习医术为人看病,但她从来没有想过去赚钱。
在乡村里的她发现快乐一直在自己身边,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而幸运的,因为:
“我有手,我能写字;我有眼睛,我能看书;我有大脑,我能学习;我还有生命,还能做许多的事……”
“即使这辈子我站不起来了,但是我可以帮助被人站起来。即使我没有办法上大学,但是我可以教这些乡村的孩子们知识,让他们有机会上大学。”
她真的说到做到了。
我看到过这样的消息:大学生跳楼自杀,这些即将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人,转瞬间成为父母永久的痛,他们的灵魂中到底缺少些什么?很多孩子享受着富裕和安宁,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可是,怎样应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逆境中不消极沉沦,顺境中更清醒顽强?
通过看这部影片,我找到了答案:我们应坚强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不要害怕它:遇到困难,坚强的人会越来越坚强,而选择懦弱你只能更加懦弱,命运之神又怎么会站在你这边呢?
(5)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活在童话中的少女足够幸福
一一一以此文献给一起长大的90后少男少女们
就像童话,午夜一到,马车变回南瓜,美丽的公主变回灰姑娘。只有王子,还是王子。一一题记
每一个少女最初都幻想着白马王子的美梦,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女们也开始注视着这个不那么完美的世界,有的人逐渐对童话失去期望,向现实投降了。但是仍旧有一些女孩子,仍旧保持着童年时的美梦,从未放弃。她们或处在温室中,或意志很坚强,足以应对外界的艰辛。对于我个人而言,更钦佩后者。她们正如五月天的歌词,我不会放弃我的倔强,向任何人投降,童话便是她们的倔强。
这源于什么?
或许便是出于正如比干七窍玲珑心一般美丽的粉红少女心吧。
我出生在九十年代末,有幸赶上了国内童话动漫的兴起期。那时,国内第一部少女动漫便是《瑶玲啊瑶玲》,可爱的瑶玲,美丽的瑶兰,懵懂岁月的姜贤,虚荣自大但又不失正直的姜作家。虽经过时间长河的一次又一次洗礼,但记忆色彩却始终难以褪色。
后来啊,《网球王子》风靡一时,如果正如另一部动漫中,少女们的春心萌动即红色的心可以被收集起来转化为星星力量的话,那龙马估计会成为最强魔法师呢。龙马便是少女们的王子,即便午夜过后,王子依旧是王子。
随着成年礼的到来,大多数少女洗去了往日的青涩,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知道王子不一定骑白马,而骑白马的可能是坏人。即便这样,女孩子们依旧希望能生活在童话里,与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再到后来啊,少女们开始寻找她们各自的王子了。有的少女遇人不淑,屡遭苦难,渐渐丧失了作梦的能力;有的少女却颇受幸运之神眷顾,与一人相识,最终相守一生;有的少女却历经苦难,终难自弃,如小强般生存着。
对于前两者的对比,可见一个好的少年对一个做梦的女孩子有多重要。在此,希望女孩子们擦亮眼睛,以明智的心去找寻。希望男孩子们可以变得更好,好到足够可以守候你想守候的人。
如果你是后者,那恭喜你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灵魂儿。可能前路不一定顺畅,但只要相信路是正确的,就去全力坚持下去吧。逐梦的你,最美。
最后的最后,希望男孩子们好好珍惜呵护活在童话里的少女吧,女孩子们也要坚强地面对世界,坚持对童话的倔强。
因为活在童话里的少女足够幸福。
(6)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致我的少女时代
每次看这种青春爱情片总是带着隐秘的惶恐,这种惶恐小心翼翼地充斥在生活的缝隙,终于在20岁这一年里以一种磅礴的姿势席卷而来,让我淹没在庞大的失落里。
电影论情节,只有3颗星,都是烂俗的老梗,时不时来盆狗血,但妙在衔接自然,插曲清新,光影精致,因为青春,男女主连哭都明媚。那些掩藏在眼神里的爱意,大雨里的无力,黑夜里的浪漫,那个笑起来阳光得要死的徐太宇和齐耳短发清澈眼神的林真心就那么一点点地刻在了心里。
无论是林真心,还是陶敏敏,我想我都是很羡慕的。记忆里,我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差的,只是普普通通的活在人群里,看着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演绎着夸张的爱恨情仇,不屑中又带着艳羡。也许我曾出色,只不过昙花一现,偶尔任性与固执,保持在规矩允许的范围。我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但又切实地有些后悔。镜头下那些夺目的人生是我过去20年里不曾有过的风景。暗恋苦,可是没有一个喜欢的,可以为之努力的人更无味。我在最应该满怀少女情怀的年龄活得最不像少女,真可惜。
我也不知道我未来的人生里会不会有我梦想的场景发生,一切似乎都不由我操控。
林真心说:我们总是会后悔,不对讨厌的人更坏,喜欢的人更珍惜。现在我没有深刻讨厌的人,也没有喜欢的人,但我还可以更勇敢,更天真一点。也许他们都不相信,但是我还记得,我有着多么光彩夺目的梦想,我定下了时间,一点点,走向她,然后活出我要的样子。